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哮喘的药艾卷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灸穴位的方式治疗疾病的纯中药制剂, 尤其涉及一种治疗哮喘 的药艾卷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 临床以常突然发作, 可先有鼻痒、 流涕, 继而干 咳, 呼吸困难, 端坐呼吸, 胸部膨满, 肺下界下降, 呼吸音延长, 可听到明显的哮鸣音。 如心率 明显增快, 出现紫绀和奇脉, 常提示病情较严重。哮喘发作时间自数小时至数日。哮喘持续 时间 24 小时以上, 一般处理不能缓解, 称哮喘持续状态。患者表现严重呼吸困难、 大汗、 衰 弱, 以至呼吸衰竭, 须及时抢救 ; X 线肺部检查正常或充气过度, 可有纹理增粗, 有时可见支 气管粘液嵌塞阴影 ; 重症哮喘发作时可有氧分压 (PaO2) 降低, 伴二氧化碳分压 (PaCO2) 降 低, pH 正常或稍高, 如 PaCO2 增高, 常提示严重气道阻塞和通气衰竭。
目前, 哮喘的治疗方法总体上分为两大类 : 一是保守治疗, 二是手术干预。前者包 括药物和康复治疗 ; 后者包括多种手术治疗方法等。临床药物治疗主要激素药和抗生素为 主, 中医采用灸穴位和外敷药物 ( 如毛茛、 石龙芮、 铁线莲、 铁脚威灵仙等组成, 名为天灸 ) 加口服中药进行治疗, 其目的是消除、 减轻和缓解哮喘临床症状。但现有的西药、 中药包括 灸穴位和外敷药物的疗效欠满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哮喘的药艾卷, 该药艾卷治疗哮喘的疗效好, 无 毒副作用, 使用方便, 治疗成本低。
本发明实现其发明目的, 所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治疗哮喘的药艾卷, 其原 料药的组成及其重量配比为 :
艾绒 40 ~ 60 克、 陈皮 0.8 ~ 1.2 克、 半夏 0.8 ~ 1.2 克、 茯苓 0.8 ~ 1.2 克、 法曲 0.8 ~ 1.2 克、 苍术 1.15 ~ 1.8 克、 知母 1.15 ~ 1.8 克、 折贝母 1.15 ~ 1.8 克、 桑皮 1.15 ~ 1.8 克、 生麻黄 1.15 ~ 1.8 克。
上述的原料药的优选重量配比为 :
艾绒 45 ~ 55 克、 陈皮 0.9 ~ 1.1 克、 半夏 0.9 ~ 1.1 克、 茯苓 0.9 ~ 1.1 克、 法曲 0.9 ~ 1.1 克、 苍术 1.2 ~ 1.75 克、 知母 1.2 ~ 1.75 克、 折贝母 1.2 ~ 1.75 克、 桑皮 1.2 ~ 1.75 克、 生麻黄 1.2 ~ 1.75 克。
本发明的第二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上述的治疗哮喘的药艾卷的方法。
本发明实现其第二发明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制备上述的治疗哮喘的药 艾卷的方法, 其步骤为 :
A、 将除艾绒以外的所述配比的其余原料药共研成粉末。
B、 在长 30-36 厘米、 宽 10-15 厘米的牛皮纸中部放置草纸, 草纸的宽较牛皮纸窄 2-4 厘米、 长度较牛皮纸短 2-4 厘米 ;C、 将所述配比的艾绒铺放在 B 步骤备好的草纸上, 再将 A 步得到的其余原料药的 共研粉末铺放在艾绒上面 ;
D、 将艾绒和共研粉末的其余原料药, 捏成条形, 然后再同外面的两层纸裹紧卷成 条形, 两端用胶水粘贴密封, 最后晒干, 即得。
本发明的治疗哮喘的药艾卷的使用方法是 :
根据病情诊断结果, 医生将 0.5 厘米厚的姜片贴于选定的穴位 ; 再将药艾卷的一 端点燃, 隔姜片的距离约 3-5 厘米, 并随时调近或调远距离以病人感觉热而不烫为宜, 进行 灸穴位治疗。每次灸穴位治疗的时间 10 分钟左右, 灸 2 个穴位需要换一次姜片 ; 灸穴位治 疗的次数和频率由医生根据病情而定, 病程时间长者, 可每日灸 2 次, 灸 10 次为 1 个疗程。
