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级银杏叶提取物外用制剂的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le****a 文档编号:5376917 上传时间:2019-01-08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623.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398425.9

申请日:

2011.12.05

公开号:

CN102416026A

公开日:

2012.04.18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IPC(主分类):A61K 9/14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江苏中丹制药有限公司变更后:江苏小林制药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225453 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虹桥镇中丹路8号变更后:225453 江苏省泰兴市虹桥镇中丹路8号|||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A61K9/14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张皓然变更后权利人:江苏中丹制药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200010 上海市黄浦区人民路777弄7号楼2402室变更后权利人:225453 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虹桥镇中丹路8号登记生效日:20150318|||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K 36/16申请日:20111205|||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6/16; A61P17/18; A61K127/00(2006.01)N

主分类号:

A61K36/16

申请人:

张皓然

发明人:

张皓然; 殷雨林; 陈红岩

地址:

200010 上海市黄浦区人民路777弄7号楼2402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代理人:

卢霞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纳米级银杏叶提取物外用制剂的制备方法,选用银杏叶提取物和基质为原料,通过纳米技术将银杏叶提取物粉碎成10~1000nm,然后加入基质后制成纳米级银杏叶提取物外用制剂。本发明的方法,解决了银杏叶提取物在外用制剂中难于吸收的问题,提高了银杏叶提取物对皮肤的穿透性,使银杏叶提取物透过皮肤的吸收率提高,通过局部外用抗皮肤衰老以及美白。以皮肤组织为渗透屏障,限制银杏叶提取物在人体全身吸收,避免银杏叶提取物在人体代谢过程中的毒副作用,从而达到抗皮肤衰老以及美白的疗效,生物利用度提高,提高了患者顺应性,为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给药途径。

权利要求书

1: 纳米级银杏叶提取物外用制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选用银杏叶提取物和基质 为原料, 通过纳米技术将银杏叶提取物粉碎成 10 ~ 1000nm, 然后加入基质后制成纳米级银 杏叶提取物外用制剂。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纳米级银杏叶提取物外用制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 述的银杏叶提取物的含量为 1%wt ~ 5%wt。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纳米级银杏叶提取物外用制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 述的基质选自十八醇、 十六醇、 硬脂酸、 异硬脂酸、 单硬脂酸甘油酯、 白凡士林、 十二烷基硫 酸钠、 甘油、 平平加 o、 液状石蜡、 固体石蜡、 吐温 -80、 吐温 -60、 司盘 -60、 司盘 -80、 聚乙二 醇 4000、 聚乙二醇 400、 聚乙二醇 200、 卡波姆、 丙二醇、 乙醇、 苯甲醇、 三乙醇胺、 羧甲基纤维 素、 EDTA、 羟苯甲酯、 氮酮、 羟苯乙酯、 依地酸二钠和无水亚硫酸钠中的多个。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纳米级银杏叶提取物外用制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 述的方法制成的制剂剂型为乳膏、 软膏或凝胶。

