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治疗慢性单纯性鼻炎的内用中药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于治疗慢性单纯性鼻炎的内用中药及其制备方法.pdf(2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908575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2.06 CN 102908575 A *CN102908575A* (21)申请号 201210469558.5 (22)申请日 2012.11.20 A61K 36/9064(2006.01) A61P 11/02(2006.01) (71)申请人 江志鑫 地址 266000 山东省青岛市四方区南宁路 104 号 2 号楼四单元 502 户甲 (72)发明人 江志鑫 (54) 发明名称 用于治疗慢性单纯性鼻炎的内用中药及其制 备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慢性单纯性鼻 炎的内用中药, 其包括。
2、以下原料组分 : 辛夷、 苍耳 子、 黄芪、 丹参、 黄柏、 天花粉、 益智、 豆蔻、 人参叶、 山药、 土木香、 大血藤、 山麦冬、 川芎、 太子参、 陈 皮、 刺五加、 卷柏、 茺蔚子、 南沙参、 鹅不食草和甘 草。该中药相对于西医手术等疗法, 其具有不会 破坏鼻腔正常的生理结构, 疗效好, 见效快, 生产 简单, 价格便宜, 能够减轻患者痛苦等优势, 另外, 与局部外用中药和西药相比, 其能够从整体上对 患者进行调节, 从而防止病情反复, 并且无毒副作 用。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3 页 说明书 19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
3、书 3 页 说明书 19 页 1/3 页 2 1. 一种用于治疗慢性单纯性鼻炎的内用中药, 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原料组分 : 辛夷、 苍耳子、 黄芪、 丹参、 黄柏、 天花粉、 益智、 豆蔻、 人参叶、 山药、 土木香、 大血藤、 山麦冬、 川芎、 太子参、 陈皮、 刺五加、 卷柏、 茺蔚子、 南沙参、 鹅不食草和甘草。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中药, 其特征在于 : 各原料药的添加重量份分别为, 辛夷 38 重量份 46 重量份、 苍耳子 30 重量份 48 重量份、 黄芪 78 重量份 86 重量份、 丹参 25 重量份 34 重量份、 黄柏 68 重量份 74 重量份、 天花粉 2。
4、1 重量份 29 重量份、 益智 16 重量份 28 重量份、 豆蔻 20 重量份 26 重量份、 人参叶 60 重量份 70 重量份、 山药 55 重量份 64 重量份、 土木香 24 重量份 30 重量份、 大血藤 20 重量份 26 重量份、 山麦冬 53 重量份 60 重量份、 川芎 26 重量份 30 重量份、 太子参 65 重量份 72 重量份、 陈皮 22 重量 份 28 重量份、 刺五加 50 重量份 60 重量份、 卷柏 32 重量份 38 重量份、 茺蔚子 23 重量份 30 重量份、 南沙参 42 重量份 48 重量份、 鹅不食草 30 重量份 38 重量份和甘草 25 。
5、重量份 32 重量份。 3.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中药, 其特征在于 : 各原料药的添加重量份分别为, 辛夷 42 重量份、 苍耳子 38 重量份、 黄芪 83 重量份、 丹参 29 重量份、 黄柏 72 重量份、 天 花粉 25 重量份、 益智 22 重量份、 豆蔻 23 重量份、 人参叶 65 重量份、 山药 60 重量份、 土木香 27 重量份、 大血藤 23 重量份、 山麦冬 58 重量份、 川芎 28 重量份、 太子参 69 重量份、 陈皮 24 重量份、 刺五加 55 重量份、 卷柏 35 重量份、 茺蔚子 26 重量份、 南沙参 45 重量份、 鹅不食草 34 重量份和甘草 2。
