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支气管炎的中药方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支气管炎的中药方剂.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824623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12.19 CN 102824623 A *CN102824623A* (21)申请号 201210316911.6 (22)申请日 2012.08.31 A61K 36/9068(2006.01) A61P 11/00(2006.01) A61K 33/00(2006.01) A61K 33/06(2006.01) (71)申请人 李媛媛 地址 261100 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友谊路中 段 136 号 (72)发明人 李媛媛 (74)专利代理机构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 司 37205 代理人 李江 (54) 。
2、发明名称 一种治疗支气管炎的中药方剂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支气管炎的中药方剂, 所述中药组分及其重量为 : 双花 10 15g, 连翘 10 20g, 炒杏仁 8 12g, 前车子 10 15g, 枳 壳 10 15g, 桔红 10 15g, 清半夏 8 12g, 云 岺 10 20g, 炒红杏 8 12g, 石膏 16 25g, 川 贝812g, 黄岑812g, 甘草812g, 知母8 12g, 本发明以传统中药材为原料, 具有健脾补肺、 益胃补肾、 宣肺清热、 平喘豁痰的效果, 采用纯天 然中药制剂, 副作用小, 有很好的使用和推广价 值。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3、 1 页 说明书 3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1/1 页 2 1. 一种治疗支气管炎的中药方剂, 其特征在于 : 所述中药组分及其重量为 : 双花 10 15g, 连翘 10 20g, 炒杏仁 8 12g, 前车子 10 15g, 枳壳 10 15g, 桔红 10 15g, 清半 夏 8 12g, 云岺 10 20g, 炒红杏 8 12g, 石膏 16 25g, 川贝 8 12g, 黄岑 8 12g, 甘草 8 12g, 知母 8 12g, 麻黄 8 12g, 鱼腥草 16 25g, 苏子 8 12g, 白芷 8 12。
4、g, 陈皮 10 15g, 桑白皮 10 15g, 生姜 25 35g, 冬花 10 15g, 枇杷叶 10 15g, 海浮石 10 15g。 2. 一种治疗支气管炎的中药方剂, 其特征在于 : 所述中药组分及其重量为 : 双花 12g, 连翘 15g, 炒杏仁 10g, 前车子 12g, 枳壳 12g, 桔红 12g, 清半夏 10g, 云岺 15g, 炒红杏 10g, 石 膏20g, 川贝10g, 黄岑10g, 甘草10g, 知母10g, 麻黄10g, 鱼腥草20g, 苏子10g, 白芷10g, 陈 皮 12g, 桑白皮 12g, 生姜 30g, 冬花 12g, 枇杷叶 12g, 海浮石 。
5、20g。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824623 A 2 1/3 页 3 一种治疗支气管炎的中药方剂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设计一种治疗支气管炎的中药方剂, 属于中药配方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支气管炎是指气管、 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长 期咳嗽、 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为特征。慢性咳嗽、 咳痰或伴有喘息, 每年发作持续 3 个月, 连续2年或以1上, 并能排除心、 肺其他疾患而反复发作, 部分病人可发展成阻塞性肺 气肿、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临床研究发现, 小粒径高活性的空气负离子能有效加强气管粘膜 上皮的纤毛运动, 影响上皮绒毛内呼吸酶的活性, 。
6、改善肺泡的分泌功能及肺的通气和换气 功能, 从而有效缓解支气管炎。 0003 支气管炎主要原因为病毒和细菌的重复感染形成了支气管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当气温骤降、 呼吸道小血管痉挛缺血、 防御功能下降等利于致病 ; 烟雾粉尘、 污染大气等慢 性刺激亦可发病 ; 吸烟使支气管痉挛、 粘膜变异、 纤毛运动降低、 粘液分泌增多有利感染 ; 过敏因素也有一定关系。其临床表现为 : 咳嗽、 咳痰、 喘息或气急, 总之, 咳、 痰、 喘为慢性支 气管炎的主要症状, 并按其类型、 病期及有无并发症, 临床可有不同表现。 0004 中医认为, 支气管炎这一类的慢性疾病, 其标在肺, 基要在肾。 就是说, 看起。
