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牡壮骨颗粒的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1****2 文档编号:5397207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830.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354578.7

申请日:

2014.07.23

公开号:

CN104147344A

公开日:

2014.11.19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IPC(主分类):A61K 36/8968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武汉健民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变更后:健民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430052 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鹦鹉大道484号变更后:430052 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鹦鹉大道484号|||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K 36/8968申请日:20140723|||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6/8968; A61K9/16; A61P19/08; A61P19/10; A61K35/56(2006.01)N; A61K35/37(2006.01)N; A61K31/19(2006.01)N; A61K31/592(2006.01)N

主分类号:

A61K36/8968

申请人:

武汉健民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黄志军; 赵刚; 肖飞; 向阳; 朱立彬

地址:

430052 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鹦鹉大道484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代理人:

徐绍新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龙牡壮骨颗粒的制备方法,它是在原有龙牡壮骨颗粒制备工艺的基础上,增加了对清膏进行大孔树脂吸附的工艺,用30-60%的乙醇洗脱,收集洗脱液并浓缩成稠膏。采用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可以减少中药提取物的总量,与没有大孔树脂吸附的工艺相比,提取物的总量可减少42.5%,更令人惊讶的是:提取物总量的减少并没有导致本品药效的降低,在服用相同剂量中药材的前提下,本发明的药效与原方法相比效果相差不大,因此可以将龙牡壮骨颗粒的服用剂量减少。而服用剂量的减少有利于减少辅料,降低成本,减少制剂规格,提高服药顺应性,同时还有利于降低药物的苦味,改善颗粒剂冲服时的口感。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龙牡壮骨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采用的中药材的重量配比是:

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以上十六味,将龟甲、五味子醋制,白术、鸡内金炒制,牡蛎煅制,备用;
2)将炒制后的鸡内金粉碎成细纷,备用;
3)取党参、黄芪、麦冬、白术、山药、五味子、茯苓、大枣、甘草九味,加水煎煮三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龟甲、龙骨、牡蛎三味加水煎煮四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与党参等药材的提取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1.10的清膏;
4)将清膏上大孔吸附树脂柱,用30-60%的乙醇洗脱,收集洗脱液,浓缩成稠膏;
5)取稠膏,加入鸡内金粉、乳酸钙、葡萄糖酸钙、维生素D2及辅料,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即得。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龙牡壮骨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孔吸附树脂柱是AB-8型或DA-201型大孔吸附树脂柱。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龙牡壮骨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孔吸附树脂柱中大孔吸附树脂的重量为中药材总重量的2-5倍。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龙牡壮骨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乙醇的体积为大孔吸附树脂柱体积的8-15倍。

说明书

说明书龙牡壮骨颗粒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的制备方法,具体是龙牡壮骨颗粒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CN1466976A公开了一种防治佝偻病和骨质疏松症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该药物属于中西药复方制剂,采用健脾补肾的中药进行配伍,从而发挥健脾和胃、强筋壮骨的功效,用于治疗和预防小儿佝偻病、软骨病等。该药物已有20多年的临床应用历史,是武汉健民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独家品种,商品名为龙牡壮骨颗粒,是中国驰名商标和国家中药保护品种,收载于《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
本品的制备方法是将药材水提后直接浓缩、制粒,由于药材提取的出膏率大,造成制剂所需要的辅料量大,服用剂量(每次5-10g)和生产成本高,而且由于服药量大造成药物味苦、口感差,患者服药顺应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对龙牡壮骨颗粒的制备方法进行改进,克服本品的服用剂量大,生产成本高,服药顺应性差等缺陷。
龙牡壮骨颗粒的制备方法,所采用的中药材的重量配比是:

