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皮肤癣或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治疗皮肤癣或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988685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3.27 CN 102988685 A *CN102988685A* (21)申请号 201210467806.2 (22)申请日 2012.11.13 A61K 36/8945(2006.01) A61K 36/899(2006.01) A61P 17/00(2006.01) A61P 31/10(2006.01) A61K 33/06(2006.01) A61K 35/56(2006.01) A61K 35/64(2006.01) (71)申请人 黄文珍 地址 362331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洪濑镇洪 北社区。
2、团结巷 6 号 (72)发明人 黄文珍 (54) 发明名称 治疗皮肤癣或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 法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治疗皮肤癣或湿疹的中药组 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包括 : 防风 25-45 份、 荆芥 25-45 份、 白癣皮 20-40 份、 千里光 20-40 份、 何 首乌 8-20 份、 山药 8-20 份、 土槿皮 6-18 份、 僵蚕 3-12份、 槐花5-15份、 苦参8-20份、 蝉衣3-12份、 桑椹 4-18 份、 黄柏 3-15 份、 生地黄 3-15 份、 大青 叶 4-18 份、 甘草 2-10 份。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按 照中药常规制剂方法可制备成任何一种。
3、临床上可 接受的药物制剂。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具有清热燥 湿、 祛风解毒之功效, 临床疗效表明本发明中药组 合物对于皮肤癣或湿疹疗效确切可靠, 标本兼治, 临床应用安全, 无任何毒副作用。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6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6 页 1/1 页 2 1. 一种治疗皮肤癣或湿疹的中药组合物, 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组分 : 防风 25-45 份、 荆 芥 25-45 份、 白癣皮 20-40 份、 千里光 20-40 份、 何首乌 8-20 份、 山药 8-20 份、 土槿皮 6-18 份、 。
4、僵蚕 3-12 份、 槐花 5-15 份、 苦参 8-20 份、 蝉衣 3-12 份、 桑椹 4-18 份、 黄柏 3-15 份、 生 地黄 3-15 份、 大青叶 4-18 份、 甘草 2-10 份。 2. 按照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中药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各组分的重量份是 : 防风 25-40 份、 荆芥 25-40 份、 白癣皮 20-35 份、 千里光 20-35 份、 何首乌 8-15 份、 山药 8-15 份、 土槿皮 6-12 份、 僵蚕 3-9 份、 槐花 5-12 份、 苦参 8-15 份、 蝉衣 3-9 份、 桑椹 4-12 份、 黄柏 3-12 份、 生地黄 3-10 。
5、份、 大青叶 4-10 份、 甘草 2-8 份。 3. 按照权利要求 2 所述的中药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各组分的重量份是 : 防风 35 份、 荆 芥 35 份、 白癣皮 30 份、 千里光 30 份、 何首乌 10 份、 山药 10 份、 土槿皮 8 份、 僵蚕 5 份、 槐花 8 份、 苦参 10 份、 蝉衣 6 份、 桑椹 8 份、 黄柏 9 份、 生地黄 7 份、 大青叶 7 份、 甘草 4 份。 4. 一种治疗皮肤癣或湿疹的中药组合物, 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组分 : 防风 25-45 份、 荆 芥 25-45 份、 白癣皮 20-40 份、 千里光 20-40 份、 何首乌 8-2。
