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剂量注射用胸腺五肽及其在治疗重症乙型肝炎的应 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医药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大剂量注射用胸腺五肽及其在治疗重症乙 型肝炎的应用。
背景技术
胸腺五肽, 英文全名为 Thymopoietin 或 Timunox, 英文缩写为 TP-5, 它是由精氨 酸、 赖氨酸、 天门冬氨酸、 缬氨酸及酪氨酸五种氨基酸组成, 化学结构式为胸腺是一级淋巴上皮组织, 为人体首要的中枢免疫器官, 是 T- 细胞发育的中心器 官, 除了提供一个 T- 细胞发育所需的微环境外, 还可产生多种胸腺肽类激素。胸腺激素能 诱导 T- 细胞亚群的分化和成熟, 也能增强各类 T- 细胞的反应性能, 进而调节整个免疫系统 的功能。
从 胸 腺 激 素 中 现 已 分 离 出 数 种 单 一 的 多 肽 化 合 物, 如胸腺生成素 Ⅱ (Thymopoietin Ⅱ ), 是由 49 个氨基酸组成, 其他还有如胸腺素 α1(Thymosinα1), 血清 胸腺因子 (FTS), 胸腺体液因子 (THF) 等, 其中对胸腺生成素Ⅱ的研究最多。后来发现胸腺 生成素第 32-36 位的氨基酸残基片段 ( 即精 - 赖 - 天冬 - 缬 - 酪氨酸 ), 有着与胸腺生成素 相同的全部生理功能, 称之为胸腺五肽 (Thymopentin, TP-5)。
肝病临床上, 胸腺五肽常用于治疗乙肝感染伴有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乙肝病 人往往伴有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低下问题, 胸腺五肽通过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功能, 诱导内源 性干扰素, 提高白介素 -2 的水平和受体表达水平, 提高自然杀伤细胞活力和巨噬细胞的吞 噬功能, 以提高难慢性肝炎的治疗水平。临床上常联合用药用于治疗乙型肝炎。
胸腺五肽最早由 Johnson & Johnson 公司开发, 于 1985 年在意大利、 德国作为免 疫增强剂及免疫调节剂上市, 商品名为 Timunox, 规格为 50mg。我国最先由海南中和药业 股份有限公司采用多肽固相合成法生产胸腺五肽原料, 原料及制剂注射用胸腺五肽于 1997 年获得卫生部四类新药证书并上市销售, 成都地奥九泓制药厂于 2001 年获得该品种的原 料及制剂生产批准证书。目前国家药监局又已受理、 批准多家单位胸腺五肽及注射用胸腺 五肽的注册申请, 品规为 1mg 和 10mg, 国内目前尚无 50mg 品规。
肝病临床上 50mg 品规的缺乏, 制约了本品在肝病临床的应用。肝病病人特别是肝
衰竭病人一般一次给药 50mg, 医院使用的规格为 10mg/ 支, 5ml 通过皮下或注射给药, 需要 注射 5 次, 病人非常痛苦, 依从性差, 临床上急需 50mg/ 支的品规。 发明内容
由于目前只有 10mg/ 支规格的胸腺五肽, 因此重症病人在注射时需要注射 5 次, 使 得病人在治疗时非常痛苦, 而且 10mg/ 支规格的胸腺五肽依从性差, 为了解决这种情况, 本 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重症乙肝患者大剂量规格的胸腺五肽。
本发明另一个目的在于公开了这种大剂量规格的胸腺五肽在制备治疗重症乙肝 患者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
一种用于治疗重症乙肝患者的大剂量胸腺五肽, 其中, 所述大剂量胸腺五肽的规 格为 50mg。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用于治疗重症乙肝患者的大剂量胸腺五肽在制备治疗重 症乙肝患者药物中的应用, 其中, 所述大剂量胸腺五肽的规格为 50mg。
本发明中所提到的规格与 10mg 胸腺五肽产品说明书中的规格定义相同。
本发明提供的大剂量注射用胸腺五肽处方由胸腺五肽 50000mg、 甘露醇 50000mg 和注射用水 1000ml 组成。
其制备工艺如下 : 按上述处方量称取胸腺五肽 50000mg、 甘露醇 50000mg 加入注射 用水溶解, 混匀, 定容至 1000 毫升, 0.2μM 滤膜过滤除菌, 分装于规格为 2ml 西林瓶中, 每支 西林瓶中分装 1ml, 加塞, 冷冻干燥, 压盖, 贴签, 包装, 即得。