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以上十六味,将龟甲、五味子醋制,白术、鸡内金炒制,牡蛎煅制,备用;
2)将炒制后的鸡内金粉碎成细纷,备用;
3)取党参、黄芪、麦冬、白术、山药、五味子、茯苓、大枣、甘草九味,加水煎煮三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龟甲、龙骨、牡蛎三味加水煎煮四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与党参等药材的提取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相对于水的密度)为1.05-1.10的清膏;
4)将清膏上大孔吸附树脂柱,用30-60%(重量含量)的乙醇洗脱,收集洗脱液,浓缩成稠膏;
5)取稠膏,加入鸡内金粉、乳酸钙、葡萄糖酸钙、维生素D2及辅料,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即得。
优选的,所述大孔吸附树脂柱是AB-8型或DA-201型大孔吸附树脂柱。
优选的,所述大孔吸附树脂的用量为中药材总重量的2-5倍。
优选的,所述乙醇水溶液的体积为大孔吸附树脂柱体积的8-15倍。
大孔树脂吸附法是中药领域常用的一种纯化、精制方法,用于除去中药提取物中的无效成分,富集有效成分。但是,中药的成分非常复杂,有效和无效成分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例如多糖、蛋白质在某些中药中是无效成分,但是在另一些中药中可能是直接发挥药效作用的目标提取成份。本领域技术人员也不可能通过常规的技术手段分析出中药如龙牡壮骨颗粒中究竟哪些是有效成分,哪些是无效成分,现有技术中也没有给出哪些中药可以采用大孔树脂吸附法,哪些中药不能采用大孔树脂吸附法的任何教导。因此,本法一定要根据具体的品种谨慎采用,否则将会把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当作杂质去掉,从而降低药物的疗效。
采用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可以减少中药提取物的总量,与没有大孔树脂吸附的工艺相比,提取物的总量可减少42.5%,更令人惊讶的是:提取物总量的减少并没有导致本品药效的降低,在服用相同剂量中药材的前提下,本发明的药效与原方法相比效果相差不大,因此可以将龙牡壮骨颗粒的服用剂量减少。
而服用剂量的减少有利于减少辅料,降低成本,减少制剂规格,提高服药 顺应性,同时还有利于降低药物的苦味,改善颗粒剂冲服时的口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地说明,但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处方:

