一种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及其生产工艺.pdf

上传人:62****3 文档编号:5401163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30.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400460.9

申请日:

2013.09.06

公开号:

CN103525884A

公开日:

2014.01.22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12P 19/00申请日:20130906|||公开

IPC分类号:

C12P19/00; C12R1/385(2006.01)N

主分类号:

C12P19/00

申请人:

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

发明人:

沈卫荣; 门欣; 孙晓宇; 韩丽萍; 路鹏鹏; 陈锐; 赵玲侠; 瞿佳

地址:

710043 陕西省西安市西影路76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西安新思维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61114

代理人:

黄秦芳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及其生产工艺。生物表面活性剂具有优于化学合成表面活性剂的性能:可生物降解、无毒或低毒;一般不致敏、可消化。本发明调节液体发酵培养基的pH值并灭菌处理后,接入铜绿假单胞菌BQ11菌种,持续发酵,发酵液表面活性剂含量达到8-10g/L时终止发酵;在0.1-0.2MPa压力下除去发酵液中的菌体,获得棕红色澄清液体;按比例加入(NH4)2SO4,静置,真空抽滤去除蛋白沉淀物,收集滤液,浓缩得到目的产品。本发明中获得的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具有更强的表面活性和界面活性,选择性与专一性好,无毒或低毒,可生物降解,不对环境造成污染,化学结构多样,具有更强的增溶、发泡、乳化等作用。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
由以下步骤实现:
步骤一:发酵:
将液体发酵培养基调节pH6.0-6.5后,常规操作对发酵培养基灭菌处理,按液体重量5-8%无菌操作接入铜绿假单胞菌BQ11菌种,恒定温度31±1℃,搅拌速度180-220rpm,通风量0.25-0.28M3/min,罐压0.065-0.07MPa,持续发酵72-76h,苯酚硫酸法测定发酵液中BQ11产生的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含量达到8-10g/L时终止发酵;
步骤二:固液分离:
高效板式密闭过滤机在0.1-0.2MPa压力下除去发酵液中的菌体,获得棕红色澄清液体;
步骤三:制剂提取:
在步骤二获得的棕红色澄清液体中按照60mg-120mg/L的比例加入(NH4)2SO4,4℃静置10h,真空度18-20KPa的条件下,抽滤去除蛋白沉淀物,收集滤液,在40-45℃,真空度13-14KPa的条件下,减压浓缩至40-45%体积,获得棕红色浓缩液体制剂,即目的产品。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
步骤一中提到的液体发酵培养基的配方如下:
甘油5-8%、NaNO3 2.0-2.5g/L、(NH4)2SO4 2.5-3.0g/L、MgSO4·7H2O 0.5-0.8g/L、K2HPO4 2.0-2.5g/L、KH2PO4 2.0-2.5g/L、NaCl 1.0-1.5g/L、CaCl2·2H2O 0.1-0.2g/L、FeSO4·7H2O 0.1-0.2g/L、酵母浸出物1.0-1.5g/L、余量水。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
步骤一中提到的铜绿假单胞菌BQ11于2013年6月3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7674。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生产工艺所生产的一种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及其生产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发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及其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生物表面活性剂是微生物在一定培养条件下时,在其代谢过程中分泌产生的具有表/界面活性,集亲水基和疏水基结构于一个分子内部的两亲性生物大分子物质。与化学合成的表面活性剂相比,生物表面活性剂除具有降低表面张力、稳定乳化液和增加泡沫等相同作用外,还有以下明显优于化学合成表面活性剂的性能:可生物降解,不会造成再污染;无毒或低毒;一般不致敏、可消化,因此可用于化妆品、食品和功能食品的添加剂;可以工业糖类废弃物为生产原料,用于生物环境治理;具有更好的环境相容性、更高的气泡性,在极端温度、PH、盐浓度下的更好选择性和专一性;结构更多样,有可能用于特殊领域等。和化学合成表面活性剂相比,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这些特性尤其适合于石油工业、环境工程、食品工业和医药行业,如石油的降粘、提高原油采收率、油气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作为食品添加剂,生物表面活性剂还具有优异的抗菌性能和抗癌活性,同时还可作为药品赋形剂和药物载体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体现生物表面活性剂优异特点的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及其生产工艺。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