6、9 重量份。 4. 如权利要求 1 至 3 所述的中药, 其特征在于 : 在所述中药中进一步加入丝瓜络和藿 香, 所述丝瓜络在中药中的添加量为 18 重量份 25 重量份, 藿香在中药中的添加量为 13 重 量份 19 重量份。 5. 如权利要求 1 至 3 所述的中药, 其特征在于 : 在所述中药中进一步加入鱼腥草, 所述 鱼腥草在所述中药中的添加量为 18 重量份 26 重量份。 6. 如权利要求 1 至 5 所述的中药, 其特征在于 : 所述中药的剂型可以为散剂、 口服液、 注射液、 片剂、 丸剂、 胶囊剂。 7. 权利要求 1 至 3 所述中药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中药的剂。
7、型为散剂时, 如 下 : a、 按比例取用辛夷、 苍耳子, 将辛夷、 苍耳子分别加入相对于其质量 810 倍的蒸馏水, 蒸馏 46 小时提取挥发油, 收集挥发油, 取 - 环糊精放置于乳钵中, 加入相对于其质量 24 倍的水, 研磨均匀, 将获得的挥发油溶解在浓度为 90%95% 的乙醇中, 缓慢加入到乳钵 中, 连续研磨 13 小时, 抽滤, 低温干燥, 用石油醚冲洗 3 次, 真空干燥 46 小时, 得到包合 物, -环糊精与挥发油的质量比为1012:1, 将包合物送入超微粉碎机中粉碎, 获得200目 300 目的超微粉末, 将蒸馏后的水溶液过滤, 获得的第一滤液、 第二滤液亦备用 ; b。
8、、 将第一步中的过滤获得的滤渣加入相对于其质量24倍的水, 煎煮35小时, 煎煮液 过滤, 获得第三滤液、 第四滤液 ; c、 按比例取用黄柏, 投入相对于其质量 46 倍的水中, 煎熬 23 次, 每次 12 小时, 过 滤, 合并滤液, 加盐酸调节pH值至12, 在80的温度下保持放置半小时, 过滤沉淀, 沉淀加 水, 随后加氢氧化钠调节pH值为67, 搅拌, 过滤, 滤液再次加入盐酸调节pH值12, 在60 的温度下保持放置半小时, 过滤, 沉淀溶解在水中, 加氢氧化钠调节pH值至67使沉淀完全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908575 A 2 2/3 页 3 溶解, 获得溶液 ; 。
9、d、 将余下组分先分别送入粉碎机中粉碎成粉末, 将各粉末送入搅拌机中搅拌, 混合均 匀, 随后在混合物中加入相对于其质量 24 倍的水, 进行煎煮 35 小时, 煎煮液过滤, 获得 第五过滤液, 将过滤获得的滤渣加入相对于滤渣质量 24 倍的水, 再次进行煎煮 35 小时, 煎煮液过滤, 获得第六过滤液, 将前面获的的第一过滤液至第六过滤液以及 c 步获得的溶 液混合获得混合液, 浓缩除去水, 获得浓缩液, 浓缩后的浓缩液的体积是浓缩前混合液的 1/41/5 ; e、 在浓缩液中加入醇浓度为 80%90% 的乙醇至含醇量达到 90% 以上, 4下冷藏 24 小 时, 用高速离心机离心后获得上清。
10、液, 滤出沉淀, 回收乙醇, 浓缩, 干燥, 获得干膏, 放入超微 粉碎机进行粉碎, 获得 200 目 300 目的超微粉末 ; f、 将 a 步获得超微粉末和 e 步获得的超微粉末混合搅拌均匀, 即为内服药物散剂。 8. 权利要求 1 至 3 所述中药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中药的剂型为口服液时, 如下 : a、 按比例取用辛夷、 苍耳子, 将辛夷、 苍耳子分别加入相对于其质量 810 倍的蒸馏水, 蒸馏 46 小时提取挥发油, 收集挥发油, 备用, 将蒸馏后的水溶液过滤, 获得的第一滤液和 第二滤液亦备用 ; b、 将第一步中的过滤获得的滤渣加入相对于其质量24倍的水, 煎煮35。
11、小时, 煎煮液 过滤, 获得第三滤液和第四滤液 ; c、 按比例取用黄柏, 投入相对于其质量 46 倍的水中, 煎熬 23 次, 每次 12 小时, 过 滤, 合并滤液, 加盐酸调节pH值至12, 在80的温度下保持放置半小时, 过滤沉淀, 沉淀加 水, 随后加氢氧化钠调节pH值为67, 搅拌, 过滤, 滤液再次加入盐酸调节pH值12, 在60 的温度下保持放置半小时, 过滤, 沉淀溶解在水中, 加氢氧化钠调节pH值至67使沉淀完全 溶解, 获得溶液 ; d、 将余下组分先分别送入粉碎机中粉碎成粉末, 将各粉末送入搅拌机中搅拌, 混合均 匀, 随后在混合物中加入相对于其质量 24 倍的水, 进。
12、行煎煮 35 小时, 煎煮液过滤, 获得 第五过滤液, 将过滤获得的滤渣加入相对于滤渣质量 24 倍的水, 再次进行煎煮 35 小时, 煎煮液过滤, 获得第六过滤液, 将前面获的的第一过滤液至第六过滤液以及 c 步骤获得的 溶液混合获得混合液, 浓缩除去水, 获得浓缩液, 浓缩后的浓缩液的体积是浓缩前混合液的 1/41/5 ; e、 在浓缩液中加入醇浓度为 80%90% 的乙醇至含醇量达到 80% 以上, 4下冷藏 24 小 时, 用高速离心机离心后获得上清液, 加入第一步获得的挥发油, 浓缩回收乙醇至无醇味, 随后再加入相对于原料药组分质量之和 0.010.03 倍的阿司巴甜, 0.010.。