制法:
1)以上十六味,将龟甲、五味子醋制,白术、鸡内金炒制,牡蛎煅制,备用;
2)将炒制后的鸡内金粉碎成细纷,备用;
3)取党参、黄芪、麦冬、白术、山药、五味子、茯苓、大枣、甘草九味,加水煎煮三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龟甲、龙骨、牡蛎三味加水煎煮四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与党参等提取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1.10的清膏;
4)将清膏上AB-8型大孔吸附树脂柱(1368g AB-8型树脂装柱,树脂重量为药材重量的4倍),用40%的乙醇18L(为大孔吸附树脂柱体积的12倍)洗脱,收集洗脱液,浓缩成稠膏;
5)取稠膏,加入鸡内金粉、乳酸钙、葡萄糖酸钙、维生素D2及糖粉,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即得。
实施例2
处方与制备方法的第1、2、3、5步均与实施例1相同,所不同的是步骤4)为:将清膏上DA-201型大孔吸附树脂柱(684g DA-201型树脂装柱,树脂重量 为药材重量的2倍),用30%的乙醇11.3L(为大孔吸附树脂柱体积的15倍)洗脱,收集洗脱液,浓缩成稠膏。
实施例3
处方与制备方法的第1、2、3、5步均与实施例1相同,所不同的是步骤4)为:将清膏上DA-201型大孔吸附树脂柱(1710g DA-201型树脂装柱,树脂重量为药材重量的5倍),用60%的乙醇15L(为大孔吸附树脂柱体积的8倍)洗脱,收集洗脱液,浓缩成稠膏。
将实施例1-3与没有进行大孔树脂吸附的对比例1(投料量和制法中的其它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相比,结果见下表:
 干膏量(g)辅料量(g)制剂总量(g)制剂规格(g/袋)实施例148.55556023实施例257.96657183.6实施例352.86306803.4对比例184.392510075
从结果可以看出,采用大孔树脂吸附后,中药提取物的总量大幅减少,从而也相应地减少了制剂所需的辅料,以及制剂总量和制剂规格,对比例1的每次服用剂量是5-10g,实施例1的每次服用剂量是3-6g,而服用剂量的减少有利于提高顺应性、降低医疗费用。
实施例4药效试验
龙牡壮骨颗粒的中药部分主要起到健脾和胃的作用,为进一步验证大孔树脂吸附工艺对龙牡壮骨颗粒药效的影响,进行了以下试验。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
实施例1-3和对比例1的中药浸膏,另外增加对比例2、3,对比例2、3的制备工艺如下:
对比例2:处方与制备方法的第1、2、3步均与实施例1相同,所不同的是步骤4)中采用20%的乙醇洗脱。
对比例3:处方与制备方法的第1、2、3步均与实施例1相同,所不同的是 步骤4)中采用70%的乙醇洗脱。
各组的剂量设置按照正常成人推荐量25-30g生药材/d,按成人体重60Kg计为0.5g生药材/kg。同时设空白对照组。
1.2实验动物
实验动物中心提供ICR种成年雄性小鼠100只,体重20-25g。室内温度(22±2)℃,相对湿度60%,喂饲基础饲料。进行医学观察3d后按体重随机分成上述7组,每组动物15只。每天分别以实施例1-3和对比例1-3的中药浸膏稀释液灌胃,空白对照组每天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连续灌胃10d,每天1次,每4d称1次动物体重调整灌胃量。
1.3测定指标
1.3.1小鼠进食量与食物利用系数实验在给小白鼠灌胃期问,每天测定其摄食量、摄水量、湿便质量,每3d称体重1次,最终计算各组摄食量的增加和体重增加以及食物利用系数。
食物利用系数=湿便质量/(摄食量+摄水量)
1.3.2小鼠小肠吸收实验小白鼠连续灌胃10d的最后1次进食后再以4%的木糖液0.3g/kg灌胃,空白对照组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1h后从其眼眶取血,间苯三酚显色法测其血清中木糖的浓度。按下式计算血清中木糖的浓度:血清中木糖浓度(mmol·L-1)={样品吸光度值(Au)/标准液吸光度值(As)}x2
1.3.3小肠推进实验将连续灌胃10d后的各组小鼠禁食24h,期间自由饮水。实施例1-3和对比例1-3组灌胃给予(5mg/kg)复方地芬诺酯,空白对照组给蒸馏水。30min后,实施例1-3和对比例组灌胃给予含中药浸膏的墨汁悬液,空白对照组灌胃给予空白墨汁。25min后颈椎脱臼法处死动物,打开腹腔分离肠系膜。剪取上端自幽门、下端至回盲部的肠管,不加牵引轻轻将小肠拉成直线,测量肠管长度为“小肠总长度”,从幽门至墨汁前沿为“墨汁推进长度”。按下列度算小肠推进率:
小肠推进率(%)=(墨汁推进长度(cm)/小肠总长度(cm))×100%
1.4统计学方法
实验数据用SPSS1 1.5软件进行ONEWAY处理,结果以表示。
2实验结果
2.1对小鼠体重的影响实验前各组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施例1-3和对比例1均能增加试验小鼠的体重,各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例2和3虽然也能增加试验小鼠的体重,但是效果明显比实施例1-3和对比例1差,尤其是对比例3(70%的乙醇洗脱)几乎没有效果。
表1不同制备方法的浸膏对小鼠体重的影响()
试验组试验前体重(g)试验末体重(g)增重(g)实施例119.45±2.8922.98±2.103.53±0.35实施例220.22±3.1223.63±2.593.41±0.51实施例319.23±2.1722.67±1.583.44±0.28对比例119.87±2.5623.46±2.253.59±0.56对比例220.56±2.1123.45±1.672.89±0.27对比例319.23±2.6721.40±1.891.67±0.33空白对照18.99±2.5020.11±2.151.12±0.31
2.2对小鼠摄食量、食物利用系数的影响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实施例1-3和对比例1均能明显增加小鼠的湿便质量、摄食量和摄水量,从而提高食物利用系数,实施例1-3和对比例1之间差异不明显。对比例2和3对小鼠食物利用系数的影响不明显,与空白对照相比差异不大。结果见表2。
表2不同制备方法的浸膏对小鼠食物利用系数的影响()
试验组湿便质量(g)摄食量(g)摄水量(g)食物利用系数实施例11.95±0.283.26±0.564.17±0.220.263±0.14实施例21.85±0.312.95±0.433.78±0.310.275±0.18实施例31.72±0.222.89±0.644.21±0.150.242±0.07对比例11.99±0.173.17±0.593.98±0.210.278±0.11对比例21.34±0.212.45±0.673.89±0.270.212±0.16对比例31.38±0.273.40±0.893.67±0.330.195±0.13空白对照1.07±0.212.42±0.453.48±0.120.181±0.08
2.3改善小鼠小肠蠕动抑制作用实验结果
由表3可见,实施例1-3和对比例1的小肠推进率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实施例1-3和对比例1之间差异不明显。对比例2和3小肠推进率的影响与空白对照相比区别不大。
表3不同制备方法的浸膏对小鼠小肠推进率的影响()
试验组墨汁推进长度(cm)小肠总长度(cm)小肠推进率(%)实施例121.49±5.839.55±2.954.33±6.11实施例234.15±4.758.16±3.458.72±5.28实施例327.69±5.149.90±3.755.49±5.63对比例138.55±4.962.91±3.261.28±6.77对比例221.98±5.145.22±2.848.62±4.19对比例329.80±4.856.47±3.952.77±5.20空白对照31.47±5.768.83±2.845.72±5.64
2.4对小鼠小肠吸收的影响
检测小鼠经口腔摄取木糖后其血清中木糖的浓度,木糖浓度越高表明小肠消化吸收功能越好。由表4可以看出,与对照组相比,实施例1-3和对比例1在相用时间内其小肠吸收木糖的量增加,对其小肠吸收功能的影响达显著水平(P<0.05);但对比例2和3其吸收木糖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4不同制备方法的浸膏对小鼠小肠吸收的影响()
试验组吸光度木糖浓度(mmol/L)实施例10.164±0.0040.658±0.312实施例20.151±0.0070.622±0.288实施例30.155±0.0060.635±0.328对比例10.167±0.0040.698±0.257对比例20.123±0.0050.482±0.281对比例30.115±0.0040.457±0.212空白对照0.092±0.0060.425±0.240
3.结论
龙牡壮骨颗粒的中药部分主要起到健脾和胃的作用,具有促进消化吸收的功能,从而促进人体对钙和微量元素的吸收、利用,进而用于治疗和预防小儿佝偻病、软骨病、小儿多汗、夜惊、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发育迟缓等症。由于中药的成分不明确,导致无法确定大孔树脂吸附后除去的成分是不是杂质,本试验首次证明在服用相同剂量中药材的前提下,采用大孔树脂吸附后的中药浸膏其疗效与原工艺相比没有明显降低,从而验证了采用大孔树脂吸附法对龙牡壮骨颗粒进行精制的工艺可行。