由以下步骤实现:
步骤一:发酵:
将液体发酵培养基调节pH6.0-6.5后,常规操作对发酵培养基灭菌处理,按液体重量5-8%无菌操作接入铜绿假单胞菌BQ11菌种,恒定温度31±1℃,搅拌速度180-220rpm,通风量0.25-0.28M3/min,罐压0.065-0.07MPa,持续发酵72-76h,苯酚硫酸法测定发酵液中BQ11产生的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含量达到8-10g/L时终止发酵;
步骤二:固液分离:
高效板式密闭过滤机在0.1-0.2MPa压力下除去发酵液中的菌体,获得棕红色澄清液体;
步骤三:制剂提取:
在步骤二获得的棕红色澄清液体中按照60mg-120mg/L的比例加入(NH4)2SO4,4℃静置10h,真空度18-20KPa的条件下,抽滤去除蛋白沉淀物,收集滤液,在40-45℃,真空度13-14KPa的条件下,减压浓缩至40-45%体积,获得棕红色浓缩液体制剂,即目的产品。
步骤一中提到的液体发酵培养基的配方如下: 
甘油5-8%、NaNO3 2.0-2.5g/L、(NH4)2SO4 2.5-3.0g/L、MgSO4·7H2O 0.5-0.8g/L、K2HPO4 2.0-2.5g/L、KH2PO4 2.0-2.5g/L、NaCl 1.0-1.5g/L、CaCl2·2H2O 0.1-0.2g/L、FeSO4·7H2O 0.1-0.2g/L、酵母浸出物1.0-1.5g/L、余量水。
  步骤一中提到的铜绿假单胞菌BQ11于2013年6月3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7674。 
一种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生产工艺所生产的一种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采用微生物发酵生产工艺合成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与化学合成的表面活性剂相比具有以下优势:1)、具有更强的表面活性和界面活性(BQ11发酵产生的一种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可将培养基的表面张力降低50%以上,25℃室温条件下临界胶束浓度CMC值为70mg/L),选择性与专一性好,无毒或低毒;2)、具有更好的环境相容性,在高温(50℃--100℃)、pH5-10的范围内、20%以下的高盐浓度环境下仍具有表面活性,可将培养基的表面张力降低30-50%;3)、可生物降解,不对环境造成污染;4)、具有更强的增溶、发泡、乳化等作用(对原油的乳化降粘效果良好,9d后乳化相仍可保持86%);5)、微生物发酵生产生物表面活性剂工艺易操作,常用生产设备要求可满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采用微生物发酵生产工艺合成生物表面活性剂,其中涉及的菌种——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BQ11,于2013年6月3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编号为CGMCC No.7674。 
铜绿假单胞菌BQ11在一定条件下培养时,在其代谢过程中分泌产生的两亲性生物大分子物质,经薄层色谱、红外光谱和苯酚硫酸法分析,该产物为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该菌种发酵液可降低表面张力,排油效果显著,对原油的乳化降粘效果良好,该产物性能稳定,可以在温度、PH值及盐度处于极端状况下使用,并且无毒,可以生物降解。在石油工业中,可应用于三次采油,提高原油驱替效率;在生态环境方面,可以修复人类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包括土壤、水、海岸线及海底中的油、金属或其他污染物;此外在食品行业、化妆品、医疗方面也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本发明所涉及的一种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生产工艺,由以下步骤实现: 
步骤一:发酵:
将液体发酵培养基调节pH6.0-6.5后,常规操作对发酵培养基灭菌处理,按液体重量5-8%无菌操作接入铜绿假单胞菌BQ11菌种,恒定温度31±1℃,搅拌速度180-220rpm,通风量0.25-0.28M3/min,罐压0.065-0.07MPa,持续发酵72-76h,苯酚硫酸法测定发酵液中BQ11产生的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含量达到8-10g/L时终止发酵;
液体发酵培养基的配方如下:
甘油5-8%、NaNO3 2.0-2.5g/L、(NH4)2SO4 2.5-3.0g/L、MgSO4·7H2O 0.5-0.8g/L、K2HPO4 2.0-2.5g/L、KH2PO4 2.0-2.5g/L、NaCl 1.0-1.5g/L、CaCl2·2H2O 0.1-0.2g/L、FeSO4·7H2O 0.1-0.2g/L、酵母浸出物1.0-1.5g/L、余量水。
步骤二:固液分离: 
高效板式密闭过滤机在0.1-0.2MPa压力下除去发酵液中的菌体,获得棕红色澄清液体;
