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蟹养殖的方法.pdf

上传人:罗明 文档编号:5391046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88.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382938.4

申请日:

2014.08.06

公开号:

CN104115774A

公开日:

2014.10.29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A01K 61/00申请公布日:20141029|||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01K 61/00申请日:20140806|||公开

IPC分类号:

A01K61/00

主分类号:

A01K61/00

申请人:

太仓市绿苗农场专业合作社

发明人:

谭幼锋

地址:

215400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浮桥镇丁泾村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4

代理人:

徐萍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河蟹养殖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择养殖河塘、种植水草、投饵、蜕皮与生长、捕蟹。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提供的河蟹养殖的方法,养殖的河蟹具有肉多,脂膏肥满,味鲜美,营养丰富等特点,安全无激素,可放心食用,同时提高了河蟹的成活率,降低了养殖成本。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河蟹养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选择养殖河塘:池塘面积为5-10亩,排灌方便,塘埂坡比1:2-3,池底平坦,淤泥少,用生石灰150公斤进行消毒;
b、种植水草:4月初种植水草,保持河塘内池水深30-50cm,种植水草采用条播种植,每条间隔3-5m;
c、投饵:5月下旬在河塘内放入蟹苗10-20公斤,每天投喂饵料2-3次,前期投喂蛋黄、蚕蛹粉或鱼粉,投喂多投在周边浅地区,蟹苗长成幼蟹后,每天投喂饵料1-2次,饵料增加一些植物性饵料;
d、蜕皮与生长:幼蟹每隔5-7天,7-10天相继蜕壳而成第二、第三期仔蟹,随着不断生长,蜕壳间隔时间逐次延长,同时每周施氯化钙25-50公斤,磷酸氢钠12-25公斤;
e、捕蟹:8月下旬将河塘里的水排出,进行捕蟹。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蟹养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草包括水花生、伊乐藻、苦草或轮叶黑藻。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蟹养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草的面积占河塘面积的35-45%。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河蟹养殖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河蟹养殖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中华绒螯蟹又称河蟹,是洄游性甲壳类动物,其个体肥大、生长快速、体态丰腴、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很高。每100克鲜肉含有蛋白质14克、脂肪5.9克、碳水化合物7 克,另外还有丰富的矿物质及其维生素,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人民喜爱的名贵水产佳品。
五十年代初期,我国中华绒螯蟹苗的天然产量在 1000 千克以上,到七十年代初,通过人工放流蟹苗技术,曾使商品蟹的产量有较大的回升。但是,随着工农业发展带来的河道污染和超强度的亲蟹捕捞,使我国天然蟹苗的产量开始逐年下降,至今年产量仅 100 多千克,几乎到了无苗可捕的地步,于是人工繁殖、培育蟹苗于七十年代初被逐渐提上日程,并于八十年代初达到批量生产水平,进入九十年代末期,人工繁育的蟹苗产量突破 5 万千克,成为商品蟹生产所需苗种的主要来源。
但是现有的河蟹养殖死亡率高、产量不高,同时传统模式养殖的河蟹规格小,口感差,且人工配合饲料多含有抗生素、激素等,养殖出的成品蟹品质不佳,危害食用者身体健康。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河蟹养殖的方法,养殖的河蟹具有肉多,脂膏肥满,味鲜美,营养丰富等特点,安全无激素,可放心食用,同时提高了河蟹的成活率,降低了养殖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河蟹养殖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选择养殖河塘:池塘面积为5-10亩,排灌方便,塘埂坡比1:2-3,池底平坦,淤泥少,用生石灰150公斤进行消毒;
b、种植水草:4月初种植水草,保持河塘内池水深30-50cm,种植水草采用条播种植,每条间隔3-5m;
c、投饵:5月下旬在河塘内放入蟹苗10-20公斤,每天投喂饵料2-3次,前期投喂蛋黄、蚕蛹粉或鱼粉,投喂多投在周边浅地区,蟹苗长成幼蟹后,每天投喂饵料1-2次,饵料增加一些植物性饵料;