龙牡壮骨颗粒的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龙牡壮骨颗粒的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龙牡壮骨颗粒的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龙牡壮骨颗粒的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龙牡壮骨颗粒的制备方法.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4147344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11.19 CN 104147344 A (21)申请号 201410354578.7 (22)申请日 2014.07.23 A61K 36/8968(2006.01) A61K 9/16(2006.01) A61P 19/08(2006.01) A61P 19/10(2006.01) A61K 35/56(2006.01) A61K 35/37(2006.01) A61K 31/19(2006.01) A61K 31/592(2006.01) (71)申请人 武汉健民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430052 湖北。

2、省武汉市汉阳区鹦鹉大道 484 号 (72)发明人 黄志军 赵刚 肖飞 向阳 朱立彬 (74)专利代理机构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42104 代理人 徐绍新 (54) 发明名称 龙牡壮骨颗粒的制备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龙牡壮骨颗粒的制备方 法, 它是在原有龙牡壮骨颗粒制备工艺的基础 上, 增加了对清膏进行大孔树脂吸附的工艺, 用 30-60的乙醇洗脱, 收集洗脱液并浓缩成稠膏。 采用本发明的制备方法, 可以减少中药提取物的 总量, 与没有大孔树脂吸附的工艺相比, 提取物的 总量可减少 42.5, 更令人惊讶的是 : 提取物总 量的减少并没有导致本品药效的降低, 在服用。

3、相 同剂量中药材的前提下, 本发明的药效与原方法 相比效果相差不大, 因此可以将龙牡壮骨颗粒的 服用剂量减少。而服用剂量的减少有利于减少辅 料, 降低成本, 减少制剂规格, 提高服药顺应性, 同 时还有利于降低药物的苦味, 改善颗粒剂冲服时 的口感。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6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147344 A CN 104147344 A 1/1 页 2 1. 龙牡壮骨颗粒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采用的中药材的重量配比是 : 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 1) 。