其具体操作步骤为 :
1)、 溶液配制 :
于万级洁净间内, 取处方量胸腺五肽、 甘露醇加入约 900ml 注射用水中, 摇匀, 定 容至 1000 毫升, 即得。
2)、 内毒素监测
取样做鲎试验, 每毫升内毒素含量应小于 2.5EU。
3)、 含量监测
取样检测含量, 应为标示量的 90%~ 110%。
4)、 过滤除菌
于百级洁净条件下, 用 0.2μM 滤膜过滤除菌。
5)、 灌装及冷冻干燥
于百级洁净度的条件下, 进行本品的灌装、 加塞。 每支装量 1 毫升, 2 毫升西林瓶及 其胶塞均按照 GMP 要求进行清洗、 灭菌和除热原, 所有在制剂配制、 灌装过程中所用器具均 按照 GMP 要求进行清洗、 灭菌和除热原, 冷冻干燥, 压铝盖, 贴标签, 包装, 即得。
所述冷冻干燥的步骤如下 :
1、 预冻 : 导液温度设定为 -46--50℃, 导液达到 -46℃保持 3-5 小时后开始降冷阱。
2、 冷阱温度低于 -55 ℃时开始抽真空, 一次干燥, 导液温度设定为 -20 ℃, 导液 温 度 到 -20 ℃ 保 持 1-2 小 时, 然 后 导 液 温 度 每 升 高 10 ℃ 保 持 1-2 小 时, 真空度设定为 0.16±0.01mbar, 真空度控制范围为≤ 0.23mbar 或≤ 5.20V。3、 二 次 干 燥, 导 液 温 度 设 定 为 38-40 ℃ 到 温 后 保 持 5-8 小 时, 真空度设定为 0.09±0.02mbar, 真空度控制范围为≤ 0.14mbar 或≤ 4.80V。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大剂量注射用胸腺五肽在治疗重症乙型肝炎方面 的应用。
根据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2010 版 )》 ,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 免 疫调节、 抗炎和抗氧化、 抗纤维化和对症治疗。目前各类抗病毒药均为抑制病毒复制, 不能 彻底清除病毒, 而且治疗疗程漫长, 无法预计的停药时间, 服药期间的耐药和停药后的病毒 和生化的反弹仍困扰着肝病医师和患者。彻底的病毒清除则可能通过免疫治疗, 提高机体 的免疫功能而获得。胸腺五肽可刺激机体细胞免疫, 有利于将低水平复制的乙肝病毒完全 清除, 从而弥补抗病毒药物不能直接清除乙肝病毒的缺点, 不仅疗效较单用药好, 而且可以 减少耐药和停药后的反跳现象。
本发明大剂量注射用胸腺五肽 (50mg/ 次 ) 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 HBeAg 阳性重症 乙型肝炎, 并对其抗病毒效果和安全性进行了临床观察。通过临床观察表明大剂量胸腺五 肽可显著增强阿德福韦酯的抗病毒疗效, 而且安全性较好, 是一种有效、 安全的治疗重症乙 型肝炎的药物, 属国内外首次报道, 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于重症乙型肝炎患者的抗病毒治 疗。 本发明大剂量注射用胸腺五肽采用 50mg 规格, 方便重症乙肝患者给药, 提高该患 者群体的依从性, 满足重症乙肝患者的特殊需求, 是目前临床使用规格的重要补充。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
1、 本发明所述的 50mg 规格的胸腺五肽与抗病毒药核苷酸类似物阿德福韦酯联合 使用时可显著增强阿德福韦酯的抗病毒疗效, 而且安全性较好, 是一种有效、 安全的治疗重 症乙型肝炎的药物 ;
2、 本发明大剂量注射用胸腺五肽采用 50mg 规格, 方便重症乙肝患者给药, 提高该 患者群体的依从性, 满足重症乙肝患者的特殊需求, 是目前临床使用规格的重要补充 ;
3、 由于人体每次通过肌肉注射的最大药液量为 4ml、 通过皮下注射的最大药液量 为 3ml, 如果注射超过最大药液量, 病人会明显感觉不舒适或产生其他不适应症, 因此在使 用本发明的 50mg 规格的胸腺五肽治疗时可以一次性注射, 而目前的 10mg 规格的胸腺五肽, 如果要使注射总量达到 50mg 的注射量, 需要进行有间隔的注射多次。
具体实施方式 :
为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便于理解,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 明。
实施例 1 : 大剂量注射用胸腺五肽 (50mg) 的制备 :
1)、 溶液配制 :
于万级洁净间内, 取处方量胸腺五肽 50000mg、 甘露醇 50000mg 加入约 900ml 注射 用水中, 摇匀, 定容至 1000 毫升, 即得。
