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外伤的外用中药散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外伤的外用中药散剂.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961657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8.06 CN 103961657 A (21)申请号 201410236795.6 (22)申请日 2014.05.30 A61K 36/9066(2006.01) A61P 17/02(2006.01) A61P 29/00(2006.01) A61K 35/55(2006.01) A61K 35/36(2006.01) A61K 35/24(2006.01) A61K 31/045(2006.01) (71)申请人 济南高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 250101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颖秀路 2755 号 701。
2、 室 (72)发明人 孙晶伟 (74)专利代理机构 济南信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 司 37100 代理人 姜明 (54) 发明名称 一种治疗外伤的外用中药散剂 (5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外伤的外用中药散剂, 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 : 南星 27 份, 附子 13份, 川乌头27份, 蒲公英23份, 草乌头23份, 赤 芍 11 份, 白胶香 13 份, 姜黄 14 份, 五灵脂 17 份, 羌活 11 份, 当归 17 份, 桃仁 13 份, 香附 13 份, 穿 山甲 11 份, 白芷 14 份, 蚤休 14 份, 皂角刺 15 份, 芦根13份, 木香 14 份, 马钱子 7 份。
3、, 菖蒲 11 份, 薄 荷 11 份, 金银花 13 份, 冰片 14 份, 麝香 6 份。本 发明的外用中药散剂, 通过药物的相互作用在患 处通过皮肤渗透达皮下组织, 在局部产生药物浓 度的相对优势, 从而发挥较强的药理作用。 主治伤 筋动骨、 跌打损伤、 消炎止痛, 活血化瘀。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6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961657 A CN 103961657 A 1/1 页 2 1. 一种治疗外伤的外用中药散剂, 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 : 南。
4、星 25-30 份, 附子 10-15 份, 川乌头 25-30 份, 蒲公英 20-25 份, 草乌头 20-25 份, 赤 芍 10-12 份, 白胶香 12-15 份, 姜黄 12-16 份, 五灵脂 15-20 份, 羌活 10-12 份, 当归 15-20 份, 桃仁 12-15 份, 香附 15-20 份, 穿山甲 10-12 份, 白芷 10-15 份, 蚤休 12-16 份, 皂角刺 12-16 份, 芦根 12-16 份, 木香 12-15 份, 马钱子 6-10 份, 菖蒲 10-12 份, 薄荷 10-12 份, 金银 花 12-15 份, 冰片 10-15 份, 麝香 。
5、5-7 份 ; 制备方法 : 将前南星, 附子, 川乌头, 蒲公英, 草乌头, 赤芍, 白胶香, 姜黄, 五灵脂, 羌活, 当归, 桃仁, 香附, 穿山甲, 白芷, 蚤休, 皂角刺, 芦根, 木香, 马钱子, 菖蒲, 薄荷, 金银花各味 药材烘干粉碎共研为细末, 过 7 号筛, 最后与冰片、 麝香混研均匀即为成品。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治疗外伤的外用中药散剂, 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 成 : 南星 26-29 份, 附子 11-14 份, 川乌头 26-29 份, 蒲公英 21-24 份, 草乌头 21-24 份, 赤 芍 10-12 份, 白胶香 13-15 份, 姜黄 13。
