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引流管.pdf

上传人:狗** 文档编号:5391047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642.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395573.9

申请日:

2014.08.12

公开号:

CN104117129A

公开日:

2014.10.29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M 25/14申请日:20140812|||公开

IPC分类号:

A61M25/14

主分类号:

A61M25/14

申请人:

徐増良

发明人:

徐増良; 匡如; 宋同勋; 綦淑杰; 杨青

地址:

266300 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人民医院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成创同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49

代理人:

刘锋;柳兴坤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引流管,包括第一引流管、第二引流管和耐压条,所述第一引流管包括第一引流腔,所述第二引流管包括第二引流腔,第一引流腔和第二引流腔之间互不想通;所述第一引流管包括第一插入段和第一主体段;所述第二引流管包括第二插入段和第二主体段;在所述第一插入段和第二插入段上平均分布着多个侧孔;所述第一引流管的主体段和所述第二引流管主体段形成为一体;所述耐压条位于所述第一引流管的主体段和所述第二引流管主体段之间。本发明提供的引流管能够同时对硬膜外、硬模下间隙进行引流,并且引流过程中引流管不会发生局部弯折,引流过程通畅顺利,操作简单,大大降低了病人发生颅内感染的几率。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引流管,包括第一引流管、第二引流管和耐压条,所述第一引流管包括第一引流腔,所述第二引流管包括第二引流腔,第一引流腔和第二引流腔之间互不想通;所述第一引流管包括第一插入段和第一主体段;所述第二引流管包括第二插入段和第二主体段;在所述第一插入段和第二插入段上平均分布着多个侧孔;所述第一引流管的主体段和所述第二引流管主体段形成为一体;所述耐压条位于所述第一引流管的主体段和所述第二引流管主体段之间。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流管形成为外管形式,所述第二引流管形成为内管形式,所述第二引流管和耐压条位于所述第一引流管内部。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流管为扁形的,其横截面为长方形、椭圆形或者鼓形环,所述第二引流管横截面为圆环,所述第二引流管的纵向轴线与所述第一引流管的纵向轴线重合。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耐压条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引流管的两侧,所述第二引流管的内腔构成所述第二引流腔,所述耐压条和第一引流管的内壁之间的空腔构成所述第一引流腔。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耐压条的横截面为三角形或者长方形。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流管长20cm,宽1cm,厚0.4cm,所述耐压条的截面为三角形,该三角形底部宽0.15cm,高0.3cm;所述第二引流管外径为0.3cm,长25cm。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引流管伸出第一引流管5cm,该伸出部分构成所述第二插入段,每个侧孔的直径均为0.15cm,侧孔间距为1cm。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流管和第二引流管均为圆管或者方管,所述第一引流管和第二引流管相隔一 定距离并排放置,所述耐压条位于所述第一引流管和第二引流管之间。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流管和第二引流管的横截面尺寸相同,所述第一引流管和第二引流管相对于所述耐压条对称布置;
当第一引流管和第二引流管均为方管时,其位于外侧的两条棱边倒成圆弧状;
整个引流管的横截面呈椭圆形。