2)、 内毒素监测
取样做鲎试验, 结果每毫升内毒素含量小于 2.5EU。
3)、 含量监测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 中国药典 2010 年版二部附录Ⅴ D), 取样检测胸腺五肽的含 量, 结果表明样品中胸腺五肽的含量为标示量的 90%~ 110%。 , 表明符合质量标准。
4)、 过滤除菌
于百级洁净条件下, 用 0.2μM 滤膜过滤除菌。
5)、 灌装
于百级洁净度的条件下, 进行本品的灌装、 加塞。 每支装量 1 毫升, 2 毫升西林瓶及 其胶塞均按照 GMP 要求进行清洗、 灭菌和除热原, 所有在制剂配制、 灌装过程中所用器具均 按照 GMP 要求进行清洗、 灭菌和除热原。
6)、 冷冻干燥
①预冻 : 导液温度设定为 -46℃, 导液达到 -46℃保持 5 小时后开始降冷阱。
②冷阱温度低于 -55℃时开始抽真空, 一次干燥, 导液温度设定为 -20℃, 导液温 度到 -20℃保持 2 小时, 然后导液温度每升高 10℃保持 1.5 小时, 真空度设定为 0.16mbar, 真空度控制范围为≤ 0.23mbar 或≤ 5.20V。
③二次干燥, 导液温度设定为 38℃到温后保持 8 小时, 真空度设定为 0.09mbar, 真 空度控制范围为≤ 0.14mbar 或≤ 4.80V。
7)、 冷冻完毕后, 压铝盖, 贴标签, 包装, 即得本发明的 50mg 规格的胸腺五肽。
实施例 2、 大剂量注射用胸腺五肽 (50mg) 的效果检测 :
一、 检查
1、 酸碱度
试验方法 : pH 值测定法 ( 中国药典 2010 版二部附录 VI H)
测定过程 : 随机取实施例 1 制备所得的 50mg 规格的胸腺五肽 3 批, 将其批号命名 为 20090102、 20090103 和 20090104, 每支加水 5ml 使之溶解, 依法测定溶液 pH 值。
结果 : 三批供试品 pH 值均在 6.0 ~ 8.0 之间。测定数据见表 1。
表 1 注射用胸腺五肽碱度测定结果
2、 溶液澄清度及颜色
试验方法 : 取本品 5 支, 分别加水 1ml 溶解, 溶液应无色澄清 ; 如显混浊, 与 1 号浊 度标准溶液 ( 中国药典 2010 年版二部附录 IX B), 比较, 均不得更浓。
结论 : 三批供试品溶液均无色澄清。
3、 水分测定
本品参照中国药典 (2010 版 ) 二部附录附录 VIII M 第一法, 对三批供试品进行水 分测定。
三批供试品水分均不超过 5.0%, 测定结果见表 2。
表 2 注射用胸腺五肽水分测定结果
结果 : 三批供试品的水份含量均符合项下限度要求 ( 不超过 5.0% )。
4、 有关物质
注射用胸腺五肽质量标准有关物质检查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 中国药典 2010 版 二部附录 V D), 本品采用与胸腺五肽有关物质检查相同方法。 测定仪器、 色谱程序同含量测 定项下。
测定法 : 取本品, 加流动相溶解并稀释成每 1ml 中含胸腺五肽 5mg 的溶液作为供试 溶液, 精密量取供试溶液适量, 加流动相制成每 1ml 中含胸腺五肽 0.05mg 的溶液作为对照 溶液。精密量取对照溶液 20μl 注入液相色谱仪, 调整仪器灵敏度, 使主成分峰高为记录仪 满量程的 10%~ 20%, 精密量取供试溶液 20μl 进样, 记录色谱图至主成分峰保留时间的 2.5 倍。
结果 : 三批供试品色谱图中除主峰、 溶剂峰以外的单个最大杂质峰面积均不大于 对照溶液主峰面积的 1.5 倍 (1.5 % ), 杂质峰面积和不大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的 2.5 倍 (2.5% )。
三批供试品检测结果见表 3。
表 3 供试品有关物质检测结果
样品批号 20090102 20090103 20090104
样品杂质单峰面积 (% ) 0.053 0.058 0.057 样品杂峰面积和 (% ) 0.10 0.11 0.11同时, 在有关物质检测项下还采用了双波长检测, 进一步用末端吸收考察有关物 质, 以检查二、 三、 四肽和氨基酸, 波长分别为 275nm、 203nm, 检测结果如下 :
表 4 不同检测波长下供试品有关物质检测结果
结果表明, 203nm 末端波长处样品杂质单峰面积和杂峰面积和低于 275nm 处, 在所 制定的限度以内, 故仍采用 275nm 作为检测波长考察有关物质。二、 含量测定
根据高效液相色谱法 ( 中国药典 2010 版二部附录 V D) 测定。
分析仪器 : HP1100 高效液相色谱仪。
