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膜及输液袋.pdf

上传人:bo****18 文档编号:5379660 上传时间:2019-01-08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490.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80046951.2

申请日:

2010.10.18

公开号:

CN102574387A

公开日:

2012.07.11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32B 27/34申请日:20101018|||公开

IPC分类号:

B32B27/34; A61J1/10; B32B27/32

主分类号:

B32B27/34

申请人:

株式会社细川洋行

发明人:

小林幸雄; 荫山阳平; 中村学; 小谷政孝; 岩崎年晴

地址:

日本东京都

优先权:

2009.10.20 JP 241195/2009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代理人:

段承恩;田欣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通过共挤出法制膜而成的塑料膜(10)和包含该塑料膜(10)的输液袋,所述塑料膜(10)包含至少3层,即,第1层(1),其包含:碳原子数为11以上的内酰胺开环聚合而得的聚酰胺或碳原子数为11以上的ω-氨基酸缩聚而得的聚酰胺、或者碳原子数10以上的二羧酸与碳原子数6以上的二胺共缩聚而得的聚酰胺;第2层(2),其以由α-烯烃与不饱和羧酸或不饱和二羧酸酐单体形成的共聚物作为主成分;以及密封层(3),其以聚乙烯作为主成分。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塑料膜,其是通过共挤出法制膜而成的,并且包含至少3层,
即,
第1层,其包含:碳原子数为11以上的内酰胺开环聚合而得的聚酰胺
或碳原子数为11以上的ω-氨基酸缩聚而得的聚酰胺、或者碳原子数10以
上的二羧酸与碳原子数6以上的二胺共缩聚而得的聚酰胺;
第2层,其以由α-烯烃与不饱和羧酸或不饱和二羧酸酐单体形成的共
聚物作为主成分;以及
密封层,其以聚乙烯作为主成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膜,所述第1层的熔融峰温度为175℃
以上,并且与所述密封层的熔融峰温度之差为40℃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塑料膜,所述密封层为线型低密度聚乙
烯60~95质量%和高密度聚乙烯5~40质量%的混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所述的塑料膜,所述密封层包含2层,
即,
包含线型低密度聚乙烯60~95质量%和高密度聚乙烯5~40质量%的
混合物的、与第2层相邻的层;以及
与所述与第2层相邻的层相邻的、包含高密度聚乙烯的层。
5.根据权利要求1~4的任一项所述的塑料膜,共挤出通过水冷的吹
胀法进行制膜。
6.一种输液袋,其在由权利要求1~5的任一项所述的塑料膜制成的
输液袋主体处设置有注出口。

说明书

塑料膜及输液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用容器用的塑料膜及使用该塑料膜的输液袋。

本发明基于2009年10月20日在日本申请的日本特愿2009-241195
号来主张优先权,将其内容引用至本文中。

背景技术

输液、药液用袋等医疗用容器除了以往的玻璃瓶以外,还使用聚乙烯、
聚丙烯、聚氯乙烯等利用吹塑成型、热封来制袋而成的软袋。其中,软袋
由于轻量且废弃时的容积小,而且施用时不需要导致院内感染的通气针,
因此是医疗用容器的主流。

对于以往的软袋所使用的膜,为了减少高压下蒸汽灭菌时的溶出物和
为了维持透明度、柔软性,因此由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材料构成。因
此,对于通过热封等外部加热进行的制袋工序,为了不对膜表面带来破坏
而花时间慎重地进行制袋工序。

为了减少高压下的蒸汽灭菌时外部加热造成的膜破坏,提出了在外层
配置耐热材料的各种发明。

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外层配置拉伸聚酰胺、拉伸聚丙烯或
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在其内面涂布结合剂,然后叠层粘接性树
脂。然而,对于结合剂,以0.05~1g/m2涂布聚氨酯系、亚胺系等的有机
溶剂,因此虽然在日本药典所规定的溶出试验标准内,但溶出物的量不能
忽视。此外,由于经由挤出或夹芯层压工序,因此担心会在露出的叠层界
面混入异物。

例如,专利文献2等中公开了,配置了具有耐热性的聚酰胺膜的叠层
体。由于该叠层体是以赋予阻气性为主要目的而设计的构成,不是最外层,
因此制袋时减轻膜破坏的效果少。此外,由于这些发明为使用了有机溶剂
系粘接剂的干式层压法,因此有与上述专利文献1同样的担忧。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25821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8189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如上所述,由于以往的医疗容器用塑料膜不仅制袋时减轻膜破坏的效
果少,而且使用有机溶剂系粘接剂,因此有溶出的问题,而且可能会在叠
层界面混入异物。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的方法。即,

(1)本发明涉及一种塑料膜,其是通过共挤出法制膜而成的,并且包含
至少3层,即,第1层,其包含:碳原子数为11以上的内酰胺开环聚合而
得的聚酰胺或碳原子数为11以上的ω-氨基酸缩聚而得的聚酰胺、或者碳
原子数10以上的二羧酸与碳原子数6以上的二胺共缩聚而得的聚酰胺;第
2层,其以由α-烯烃与不饱和羧酸或不饱和羧酸酐单体形成的共聚物作为
主成分;以及密封层,其以聚乙烯作为主成分。

(2)根据上述(1)所述的塑料膜,所述第1层的熔融峰温度可以为175℃
以上,并且与所述密封层的熔融峰温度之差可以为40℃以上。

(3)根据上述(1)或(2)所述的塑料膜,所述密封层可以为线型低密度聚乙
烯60~95质量%和高密度聚乙烯5~40质量%的混合物。

(4)根据上述(1)~(3)的任一项所述的塑料膜,所述密封层可以包含2
层,即,包含线型低密度聚乙烯60~95质量%和高密度聚乙烯5~40质量
%的混合物的、与第2层相邻的层;以及与所述与第2层相邻的层相邻的、
包含高密度聚乙烯的层。

(5)根据上述(1)~(4)的任一项所述的塑料膜,共挤出可以通过水冷的吹
胀法进行制膜。

(6)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输液袋,其在由上述(1)~(5)的任一项所述的
塑料膜制造而成的输液袋主体处设置有注出口。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塑料膜,日本药典所规定的安全卫生性优异,通过高温
且短时间的热封能够容易制袋,具有即使是121℃的高压下的蒸汽灭菌处
理也可以应对的耐热性、透明度、柔软性和优异的耐冲击强度。

因此,利用热封工序可以高速地制袋而不对膜表面带来破坏,来自外
界的异物混入膜层间的可能性极其低。因此,由该塑料膜制作而成的输液
袋的安全卫生性也优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塑料膜的一例的部分截面图。

图2为本发明的塑料膜的变形例的部分截面图。

图3为使用本发明的塑料膜制作而成的输液袋的一例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

图1显示本发明的塑料膜的一例的层构成。该膜由从上起包含第1层
1、第2层2和密封层3的三层构成来制成。

本发明中的第1层1是指最外层,其是在排注口(port)的热粘接时由外
部加热引起的膜破坏的缓冲层。上述排注口为药液的排出注入口部件,制
袋工序中,通过热来与膜粘接。

第1层1包含碳原子数为11以上的内酰胺开环聚合或碳原子数为11
以上的ω-氨基酸缩聚而得的聚酰胺。或者包含碳原子数10以上的二羧酸
与碳原子数6以上的二胺共缩聚而得的聚酰胺。