d、蜕皮与生长:幼蟹每隔5-7天,7-10天相继蜕壳而成第二、第三期仔蟹,随着不断生长,蜕壳间隔时间逐次延长,同时每周施氯化钙25-50公斤,磷酸氢钠12-25公斤;
e、捕蟹:8月下旬将河塘里的水排出,进行捕蟹。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水草包括水花生、伊乐藻、苦草或轮叶黑藻。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水草的面积占河塘面积的35-4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河蟹养殖的方法,养殖的河蟹具有肉多,脂膏肥满,味鲜美,营养丰富等特点,安全无激素,可放心食用,同时提高了河蟹的成活率,降低了养殖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 是本发明河蟹养殖的方法的一较佳实施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包括:
一种河蟹养殖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选择养殖河塘:池塘面积为5-10亩,排灌方便,塘埂坡比1:2-3,池底平坦,淤泥少,用生石灰150公斤进行消毒;
b、种植水草:4月初种植水草,保持河塘内池水深30-50cm,种植水草采用条播种植,每条间隔3-5m;
c、投饵:5月下旬在河塘内放入蟹苗10-20公斤,每天投喂饵料2-3次,前期投喂蛋黄、蚕蛹粉或鱼粉,投喂多投在周边浅地区,蟹苗长成幼蟹后,每天投喂饵料1-2次,饵料增加一些植物性饵料;
d、蜕皮与生长:幼蟹每隔5-7天,7-10天相继蜕壳而成第二、第三期仔蟹,随着不断生长,蜕壳间隔时间逐次延长,同时每周施氯化钙25-50公斤,磷酸氢钠12-25公斤;
e、捕蟹:8月下旬将河塘里的水排出,进行捕蟹。
上述中,所述的水草包括水花生、伊乐藻、苦草或轮叶黑藻。其中,所述的水草的面积占河塘面积的35-45%。
河蟹隶属甲壳纲,绒螯蟹属,是一种大型的甲壳动物,身体分21节,由于头部和胸部各节相互愈合,因此全身分为头胸部和腹部二部分。成蟹背面墨绿色,腹面灰白色,头胸甲平均长6-7cm,宽7.5cm。
河蟹的生命是短暂的,在它的生活史中历经蚤状幼体、大眼幼体,幼蟹和成蟹等几个阶段,一生中需要幼体5次蜕皮成为大眼幼体,再经13-15天蜕皮成为成蟹,它一生只有一个生殖周期,繁殖结束生命也就终止,一般来说,河蟹的寿命为1-3周龄。
河蟹喜欢栖居在江河、湖泊的泥岸或滩涂的洞穴里,或隐匿在石砾和水草丛里。河蟹掘穴为其本能,也不河蟹防御敌害的一种适应方式。河蟹掘穴一般选择在土质坚硬的陡岸,岸边坡度在1:0.2或1:0.3,很少在1:1.5-2.5以下的缓坡造穴,更不在平地上掘穴。这为我们养殖池塘建设提供了依据。
河蟹生长与水体、饵料中的钙、磷关系密切。有关试验表明,刚蜕壳的软壳蟹,体重比未蜕壳前增加30-40%,这段时间多则1小时,少者数分钟,依靠鳃吸收大量的水以及水中的无机盐类。在自然界的池塘或湖泊中,软壳蟹1-2天壳就变硬。如果放入蒸馏水中饲养软壳蟹,河蟹在水体中吸收钙离子的能力要比吸收配合饲料中钙和磷的能力强。河蟹蜕皮前夕要求壳中钙总量与体内钙的总量相等,同时河蟹体中的磷总量是壳中含磷的52.2倍。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河蟹养殖的方法,养殖的河蟹具有肉多,脂膏肥满,味鲜美,营养丰富等特点,安全无激素,可放心食用,同时提高了河蟹的成活率,降低了养殖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一种河蟹养殖的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河蟹养殖的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河蟹养殖的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河蟹养殖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河蟹养殖的方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4115774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10.29 CN 104115774 A (21)申请号 201410382938.4 (22)申请日 2014.08.06 A01K 61/00(2006.01) (71)申请人 太仓市绿苗农场专业合作社 地址 215400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浮桥镇丁 泾村 (72)发明人 谭幼锋 (74)专利代理机构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32234 代理人 徐萍 (54) 发明名称 一种河蟹养殖的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河蟹养殖的方法, 包括以 下步骤 : 选择养殖河塘、 种植水草、 投饵、 蜕皮与 。

2、生长、 捕蟹。通过上述方式, 本发明提供的河蟹养 殖的方法, 养殖的河蟹具有肉多, 脂膏肥满, 味鲜 美, 营养丰富等特点, 安全无激素, 可放心食用, 同 时提高了河蟹的成活率, 降低了养殖成本。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1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115774 A CN 104115774 A 1/1 页 2 1. 一种河蟹养殖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 a、 选择养殖河塘 : 池塘面积为 5-10 亩, 排灌方便, 塘埂坡比。