步骤三:制剂提取:
在步骤二获得的棕红色澄清液体中按照60mg-120mg/L的比例加入(NH4)2SO4,4℃静置10h,真空度18-20KPa的条件下,抽滤去除蛋白沉淀物,收集滤液,在40-45℃,真空度13-14KPa的条件下,减压浓缩至40-45%体积,获得棕红色浓缩液体制剂,即目的产品。
实施例1: 
步骤一:发酵:
将液体发酵培养基调节pH6.0后,常规操作对发酵培养基灭菌处理,按液体重量5%无菌操作接入铜绿假单胞菌BQ11菌种,恒定温度30℃,搅拌速度180rpm,通风量0.25M3/min,罐压0.065MPa,持续发酵72h,苯酚硫酸法测定发酵液中BQ11产生的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含量达到8-10g/L时终止发酵;
按10L总配料体积配制液体发酵培养基,甘油0.5L、NaNO3 20g、(NH4)2SO4 25g、MgSO4·7H2O 5g、K2HPO4 20g、KH2PO4 20g、NaCl 10g、CaCl2·2H2O 1g、FeSO4·7H2O 1g、酵母浸出物10g,用蒸馏水定容至10L。
步骤二:固液分离: 
高效板式密闭过滤机在0.1MPa压力下除去发酵液中的菌体,获得棕红色澄清液体;
步骤三:制剂提取:
在步骤二获得的棕红色澄清液体中按照60mg/L的比例加入(NH4)2SO4,4℃静置10h,真空度18KPa的条件下,抽滤去除蛋白沉淀物,收集滤液,在40℃,真空度13KPa的条件下,减压浓缩至40%体积,获得棕红色浓缩液体制剂,即目的产品。
实施例2: 
步骤一:发酵:
将液体发酵培养基调节pH6.2后,常规操作对发酵培养基灭菌处理,按液体重量6%无菌操作接入铜绿假单胞菌BQ11菌种,恒定温度31℃,搅拌速度200rpm,通风量0.26M3/min,罐压0.068MPa,持续发酵74h,苯酚硫酸法测定发酵液中BQ11产生的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含量达到8-10g/L时终止发酵;
按10L总配料体积配制液体发酵培养基,甘油0.6L、NaNO3 22g、(NH4)2SO4 27g、MgSO4·7H2O 6g、K2HPO4 22g、KH2PO4 22g、NaCl 12g、CaCl2·2H2O 1.5g、FeSO4·7H2O 1.5g、酵母浸出物12g,用蒸馏水定容至10L。
步骤二:固液分离: 
高效板式密闭过滤机在0.1MPa压力下除去发酵液中的菌体,获得棕红色澄清液体;
步骤三:制剂提取:
在步骤二获得的棕红色澄清液体中按照90mg/L的比例加入(NH4)2SO4,4℃静置10h,真空度19KPa的条件下,抽滤去除蛋白沉淀物,收集滤液,在42℃,真空度13KPa的条件下,减压浓缩至42%体积,获得棕红色浓缩液体制剂,即目的产品。
实施例3: 
步骤一:发酵:
将液体发酵培养基调节pH6.5后,常规操作对发酵培养基灭菌处理,按液体重量8%无菌操作接入铜绿假单胞菌BQ11菌种,恒定温度32℃,搅拌速度220rpm,通风量0.28M3/min,罐压0.07MPa,持续发酵76h,苯酚硫酸法测定发酵液表面活性剂含量达到10g/L时终止发酵;
按10L总配料体积配制液体发酵培养基,甘油0.8、NaNO3 25g、(NH4)2SO4 30g、MgSO4·7H2O 8g、K2HPO4 25g、KH2PO4 25g、NaCl 15g、CaCl2·2H2O 2g、FeSO4·7H2O 2g、酵母浸出物15g,用蒸馏水定容至10L。
步骤二:固液分离: 
高效板式密闭过滤机在0.2MPa压力下除去发酵液中的菌体,获得棕红色澄清液体;
步骤三:制剂提取:
在步骤二获得的棕红色澄清液体中按照120mg/L的比例加入(NH4)2SO4,4℃静置10h,真空度20KPa的条件下,抽滤去除蛋白沉淀物,收集滤液,在45℃,真空度14KPa的条件下,减压浓缩至45%体积,获得棕红色浓缩液体制剂,即目的产品。
      本发明的内容不限于实施例所列举,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发明说明书而对本发明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换,均为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一种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及其生产工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及其生产工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及其生产工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及其生产工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及其生产工艺.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525884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1.22 CN 103525884 A (21)申请号 201310400460.9 (22)申请日 2013.09.06 CGMCC No.7674 2013.06.03 C12P 19/00(2006.01) C12R 1/385(2006.01) (71)申请人 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 地址 710043 陕西省西安市西影路 76 号 (72)发明人 沈卫荣 门欣 孙晓宇 韩丽萍 路鹏鹏 陈锐 赵玲侠 瞿佳 (74)专利代理机构 西安新思维专利商标事务所 有限公司 61114 代理人 黄秦芳 (54) 发明名称。