进行开环聚合的内酰胺的碳原子数为11以上,碳原子数的上限为12。
如果聚合聚酰胺的内酰胺单体的碳原子数小于11,则不仅在高温下使用时
易于发生内酰胺的解聚反应,不符合作为医疗容器而制定的溶出试验标准,
而且吸湿性提高,因此在高压下的蒸汽灭菌处理时发生泛白,因此不优选。
作为内酰胺的例子,可列举十一烷内酰胺、十二烷基内酰胺等。开环聚合
方法作为聚酰胺的制法是公知的,也有市售品。如果使十一烷内酰胺开环
聚合则获得尼龙11,如果使十二烷基内酰胺开环聚合则获得尼龙12。

进行缩聚的ω-氨基酸的碳原子数也为11以上,碳原子数的上限为12。
如果碳原子数小于11,则有与内酰胺同样的问题。作为ω-氨基酸的例子,
可列举ω氨基十一烷酸、ω氨基十二烷酸等。缩聚方法作为聚酰胺的制法
也是公知的,也有市售品。

使二羧酸与二胺共缩聚的情况下的二羧酸的碳原子数为10以上,碳原
子数的上限为12。作为二羧酸的例子,可列举癸二酸、十二烷二酸等。二
胺的碳原子数为6以上。如果碳原子数小于6,则药典的溶出试验难以合
格。作为二胺的例子,可列举1,6-己二胺等。共缩聚方法作为聚酰胺的制
法是公知的,也有市售品。如果使癸二酸与1,6-己二胺共缩聚则获得尼龙
610。如果使十二烷二酸与1,6-己二胺共缩聚则获得尼龙612。

由这3种方法获得的聚酰胺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以任意的比率混合。

使用的聚酰胺可以为熔融峰温度为175℃以上的聚酰胺,优选为175
℃~245℃左右、更优选为175~230℃左右的聚酰胺。使用差示扫描量热
计:DSC按照JIS-K7121来测定该熔融峰。

第1层1的厚度相对于总厚度为2~15%,优选为2~10%。更优选为
2~8%。如果第1层1的厚度低于2%,则由于密封时的传热因而破坏的
缓冲效果不充分,此外,如果第1层1的厚度超过15%,则作为多层膜的
刚性显著地增加,作为医疗用容器的柔软性受到损害。

本发明中的第2层2是指与第1层1的内侧相邻的层,其是第1层1
与后述的密封层3的层间粘接层。第2层2以由α-烯烃与不饱和羧酸或
不饱和二羧酸酐单体形成的共聚物作为主成分。

以下,详细地说明第2层2。本发明中所用的α-烯烃可列举乙烯或丙
烯。通过使用由过渡金属化合物与有机铝化合物获得的催化剂体系(齐格勒
催化剂)、或使用通过在载体(例如,二氧化硅)上担载铬的化合物(例如,氧
化铬)而得的催化剂体系(菲利普催化剂)、或使用自由基引发剂(例如,有机
过氧化物)将烯烃均聚或共聚,从而获得作为乙烯或丙烯等的均聚物或共聚
物的聚烯烃。

此外,本发明中所使用的不饱和羧酸或不饱和二羧酸酐单体为至少具
有1个双键并且至少含有1个羧基或其酐(基)的化合物,可列举(甲基)丙烯
酸、马来酸、衣康酸、柠康酸、降冰片烯二酸(エンデイツク酸)、马来酸
酐、衣康酸酐、降冰片烯二酸酐(無水エンデイツク酸)、柠康酸酐等。

本发明的第2层2所用的由α-烯烃与不饱和羧酸或不饱和二羧酸酐
单体形成的共聚物是指上述聚烯烃的不饱和单体的接枝共聚物。接枝共聚
物是将在聚烯烃100质量份中添加有不饱和单体0.01~20质量份、有机过
氧化物0.001~20质量份的混合物供给至挤出机中,使其熔融、反应而得
的。

作为本发明中所使用的有机过氧化物的代表例,可列举叔丁基过氧化
苯甲酸酯、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化)己烷、二叔丁基过氧化物。
这些有机过氧化物中,期望为1分钟的半衰期为100~280℃的有机过氧化
物,为120~230℃的有机过氧化物是适合的。这些有机过氧化物可以单独
使用,可以两种以上合并使用。

如果不饱和羧酸或不饱和二羧酸酐单体相对于100质量份的聚烯烃的
配合低于0.01质量份,则所得的共聚物与聚酰胺的粘接性不足。另一方面,
如果超过20质量份,则接枝反应效率降低,因此不仅未反应或均聚的不饱
和化合物在接枝反应中显著残留,而且聚烯烃所固有的物性也会受到损害。

此外,如果有机过氧化物相对于100质量份的聚烯烃的配合低于0.001
质量份,则不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接枝共聚物。另一方面,如果超过20质量
份,则聚烯烃所固有的物性受到损害。

将这样的混合物添加至通常的挤出机中,在其内部进行熔融混炼的同
时进行接枝反应,由此获得接枝改性物。此时,作为所使用的挤出机,可
以使用非排气式和排气式的任一种,但从除去未反应或均聚的不饱和化合
物和有机过氧化物的分解物的观点出发,期望为排气式的挤出机。此外,
混炼温度为230~300℃,根据所使用的聚烯烃和有机过氧化物的种类的不
同而不同,但期望为230~250℃。此外,挤出机内混合物的滞留时间为60
秒以上,90秒以上是特别适合的。如果混炼温度低于230℃,则不能良好
地进行接枝反应。另一方面,如果超过300℃,则聚烯烃的一部分伴随有
劣化。此外,如果挤出机内混合物的滞留时间低于60秒,则不能进行令人
满意的接枝反应。

α-烯烃与不饱和羧酸或不饱和羧酸酐的共聚物有市售品,可以利用这
些市售品。

本发明的第2层2可以单独使用上述共聚物,也可以使用共聚物与聚
烯烃的混合组合物。在后者的情况下,同一温度下的共聚物的熔融粘度与
聚烯烃的熔融粘度之比η(聚烯烃)/η(共聚物)优选为2.0以上。如果小于2.0,则由
于共聚物与聚烯烃倾向于均匀地微分散,因此在与聚酰胺的界面处存在的
极性基团被稀释,不能表现充分的粘接。

第2层2为以由上述α-烯烃与不饱和羧酸或不饱和二羧酸酐形成的
共聚物作为主成分的层,构成第2层2的全部量可以由该共聚物构成。另
一方面,还可以包含其它树脂。在该情况下,粘接强度降低,但在申请人
所进行的实验结果中,即使为共聚物50%和聚乙烯50%的混合物,也可以
形成第2层2。

第2层2的厚度相对于总厚度为2~15%,优选为2~10%。如果低于
2%,则与聚酰胺的粘接不充分,如果第2层2的厚度超过15%,则作为
膜的强度物性受到损害,同时使制造成本不必要地上升,因此不优选。

本发明中的密封层3是指以聚乙烯作为主成分的、与第2层2中的第
1层1相反侧相邻的层,可以为单层也可以为多层。密封层3的聚乙烯可
列举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线型低密度聚乙烯,可以为它们的单
体组成,也可以为混合组成。透明性、柔软性和耐冲击性优异的线型低密
度聚乙烯60~95质量%和耐热性优异的高密度聚乙烯5~40质量%的混合
物具有互补的物性,因此是特别适合的。

