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孔固体酸催化叶黄素乙酰酯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r7 文档编号:5399749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10.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489372.0

申请日:

2013.10.18

公开号:

CN103570598A

公开日:

2014.02.12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C07C 403/24申请公布日:20140212|||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07C 403/24申请日:20131018|||公开

IPC分类号:

C07C403/24

主分类号:

C07C403/24

申请人:

西安华瑞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发明人:

薛亚峰

地址:

710016 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县鹿苑北街村高三路55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大孔固体酸催化叶黄素酯化制备叶黄素乙酰酯的方法,采用固体酸作为催化剂,通过不断移除反应中的水,催化叶黄素与乙酸或乙酸酐反应生成叶黄素乙酰酯。本发明的叶黄素乙酰酯,具有比叶黄素更稳定的结构,且比天然叶黄素酯类更易被人体吸收,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大孔固体酸催化叶黄素酯化制备叶黄素乙酰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叶黄素溶于有机溶剂中,加入带密封搅拌装置的烧瓶或反应釜中,整个反应体系在闭光环境进行,并在体系中通入氮气;
步骤(2),加入固体酸催化剂;
步骤(3),添加除水剂;
步骤(4),添加乙酸或乙酸酐,添加的乙酸或乙酸酐是叶黄素质量的0.2-1000倍;
步骤(5),搅拌,保持反应体系10-100℃温度情况下反应0.2-24h;
步骤(6),反应结束后将体系中固体酸催化剂、分子筛过滤,滤液通过加入药品中和产物中过量的酸或蒸馏或水洗涤的方法除去过量酸,蒸馏除去有机溶剂得到叶黄素乙酰酯;
步骤(7),反应后的固体酸催化剂继续作为下一次反应的催化剂,多次使用后通过活化再生后继续使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叶黄素是从万寿菊、金盏菊中提取或经过其异构体或衍生物转化而来。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有机溶剂包含酮、酯、卤代烃、胺、杂环化合物。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固体酸催化剂包括大孔离子交换树脂、负载型固体酸、氧化物、杂多酸。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的(3),除水剂包括分子筛、无水氯化钙、干燥硅胶。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的(4),添加的乙酸或乙酸酐是叶黄素质量的1-100倍。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的(5),保持反应体系20-70℃温度情况下反应反应0.5-12h。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所述叶黄素乙酰酯是叶黄素单乙酰酯或叶黄素双乙酰酯。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所述的中和产物为Na2CO3或NaHCO3 。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7),固体酸催化剂活化再生通过焙烧、离子交换、重新浸渍负载方式。