13、03 倍的蔗糖, 随 后加水至足量, 搅拌均匀, 过滤, 灌封于10ml口服液瓶中, 100灭菌30分钟, 包装, 即得, 所 述口服液的生药浓度为 1g/ml。 9. 权利要求 1 至 3 所述中药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中药的剂型为口服液时, 如下 : a、 按比例取用辛夷、 苍耳子, 将辛夷、 苍耳子分别加入相对于其质量 810 倍的蒸馏水, 蒸馏 46 小时提取挥发油, 收集挥发油, 备用, 将蒸馏后的水溶液过滤, 获得的第一滤液和 第二滤液亦备用 ;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908575 A 3 3/3 页 4 b、 将第一步中的过滤获得的滤渣加入相对于其质量24倍。
14、的水, 煎煮35小时, 煎煮液 过滤, 获得第三滤液和第四滤液 ; c、 按比例取用黄柏, 投入相对于其质量 46 倍的水中, 煎熬 23 次, 每次 12 小时, 过 滤, 合并滤液, 加盐酸调节pH值至12, 在80的温度下保持放置半小时, 过滤沉淀, 沉淀加 水, 随后加氢氧化钠调节pH值为67, 搅拌, 过滤, 滤液再次加入盐酸调节pH值12, 在60 的温度下保持放置半小时, 过滤, 沉淀溶解在水中, 加氢氧化钠调节pH值至67使沉淀完全 溶解, 获得溶液 ; d、 将余下组分先分别送入粉碎机中粉碎成粉末, 将各粉末送入搅拌机中搅拌, 混合均 匀, 随后在混合物中加入相对于其质量 2。
15、4 倍的水, 进行煎煮 35 小时, 煎煮液过滤, 获得 第五过滤液, 将过滤获得的滤渣加入相对于滤渣质量 24 倍的水, 再次进行煎煮 35 小时, 煎煮液过滤, 获得第六过滤液, 将前面获的的第一过滤液至第六过滤液以及 c 步骤获得的 溶液混合获得混合液, 浓缩除去水, 获得浓缩液, 浓缩后的浓缩液的体积是浓缩前混合液的 1/41/5 ; e、 在浓缩液中加入醇浓度为 80%90% 的乙醇至含醇量达到 90% 以上, 4下冷藏 24 小 时, 用高速离心机离心后获得上清液, 加入第一步获得的挥发油, 回收乙醇, 浓缩至无醇味, 4下冷藏 6 小时, 过滤, 过滤液加入相对于其质量 10% 。
16、的活性炭脱色, 除净活性炭, 用质量 浓度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 加蒸馏水至所需要的量, 灌封, 灭菌, 即可, 所述注射 液的生药浓度为 1g/ml。 10. 权利要求 1 至 6 所述的中药在制备用于治疗慢性单纯性鼻炎的药物中的应用。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908575 A 4 1/19 页 5 用于治疗慢性单纯性鼻炎的内用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治疗慢性单纯性鼻炎的中药及其制 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慢性鼻炎是常见的持续 4 周以上或炎症反复发作的鼻黏膜及黏膜下的慢性炎症。 一些全身疾病如 : 贫血、 结。
17、核、 糖尿病可引起鼻黏膜长期瘀血或反射性充血 ; 急性鼻炎经久 不愈, 鼻中隔偏曲、 鼻窦炎均可促使鼻黏膜血管舒缩功能发生障碍, 引起鼻黏膜肥厚充血。 0003 慢性鼻炎可分慢性单纯性鼻炎和慢性肥厚性鼻炎, 慢性单纯性鼻炎与慢性肥厚性 鼻炎是一个疾病的两个阶段, 在慢性单纯性鼻炎向慢性肥厚性鼻炎转化过程中病理学上无 明确界限, 且常有过度型存在。 0004 慢性单纯性鼻炎是一种鼻黏膜由于局部、 全身或环境性因素所致的可逆性炎症性 疾病, 慢性单纯性鼻炎的病理特点是 : 由于神经血管功能紊乱, 鼻黏膜深层动静脉慢性扩 张, 鼻甲出现肿胀, 但浅层血管没有明显扩张, 血管和腺体周围有淋巴细胞和浆细。
18、胞浸润, 黏液腺功能活跃, 分泌物增多, 但黏膜组织无明显增生。 0005 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 空气质量不断下降, 粉尘及众多大气污染物质对鼻腔造 成长期有害刺激, 加之急性鼻炎的治疗不彻底, 使得慢性单纯性鼻炎的发病率居高不下。 0006 慢性单纯性鼻炎的临床表现主要为间歇性或交替性鼻塞, 少许黏液性或脓性鼻 涕、 头痛、 嗅觉障碍, 下鼻甲肿胀、 表面光滑湿润, 呈暗红色, 粘膜柔软富有弹性, 用探针压迫 可出现凹陷, 移开探针立即恢复原状, 该病可致患者头昏、 头痛以致影响精神状态。 0007 慢性鼻炎活检病理分析是西医慢性鼻炎诊断、 治疗及判断预后的重要手段之一, 治疗主要采用局部。