本发明中的线型低密度聚乙烯是指乙烯与选自碳原子数3~20个的α
-烯烃中的一种以上的α-烯烃的共聚物。在碳原子数3~20个的α-烯
烃中,优选碳原子数3~12个的α-烯烃。具体可列举丙烯、1-丁烯、1
-戊烯、4-甲基-1-戊烯、1-己烯、1-辛烯、1-癸烯和1-十二碳烯
等,优选为丙烯、1-丁烯、1-己烯和1-辛烯。α-烯烃在共聚物中所占
的含量通常为1~30摩尔%,优选为3~20摩尔%。此外,可以优选使用
线型低密度聚乙烯的通过JIS-K7112.D法测得的密度为0.900~
0.940g/cm3,按照JIS-K7210在温度为190℃、荷重为21.18N的条件下测
定得到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MFR)为0.1~20g/10分钟的线型低密度聚乙
烯。

本发明中的高密度聚乙烯可以优选使用密度为0.940~0.970g/cm3、
MFR为0.1~20g/10分钟的高密度聚乙烯。密度和MFR的测定条件与线
型低密度聚乙烯的情况相同。

此外,为了提高透明性和耐热性,可以在密封层3的聚乙烯中添加结
晶成核剂。作为优选的结晶成核剂的例子,可列举环己烷-二羧酸钙盐和硬
脂酸锌的混合物,在密封层3中配合该成核剂使其为密封层总质量的2.5
质量%以下是有效的。成核剂的添加量的下限为约0.5质量%。

密封层3的熔融峰温度在第1层1的熔融峰温度以下,第1层1的熔
融峰温度与密封层3的熔融峰温度之差为40℃以上,优选为50℃以上。如
果该温度差低于40℃,则易于受到由热封引起的膜破坏,因此不优选。熔
融峰温度差的上限没有特别的限定,但通常为100℃左右。如果第1层1
与密封层3的熔点差过大,则由于共挤出时密封层3也在高温下制膜,因
此密封层3的粘度显著地降低,不能稳定地制膜。

密封层3的厚度相对于塑料膜的总厚度为70~96%,优选为73~95%,
更优选为75~90%。如果密封层3的厚度低于70%,则作为膜的强度物性
受到损害,如果超过96%,则上述的第1层1和第2层2的厚度不充分。

本发明的塑料膜的第十五版日本药典第一部·一般试验法·塑料制医
药品容器试验法所规定的各试验项目的全部实测值在聚乙烯制或聚丙烯制
水性注射剂容器的标准内。

本发明的膜总厚度没有特别的限制,如果考虑透明性、柔软性、耐冲
击性、水蒸汽透过性等,则优选为50~1000μm的范围,如果考虑加工时
和使用时的耐热性,则100~350μm为适合的,特别优选为150~250μm。

将本发明的塑料膜的变形例的层构成示于图2中。该膜为4层构成,
从上起包含第1层1、第2层2、保持透明及柔软性的密封层31、和与密
封层31相邻的直接熔融密封层32。

在这样使密封层为2层的情况下,优选使密封层31为主要的层。更具
体而言,优选使与第2层相邻的密封层31和直接熔融密封层32的厚度比
在50~97∶50~3的范围内,更优选的厚度比为70~95∶30~5。

作为具体使用的密封层的树脂,使与第2层相邻的密封层31由线型低
密度聚乙烯60~95质量%和高密度聚乙烯5~40质量%的混合物制成,使
直接熔融密封层32为仅由高密度聚乙烯构成的层。通过制成这样的密封
层,可以确实地防止高压下的蒸汽灭菌后密封层表面彼此一部分密合的粘
连。

将使用本发明的塑料膜制作的本发明的输液袋的一例示于图3中。

该输液袋是在由管状的塑料膜10制成的输液袋主体的第1端设置注出
口11并进行热封,以该第1端热封部12为底,将输液填充至输液收纳部
13后,热封第2端而成的。在第2端热封部14的中央冲裁形成有吊挂孔
15,在其两侧设置有长方形的未密封部16。在注出口11的前端安装有用
于插入注射针的橡皮塞。另外,注出口可以为管。

本发明的塑料膜是通过至少3层以上的共挤出法利用一工序来进行多
层制膜的。共挤出可以为采用多层T型模的布状的制膜,也可以为采用多
层吹胀的筒状的制膜,但在制袋医疗用容器时,优选制成容纳药液的膜内
面不易露出于外界的筒状。此外,为了表现高透明性,从熔融状态实施骤
冷固化的水冷式的共挤出吹胀是适合的。

实施例1

列举实施例来更具体地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5和比较例1~2中的第1层、第2层和密封层使用不同的
树脂,制膜塑料膜层,关于所得的膜,评价热封性、药典的溶出试验、雾
度、外观和粘连性。

·各层所用的树脂:

实施例1~5和比较例1~2中的第1层、第2层和密封层所使用的树
脂如下。

PA12:尼龙12,アルケマ制,RILSAN“AESN 0TL”,密度=1.01g/cm3,
熔融峰温度=176℃

PA11:尼龙11,アルケマ制,RILSAN“BESV 0A FDA”密度=
1.02g/cm3,熔融峰温度=184℃

PA6:尼龙6,宇部兴产制,UBE尼龙“1024B”,密度=1.14g/cm3,
熔融峰温度=223℃

AD: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三菱化学制的ZELAS“MC721AP”密度
=0.89g/cm3,MFR=3.5g/10分钟,熔融峰温度=155℃

LLD:线型低密度聚乙烯,プライムポリマ一制,エボリユ一
“SP0511”密度=0.903g/cm3,MFR=1.2g/10分钟,熔融峰温度=110.1℃

HD:高密度聚乙烯,日本ポリエチレン制,ノバテツク,密度=
0.955g/cm3,MFR=3.5g/10分钟,熔融峰温度=132.4℃

表2中显示各实施例和各比较例所用的各层的树脂。

实施例1~3和比较例1~2的密封层中,比较例1的第1层中使用
LLD80质量%和HD20质量%的混合物。该混合物的熔融峰温度为125℃。

实施例5的密封层为包含由LLD(80%)+HD(20%)构成的与第2层相
邻的层120μm和与该第2层相邻的层相邻的由HD100%构成的直接熔融
密封层10μm的2层构成。

·塑料膜层的制膜方法:

利用3种3层或4种4层的水冷吹胀制膜机,在以下条件下进行塑料
膜的制膜。

第1层:外径40mm,压缩比2.7的螺杆挤出机(挤出温度200℃,其
中仅比较例2为250℃)

第2层:外径65mm,压缩比1.4的螺杆挤出机(挤出温度210℃)

密封层:外径40mm,压缩比2.7的螺杆挤出机(挤出温度190℃)

模具:外径200mm,模唇间隔3mm,温度210℃(仅比较例2为250
℃)

吹胀比:0.6

制膜速度13m/分钟

水冷:环外径120mm,水温11.5℃

如下进行各特性的评价。

·热封性:

为了研究由热封温度带来的影响,在不同的温度进行热封。即,将2
块试样膜的密封层彼此重叠,使用升温至不同的4点温度(180℃、200℃、
220℃、240℃)的上下的热封板,在压力0.2MPa下进行热封。此外,为了
研究由热封时间带来的影响,以不同的时间进行热封。实验的热封时间为
0.1、0.3、0.5、1.0、2.0、3.0秒。