4、以上十六味, 将龟甲、 五味子醋制, 白术、 鸡内金炒制, 牡蛎煅制, 备用 ; 2) 将炒制后的鸡内金粉碎成细纷, 备用 ; 3) 取党参、 黄芪、 麦冬、 白术、 山药、 五味子、 茯苓、 大枣、 甘草九味, 加水煎煮三次, 每次 2 小时, 合并煎液, 滤过 ; 龟甲、 龙骨、 牡蛎三味加水煎煮四次, 每次 2 小时, 合并煎液, 滤过, 滤液与党参等药材的提取液合并, 浓缩至相对密度为 1.05-1.10 的清膏 ; 4) 将清膏上大孔吸附树脂柱, 用 30-60的乙醇洗脱, 收集洗脱液, 浓缩成稠膏 ; 5) 取稠膏, 加入鸡内金粉、 乳酸钙、 葡萄糖酸钙、 维生素 D2 及辅料, 。

5、混匀, 制成颗粒, 干 燥, 即得。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龙牡壮骨颗粒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大孔吸附树脂柱 是 AB-8 型或 DA-201 型大孔吸附树脂柱。 3.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龙牡壮骨颗粒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大孔吸附树脂柱 中大孔吸附树脂的重量为中药材总重量的 2-5 倍。 4.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龙牡壮骨颗粒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乙醇的体积为大 孔吸附树脂柱体积的 8-15 倍。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147344 A 2 1/6 页 3 龙牡壮骨颗粒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中药的制备方法, 具体是龙。

6、牡壮骨颗粒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CN1466976A 公开了一种防治佝偻病和骨质疏松症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该药物属 于中西药复方制剂, 采用健脾补肾的中药进行配伍, 从而发挥健脾和胃、 强筋壮骨的功效, 用于治疗和预防小儿佝偻病、 软骨病等。该药物已有 20 多年的临床应用历史, 是武汉健民 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独家品种, 商品名为龙牡壮骨颗粒, 是中国驰名商标和国家中药 保护品种, 收载于 中国药典 2010 年版一部。 0003 本品的制备方法是将药材水提后直接浓缩、 制粒, 由于药材提取的出膏率大, 造成 制剂所需要的辅料量大, 服用剂量 ( 每次 5-10g) 和生产成。

7、本高, 而且由于服药量大造成药 物味苦、 口感差, 患者服药顺应性差。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对龙牡壮骨颗粒的制备方法进行改进, 克服本品的服用剂量大, 生产成本高, 服药顺应性差等缺陷。 0005 龙牡壮骨颗粒的制备方法, 所采用的中药材的重量配比是 : 0006 0007 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 0008 1) 以上十六味, 将龟甲、 五味子醋制, 白术、 鸡内金炒制, 牡蛎煅制, 备用 ; 0009 2) 将炒制后的鸡内金粉碎成细纷, 备用 ; 0010 3) 取党参、 黄芪、 麦冬、 白术、 山药、 五味子、 茯苓、 大枣、 甘草九味, 加水煎煮三次, 每次2小时, 合并煎。

8、液, 滤过 ; 龟甲、 龙骨、 牡蛎三味加水煎煮四次, 每次2小时, 合并煎液, 滤 过, 滤液与党参等药材的提取液合并, 浓缩至相对密度 ( 相对于水的密度 ) 为 1.05-1.10 的 清膏 ; 0011 4) 将清膏上大孔吸附树脂柱, 用 30-60 ( 重量含量 ) 的乙醇洗脱, 收集洗脱液, 浓缩成稠膏 ; 0012 5) 取稠膏, 加入鸡内金粉、 乳酸钙、 葡萄糖酸钙、 维生素 D2 及辅料, 混匀, 制成颗 说 明 书 CN 104147344 A 3 2/6 页 4 粒, 干燥, 即得。 0013 优选的, 所述大孔吸附树脂柱是 AB-8 型或 DA-201 型大孔吸附树脂柱。

