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接带辊的制造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粘接带辊的制造装置.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4055477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9.24 CN 104055477 A (21)申请号 201410179771.1 (22)申请日 2010.03.31 201080013784.1 2010.03.31 A47L 25/00(2006.01) (71)申请人 尼托母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日本东京都 (72)发明人 沼津靖弘 小川隆久 (74)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 司 72001 代理人 崔幼平 李婷 (54) 发明名称 粘接带辊的制造装置 (57) 摘要 提供一种能够将用来切断粘接带的切断线始 终形成在一定的位置上的粘接。
2、带辊的制造技术。 具有卷取从母辊 (31) 抽出的粘接带 (2) 的卷取辊 (32) 、 和设在母辊 (31) 与卷取辊 (32) 之间、 在粘 接带 (2) 上以规定间隔形成切断线 (4) 的切断线 形成辊 (33) , 使卷取辊 (32) 与切断线形成辊 (33) 经由规定的齿轮 (40) 同步旋转。 (62)分案原申请数据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8 页 附图 2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8页 附图2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055477 A CN 104055477 A 1/1 页 2 。
3、1. 一种粘接带辊的制造装置, 所述粘接带辊是将在基材的一个面上形成有粘接面的粘 接带以其粘接面朝向表侧的方式卷绕而成, 在上述粘接带上, 沿着上述粘接带的抽出方向 以规定间隔连续形成切断用的切断线, 其特征在于, 具有将从母辊抽出的上述粘接带卷取的卷取辊, 和设在上述母辊与上述卷取辊之间、 在上述粘接带上以规定间隔形成上述切断线的切断线形成辊, 上述卷取辊与上述切断线形 成辊的相互的旋转经由规定的齿轮同步。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粘接带辊的制造装置, 其特征在于, 上述卷取辊侧的齿轮与上 述切断线形成辊侧的齿轮的齿轮比是 1 : 1。 3.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粘接带辊的制造装置, 。
4、其特征在于, 上述卷取辊侧的齿轮与上 述切断线形成辊侧的齿轮的齿轮比不到 1 : 1。 4.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粘接带辊的制造装置, 其特征在于, 上述卷取辊侧的齿轮与上 述切断线形成辊侧的齿轮的齿轮比超过 1 : 1。 5.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粘接带辊的制造装置, 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卷取辊或上述切断 线形成辊的某一个上, 设有齿轮比为 1 : 1、 不到 1 : 1 及超过 1 : 1 的三种齿轮, 并设成能够相 对于上述卷取辊或上述切断线形成辊的另一个的齿轮有选择地啮合。 6.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粘接带辊的制造装置, 其特征在于, 当设第n周的上述粘接带的圆周长度为Ln、 上。
5、述卷芯的半径为r、 粘接带的厚度为t、 从 第n周的起始端侧的切断线到末端侧的切断线的上述粘接带的长度为Ln 、 从上述卷芯的中 心看到的第 n 周的起始端侧的切断线到末端侧的切断线的间隔的角度差为 时, 上述齿轮彼此以满足以下的式 1 的条件的方式啮合, Ln =Ln(360 ) /360 (式 1) 其中, n 是正整数, Ln= 2r(n 1) t。 7. 如权利要求 6 所述的粘接带辊的制造装置, 其特征在于, 上述角度差 在 6 19或者 19 6的范围内。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055477 A 2 1/8 页 3 粘接带辊的制造装置 0001 本申请为在先申请 (申请日。