一边观察在上述不同温度和压力0.2MPa下各膜的热封性的结果,一
边选择热封时间。

将由上述方法热封了的试样裁切成15mm宽的长条状,使用拉伸试验
机,按照JIS-K6854-3以拉伸速度300mm/分钟的速度进行剥离,使用
以下规定的A~D--的基准来评价热封性。

A:膜外面没有破坏,剥离强度强。剥离强度为50N/15mm以上。

B+:外面没有破坏,但剥离强度稍弱。剥离强度为30~50N/15mm。

B-:观察到由外面破坏引起的厚度略微减少,但剥离强度强。剥离强
度为50N/15mm以上。

C+:外面没有破坏,但剥离强度弱。剥离强度低于30N/15mm。

C-:观察到由外面破坏引起的厚度减少,剥离强度强。剥离强度为
50N/15mm以上。

D+:外面没有破坏,但没有密封。

D-:外面的厚度减少显著,剥离强度强。剥离强度为50N/15mm以上。

D--:外面的厚度减少显著,局部开孔、熔融膜附着在密封板上,剥离
强度强。剥离强度为50N/15mm以上。

·药典所规定的溶出试验:对于由上述获得的各实施例和各比较例的
试样膜,进行第十五版日本药典第一部·一般试验法·塑料制医药品容器
试验法所规定的溶出试验。判定溶出试验的实测值是否在下表的聚乙烯制
或聚丙烯制的水性注射剂容器的标准内。

[表1]


·雾度的评价:

将裁切成10′10cm的2块试样膜以密封层彼此相接的方式进行重叠,
通过热封来制作三方密封袋。在该袋中填充蒸馏水50ml,将剩余的一方通
过热封进行密封。接下来,在121℃、30分钟的条件下,以袋内面的一部
分密合的方式进行高压蒸汽灭菌。然后,迅速开封排出蒸馏水,将各实施
例和各比较例的试样膜在23℃、50%RH的温湿度的环境下进行24小时的
常态调节。将该试样膜通过按照JIS-K6714的操作来测定雾度。

·膜的外观(褶皱的有无):

目视评价雾度评价所用的121℃、30分钟的高压蒸汽灭菌后袋的外面
上的褶皱的有无。

·粘连:

使袋内面彼此的一部分密合而进行121℃、30分钟的高压下的蒸汽灭
菌。在高压蒸汽灭菌后将袋开封时,可以使袋内面彼此完全地分开,但观
察到至少一部分密合的情况下,判定为“有粘连”,完全没有观察到密合
之处的情况下判定为“无粘连”。将所得的结果示于表2中。

[表2]



关于粘连结果,除了密封层为2层构成的实施例5以外,高压蒸汽灭
菌后袋开封时,至少一部分密合。此外,实施例5中,热封温度需要为高
温,但热封时间为短时间即可。因此,由实施例5的结果确认了,通过包
含仅由高密度聚乙烯构成的直接熔解密封层,密封层不粘连。然而,由实
施例4可知,如果密封层仅由线型低密度聚乙烯构成,则产生褶皱,此外,
雾度比其它实施例差。

如果将包含由PA12构成的第1层的实施例1与包含由PA11构成的
第1层的实施例2进行比较,则实施例2中,热封的最合适温度比实施例
1高,雾度比实施例1差。实施例3中,第1层为包含PA11和PA12各
50%的混合层,但实施例3的热封的最合适温度和雾度分别显示实施例1
与实施例2的中间值。

比较例1中为第1层使用了与密封层相同的树脂的膜。粘连、褶皱、
溶出试验结果与实施例的结果相同,但雾度和热封性显著差。

比较例2中为第1层使用了PA6的膜。对于该膜,虽然包括实施例和
比较例在内,获得了最好的雾度和热封性的结果,但不能满足药典所规定
的溶出试验。

如果着眼于第1层的熔融峰温度与密封层的熔融峰温度之差,例如在
实施例2中,为第1层(184℃:PA11)-密封层(125℃:LLD80%+HD20%),
上述差为59℃。然而,比较例1中,由于第1层使用与密封层相同的树脂,
因此熔融峰温度差为0℃。比较例2中,由于PA6的熔融峰温度为223℃,
因此熔融峰温度差为98℃。

由以上的结果可知,包含碳原子数为11以上的尼龙11,密封层进一
步包含仅由高密度聚乙烯构成的直接熔解密封层的实施例5中,雾度稍差,
但为密封层不发生粘连的适合的膜。

产业可利用性

由于本发明的塑料膜可高速制袋而不对膜表面带来破坏,安全卫生性
也优异,因此可以在用于装入输液、药液的袋等中广泛利用。

符号说明

1第1层

2第2层

3密封层

10塑料膜

11注出口

12前端热封部

13输液收纳部

14后端热封部

15吊挂孔

16未密封部

31保持透明性和柔软性的密封层

32直接熔融密封层。

塑料膜及输液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塑料膜及输液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塑料膜及输液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塑料膜及输液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塑料膜及输液袋.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574387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07.11 CN 102574387 A *CN102574387A* (21)申请号 201080046951.2 (22)申请日 2010.10.18 241195/2009 2009.10.20 JP B32B 27/34(2006.01) A61J 1/10(2006.01) B32B 27/32(2006.01) (71)申请人 株式会社细川洋行 地址 日本东京都 (72)发明人 小林幸雄 荫山阳平 中村学 小谷政孝 岩崎年晴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代理人 段承恩 田欣 。

2、(54) 发明名称 塑料膜及输液袋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通过共挤出法制膜而成的塑料膜 (10)和包含该塑料膜(10)的输液袋, 所述塑料膜 (10) 包含至少 3 层, 即, 第 1 层 (1), 其包含 : 碳原 子数为 11 以上的内酰胺开环聚合而得的聚酰胺 或碳原子数为11以上的-氨基酸缩聚而得的聚 酰胺、 或者碳原子数 10 以上的二羧酸与碳原子数 6 以上的二胺共缩聚而得的聚酰胺 ; 第 2 层 (2), 其以由 - 烯烃与不饱和羧酸或不饱和二羧酸酐 单体形成的共聚物作为主成分 ; 以及密封层 (3), 其以聚乙烯作为主成分。 (30)优先权数据 (85)PCT申请进入国家阶段。

3、日 2012.04.18 (86)PCT申请的申请数据 PCT/JP2010/068248 2010.10.18 (87)PCT申请的公布数据 WO2011/049031 JA 2011.04.28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10 页 附图 1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10 页 附图 1 页 1/1 页 2 1. 一种塑料膜, 其是通过共挤出法制膜而成的, 并且包含至少 3 层, 即, 第 1 层, 其包含 : 碳原子数为 11 以上的内酰胺开环聚合而得的聚酰胺或碳原子数为 11 以上的 - 氨基酸缩。

4、聚而得的聚酰胺、 或者碳原子数 10 以上的二羧酸与碳原子数 6 以上的 二胺共缩聚而得的聚酰胺 ; 第 2 层, 其以由 - 烯烃与不饱和羧酸或不饱和二羧酸酐单体形成的共聚物作为主成 分 ; 以及 密封层, 其以聚乙烯作为主成分。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塑料膜, 所述第 1 层的熔融峰温度为 175以上, 并且与所述 密封层的熔融峰温度之差为 40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塑料膜, 所述密封层为线型低密度聚乙烯6095质量 和高密度聚乙烯 5 40 质量的混合物。 4. 根据权利要求 1 3 的任一项所述的塑料膜, 所述密封层包含 2 层, 即, 包含线型低密度聚乙烯 60。