2、 一种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及其生产工艺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及其 生产工艺。生物表面活性剂具有优于化学合成 表面活性剂的性能 : 可生物降解、 无毒或低毒 ; 一 般不致敏、 可消化。本发明调节液体发酵培养基 的 pH 值并灭菌处理后, 接入铜绿假单胞菌 BQ11 菌种, 持续发酵, 发酵液表面活性剂含量达到 8-10g/L 时终止发酵 ; 在 0.1-0.2MPa 压力下除去 发酵液中的菌体, 获得棕红色澄清液体 ; 按比例 加入 (NH4)2SO4, 静置, 真空抽滤去除蛋白沉淀物, 收集滤液, 浓缩得到目的产品。 本发明中获得的糖 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具有更强。

3、的表面活性和界面 活性, 选择性与专一性好, 无毒或低毒, 可生物降 解, 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化学结构多样, 具有更强 的增溶、 发泡、 乳化等作用。 (83)生物保藏信息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525884 A CN 103525884 A 1/1 页 2 1. 一种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生产工艺, 其特征在于 : 由以下步骤实现 : 步骤一 : 发酵 : 将液体发酵培养基调节 pH6.0-6.5 后, 常规操作对发酵培养基灭菌处理,。

4、 按液体重量 5-8% 无菌操作接入铜绿假单胞菌 BQ11 菌种, 恒定温度 311, 搅拌速度 180-220rpm, 通 风量 0.25-0.28M3/min, 罐压 0.065-0.07MPa, 持续发酵 72-76h, 苯酚硫酸法测定发酵液中 BQ11 产生的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含量达到 8-10g/L 时终止发酵 ; 步骤二 : 固液分离 : 高效板式密闭过滤机在 0.1-0.2MPa 压力下除去发酵液中的菌体, 获得棕红色澄清液 体 ; 步骤三 : 制剂提取 : 在步骤二获得的棕红色澄清液体中按照 60mg-120mg/L 的比例加入 (NH4)2SO4, 4静 置 10h, 真空。

5、度 18-20KPa 的条件下, 抽滤去除蛋白沉淀物, 收集滤液, 在 40-45, 真空度 13-14KPa 的条件下, 减压浓缩至 40-45% 体积, 获得棕红色浓缩液体制剂, 即目的产品。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生产工艺, 其特征在于 : 步骤一中提到的液体发酵培养基的配方如下 : 甘油 5-8%、 NaNO3 2.0-2.5g/L、 (NH4)2SO4 2.5-3.0g/L、 MgSO47H2O 0.5-0.8g/L、 K2HPO4 2.0-2.5g/L、 KH2PO4 2.0-2.5g/L、 NaCl 1.0-1.5g/L、 CaCl22H2O 0。