6、0 份、 山药 8-20 份、 土槿皮 6-18 份、 僵蚕 3-12 份、 槐花 5-15 份、 苦参 8-20 份、 蝉衣 3-12 份、 桑椹 4-18 份、 黄柏 3-15 份、 生 地黄 3-15 份、 大青叶 4-18 份、 甘草 2-10 份、 牡丹皮 8-16 份、 茅根 6-15 份、 白花蛇舌草 6-15 份、 黄芩 4-12 份、 鳖甲 4-12 份、 石膏 1-8 份、 玄参 6-12 份、 地骨皮 6-12 份、 栀子 6-12 份、 菊 花 4-12 份。 5. 按照权利要求 4 所述的中药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各组分的重量份是 : 防风 35 份、 荆 芥 35。
7、 份、 白癣皮 30 份、 千里光 30 份、 何首乌 10 份、 山药 10 份、 土槿皮 8 份、 僵蚕 5 份、 槐花 8 份、 苦参 10 份、 蝉衣 6 份、 桑椹 8 份、 黄柏 9 份、 生地黄 7 份、 大青叶 7 份、 甘草 4 份、 牡丹 皮 12 份、 茅根 10 份、 白花蛇舌草 12 份、 黄芩 8 份、 鳖甲 6 份、 石膏 3 份、 玄参 8 份、 地骨皮 8 份、 栀子 8 份、 菊花 6 份。 6. 一种制备权利要求 1-5 任何一项所述中药组合物的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 (1)、 按所述重量配比称取各原料药 ; (2)、 将各原料药用水煎煮, 合并煎煮液,。
8、 过滤, 滤液浓缩成清膏, 加入制剂成型的辅料 或赋型剂, 制剂成型, 即得。 7. 权利要求 1-5 任何一项所述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皮肤癣药物中的用途。 8. 权利要求 1-5 任何一项所述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湿疹药物中的用途。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988685 A 2 1/6 页 3 治疗皮肤癣或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 尤其涉及一种治疗皮肤癣或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 制备方法, 属于皮肤癣或湿疹的中药治疗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皮肤癣属于传染性的皮肤疾病, 它跟皮肤炎类似, 却不尽相同, 后者不会传染。这 两种皮肤病的症。
9、状是皮肤非常痕痒, 出现红疹或小红斑块, 越搔皮肤越发红痒, 患处范围会 进一步扩大。癣患处经常出现在出汗较多的地方, 如脚部、 大腿内侧等, 不过皮肤的病变有 时不容易分辨, 因此病者最好让医生诊治, 别胡乱涂药或服药, 因为这可能使病情变得更复 杂。 0003 湿疹 (eczema) 是一种常见的变态反应性、 非传染性、 过敏性表皮炎症, 是由多种 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病, 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有一定关系。湿疹 的临床表现具有对称性、 渗出性、 瘙痒性皮肤病、 多形性和复发性等特点, 可发生于任何年 龄任何部位, 任何季节, 但常在冬季复发或加剧有渗出倾向, 慢性病程, 。
10、易反复发作。 湿疹病 因复杂, 伴有激烈瘙痒, 常给患者工作和生活带来不少痛苦, 且常易反复发作, 常呈慢性病 变, 治疗较为困难。 0004 目前, 用于治疗皮肤癣或湿疹的中成药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见效慢、 疗效不够显 著等缺陷, 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治疗皮肤癣或湿疹的所存在的见效慢、 疗效不够显著、 毒副作用大等缺陷, 提供一种见效快、 疗效确切、 无毒副作用的治疗皮肤癣 或湿疹的中药组合物 ; 0006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制备上述中药组合物的方法。 0007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上述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 0。