6、 : 2010 年 3 月 31 日, 申请号 : 201080013784.1, 发明名 称 : 粘接带辊及该粘接带辊的制造方法) 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0002 本发明涉及使粘接面朝向表侧而卷绕的清扫用的粘接带辊, 更详细地讲, 涉及在 每一周长处形成切断用的切断线的技术。 背景技术 0003 缠绕在绒毯等上的毛发或尘埃等即使用吸尘器吸引, 纤维彼此缠绕也难以完全去 除。所以, 作为将这种垃圾除去的方法, 有清扫用的粘接带辊。 0004 例如专利文献 1 所示, 该粘接带辊是将在由纸等的片体构成的基材的一个面上形 成有粘接部的粘接带卷绕成该粘接部在表侧露出, 为通过使用未图示的专用夹具将。
7、该粘接 面在作为被清扫对象面的地面上滚动而将尘埃等强制地除去的构造。 0005 如果这种粘接带辊多次使用, 则因为在粘接部上附着污垢而粘接部的粘接力下 降。因而, 在粘接力下降后, 通过沿着孔线等的切断线将污垢的面剥离扔掉, 粘接力再次恢 复而能够再使用。 0006 以往, 这种切断线通过将例如铡刀插入到粘接带辊中而形成孔线, 但如果用铡刀 形成孔线, 则由于在将铡刀拔出时, 铡刀以粘接带的一部分挂在刀的侧面上的方式被抬起, 所以孔线部分比其他部分隆起, 有整体变形为洋葱状的情况。 0007 所以, 为了防止该变形, 提出了用激光加工形成切断线、 或在粘接带的输送轨道上 设置旋转刀, 一边形成。
8、切断线一边卷取的方法等, 但在这种方法中有如下的问题。 0008 即, 由于在激光加工中粘接带的一部分被激光烧断, 所以出现烧焦等, 观感较差。 此外, 由于基材是纸制, 所以需要实施难燃处理等。 0009 此外, 在使用旋转刀形成切断线的情况下, 虽然通过使用离合器等以一定周期使 旋转刀旋转而能够形成切断线, 但为了将全部的切断线配置在相同的位置, 必须考虑每一 周长增加的粘接带的厚度, 相应地控制变得复杂, 使传送速度变慢等, 生产性变差。 0010 专利文献 1 : 日本专利第 3272710 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1 所以,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 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将。
9、用来切断粘 接带的切断线始终形成在一定的位置上的粘接带辊的制造技术。 0012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 本发明具备以下所示的一些特征。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1 是一 种将在基材的一个面上形成有粘接面的粘接带以其粘接面朝向表侧的方式卷绕, 在上述粘 接带上, 沿着上述粘接带的抽出方向隔开规定间隔地形成切断用的切断线的粘接带辊的制 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具有将从母辊抽出的上述粘接带卷取的卷取辊, 和设在上述母辊与上 述卷取辊之间、 在上述粘接带上以规定间隔形成上述切断线的切断线形成辊, 上述卷取辊 说 明 书 CN 104055477 A 3 2/8 页 4 与上述切断线形成辊的相互的旋转经由规定的齿轮。
10、同步。 0013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的特征在于, 在上述技术方案1中, 上述卷取辊侧的齿轮与上 述切断线形成辊侧的齿轮的齿轮比是 1 : 1。 0014 本发明技术方案3的特征在于, 在上述技术方案1中, 上述卷取辊侧的齿轮与上述 切断线形成辊侧的齿轮的齿轮比不到 1 : 1。 0015 本发明技术方案4的特征在于, 在上述技术方案1中, 上述卷取辊侧的齿轮与上述 切断线形成辊侧的齿轮的齿轮比超过 1 : 1。 0016 本发明技术方案 5 的特征在于, 在上述技术方案 1 4 的任一项中, 在上述卷取辊 或上述切断线形成辊的某一个上, 设有齿轮比为 1 : 1、 不到 1 : 1 及超过 1。
11、 : 1 的三种齿轮, 并 设成能够相对于上述卷取辊或上述切断线形成辊的另一个的齿轮有选择地啮合。 0017 本发明技术方案 6 的特征在于, 在上述技术方案 1 5 的任一项中, 当设第 n(n 是正整数) 周的圆周长度为 Ln、 上述卷芯的半径为 r、 粘接带的厚度为 t、 从第 n 周的起始端 侧的切断线到末端侧的切断线的上述粘接带的长度为Ln 、 从上述卷芯的中心看到的第n周 的起始端侧的切断线到末端侧的切断线的间隔的角度差为 时, 上述齿轮彼此以满足以下的式 1 的条件的方式啮合。 0018 Ln =Ln(360 ) /360 (式 1) 其中, Ln=2r (n 1) t 。 00。