19、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激光治疗、 电熨法、 微波治疗、 液氮冷冻治疗、 射频 治疗等方法, 疗效较过去有明显的提高。 虽然本病西医诊断明确, 在治疗上也取得了很大的 进步, 但所采用的方法多数会破坏鼻腔正常的生理结构, 而采用局部西药治疗远期疗效不 能令人满意, 容易反复发病, 容易产生耐药性和毒副作用, 价格昂贵。 0008 慢性鼻炎属于中医学的 “鼻窒” 范畴。肺开窍于鼻, 肺和则鼻窍通利 , 嗅觉灵敏 , 若肺气不足 , 卫阳不固 , 则易受邪毒侵袭 , 失去清肃功能 , 以致邪滞鼻窍, 或饥饱劳倦, 损 伤脾胃, 脾胃虚弱, 运化不健, 失去升清降浊之职, 湿浊滞留鼻窍, 壅阻脉络,。
20、 气血运行不畅 而发为本病。 0009 根据中医理论,“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 ;“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 。慢性鼻炎早期主 要以正虚邪滞为主, 而后期以血瘀为主。若运用中医理论对慢性单纯性鼻炎和慢性肥厚性 鼻炎的临床表现进行辨证, 分别相当于中医的肺脾气虚、 邪滞鼻窍和邪毒久留、 气滞血窟两 型, 气虚证与慢性单纯性鼻炎关系最为密切, 病理变化也多表现为慢性鼻炎早期变化, 从病 理学角度说明了气虚证病变多属慢性鼻炎的早期。 0010 中医治疗慢性单纯性鼻炎可以采用外用和内服两种方法治疗, 这两种方法均有其 自身的优势, 外用药物重点在于对患者的局部进行针对性治疗, 采用这种外用方法具有时 说。
21、 明 书 CN 102908575 A 5 2/19 页 6 间短, 疗效显著, 能够在短期内减轻患者的痛苦, 但是一味的局部治疗慢性单纯性鼻炎往往 会造成头痛医头, 脚痛医脚的局限性, 容易发生反复, 不能从根本上治疗慢性单纯性鼻炎。 0011 内用药物的特点在于着眼于对患者全身进行整体调节, 相对于外用药物, 其具有 治疗全面, 除病根, 病情不反复的优势, 目前西药治疗慢性单纯性鼻炎往往疗效差, 时间长, 耐药及菌群失调等缺点, 对该病的治疗效果并不好。慢性单纯性鼻炎属于 “鼻窒” 范畴,灵 枢 脉度 :“肺气通于鼻, 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 ” 肺开窍于鼻, 肺的病变也多见鼻的证候, 肺。
22、 主气属卫, 具有宣发卫气, 输精于皮毛的生理功能, 亦能抵御外邪的屏障, 鼻的异常证候中 医属肺的病变, 而肺的病变多由于肺气虚, 宣发卫气, 输精于皮毛而生理功能减弱, 则卫表 不固, 外邪乘虚入侵, 另外, 慢性单纯性鼻炎的患者特异性防御机能降低, 故本发明提供一 种内服中药, 以肺治论为根本, 注重补益脾肺, 通过对肺进行调理, 提高人体的自身抵抗力, 同时强调活血化瘀, 从整体上对患者进行调节, 从而达到对该病的治疗的目的。 0012 本发明就是在这些中医理论的基础上, 采用内服中药治疗慢性单纯性鼻炎, 相对 于西医手术等疗法, 其具有不会破坏鼻腔正常的生理结构, 疗效好, 见效快,。
23、 生产简单, 价格 便宜, 能够减轻患者痛苦等优势, 另外, 与局部外用中药和西药相比, 其能够从整体上对患 者进行调节, 从而防止病情反复, 并且无毒副作用。 发明内容 0013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 提供一种用于治疗慢性单纯性鼻炎的内用中 药, 相对于西医手术等疗法, 其具有不会破坏鼻腔正常的生理结构, 疗效好, 见效快, 生产简 单, 价格便宜, 能够减轻患者痛苦等优势, 另外, 与局部外用中药和西药相比, 其能够从整体 上对患者进行调节, 从而防止病情反复, 并且无毒副作用。 0014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用于治疗慢性单纯性鼻炎的内 用中药, 其包括。
24、以下原料组分 : 辛夷、 苍耳子、 黄芪、 丹参、 黄柏、 天花粉、 益智、 豆蔻、 人参叶、 山药、 土木香、 大血藤、 山麦冬、 川芎、 太子参、 陈皮、 刺五加、 卷柏、 茺蔚子、 南沙参、 鹅不食草 和甘草。 0015 其中, 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的添加重量份分别为 : 0016 辛夷38重量份46重量份、 苍耳子30重量份48重量份、 黄芪78重量份86重量 份、 丹参 25 重量份 34 重量份、 黄柏 68 重量份 74 重量份、 天花粉 21 重量份 29 重量份、 益智 16 重量份 28 重量份、 豆蔻 20 重量份 26 重量份、 人参叶 60 重量份 70 重量份、 山药。