5、 95 质量和高密度聚乙烯 5 40 质量的混合物的、 与 第 2 层相邻的层 ; 以及 与所述与第 2 层相邻的层相邻的、 包含高密度聚乙烯的层。 5. 根据权利要求 1 4 的任一项所述的塑料膜, 共挤出通过水冷的吹胀法进行制膜。 6. 一种输液袋, 其在由权利要求 1 5 的任一项所述的塑料膜制成的输液袋主体处设 置有注出口。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574387 A 2 1/10 页 3 塑料膜及输液袋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医疗用容器用的塑料膜及使用该塑料膜的输液袋。 0002 本发明基于 2009 年 10 月 20 日在日本申请的日本特愿 2009-241195 。

6、号来主张优 先权, 将其内容引用至本文中。 背景技术 0003 输液、 药液用袋等医疗用容器除了以往的玻璃瓶以外, 还使用聚乙烯、 聚丙烯、 聚 氯乙烯等利用吹塑成型、 热封来制袋而成的软袋。其中, 软袋由于轻量且废弃时的容积小, 而且施用时不需要导致院内感染的通气针, 因此是医疗用容器的主流。 0004 对于以往的软袋所使用的膜, 为了减少高压下蒸汽灭菌时的溶出物和为了维持透 明度、 柔软性, 因此由聚乙烯、 聚丙烯等聚烯烃材料构成。 因此, 对于通过热封等外部加热进 行的制袋工序, 为了不对膜表面带来破坏而花时间慎重地进行制袋工序。 0005 为了减少高压下的蒸汽灭菌时外部加热造成的膜破坏。

7、, 提出了在外层配置耐热材 料的各种发明。 0006 例如, 专利文献 1 中公开了, 在外层配置拉伸聚酰胺、 拉伸聚丙烯或拉伸聚对苯 二甲酸乙二醇酯膜, 在其内面涂布结合剂, 然后叠层粘接性树脂。然而, 对于结合剂, 以 0.051g/m2涂布聚氨酯系、 亚胺系等的有机溶剂, 因此虽然在日本药典所规定的溶出试验 标准内, 但溶出物的量不能忽视。此外, 由于经由挤出或夹芯层压工序, 因此担心会在露出 的叠层界面混入异物。 0007 例如, 专利文献 2 等中公开了, 配置了具有耐热性的聚酰胺膜的叠层体。由于该叠 层体是以赋予阻气性为主要目的而设计的构成, 不是最外层, 因此制袋时减轻膜破坏的效。

8、 果少。 此外, 由于这些发明为使用了有机溶剂系粘接剂的干式层压法, 因此有与上述专利文 献 1 同样的担忧。 0008 专利文献 1 : 日本特开平 8-258211 号公报 0009 专利文献 2 : 日本特开 2006-81898 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0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11 如上所述, 由于以往的医疗容器用塑料膜不仅制袋时减轻膜破坏的效果少, 而且 使用有机溶剂系粘接剂, 因此有溶出的问题, 而且可能会在叠层界面混入异物。 0012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0013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 本发明采用以下的方法。即, 0014 (1) 本发明涉及一种塑料膜, 其是通过共挤出法制膜而成。

9、的, 并且包含至少 3 层, 即, 第 1 层, 其包含 : 碳原子数为 11 以上的内酰胺开环聚合而得的聚酰胺或碳原子数为 11 以上的 - 氨基酸缩聚而得的聚酰胺、 或者碳原子数 10 以上的二羧酸与碳原子数 6 以上的 二胺共缩聚而得的聚酰胺 ; 第2层, 其以由-烯烃与不饱和羧酸或不饱和羧酸酐单体形成 说 明 书 CN 102574387 A 3 2/10 页 4 的共聚物作为主成分 ; 以及密封层, 其以聚乙烯作为主成分。 0015 (2) 根据上述 (1) 所述的塑料膜, 所述第 1 层的熔融峰温度可以为 175以上, 并 且与所述密封层的熔融峰温度之差可以为 40以上。 0016。

10、 (3) 根据上述 (1) 或 (2) 所述的塑料膜, 所述密封层可以为线型低密度聚乙烯 60 95 质量和高密度聚乙烯 5 40 质量的混合物。 0017 (4)根据上述(1)(3)的任一项所述的塑料膜, 所述密封层可以包含2层, 即, 包 含线型低密度聚乙烯 60 95 质量和高密度聚乙烯 5 40 质量的混合物的、 与第 2 层 相邻的层 ; 以及与所述与第 2 层相邻的层相邻的、 包含高密度聚乙烯的层。 0018 (5)根据上述(1)(4)的任一项所述的塑料膜, 共挤出可以通过水冷的吹胀法进 行制膜。 0019 (6) 此外, 本发明涉及一种输液袋, 其在由上述 (1) (5) 的任一。

11、项所述的塑料膜 制造而成的输液袋主体处设置有注出口。 0020 发明的效果 0021 根据本发明的塑料膜, 日本药典所规定的安全卫生性优异, 通过高温且短时间的 热封能够容易制袋, 具有即使是 121的高压下的蒸汽灭菌处理也可以应对的耐热性、 透明 度、 柔软性和优异的耐冲击强度。 0022 因此, 利用热封工序可以高速地制袋而不对膜表面带来破坏, 来自外界的异物混 入膜层间的可能性极其低。因此, 由该塑料膜制作而成的输液袋的安全卫生性也优异。 附图说明 0023 图 1 为本发明的塑料膜的一例的部分截面图。 0024 图 2 为本发明的塑料膜的变形例的部分截面图。 0025 图 3 为使用本。

12、发明的塑料膜制作而成的输液袋的一例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以下, 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 0027 图 1 显示本发明的塑料膜的一例的层构成。该膜由从上起包含第 1 层 1、 第 2 层 2 和密封层 3 的三层构成来制成。 0028 本发明中的第 1 层 1 是指最外层, 其是在排注口 (port) 的热粘接时由外部加热引 起的膜破坏的缓冲层。 上述排注口为药液的排出注入口部件, 制袋工序中, 通过热来与膜粘 接。 0029 第 1 层 1 包含碳原子数为 11 以上的内酰胺开环聚合或碳原子数为 11 以上的 -氨基酸缩聚而得的聚酰胺。 或者包含碳原子数10以上的二羧酸与碳原子数6。

13、以上的二 胺共缩聚而得的聚酰胺。 0030 进行开环聚合的内酰胺的碳原子数为 11 以上, 碳原子数的上限为 12。如果聚合 聚酰胺的内酰胺单体的碳原子数小于 11, 则不仅在高温下使用时易于发生内酰胺的解聚反 应, 不符合作为医疗容器而制定的溶出试验标准, 而且吸湿性提高, 因此在高压下的蒸汽灭 菌处理时发生泛白, 因此不优选。作为内酰胺的例子, 可列举十一烷内酰胺、 十二烷基内酰 胺等。开环聚合方法作为聚酰胺的制法是公知的, 也有市售品。如果使十一烷内酰胺开环 说 明 书 CN 102574387 A 4 3/10 页 5 聚合则获得尼龙 11, 如果使十二烷基内酰胺开环聚合则获得尼龙 1。