6、-15 份, 五灵脂 16-19 份, 羌活 10-12 份, 当归 16-19 份, 桃仁 13-15 份, 香附 16-19 份, 穿山甲 10-12 份, 白芷 11-14 份, 蚤休 13-15 份, 皂角刺 13-15 份, 芦根 13-15 份, 木香 13-15 份, 马钱子 7-9 份, 菖蒲 10-12 份, 薄荷 10-12 份, 金银 花 13-15 份, 冰片 11-14 份, 麝香 5-7 份。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治疗外伤的外用中药散剂, 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 成 : 南星 27 份, 附子 13 份, 川乌头 27 份, 蒲公英 23 份, 草乌。
7、头 23 份, 赤芍 11 份, 白胶香 13 份, 姜黄 14 份, 五灵脂 17 份, 羌活 11 份, 当归 17 份, 桃仁 13 份, 香附 13 份, 穿山甲 11 份, 白芷 14 份, 蚤休 14 份, 皂角刺 15 份, 芦根 13 份, 木香 14 份, 马钱子 7 份, 菖蒲 11 份, 薄荷 11 份, 金银花 13 份, 冰片 14 份, 麝香 6 份。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961657 A 2 1/6 页 3 一种治疗外伤的外用中药散剂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镇痛外用药, 属于中药技术领域, 具体地说是一种治疗外伤的外 用中药散剂。 背景技术。
8、 0002 在医学上, 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 中医认为, 痛则不通, 打通经络通道, 让患 者首先解除疼痛之苦, 树立治疗信心, 调动自身主动的心理因素, 也为后面的给药, 扫通路 障, 让药直入病灶。 中医去痛, 主要有三个层次 : 一以芳香穿透性为主, 相当于先遣队和动力 对, 起导向和推动作用 ; 二以消除痹症为主, 药力是直指病灶, 象靶向给药一样, 皆是一些药 力强大的药物, 相当于主力部队, 起攻坚作用 ; 三以除根固本为主, 由于患者得病之前的机 体就出现了亏损, 肾精不足, 元气耗损, 外邪乘虚而入, 所以, 还要进一步补充肾元精气, 正 气内存, 不让外邪入侵, 这样治。
9、好的病就不会复发了。本发明根据上述中医理论, 反复钻研 验证, 研制出一种治疗外伤的外用中药散剂, 分三个层次达到镇痛去痛的目的, 为患者减少 痛苦, 增强患者治病的信心和勇气。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外伤的外用中药散剂, 使用中国传统的中草药为原料, 通过 临床试验反复验证配置而成, 符合传统中医学的理论。 0004 本发明所选用中草药的药性及功能主治分别为 : 南星 :【性味】 苦、 辛, 温 ; 有毒。 【归经】 归肺、 肝、 脾经。 【功能主治】 燥湿化痰, 祛风止 痉, 散结消肿。用于顽痰咳嗽, 风痰眩晕, 中风痰壅, 口眼歪斜, 半身不遂, 癫痫, 惊风, 破伤 风。
10、。生用外治痈肿, 蛇虫咬伤。 0005 附子 :【性味】 辛、 甘, 大热 ; 有毒。 【归经】 归心、 肾、 脾经。 【功能主治】 回阳救逆, 补火助阳, 逐风寒湿邪。用于亡阳虚脱, 肢冷脉微, 阳萎, 宫冷, 心腹冷痛, 虚寒吐泻, 阴寒水 肿, 阳虚外感, 寒湿痹痛。 0006 川乌头 :【性味】 辛, 热, 有毒。 【归经】 【功能主治】 祛寒湿, 散风邪, 温经, 止痛, 治 风寒湿痹, 历节风痛, 四肢拘挛, 半身不遂, 头风头痛, 心腹冷痛, 阴疽肿毒。 0007 珍珠囊 : “ 去寒湿风痹、 血痹。“ 李杲 : “ 除寒湿, 行经, 散风邪, 破诸积冷毒。“ 王好古 : “ 补。