25、 55 重量份 64 重量份、 土木香 24 重量份 30 重量份、 大血藤 20 重量份 26 重量份、 山麦冬 53 重量份 60 重量份、 川芎 26 重量份 30 重量份、 太子参 65 重量份 72 重量份、 陈皮 22 重 量份 28 重量份、 刺五加 50 重量份 60 重量份、 卷柏 32 重量份 38 重量份、 茺蔚子 23 重量 份 30 重量份、 南沙参 42 重量份 48 重量份、 鹅不食草 30 重量份 38 重量份和甘草 25 重 量份 32 重量份。 0017 其中, 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的添加重量份为 : 0018 辛夷 42 重量份、 苍耳子 38 重量份、 黄。
26、芪 83 重量份、 丹参 29 重量份、 黄柏 72 重量 份、 天花粉 25 重量份、 益智 22 重量份、 豆蔻 23 重量份、 人参叶 65 重量份、 山药 60 重量份、 土木香 27 重量份、 大血藤 23 重量份、 山麦冬 58 重量份、 川芎 28 重量份、 太子参 69 重量份、 陈皮 24 重量份、 刺五加 55 重量份、 卷柏 35 重量份、 茺蔚子 26 重量份、 南沙参 45 重量份、 鹅 说 明 书 CN 102908575 A 6 3/19 页 7 不食草 34 重量份和甘草 29 重量份。 0019 其中, 在所述中药中进一步加入丝瓜络和藿香, 所述丝瓜络在中药中。
27、的添加量为 18 重量份 25 重量份, 藿香在中药中的添加量为 13 重量份 19 重量份。 0020 其中, 在所述中药中进一步加入鱼腥草, 所述鱼腥草在所述中药中的添加量为 18 重量份 26 重量份。 0021 本发明所提供的中药的剂型可以为散剂、 口服液、 注射液、 片剂、 丸剂、 胶囊剂。 0022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中药的制备方法, 当其为散剂时, 制备方法如下 : 0023 a、 按比例取用辛夷、 苍耳子, 将辛夷、 苍耳子分别加入相对于其质量 810 倍的蒸 馏水, 蒸馏46小时提取挥发油, 收集挥发油, 取-环糊精放置于乳钵中, 加入相对于其质 量 24 倍的水, 研磨均匀。
28、, 将获得的挥发油溶解在浓度为 90%95% 的乙醇中, 缓慢加入到乳 钵中, 连续研磨 13 小时, 抽滤, 低温干燥, 用石油醚冲洗 3 次, 真空干燥 46 小时, 得到包合 物, -环糊精与挥发油的质量比为1012:1, 将包合物送入超微粉碎机中粉碎, 获得200目 300 目的超微粉末, 将蒸馏后的水溶液过滤, 获得的第一滤液、 第二滤液亦备用 ; 0024 b、 将第一步中的过滤获得的滤渣加入相对于其质量24倍的水, 煎煮35小时, 煎 煮液过滤, 获得第三滤液、 第四滤液 ; 0025 c、 按比例取用黄柏, 投入相对于其质量 46 倍的水中, 煎熬 23 次, 每次 12 小时。
29、, 过滤, 合并滤液, 加盐酸调节pH值至12, 在80的温度下保持放置半小时, 过滤沉淀, 沉淀 加水, 随后加氢氧化钠调节 pH 值为 67, 搅拌, 过滤, 滤液再次加入盐酸调节 pH 值 12, 在 60的温度下保持放置半小时, 过滤, 沉淀溶解在水中, 加氢氧化钠调节pH值至67使沉淀 完全溶解, 获得溶液 ; 0026 d、 将余下组分先分别送入粉碎机中粉碎成粉末, 将各粉末送入搅拌机中搅拌, 混 合均匀, 随后在混合物中加入相对于其质量24倍的水, 进行煎煮35小时, 煎煮液过滤, 获 得第五过滤液, 将过滤获得的滤渣加入相对于滤渣质量 24 倍的水, 再次进行煎煮 35 小 时。
30、, 煎煮液过滤, 获得第六过滤液, 将前面获的的第一过滤液至第六过滤液以及 c 步获得的 溶液混合获得混合液, 浓缩除去水, 获得浓缩液, 浓缩后的浓缩液的体积是浓缩前混合液的 1/41/5 ; 0027 e、 在浓缩液中加入醇浓度为80%90%的乙醇至含醇量达到90%以上, 4下冷藏24 小时, 用高速离心机离心后获得上清液, 滤出沉淀, 回收乙醇, 浓缩, 干燥, 获得干膏, 放入超 微粉碎机进行粉碎, 获得 200 目 300 目的超微粉末 ; 0028 f、 将a步获得超微粉末和e步获得的超微粉末混合搅拌均匀, 即为内服药物散剂。 0029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中药的制备方法, 当其为口。