10.  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流管、第二引流管和耐压条均由医用硅胶制成。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引流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具技术领域,具体的是一种神经外科专用耐压双腔硬膜外、下引流管。
背景技术
颅脑损伤所致的颅内血肿多为复合型,硬膜外、硬膜下和脑挫裂伤同时存在,或复合型硬膜下血肿术后常需硬膜下和硬膜外同时引流,单一的颅内流管放置在硬脑膜下间隙和硬膜外间隙,两个间隙的渗血相互混流,且普通引流管不耐压易折,导致引流不通畅,难以达到引流目的,而多处、多条引流管引流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和护理难度,同时增加了病人的发生颅内感染的机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使用方便,并能充分引流硬膜下和硬膜外出血,减少手术后感染机率用的耐压双腔硬膜外、下引流管。
本发明提供的引流管,包括第一引流管、第二引流管和耐压条,所述第一引流管包括第一引流腔,所述第二引流管包括第二引流腔,第一引流腔和第二引流腔之间互不想通;所述第一引流管包括第一插入段和第一主体段;所述第二引流管包括第二插入段和第二主体段;在所述第一插入段和第二插入段上平均分布着多个侧孔;所述第一引流管的主体段和所述第二引流管主体段形成为一体;所述耐压条位于所述第一引流管的主体段和所述第二引流管主体段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一引流管形成为外管形式,所述第二引流管形成为内管形式,所述第二引流管和耐压条位于所述第一引流管内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引流管为扁形的,其横截面为长方形、椭圆形或者鼓形环,所述第二引流管横截面为圆环,所述第二引流管的纵向轴线 与所述第一引流管的纵向轴线重合。
优选地,所述耐压条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引流管的两侧,所述第二引流管的内腔构成所述第二引流腔,所述耐压条和第一引流管的内壁之间的空腔构成所述第一引流腔。
优选地,所述耐压条的横截面为三角形或者长方形。
优选地,所述第一引流管长20cm,宽1cm,厚0.4cm,所述耐压条的截面为三角形,该三角形底部宽0.15cm,高0.3cm;所述第二引流管外径为0.3cm,长25cm。
优选地,所述第二引流管伸出第一引流管5cm,该伸出部分构成所述第二插入段,每个侧孔的直径均为0.15cm,侧孔间距为1cm。
优选地,所述第一引流管和第二引流管均为圆管或者方管,所述第一引流管和第二引流管相隔一定距离并排放置,所述耐压条位于所述第一引流管和第二引流管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一引流管和第二引流管的横截面尺寸相同,所述第一引流管和第二引流管相对于所述耐压条对称布置;当第一引流管和第二引流管均为方管时,其位于外侧的两条棱边倒成圆弧状;整个引流管的横截面呈椭圆形。
优选地,所述第一引流管、第二引流管和耐压条均由医用硅胶制成。
本发明提供的引流管由于同时设置有两个引流腔,并在两个引流腔之间设置有耐压条,不但能够同时对硬膜外、硬模下间隙进行引流,并且引流过程中引流管不会发生局部弯折,引流过程通畅顺利,且操作简单,大大降低了病人发生颅内感染的几率。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引流管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引流管的侧视图;
图3图1的A-A截面图;
图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引流管的整体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引流管的侧视图;
图6为图4的B-B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在各个附图中,相同的元件采用相同或类似的附图标记来表示。为了清楚起见,附图中的各个部分没有按比例绘制。
如图1-6所示,本发明所述的引流管100包括第一引流管101、第二引流管102和耐压条103。所述第一引流管101包括第一引流腔104,所述第二引流管102包括第二引流腔105,第一引流腔104和第二引流腔105之间互不想通。所述第一引流管101包括插入段1011和主体段1012;所述第二引流管102包括插入段1021和主体段1022。所述第一引流管101的主体段1012和所述第二引流管102的主体段1022形成为一体。所述耐压条103位于所述第一引流管101和第二引流管102之间。所述第一引流管101、第二引流管102和耐压条103均由医用硅胶制成。在第一引流管101的插入段1011上平均分布着多个侧孔1013,在所述第二引流管102的插入段1021上平均分布着多个侧孔1023,被引流的物质通过这些侧孔1013、1023引流到引流管101和引流管102内,从而引流到体外。所述引流管100远离所述插入段1011、1021的一端分别接无菌引流袋(图中未示出)。
实施例一:
如图1-3所示,所述第一引流管101形成为外管形式,所述第二引流管102形成为内管形式,所述第二引流管102和耐压条103位于所述第一引流管101内部,优选的,所述第一引流管101为扁形的,例如其截面可以为长方形、椭圆形或者鼓形环,所述第二引流管102的横截面优选地为圆环,所述第二引流管102的纵向轴线与所述第一引流管101的纵向轴线重合。当所述第一引流管101的横截面为长方形环时,对第一引流管101的四条棱边进行倒角,形成圆滑的弧形过渡圆角,避免引流管与人体接触时对人体造成伤害。所述第二引流管102的直径稍小于 或等于第一引流管101的宽度。所述耐压条103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位于第二引流管102的两侧,所述耐压条103的横截面可以为三角形、长方形或者其它形状。第一引流管101、第二引流管102和耐压条103之间相互固定。所述第二引流管102的内腔构成第二引流腔105,所述耐压条103和第一引流管101的内壁之间的空腔构成第一引流腔10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引流管101的长度与第二引流管102的主体段1022的长度相同,耐压条103的长度与第二引流管102的主体段1022长度相同,所述第一引流管101的插入段1011和主体段1012均和所述第二引流管102、耐压条103固定在一起,第二引流管102的插入段1021露出所述第一引流管101。在第一引流管101的插入段1011两侧平均分布着多个侧孔1013,在所述第二引流管102的插入段1021的两侧平均分布着多个侧孔1023
在一个更加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引流管长约20cm,宽1cm,厚0.4cm,所述耐压条103的截面为三角形,该三角形底部宽0.15cm,高0.3cm。第二引流管102外径为0.3cm,长25cm。第二引流管102伸出第一引流管101约5cm,该伸出部分构成为所述第二引流管102的插入段1021。每个侧孔1013、1023的直径均为0.15cm,侧孔间距为1cm。
实施例二:
如图4-6所示,所述第一引流管101和第二引流管102均为圆管或者方管(图中示出为圆管的情况),第一引流管101和第二引流管102相隔一定距离并排放置,所述耐压条103位于所述第一引流管101和第二引流管102之间,第一引流管101和第二引流管102的横截面尺寸相同,第一引流管101和第二引流管102相对于耐压条103对称布置。当第一引流管101和第二引流管102均为方管时,其位于外侧的两条棱边倒成圆弧状,避免引流管与人体接触时对人体造成伤害。在该实施例中,耐压条103的长度与第一引流管101和第二引流管102的主体段1012、1022的长度大体相同,耐压条103和第一引流管101、第二引流管102的主体段1012、1022固定在一起,第一引流管101和第二引流管102的插入段1011、1021继续向前延伸出一定距离,在第一引流管101和第二引流管102的插入段1011、1021两侧均匀分布着多个侧孔1013、1023。
当本发明的引流管在神经外科对硬膜外、硬模下进行引流时,待颅内血肿清除后,将第一引流管的插入段放入硬脑膜外间隙,修补硬脑膜,将第二引流管的插入段放入硬脑膜下间隙,在距手术切口大概1.5cm处,做长约1.2cm的切口,经皮下将引流管的远端引出并固定,两引流管远端分别接引流袋,从而对硬膜外、硬模下两个间隙的出血同时进行引流。
本发明的引流管由于同时设置有两个引流腔,并在两个引流腔之间设置有耐压条,不但能够同时对硬膜外、硬模下间隙进行引流,并且引流过程中引流管不会发生局部弯折,引流过程通畅顺利,且操作简单,大大降低了病人发生颅内感染的几率。
应当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最后应说明的是: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一种引流管.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引流管.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引流管.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引流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引流管.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4117129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10.29 CN 104117129 A (21)申请号 201410395573.9 (22)申请日 2014.08.12 A61M 25/14(2006.01) (71)申请人 徐増良 地址 266300 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人民医院 (72)发明人 徐増良 匡如 宋同勋 綦淑杰 杨青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成创同维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11449 代理人 刘锋 柳兴坤 (54) 发明名称 一种引流管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引流管, 包括第一引流管、 第 二引流管和耐压条, 所述第一引流管包括第一引。

