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df(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4001059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8.27 CN 104001059 A (21)申请号 201410259123.7 (22)申请日 2014.06.11 A61K 36/899(2006.01) A61K 9/08(2006.01) A61P 17/10(2006.01) (71)申请人 徐艳 地址 211224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晶桥镇工 业园 18 号 (72)发明人 徐艳 (54) 发明名称 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 应用 (5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中药组合物治疗痤疮, 为了 达到这个目地, 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 它所。
2、含的活 性成分由下列重量份原料药配比提取制备而成 : 紫苏 10-30 份、 香茅草 5-15 份、 马鞭草 10-20 份、 益母草 5-15 份, 并采用了相应的制备方法制备得 到酊剂, 该中药组合物具有治疗痤疮的功效。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001059 A CN 104001059 A 1/1 页 2 1. 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它所含的活性成分由下列重量份原料药 配比提取制备而成 : 紫苏 10-30 份、 。
3、香茅草 5-15 份、 马鞭草 10-20 份、 益母草 5-15 份。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治疗痤疮的中药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它所含的活性成分由下列 重量份原料药配比提取制备而成 : 紫苏 20 份、 香茅草 10 份、 马鞭草 15 份、 益母草 10 份。 3.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治疗痤疮的中药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原料药经与基质浸泡 制成酊剂, 所述基质为 75酒精 50-70 份。 4.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治疗痤疮的中药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 取 紫苏、 香茅草、 马鞭草、 益母草药材合并, 粉碎, 用 75酒精作溶剂浸泡, 5-20 小。
4、时后取上清 液, 制备成酊剂, 灌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治疗痤疮的中药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制备方法步骤中用75酒 精作溶剂浸泡 10 小时。 6.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治疗痤疮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痤疮药物中的应用。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001059 A 2 1/2 页 3 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中药制剂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组合物和制法及应 用。 背景技术 0002 痤疮是毛囊皮脂腺单位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主要好发于青少年, 对青少年 的心理和社交影响很大, 但青春期后往往能自然减轻或痊愈。临床表现以。
5、好发于面部的粉 刺、 丘疹、 脓疱、 结节等多形性皮损为特点。 痤疮的发生主要与皮脂分泌过多、 毛囊皮脂腺导 管堵塞、 细菌感染和炎症反应等因素密切相关。进入青春期后人体内雄激素特别是睾酮的 水平迅速升高, 促进皮脂腺发育并产生大量皮脂。同时毛囊皮脂腺导管的角化异常造成导 管堵塞, 皮脂排出障碍, 形成角质栓即微粉刺。 毛囊中多种微生物尤其是痤疮丙酸杆菌大量 繁殖, 痤疮丙酸杆菌产生的脂酶分解皮脂生成游离脂肪酸, 同时趋化炎症细胞和介质, 最终 诱导并加重炎症反应。目前市场急需一种治疗痤疮的外用药。 发明内容 0003 发明目的 :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制。
6、剂。 0004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制剂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5 技术方案 :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的方案实现的 : 0006 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组合物, 它所含的活性成分由下列重量份原料药配比提取制 备而成 : 紫苏 10-30 份、 香茅草 5-15 份、 马鞭草 10-20 份、 益母草 5-15 份。 0007 上述治疗痤疮的中药组合物, 它所含的活性成分由下列重量份原料药配比提取制 备而成 : 紫苏 20 份、 香茅草 10 份、 马鞭草 15 份、 益母草 10 份。 0008 上述治疗痤疮的中药组合物, 所述原料药经提取后添加基质制成酊剂。 0009 。