6、.1-0.2g/L、 FeSO47H2O 0.1-0.2g/L、 酵母浸出物 1.0-1.5g/L、 余量水。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一种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生产工艺, 其特征在于 : 步骤一中提到的铜绿假单胞菌 BQ11 于 2013 年 6 月 3 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 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 保藏编号为 CGMCC No.7674。 4. 如权利要求 3 所述的一种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生产工艺所生产的一种糖脂类 生物表面活性剂。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525884 A 2 1/4 页 3 一种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及其生产工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

7、微生物发酵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及其生产 工艺。 背景技术 0002 生物表面活性剂是微生物在一定培养条件下时, 在其代谢过程中分泌产生的具有 表 / 界面活性, 集亲水基和疏水基结构于一个分子内部的两亲性生物大分子物质。与化学 合成的表面活性剂相比, 生物表面活性剂除具有降低表面张力、 稳定乳化液和增加泡沫等 相同作用外, 还有以下明显优于化学合成表面活性剂的性能 : 可生物降解, 不会造成再污 染 ; 无毒或低毒 ; 一般不致敏、 可消化, 因此可用于化妆品、 食品和功能食品的添加剂 ; 可以 工业糖类废弃物为生产原料, 用于生物环境治理 ; 具有更好的环境相容性、 。

8、更高的气泡性, 在极端温度、 PH、 盐浓度下的更好选择性和专一性 ; 结构更多样, 有可能用于特殊领域等。 和 化学合成表面活性剂相比,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这些特性尤其适合于石油工业、 环境工程、 食 品工业和医药行业, 如石油的降粘、 提高原油采收率、 油气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 作为食品 添加剂, 生物表面活性剂还具有优异的抗菌性能和抗癌活性, 同时还可作为药品赋形剂和 药物载体等。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体现生物表面活性剂优异特点的糖脂类生物表面活 性剂及其生产工艺。 0004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 一种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生产工艺, 其特征在于 : 由以下。

9、步骤实现 : 步骤一 : 发酵 : 将液体发酵培养基调节 pH6.0-6.5 后, 常规操作对发酵培养基灭菌处理, 按液体重量 5-8% 无菌操作接入铜绿假单胞菌 BQ11 菌种, 恒定温度 311, 搅拌速度 180-220rpm, 通 风量 0.25-0.28M3/min, 罐压 0.065-0.07MPa, 持续发酵 72-76h, 苯酚硫酸法测定发酵液中 BQ11 产生的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含量达到 8-10g/L 时终止发酵 ; 步骤二 : 固液分离 : 高效板式密闭过滤机在 0.1-0.2MPa 压力下除去发酵液中的菌体, 获得棕红色澄清液 体 ; 步骤三 : 制剂提取 : 在步骤。

10、二获得的棕红色澄清液体中按照 60mg-120mg/L 的比例加入 (NH4)2SO4, 4静 置 10h, 真空度 18-20KPa 的条件下, 抽滤去除蛋白沉淀物, 收集滤液, 在 40-45, 真空度 13-14KPa 的条件下, 减压浓缩至 40-45% 体积, 获得棕红色浓缩液体制剂, 即目的产品。 0005 步骤一中提到的液体发酵培养基的配方如下 : 说 明 书 CN 103525884 A 3 2/4 页 4 甘油 5-8%、 NaNO3 2.0-2.5g/L、 (NH4)2SO4 2.5-3.0g/L、 MgSO47H2O 0.5-0.8g/L、 K2HPO4 2.0-2.5g。

11、/L、 KH2PO4 2.0-2.5g/L、 NaCl 1.0-1.5g/L、 CaCl22H2O 0.1-0.2g/L、 FeSO47H2O 0.1-0.2g/L、 酵母浸出物 1.0-1.5g/L、 余量水。 0006 步骤一中提到的铜绿假单胞菌 BQ11 于 2013 年 6 月 3 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 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 保藏编号为 CGMCC No.7674。 0007 一种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生产工艺所生产的一种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 0008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 本发明采用微生物发酵生产工艺合成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 与化学合成的表面活 性剂相比具有以下优势。