说明书

说明书大孔固体酸催化叶黄素乙酰酯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孔固体酸催化叶黄素酯化制备叶黄素乙酰酯的方法,属化学化工及医药领域。
背景技术
叶黄素是一种类胡萝卜醇,其分子式为C40H56O2,分子量568.85。叶黄素在人类眼部有较高含量,是眼睛视网膜、黄斑不可缺少的主要组成物质。若缺少叶黄素,眼睛视力就会退化。人体无法合成这种物质,必须靠摄入叶黄素来补充。同时,叶黄素及其衍生物还是强效抗氧化剂,可抵御氧自由基在人体内造成细胞和器官损伤,预防机体衰老引发的各种疾病。但是,叶黄素其化学性质不稳定,极易受光、热、酸和氧的影响而失去活性。为了提高叶黄素稳定性及活性,需将其转化为易吸收的酯类物质。研究发现,叶黄素酯的碳链长度及饱和度显著影响叶黄素的吸收。叶黄素乙酰酯作为叶黄素的短链羰基衍生物,其具有比叶黄素更稳定的结构,且比天然叶黄素酯类更易被人体吸收,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酯化反应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有机反应,通过这类反应可以合成一系列有价值的酯类物质。传统的叶黄素酯化反应催化剂多为液体酸或Lewis酸,这些催化剂为一次性使用,使用成本高,使用后分离麻烦,废液处理污染较大。固体酸是固体酸是催化剂中的一类重要催化剂,催化功能来源于固体表面上存在的具有催化活性的酸性部位,称酸中心。这类催化剂广泛应用于离子型机理的催化反应,种类很多。固体酸催化剂包括负载型、氧化物、杂多酸、阳离子交换树脂等类型。使用固体酸作为催化剂催化叶黄素酯化反应,可以避免传统液体强酸催化带来的上述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叶黄素乙酰酯的制备方法。采用固体酸作为催化剂,通过不断移除反应中的水,催化叶黄素与乙酸或乙酸酐反应生成叶黄素乙酰酯。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采用叶黄素为反应物,通过酯化反应得到叶黄素单乙酰酯或叶黄素双乙酰酯。上述叶黄素乙酰酯的制备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步骤(1),将叶黄素溶于有机溶剂中,加入带密封搅拌装置的烧瓶或反应釜中,整个反应体系在闭光环境进行,并在体系中通入氮气。
所述叶黄素是从万寿菊、金盏菊中提取或经过其异构体或衍生物转化而来。
所述的有机溶剂包含酮、酯、卤代烃、胺、杂环化合物。
步骤(2),加入固体酸催化剂。
所述固体酸催化剂包括大孔离子交换树脂、负载型固体酸、氧化物、杂多酸。
步骤(3),添加除水剂。
除水剂包括分子筛、无水氯化钙、干燥硅胶。
 步骤(4),添加乙酸或乙酸酐;添加的乙酸或乙酸酐是叶黄素质量的0.2-1000倍。
优选的,添加的乙酸或乙酸酐是叶黄素质量的1-100倍。
步骤(5),搅拌,保持反应体系10-100℃温度情况下反应反应0.2-24h,优选的,保持反应体系20-70℃温度情况下反应反应0.5-12h。
步骤(6),反应结束后将体系中固体酸催化剂、分子筛过滤,滤液通过加入药品中和产物中过量的酸或蒸馏或水洗涤的方法除去过量酸,蒸馏除去有机溶剂得到叶黄素乙酰酯。
所述叶黄素乙酰酯为叶黄素单乙酰酯或叶黄素双乙酰酯。
所述的中和产物为Na2CO3或NaHCO3 。
步骤(7),反应后的固体酸催化剂继续作为下一次反应的催化剂,多次使用后通过活化再生后继续使用,固体酸催化剂活化再生可通过焙烧、离子交换、重新浸渍负载方式。
本发明的叶黄素乙酰酯,具有比叶黄素更稳定的结构,且比天然叶黄素酯类更易被人体吸收,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大孔强酸型离子交换树脂D001-CC催化叶黄素乙酰酯合成。
选用叶黄素为万寿菊来源叶黄素酯经皂化提纯得80%以上叶黄素粉末。
所用树脂为大孔强酸型离子交换树脂D001-CC型。活性基团为磺酸基,平衡离子为钠离子。
