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发明涉及用以实现轮转印刷机印版滚筒上印版自动更换过程的方法和装置。 一种半自动装置已可见于欧洲专利申请0268857,据此可以将印版固定在轮转印刷机印版滚筒上。
欧洲专利申请0268857所述装置的缺点是:印版必须靠手工插入夹持装置;而且,将印版装入、夹持及张紧的命令必须在控制台上靠手动输入。
此发明的目的就是为在印版滚筒上更换印版提供一种方法,并为实现该方法提供一个装置。
这个目的可根据此发明的方法实现,即一种用以实现在轮转印刷机印版滚筒上自动更换印版的方法,该印刷机中尤其包括了夹持和张紧印版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印版被放入印版更换装置的存放舱内,印版滚筒被转动到印版释放位置,用来抓住印版后缘的夹持杆被打开,印版滚筒被向后转动到印版装入位置,用来抓住印版前缘的夹持杆被打开,印版由若干个传送辊送到存放舱,同时,存放在其中的印版由若干个传送辊送到印版滚筒的夹持装置,夹持装置的夹持杆被合上,印版滚筒被向前带动到印版夹持位置,夹持杆被合上。当将印版放至位置检测器的夹持装置的挡块处时,发出“装好”信号,而后夹持杆(56)被合上。
此发明的方法和装置的优点尤其在于能够使用辅助人员来将印版固定在印版滚筒上。
人员与机器转动部件的接触被排除,即安全性得以提高。为更换印版而停机的时间得以缩短。
印版在印版滚筒上地套准相对位置更为准确。由于过长时间的套准调整而产生的废品率得以降低。
此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下面作了详细说明并可从所附图样中看出,其中:
图1 此发明所述印版更换装置的剖面侧视图,
图2 根据印版更换装置传输部分侧视图绘出的部分放大图,
图3 用于印版后缘的夹持装置的放大侧视图,“印版夹持位置”,
图4 用于印版前缘的夹持装置的放大侧视图,“印版装入位置”,
图5 控制装置和控制计算机
图6 逻辑图
一台轮转印刷机有几套印刷组件1(比如说有4套),每套都无例外地有一个印版滚筒3、一个橡皮布滚筒4和一个压印滚筒6。它们通常安装在轮转印刷机的侧架上。
由于各套印刷组件1近乎完全相同,此发明仅就一套印刷组件1予以说明。
在印刷组件1的滚筒3、4、6的操作面8处,安装了印版更换装置9。印版更换装置9固定在盖板11上,后者可作为连杆。它是垂直安装的,可与印版更换装置9一起分别靠两个摆杆17;18在两个极限位置之间回转,后者装在印刷组件1的侧架上。回转范围用虚线表示。为此,分别装有上绞链和下绞链14;16,其上分别可回转地支承着摆臂17;18的第一端。摆臂17;18的第二端各自分别可回转地支承在侧架上。作为连杆的盖板11、摆杆17、18及作为边限的印刷组件1机架就构成了一个四连杆机构。
双效传动液压缸19可回转地支承在盖板11两侧下端。传动液压缸19的活塞杆21与杆22绞接。杆22在其第一端带有可回转支承的过渡压紧辊26,后者平行于印版滚筒3的轴安装,并带有动力23。
压紧辊26还可以加上槽纹。压紧辊26具有与印版27相比较软的表面(比如说橡胶;塑料)。杆22可回转地支承在驱动辊28的轴30上,后者可转动地支承在盖板11的侧边支点(未图示)上。驱动辊28加有槽纹,并带有动力(如齿轮驱动、电机、气动马达等)。
在此发明的这个实施例中,该动力用带有传动链32的链轮31来表示。
但驱动辊28与压紧辊26还可以是动力连接的,比如说用链条传动,而它们最好具有相同的周速。
驱动辊28是与另一个驱动辊29动力连接的(比如齿轮传动),其方式可使驱动辊28、29沿相反方向转动,即在由驱动辊28、29形成的辊隙中它们有一致的传输方向。所有传输辊都有软而有弹性的表面(如橡胶),至少要比印版27、60更软,使用起来不致损坏它们。
压紧辊33安装得可移至与有动力的驱动辊29相接触。
为此,压紧辊33被可转动地支承在双臂杆34的第一端。
杆34支承在盖板11的侧边支点上,可大致绕中心回转,并在第二端有承载点36,在后者上面绞接着活塞杆37的一个端。活塞杆37是传动液压缸40的一部分,后者绞接在盖板11上。
印版更换装置9包括一个槽箱,其宽度与印版大致相当,有两个存放舱73、74。从剖面来看,槽箱略有些弯曲,以致槽箱上部几乎垂直对准,而槽箱下部则沿切向对准印版滚筒3的下部。