使用本发明的药艾卷进行灸穴位治疗再配合针刺拔罐发泡疗法能对哮喘起到很 好的治疗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
我国医学 《本草纲目》 认为, “脾无留湿不生痰, 脾为生痰源。 ” 痰由水湿凝聚而成, 水湿之成源于脾气不运。 若脾失健运, 则聚湿而成痰, 痰随气升, 上犯于心肺, 肺失清肃则咳 嗽痰多 ; 痰阻气机, 则胸膈胀满, 痰浊犯胃, 胃气上逆, 失其和降, 则恶心呕吐 ; 痰为阴邪, 阴 浊凝聚, 阻遏清阳, 则眩晕心悸。治宜燥湿化痰, 和中降气。
本发明的药物组成及配比是根据上述中医理论, 以临床多年实践的经验方为基 础, 进行适当筛选而成。 药物组分中以半夏、 法曲、 苍术、 艾绒、 生麻黄为君药, 这些君药辛温 而性燥, 入肺燥湿化痰与止咳, 入胃和胃降逆止呕。 药物中的陈皮、 知母、 浙贝母具有理气燥 湿, 芳香醒脾的功效, 以其为臣药, 能助半夏、 法曲化痰, 使气顺则痰降, 气化痰亦化, 即治痰 先治气。 茯苓为佐药和桑皮为使药, 二者甘淡, 甘能运脾, 淡能运湿, 脾复健运之职, 可助 “针 刺拔罐发泡疗法” 治疗时, 深处病邪的未尽之功。
以上君、 臣、 佐、 使药物的配伍, 使之达到平肝和胃以健脾, 运脾燥湿之职, 使病邪 水湿、 痰饮、 瘀血、 沫, 无处所聚, 痰为生百病之源, 痰自不生, 而无百病。此法是祛除病邪之 法, 又是标本兼治本之首法。 其组方合理, 标本兼治, 疗效显著, 无毒副作用, 安全性好, 使用 方便 ; 且药味精简, 配伍精当, 无人参等名贵药材, 治疗成本低。
本发明的药艾卷治疗哮喘的疗效由下面的临床试验证明。
576 例哮喘病人均是经中医 ( 中药和常规的针灸治疗 )、 西医 ( 药物和手术 ) 久治 无效后, 才来接受本发明的药艾卷药物隔大姜灸穴位治疗, 配合 “针刺拔罐发泡疗法” 的临 床治疗试验。将 576 例分三组, 其中 :
第一组 : 210 例用本发明的药艾卷, 进行隔大姜灸穴位治疗并配合 “针刺拔罐发泡 疗法” 治疗 30 天 ;
第二组 : 187 例用一般的灸条 ( 药艾卷 ) 配合 “针刺拔罐发泡疗法” 治疗 30 天。
第三组 : 179 例按照一般的灸条配合现有的中医针灸治疗 30 天。
治疗试验的疗效判定标准是 : 痊愈 : X 线肺部检查正常, 临床症状消失。有效 : X线 肺部检查有明显好转, 临床症状消失。无效 : X 线肺部检查无改善, 临床症状无改善。
三组的试验结果如下 :
第一组, 210 例 : 有效率为 100% ( 痊愈率 30% )、 无效率 0% ;
第二组, 187 例 : 有效率为 85%、 无效率为 15% ;第三组, 179 例 : 有效率为 65%、 无效率为 35%。
以上临床试验证明, 本发明的药艾卷治疗哮喘的疗效显著, 痊愈率为 30%, 有效率 高达 100%, 较之现有的药艾卷其有效率提高明显。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方式是, 一种治疗哮喘的药艾卷, 其原料药的组成及其重量 配比为 : 艾绒 50 克、 陈皮 1 克、 半夏 1 克、 茯苓 1 克、 法曲 1 克、 苍术 1.5 克、 知母 1.5 克、 折 贝母 1.5 克、 桑皮 1.5 克、 生麻黄 1.5 克。
该种药艾卷的制备方法, 由以下步骤组成 :
A、 将除艾绒以外的上述配比的其余原料药共研成粉末。
B、 在长 33 厘米、 宽 13 厘米的牛皮纸中部放置草纸, 草纸的宽较牛皮纸窄 3 厘米、 长度较牛皮纸短 3 厘米 ;
C、 将所述配比的艾绒铺放在 B 步骤备好的草纸上, 再将 A 步得到的其余原料药的 共研成粉末铺放在艾绒上面 ; D、 将艾绒和共研成细末的其余原料药捏成条形, 然后再同外面的两层纸裹紧卷成 条形, 两端用胶水粘贴密封, 最后晒干, 即得。
实施例二