12、 : 1) 、 具有更强的表面活性和界面活性 (BQ11 发酵产生的一种糖脂 类生物表面活性剂可将培养基的表面张力降低 50% 以上, 25室温条件下临界胶束浓度 CMC 值为 70mg/L) , 选择性与专一性好, 无毒或低毒 ; 2) 、 具有更好的环境相容性, 在高温 (50 -100) 、 pH5-10 的范围内、 20% 以下的高盐浓度环境下仍具有表面活性, 可将培养 基的表面张力降低 30-50% ; 3) 、 可生物降解, 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 4) 、 具有更强的增溶、 发 泡、 乳化等作用 (对原油的乳化降粘效果良好, 9d后乳化相仍可保持86%) ; 5) 、 微生物发酵生。

13、 产生物表面活性剂工艺易操作, 常用生产设备要求可满足。 具体实施方式 0009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0010 本发明采用微生物发酵生产工艺合成生物表面活性剂, 其中涉及的菌种铜绿 假单胞菌 (Pseudomonas aeruginosa) BQ11, 于2013年6月3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 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 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 1 号院 3 号, 保藏编号为 CGMCC No.7674。 0011 铜绿假单胞菌 BQ11 在一定条件下培养时, 在其代谢过程中分泌产生的两亲性生 物大分子物质, 经薄层色谱、 红外光谱和苯酚硫酸法分析, 该产物为。

14、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 剂。该菌种发酵液可降低表面张力, 排油效果显著, 对原油的乳化降粘效果良好, 该产物性 能稳定, 可以在温度、 PH值及盐度处于极端状况下使用, 并且无毒, 可以生物降解。 在石油工 业中, 可应用于三次采油, 提高原油驱替效率 ; 在生态环境方面, 可以修复人类所造成的环 境污染, 包括土壤、 水、 海岸线及海底中的油、 金属或其他污染物 ; 此外在食品行业、 化妆品、 医疗方面也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0012 本发明所涉及的一种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生产工艺, 由以下步骤实现 : 步骤一 : 发酵 : 将液体发酵培养基调节 pH6.0-6.5 后, 常规操作对发酵培养基灭。

15、菌处理, 按液体重量 5-8% 无菌操作接入铜绿假单胞菌 BQ11 菌种, 恒定温度 311, 搅拌速度 180-220rpm, 通 风量 0.25-0.28M3/min, 罐压 0.065-0.07MPa, 持续发酵 72-76h, 苯酚硫酸法测定发酵液中 BQ11 产生的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含量达到 8-10g/L 时终止发酵 ; 液体发酵培养基的配方如下 : 甘油 5-8%、 NaNO3 2.0-2.5g/L、 (NH4)2SO4 2.5-3.0g/L、 MgSO47H2O 0.5-0.8g/L、 K2HPO4 2.0-2.5g/L、 KH2PO4 2.0-2.5g/L、 NaCl 1.。

16、0-1.5g/L、 CaCl22H2O 0.1-0.2g/L、 FeSO47H2O 0.1-0.2g/L、 酵母浸出物 1.0-1.5g/L、 余量水。 说 明 书 CN 103525884 A 4 3/4 页 5 0013 步骤二 : 固液分离 : 高效板式密闭过滤机在 0.1-0.2MPa 压力下除去发酵液中的菌体, 获得棕红色澄清液 体 ; 步骤三 : 制剂提取 : 在步骤二获得的棕红色澄清液体中按照 60mg-120mg/L 的比例加入 (NH4)2SO4, 4静 置 10h, 真空度 18-20KPa 的条件下, 抽滤去除蛋白沉淀物, 收集滤液, 在 40-45, 真空度 13-14。

17、KPa 的条件下, 减压浓缩至 40-45% 体积, 获得棕红色浓缩液体制剂, 即目的产品。 0014 实施例 1 : 步骤一 : 发酵 : 将液体发酵培养基调节 pH6.0 后, 常规操作对发酵培养基灭菌处理, 按液体重量 5% 无 菌操作接入铜绿假单胞菌BQ11菌种, 恒定温度30, 搅拌速度180rpm, 通风量0.25M3/min, 罐压 0.065MPa, 持续发酵 72h, 苯酚硫酸法测定发酵液中 BQ11 产生的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 剂含量达到 8-10g/L 时终止发酵 ; 按 10L 总配料体积配制液体发酵培养基, 甘油 0.5L、 NaNO3 20g、 (NH4)2SO4 2。