槽箱有两部分并在盖板11上方有绞链42,以此槽箱的上部就可以翻下来,从而操作人员就可接触到通常装有印刷机输墨装置(未图示)的印刷组件1上部。
槽箱的前壁43延伸到压紧辊26前面一点儿处,并在驱动辊28部位有开口44,由此有槽纹的驱动辊28的表面部分可伸入存放舱73中。槽箱的后壁46延伸到压紧辊33前面一点儿处。
壁78将存放舱73、74相互分隔开,并延伸到驱动辊29前面一点处,在此处它以两块导向金属板79、81作为末端,后者可确保将要装入和卸出的印版27、60到达正确的辊隙处。
几个平行于楔形导向金属板47装在压紧辊33后面的顶升销45牢固地安装在可回转地支承于盖板11的侧边支点的顶升销轴47上。离开顶升销轴47的可回转支点,活塞杆48与顶升销轴47上的杆50绞接,以实现对它的操纵。
活塞杆48是传动液压缸49的一部分,后者绞接在盖板11上。顶升销45可以用活塞杆48来回转,以致其凸尖68可落入印版滚筒3的圆周62内或从圆周62中起出。
印版滚筒3在槽52中有印版夹持和张紧装置53、54。印版夹持装置的例子见于德国专利说明书3626936。其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设置得很有效的夹持杆55;56的回转轴。它具有这样的作用:当将印版放入或取出印版夹持装置54时,印版后缘57不会被夹持杆55挡住。
张紧装置的例子见于已公布但未经审查的德国专利申请3604071。
当把印版滚筒3从印版释放位置A顺时针(向后)转动时,并当向传动液压缸49加压时,顶升销45的凸尖68通过夹持杆55上相应的开口64到达印版后缘57下面印版夹持和张紧装置54的凹槽65,并因而将印版后缘57从夹持支承面63上顶升起来。
为印版夹持和张紧装置53、54而设置的调整装置由印版滚筒轴颈处的转矩引入机构提供工作介质。
当然还可以装上这样的装置:当印版滚筒3停止在印版滚筒位置A;B;C时由其前面或操作面向印版滚筒提供工作介质。调整装置可以是液压的、气动的、机械的和电气的装置。
在印制时,印版存放槽9处于图1和图2所示位置。在这个位置处通往滚筒3、4、6的通道被盖板11挡住;但压紧辊26和顶升销45被回转离开印版滚筒3。
在印版释放或装入位置A、B,压紧辊26被移到印版滚筒3上。
在完成了当前的印制过程之后,印版滚筒3到达具有预定角度的位置A处(印版释放位置)(图2)。夹持杆55被打开。印版后缘57靠其内部弹性力弹出,直到它抵在导向金属板76上或因印版滚筒3进一步转动进入印版夹持位置C而被顶升销45从夹持支承面63上顶升起来。
当印版滚筒3顺时针(向后)转动时,其效果是可以靠由预先选定的转矩逆时钟驱动的压紧辊26来将印版27推出进入存放舱74中。该转矩不可以超过印版27;60与辊表面26之间的摩擦力。
在此过程中,印版后缘57到达驱动辊28与移开的压紧辊33之间的间隙。印版27因而通过传送辊29、33之间的间隙被尽可能传送到存放舱74内,直到印版滚筒3到达印版装入位置B,并且直到它打开了用来抓住印版前缘58的夹持杆55。几乎同时,压紧辊33靠传动液压缸装置37、40被移到驱动辊29上。此时启动动力31、32的效果是:印版27被从装入部位即印板更换装置9的下部取出,并被送入存放舱74中。
与此同时,驱动辊28、29将先已被导入(存放于)存放舱73的印版60传送到装入部位内,直到新印版60的印版前缘58抵在印版夹持和张紧装置53的挡块51上。挡块51处用来控制印版27;60装入的位置检测器59向控制计算机66发出“装好”信号,此后夹持杆56合上。印版前缘58被夹持。而后印版滚筒3被逆时针(向前)转动,同时压紧辊26将印版60压在印版滚筒3上。但是,当位置检测器59指示印版60未被正确地装到印版夹持装置54的挡块51处时,就发出相应的故障信号。
当到达印版后缘57被压在夹持面63那样的印版滚筒位置(印版夹持位置)C(图3)时,夹持杆55合上并夹住印版后缘57。随即张紧件启动,将印版60张紧在印版滚筒3上。
按角度划分,位置C只位于印版释放位置A之后不远处(比如5°-10°),即印版滚筒3只须从印版释放位置略微逆时针转动直到它到达位置C(图3)。
在位置C处,压紧辊26已将印版后缘57沿印版滚筒槽52的边缘61略微弯曲,以致印版边缘57在被夹持杆5抓住之前先落在印版滚筒3圆周62内的夹持装置54的夹持支承面63上。