14、2。 0031 进行缩聚的 - 氨基酸的碳原子数也为 11 以上, 碳原子数的上限为 12。如果碳 原子数小于 11, 则有与内酰胺同样的问题。作为 - 氨基酸的例子, 可列举 氨基十一烷 酸、 氨基十二烷酸等。缩聚方法作为聚酰胺的制法也是公知的, 也有市售品。 0032 使二羧酸与二胺共缩聚的情况下的二羧酸的碳原子数为 10 以上, 碳原子数的上 限为 12。作为二羧酸的例子, 可列举癸二酸、 十二烷二酸等。二胺的碳原子数为 6 以上。如 果碳原子数小于 6, 则药典的溶出试验难以合格。作为二胺的例子, 可列举 1, 6- 己二胺等。 共缩聚方法作为聚酰胺的制法是公知的, 也有市售品。如果使。

15、癸二酸与 1, 6- 己二胺共缩聚 则获得尼龙 610。如果使十二烷二酸与 1, 6- 己二胺共缩聚则获得尼龙 612。 0033 由这 3 种方法获得的聚酰胺可以单独使用, 也可以以任意的比率混合。 0034 使用的聚酰胺可以为熔融峰温度为 175以上的聚酰胺, 优选为 175 245左 右、 更优选为 175 230左右的聚酰胺。使用差示扫描量热计 : DSC 按照 JIS-K7121 来测 定该熔融峰。 0035 第 1 层 1 的厚度相对于总厚度为 2 15, 优选为 2 10。更优选为 2 8。 如果第1层1的厚度低于2, 则由于密封时的传热因而破坏的缓冲效果不充分, 此外, 如果 。

16、第1层1的厚度超过15, 则作为多层膜的刚性显著地增加, 作为医疗用容器的柔软性受到 损害。 0036 本发明中的第 2 层 2 是指与第 1 层 1 的内侧相邻的层, 其是第 1 层 1 与后述的密 封层 3 的层间粘接层。第 2 层 2 以由 - 烯烃与不饱和羧酸或不饱和二羧酸酐单体形成的 共聚物作为主成分。 0037 以下, 详细地说明第 2 层 2。本发明中所用的 - 烯烃可列举乙烯或丙烯。通过使 用由过渡金属化合物与有机铝化合物获得的催化剂体系 ( 齐格勒催化剂 )、 或使用通过在 载体 ( 例如, 二氧化硅 ) 上担载铬的化合物 ( 例如, 氧化铬 ) 而得的催化剂体系 ( 菲利普。

17、催 化剂)、 或使用自由基引发剂(例如, 有机过氧化物)将烯烃均聚或共聚, 从而获得作为乙烯 或丙烯等的均聚物或共聚物的聚烯烃。 0038 此外, 本发明中所使用的不饱和羧酸或不饱和二羧酸酐单体为至少具有 1 个双键 并且至少含有 1 个羧基或其酐 ( 基 ) 的化合物, 可列举 ( 甲基 ) 丙烯酸、 马来酸、 衣康酸、 柠 康酸、 降冰片烯二酸 ( 酸 )、 马来酸酐、 衣康酸酐、 降冰片烯二酸酐 ( 無水 酸 )、 柠康酸酐等。 0039 本发明的第 2 层 2 所用的由 - 烯烃与不饱和羧酸或不饱和二羧酸酐单体形成的 共聚物是指上述聚烯烃的不饱和单体的接枝共聚物。接枝共聚物是将在聚烯烃。

18、 100 质量份 中添加有不饱和单体 0.01 20 质量份、 有机过氧化物 0.001 20 质量份的混合物供给至 挤出机中, 使其熔融、 反应而得的。 0040 作为本发明中所使用的有机过氧化物的代表例, 可列举叔丁基过氧化苯甲酸酯、 2, 5- 二甲基 -2, 5- 二 ( 叔丁基过氧化 ) 己烷、 二叔丁基过氧化物。这些有机过氧化物中, 期 望为 1 分钟的半衰期为 100 280的有机过氧化物, 为 120 230的有机过氧化物是适 合的。这些有机过氧化物可以单独使用, 可以两种以上合并使用。 0041 如果不饱和羧酸或不饱和二羧酸酐单体相对于 100 质量份的聚烯烃的配合低于 0.。

19、01质量份, 则所得的共聚物与聚酰胺的粘接性不足。 另一方面, 如果超过20质量份, 则接 说 明 书 CN 102574387 A 5 4/10 页 6 枝反应效率降低, 因此不仅未反应或均聚的不饱和化合物在接枝反应中显著残留, 而且聚 烯烃所固有的物性也会受到损害。 0042 此外, 如果有机过氧化物相对于100质量份的聚烯烃的配合低于0.001质量份, 则 不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接枝共聚物。另一方面, 如果超过 20 质量份, 则聚烯烃所固有的物性 受到损害。 0043 将这样的混合物添加至通常的挤出机中, 在其内部进行熔融混炼的同时进行接枝 反应, 由此获得接枝改性物。此时, 作为所使用的。

20、挤出机, 可以使用非排气式和排气式的任 一种, 但从除去未反应或均聚的不饱和化合物和有机过氧化物的分解物的观点出发, 期望 为排气式的挤出机。此外, 混炼温度为 230 300, 根据所使用的聚烯烃和有机过氧化物 的种类的不同而不同, 但期望为230250。 此外, 挤出机内混合物的滞留时间为60秒以 上, 90 秒以上是特别适合的。如果混炼温度低于 230, 则不能良好地进行接枝反应。另一 方面, 如果超过300, 则聚烯烃的一部分伴随有劣化。 此外, 如果挤出机内混合物的滞留时 间低于 60 秒, 则不能进行令人满意的接枝反应。 0044 - 烯烃与不饱和羧酸或不饱和羧酸酐的共聚物有市售品。

21、, 可以利用这些市售品。 0045 本发明的第 2 层 2 可以单独使用上述共聚物, 也可以使用共聚物与聚烯烃的混合 组合物。在后者的情况下, 同一温度下的共聚物的熔融粘度与聚烯烃的熔融粘度之比 ( 聚 烯烃 )/( 共聚物 )优选为 2.0 以上。如果小于 2.0, 则由于共聚物与聚烯烃倾向于均匀地微分 散, 因此在与聚酰胺的界面处存在的极性基团被稀释, 不能表现充分的粘接。 0046 第 2 层 2 为以由上述 - 烯烃与不饱和羧酸或不饱和二羧酸酐形成的共聚物作为 主成分的层, 构成第2层2的全部量可以由该共聚物构成。 另一方面, 还可以包含其它树脂。 在该情况下, 粘接强度降低, 但在申。

22、请人所进行的实验结果中, 即使为共聚物 50和聚乙烯 50的混合物, 也可以形成第 2 层 2。 0047 第 2 层 2 的厚度相对于总厚度为 2 15, 优选为 2 10。如果低于 2, 则与 聚酰胺的粘接不充分, 如果第 2 层 2 的厚度超过 15, 则作为膜的强度物性受到损害, 同时 使制造成本不必要地上升, 因此不优选。 0048 本发明中的密封层 3 是指以聚乙烯作为主成分的、 与第 2 层 2 中的第 1 层 1 相反 侧相邻的层, 可以为单层也可以为多层。密封层 3 的聚乙烯可列举低密度聚乙烯、 高密度聚 乙烯、 线型低密度聚乙烯, 可以为它们的单体组成, 也可以为混合组成。。