11、008 一种治疗皮肤癣或湿疹的中药组合物, 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组分组成 : 防风 25-45 份、 荆芥 25-45 份、 白癣皮 20-40 份、 千里光 20-40 份、 何首乌 8-20 份、 山药 8-20 份、 土槿皮 6-18 份、 僵蚕 3-12 份、 槐花 5-15 份、 苦参 8-20 份、 蝉衣 3-12 份、 桑椹 4-18 份、 黄柏 3-15 份、 生地黄 3-15 份、 大青叶 4-18 份、 甘草 2-10 份 ; 0009 优选的, 各组分的重量份是 : 防风 25-40 份、 荆芥 25-40 份、 白癣皮 20-35 份、 千里 光 20-35 份、 何首乌。
12、 8-15 份、 山药 8-15 份、 土槿皮 6-12 份、 僵蚕 3-9 份、 槐花 5-12 份、 苦参 8-15 份、 蝉衣 3-9 份、 桑椹 4-12 份、 黄柏 3-12 份、 生地黄 3-10 份、 大青叶 4-10 份、 甘草 2-8 份 ; 0010 更优选的, 各组分的重量份是 : 防风 35 份、 荆芥 35 份、 白癣皮 30 份、 千里光 30 份、 何首乌 10 份、 山药 10 份、 土槿皮 8 份、 僵蚕 5 份、 槐花 8 份、 苦参 10 份、 蝉衣 6 份、 桑椹 8 份、 黄柏 9 份、 生地黄 7 份、 大青叶 7 份、 甘草 4 份。 说 明 书 。
13、CN 102988685 A 3 2/6 页 4 0011 防风 : 伞形科植物防风 Saposhnikovia divaricata(Turcz.)Schischk. 的干燥 根。味辛、 甘, 性微温。归膀胱、 肝、 脾经。功效 : 祛风解表, 胜湿止痛, 止痉定搐。主治 : 祛风 解表 ; 胜湿止痛 ; 解痉 ; 止痒。 0012 荆芥 : 唇形科植物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的干燥地上部分。 味平, 性温, 无毒, 清香气浓。荆芥为发汗, 解热药, 能镇痰、 怯风、 凉血。治流行感冒, 头疼寒热发 汗, 呕吐。 0013 白癣皮 : 为芸香科植物白鲜 。
14、Dictamnus dasycarpus Turcz 的干燥根皮。清热燥 湿, 祛风解毒, 用于湿热疮毒, 黄水淋漓, 湿疹, 风疹, 疥癣疮瘌, 风湿热痹, 黄疸尿赤。 0014 土槿皮 : 也叫土荆皮、 金钱松皮 ; 松科金钱松属植物金钱松 Pseudolarix amabilis(Nelson)Rehd.P.kaempferi Gord., 以根皮和近根树皮入药。立夏后采收根皮 和近根树皮, 晒干平叠。止痒杀虫。用于手脚癣, 神经性皮炎, 湿疹, 癞痢头。 0015 僵蚕 : 蚕蛾科昆虫家蚕 Bombyx mori Linnaeus.4 5 龄的幼虫感染 ( 或人工接 种 ) 白僵菌 B。
15、eauveria bassiana(Bals.)Vuill. 而致死的干燥体。味辛、 成, 性平, 具有祛 风解痉, 化痰散结, 清热解毒燥湿的功效, 临床多用于治热咳, 痰喘, 吐血, 崩, 带, 跌打损伤, 风湿痛, 疮毒等。 0016 槐花 : 豆科植物槐 Sophora japonica L. 的干燥花及花蕾, 具有清热解毒、 凉血润 肺、 降血压、 预防中风的功效。 0017 蝉衣 : 蝉科昆虫黑蚱 Cryptotympana pustulata Fabricius 的若虫羽化时脱落的 皮壳。无臭, 味淡。功能 : 宣散风热、 透疹利咽、 退翳明目、 祛风止痉。 0018 苦参 : 。
16、豆科植物苦参 Sophora flavescens Ait. 的干燥根。功能主治 : 清热燥湿, 杀虫, 利尿。用于热痢, 便血, 黄疸尿闭, 赤白带下, 阴肿阴痒, 湿疹, 湿疮, 皮肤瘙痒, 疥癣麻 风 ; 外治滴虫性阴道炎。 0019 生地 : 也叫生地黄, 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黄 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 的新鲜或干燥的块根。生地黄有清热凉血、 益阴生津之功效。 0020 大青叶 : 十字花科植物菘蓝 Isatis indigotica Fort. 的干燥叶。清热, 解毒, 凉 血, 止血。治温病热盛烦渴, 流行性感冒, 急性传染性肝炎, 菌痢, 急性。