而后压紧辊26被回转返回到印刷机运转位置,这是由于用压力装置加压的双效传动液压缸19将活塞杆21收进并将压紧辊26绕驱动辊29的轴30回转离开印版滚筒3。印版更换得以完成。
控制计算机66与若干个电磁阀67相连,后者根据印版滚筒3的位置结合适当的软件由“印版更换”指令按正确的顺序来开关,并从压力源72向调整液压缸提供工作介质(见图4)。
印版滚筒3的位置A、B、C由转角发生器71来确定,并被送到控制计算机66(图4)。
所有电气动力(如印版滚筒动力M,传送辊33的动力)也都由控制计算机66来控制。
控制计算机的软件根据逻辑图(图6)来运行,以致所有步骤101-137可一个接着一个自动完成。
在执行了起始释放动作101(图6)之后,在第一个步骤102处查询轮转印刷机的安全条件(如盖板11是否已合上?)。当不是所有安全条件都被满足时,发出故障信号103。当所有安全条件都满足时,在其后的步骤104处发出“开机指示”信号。
当重新执行起始释放动作101(手动或者也可由控制计算机66启动)之后,在步骤106处印版滚筒3转到印版滚筒位置A。当到了印版滚筒位置A时,在步骤107处压紧辊26被移向印版滚筒3,而后在步骤108处印版张力被放掉,在步骤109处夹持杆55被打开,在步骤111处顶升销45被回转到印版滚筒3圆周62内,并且在步骤112处压紧辊33被回转离开驱动辊29。
在此后的步骤113处动力23被启动,印版滚筒3被向后带动到印版滚筒位置B。在越过一切向距离(大约50毫米)之后,在步骤114处顶升销45被回转到圆周62之处。印版滚筒3继续不停顿地转动,直到它到达印版滚筒位置B(步骤116)。当它到达了印版滚筒位置C时,在步骤117处动力23被关掉。在步骤118处,压紧辊33被移到驱动辊29上。
在步骤119处夹持杆56被打开。在其后的步骤121处压紧辊26被略微移动离开印版滚筒3,并且只对旧的和新的印版27、60起到导向作用。而后在步骤122处动力31、32被启动,并且印版张力被放掉(步骤123),如此,旧印版27被传送辊29、33传送到夹持装置54之外;同时,新印版60被传送出存放舱73到达夹持装置54。
在步骤124处查询新印版位置检测结果。当印版位置不正确时,接着用传送辊28、29再次装入印版。如果在几次查询之后印版60仍不能接近位置检测器59,则发出故障信号。但是,当印版正确地送到挡块51处时,在步骤127处动力31、32被关掉。
在步骤128、129处夹持杆56被合上,并且压紧轴26以轻度压力移到印版滚筒3上。
在此后的步骤131处,印版滚筒3被向前带动到印版滚筒位置A;同时,动力23、31、32被启动。当到达印版滚筒位置A时,在步骤132处动力31、32被关掉。
在步骤133处转向印版滚筒位置C,而后在步骤134处夹持杆55被合上,在步骤135处印版张力被加上,在步骤136处压紧辊26被移开并关掉。印版更换得以完成,发出结束信号。
部件清单
1 印刷组件
2 -
3 印版滚筒
4 橡皮布滚筒
5 -
6 压印滚筒
7 -
8 操作面
9 印版更换装置
10 -
11 盖板
12 -
13 -
14 绞链(上)
15 -
16 绞链(下)
17 摆杆
18 摆杆
19 传动液压缸
20 -
21 活塞杆
22 杆
23 动力
24 -
25 -
26 压紧辊
27 印版
28 驱动辊
29 驱动辊
30 轴
31 链轮
32 传动链
33 压紧辊
34 杆
35 -
36 承载点
37 活塞杆
38 -
39 -
40 传动液压缸
41 -
42 绞链
43 前壁(9)
44 开口
45 顶升销
46 后壁(9)
47 顶升销轴
48 活塞杆
49 传动液压缸
50 杆
51 挡块
52 槽(3)
53 印版夹持和张紧装置
54 印版夹持和张紧装置
55 夹持杆
56 夹持杆
57 印版后缘
58 印版前缘
59 位置检测器
60 印版(新)
61 边缘(52)
62 圆周(3)
63 夹持支承面(54)
64 开口
65 凹槽
66 控制计算机
67 电磁阀
68 凸尖(45)
69 -
70 -
71 转角检测器
72 压力源
73 存放舱
74 存放舱
75 -
76 导向金属板
77 -
78 壁
79 导向金属板
80 -
81 导向金属板
101)
)逻辑图中的程序步骤
137)
A 印版释放位置
B 印版装入位置
C 印版夹持位置
M 印版滚筒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