9、。 0014 优选的, 所述大孔吸附树脂的用量为中药材总重量的 2-5 倍。 0015 优选的, 所述乙醇水溶液的体积为大孔吸附树脂柱体积的 8-15 倍。 0016 大孔树脂吸附法是中药领域常用的一种纯化、 精制方法, 用于除去中药提取物中 的无效成分, 富集有效成分。但是, 中药的成分非常复杂, 有效和无效成分之间并没有明显 的界限, 例如多糖、 蛋白质在某些中药中是无效成分, 但是在另一些中药中可能是直接发挥 药效作用的目标提取成份。 本领域技术人员也不可能通过常规的技术手段分析出中药如龙 牡壮骨颗粒中究竟哪些是有效成分, 哪些是无效成分, 现有技术中也没有给出哪些中药可 以采用大孔树脂。

10、吸附法, 哪些中药不能采用大孔树脂吸附法的任何教导。 因此, 本法一定要 根据具体的品种谨慎采用, 否则将会把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当作杂质去掉, 从而降低药物的 疗效。 0017 采用本发明的制备方法, 可以减少中药提取物的总量, 与没有大孔树脂吸附的工 艺相比, 提取物的总量可减少 42.5, 更令人惊讶的是 : 提取物总量的减少并没有导致本 品药效的降低, 在服用相同剂量中药材的前提下, 本发明的药效与原方法相比效果相差不 大, 因此可以将龙牡壮骨颗粒的服用剂量减少。 0018 而服用剂量的减少有利于减少辅料, 降低成本, 减少制剂规格, 提高服药顺应性, 同时还有利于降低药物的苦味, 改善颗。

11、粒剂冲服时的口感。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地说明, 但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20 实施例 1 0021 处方 : 0022 0023 制法 : 0024 1) 以上十六味, 将龟甲、 五味子醋制, 白术、 鸡内金炒制, 牡蛎煅制, 备用 ; 0025 2) 将炒制后的鸡内金粉碎成细纷, 备用 ; 0026 3) 取党参、 黄芪、 麦冬、 白术、 山药、 五味子、 茯苓、 大枣、 甘草九味, 加水煎煮三次, 每次2小时, 合并煎液, 滤过 ; 龟甲、 龙骨、 牡蛎三味加水煎煮四次, 每次2小时, 合并煎液, 滤 过, 滤液与党参等提取液合并, 浓缩至相对。

12、密度为 1.05-1.10 的清膏 ; 0027 4)将清膏上AB-8型大孔吸附树脂柱(1368g AB-8型树脂装柱, 树脂重量为药材重 说 明 书 CN 104147344 A 4 3/6 页 5 量的 4 倍 ), 用 40的乙醇 18L( 为大孔吸附树脂柱体积的 12 倍 ) 洗脱, 收集洗脱液, 浓缩 成稠膏 ; 0028 5) 取稠膏, 加入鸡内金粉、 乳酸钙、 葡萄糖酸钙、 维生素 D2 及糖粉, 混匀, 制成颗 粒, 干燥, 即得。 0029 实施例 2 0030 处方与制备方法的第 1、 2、 3、 5 步均与实施例 1 相同, 所不同的是步骤 4) 为 : 将清 膏上 DA。

13、-201 型大孔吸附树脂柱 (684g DA-201 型树脂装柱, 树脂重量为药材重量的 2 倍 ), 用 30的乙醇 11.3L( 为大孔吸附树脂柱体积的 15 倍 ) 洗脱, 收集洗脱液, 浓缩成稠膏。 0031 实施例 3 0032 处方与制备方法的第 1、 2、 3、 5 步均与实施例 1 相同, 所不同的是步骤 4) 为 : 将清 膏上DA-201型大孔吸附树脂柱(1710g DA-201型树脂装柱, 树脂重量为药材重量的5倍), 用 60的乙醇 15L( 为大孔吸附树脂柱体积的 8 倍 ) 洗脱, 收集洗脱液, 浓缩成稠膏。 0033 将实施例 1-3 与没有进行大孔树脂吸附的对比。