31、服液时, 其制备方法如下 : 0030 a、 按比例取用辛夷、 苍耳子, 将辛夷、 苍耳子分别加入相对于其质量 810 倍的蒸 馏水, 蒸馏 46 小时提取挥发油, 收集挥发油, 备用, 将蒸馏后的水溶液过滤, 获得的第一滤 液和第二滤液亦备用 ; 0031 b、 将第一步中的过滤获得的滤渣加入相对于其质量24倍的水, 煎煮35小时, 煎 煮液过滤, 获得第三滤液和第四滤液 ; 0032 c、 按比例取用黄柏, 投入相对于其质量 46 倍的水中, 煎熬 23 次, 每次 12 小时, 过滤, 合并滤液, 加盐酸调节pH值至12, 在80的温度下保持放置半小时, 过滤沉淀, 沉淀 加水, 随后加。
32、氢氧化钠调节 pH 值为 67, 搅拌, 过滤, 滤液再次加入盐酸调节 pH 值 12, 在 说 明 书 CN 102908575 A 7 4/19 页 8 60的温度下保持放置半小时, 过滤, 沉淀溶解在水中, 加氢氧化钠调节pH值至67使沉淀 完全溶解, 获得溶液 ; 0033 d、 将余下组分先分别送入粉碎机中粉碎成粉末, 将各粉末送入搅拌机中搅拌, 混 合均匀, 随后在混合物中加入相对于其质量24倍的水, 进行煎煮35小时, 煎煮液过滤, 获 得第五过滤液, 将过滤获得的滤渣加入相对于滤渣质量 24 倍的水, 再次进行煎煮 35 小 时, 煎煮液过滤, 获得第六过滤液, 将前面获的的第。
33、一过滤液至第六过滤液以及 c 步骤获得 的溶液混合获得混合液, 浓缩除去水, 获得浓缩液, 浓缩后的浓缩液的体积是浓缩前混合液 的 1/41/5 ; 0034 e、 在浓缩液中加入醇浓度为 80%90% 的乙醇至含醇量达到 80% 以上, 4下冷藏 24 小时, 用高速离心机离心后获得上清液, 加入第一步获得的挥发油, 浓缩回收乙醇至无醇 味, 随后再加入相对于原料药组分质量之和 0.010.03 倍的阿司巴甜, 0.010.03 倍的蔗 糖, 随后加水至足量, 搅拌均匀, 过滤, 灌封于10ml口服液瓶中, 100灭菌30分钟, 包装, 即 得, 所述口服液的生药浓度为 1g/ml。 003。
34、5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中药的制备方法, 当其为注射液时, 制备方法如下 : 0036 a、 按比例取用辛夷、 苍耳子, 将辛夷、 苍耳子分别加入相对于其质量 810 倍的蒸 馏水, 蒸馏 46 小时提取挥发油, 收集挥发油, 备用, 将蒸馏后的水溶液过滤, 获得的第一滤 液和第二滤液亦备用 ; 0037 b、 将第一步中的过滤获得的滤渣加入相对于其质量24倍的水, 煎煮35小时, 煎 煮液过滤, 获得第三滤液和第四滤液 ; 0038 c、 按比例取用黄柏, 投入相对于其质量 46 倍的水中, 煎熬 23 次, 每次 12 小时, 过滤, 合并滤液, 加盐酸调节pH值至12, 在80的温度下保持。
35、放置半小时, 过滤沉淀, 沉淀 加水, 随后加氢氧化钠调节 pH 值为 67, 搅拌, 过滤, 滤液再次加入盐酸调节 pH 值 12, 在 60的温度下保持放置半小时, 过滤, 沉淀溶解在水中, 加氢氧化钠调节pH值至67使沉淀 完全溶解, 获得溶液 ; 0039 d、 将余下组分先分别送入粉碎机中粉碎成粉末, 将各粉末送入搅拌机中搅拌, 混 合均匀, 随后在混合物中加入相对于其质量24倍的水, 进行煎煮35小时, 煎煮液过滤, 获 得第五过滤液, 将过滤获得的滤渣加入相对于滤渣质量 24 倍的水, 再次进行煎煮 35 小 时, 煎煮液过滤, 获得第六过滤液, 将前面获的的第一过滤液至第六过滤。
36、液以及 c 步骤获得 的溶液混合获得混合液, 浓缩除去水, 获得浓缩液, 浓缩后的浓缩液的体积是浓缩前混合液 的 1/41/5 ; 0040 e、 在浓缩液中加入醇浓度为80%90%的乙醇至含醇量达到90%以上, 4下冷藏24 小时, 用高速离心机离心后获得上清液, 加入第一步获得的挥发油, 回收乙醇, 浓缩至无醇 味, 4下冷藏6小时, 过滤, 过滤液加入相对于其质量10%的活性炭脱色, 除净活性炭, 用质 量浓度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 加蒸馏水至所需要的量, 灌封, 灭菌, 即可, 所述注 射液的生药浓度为 1g/ml。 0041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中药在制备用于治疗慢性单纯性。