7、上述治疗痤疮的中药组合物, 所述基质为 75酒精 50-70 份。 0010 上述治疗痤疮的中药组合物的方法, 制备步骤为 : 取紫苏、 香茅草、 马鞭草、 益母草 药材合并, 粉碎, 用 75酒精作溶剂浸泡, 5-20 小时后取上清液, 制备成酊剂, 灌装。 0011 上述治疗痤疮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步骤中用 75酒精作溶剂浸泡 10 小时。 0012 上述治疗痤疮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痤疮药物中的应用。 0013 香茅草为禾本科植物芸香草的全草, 其余为药典品种。 0014 通过临床实验研究发现, 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具有很好的治疗痤疮作用。 因此, 本 发明还提供了上述药物组合物的用。
8、途, 即上述治疗痤疮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痤疮药物 中的应用。 0015 有益效果 : 0016 从中医理论看, 本方中紫苏发散风寒, 为君药, 马鞭草清热解毒, 香茅草清署透表, 利湿和胃, 共为臣药, 益母草活血化瘀, 为佐使药, 全方解表发散, 用于治疗痤疮。处方设计 合理, 配伍严谨。本发明组成为中药材, 无毒副作用, 价格便宜。 说 明 书 CN 104001059 A 3 2/2 页 4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以下通过实施例形式, 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再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但不应将此 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例, 凡基于本发明上述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 属于本发明的范。
9、围。 0018 1、 结合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如下 : 0019 实施例 1 : 取紫苏 20 份、 香茅草 10 份、 马鞭草 15 份、 益母草 10 份药材合并, 粉碎, 用 75酒精 60 份作溶剂浸泡, 10 小时后取上清液, 灌装。 0020 2、 临床观察及典型病例 : 0021 一般资料 : 所有病例年龄 14 42 岁, 平均年龄 26.8 岁, 病程 2 个月 -5 年, 平均病 程 3 年。共 100 例, 采用随机数字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50 例 : 其中男 25 例, 女 25 例, 按痤疮分级四级改良分级法, 分 I 级痤疮 12 例,。
10、 II 级痤疮 38 例 ; 对照组 50 例 : 其中 男 22 例, 女 28 例, I 级痤疮 24 例, II 级痤疮 24 例。经统计学分析, 以上两组病例在性别、 年龄、 病情方面,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具有可比性。 0022 诊断标准 : (1) 诊断参照 临床皮肤病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 - 中 医皮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 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皮损主要为累及颜面部的散在 性黑头粉刺、 炎性丘疹、 脓疱、 结节、 囊肿, 确诊为痤疮者。(2) 排除标准 : 伴有传染性疾病 者, 如 : 肝炎、 梅毒、 艾滋病等 ; 不能按需要定时治疗者 ;。
11、 治疗过程中接受其他治疗者。 0023 治疗方法 : 治疗组使用本发明所述的中药外洗液, 外洗每日一剂, 一日三次 ; 对照 组仅给予克林霉素甲硝唑搽剂外用, 每日 2 次。两组均一周为一个疗程。 0024 疗效标准 :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 中药 ( 新药 ) 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 痊愈 : 面部痤疮皮疹全部消失, 无新发皮疹出现, 仅留色素沉着 ; 显效 : 痤疮皮疹消退 70 以上, 炎症明显减轻, 无新皮疹出现 ; 有效 : 痤疮皮疹明显消退 20 -70, 有少量新皮疹出 现 ; 无效 : 痤疮皮疹明显消退 20, 或仍有新皮疹出现。 0025 治疗结果 : 治疗两个疗程后统。
12、计疗效, 治疗组50例, 其中痊愈23例, 显效17例, 有 效 9 例, 无效 1 例, 总有效率到达 98; 对照组 50 例, 其中痊愈 12 例, 显效 14 例, 有效 8 例, 无效 16 例, 有效率达到 68。两组痊愈率, 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 (P 0.05)。 0026 典型病例 : 0027 1、 章 XX, 女, 38 岁, 痤疮病程为 6 年, 面部有散在性黑头粉刺、 炎性丘疹, 诊断为痤 疮, 使用本发明实施例 1 制备的酊剂, 连续使用 2 个月, 诸症消失痊愈, 随访半年再未复发。 0028 2、 李 XX, 男 22 岁, 痤疮病程为 2 年, 面部有脓疱、 结节, 诊断为痤疮, 使用本发明实 施例 1 制备的酊剂, 连续使用 1.5 个月, 诸症消失痊愈, 随访半年再未复发。 说 明 书 CN 104001059 A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