说明书


纳米级银杏叶提取物外用制剂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级银杏叶提取物外用制剂的制备方法, 属于医药技术领域。背景技术 银杏叶中提取有药用成分的化合物主要为总黄酮类及银杏内脂等, 简称为银杏叶 提取物 (Ginkgo biloba extract, GBE)。研究证明, 银杏叶提取物是一种抗氧化剂, 具有独 特的抗自由基作用, 抑制血小板活性因子 PAF 的活性, 可促进肌肤的血液循环、 减少自由基 的生成, 防止自由基对皮肤的伤害, 预防皮肤的敏感反应, 尤其是光敏感反应。银杏叶提取 物还有治疗粉刺、 美白皮肤的作用。银杏叶提取物对多种类型的病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 作用, 银杏内酯是天然的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拮抗剂, 对其诱导的皮肤炎症反应有明显的 抑制作用, 可促进受损肌肤的愈合。
     银杏叶提取物目前临床为口服给药或静脉注射用药, 但缺点是口服存在着首过消 除效应及对胃肠道带来的刺激等不良反应, 如头昏、 头痛、 乏力、 口干、 舌燥、 胸闷、 胃不适、 食欲减退、 腹胀、 便秘、 腹泻等。银杏叶复杂的成份作为注射剂使用具有巨大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提供一种纳米级银杏叶提取物外用制剂 的制备方法, 可避免口服制剂的不良作用以及注射剂的安全隐患, 有着片剂的携带、 使用方 便, 有着注射剂的直接用于作用部位起效快、 吸收好, 有着口服液的较高用药依从性。
     本发明的纳米级银杏叶提取物外用制剂的制备方法, 选用银杏叶提取物和基质为 原料, 通过纳米技术将银杏叶提取物粉碎成 10 ~ 1000nm, 然后加入基质后制成纳米级银杏 叶提取物外用制剂 ;
     所述的银杏叶提取物的含量为 1% wt ~ 5% wt。
     所述的基质选自十八醇、 十六醇、 硬脂酸、 异硬脂酸、 单硬脂酸甘油酯、 白凡士林、 十二烷基硫酸钠、 甘油、 平平加 o、 液状石蜡、 固体石蜡、 吐温 -80、 吐温 -60、 司盘 -60、 司 盘 -80、 聚乙二醇 4000、 聚乙二醇 400、 聚乙二醇 200、 卡波姆、 丙二醇、 乙醇、 苯甲醇、 三乙醇 胺、 羧甲基纤维素、 EDTA、 羟苯甲酯、 氮酮、 羟苯乙酯、 依地酸二钠和无水亚硫酸钠中的多个。
     所述的方法制成的制剂剂型为乳膏、 软膏或凝胶。
     本发明的纳米级银杏叶提取物外用制剂的制备方法, 解决了银杏叶提取物在外用 制剂中难于吸收的问题, 提高了银杏叶提取物对皮肤的穿透性, 使银杏叶提取物透过皮肤 的吸收率提高, 通过局部外用抗皮肤衰老以及美白。 以皮肤组织为渗透屏障, 限制银杏叶提 取物在人体全身吸收, 避免银杏叶提取物在人体代谢过程中的毒副作用, 从而达到抗皮肤 衰老以及美白的疗效, 生物利用度提高, 提高了患者顺应性, 为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给药途 径。
     附图说明图 1-1 为正常皮肤组空白基质的实验兔皮肤病理检查图 (HE×100) ; 图 1-2 为正常皮肤组银杏叶乳膏的实验兔皮肤病理检查图 (HE×100) ; 图 1-3 为破损皮肤组空白基质的实验兔皮肤病理检查图 (HE×100) ; 图 1-4 为破损皮肤组银杏叶乳膏的实验兔皮肤病理检查图 (HE×100) ; 图 2-1 为正常对照组小鼠皮肤病理检查图 (HE×200) ; 图 2-2 为模型对照组小鼠皮肤病理检查图 (HE×200) ; 图 2-3 为空白对照组小鼠皮肤病理检查图 (HE×200) ; 图 2-4 为低剂量组小鼠皮肤病理检查图 (HE×200) ; 图 2-5 为中剂量组小鼠皮肤病理检查图 (HE×200) ; 图 2-6 为高剂量组小鼠皮肤病理检查图 (HE×200) ; 图 2-7 为维生素 E 组小鼠皮肤病理检查图 (HE×200) ; 图 2-8 为口服给药组小鼠皮肤病理检查图 (HE×200) ; 图 3 为皮肤组织匀浆中 MDA 含量图 ; 图 4 为皮肤组织匀浆中 SOD 含量图 ; 图 5 为皮肤组织匀浆中 HYP 含量图 ; 图 6 为皮肤组织匀浆中 SOD/GAPDH 图。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1
     将银杏叶提取物原料通过纳米技术料粉碎成平均粒径为 150nm, 按下述处方配制 成银杏叶提取物乳膏 :
     将银杏叶提取物原料通过纳米技术料粉碎成平均粒径为 150nm, 备用。 将处方量卡波姆置 1/2 处方量的纯化水中溶胀 24 小时, 备用。将无水亚硫酸钠、 依地酸二钠、 三乙醇胺 置剩余处方量水中溶解完全倒入卡波姆中, 搅拌均匀, 加热至 75 ~ 80℃, 备用。 将处方量的 硬脂酸、 单硬脂酸甘油酯、 白凡士林、 平平加 o、 氮酮、 羟苯乙酯加热至 75 ~ 80℃, 至完全澄 清, 保温备用。将水相倒入油相中, 搅拌均匀, 得空白乳膏。将处方量纳米级 Egb 粉末投至 处方量甘油中, 搅拌均匀后, 超声 30 分钟。倒入乳膏基质中, 搅拌均匀, 得乳膏。测定含量, 灌装, 包装, 即得银杏叶提取物乳膏。