2、 流腔, 所述第二引流管包括第二引流腔, 第一引流 腔和第二引流腔之间互不想通 ; 所述第一引流管 包括第一插入段和第一主体段 ; 所述第二引流管 包括第二插入段和第二主体段 ; 在所述第一插入 段和第二插入段上平均分布着多个侧孔 ; 所述第 一引流管的主体段和所述第二引流管主体段形成 为一体 ; 所述耐压条位于所述第一引流管的主体 段和所述第二引流管主体段之间。本发明提供的 引流管能够同时对硬膜外、 硬模下间隙进行引流, 并且引流过程中引流管不会发生局部弯折, 引流 过程通畅顺利, 操作简单, 大大降低了病人发生颅 内感染的几率。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

3、附图 2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117129 A CN 104117129 A 1/1 页 2 1. 一种引流管, 包括第一引流管、 第二引流管和耐压条, 所述第一引流管包括第一引流 腔, 所述第二引流管包括第二引流腔, 第一引流腔和第二引流腔之间互不想通 ; 所述第一引 流管包括第一插入段和第一主体段 ; 所述第二引流管包括第二插入段和第二主体段 ; 在所 述第一插入段和第二插入段上平均分布着多个侧孔 ; 所述第一引流管的主体段和所述第二 引流管主体段形成为一体 ; 所述耐压条位于。

4、所述第一引流管的主体段和所述第二引流管主 体段之间。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引流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引流管形成为外管形式, 所述 第二引流管形成为内管形式, 所述第二引流管和耐压条位于所述第一引流管内部。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引流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引流管为扁形的, 其横截面为 长方形、 椭圆形或者鼓形环, 所述第二引流管横截面为圆环, 所述第二引流管的纵向轴线与 所述第一引流管的纵向轴线重合。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引流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耐压条分为两个部分, 分别位于所 述第二引流管的两侧, 所述第二引流管的内腔构成所述第二引流腔, 所述耐压条。

5、和第一引 流管的内壁之间的空腔构成所述第一引流腔。 5.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引流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耐压条的横截面为三角形或者长 方形。 6. 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引流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引流管长 20cm, 宽 1cm, 厚 0.4cm, 所述耐压条的截面为三角形, 该三角形底部宽 0.15cm, 高 0.3cm ; 所述第二引流管外 径为 0.3cm, 长 25cm。 7.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引流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引流管伸出第一引流管 5cm, 该伸出部分构成所述第二插入段, 每个侧孔的直径均为 0.15cm, 侧孔间距为 1cm。 8. 根据权利要求。

6、 1 所述的引流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引流管和第二引流管均为圆 管或者方管, 所述第一引流管和第二引流管相隔一定距离并排放置, 所述耐压条位于所述 第一引流管和第二引流管之间。 9. 根据权利要求 8 所述的引流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引流管和第二引流管的横截 面尺寸相同, 所述第一引流管和第二引流管相对于所述耐压条对称布置 ; 当第一引流管和第二引流管均为方管时, 其位于外侧的两条棱边倒成圆弧状 ; 整个引流管的横截面呈椭圆形。 10. 根据权利要求 1-9 任一项所述的引流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引流管、 第二引流 管和耐压条均由医用硅胶制成。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

7、4117129 A 2 1/3 页 3 一种引流管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具技术领域, 具体的是一种神经外科专用耐压双腔硬膜外、 下 引流管。 背景技术 0002 颅脑损伤所致的颅内血肿多为复合型, 硬膜外、 硬膜下和脑挫裂伤同时存在, 或复 合型硬膜下血肿术后常需硬膜下和硬膜外同时引流, 单一的颅内流管放置在硬脑膜下间隙 和硬膜外间隙, 两个间隙的渗血相互混流, 且普通引流管不耐压易折, 导致引流不通畅, 难 以达到引流目的, 而多处、 多条引流管引流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和护理难度, 同时增加 了病人的发生颅内感染的机率。 发明内容 0003 有鉴于此,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

8、一种结构合理, 使用方便, 并能充分引流硬膜下 和硬膜外出血, 减少手术后感染机率用的耐压双腔硬膜外、 下引流管。 0004 本发明提供的引流管, 包括第一引流管、 第二引流管和耐压条, 所述第一引流管包 括第一引流腔, 所述第二引流管包括第二引流腔, 第一引流腔和第二引流腔之间互不想通 ; 所述第一引流管包括第一插入段和第一主体段 ; 所述第二引流管包括第二插入段和第二主 体段 ; 在所述第一插入段和第二插入段上平均分布着多个侧孔 ; 所述第一引流管的主体段 和所述第二引流管主体段形成为一体 ; 所述耐压条位于所述第一引流管的主体段和所述第 二引流管主体段之间。 0005 优选地, 所述第一。