14、例 1( 投料量和制法中的其它步骤 与实施例 1 相同 ) 相比, 结果见下表 : 0034 干膏量 (g)辅料量 (g)制剂总量 (g) 制剂规格 (g/ 袋 ) 实施例 148.55556023 实施例 257.96657183.6 实施例 352.86306803.4 对比例 184.392510075 0035 从结果可以看出, 采用大孔树脂吸附后, 中药提取物的总量大幅减少, 从而也相应 地减少了制剂所需的辅料, 以及制剂总量和制剂规格, 对比例 1 的每次服用剂量是 5-10g, 实施例 1 的每次服用剂量是 3-6g, 而服用剂量的减少有利于提高顺应性、 降低医疗费用。 0036。

15、 实施例 4 药效试验 0037 龙牡壮骨颗粒的中药部分主要起到健脾和胃的作用, 为进一步验证大孔树脂吸附 工艺对龙牡壮骨颗粒药效的影响, 进行了以下试验。 0038 1. 材料与方法 0039 1.1 实验材料 0040 实施例 1-3 和对比例 1 的中药浸膏, 另外增加对比例 2、 3, 对比例 2、 3 的制备工艺 如下 : 0041 对比例2 : 处方与制备方法的第1、 2、 3步均与实施例1相同, 所不同的是步骤4)中 采用 20的乙醇洗脱。 0042 对比例3 : 处方与制备方法的第1、 2、 3步均与实施例1相同, 所不同的是步骤4)中 采用 70的乙醇洗脱。 0043 各组的。

16、剂量设置按照正常成人推荐量 25-30g 生药材 /d, 按成人体重 60Kg 计为 0.5g 生药材 /kg。同时设空白对照组。 说 明 书 CN 104147344 A 5 4/6 页 6 0044 1.2 实验动物 0045 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ICR 种成年雄性小鼠 100 只, 体重 20-25g。室内温度 (222), 相对湿度 60, 喂饲基础饲料。进行医学观察 3d 后按体重随机分成上述 7 组, 每组动物 15 只。每天分别以实施例 1-3 和对比例 1-3 的中药浸膏稀释液灌胃, 空白对照组 每天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 连续灌胃 10d, 每天 1 次, 每 4d 称 1 次动。

17、物体重调整灌胃量。 0046 1.3 测定指标 0047 1.3.1 小鼠进食量与食物利用系数实验在给小白鼠灌胃期问, 每天测定其摄食量、 摄水量、 湿便质量, 每3d称体重1次, 最终计算各组摄食量的增加和体重增加以及食物利用 系数。 0048 食物利用系数湿便质量 /( 摄食量 + 摄水量 ) 0049 1.3.2 小鼠小肠吸收实验小白鼠连续灌胃 10d 的最后 1 次进食后再以 4的木糖 液 0.3g/kg 灌胃, 空白对照组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 1h 后从其眼眶取血, 间苯三酚显色法测 其血清中木糖的浓度。按下式计算血清中木糖的浓度 : 血清中木糖浓度 (mmol L-1) 样 品吸光。

18、度值 (Au)/ 标准液吸光度值 (As)x2 0050 1.3.3 小肠推进实验将连续灌胃 10d 后的各组小鼠禁食 24h, 期间自由饮水。实 施例 1-3 和对比例 1-3 组灌胃给予 (5mg/kg) 复方地芬诺酯, 空白对照组给蒸馏水。30min 后, 实施例 1-3 和对比例组灌胃给予含中药浸膏的墨汁悬液, 空白对照组灌胃给予空白墨 汁。25min 后颈椎脱臼法处死动物, 打开腹腔分离肠系膜。剪取上端自幽门、 下端至回盲部 的肠管, 不加牵引轻轻将小肠拉成直线, 测量肠管长度为 “小肠总长度” , 从幽门至墨汁前沿 为 “墨汁推进长度” 。按下列度算小肠推进率 : 0051 小肠推。

19、进率 ( ) ( 墨汁推进长度 (cm)/ 小肠总长度 (cm)100 0052 1.4 统计学方法 0053 实验数据用 SPSS1 1.5 软件进行 ONEWAY 处理, 结果以表示。 0054 2 实验结果 0055 2.1 对小鼠体重的影响实验前各组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实施例 1-3 和对比例 1均能增加试验小鼠的体重, 各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比例2和 3 虽然也能增加试验小鼠的体重, 但是效果明显比实施例 1-3 和对比例 1 差, 尤其是对比例 3(70的乙醇洗脱 ) 几乎没有效果。 0056 表 1 不同制备方法的浸膏对小鼠体重的影响 () 。