17、胃肠炎, 急性肺炎, 丹 毒, 吐血, 衄血, 黄疸, 痢疾, 喉痹, 口疮, 痈疽肿毒。 0021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是基于发明人对皮肤癣或湿疹的深层发病机理的研究及其治 疗原则, 同时依据发明人多年临床经验和药理学研究成果, 筛选出清热燥湿、 祛风解毒的原 料药, 按照一定的重量配比组方而成。 0022 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中进一步加入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时对于皮肤癣或湿疹会具 有更好的治疗功效 : 牡丹皮 8-16 份、 茅根 6-15 份、 白花蛇舌草 6-15 份、 黄芩 4-12 份、 鳖甲 4-12 份、 石膏 1-8 份、 玄参 6-12 份、 地骨皮 6-12 份、 栀子 6-12 。
18、份、 菊花 4-12 份 ; 优选的, 各 原料的重量份是 : 牡丹皮 12 份、 茅根 10 份、 白花蛇舌草 12 份、 黄芩 8 份、 鳖甲 6 份、 石膏 3 份、 玄参 8 份、 地骨皮 8 份、 栀子 8 份、 菊花 6 份。 0023 茅根 : 又名茅草、 白茅草、 白茅根, 为禾本科茅根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凉血止血, 清 热解毒。 0024 地骨皮 : 茄科植物枸杞 Lycium chinense Mil1. 或宁夏枸杞 Lycium barbarum L. 的干燥根皮。具有凉血除珍、 清肺降火等功效。 说 明 书 CN 102988685 A 4 3/6 页 5 0025 本发。
19、明方中各药配伍在一起共奏清热燥湿、 祛风解毒之功效,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 对于皮肤癣或湿疹标本兼治, 临床疗效观察证实,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于皮肤癣或湿疹疗 效确切可靠、 真实。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无毒无害, 安全可靠, 服用后无不良反应, 临床使用安 全。 0026 本发明所用的各味原料药都可以在医药商店购买得到。 0027 本发明药物活性组分可以加入制备不同剂型时所需的各种辅料, 例如崩解剂、 润 滑剂、 黏合剂等, 以常规的中药制剂方法制备成任何一种适宜的临床制剂, 如口服制剂或外 用制剂, 所述的口服制剂可以是丸剂、 散剂、 颗粒剂、 胶囊剂、 片剂、 口服液、 滴丸剂等 ; 所用 的外用。
20、制剂可以膏剂、 洗液、 擦剂等。 0028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一种制备方法 : 将本发明的各原料药按所述重量份配比称取 后, 粉碎, 过筛 ( 例如可以是 600-1000 目筛 ), 即得。当然, 也可以将各原料药粉碎后, 加入 制剂成型所需的辅料或赋型剂, 按照常规方法制备成胶囊剂、 片剂或丸剂。 0029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另一种制备方法 : 按所述重量份称取各原料药 ; 将各原料药 用水煎煮, 合并煎煮液, 过滤, 滤液浓缩成清膏, 加入制剂成型的辅料或赋型剂, 制剂成型, 即得。 0030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用法与用量 : 本发明的用药量取决于具体剂型、 病人的年龄、 健康状况等因素。
21、。作为指导 : 用法用量 : 胶囊剂, 每个胶囊含量 0.6 克生药, 每次口服 1 至 3 粒, 一日三次, 7 天为一个疗程。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描述本发明, 这些实施例仅是范例性的, 本领域技 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 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下可以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细节和形 式进行修改或替换, 但这些修改和替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0032 实施例 1 胶囊剂的制备 0033 按以下重量称取各原料药(单位 : g) : 防风25、 荆芥25、 白癣皮20、 千里光20、 何首 乌 8、 山药 8、 土槿皮 6、 僵蚕 3、 槐花 5、 苦参 8、 蝉。
22、衣 3、 桑椹 4、 黄柏 3、 生地黄 3、 大青叶 4、 甘 草 2 ; 将上述各原料药加水煎煮二次, 第一次加水 4 倍重量, 煎煮 2 小时, 第二次加水 5 倍重 量, 煎煮 1.5 小时 ; 将煎煮液合并, 滤过, 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 1.17-1.19(60 ) 的清膏 ; 合并两次清膏, 加适量淀粉, 混匀, 干燥、 粉碎、 加乙醇适量制成颗粒, 干燥, 整粒, 填充胶囊, 即得。 0034 实施例 2 胶囊剂的制备 0035 按以下重量称取各原料药 ( 单位 : g) : 防风 45、 荆芥 45、 白癣皮 40、 千里光 40、 何首乌 20、 山药 20、 土槿皮 18。