23、 透明性、 柔软性和耐 冲击性优异的线型低密度聚乙烯 60 95 质量和耐热性优异的高密度聚乙烯 5 40 质 量的混合物具有互补的物性, 因此是特别适合的。 0049 本发明中的线型低密度聚乙烯是指乙烯与选自碳原子数 3 20 个的 - 烯烃中 的一种以上的 - 烯烃的共聚物。在碳原子数 3 20 个的 - 烯烃中, 优选碳原子数 3 12 个的 - 烯烃。具体可列举丙烯、 1- 丁烯、 1- 戊烯、 4- 甲基 -1- 戊烯、 1- 己烯、 1- 辛烯、 1- 癸烯和 1- 十二碳烯等, 优选为丙烯、 1- 丁烯、 1- 己烯和 1- 辛烯。- 烯烃在共聚物中所 占的含量通常为 1 30 。

24、摩尔, 优选为 3 20 摩尔。此外, 可以优选使用线型低密度聚 乙烯的通过 JIS-K7112.D 法测得的密度为 0.900 0.940g/cm3, 按照 JIS-K7210 在温度为 190、 荷重为 21.18N 的条件下测定得到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 (MFR) 为 0.1 20g/10 分钟 的线型低密度聚乙烯。 0050 本发明中的高密度聚乙烯可以优选使用密度为0.9400.970g/cm3、 MFR为0.1 说 明 书 CN 102574387 A 6 5/10 页 7 20g/10 分钟的高密度聚乙烯。密度和 MFR 的测定条件与线型低密度聚乙烯的情况相同。 0051 此外, 为。

25、了提高透明性和耐热性, 可以在密封层 3 的聚乙烯中添加结晶成核剂。作 为优选的结晶成核剂的例子, 可列举环己烷 - 二羧酸钙盐和硬脂酸锌的混合物, 在密封层 3 中配合该成核剂使其为密封层总质量的 2.5 质量以下是有效的。成核剂的添加量的下限 为约 0.5 质量。 0052 密封层 3 的熔融峰温度在第 1 层 1 的熔融峰温度以下, 第 1 层 1 的熔融峰温度与 密封层 3 的熔融峰温度之差为 40以上, 优选为 50以上。如果该温度差低于 40, 则易 于受到由热封引起的膜破坏, 因此不优选。 熔融峰温度差的上限没有特别的限定, 但通常为 100左右。如果第 1 层 1 与密封层 3。

26、 的熔点差过大, 则由于共挤出时密封层 3 也在高温下 制膜, 因此密封层 3 的粘度显著地降低, 不能稳定地制膜。 0053 密封层 3 的厚度相对于塑料膜的总厚度为 70 96, 优选为 73 95, 更优选 为 75 90。如果密封层 3 的厚度低于 70, 则作为膜的强度物性受到损害, 如果超过 96, 则上述的第 1 层 1 和第 2 层 2 的厚度不充分。 0054 本发明的塑料膜的第十五版日本药典第一部一般试验法塑料制医药品容器试 验法所规定的各试验项目的全部实测值在聚乙烯制或聚丙烯制水性注射剂容器的标准内。 0055 本发明的膜总厚度没有特别的限制, 如果考虑透明性、 柔软性、。

27、 耐冲击性、 水蒸汽 透过性等, 则优选为 50 1000m 的范围, 如果考虑加工时和使用时的耐热性, 则 100 350m 为适合的, 特别优选为 150 250m。 0056 将本发明的塑料膜的变形例的层构成示于图 2 中。该膜为 4 层构成, 从上起包含 第 1 层 1、 第 2 层 2、 保持透明及柔软性的密封层 31、 和与密封层 31 相邻的直接熔融密封层 32。 0057 在这样使密封层为 2 层的情况下, 优选使密封层 31 为主要的层。更具体而言, 优 选使与第 2 层相邻的密封层 31 和直接熔融密封层 32 的厚度比在 50 97 50 3 的范 围内, 更优选的厚度比。

28、为 70 95 30 5。 0058 作为具体使用的密封层的树脂, 使与第2层相邻的密封层31由线型低密度聚乙烯 6095质量和高密度聚乙烯540质量的混合物制成, 使直接熔融密封层32为仅由 高密度聚乙烯构成的层。通过制成这样的密封层, 可以确实地防止高压下的蒸汽灭菌后密 封层表面彼此一部分密合的粘连。 0059 将使用本发明的塑料膜制作的本发明的输液袋的一例示于图 3 中。 0060 该输液袋是在由管状的塑料膜 10 制成的输液袋主体的第 1 端设置注出口 11 并进 行热封, 以该第1端热封部12为底, 将输液填充至输液收纳部13后, 热封第2端而成的。 在 第 2 端热封部 14 的中。

29、央冲裁形成有吊挂孔 15, 在其两侧设置有长方形的未密封部 16。在 注出口 11 的前端安装有用于插入注射针的橡皮塞。另外, 注出口可以为管。 0061 本发明的塑料膜是通过至少 3 层以上的共挤出法利用一工序来进行多层制膜的。 共挤出可以为采用多层 T 型模的布状的制膜, 也可以为采用多层吹胀的筒状的制膜, 但在 制袋医疗用容器时, 优选制成容纳药液的膜内面不易露出于外界的筒状。 此外, 为了表现高 透明性, 从熔融状态实施骤冷固化的水冷式的共挤出吹胀是适合的。 0062 实施例 1 0063 列举实施例来更具体地说明本发明。 说 明 书 CN 102574387 A 7 6/10 页 8。

30、 0064 实施例 1 5 和比较例 1 2 中的第 1 层、 第 2 层和密封层使用不同的树脂, 制膜 塑料膜层, 关于所得的膜, 评价热封性、 药典的溶出试验、 雾度、 外观和粘连性。 0065 各层所用的树脂 : 0066 实施例 1 5 和比较例 1 2 中的第 1 层、 第 2 层和密封层所使用的树脂如下。 0067 PA12 : 尼龙 12, 制, RILSAN“AESN 0TL” , 密度 1.01g/cm3, 熔融峰温度 176 0068 PA11 : 尼龙 11, 制, RILSAN“BESV 0A FDA” 密度 1.02g/cm3, 熔融峰温 度 184 0069 PA6。

31、 : 尼龙 6, 宇部兴产制, UBE 尼龙 “1024B” , 密度 1.14g/cm3, 熔融峰温度 223 0070 AD : 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 三菱化学制的 ZELAS“MC721AP” 密度 0.89g/cm3, MFR 3.5g/10 分钟, 熔融峰温度 155 0071 LLD : 线型低密度聚乙烯, 一制, 一 “SP0511”密度 0.903g/cm3, MFR 1.2g/10 分钟, 熔融峰温度 110.1 0072 HD : 高密度聚乙烯, 日本制, , 密度 0.955g/cm3, MFR 3.5g/10 分钟, 熔融峰温度 132.4 0073 表 2 中显示各实。

32、施例和各比较例所用的各层的树脂。 0074 实施例13和比较例12的密封层中, 比较例1的第1层中使用LLD80质量 和 HD20 质量的混合物。该混合物的熔融峰温度为 125。 0075 实施例 5 的密封层为包含由 LLD(80 )+HD(20 ) 构成的与第 2 层相邻的层 120m和与该第2层相邻的层相邻的由HD100构成的直接熔融密封层10m的2层构成。 0076 塑料膜层的制膜方法 : 0077 利用 3 种 3 层或 4 种 4 层的水冷吹胀制膜机, 在以下条件下进行塑料膜的制膜。 0078 第 1 层 : 外径 40mm, 压缩比 2.7 的螺杆挤出机 ( 挤出温度 200, 。