11、命门不足, 肝风虚。“ 王氏究原方 : “ 性轻疏, 温脾去风。“ 纲目 : “ 助阳退阴, 功同附子而稍缓。“ 草乌头 :【性味】 辛, 热, 有毒。 【归经】 入肝、 脾、 肺经。 【功能主治】 搜风胜湿, 散寒止痛, 开痰, 消肿。治风寒湿痹, 中风瘫痪, 破伤风, 头风, 脘腹冷痛, 痰癖, 气块, 冷痢, 喉痹, 痈疽, 疔疮, 瘰疬。 0008 本经 :“ 主中风, 恶风, 洗洗出汗, 除寒湿痹, 咳逆上气, 破积聚寒热。“ 说 明 书 CN 103961657 A 3 2/6 页 4 别录 :“ 消胸上痰, 冷食不下, 心腹冷疾, 脐间痛, 肩胛痛不可俛仰, 目中痛不可久 视, 。
12、又堕胎。“ 主风湿, 丈夫肾湿阴囊痒, 寒热历节掣引腰痛, 不能行步, 痈肿脓结。“ 药性论 :“ 能治恶风, 憎寒, 冷痰包心, 肠腹疞痛, 痃癖气块, 益阳事, 治齿痛, 主强 志。“ 治男子肾衰弱, 阴汗, 主疗风温湿邪痛。“ 药类法象 :“ 治风痹血痹, 半身不遂, 行经药也。“ 纲目 :“ 治头风喉痹, 痈肿疔毒。“ 主大风顽痹。“ 东医宝鉴 :“ 治风湿麻痹疼痛, 发破伤风汗。“ 纲目拾遗 :“ 追风活血, 取根入药酒。“ 贵州民间方药集 :“ 治麻痹症。又为伤科要药。“ 白胶香 :【性味】 唐本草 : “ 味辛苦, 平, 无毒。“ 医林纂要 : “ 苦咸辛, 平。“【归 经】 雷。
13、公炮制药性解 : “ 入脾、 肝二经。“ 得配本草 : “ 入脾、 肺二经。“【功能主治】 活血, 凉血, 解毒, 止痛。治痈疽, 疮疥, 瘾疹, 瘰疬, 金疮, 齿痛, 吐血, 衄血。 0009 唐本草 : “ 主瘾疹风痒浮肿, 齿痛。“ 纲目 : “ 治一切痈疽疮疥, 金疮, 吐、 衄、 咯血, 活血, 生肌, 止痛, 解毒, 烧过揩牙, 无 牙疾。“ 本草求原 : “ 治中风, 腰痛, 行痹, 痿厥, 脚气。“ 五灵脂 :【性味】 甘, 温。 【功能主治】 活血散瘀, 炒炭止血。用于心腹淤血作痛, 痛经, 血 瘀经闭, 产后淤血腹痛 ; 炒炭治崩漏下血 ; 外用治跌打损伤, 蛇、 虫咬伤。
14、。 0010 羌活 :【性味】 辛、 苦, 温。 【归经】 归膀胱、 肾经。 【功能主治】 散寒, 祛风, 除湿, 止 痛。用于风寒感冒头痛, 风湿痹痛, 肩背酸痛。 0011 穿山甲 :【性味】 咸, 微寒。 【归经】 归肝、 胃经。 【功能主治】 通经下乳, 消肿排脓, 搜 风通络。用于经闭癓瘕, 乳汁不通, 痈肿疮毒, 关节痹痛, 麻木拘挛。 0012 蚤休 :【性味】 苦辛, 寒, 有毒。 【归经】 入心、 肝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 平喘止 咳, 熄风定惊。治痈肿, 疔疮, 瘰疬, 喉痹, 慢性气管炎, 小儿惊风抽搐, 蛇虫咬伤。 0013 本经 : “ 主惊痫, 摇头弄舌, 。
15、热气在腹中, 癫疾, 痈疮, 阴蚀, 下三虫, 去蛇毒。“ 唐本草 : “ 醋摩疗痈肿, 敷蛇毒。“ 日华子本草 : “ 治胎风搐手足, 能吐泻瘰疬。“ 滇南本草 : “ 消诸疮, 无名肿毒, 利小便。“ 纲目 : “ 去疟疾寒热。“ 生草药性备要 : “ 补血行气, 壮精益肾, 能消百毒。“ 本草求原 : “益脾汁, 升胃之清气, 上行于肺, 以益血行气壮精益肾, 已痨嗽内伤。 活 血, 止血, 消肿, 解毒。“ 分类草药性 : “ 治痔、 疔疮。“ 现代实用中药 : “ 治扁桃体炎。“ 皂角刺 :【性味】 辛, 温。 【归经】 归肝、 胃经。 【功能主治】 消肿托毒, 排脓, 杀虫。用于痈。
16、 疽初起或脓成不溃 ; 外治疥癣麻风。 0014 芦根 :【性味】 甘, 寒。 【归经】 归肺经、 胃经。 【功能主治】 清热生津, 除烦, 止呕, 利 尿。 0015 蒲公英 :【性味】 甘, 微苦, 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 消肿散结。主治 : 上呼吸道感 说 明 书 CN 103961657 A 4 3/6 页 5 染, 眼结膜炎, 流行性腮腺炎, 乳痈肿痛 , 胃炎, 痢疾, 肝炎, 胆襄炎, 急性阑尾炎, 泌尿系感 染,盆腔炎, 痈疖疔疮, 咽炎,治急性乳腺炎, 淋巴腺炎, 瘰疠, 疔毒疮肿, 急性结膜炎, 感冒 发热, 急性扁桃体炎, 急性支气管炎、 尿路感染。 0016 赤。