7、来咳嗽 是肺部疾病, 但本质是肾虚, . 肺主呼, 肾主吸, 肺主宣发, 肾主纳气。病情急骤时, 以宣肺清 热、 平喘、 豁痰为治, 病情缓解时以补肾、 纳气、 益精、 养气为治。 预防慢性支气管炎更重要 的是食疗 , 食疗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对改善症状、 促进康复有良好的 作用。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治疗支气管炎的中药方剂, 能够缓解身体 咳嗽、 咳痰、 喘息或气急的症状。 0006 为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治疗支气管炎的中药方剂, 其特征在于 : 所述中药组分及其重量为 : 双花 10 15g, 连翘 10 20。
8、g, 炒杏仁 8 12g, 前车子 10 15g, 枳壳 10 15g, 桔红 10 15g, 清半 夏 8 12g, 云岺 10 20g, 炒红杏 8 12g, 石膏 16 25g, 川贝 8 12g, 黄岑 8 12g, 甘草 8 12g, 知母 8 12g, 麻黄 8 12g, 鱼腥草 16 25g, 苏子 8 12g, 白芷 8 12g, 陈皮 10 15g, 桑白皮 10 15g, 生姜 25 35g, 冬花 10 15g, 枇杷叶 10 15g, 海浮石 10 15g。 0007 以下是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 所述中药组分及其重量为 : 双花 12g, 连翘 15g, 炒杏仁 。
9、10g, 前车子 12g, 枳壳 12g, 桔红 12g, 清半夏 10g, 云岺 15g, 炒红杏 10g, 石膏 20g, 川贝 10g, 黄岑 10g, 甘草 10g, 知母 10g, 麻 黄 10g, 鱼腥草 20g, 苏子 10g, 白芷 10g, 陈皮 12g, 桑白皮 12g, 生姜 30g, 冬花 12g, 枇杷叶 12g, 海浮石 20g。 说 明 书 CN 102824623 A 3 2/3 页 4 0008 将上述中药中, 除海浮石和石膏外的其他中药材一起入沙锅中, 加水 2000 毫升, 泡制 30 分钟, 然后将石膏敲碎呈绿豆大小, 用纱布包裹好后一起放入到沙锅中, 。
10、小火煎 30 分钟, 去渣取汁 400 毫升备用, 再将海浮石研磨成粉末状, 随同药汁吞服, 每日一剂, 分早、 晚饭后温服, 一次 200 毫升, 五天为 1 疗程, 一般 2 4 个疗程即可治愈, 注意在服用本发明 中药期中禁忌酒类和海鲜等食品。 0009 双花又名金银花, 具有清热解毒、 疏散风热的功效。 0010 连翘具有抗菌、 强心、 利尿、 镇吐的功效。 0011 炒杏仁具有降气、 止咳、 平喘、 润肠通便的功效。 0012 前车子具有清热利尿、 渗湿通淋、 明目、 祛痰的功效。 0013 枳壳具有健脾开胃、 调五脏、 下气、 止呕逆、 消痰的功效。 0014 桔红具有散寒、 燥湿。
11、、 利气、 消痰的功效。 0015 清半夏具有燥湿化痰、 降逆止呕、 消痞散结的功效。 0016 云岺又名茯苓, 具有渗湿利水、 健脾和胃、 宁心安神的功效。 0017 炒红杏具有防癌抗癌、 延缓衰老的功效。 0018 石膏具有解肌清热、 除烦止渴、 清热解毒、 泻火的功效。 0019 川贝具有润肺止咳、 化痰平喘、 清热化痰的功效。 0020 黄岑具有清热燥湿、 凉血安胎、 解毒的功效。 0021 甘草具有清热解毒、 润肺止咳、 调和诸药性的功效。 0022 知母具有清热泻火, 生津润燥的功效。 0023 麻黄具有发汗散寒, 宣肺平喘, 利水消肿的功效。 0024 鱼腥草具有清热解毒、 排脓。
12、消痈、 利尿通淋的功效。 0025 苏子具有降气消痰、 平喘、 润肠的功效。 0026 白芷具有解表散寒、 祛风止痛、 通鼻窍、 燥湿止带、 消肿排脓的功效。 0027 陈皮具有理气开胃、 燥湿化痰的功效。 0028 桑白皮具有泻肺平喘、 利水消肿的功效。 0029 生姜具有发汗解表、 温中止呕、 温肺止咳、 解鱼蟹毒、 解药毒的功效。 0030 冬花具有化痰止咳、 镇咳下气、 润肺祛痰的功效。 0031 枇杷叶具有清肺止咳、 降逆止呕的功效。 0032 海浮石具有清肺火、 化老痰、 软坚、 通淋的功效。 0033 本发明以传统中药材为原料, 具有健脾补肺、 益胃补肾、 宣肺清热、 平喘豁痰的。
13、效 果, 采用纯天然中药制剂, 副作用小, 有很好的使用和推广价值。 0034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一步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病例 1、 患者李某, 女, 43 岁, 咳嗽痰黄、 不易咳出、 口渴、 发热、 汗出、 脉数、 苔黄质 红。 0036 治疗 : 所述中药组分及其重量为 : 双花 12g, 连翘 15g, 炒杏仁 10g, 前车子 12g, 枳 壳12g, 桔红12g, 清半夏10g, 云岺15g, 炒红杏10g, 石膏20g, 川贝10g, 黄岑10g, 甘草10g, 知母 10g, 麻黄 10g, 鱼腥草 20g, 苏子 10g, 白芷 10g, 。
14、陈皮 12g, 桑白皮 12g, 生姜 30g, 冬花 说 明 书 CN 102824623 A 4 3/3 页 5 12g, 枇杷叶 12g, 海浮石 20g, 将上述中药中, 除海浮石和石膏外的其他中药材一起入沙锅 中, 加水2000毫升, 泡制30分钟, 然后将石膏敲碎呈绿豆大小, 用纱布包裹好后一起放入到 沙锅中, 小火煎30分钟, 去渣取汁400毫升备用, 再将海浮石研磨成粉末状, 随同药汁吞服, 每日一剂, 分早、 晚饭后温服, 一次 200 毫升, 五天为 1 疗程, 一般 2 4 个疗程即可治愈, 注 意在服用本发明中药期中禁忌酒类和海鲜等食品。 说 明 书 CN 102824623 A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