37、鼻炎的药物中的应用。 0042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 0043 本发明提供的内用中药相对于西医手术等疗法, 其具有不会破坏鼻腔正常的生理 结构, 疗效好, 见效快, 生产简单, 价格便宜, 能够减轻患者痛苦等优势, 另外, 与局部外用中 说 明 书 CN 102908575 A 8 5/19 页 9 药和西药相比, 其能够从整体上对患者进行调节, 从而防止病情反复, 并且无毒副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44 在中医理论里, 慢性单纯性鼻炎属于 “鼻窒” 范畴, 认为慢性单纯性鼻炎多为风寒 风热外袭, 雍滞于肺, 肺开窍于鼻, 寒热之邪上攻于鼻, 致清窍不利, 浊涕内生。从辩证分型 的角度讲, 。
38、慢性单纯性鼻炎属于肺脾气虚型, 其病机为伤风鼻塞失于调治或反复发作, 迁延 不愈, 久病耗伤肺卫之气, 致使肺气虚弱, 邪毒留滞鼻窍 ; 或饮食不节, 劳倦过度, 病后失养, 损伤脾胃, 致脾胃虚弱, 运化失健, 湿浊滞留鼻窍而为病。 0045 中医认为鼻为肺之外窍, 肺开窍于鼻, 肺气充沛则呼吸通利, 鼻炎, 鼻窦炎其病源 在 “肺” , 由于邪热伏肺, 肺热不出或风寒犯肺, 导致 “水湿” 停滞鼻窍, 造成鼻甲水肿、 通气不 畅或鼻涕不断、 喷嚏等症。 0046 造成慢性单纯性鼻炎的原因主要有 : 1. 肺脾气虚则鼻塞不利, 此论源于 内经 。 认为久病鼻塞, 主要是因为心、 肺、 脾气虚。
39、, 脏腑失调, 鼻失温养而致。如 灵枢本神 :“肺 藏气, 气舍魄, 肺气虚则鼻塞不利, 少气。 ” 素问五脏别论 :“故五气入鼻, 藏于心肺, 心肺 有病, 而鼻为之不利也。 ” 素问 玉机真脏论 :“脾为孤脏其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 等。 0047 2. 肺气不足, 风冷邪气蕴鼻。隋 巢源方等认为, 鼻窒主要是肺气不足, 卫表不固, 风冷伤肺, 邪气蕴鼻所致。如 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鼻病诸侯 :“肺主气, 其经手太阴 之脉也, 其气通鼻。 若肺脏调和, 则鼻气通利而知香臭 ; 若风冷伤于脏腑, 而邪气乘于太阴之 经, 其气蕴积于鼻者, 则津液壅塞, 鼻气不宣调, 故不知香臭。 0048 3. 。
40、内伤脾胃, 清气不升。明李梃 医学入门卷四 认为 : 鼻塞久不愈者, 必内伤 脾胃, 清气不升, 非外感也, 宜补中益气汤以和之。 ” 明薛己注 明医杂著 卷三说 :“若因 肌饱劳役所伤, 脾胃升发之气不能上升, 邪害空窍, 故不利而不闻香臭者, 宜养脾胃, 使阳气 上行则鼻通矣。 ” 0049 综上所述, 慢性单纯性鼻炎之所以易于反复发作, 迁延难愈, 常因脾肺亏虚, 卫外 不固, 鼻窍易为风冷所伤, 以致窒塞不通, 因此, 治疗应以脾肺的调理为根本, 本发明用于治 疗慢性单纯性鼻炎的内用中药就是以健脾润肺益气、 扶正祛邪、 活血行气、 宣通鼻窍为治疗 原则, 提供如下一种中药组合物, 其原。
41、料组分如下 : 0050 辛夷、 苍耳子、 黄芪、 丹参、 黄柏、 天花粉、 益智、 豆蔻、 人参叶、 山药、 土木香、 大血 藤、 山麦冬、 川芎、 太子参、 陈皮、 刺五加、 卷柏、 茺蔚子、 南沙参、 鹅不食草和甘草。 0051 方中, 辛夷芳香通窍, 其性上达, 外能祛风散寒, 内能升达脾胃清气, 苍耳子通鼻 窍、 祛风湿, 黄芪扶正祛邪、 益气固表, 丹参活血养血, 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黄柏宣扬肺气、 疏 风清热, 天花粉清热生津、 消肿排脓, 益智温脾止泻, 豆蔻化湿行气, 人参叶补气益肺, 山药 补脾益肺, 土木香健脾和胃、 行气止痛, 大血藤清热解毒、 活血祛风, 山麦冬养阴生。
42、津、 润肺 清心, 山药补脾养胃、 生津益肺, 川芎活血行气, 太子参益气健脾, 生津润肺, 陈皮理气健脾, 刺五加益气健脾, 卷柏活血通经, 茺蔚子活血调经, 南沙神养阴清肺, 鹅不食草散瘀消肿、 通 鼻窍, 甘草调和诸药, 共奏健脾润肺益气、 扶正祛邪、 活血行气、 宣通鼻窍的功效。 0052 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的添加重量份分别为 : 0053 辛夷38重量份46重量份、 苍耳子30重量份48重量份、 黄芪78重量份86重量 份、 丹参 25 重量份 34 重量份、 黄柏 68 重量份 74 重量份、 天花粉 21 重量份 29 重量份、 说 明 书 CN 102908575 A 9 6/。
43、19 页 10 益智 16 重量份 28 重量份、 豆蔻 20 重量份 26 重量份、 人参叶 60 重量份 70 重量份、 山药 55 重量份 64 重量份、 土木香 24 重量份 30 重量份、 大血藤 20 重量份 26 重量份、 山麦冬 53 重量份 60 重量份、 川芎 26 重量份 30 重量份、 太子参 65 重量份 72 重量份、 陈皮 22 重 量份 28 重量份、 刺五加 50 重量份 60 重量份、 卷柏 32 重量份 38 重量份、 茺蔚子 23 重量 份 30 重量份、 南沙参 42 重量份 48 重量份、 鹅不食草 30 重量份 38 重量份和甘草 25 重 量份 。