色谱柱 : ZORBAX 反相 C18 色谱柱 2.1×150mm。
流动相 : 0.05mol/L 磷酸盐缓冲液 (pH7.0)- 甲醇 (90 ∶ 10)
流速 : 1.0ml/min。
检测波长 : 275nm。
测定法 : 精密量取胸腺五肽对照品溶液 20μl 注入色谱仪, 连续进样三次, 记录色 谱图, 计算色谱柱的理论塔板数, 不得低于 1200, 三次主峰面积标准偏差小于 2%为实验有 效。 精密量取本品 20μl, 同法测定, 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本品含量, 含胸腺五肽应为标示 量的 90.0%~ 110.0%。
根据上述确定的含量测定方法, 对三批中试生产的样品进行了含量测定, 结果见 表 5。
表 5 三批中试样品的含量测定结果
批号 含量 (% )
20090102 99.89 20090103 99.96 20090104 100.32结论 : 三批中试生产的样品的含量测定均符合规定。
三、 制剂稳定性试验
1、 加速试验 :
取样品 48 支, 置于 40℃、 75%湿度避光环境 ( 干燥器中放一盛有过饱和氯化钠溶 液的烧杯, 样品放于干燥器中, 加盖, 将干燥器置 40℃不透光恒温烘箱内 ) 中, 分别于放置 后第 1、 2、 3、 6 个月取样考察, 与 0 月考察数据及图谱比较, 记录试验结果。
三批样品分别按加速试验 (40℃、 75%湿度避光环境 ) 考察方法进行试验, 在规定 时间内按时进行检测, 三批供试品考察六个月外观无明显变化, 有关物质、 含量均在规定的 限度内。结果表明本品在加速试验 (40℃、 75%湿度 ) 条件下是稳定的。( 试验结果见表 6、 7、 8)。
表 6 20090102 批注射用胸腺五肽 40℃、 75%湿度加速试验结果
表 7 20090103 批注射用胸腺五肽 40℃、 75%湿度加速试验结果
表 8 20090104 批注射用 40℃、 75%湿度胸腺五肽加速试验结果2、 长期留置考察试验
取样品 48 支 ( 外包铝箔纸 ), 置避光、 凉暗处环境中, 分别于放置后第 0、 3、 6、 9、 12、 18、 24 个月时取样用上述方法考察, 与 0 月考察数据及图谱比较, 记录试验结果。
三批样品分别按长期留置试验考察方法规定进行试验, 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检 测。结果表明 : 本品在避光、 凉暗处环境中观察 24 个月, 外观、 有关物质、 含量无明显变化。 试验结果见表 9、 10、 11。
表 9 20090102 批注射用胸腺五肽长期考察试验结果
表 10 20090103 批注射用胸腺五肽长期考察试验结果
表 11 20090104 批注射用胸腺五肽长期考察试验结果
结论 : 该品在加速试验 (40℃、 75%湿度 ) 条件下外观 6 个月无变化, 含量、 有关物 质检查合格。该品在凉暗处、 避光环境中观察了 24 个月, 外观及含量没有明显变化, 有关物 质检查合格, 没有杂质峰出现, 说明该品在此条件下稳定性良好。
实验例 3、 注射用胸腺五肽的溶血试验 :
1、 实验材料
1.1、 供试品
名称 : 本发明实施例 1 制备的注射用胸腺五肽 (Thymopentin for Iniection)。 批 号: 20090102。规格 : 50mg/ 支。理化性质 : 白色粉末。稳定性与保管 : 密闭, 凉暗处保存。
1.2、 试验动物
种: 家兔。系 : 大耳白兔。性别和数量 : 雌性, 1 只。动物年龄 : 16 周。动物体重 : 2.5kg。动物来源 : 北京科宇动物养殖中心。动物合格证号 : SCXK( 京 )20070003。
2、 实验方法和指标检测要求
2.1、 实验方法
注射用胸腺五肽 : 试 验 时 以 0.9 % 氯 化 钠 注 射 液 配 制 成 0.1mg/ml, 1.0mg/ml, 3.3mg/ml3 个浓度。
血球混悬液的配制 : 家兔心脏取血, 置干燥器皿中除去纤维蛋白。加 0.9%氯化钠 注射液轻轻摇匀后离心 (1500 转 /mim, 10mim), 弃去上清液, 反复几次, 至清液无色为止。 加 入 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成 2%的血球混悬液备用。
取试管, 按照下列顺序加入各种溶液 :
注射用胸腺五肽 3 个浓度均按照上表加入各种溶液, 每个系列做 2 个平行管。将 加好液体的试管轻轻混匀, 置 37℃恒温放置, 分别于 0.5、 1.0、 2.0、 3.0、 4.0 小时观察。
2.2、 判断标准
2.2.1 如溶液变清, 并为深红色, 即表示溶血。记为 “+