17、芍 :【性味】 苦, 微寒。 【归经】 归肝经。 【功能主治】 清热凉血, 散瘀止痛。用于温 毒发斑, 吐血衄血, 目赤肿痛, 肝郁胁痛, 经闭痛经, 症瘕腹痛, 跌扑损伤, 痈肿疮疡。 0017 姜黄 :【性味】 辛、 苦, 温。 【归经】 归脾、 肝经。 【功能主治】 破血行气, 通经止痛。用 于胸胁剌痛, 闭经, 症瘕, 风湿肩臂疼痛, 跌扑肿痛。 0018 当归 :【性味】 性温, 味甘、 辛。 【功能主治】 补血活血, 调经止痛, 润肠通便。用于血 虚萎黄、 眩晕心悸、 月经不调、 经闭痛经、 虚寒腹痛、 肠燥便秘、 风湿痹痛、 跌扑损伤、 痈疽疮 疡。 0019 桃仁 :【性味】 。
18、苦、 甘, 平。 【归经】 归心、 肝、 大肠经。 【功能主治】 活血祛瘀, 润肠通 便。用于经闭, 痛经, 癓瘕痞块, 跌扑损伤, 肠燥便秘。 0020 香附 :【性味】 辛、 微苦、 微甘, 平。 【归经】 归肝、 脾、 三焦经。 【功能主治】 行气解郁, 调经止痛。 用于肝郁气滞, 胸、 胁、 脘腹胀痛, 消化不良, 胸脘痞闷, 寒疝腹痛, 乳房胀痛, 月经 不调, 经闭痛经。 0021 白芷 :【性味】 味辛, 温。 【归经】 入肺、 脾、 胃经。 【功能主治】 治头痛, 眉棱骨痛, 齿 痛, 寒湿腹痛, 皮肤瘙痒, 疥癣。 0022 木香 :【性味】 辛、 苦, 温。 【归经】 归脾。
19、、 胃、 大肠、 三焦、 胆经。 【功能主治】 行气止 痛, 健脾消食。用于胸脘胀痛, 泻痢后重, 食积不消, 不思饮食。煨木香实肠止泻。用于泄泻 腹痛。 0023 马钱子 :【性味】 苦, 温 ; 有大毒。 【归经】 归肝、 脾经。 【功能主治】 通络止痛, 散结 消肿。用于风湿顽痹, 麻木瘫痪, 跌扑损伤, 痈疽肿痛 ; 小儿麻痹后遗症, 类风湿性关节痛。 0024 菖蒲叶 : 性味】 性温, 味辛、 苦。 【功能主治】 能为辟秽开窍, 宣气逐痰, 解毒, 杀虫。 治癫狂, 惊痫, 痰厥昏迷, 风寒湿痹, 噤口毒痢, 外敷痈疽疥癣。开窍, 化痰, 健胃。用于癫痫、 痰热惊厥、 胸腹胀闷、 。
20、慢性支气管炎。 0025 薄荷 :【性味】 辛, 凉。 【归经】 归肺、 肝经。 【功能主治】 宣散风热。清头目, 透疹。 用于风热感冒, 风温初起, 头痛, 目赤, 喉痹, 口疮, 风疹, 麻疹, 胸胁胀闷。 0026 冰片 :【性味】 辛、 苦, 微寒。 【归经】 归心、 脾、 肺经。 【功能主治】 开窍醒神, 清热止 痛。用于热病神昏、 痉厥, 中风痰厥, 气郁暴厥, 中恶昏迷, 目赤, 口疮, 咽喉肿痛, 耳道流脓。 0027 麝香 :【性味】 辛, 温。 【归经】 归心、 脾经。 【功能主治】 开窍醒神, 活血通经, 消肿止 痛。 用于热病神昏, 中风痰厥, 气郁暴厥, 中恶昏迷, 。
21、经闭, 癓瘕, 难产死胎, 心腹暴痛, 痈肿瘰 疬, 咽喉肿痛, 跌扑伤痛, 痹痛麻木。 0028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外伤的外用中药散剂, 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 : 南星 25-30 份, 附子 10-15 份, 川乌头 25-30 份, 蒲公英 20-25 份, 草乌头 20-25 份, 赤 芍 10-12 份, 白胶香 12-15 份, 姜黄 12-16 份, 五灵脂 15-20 份, 羌活 10-12 份, 当归 15-20 份, 桃仁 12-15 份, 香附 15-20 份, 穿山甲 10-12 份, 白芷 10-15 份, 蚤休 12-16 份, 皂角刺 12-16 份, 芦根。
22、 12-16 份, 木香 12-15 份, 马钱子 6-10 份, 菖蒲 10-12 份, 薄荷 10-12 份, 金银 花 12-15 份, 冰片 10-15 份, 麝香 5-7 份。 0029 制备方法 : 将前南星, 附子, 川乌头, 蒲公英, 草乌头, 赤芍, 白胶香, 姜黄, 五灵脂, 说 明 书 CN 103961657 A 5 4/6 页 6 羌活, 当归, 桃仁, 香附, 穿山甲, 白芷, 蚤休, 皂角刺, 芦根, 木香, 马钱子, 菖蒲, 薄荷, 金银花 各味药材烘干粉碎共研为细末, 过 7 号筛, 最后与冰片、 麝香混研均匀即为成品。 0030 所述的一种治疗外伤的外用中药。