44、32 重量份。 0054 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的添加重量份进一步优选为 : 0055 辛夷42重量份46重量份、 苍耳子38重量份48重量份、 黄芪83重量份86重量 份、 丹参 29 重量份 34 重量份、 黄柏 72 重量份 74 重量份、 天花粉 25 重量份 29 重量份、 益智 22 重量份 28 重量份、 豆蔻 23 重量份 26 重量份、 人参叶 65 重量份 70 重量份、 山药 60 重量份 64 重量份、 土木香 27 重量份 30 重量份、 大血藤 23 重量份 26 重量份、 山麦冬 58 重量份 60 重量份、 川芎 28 重量份 30 重量份、 太子参 69 重量份 。
45、72 重量份、 陈皮 24 重 量份 28 重量份、 刺五加 55 重量份 60 重量份、 卷柏 35 重量份 38 重量份、 茺蔚子 26 重量 份 30 重量份、 南沙参 45 重量份 48 重量份、 鹅不食草 34 重量份 38 重量份和甘草 29 重 量份 32 重量份。 0056 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的添加重量份最优选为 : 0057 辛夷 42 重量份、 苍耳子 38 重量份、 黄芪 83 重量份、 丹参 29 重量份、 黄柏 72 重量 份、 天花粉 25 重量份、 益智 22 重量份、 豆蔻 23 重量份、 人参叶 65 重量份、 山药 60 重量份、 土木香 27 重量份、 大。
46、血藤 23 重量份、 山麦冬 58 重量份、 川芎 28 重量份、 太子参 69 重量份、 陈皮 24 重量份、 刺五加 55 重量份、 卷柏 35 重量份、 茺蔚子 26 重量份、 南沙参 45 重量份、 鹅 不食草 34 重量份和甘草 29 重量份。 0058 进一步优选, 本发明的中药仅由上述原料药构成。 0059 本发明的中药中酌情还可以添加辅助原料药组分, 对于鼻塞较严重的患者, 可以 在所述中药中加入丝瓜络和藿香, 所述丝瓜络在中药中的添加量为 18 重量份 25 重量份, 优选为 22 重量份, 藿香在中药中的添加量为 13 重量份 19 重量份, 优选为 16 重量份。 006。
47、0 对于鼻涕较多并伴有口苦烦躁的患者, 可以在所述中药中加入鱼腥草, 所述鱼腥 草在所述中药中的添加量为 18 重量份 26 重量份, 优选为 22 重量份。 0061 各原料药组分药理如下 : 0062 辛夷 : 味辛, 性温, 入肺、 胃经, 具有祛风散寒、 通窍止痛的功效, 主治风寒头痛, 目 眩, 鼻渊, 鼻寒流涕, 齿痛, 面肿等证, 辛夷功善宣肺气而通鼻窍 , 为治疗鼻渊之专药 , 药理 作用表现为保护鼻黏膜 , 促进黏膜分泌物吸收 , 减轻炎症 , 促鼻腔通畅 , 抗过敏、 抗多巴 胺。 0063 苍耳子 : 拉丁名 Xanthii Fructus, 味辛、 苦, 性温, 归肺经。
48、, 具有散风除湿、 通窍止 痛的功能, 主治鼻渊 ; 风寒头痛 ; 风湿痹痛 ; 风疹 ; 湿疹 ; 疥癣等证。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本品 具有抗微生物、 抗炎、 镇痛、 免疫抑制、 抗氧化等作用。 0064 黄芪 : 拉丁名Astragali Radix, 味甘, 性温, 入脾、 肺经, 具有补益脾土, 升举阳气、 固表止汗, 托疮生肌的功效, 主治脾肺气虚所致之乏力食少便溏, 心悸气短, 中气下陷之脏 器下垂, 气不摄血之崩漏便血, 久泻脱肛 ; 表虚不固之自汗盗汗, 气血不足等证。 0065 丹参 : 味苦, 性微寒, 归心、 肝经, 具有活血调经, 祛瘀止痛, 凉血消痈, 清心除烦, 养 说 明 书 CN 102908575 A 10 7/19 页 11 血安神的功效, 主治月经不调, 经闭痛经, 症瘕积聚, 胸腹刺痛, 热痹疼痛, 疮疡肿痛, 心烦不 眠 ; 肝脾肿大, 心绞痛等证。 0066 黄柏 : 味苦, 性寒, 归肾、 膀胱、 大肠经, 具有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的功效。主治湿热 泻痢, 黄疸, 带下, 热淋, 脚气, 痿辟, 骨蒸劳热, 盗汗, 遗精, 疮疡肿毒, 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