33、其中仅比较例 2 为 250 ) 0079 第 2 层 : 外径 65mm, 压缩比 1.4 的螺杆挤出机 ( 挤出温度 210 ) 0080 密封层 : 外径 40mm, 压缩比 2.7 的螺杆挤出机 ( 挤出温度 190 ) 0081 模具 : 外径 200mm, 模唇间隔 3mm, 温度 210 ( 仅比较例 2 为 250 ) 0082 吹胀比 : 0.6 0083 制膜速度 13m/ 分钟 0084 水冷 : 环外径 120mm, 水温 11.5 0085 如下进行各特性的评价。 0086 热封性 : 0087 为了研究由热封温度带来的影响, 在不同的温度进行热封。即, 将 2 块试。

34、样膜的密 封层彼此重叠, 使用升温至不同的4点温度(180、 200、 220、 240)的上下的热封板, 在压力 0.2MPa 下进行热封。此外, 为了研究由热封时间带来的影响, 以不同的时间进行热 封。实验的热封时间为 0.1、 0.3、 0.5、 1.0、 2.0、 3.0 秒。 0088 一边观察在上述不同温度和压力 0.2MPa 下各膜的热封性的结果, 一边选择热封 时间。 说 明 书 CN 102574387 A 8 7/10 页 9 0089 将由上述方法热封了的试样裁切成 15mm 宽的长条状, 使用拉伸试验机, 按照 JIS-K6854-3 以拉伸速度 300mm/ 分钟的速。

35、度进行剥离, 使用以下规定的 A D- 的基准来 评价热封性。 0090 A : 膜外面没有破坏, 剥离强度强。剥离强度为 50N/15mm 以上。 0091 B+ : 外面没有破坏, 但剥离强度稍弱。剥离强度为 30 50N/15mm。 0092 B- : 观察到由外面破坏引起的厚度略微减少, 但剥离强度强。剥离强度为 50N/15mm 以上。 0093 C+ : 外面没有破坏, 但剥离强度弱。剥离强度低于 30N/15mm。 0094 C- : 观察到由外面破坏引起的厚度减少, 剥离强度强。 剥离强度为50N/15mm以上。 0095 D+ : 外面没有破坏, 但没有密封。 0096 D-。

36、 : 外面的厚度减少显著, 剥离强度强。剥离强度为 50N/15mm 以上。 0097 D- : 外面的厚度减少显著, 局部开孔、 熔融膜附着在密封板上, 剥离强度强。剥离 强度为 50N/15mm 以上。 0098 药典所规定的溶出试验 : 对于由上述获得的各实施例和各比较例的试样膜, 进行 第十五版日本药典第一部一般试验法塑料制医药品容器试验法所规定的溶出试验。判 定溶出试验的实测值是否在下表的聚乙烯制或聚丙烯制的水性注射剂容器的标准内。 0099 表 1 0100 0101 雾度的评价 : 0102 将裁切成1010cm的2块试样膜以密封层彼此相接的方式进行重叠, 通过热封来 制作三方密。

37、封袋。在该袋中填充蒸馏水 50ml, 将剩余的一方通过热封进行密封。接下来, 在 121、 30 分钟的条件下, 以袋内面的一部分密合的方式进行高压蒸汽灭菌。然后, 迅速 说 明 书 CN 102574387 A 9 8/10 页 10 开封排出蒸馏水, 将各实施例和各比较例的试样膜在 23、 50 RH 的温湿度的环境下进行 24 小时的常态调节。将该试样膜通过按照 JIS-K6714 的操作来测定雾度。 0103 膜的外观 ( 褶皱的有无 ) : 0104 目视评价雾度评价所用的 121、 30 分钟的高压蒸汽灭菌后袋的外面上的褶皱的 有无。 0105 粘连 : 0106 使袋内面彼此的一。

38、部分密合而进行 121、 30 分钟的高压下的蒸汽灭菌。在高压 蒸汽灭菌后将袋开封时, 可以使袋内面彼此完全地分开, 但观察到至少一部分密合的情况 下, 判定为 “有粘连” , 完全没有观察到密合之处的情况下判定为 “无粘连” 。将所得的结果 示于表 2 中。 0107 表 2 0108 说 明 书 CN 102574387 A 10 9/10 页 11 0109 0110 关于粘连结果, 除了密封层为 2 层构成的实施例 5 以外, 高压蒸汽灭菌后袋开封 时, 至少一部分密合。此外, 实施例 5 中, 热封温度需要为高温, 但热封时间为短时间即可。 因此, 由实施例 5 的结果确认了, 通过。

39、包含仅由高密度聚乙烯构成的直接熔解密封层, 密封 层不粘连。然而, 由实施例 4 可知, 如果密封层仅由线型低密度聚乙烯构成, 则产生褶皱, 此 外, 雾度比其它实施例差。 0111 如果将包含由 PA12 构成的第 1 层的实施例 1 与包含由 PA11 构成的第 1 层的实施 例 2 进行比较, 则实施例 2 中, 热封的最合适温度比实施例 1 高, 雾度比实施例 1 差。实施 例 3 中, 第 1 层为包含 PA11 和 PA12 各 50的混合层, 但实施例 3 的热封的最合适温度和雾 度分别显示实施例 1 与实施例 2 的中间值。 0112 比较例 1 中为第 1 层使用了与密封层相。

40、同的树脂的膜。粘连、 褶皱、 溶出试验结果 与实施例的结果相同, 但雾度和热封性显著差。 0113 比较例 2 中为第 1 层使用了 PA6 的膜。对于该膜, 虽然包括实施例和比较例在内, 获得了最好的雾度和热封性的结果, 但不能满足药典所规定的溶出试验。 0114 如果着眼于第1层的熔融峰温度与密封层的熔融峰温度之差, 例如在实施例2中, 为第 1 层 (184 : PA11)- 密封层 (125 : LLD80 +HD20 ), 上述差为 59。然而, 比较 例 1 中, 由于第 1 层使用与密封层相同的树脂, 因此熔融峰温度差为 0。比较例 2 中, 由于 PA6 的熔融峰温度为 223。

41、, 因此熔融峰温度差为 98。 0115 由以上的结果可知, 包含碳原子数为 11 以上的尼龙 11, 密封层进一步包含仅由高 密度聚乙烯构成的直接熔解密封层的实施例 5 中, 雾度稍差, 但为密封层不发生粘连的适 合的膜。 0116 产业可利用性 0117 由于本发明的塑料膜可高速制袋而不对膜表面带来破坏, 安全卫生性也优异, 因 此可以在用于装入输液、 药液的袋等中广泛利用。 0118 符号说明 0119 1 第 1 层 说 明 书 CN 102574387 A 11 10/10 页 12 0120 2 第 2 层 0121 3 密封层 0122 10 塑料膜 0123 11 注出口 0124 12 前端热封部 0125 13 输液收纳部 0126 14 后端热封部 0127 15 吊挂孔 0128 16 未密封部 0129 31 保持透明性和柔软性的密封层 0130 32 直接熔融密封层。 说 明 书 CN 102574387 A 12 1/1 页 13 图 1图 2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574387 A 13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层状产品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