23、散剂, 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 : 南星 26-29 份, 附子 11-14 份, 川乌头 26-29 份, 蒲公英 21-24 份, 草乌头 21-24 份, 赤 芍 10-12 份, 白胶香 13-15 份, 姜黄 13-15 份, 五灵脂 16-19 份, 羌活 10-12 份, 当归 16-19 份, 桃仁 13-15 份, 香附 16-19 份, 穿山甲 10-12 份, 白芷 11-14 份, 蚤休 13-15 份, 皂角刺 13-15 份, 芦根 13-15 份, 木香 13-15 份, 马钱子 7-9 份, 菖蒲 10-12 份, 薄荷 10-12 份, 金银 花 13-1。
24、5 份, 冰片 11-14 份, 麝香 5-7 份。 0031 所述的一种治疗外伤的外用中药散剂, 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 : 南星 27 份, 附子 13 份, 川乌头 27 份, 蒲公英 23 份, 草乌头 23 份, 赤芍 11 份, 白胶香 13 份, 姜黄 14 份, 五灵脂 17 份, 羌活 11 份, 当归 17 份, 桃仁 13 份, 香附 13 份, 穿山甲 11 份, 白芷 14 份, 蚤休 14 份, 皂角刺 15 份, 芦根 13 份, 木香 14 份, 马钱子 7 份, 菖蒲 11 份, 薄荷 11 份, 金银花 13 份, 冰片 14 份, 麝香 6。 0032。
25、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是 : 本发明利用了中药外敷散是运用中药归经原则, 以气味具 厚药物为引导率领群药, 开结行滞直达病灶 ; 当归, 木香, 香附, 白胶香, 姜黄, 蚤休, 五灵脂, 桃仁, 赤芍可透入皮肤产生活血化淤, 通经走络, 开窍透骨, 祛风散寒等功效, 亦刺激神经末 梢, 通过反射, 扩张血管,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改善周围组织营养 ; 南星, 川乌, 附子, 草乌头, 羌活, 穿山甲, 马钱子, 祛风消肿 ; 芦根, 皂角刺, 菖蒲叶, 冰片, 麝香解毒消炎和镇痛 ; 通过 药物的相互作用在患处通过皮肤渗透达皮下组织, 在局部产生药物浓度的相对优势, 从而 发挥较强的药理作用。主。
26、治伤筋动骨、 跌打损伤、 消炎止痛, 活血化瘀。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实施例 1 一种治疗外伤的外用中药散剂, 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 : 南星 26 份, 附子 14 份, 川乌头 29 份, 蒲公英 21 份, 草乌头 21 份, 赤芍 12 份, 白胶香 13 份, 姜黄 13 份, 五灵脂 19 份, 羌活 10 份, 当归 16 份, 桃仁 15 份, 香附 19 份, 穿山甲 10 份, 白芷 14 份, 蚤休 13 份, 皂角刺 13 份, 芦根 13 份, 木香 15 份, 马钱子 7, 菖蒲 10 份, 薄荷 12 份, 金银花 15 份, 冰片 14 份, 麝香 7。
27、 份。 0034 制备方法 : 将前南星, 附子, 川乌头, 蒲公英, 草乌头, 赤芍, 白胶香, 姜黄, 五灵脂, 羌活, 当归, 桃仁, 香附, 穿山甲, 白芷, 蚤休, 皂角刺, 芦根, 木香, 马钱子, 菖蒲, 薄荷, 金银花 各味药材烘干粉碎共研为细末, 过 7 号筛, 最后与冰片、 麝香混研均匀即为成品。 0035 实施例 2 一种治疗外伤的外用中药散剂, 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 : 南星 27 份, 附子 13 份, 川乌头 27 份, 蒲公英 23 份, 草乌头 23 份, 赤芍 11 份, 白胶香 13 份, 姜黄 14 份, 五灵脂 17 份, 羌活 11 份, 当归 。