a. 离子交换树脂预处理:(1)将要使用的树脂用干净丙酮浸泡,每1-2小时更换丙酮,不时搅动。待丙酮颜色变为浅色,将树脂装入树脂柱。(2)先用去离子水冲洗去掉丙酮。(3)再用1N盐酸冲洗。用量为树脂体积2-3倍,流速每小时1.5BV。(4)用去离子水冲洗至pH值4左右。(5)用1N的氢氧化钠溶液冲洗,用量为树脂体积2-3倍,流速每小时1.5BV。(6)用去离子水冲洗至pH值10左右。(7)用3-5倍树脂体积的1N盐酸冲洗,流速每小时1.5BV,将树脂转化为H型。(8)酸洗完后用去离子水冲洗树脂至pH值6左右。(9)用丙酮淋洗树脂,50℃干燥。
b. 称取50mg叶黄素(万寿菊提取,纯度≥80%)置于三口烧瓶,加入50mL乙酸乙酯,加热溶解。向其中加入5g干燥的H型D001-CC树脂。再加入10g乙酸酐。通氮气,磁力搅拌,于50℃反应3小时。 
c. 反应结束后将树脂过滤出来。向滤液中加入饱和NaHCO3至溶液无气泡产生。有机相减压蒸馏的油状叶黄素乙酰酯。
d.过滤出的D001-CC大孔强酸树脂经a步骤再生后可继续投入使用。
e.分析所的产物,叶黄素双乙酰酯含量≥55% 。
实施例2:大孔SO42-/ZrO2-SiO2复合固体酸催化叶黄素乙酰酯合成。
选用叶黄素为万寿菊来源叶黄素酯经皂化提纯得80%以上叶黄素粉末。
所用复合固体酸为自行制备SO42-/ZrO2-SiO2复合固体酸。
a. SO42-/ZrO2-SiO2复合固体酸制备:(1)大孔SiO2的制备:用环氧树脂:聚乙二醇1000:聚乙二醇2000:二乙烯三胺=16:18:14:4(质量比)的配比,70℃固化5h。去离子水洗去聚乙二醇,65℃干燥3h。将所得多孔三维骨架浸泡在正硅酸乙酯中3h。 50℃放置于NH3.H2O气氛下18h得复合物。将所得复合物60℃干燥2h后置于5℃/min升温速率的马弗炉中焙烧至820℃后维持30min。焙烧后的多孔材料即为大孔SiO2(2)ZrOCl2浸渍:将大孔SiO2浸泡在10%的ZrOCl2溶液中2h,充分浸泡后取出放置在28%氨水气氛下水解10h。将得到的Zr(OH)4-SiO2复合物放置在马弗炉中5℃/min升温速率焙烧至820℃后维持30min,得ZrO2-SiO2多孔材料。(3)H2SO4浸渍:用0.5N的硫酸溶液浸渍1h,过滤,110℃干燥24h。(4)焙烧:600℃焙烧3h,得SO42-/ZrO2-SiO2复合固体酸。
b. 称取50mg叶黄素(万寿菊提取,纯度≥80%)置于三口烧瓶,加入50mL乙酸乙酯,加热溶解。向其中加入5g SO42-/ZrO2-SiO2复合固体酸。再加入10g乙酸酐。通氮气,磁力搅拌,于70℃反应3小时。 
c. 反应结束后将SO42-/ZrO2-SiO2复合固体酸过滤出来。向滤液中加入饱和NaHCO3至溶液无气泡产生。有机相减压蒸馏的油状叶黄素乙酰酯。
d.过滤出的SO42-/ZrO2-SiO2复合固体酸经600℃焙烧3h再生后可继续投入使用。
e.分析所的产物,叶黄素双乙酰酯含量≥60% 。
实施例3:大孔聚氯乙烯树脂负载H3PMo12O40杂多酸催化叶黄素乙酰酯合成。
选用叶黄素为万寿菊来源叶黄素酯经皂化提纯得80%以上叶黄素粉末。
所用聚氯乙烯树脂负载H3PMo12O40杂多酸为自行制备聚氯乙烯树脂负载H3PMo12O40杂多酸。
a. 聚氯乙烯树脂负载H3PMo12O40杂多酸制备:(1)加热除去H3PMo12O40·nH2O中的结晶水,将20g聚氯乙烯树脂和2g加入等体积丙酮中,常温搅拌2h。50℃真空干燥2h后继续加热至250℃维持10min。得到球形大孔聚氯乙烯树脂负载H3PMo12O40杂多酸。
b. 称取50mg叶黄素(万寿菊提取,纯度≥80%)置于三口烧瓶,加入50mL乙酸乙酯,加热溶解。向其中加入5g 大孔聚氯乙烯树脂负载H3PMo12O40杂多酸。再加入10g乙酸酐。通氮气,磁力搅拌,于40℃反应3小时。 
c. 反应结束后将大孔聚氯乙烯树脂负载H3PMo12O40杂多酸过滤出来。向滤液中加入饱和NaHCO3至溶液无气泡产生。有机相减压蒸馏的油状叶黄素乙酰酯。
d.过滤出的大孔聚氯乙烯树脂负载H3PMo12O40杂多酸经丙酮回流1h后150℃烘干2h再生后可继续投入使用。
e.分析所的产物,叶黄素双乙酰酯含量≥65%。