9、引流管形成为外管形式, 所述第二引流管形成为内管形式, 所述 第二引流管和耐压条位于所述第一引流管内部。 0006 优选地, 所述第一引流管为扁形的, 其横截面为长方形、 椭圆形或者鼓形环, 所述 第二引流管横截面为圆环, 所述第二引流管的纵向轴线与所述第一引流管的纵向轴线重 合。 0007 优选地, 所述耐压条分为两个部分, 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引流管的两侧, 所述第二引 流管的内腔构成所述第二引流腔, 所述耐压条和第一引流管的内壁之间的空腔构成所述第 一引流腔。 0008 优选地, 所述耐压条的横截面为三角形或者长方形。 0009 优选地, 所述第一引流管长 20cm, 宽 1cm, 厚 0.。

10、4cm, 所述耐压条的截面为三角形, 该三角形底部宽 0.15cm, 高 0.3cm ; 所述第二引流管外径为 0.3cm, 长 25cm。 0010 优选地, 所述第二引流管伸出第一引流管 5cm, 该伸出部分构成所述第二插入段, 每个侧孔的直径均为 0.15cm, 侧孔间距为 1cm。 0011 优选地, 所述第一引流管和第二引流管均为圆管或者方管, 所述第一引流管和第 二引流管相隔一定距离并排放置, 所述耐压条位于所述第一引流管和第二引流管之间。 0012 优选地, 所述第一引流管和第二引流管的横截面尺寸相同, 所述第一引流管和第 说 明 书 CN 104117129 A 3 2/3 页。

11、 4 二引流管相对于所述耐压条对称布置 ; 当第一引流管和第二引流管均为方管时, 其位于外 侧的两条棱边倒成圆弧状 ; 整个引流管的横截面呈椭圆形。 0013 优选地, 所述第一引流管、 第二引流管和耐压条均由医用硅胶制成。 0014 本发明提供的引流管由于同时设置有两个引流腔, 并在两个引流腔之间设置有耐 压条, 不但能够同时对硬膜外、 硬模下间隙进行引流, 并且引流过程中引流管不会发生局部 弯折, 引流过程通畅顺利, 且操作简单, 大大降低了病人发生颅内感染的几率。 附图说明 0015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 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 特征和 优点将更为清楚, 在附图中 。

12、: 0016 图 1 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引流管的整体示意图 ; 0017 图 2 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引流管的侧视图 ; 0018 图 3 图 1 的 A-A 截面图 ; 0019 图 4 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引流管的整体示意图 ; 0020 图 5 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引流管的侧视图 ; 0021 图 6 为图 4 的 B-B 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以下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在各个附图中, 相同的元件 采用相同或类似的附图标记来表示。为了清楚起见, 附图中的各个部分没有按比例绘制。 0023 如图 1-6 所示, 本发明所述的引流管 100 包括第一引流管 。

13、101、 第二引流管 102 和 耐压条 103。所述第一引流管 101 包括第一引流腔 104, 所述第二引流管 102 包括第二引流 腔 105, 第一引流腔 104 和第二引流腔 105 之间互不想通。所述第一引流管 101 包括插入段 1011 和主体段 1012 ; 所述第二引流管 102 包括插入段 1021 和主体段 1022。所述第一引流 管 101 的主体段 1012 和所述第二引流管 102 的主体段 1022 形成为一体。所述耐压条 103 位于所述第一引流管 101 和第二引流管 102 之间。所述第一引流管 101、 第二引流管 102 和 耐压条 103 均由医用硅。

14、胶制成。在第一引流管 101 的插入段 1011 上平均分布着多个侧孔 1013, 在所述第二引流管 102 的插入段 1021 上平均分布着多个侧孔 1023, 被引流的物质通 过这些侧孔 1013、 1023 引流到引流管 101 和引流管 102 内, 从而引流到体外。所述引流管 100 远离所述插入段 1011、 1021 的一端分别接无菌引流袋 ( 图中未示出 )。 0024 实施例一 : 0025 如图 1-3 所示, 所述第一引流管 101 形成为外管形式, 所述第二引流管 102 形成为 内管形式, 所述第二引流管 102 和耐压条 103 位于所述第一引流管 101 内部, 。