18、5g、 MgSO47H2O 5g、 K2HPO4 20g、 KH2PO4 20g、 NaCl 10g、 CaCl22H2O 1g、 FeSO47H2O 1g、 酵母 浸出物 10g, 用蒸馏水定容至 10L。 0015 步骤二 : 固液分离 : 高效板式密闭过滤机在 0.1MPa 压力下除去发酵液中的菌体, 获得棕红色澄清液体 ; 步骤三 : 制剂提取 : 在步骤二获得的棕红色澄清液体中按照 60mg/L 的比例加入 (NH4)2SO4, 4静置 10h, 真 空度 18KPa 的条件下, 抽滤去除蛋白沉淀物, 收集滤液, 在 40, 真空度 13KPa 的条件下, 减 压浓缩至 40% 体积。

19、, 获得棕红色浓缩液体制剂, 即目的产品。 0016 实施例 2 : 步骤一 : 发酵 : 将液体发酵培养基调节 pH6.2 后, 常规操作对发酵培养基灭菌处理, 按液体重量 6% 无 菌操作接入铜绿假单胞菌BQ11菌种, 恒定温度31, 搅拌速度200rpm, 通风量0.26M3/min, 罐压 0.068MPa, 持续发酵 74h, 苯酚硫酸法测定发酵液中 BQ11 产生的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 剂含量达到 8-10g/L 时终止发酵 ; 按 10L 总配料体积配制液体发酵培养基, 甘油 0.6L、 NaNO3 22g、 (NH4)2SO4 27g、 MgSO47H2O 6g、 K2HPO4 。

20、22g、 KH2PO4 22g、 NaCl 12g、 CaCl22H2O 1.5g、 FeSO47H2O 1.5g、 酵母浸出物 12g, 用蒸馏水定容至 10L。 0017 步骤二 : 固液分离 : 高效板式密闭过滤机在 0.1MPa 压力下除去发酵液中的菌体, 获得棕红色澄清液体 ; 步骤三 : 制剂提取 : 在步骤二获得的棕红色澄清液体中按照 90mg/L 的比例加入 (NH4)2SO4, 4静置 10h, 真 空度 19KPa 的条件下, 抽滤去除蛋白沉淀物, 收集滤液, 在 42, 真空度 13KPa 的条件下, 减 压浓缩至 42% 体积, 获得棕红色浓缩液体制剂, 即目的产品。 。

21、0018 实施例 3 : 步骤一 : 发酵 : 说 明 书 CN 103525884 A 5 4/4 页 6 将液体发酵培养基调节 pH6.5 后, 常规操作对发酵培养基灭菌处理, 按液体重量 8% 无 菌操作接入铜绿假单胞菌BQ11菌种, 恒定温度32, 搅拌速度220rpm, 通风量0.28M3/min, 罐压 0.07MPa, 持续发酵 76h, 苯酚硫酸法测定发酵液表面活性剂含量达到 10g/L 时终止发 酵 ; 按 10L 总配料体积配制液体发酵培养基, 甘油 0.8、 NaNO3 25g、 (NH4)2SO4 30g、 MgSO47H2O 8g、 K2HPO4 25g、 KH2PO。

22、4 25g、 NaCl 15g、 CaCl22H2O 2g、 FeSO47H2O 2g、 酵母 浸出物 15g, 用蒸馏水定容至 10L。 0019 步骤二 : 固液分离 : 高效板式密闭过滤机在 0.2MPa 压力下除去发酵液中的菌体, 获得棕红色澄清液体 ; 步骤三 : 制剂提取 : 在步骤二获得的棕红色澄清液体中按照 120mg/L 的比例加入 (NH4)2SO4, 4静置 10h, 真空度 20KPa 的条件下, 抽滤去除蛋白沉淀物, 收集滤液, 在 45, 真空度 14KPa 的条件下, 减压浓缩至 45% 体积, 获得棕红色浓缩液体制剂, 即目的产品。 0020 本发明的内容不限于实施例所列举,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发明说明书 而对本发明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换, 均为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说 明 书 CN 103525884 A 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生物化学;啤酒;烈性酒;果汁酒;醋;微生物学;酶学;突变或遗传工程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