大孔固体酸催化叶黄素乙酰酯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大孔固体酸催化叶黄素乙酰酯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大孔固体酸催化叶黄素乙酰酯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孔固体酸催化叶黄素乙酰酯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孔固体酸催化叶黄素乙酰酯制备方法.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570598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2.12 CN 103570598 A (21)申请号 201310489372.0 (22)申请日 2013.10.18 C07C 403/24(2006.01) (71)申请人 西安华瑞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地址 710016 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县鹿苑北街 村高三路 55 号 (72)发明人 薛亚峰 (54) 发明名称 大孔固体酸催化叶黄素乙酰酯制备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大孔固体酸催化叶黄素酯化制备 叶黄素乙酰酯的方法, 采用固体酸作为催化剂, 通 过不断移除反应中的水, 催化叶黄素与乙酸或乙 酸酐反应生。

2、成叶黄素乙酰酯。本发明的叶黄素乙 酰酯, 具有比叶黄素更稳定的结构, 且比天然叶黄 素酯类更易被人体吸收, 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570598 A CN 103570598 A 1/1 页 2 1. 一种大孔固体酸催化叶黄素酯化制备叶黄素乙酰酯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 以下步骤 : 步骤 (1), 将叶黄素溶于有机溶剂中, 加入带密封搅拌装置的烧瓶或反应釜中, 整个反 应体系在闭光环境进行, 并在体系中通入氮。

3、气 ; 步骤 (2), 加入固体酸催化剂 ; 步骤 (3), 添加除水剂 ; 步骤 (4), 添加乙酸或乙酸酐, 添加的乙酸或乙酸酐是叶黄素质量的 0.2-1000 倍 ; 步骤 (5), 搅拌, 保持反应体系 10-100温度情况下反应 0.2-24h ; 步骤 (6), 反应结束后将体系中固体酸催化剂、 分子筛过滤, 滤液通过加入药品中和产 物中过量的酸或蒸馏或水洗涤的方法除去过量酸, 蒸馏除去有机溶剂得到叶黄素乙酰酯 ; 步骤 (7), 反应后的固体酸催化剂继续作为下一次反应的催化剂, 多次使用后通过活化 再生后继续使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1), 。

4、所述叶黄素是从万寿菊、 金 盏菊中提取或经过其异构体或衍生物转化而来。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 (1), 所述的有机溶剂包含酮、 酯、 卤代烃、 胺、 杂环化合物。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 (2), 所述固体酸催化剂包括大 孔离子交换树脂、 负载型固体酸、 氧化物、 杂多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的(3), 除水剂包括分子筛、 无水 氯化钙、 干燥硅胶。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的 (4), 添加的乙酸或乙酸酐是 叶黄素质量的 1-100 倍。 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的(5), 保持反应体系20-70温 度情况下反应反应 0.5-12h。 8.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 (6), 所述叶黄素乙酰酯是叶黄 素单乙酰酯或叶黄素双乙酰酯。 9.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 (6), 所述的中和产物为 Na2CO3 或 NaHCO3 。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7), 固体酸催化剂活化再生通 过焙烧、 离子交换、 重新浸渍负载方式。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570598 A 2 1/3 页 3 大孔固体酸催化叶黄素乙。

6、酰酯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孔固体酸催化叶黄素酯化制备叶黄素乙酰酯的方法, 属化学化 工及医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叶黄素是一种类胡萝卜醇, 其分子式为 C40H56O2, 分子量 568.85。叶黄素在人类眼 部有较高含量, 是眼睛视网膜、 黄斑不可缺少的主要组成物质。若缺少叶黄素, 眼睛视力就 会退化。人体无法合成这种物质, 必须靠摄入叶黄素来补充。同时, 叶黄素及其衍生物还是 强效抗氧化剂, 可抵御氧自由基在人体内造成细胞和器官损伤, 预防机体衰老引发的各种 疾病。但是, 叶黄素其化学性质不稳定, 极易受光、 热、 酸和氧的影响而失去活性。为了提高 叶黄素稳定。

7、性及活性, 需将其转化为易吸收的酯类物质。 研究发现, 叶黄素酯的碳链长度及 饱和度显著影响叶黄素的吸收。叶黄素乙酰酯作为叶黄素的短链羰基衍生物, 其具有比叶 黄素更稳定的结构, 且比天然叶黄素酯类更易被人体吸收, 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0003 酯化反应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有机反应, 通过这类反应可以合成一系列有价值的酯 类物质。传统的叶黄素酯化反应催化剂多为液体酸或 Lewis 酸, 这些催化剂为一次性使用, 使用成本高, 使用后分离麻烦, 废液处理污染较大。 固体酸是固体酸是催化剂中的一类重要 催化剂, 催化功能来源于固体表面上存在的具有催化活性的酸性部位, 称酸中心。 这类催化 剂广泛应用。

8、于离子型机理的催化反应, 种类很多。固体酸催化剂包括负载型、 氧化物、 杂多 酸、 阳离子交换树脂等类型。 使用固体酸作为催化剂催化叶黄素酯化反应, 可以避免传统液 体强酸催化带来的上述不便。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叶黄素乙酰酯的制备方法。采用固体酸作为催化剂, 通过 不断移除反应中的水, 催化叶黄素与乙酸或乙酸酐反应生成叶黄素乙酰酯。 0005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采用叶黄素为反应物, 通过酯化反应得到叶黄素单乙 酰酯或叶黄素双乙酰酯。上述叶黄素乙酰酯的制备方法, 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 步骤 (1) , 将叶黄素溶于有机溶剂中, 加入带密封搅拌装置的烧瓶或反应釜中, 。