23、、 僵蚕 12、 槐花 15、 苦参 20、 蝉衣 12、 桑椹 18、 黄柏 15、 生地 黄 15、 大青叶 18、 甘草 10 ; 将上述各原料药加水煎煮二次, 第一次加水 6 倍重量, 煎煮 2 小时, 第二次加水 4 倍重量, 煎煮 1.5 小时 ; 将煎煮液合并, 滤过, 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 1.17-1.19(60 ) 的清膏 ; 合并两次清膏, 加适量淀粉, 混匀, 干燥、 粉碎、 加乙醇适量制成 颗粒, 干燥, 整粒, 填充胶囊, 即得。 0036 实施例 3 胶囊剂的制备 0037 按以下重量称取各原料药 ( 单位 : g) : 防风 35、 荆芥 35、 白癣皮 30、。
24、 千里光 30、 何 说 明 书 CN 102988685 A 5 4/6 页 6 首乌 10、 山药 10、 土槿皮 8、 僵蚕 5、 槐花 8、 苦参 10、 蝉衣 6、 桑椹 8、 黄柏 9、 生地黄 7、 大青叶 7、 甘草 4 ; 将上述各原料药加水煎煮二次, 第一次加水 4 倍重量, 煎煮 2 小时, 第二次加水 5 倍重量, 煎煮 1.5 小时 ; 将煎煮液合并, 滤过, 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 1.30-1.35(55 ) 的 清膏 ; 合并两次清膏, 加适量淀粉, 混匀, 干燥、 粉碎、 加乙醇适量制成颗粒, 干燥, 整粒, 填充 胶囊, 即得。 0038 实施例 4 胶囊剂的。
25、制备 0039 按以下重量称取各原料药 ( 单位 : g) : 防风 25、 荆芥 25、 白癣皮 20、 千里光 20、 何 首乌 8、 山药 8、 土槿皮 6、 僵蚕 3、 槐花 5、 苦参 8、 蝉衣 3、 桑椹 4、 黄柏 3、 生地黄 3、 大青叶 4、 甘草 2、 牡丹皮 8、 茅根 6、 白花蛇舌草 6、 黄芩 4、 鳖甲 4、 石膏 1、 玄参 6、 地骨皮 6、 栀子 6、 菊 花 4 ; 将上述各原料药加水煎煮二次, 第一次加水 4 倍重量, 煎煮 2 小时, 第二次加水 5 倍重 量, 煎煮 1.5 小时 ; 将煎煮液合并, 滤过, 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 1.30-1.3。
26、5(55 ) 的清膏 ; 合并两次清膏, 加适量淀粉, 混匀, 干燥、 粉碎、 加乙醇适量制成颗粒, 干燥, 整粒, 填充胶囊, 即得。 0040 实施例 5 胶囊剂的制备 0041 按以下重量称取各原料药 ( 单位 : g) : 防风 45、 荆芥 45、 白癣皮 40、 千里光 40、 何 首乌 20、 山药 20、 土槿皮 18、 僵蚕 12、 槐花 15、 苦参 20、 蝉衣 12、 桑椹 18、 黄柏 15、 生地黄 15、 大青叶 18、 甘草 10、 牡丹皮 16、 茅根 15、 白花蛇舌草 15、 黄芩 12、 鳖甲 12、 石膏 8、 玄参 12、 地骨皮 12、 栀子 12。
27、、 菊花 12 ; 将上述各原料药加水煎煮二次, 第一次加水 6 倍重量, 煎煮 2 小时, 第二次加水 4 倍重量, 煎煮 1.5 小时 ; 将煎煮液合并, 滤过, 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 1.17-1.19(60 ) 的清膏 ; 合并两次清膏, 加适量淀粉, 混匀, 干燥、 粉碎、 加乙醇适量制成 颗粒, 干燥, 整粒, 填充胶囊, 即得。 0042 实施例 6 胶囊剂的制备 0043 按以下重量称取各原料药 ( 单位 : g) : 防风 35、 荆芥 35、 白癣皮 30、 千里光 30、 何 首乌 10、 山药 10、 土槿皮 8、 僵蚕 5、 槐花 8、 苦参 10、 蝉衣 6、 桑椹。
28、 8、 黄柏 9、 生地黄 7、 大青叶 7、 甘草 4、 牡丹皮 12、 茅根 10、 白花蛇舌草 12、 黄芩 8、 鳖甲 6、 石膏 3、 玄参 8、 地骨皮 8、 栀子 8、 菊花 6 ; 将上述各原料药加水煎煮二次, 第一次加水 6 倍重量, 煎煮 2 小时, 第二次加水 4 倍重量, 煎煮 1.5 小时 ; 将煎煮液合并, 滤过, 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 1.17-1.19(60 ) 的 清膏 ; 合并两次清膏, 加适量淀粉, 混匀, 干燥、 粉碎、 加乙醇适量制成颗粒, 干燥, 整粒, 填充 胶囊, 即得。 0044 试验例 1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治疗皮肤癣的临床疗效观察试验 004。