15、优选的, 所述 第一引流管 101 为扁形的, 例如其截面可以为长方形、 椭圆形或者鼓形环, 所述第二引流管 102的横截面优选地为圆环, 所述第二引流管102的纵向轴线与所述第一引流管101的纵向 轴线重合。当所述第一引流管 101 的横截面为长方形环时, 对第一引流管 101 的四条棱边 进行倒角, 形成圆滑的弧形过渡圆角, 避免引流管与人体接触时对人体造成伤害。 所述第二 引流管 102 的直径稍小于或等于第一引流管 101 的宽度。所述耐压条 103 分为两个部分, 分别位于第二引流管102的两侧, 所述耐压条103的横截面可以为三角形、 长方形或者其它 说 明 书 CN 104117。

16、129 A 4 3/3 页 5 形状。第一引流管 101、 第二引流管 102 和耐压条 103 之间相互固定。所述第二引流管 102 的内腔构成第二引流腔105, 所述耐压条103和第一引流管101的内壁之间的空腔构成第一 引流腔 104。在本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引流管 101 的长度与第二引流管 102 的主体段 1022 的长度相同, 耐压条 103 的长度与第二引流管 102 的主体段 1022 长度相同, 所述第一引流 管 101 的插入段 1011 和主体段 1012 均和所述第二引流管 102、 耐压条 103 固定在一起, 第 二引流管 102 的插入段 1021 露出所述第一。

17、引流管 101。在第一引流管 101 的插入段 1011 两侧平均分布着多个侧孔1013, 在所述第二引流管102的插入段1021的两侧平均分布着多 个侧孔 1023 0026 在一个更加优选的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引流管长约 20cm, 宽 1cm, 厚 0.4cm, 所述 耐压条 103 的截面为三角形, 该三角形底部宽 0.15cm, 高 0.3cm。第二引流管 102 外径为 0.3cm, 长 25cm。第二引流管 102 伸出第一引流管 101 约 5cm, 该伸出部分构成为所述第二 引流管 102 的插入段 1021。每个侧孔 1013、 1023 的直径均为 0.15cm, 侧孔间。

18、距为 1cm。 0027 实施例二 : 0028 如图 4-6 所示, 所述第一引流管 101 和第二引流管 102 均为圆管或者方管 ( 图中 示出为圆管的情况 ), 第一引流管 101 和第二引流管 102 相隔一定距离并排放置, 所述耐压 条103位于所述第一引流管101和第二引流管102之间, 第一引流管101和第二引流管102 的横截面尺寸相同, 第一引流管 101 和第二引流管 102 相对于耐压条 103 对称布置。当第 一引流管101和第二引流管102均为方管时, 其位于外侧的两条棱边倒成圆弧状, 避免引流 管与人体接触时对人体造成伤害。在该实施例中, 耐压条 103 的长度与。

19、第一引流管 101 和 第二引流管 102 的主体段 1012、 1022 的长度大体相同, 耐压条 103 和第一引流管 101、 第二 引流管 102 的主体段 1012、 1022 固定在一起, 第一引流管 101 和第二引流管 102 的插入段 1011、 1021 继续向前延伸出一定距离, 在第一引流管 101 和第二引流管 102 的插入段 1011、 1021 两侧均匀分布着多个侧孔 1013、 1023。 0029 当本发明的引流管在神经外科对硬膜外、 硬模下进行引流时, 待颅内血肿清除后, 将第一引流管的插入段放入硬脑膜外间隙, 修补硬脑膜, 将第二引流管的插入段放入硬脑 膜。

20、下间隙, 在距手术切口大概 1.5cm 处, 做长约 1.2cm 的切口, 经皮下将引流管的远端引出 并固定, 两引流管远端分别接引流袋, 从而对硬膜外、 硬模下两个间隙的出血同时进行引 流。 0030 本发明的引流管由于同时设置有两个引流腔, 并在两个引流腔之间设置有耐压 条, 不但能够同时对硬膜外、 硬模下间隙进行引流, 并且引流过程中引流管不会发生局部弯 折, 引流过程通畅顺利, 且操作简单, 大大降低了病人发生颅内感染的几率。 0031 应当说明的是, 在本申请中, 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 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 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 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0032 最后应说明的是 : 显然, 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 而并 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 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 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 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说 明 书 CN 104117129 A 5 1/2 页 6 图 1 图 2 图 3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117129 A 6 2/2 页 7 图 5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117129 A 7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