本例的治疗哮喘的药艾卷, 其原料药的组成及其重量配比为 : 艾绒 45 克、 陈皮 0.9 克、 半夏 0.9 克、 茯苓 0.9 克、 法曲 0.9 克、 苍术 1.75 克、 知母 1.75 克、 折贝母 1.75 克、 桑皮 1.75 克、 生麻黄 1.75 克。
该种药艾卷的制备方法, 由以下步骤组成 :
A、 将除艾绒以外的上述配比的其余原料药共研成粉末。
B、 在长 30 厘米、 宽 15 厘米的牛皮纸中部放置草纸, 草纸的宽较牛皮纸窄 2 厘米、 长度较牛皮纸短 4 厘米 ;
C、 将所述配比的艾绒铺放在 B 步骤备好的草纸上, 再将 A 步得到的其余原料药的 共研成粉末铺放在艾绒上面 ;
D、 将艾绒和共研成粉末的其余原料药捏成条形, 然后再同外面的两层纸裹紧卷成 条形, 两端用胶水粘贴密封, 最后晒干, 即得。
实施例三
本例的治疗哮喘的药艾卷, 其原料药的组成及其重量配比为 : 艾绒 55 克、 陈皮 1.1 克、 半夏 1.1 克、 茯苓 1.1 克、 法曲 1.1 克、 苍术 1.2 克、 知母 1.2 克、 折贝母 1.2 克、 桑皮 1.2 克、 生麻黄 1.2 克。
艾绒 55 克、 陈皮 1.1 克、 半夏 0.9 克、 茯苓 0.9 克、 法曲 0.9 克、 苍术 1.75 克、 知母 1.75 克、 折贝母 1.15 克、 桑皮 1.15 克、 生麻黄 1.15 克。
该种药艾卷的制备方法, 由以下步骤组成 :
A、 将除艾绒以外的上述配比的其余原料药共研成粉末。
B、 在长 36 厘米、 宽 10 厘米的牛皮纸中部放置草纸, 草纸的宽较牛皮纸窄 4 厘米、
长度较牛皮纸短 2 厘米 ;
C、 将上述配比的艾绒铺放在 B 步骤备好的草纸上, 再将 A 步得到的其余原料药的 共研成粉末铺放在艾绒上面 ;
D、 将艾绒和共研成粉末的其余原料药捏成条形, 然后再同外面的两层纸裹紧卷成 条形, 两端用胶水粘贴密封, 最后晒干, 即得。
实施例四
本例的治疗哮喘的药艾卷, 其原料药的组成及其重量配比为 :
艾绒 40 克、 陈皮 0.8 克、 半夏 0.8 克、 茯苓 0.8 克、 法曲 0.8 克、 苍术 1.8 克、 知母 1.8 克、 折贝母 1.8 克、 桑皮 1.8 克、 生麻黄 1.8 克。
该种药艾卷的制备方法, 由以下步骤组成 :
A、 将除艾绒以外的上述配比的其余原料药共研成粉末。
B、 在长 33 厘米、 宽 13 厘米的牛皮纸中部放置草纸, 草纸的宽较牛皮纸窄 3 厘米、 长度较牛皮纸短 3 厘米 ;
C、 将上述配比的艾绒铺放在 B 步骤备好的草纸上, 再将 A 步得到的其余原料药的 共研成粉末铺放在艾绒上面 ;
D、 将艾绒和共研成细末的其余原料药捏成条形, 然后再同外面的两层纸裹紧卷成 条形, 两端用胶水粘贴密封, 最后晒干, 即得。
实施例五
本例的治疗哮喘的药艾卷, 其原料药的组成及其重量配比为 : 艾绒 60 克、 陈皮 1.2 克、 半夏 1.2 克、 茯苓 1.2 克、 法曲 1.2 克、 苍术 1.15 克、 知母 1.15 克、 折贝母 1.15 克、 桑皮 1.15 克、 生麻黄 1.15 克。
艾绒 60 克、 陈皮 1.2 克、 半夏 0.8 克、 茯苓 0.8 克、 法曲 0.8 克、 苍术 1.2 克、 知母 1.2 克、 折贝母 1.2 克、 桑皮 1.8 克、 生麻黄 1.82 克。
该种药艾卷的制备方法, 由以下步骤组成 :
A、 将除艾绒以外的上述配比的其余原料药共研成粉末。
B、 在长 33 厘米、 宽 13 厘米的牛皮纸中部放置草纸, 草纸的宽较牛皮纸窄 2 厘米、 长度较牛皮纸短 3 厘米 ;
C、 将上述配比的艾绒铺放在 B 步骤备好的草纸上, 再将 A 步得到的其余原料药的 共研成粉末铺放在艾绒上面 ;
D、 将艾绒和共研成粉末的其余原料药捏成条形, 然后再同外面的两层纸裹紧卷成 条形, 两端用胶水粘贴密封, 最后晒干, 即得。
本发明使用的艾绒的炮制方法为现有方法, 即: 取晒干净的艾叶碾碎成绒, 拣去硬 茎及叶柄, 筛去灰屑即得。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