2.2.2 如果溶液外观同阴性对照管相同, 则表明未发生溶血, 记为 “-”
2.2.3 如果药液加入体积为 0.3ml, 在 3 小时内未引起溶血, 则表明此浓度可作为 静脉注射的浓度。
2.2.4 药液加入体积为 0.3ml 时, 如在 0.5 小时内引起溶血, 则不宜作注射用。
3、 实验结果 : 注射用胸腺五肽溶血试验结果见表 12 ~表 14。
表 12 注射用胸腺五肽 0.1mg/ml 浓度溶血、 凝集反应结果
注: “-” 未溶血 “+” 溶血 本浓度下各加药体积试管均为出现溶血和凝集反应 由表 12 中可见, 注射用胸腺五肽在 0.1mg/ml 浓度下未出现溶血反应。 表 13 注射用胸腺五肽 1.0mg/ml 浓度溶血、 凝集反应结果
注: “-” 未溶血 “+” 溶血 本浓度下各加药体积试管均为出现溶血和凝集反应 由表 13 中可见, 注射用胸腺五肽在 1.0mg/ml 浓度下未出现溶血反应。 表 14 注射用胸腺五肽 3.3mg/ml 浓度溶血、 凝集反应结果
注: “-” 未溶血 “+” 溶血 本浓度下各加药体积试管均为出现溶血和凝集反应
由表 14 中可见, 注射用胸腺五肽在 3.3mg/ml 浓度下未出现溶血反应。
结论 : 注射用胸腺五肽在 0.1、 1.0、 3.3mg/ml 溶液 0.3ml 反应管在 3 小时内未出现 溶血现象。
实施例 4、 大剂量注射用胸腺五肽治疗重症乙型肝炎的抗病毒疗效和安全性临床 观察 :
一、 对象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自 2007 年 9 月至 2011 年 6 月共观察 195 例 HBeAg 阳性重症乙型肝炎患者, 诊断 符合 2000 年西安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修订的 《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 。其中男性 133 例, 女性 62 例, 年龄 18 ~ 68, 平均 37.4 岁。所有患者入选时 HBeAg 均为阳性, HBV DNA 水 5 平> 1×10 IU/ml。
2、 治疗方法
患者分为两组, 分别应用大剂量胸腺五肽 (50mg/ 次 ) 联合阿德福韦酯和常规剂量 胸腺五肽 (10mg/ 次 ) 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 疗程 24 周。
给药方法 : 大剂量胸腺五肽 : 注射用胸腺五肽 (50mg/ 支 ), 50mg/ 次, 隔日 1 次, 皮 下注射 ; 常规剂量胸腺五肽 : 胸腺五肽注射液 (10mg/ 支 ), 10mg/ 次, 隔日 1 次, 皮下注射 ; 阿德福韦酯 : 阿德福韦酯片 (10mg/ 片 ), 10mg/ 次, 一日 1 次, 口服。
3、 观察指标
主要指标 : HBVDNA 下降值。次要指标 : HBVDNA 抑制率, HBVDNA 下降 2log 比率, HBeAg 转阴率, HBeAg/HBeAb 转换率, ALT 复常率。安全性指标 : 血常规、 尿常规和肾功能。 以上指标均治疗前、 治疗后 12 周、 治疗后 24 周各观察 1 次。
4、 检测方法
HBVDNA 采用 PCR 定量检测 ; 乙肝血清标记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 ; 肝功能采 用 AU540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
5、 统计学分析
数据统计分析采用 SAS 9.2 统计分析软件进行计算。所有的统计检验均采用双侧 检验, P 值小于或等于 0.05 将被认为所检验的差异有统计意义。
计量资料将采用均数 ± 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治疗后与治疗前进行比较, 采用配 对 t 检验比较前后差异 ; 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频数 ( 构成比 ) 进行统计描述。治疗前后的变化采用 χ2 检验。
二、 结果
1、 基线情况
共观察 195 例患者, 大剂量胸腺五肽组 130 例, 常规组 65 例。基线时的人口学资 料、 重症乙型肝炎病程、 HBVDNA 对数值、 ALT 等方面, 两组比较无差异, 表明两组具有可比 性。
2、 临床疗效分析
2.1、 主要疗效指标
在进行疗效分析时, 对于达到无法检测的病例, 其 HBVDNA 水平按下限计。
HBVDNA 下降对数值