3、 1:2-3, 池底平坦, 淤泥少, 用生石灰 150 公斤进行消毒 ; b、 种植水草 : 4 月初种植水草, 保持河塘内池水深 30-50cm, 种植水草采用条播种植, 每 条间隔 3-5m ; c、 投饵 : 5 月下旬在河塘内放入蟹苗 10-20 公斤, 每天投喂饵料 2-3 次, 前期投喂蛋黄、 蚕蛹粉或鱼粉, 投喂多投在周边浅地区, 蟹苗长成幼蟹后, 每天投喂饵料 1-2 次, 饵料增加 一些植物性饵料 ; d、 蜕皮与生长 : 幼蟹每隔 5-7 天, 7-10 天相继蜕壳而成第二、 第三期仔蟹, 随着不断生 长, 蜕壳间隔时间逐次延长, 同时每周施氯化钙 25-50 公斤, 磷酸。

4、氢钠 12-25 公斤 ; e、 捕蟹 : 8 月下旬将河塘里的水排出, 进行捕蟹。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河蟹养殖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水草包括水花生、 伊乐 藻、 苦草或轮叶黑藻。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河蟹养殖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水草的面积占河塘面 积的 35-45%。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115774 A 2 1/3 页 3 一种河蟹养殖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的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河蟹养殖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中华绒螯蟹又称河蟹, 是洄游性甲壳类动物, 其个体肥大、 生长快速、 体态丰腴、 肉 质细嫩、 味道。

5、鲜美, 营养价值很高。每 100 克鲜肉含有蛋白质 14 克、 脂肪 5.9 克、 碳水化合 物 7 克, 另外还有丰富的矿物质及其维生素, 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人民喜爱的名贵水产佳 品。 0003 五十年代初期, 我国中华绒螯蟹苗的天然产量在 1000 千克以上, 到七十年代初, 通过人工放流蟹苗技术, 曾使商品蟹的产量有较大的回升。 但是, 随着工农业发展带来的河 道污染和超强度的亲蟹捕捞, 使我国天然蟹苗的产量开始逐年下降, 至今年产量仅 100 多 千克, 几乎到了无苗可捕的地步, 于是人工繁殖、 培育蟹苗于七十年代初被逐渐提上日程, 并于八十年代初达到批量生产水平, 进入九十年代末期,。

6、 人工繁育的蟹苗产量突破 5 万千 克, 成为商品蟹生产所需苗种的主要来源。 0004 但是现有的河蟹养殖死亡率高、 产量不高, 同时传统模式养殖的河蟹规格小, 口感 差, 且人工配合饲料多含有抗生素、 激素等, 养殖出的成品蟹品质不佳, 危害食用者身体健 康。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河蟹养殖的方法, 养殖的河蟹具有肉多, 脂膏肥满, 味鲜美, 营养丰富等特点, 安全无激素, 可放心食用, 同时提高了河蟹的成活率, 降低了养殖成本。 0006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 : 提供了一种河蟹养殖的方 法, 包括以下步骤 : a、 选择养殖河塘。

7、 : 池塘面积为 5-10 亩, 排灌方便, 塘埂坡比 1:2-3, 池底平坦, 淤泥少, 用生石灰 150 公斤进行消毒 ; b、 种植水草 : 4 月初种植水草, 保持河塘内池水深 30-50cm, 种植水草采用条播种植, 每 条间隔 3-5m ; c、 投饵 : 5 月下旬在河塘内放入蟹苗 10-20 公斤, 每天投喂饵料 2-3 次, 前期投喂蛋黄、 蚕蛹粉或鱼粉, 投喂多投在周边浅地区, 蟹苗长成幼蟹后, 每天投喂饵料 1-2 次, 饵料增加 一些植物性饵料 ; d、 蜕皮与生长 : 幼蟹每隔 5-7 天, 7-10 天相继蜕壳而成第二、 第三期仔蟹, 随着不断生 长, 蜕壳间隔时间。