12、19 本发明技术方案 7 的特征在于, 在上述技术方案 6 中, 上述角度差 在 6 19或 6 19的范围内。 0020 本发明还包括一种粘接带辊, 其特征在于, 使用技术方案17中任一项所述的粘 接带辊的制造方法制造。 0021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1, 在将在基材的一个面上形成有粘接面的粘接带以其粘 接面朝向表侧的方式卷绕, 在上述粘接带上, 沿着上述粘接带的抽出方向隔开规定间隔地 形成切断用的切断线的粘接带辊的制造方法中, 具有将从母辊抽出的上述粘接带卷取的卷 取辊, 和设在上述母辊与上述卷取辊之间、 在上述粘接带上以规定间隔形成上述切断线的 切断线形成辊, 上述卷取辊与上述切断线形。
13、成辊的相互的旋转经由规定的齿轮同步, 由此, 仅通过使卷取辊与切断线形成辊的旋转经由齿轮同步, 就能够将切断线的位置始终形成在 规定的位置上。 0022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2, 通过使卷取辊侧的齿轮与切断线形成辊侧的齿轮的齿 轮比为 1 : 1, 能够将切断线形成为始终在相同的位置上重叠, 所以能够可靠地防止粘接带 辊变形为洋葱状等。 0023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3, 由于通过使卷取辊侧的齿轮与切断线形成辊侧的齿轮 的齿轮比为不到 1 : 1, 切断线的间隔在周长上为 360以上, 所以通过将已使用的粘接面、 和包括其边界部分的粘接带的一部分除去, 能够使未使用的粘接带辊在整周上露出。。
14、 0024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4, 由于通过使卷取辊侧的齿轮与切断线形成辊侧的齿轮 的齿轮比为超过 1 : 1, 切断线的间隔在周长上为不到 360, 所以之前的旧的粘接面残留在 新的粘接带面的前端部上, 从而使未使用的粘接带的前端部的粘接力变弱, 能够预防轨道 拉起现象。 0025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5, 通过在上述卷取辊或上述切断线形成辊的某一个上, 设 说 明 书 CN 104055477 A 4 3/8 页 5 有齿轮比为 1 : 1、 不到 1 : 1 及超过 1 : 1 的三种齿轮, 并设成能够相对于上述卷取辊或上述 切断线形成辊的另一个的齿轮有选择地啮合, 所以能够用一台。
15、装置简单地制造出三种切断 线。 0026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6, 当设第 n(n 是正整数) 周的圆周长度为 Ln、 上述卷芯 的半径为 r、 粘接带的厚度为 t、 从第 n 周的起始端侧的切断线到末端侧的切断线的长度为 Ln 、 从上述卷芯的中心看到的第 n 周的起始端侧的切断线到末端侧的切断线的间隔的角度 差为 时, 上述齿轮彼此以满足以下的式 1 的条件的方式啮合。 0027 Ln =Ln(360 ) /360 (式 1) 其中, Ln=2r(n 1) t。 0028 由此, 能够在使角度差 为一定的条件下以规定间隔自由地形成切断线。 0029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7, 通过角度差。
16、 在 6 19或 6 19的范围内, 在 不到 6(19) 或超 过 19( 19) , 则间隔 d 超过 10mm, 所以成为将未使用的粘接带浪费地切掉, 不经济。 附图说明 0030 图 1 是有关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粘接带辊的示意立体图 ; 图 2 是说明 (a) 齿轮比为 1 : 1 的情况下、(b) 齿轮比不到 1 : 1、 以及 (c) 齿轮比超过 1 : 1 的粘接带的切断线构造的说明图 ; 图 3 是用来说明上述粘接带辊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 0031 附图标记说明 : 1 : 粘接带辊, 2 : 粘接带, 3 : 卷芯, 4 : 切断线, 30 : 粘接带辊制造装置, 31 :。