治疗 12 周后血清 HBVDNA( 对数值 ) 下降值, 大剂量组为 4.24, 常规组为 3.36, 两组 组内治疗前后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001), 提示两组治疗均可明显降低 HBVDNA 水平。 两组组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001), 提示大剂量组疗效优于常规组 ( 见 表 1)。
治疗 24 周后血清 HBVDNA( 对数值 ) 下降值, 大剂量组为 4.33, 常规组为 3.61, 两 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001), 提示两组治疗仍具有显著地降低 HBVDNA 水平的作用。两组组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009), 提示大剂量组疗效 优于常规组 ( 见表 15)。
表 15 治疗前后 HBVDNA 对数值变化注: * 组内比较 p < 0.0001 ; & 组内比较 p < 0.0001 ;
2.2、 次要疗效指标
2.2.1、 血清 HBVDNA 完全抑制情况
治 疗 12 周 后, 大 剂 量 组 有 42.86 % (54/126 例 ) 病 例 血 清 HBVDNA 完 全 抑 制 2 ( < 1×10 ), 常规组则为 27.42% (17/62 例 ), 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401) ; 治疗 24 周后, 大剂量组有 62.10 % (77/124 例 ) 病例血清 HBVDNA 完全抑制, 常规组则为 38.46% (25/65 例 ), 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020)。表明在 HBVDNA 完全抑 制率方面, 大剂量胸腺五肽组疗效优于常规组 ( 见表 16)。
表 16 治疗后 HBVDNA 完全抑制情况
2.2.2、 血清 HBVDNA 水平下降≥ 2log10 的比例
治疗 12 周, 血清 HBVDNA 水平下降≥ 2log10 的比例方面, 大剂量组为 95.24 % (120/126 例 ), 常规组为 83.87% (52/62 例 ), 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086) ; 治疗 24 周, 血清 HBVDNA 水平下降≥ 2log10 的比例, 大剂量组为 90.32 % (112/124 例 ), 常规组为 78.46% (51/65 例 ), 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245)。提示在血清 HBVDNA 水平下降≥ 2log10 的比例方面, 大剂量胸腺五肽组疗效优于常规组 ( 见表 17)。
表 17 治疗后 HBVDNA 对数值下降大于 2 的变化
2.2.3、 血清 HBeAg 转阴率
治疗 12 周, 在血清 HBeAg 转阴率方面, 大剂量组为 8.59% (11/128 例 ), 常规组为 6.15% (4/65 例 ), 两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5496) ; 治疗 24 周, 大剂量组血清 HBeAg 转阴率为 39.67% (48/121 例 ), 常规组为 23.44% (15/64 例 ), 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 (p = 0.0267)。提示在治疗 24 周后血清 HBeAg 转阴率方面, 大剂量胸腺五肽组疗 效优于常规组 ( 见表 18)。
表 18 治疗后血清 HBeAg 转阴率情况
2.2.4、 血清 HBeAg/HBeAb 转换率
治疗 12 周, 在血清 HBeAg/HBeAb 转换率方面, 大剂量组为 3.85% (5/130 例 ), 常 规组为 0.00% (0/65 例 ), 两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1092) ; 治疗 24 周, 大剂量 组血清 HBeAg/HBeAb 转换率为 27.05% (33/122 例 ), 常规组为 15.63% (10/64 例 ), 两组 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791)。 提示在血清 HBeAg/HBeAb 转换率方面, 大剂量胸腺 五肽组与常规组疗效无显著差异 ( 见表 19)。
表 19 治疗后血清 HBeAg/HBeAb 转换率情况