28、17 份, 桃仁 13 份, 香附 13 份, 穿山甲 11 份, 白芷 14 份, 蚤休 14 份, 皂角刺 15 份, 芦根 13 份, 木香 14 份, 马钱子 7 份, 菖蒲 11 份, 薄荷 11 份, 金银花 13 份, 冰片 11 份, 麝香 6 份。 0036 制法同实施例 1 实施例 3 说 明 书 CN 103961657 A 6 5/6 页 7 一种治疗外伤的外用中药散剂, 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 : 南星 26 份, 附子 14 份, 川乌头 29 份, 蒲公英 21 份, 草乌头 21 份, 赤芍 12 份, 白胶香 13 份, 姜黄 13 份, 五灵脂 19 份。
29、, 羌活 10 份, 当归 16 份, 桃仁 15 份, 香附 19 份, 穿山甲 10 份, 白芷 14 份, 蚤休 13 份, 皂角刺 13 份, 芦根 13 份, 木香 15 份, 马钱子 7, 菖蒲 10 份, 薄荷 12 份, 金银花 15 份, 冰片 11 份, 麝香 7 份。 0037 制法同实施例 1 实施例 4 一种治疗外伤的外用中药散剂, 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 : 南星 28 份, 附子 11 份, 川乌头 26 份, 蒲公英 22 份, 草乌头 22 份, 赤芍 10 份, 白胶香 15 份, 姜黄 15 份, 五灵脂 17 份, 羌活 10 份, 当归 16 份,。
30、 桃仁 13 份, 香附 17 份, 穿山甲 10 份, 白芷 14 份, 蚤休 13 份, 皂角刺 14 份, 芦根 14 份, 木香 12 份, 马钱子 7 份, 菖蒲 10 份, 薄荷 12 份, 金银花 13 份, 冰片 14 份, 麝香 5 份。 0038 制法同实施例 1 以上各实施例配方的外用药散使用方法 : 用本品适量, 加水调成糊状, 厚敷患处, 每日 换药 1-3 次。 0039 疗效验证 : 选取医院门诊及住院的病人 100 例中, 男性 55 例, 女性 45 例, 治疗 2-15 天以上, 记录 疼痛减轻情况。 0040 疗效判定 : 采用 4 级标准 显效 疼痛改善。
31、率 95 ; 有效 疼痛改善率 95, 60 ; 好转 疼痛改善率 60, 20 ; 无效 疼痛改善率 20 ; 显效 (例)有效 (例)好转 (例)无效 (例)好转率 () 治疗后 2 天28(28)42(42)22(22)18(18)82 治疗后 5 天50(40)33(28)22(17)15(15)85 治疗后 10 天61(61)16(16)14(14)9(9)91 治疗后 15 天以上 78(78)10(10)6(6)4(4)96 病例 1 张 *, 性别 : 男。年龄 : 65 岁。主要症状 : 骨折, 急性软组织损伤。用实施例 1 制 成的散剂适量, 加水调成糊状, 厚敷患处, 。
32、每日换药 2 次。3 天显效, 无其他不良反应。 0041 病例 2 李 *, 性别 : 女。年龄 : 30 岁。主要症状 : 癌症疼痛。用实施例 2 制成的散 剂适量, 加水调成糊状, 厚敷疼痛处, 每日换药 3 次。10 天好转, 无其他不良反应。 0042 病例 3 张 *, 性别 : 男。年龄 : 53 岁。主要症状 : 坐骨结节, 陈旧性跟骨骨折痛。用 实施例3制成的散剂适量, 加水调成糊状, 厚敷患处, 每日换药3次。 10天显效, 无其他不良 反应。 0043 病例 4 冯 *, 性别 : 男。年龄 45 岁。主要症状 : 跌打肿痛。用实施例 4 制成的散 剂适量, 加水调成糊状。
33、, 厚敷患处, 每日换药 2 次。6 天有效, 无其他不良反应。 0044 病例5王*, 性别 : 女。 年龄 : 25岁。 主要症状 : 肘关节骨性肌炎, 右肩肩周炎疼痛。 用实施例 4 制成的散剂适量, 加水调成糊状, 厚敷患处, 每日换药 2 次。7 天显效, 无其他不 良反应。 说 明 书 CN 103961657 A 7 6/6 页 8 0045 病例 6 杨 *, 性别 : 女。年龄 : 35 岁。主要症状 : 脚踝扭伤, 急性软组织损伤。用实 施例 1 制成的散剂适量, 加水调成糊状, 厚敷患处, 每日换药 2 次。4 天显效, 无其他不良反 应。 说 明 书 CN 103961657 A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