29、5 一、 一般资料 : 126 例患者均符合皮肤癣临床诊断标准, 其中, 男 68 例, 女 58 例, 年 龄 12 76 岁, 平均 51 岁。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每组 63 例 ; 两组在性别、 年龄、 病程及病 情严重程度上差异无显著性。 0046 二、 试验药物 0047 本发明实施例 1-6 所制备的药物。 0048 三、 治疗方法 0049 将 126 例患者随机分成 2 组, 试验 1 组采用实施例 1-3 所制备的胶囊剂治疗, 试验 2 组采用实施例 4-6 所制备的胶囊剂治疗 ; 口服, 一次 3 粒 (0.6g 生药 / 粒 ), 一日 3 次, 15 天为一疗程, 共。
30、治疗 2 个疗程 ; 服药期间停服其它相关药物及其它治疗。 说 明 书 CN 102988685 A 6 5/6 页 7 0050 四、 疗效评定标准 0051 根据疗效指数及真菌学检查结果判断疗效。真菌学检查方法治疗前后相同。疗效 指数 ( 治疗前症状体征计分治疗后症状体征计分 ) 治疗前症状体征计分 100。 手足癣疗效判定时间为用药后 2 个月, 体、 股癣为用药后 1 个月, 指甲癣为用药后 9 个月, 趾 甲癣为用药后 12 个月。追踪半年观察复发率。 0052 疗效评价标准为痊愈 : 疗效指数为 100, 真菌学检查阴性 ; 显效 : 疗效指数 为 99 60, 真菌学检查阴性 ;。
31、 好转 : 疗效指数为 60 20, 真菌学检查阴性或阳 性 ; 无效 : 疗效指数 20, 真菌学检查阳性。痊愈与显效两项合计为有效。 0053 五、 临床观察结果 0054 临床观察结果见表 1。 0055 表 1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治疗皮肤癣的临床疗效观察试验结果 0056 0057 临床疗效观察结果表明,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于皮肤癣患者具有显著的疗效 ; 安 全性观察发现, 没有观察到任何临床不良反应, 表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临床应用安全、 无毒 副作用。 0058 试验例 2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治疗湿疹的临床疗效观察试验 0059 一、 一般资料 : 86 例湿疹患者诊断符合湿疹诊断标准。。
32、病程 6d 8.5 年。其中急 性湿疹 36 例, 亚急性湿疹 21 例, 慢性湿疹 29 例。男 49 例, 女 37 例。平均年龄 39.6 岁。将 其随机分为两组, 两组的性别、 年龄、 病程、 病情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0060 二、 试验药物 0061 本发明实施例 1-6 所制备的药物。 0062 三、 治疗方法 0063 将 86 例患者随机分成 2 组, 试验 1 组采用实施例 1-3 所制备的胶囊剂治疗, 试验 2 组采用实施例 4-6 所制备的胶囊剂治疗 ; 口服, 一次 3 粒 (0.6g 生药 / 粒 ), 一日 3 次, 15 天为一疗程, 共治疗 2。
33、 个疗程 ; 服药期间停服其它相关药物及其它治疗。 0064 四、 疗效评定标准 0065 痊愈 : 临床症状消失, 皮损消退 90以上 ; 显效 : 临床症状明显好转, 皮损消退 60 89 ; 有效 : 临床症状好转, 皮损消退 30 59 ; 无效 : 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 皮损 消退 30以下。 0066 五、 临床观察结果 0067 临床观察结果见表 1。 0068 表 1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治疗湿疹的临床疗效观察试验结果 0069 0070 临床疗效观察结果表明,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于湿疹患者具有显著的疗效 ; 安全 说 明 书 CN 102988685 A 7 6/6 页 8 性观察发现, 没有观察到任何临床不良反应, 表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临床应用安全、 无毒副 作用。 说 明 书 CN 102988685 A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