17、 母辊, 32 : 卷取 辊, 33 : 断线形成辊, 40 : 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接着,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如图 1 所 示, 该粘接带辊 1 具有形成有带基材 21 的垃圾扫取用的粘接面 22 的粘接带 2, 并以其粘接 面 22 朝向表侧 (外侧) 的方式沿着卷芯 3 卷绕为辊状。 0033 在该例中, 卷芯 3 使用瓦楞纸等的纸制卷芯, 但除此以外也可以是合成树脂制的 卷芯。进而, 也可以是不使用卷芯 3 而将粘接带辊 1 卷绕的所谓无芯构造, 在本发明中, 卷 芯 3 的结构是任意的。 0034 带基材 21 例如是纸制的, 在。
18、背面上设有作为带基材 21 的加强和相对于下层的剥 离用的未图示的层压膜。 在本发明中, 关于层压膜的有无及其材质等是任意的事项, 例如通 过使用树脂薄膜作为带基材 21, 从而不再需要层压膜。 0035 在粘接面 22 上, 均匀地涂布有通过规定的粘接剂涂抹而形成的粘接剂, 在其两端 上设有不具有粘接性的非粘接部 23、 23。在本发明中, 粘接面的粘接剂的种类及形状、 涂布 说 明 书 CN 104055477 A 5 4/8 页 6 方法及涂布条件等也可以是任意的。 0036 在该例中, 粘接面 22 由沿着粘接带 2 的抽出方向延伸的所谓满涂的粘接剂层构 成, 但也可以形成为例如筋条状。
19、或点状等的复杂的形状。 进而, 也可以将两种以上的粘接剂 组合而在满涂的粘接剂层之上层叠线条状的粘接剂层等, 粘接面 22 的结构可以根据规格 而任意地变更。 0037 在粘接带 2 上, 设有用来将粘接带 2 以规定的间隔切断的切断线 4。切断线 4 是切 断部与未切断部交替地连续形成的所谓孔线, 在该例中, 沿着粘接带 2 的宽度方向形成在 直线上。 0038 在该例中, 切断线 4 由切断部与未切断部交替地连续形成的孔线构成, 但除此以 外也可以具有例如微切断等, 只要是变得比粘接带的其他部分脆弱、 能够用手等简单地切 断, 其形态是任意的。 0039 切断线 4 形成在将粘接带 2 卷。
20、绕为辊状之际的大致每一周长处。即, 最外层的切 断线 4a 与下一层的切断线 4b 隔开规定的间隔 Ln 配置。间隔 L 随着粘接带 2 的卷数而变 化。 0040 即, 当设第 n(n 是正整数) 周的圆周长度为 Ln、 上述卷芯的半径为 r、 粘接带的厚 度为 t、 从第 n 周的起始端侧的切断线到末端侧的切断线的上述粘接带的长度为 Ln 、 从上 述卷芯的中心看到的第 n 周的起始端侧的切断线到末端侧的切断线的间隔的角度差为 时, 上述齿轮彼此以满足以下的式 1 的条件的方式啮合, Ln Ln(360 ) /360 (式 1) 其中, Ln=2r (n 1) t。 0041 即, 在设 。
21、=0的情况下, 如图 2(a) 所示, 能够使切断线 4 沿着半径方向在直线 上排列在卷绕为辊状的粘接带 2 的一定的位置上。由此, 能够有效地防止在通过铡刀等形 成切断线 4 的情况下粘接带辊 1 变形为洋葱状, 能够将粘接带 2 没有浪费地用完。 0042 在设为 0的情况下, 如图 2(b) 所示, 通过在下一层的切断线 4b 仅从粘接带 2 的最外层的切断线 4a 偏差 d 的位置、 即在粘接带 2 的周长上不到 360的位置上形 成切断线 4, 成为所谓的逆阶差构造。 0043 由此, 在下一层的粘接带 2 的前端上呈现之前的粘接带的已使用的粘接面, 所以 能够使粘接带 2 的前端部。
22、分的粘接力变弱, 能够抑制当将新的粘接面在地面上滚动时容易 发生的轨道带起现象。 0044 在设为 19) 或超过 19 ( 说 明 书 CN 104055477 A 6 5/8 页 7 6) , 则 d 超过 10mm, 所以成为将未使用的粘接带浪费地切掉, 不经济。 0047 接着, 参照图3, 对切断线4的形成工序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 该粘接带辊的制造 装置 30 具备粘接带 2 的母辊 31、 将从母辊 31 送出的粘接带 2 卷取的卷取辊 32、 和设在母 辊 31 与卷取辊 32 之间的输送路径上的切断线形成辊 33。 0048 在该例中, 在输送路径上还具备两个进给辊 34、。
23、 35、 和对置于切断线形成辊 33 配 置的承接辊 36。在该实施方式中, 母辊 31、 进给辊 34、 35 及承接辊 36 的具体的结构也可以 是任意的。 0049 卷取辊 32 是由未图示的驱动机构驱动旋转的辊, 粘接带 2 卷取在其外周上。在该 例中, 由于卷取辊 32 与切断线 4 的形成同时成形, 所以将粘接面 22 朝向表侧地卷绕。 0050 切断线形成辊 33 在圆筒状的辊主体的一部分上一体地安装有用来成形出切断线 4 的刀板 37, 在切断线形成辊 33 的旋转同时, 将刀板 37 刺入到粘接带 2 中。在该例中, 刀 板37使用形成单纯的切断线4的波纹刀, 但也可以进行加。