9、整个反 应体系在闭光环境进行, 并在体系中通入氮气。 0006 所述叶黄素是从万寿菊、 金盏菊中提取或经过其异构体或衍生物转化而来。 0007 所述的有机溶剂包含酮、 酯、 卤代烃、 胺、 杂环化合物。 0008 步骤 (2) , 加入固体酸催化剂。 0009 所述固体酸催化剂包括大孔离子交换树脂、 负载型固体酸、 氧化物、 杂多酸。 0010 步骤 (3), 添加除水剂。 0011 除水剂包括分子筛、 无水氯化钙、 干燥硅胶。 0012 步骤 (4), 添加乙酸或乙酸酐 ; 添加的乙酸或乙酸酐是叶黄素质量的 0.2-1000 倍。 说 明 书 CN 103570598 A 3 2/3 页 4。

10、 0013 优选的, 添加的乙酸或乙酸酐是叶黄素质量的 1-100 倍。 0014 步骤 (5), 搅拌, 保持反应体系 10-100温度情况下反应反应 0.2-24h, 优选的, 保 持反应体系 20-70温度情况下反应反应 0.5-12h。 0015 步骤 (6), 反应结束后将体系中固体酸催化剂、 分子筛过滤, 滤液通过加入药品中 和产物中过量的酸或蒸馏或水洗涤的方法除去过量酸, 蒸馏除去有机溶剂得到叶黄素乙酰 酯。 0016 所述叶黄素乙酰酯为叶黄素单乙酰酯或叶黄素双乙酰酯。 0017 所述的中和产物为 Na2CO3或 NaHCO3 。 0018 步骤 (7), 反应后的固体酸催化剂继。

11、续作为下一次反应的催化剂, 多次使用后通过 活化再生后继续使用, 固体酸催化剂活化再生可通过焙烧、 离子交换、 重新浸渍负载方式。 0019 本发明的叶黄素乙酰酯, 具有比叶黄素更稳定的结构, 且比天然叶黄素酯类更易 被人体吸收, 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0021 实施例 1 : 大孔强酸型离子交换树脂 D001-CC 催化叶黄素乙酰酯合成。 0022 选用叶黄素为万寿菊来源叶黄素酯经皂化提纯得 80% 以上叶黄素粉末。 0023 所用树脂为大孔强酸型离子交换树脂 D001-CC 型。活性基团为磺酸基, 平衡离子 为钠离子。 00。

12、24 a. 离子交换树脂预处理 :(1) 将要使用的树脂用干净丙酮浸泡, 每 1-2 小时更换 丙酮, 不时搅动。待丙酮颜色变为浅色, 将树脂装入树脂柱。 (2) 先用去离子水冲洗去掉丙 酮。 (3) 再用 1N 盐酸冲洗。用量为树脂体积 2-3 倍, 流速每小时 1.5BV。 (4) 用去离子水 冲洗至 pH 值 4 左右。 (5) 用 1N 的氢氧化钠溶液冲洗, 用量为树脂体积 2-3 倍, 流速每小时 1.5BV。 (6) 用去离子水冲洗至 pH 值 10 左右。 (7) 用 3-5 倍树脂体积的 1N 盐酸冲洗, 流速 每小时 1.5BV, 将树脂转化为 H 型。 (8) 酸洗完后用去。

13、离子水冲洗树脂至 pH 值 6 左右。 (9) 用丙酮淋洗树脂, 50干燥。 0025 b. 称取 50mg 叶黄素 (万寿菊提取, 纯度 80%) 置于三口烧瓶, 加入 50mL 乙酸乙 酯, 加热溶解。向其中加入 5g 干燥的 H 型 D001-CC 树脂。再加入 10g 乙酸酐。通氮气, 磁 力搅拌, 于 50反应 3 小时。 0026 c. 反应结束后将树脂过滤出来。向滤液中加入饱和 NaHCO3至溶液无气泡产生。 有机相减压蒸馏的油状叶黄素乙酰酯。 0027 d. 过滤出的 D001-CC 大孔强酸树脂经 a 步骤再生后可继续投入使用。 0028 e. 分析所的产物, 叶黄素双乙酰酯。