20、0057 试验组试验前体重 (g)试验末体重 (g)增重 (g) 实施例 119.452.8922.982.103.530.35 实施例 220.223.1223.632.593.410.51 实施例 319.232.1722.671.583.440.28 对比例 119.872.5623.462.253.590.56 说 明 书 CN 104147344 A 6 5/6 页 7 对比例 220.562.1123.451.672.890.27 对比例 319.232.6721.401.891.670.33 空白对照18.992.5020.112.151.120.31 0058 2.2 对小鼠摄。

21、食量、 食物利用系数的影响 0059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 实施例1-3和对比例1均能明显增加小鼠的湿便质量、 摄食量 和摄水量, 从而提高食物利用系数, 实施例 1-3 和对比例 1 之间差异不明显。对比例 2 和 3 对小鼠食物利用系数的影响不明显, 与空白对照相比差异不大。结果见表 2。 0060 表 2 不同制备方法的浸膏对小鼠食物利用系数的影响 () 0061 试验组湿便质量 (g) 摄食量 (g)摄水量 (g)食物利用系数 实施例 11.950.283.260.564.170.220.2630.14 实施例 21.850.312.950.433.780.310.2750.18 实施例。

22、 31.720.222.890.644.210.150.2420.07 对比例 11.990.173.170.593.980.210.2780.11 对比例 21.340.212.450.673.890.270.2120.16 对比例 31.380.273.400.893.670.330.1950.13 空白对照1.070.212.420.453.480.120.1810.08 0062 2.3 改善小鼠小肠蠕动抑制作用实验结果 0063 由表 3 可见, 实施例 1-3 和对比例 1 的小肠推进率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增加 (P0.05), 实施例 1-3 和对比例 1 之间差异不明显。对比例 2。

23、 和 3 小肠推进率的影响与空 白对照相比区别不大。 0064 表 3 不同制备方法的浸膏对小鼠小肠推进率的影响 () 0065 试验组墨汁推进长度 (cm)小肠总长度 (cm)小肠推进率 ( ) 实施例 121.495.839.552.954.336.11 实施例 234.154.758.163.458.725.28 实施例 327.695.149.903.755.495.63 对比例 138.554.962.913.261.286.77 说 明 书 CN 104147344 A 7 6/6 页 8 对比例 221.985.145.222.848.624.19 对比例 329.804.856。

24、.473.952.775.20 空白对照31.475.768.832.845.725.64 0066 2.4 对小鼠小肠吸收的影响 0067 检测小鼠经口腔摄取木糖后其血清中木糖的浓度, 木糖浓度越高表明小肠消化吸 收功能越好。由表 4 可以看出, 与对照组相比, 实施例 1-3 和对比例 1 在相用时间内其小肠 吸收木糖的量增加, 对其小肠吸收功能的影响达显著水平 (P0.05) ; 但对比例 2 和 3 其吸 收木糖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0068 表 4 不同制备方法的浸膏对小鼠小肠吸收的影响 () 0069 试验组吸光度木糖浓度 (mmol/L) 实施例 10.1640.0。

25、040.6580.312 实施例 20.1510.0070.6220.288 实施例 30.1550.0060.6350.328 对比例 10.1670.0040.6980.257 对比例 20.1230.0050.4820.281 对比例 30.1150.0040.4570.212 空白对照0.0920.0060.4250.240 0070 3. 结论 0071 龙牡壮骨颗粒的中药部分主要起到健脾和胃的作用, 具有促进消化吸收的功能, 从而促进人体对钙和微量元素的吸收、 利用, 进而用于治疗和预防小儿佝偻病、 软骨病、 小 儿多汗、 夜惊、 食欲不振、 消化不良、 发育迟缓等症。由于中药的成分不明确, 导致无法确定 大孔树脂吸附后除去的成分是不是杂质, 本试验首次证明在服用相同剂量中药材的前提 下, 采用大孔树脂吸附后的中药浸膏其疗效与原工艺相比没有明显降低, 从而验证了采用 大孔树脂吸附法对龙牡壮骨颗粒进行精制的工艺可行。 说 明 书 CN 104147344 A 8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