24、工以形成更复杂的切断线4, 刀板 37 的形状可以根据规格而任意地变更。 0051 在本发明中, 卷取辊 32 与切断线形成辊 33 经由齿轮 40 同步旋转。即, 在卷取辊 32 的驱动轴上, 同轴地设有三种齿轮 41 43, 在切断线形成辊 33 的驱动轴 (均未图示) 上 同轴地设有齿轮 44。这些齿轮 40 经由规定的选择机构有选择地啮合。 0052 三种齿轮 41 43 中的第一种齿轮 41(以下设为第 1 齿轮 41) 形成为与齿轮 44 (以下设为第 4 齿轮 44) 的齿轮比为 1 : 1, 在该例中, 第 1 齿轮 41 及第 4 齿轮 44 的齿数均是 87 个。 0053。
25、 由此, 通过将卷取辊32与切断线形成辊33以齿轮比1 : 1同步连结, 能够简单地形 成上述 =0的情况下的切断线 4。 0054 三种齿轮 41 43 中的第二种齿轮 (以下设为第 2 齿轮 42) 是外径比第 1 齿轮 41 大的齿轮, 形成为与第 4 齿轮 44 的齿轮比超过 1 : 1。在该例中, 第 2 齿轮 42 的齿数是 90 个, 第 4 齿轮 44 的齿数是 87 个。 0055 由此, 通过将卷取辊32与切断线形成辊33以齿轮比超过1 : 1同步连结、 即以齿轮 比 90 : 87(角度比 360: 348) 连结, 能够简单地以上述 0的 =12的角度差形成 逆阶差构造。
26、的切断线 4。 0056 三种齿轮 41 43 中的第三种齿轮 (以下设为第 3 齿轮 43) 是直径比第 1 齿轮 41 小的齿轮, 形成为与第 4 齿轮 44 的齿轮比不到 1 : 1。在该例中, 第 3 齿轮 43 的齿数是 84 个, 第 4 齿轮 44 的齿数是 87 个。 0057 由此, 通过将卷取辊与切断线形成辊 33 以齿轮比不到 1 : 1 同步连结、 即以齿轮比 84 : 87(角度比 348: 360) 连结, 能够简单地以上述 0的 = 12的角度差形成 顺阶差构造的切断线 4。 0058 在该例中, 齿轮40在卷取辊32侧设有三种齿轮4143、 在切断线形成辊33侧。
27、设 有固定的第 4 齿轮 44, 但也可以在卷取辊 32 侧设置第 4 齿轮 44、 在切断线形成辊 33 侧设 置三种齿轮 41 43。 0059 实施例 接着, 对本发明的更具体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计算设卷芯3的半径r为20mm、 粘接带 2 的厚度 t 为 0.1mm、 将该粘接带卷绕 90 周的情况下的 =0、 = 12及 = 12 说 明 书 CN 104055477 A 7 6/8 页 8 的情况下的切断线 4 的位置。 0060 =0的情况 在设为 =0的情况下, 第 1 周的长度 Ln因为 Ln=2r (n 1) t, 所以为 125.60mm, 不发生 d 的偏差, 相应地。
28、, 对应于粘接带 2 的卷数, 长度 Ln 逐渐变长。将其计 算结果表示在表 1 中。由此, 通过每当卷数增加, 对应于厚度 t 的增量, 长度 Ln 逐渐变长, 切断线 4 被配置在相同的位置上。 0061 表 1 0062 = 12的情况 在设为 = 12的情况下, 第 1 周的长度 Ln因为 Ln=2r (n 1) t, 所以为 125.60mm。接着的第 2 层如果原样计算则为 126.228mm, 但为了设置 = 12的偏差, 为 说 明 书 CN 104055477 A 8 7/8 页 9 L2 =L2(360 12) /360=122.02mm, d 为 4.208mm。由此, 。
29、形成为切断线 4 为逆阶差。 将其计算结果表示在表 2 中 (以下同样) 。 0063 表 2 0064 = 12的情况 同样在设为 = 12的情况下, 第 1 周的长度 Ln因为 Ln=2r (n 1) t, 所 以为 125.60mm。接着的第 2 层如果原样计算则为 126.228mm, 但为了设置 = 12的偏 差, 为 L2 =L2(360 12) /360=130.436mm, d 为 4.208mm。由此, 形成为切断线 4 为 顺阶差。将其计算结果表示在表 3 中 (以下同样) 。 0065 表 3 说 明 书 CN 104055477 A 9 8/8 页 10 0066 由此, 仅通过改变卷取辊32与切断线形成辊33的齿轮比, 就能够将切断线的位置 重叠配置、 或前后错移, 所以能够用一台装置简单地生产具有对应于使用的切断线 4 的粘 接带辊 1。 说 明 书 CN 104055477 A 10 1/2 页 11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055477 A 11 2/2 页 12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055477 A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