2.2.5、 ALT 复常率
治疗 12 周后, 大剂量胸腺五肽组的 ALT 复常率为 83.08% (108/130 例 ), 常规组 为 53.13% (34/64 例 ),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001) ; 治疗 24 周后, 大剂量 胸腺五肽组的 ALT 复常率为 89.08% (106/119 例 ), 常规组为 71.43% (45/63 例 ), 两组比 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101)。提示在 ALT 复常率方面, 大剂量胸腺五肽组疗效优于 常规组 ( 见表 20)。
表 20 治疗后 ALT 复常率情况
2.2.6、 ALT 下降值
治 疗 12 周 后, 大 剂 量 胸 腺 五 肽 组 ALT 下 降 147.71(IU/L), 常 规 组 ALT 下 降 102.66(IU/L),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001) ; 治疗 24 周后, 大剂量胸腺五肽 组 ALT 下降 149.13(IU/L), 常规组 ALT 下降 118.37(IU/L),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019)。提示大剂量胸腺五肽组在降低 ALT 方面优于常规组 ( 见表 21)。
表 21 治疗前后 ALT(IU/L) 变化情况
注: * 组内比较 p < 0.0001 ; & 组内比较 p < 0.0001 ;
3、 安全性分析
治疗 24 周后大剂量胸腺五肽组白细胞有 1 例 (1/130 例 ), 血尿素氮 (BUN) 有 1 例 (1/130 例 ) 出现有临床意义下降, 其余红细胞、 血小板、 血红蛋白、 血肌酐 (Cr)、 心电图均未 见有临床意义的变化。常规胸腺五肽组白细胞有 1 例 (1/65 例 ), 血小板有 1 例 (1/65 例 ) 出现有临床意义下降, 其余红细胞、 血红蛋白、 肾功能、 心电图均未见有临床意义的变化。 无 其他药品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 : 结果显示, 应用大剂量胸腺五肽 50mg 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 12 和 24 周, 可 使血清 HBVDNA 的含量较基线时分别下降 4.24 和 4.33log10IU/ml ; 治疗 12 和 24 周时, 有 2 27.42%和 62.10%的患者血清 HBVDNA 完全抑制 ( < 1×10 ), 有 95.24%和 90.32%的患者 血清 HBVDNA 的含量较基线时下降≥ 2log10 ; 在治疗 24 周后, 血清 HBeAg 转阴率为 39.67%; 治疗 12 和 24 周后 ALT 复常率分别为 83.08%和 89.08%, 这些方面均显著优于常规胸腺五 肽组, 表明大剂量胸腺五肽联合阿德福韦酯疗效优于常规剂量联合阿德福韦酯, 并增强阿 德福韦酯的抗病毒疗效。
治疗 24 周后大剂量组有 1 例白细胞和 1 例 BUN 出现有临床意义下降, 其余红细胞、 血红蛋白、 肾功能、 尿常规及心电图检查均未见有临床意义的变化, 与常规组比较无差异。 无其他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提示大剂量胸腺五肽临床应用安全性较好。
以上所述, 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 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和实质上的限 制, 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 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 当可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 术内容, 而作出的些许更动、 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 均为本发明的等效实施例 ; 同时, 凡依 据本发明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 修饰与演变, 均仍属于本 发明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