8、逐次延长, 同时每周施氯化钙 25-50 公斤, 磷酸氢钠 12-25 公斤 ; e、 捕蟹 : 8 月下旬将河塘里的水排出, 进行捕蟹。 0007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 所述的水草包括水花生、 伊乐藻、 苦草或轮叶黑藻。 0008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 所述的水草的面积占河塘面积的 35-45%。 说 明 书 CN 104115774 A 3 2/3 页 4 0009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 本发明的河蟹养殖的方法, 养殖的河蟹具有肉多, 脂膏肥 满, 味鲜美, 营养丰富等特点, 安全无激素, 可放心食用, 同时提高了河蟹的成活率, 降低了 养殖成本。 附图说明 0010 为了更。

9、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 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地, 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 对于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 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 的附图, 其中 : 图 1 是本发明河蟹养殖的方法的一较佳实施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 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 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 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 围。 00。

10、12 如图 1 所示, 本发明实施例包括 : 一种河蟹养殖的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 a、 选择养殖河塘 : 池塘面积为 5-10 亩, 排灌方便, 塘埂坡比 1:2-3, 池底平坦, 淤泥少, 用生石灰 150 公斤进行消毒 ; b、 种植水草 : 4 月初种植水草, 保持河塘内池水深 30-50cm, 种植水草采用条播种植, 每 条间隔 3-5m ; c、 投饵 : 5 月下旬在河塘内放入蟹苗 10-20 公斤, 每天投喂饵料 2-3 次, 前期投喂蛋黄、 蚕蛹粉或鱼粉, 投喂多投在周边浅地区, 蟹苗长成幼蟹后, 每天投喂饵料 1-2 次, 饵料增加 一些植物性饵料 ; d、 蜕皮与生长 。

11、: 幼蟹每隔 5-7 天, 7-10 天相继蜕壳而成第二、 第三期仔蟹, 随着不断生 长, 蜕壳间隔时间逐次延长, 同时每周施氯化钙 25-50 公斤, 磷酸氢钠 12-25 公斤 ; e、 捕蟹 : 8 月下旬将河塘里的水排出, 进行捕蟹。 0013 上述中, 所述的水草包括水花生、 伊乐藻、 苦草或轮叶黑藻。 其中, 所述的水草的面 积占河塘面积的 35-45%。 0014 河蟹隶属甲壳纲, 绒螯蟹属, 是一种大型的甲壳动物, 身体分 21 节, 由于头部和胸 部各节相互愈合, 因此全身分为头胸部和腹部二部分。成蟹背面墨绿色, 腹面灰白色, 头胸 甲平均长 6-7cm, 宽 7.5cm。 。

12、0015 河蟹的生命是短暂的, 在它的生活史中历经蚤状幼体、 大眼幼体, 幼蟹和成蟹等几 个阶段, 一生中需要幼体 5 次蜕皮成为大眼幼体, 再经 13-15 天蜕皮成为成蟹, 它一生只有 一个生殖周期, 繁殖结束生命也就终止, 一般来说, 河蟹的寿命为 1-3 周龄。 0016 河蟹喜欢栖居在江河、 湖泊的泥岸或滩涂的洞穴里, 或隐匿在石砾和水草丛里。 河 蟹掘穴为其本能, 也不河蟹防御敌害的一种适应方式。河蟹掘穴一般选择在土质坚硬的陡 岸, 岸边坡度在1:0.2或1:0.3, 很少在1:1.5-2.5以下的缓坡造穴, 更不在平地上掘穴。 这 说 明 书 CN 104115774 A 4 3。

13、/3 页 5 为我们养殖池塘建设提供了依据。 0017 河蟹生长与水体、 饵料中的钙、 磷关系密切。 有关试验表明, 刚蜕壳的软壳蟹, 体重 比未蜕壳前增加 30-40%, 这段时间多则 1 小时, 少者数分钟, 依靠鳃吸收大量的水以及水中 的无机盐类。在自然界的池塘或湖泊中, 软壳蟹 1-2 天壳就变硬。如果放入蒸馏水中饲养 软壳蟹, 河蟹在水体中吸收钙离子的能力要比吸收配合饲料中钙和磷的能力强。河蟹蜕皮 前夕要求壳中钙总量与体内钙的总量相等, 同时河蟹体中的磷总量是壳中含磷的 52.2 倍。 0018 综上所述, 本发明的河蟹养殖的方法, 养殖的河蟹具有肉多, 脂膏肥满, 味鲜美, 营 养丰富等特点, 安全无激素, 可放心食用, 同时提高了河蟹的成活率, 降低了养殖成本。 0019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 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 凡是利用本发 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 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 域, 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说 明 书 CN 104115774 A 5 1/1 页 6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115774 A 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