14、含量 55% 。 0029 实施例 2 : 大孔 SO42-/ZrO2-SiO2复合固体酸催化叶黄素乙酰酯合成。 0030 选用叶黄素为万寿菊来源叶黄素酯经皂化提纯得 80% 以上叶黄素粉末。 0031 所用复合固体酸为自行制备 SO42-/ZrO2-SiO2复合固体酸。 0032 a. SO42-/ZrO2-SiO2复合固体酸制备 :(1) 大孔 SiO2的制备 : 用环氧树脂 : 聚乙二 醇 1000 : 聚乙二醇 2000 : 二乙烯三胺 =16:18:14:4(质量比) 的配比, 70固化 5h。去离子 水洗去聚乙二醇, 65干燥 3h。将所得多孔三维骨架浸泡在正硅酸乙酯中 3h。 5。

15、0放置 说 明 书 CN 103570598 A 4 3/3 页 5 于 NH3.H2O 气氛下 18h 得复合物。将所得复合物 60干燥 2h 后置于 5 /min 升温速率的 马弗炉中焙烧至 820后维持 30min。焙烧后的多孔材料即为大孔 SiO2(2) ZrOCl2浸渍 : 将大孔 SiO2浸泡在 10% 的 ZrOCl2溶液中 2h, 充分浸泡后取出放置在 28% 氨水气氛下水解 10h。将得到的 Zr(OH)4-SiO2复合物放置在马弗炉中 5 /min 升温速率焙烧至 820后维 持 30min, 得 ZrO2-SiO2多孔材料。 (3) H2SO4浸渍 : 用 0.5N 的硫。

16、酸溶液浸渍 1h, 过滤, 110 干燥 24h。 (4) 焙烧 : 600焙烧 3h, 得 SO42-/ZrO2-SiO2复合固体酸。 0033 b. 称取 50mg 叶黄素 (万寿菊提取, 纯度 80%) 置于三口烧瓶, 加入 50mL 乙酸乙 酯, 加热溶解。向其中加入 5g SO42-/ZrO2-SiO2复合固体酸。再加入 10g 乙酸酐。通氮气, 磁力搅拌, 于 70反应 3 小时。 0034 c. 反应结束后将SO42-/ZrO2-SiO2复合固体酸过滤出来。 向滤液中加入饱和NaHCO3 至溶液无气泡产生。有机相减压蒸馏的油状叶黄素乙酰酯。 0035 d. 过滤出的 SO42-/。

17、ZrO2-SiO2复合固体酸经 600焙烧 3h 再生后可继续投入使用。 0036 e. 分析所的产物, 叶黄素双乙酰酯含量 60% 。 0037 实施例 3 : 大孔聚氯乙烯树脂负载 H3PMo12O40杂多酸催化叶黄素乙酰酯合成。 0038 选用叶黄素为万寿菊来源叶黄素酯经皂化提纯得 80% 以上叶黄素粉末。 0039 所用聚氯乙烯树脂负载 H3PMo12O40杂多酸为自行制备聚氯乙烯树脂负载 H3PMo12O40 杂多酸。 0040 a. 聚氯乙烯树脂负载 H3PMo12O40杂多酸制备 :(1) 加热除去 H3PMo12O40nH2O 中的 结晶水, 将 20g 聚氯乙烯树脂和 2g 。

18、加入等体积丙酮中, 常温搅拌 2h。50真空干燥 2h 后继 续加热至 250维持 10min。得到球形大孔聚氯乙烯树脂负载 H3PMo12O40杂多酸。 0041 b. 称取 50mg 叶黄素 (万寿菊提取, 纯度 80%) 置于三口烧瓶, 加入 50mL 乙酸乙 酯, 加热溶解。向其中加入 5g 大孔聚氯乙烯树脂负载 H3PMo12O40杂多酸。再加入 10g 乙酸 酐。通氮气, 磁力搅拌, 于 40反应 3 小时。 0042 c. 反应结束后将大孔聚氯乙烯树脂负载 H3PMo12O40杂多酸过滤出来。向滤液中加 入饱和 NaHCO3至溶液无气泡产生。有机相减压蒸馏的油状叶黄素乙酰酯。 0043 d. 过滤出的大孔聚氯乙烯树脂负载 H3PMo12O40杂多酸经丙酮回流 1h 后 150烘干 2h 再生后可继续投入使用。 0044 e. 分析所的产物, 叶黄素双乙酰酯含量 65%。 说 明 书 CN 103570598 A 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有机化学〔2〕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