     实施例 2
     将银杏叶提取物原料通过纳米技术料粉碎成平均粒径为 600nm, 按下述处方配制 成银杏叶提取物乳膏 :
     将银杏叶提取物原料通过纳米技术料粉碎成平均粒径为 600nm, 备用。取硬脂酸、 十八醇、 单硬脂酸甘油酯、 白凡士林、 液状石蜡、 司盘 60 加热熔化为油相, 保温至 80 ~ 85℃。 另将水加热至 80 ~ 85℃, 再加入处方量的吐温 80、 羟苯甲酯、 EDTA 溶解为水相。将水相倒 入到油相中, 边加边搅, 15-20 分钟后停止加热后, 继续搅拌至室温。 将主药加入到处方量的 甘油中, 搅拌分散均匀, 倒入至乳膏基质中, 搅拌均匀。 测定含量, 灌装, 包装, 即得银杏叶提 取物乳膏。
     实施例 3
     将银杏叶提取物原料通过纳米技术料粉碎成平均粒径为 150nm, 按下述处方配制 成银杏叶提取物软膏 :
     将银杏叶提取物原料通过纳米技术料粉碎成平均粒径为 150nm, 备用。取白凡士 林、 固体石蜡加热熔化, 搅拌至室温。 将主药加入到处方量的液状石蜡中, 搅拌分散均匀, 倒 入至软膏基质中, 搅拌均匀。测定含量, 灌装, 包装, 即得银杏叶提取物软膏。
     实施例 4
     将银杏叶提取物原料通过纳米技术料粉碎成平均粒径为 600nm, 按下述处方配制 成银杏叶提取物软膏 :
     将银杏叶提取物原料通过纳米技术料粉碎成平均粒径为 600nm, 备用。 取聚乙二醇 4000、 聚乙二醇 400 加热熔化为基质, 搅拌至室温。将主药加入到处方量的甘油中, 搅拌分 散均匀, 倒入至软膏基质中, 搅拌均匀。测定含量, 灌装, 包装, 即得银杏叶提取物软膏。
     实施例 5
     将银杏叶提取物原料通过纳米技术料粉碎成平均粒径为 150nm, 按下述处方配制 成银杏叶提取物凝胶 :
     将银杏叶提取物原料通过纳米技术料粉碎成平均粒径为 150nm, 备用。将卡波姆 置 80%处方量的水中, 溶胀 24 小时。将处方量 EDTA、 三乙醇胺加入到剩余处方量的水中, 搅拌溶解倒入卡波姆中, 将处方量的乙醇倒入卡波姆基质中, 搅拌均匀。 将主药加入到处方 量的丙二醇中, 搅拌分散均匀, 倒入到卡波姆基质中。搅拌均匀。测含量, 灌装, 包装, 即得 银杏叶提取物凝胶。
     实施例 6
     将银杏叶提取物原料通过纳米技术料粉碎成平均粒径为 600nm, 按下述处方配制 成银杏叶提取物凝胶 :
     将银杏叶提取物原料通过纳米技术料粉碎成平均粒径为 600nm, 备用。 将羧甲基纤 维素置 80%处方量的水中, 溶胀 24 小时。 将处方量 EDTA 加入到剩余处方量的水中, 搅拌溶 解倒入基质中, 搅拌均匀。 将主药加入到处方量的丙二醇中, 搅拌分散均匀, 倒入到基质中。 搅拌均匀。测含量, 灌装, 包装, 即得银杏叶提取物凝胶。
     实施例 7 纳米级银杏叶提取物外用制剂抗皮肤衰老毒理、 药效学试验
     1、 刺激性试验
     1.1 分组及给药
     实验兔 12 只, 分为正常皮肤组和破损皮肤组两组, 采用同体左右侧自身对比法, 每组 6 只, 雌雄各半。 试验前 24h 对给药区进行脱毛处理, 左右各一块, 去毛范围 3cm×3cm。 破损皮肤组在用药部位划 “井” 字, 以渗出血为度。所有实验兔左侧脱毛处涂抹含银杏叶提 取物 4%浓度的乳膏 0.5g, 右侧涂抹等量空白基质作对照。用纱布覆盖, 再用胶布固定, 每 天一次, 连续 14 天, 每次涂药前先用温水洗净皮肤。每日涂药前仔细观察涂药处皮肤有无
     红斑、 水肿, 停药后继续观察 3 天, 根据皮肤刺激反应评分标准计算皮肤刺激性反应评分分 值, 进行皮肤刺激性强度评价 ; 同时取皮肤做组织病理学检查。
     1.2 结果
     1.2.1 正常皮肤组
     各实验兔左右两侧背部无皮肤红斑形成, 也未见皮肤糜烂、 溃疡等病变。 反应评分 分值均低于 0.5( 见表 1)。病理检查显示 : 该组所有皮肤表皮完整, 颗粒层、 棘层厚度正常, 细胞未见变性、 坏死。真皮血管无明显的扩张、 充血, 间质无水肿, 毛囊、 皮脂腺等皮肤附件 结构清楚 ( 图 1-1, 1-2)。表明无论是空白基质还是银杏叶乳膏对正常皮肤均无刺激性。
     1.2.2 破损皮肤组
     各实验兔左右两侧背部无皮肤红斑形成, 也未见皮肤糜烂、 溃疡等病变。给药初 期, 涂抹空白基质 (2-6 天 ) 及银杏叶乳膏 (2-7 天 ) 的皮肤评分分值高于 0.5, 低于 2.99, 随后症状逐渐减轻并消失 ( 见表 1)。 说明空白基质及银杏叶乳膏对破损皮肤具有轻度刺激 性, 且可自行消退。
     病理检查显示 : 该组所有表皮完整, 颗粒层、 棘层厚度正常, 细胞未见变性、 坏死。 真皮血管无明显的扩张、 充血, 间质无水肿, 毛囊、 皮脂腺等皮肤附件结构清楚 ( 图 1-3, 1-4)。
     表 1 银杏叶乳膏皮肤刺激性反应评分平均值
     2、 银杏叶提取物乳膏抗皮肤衰老试验
     2.1 衰老模型的建立
     取 3 月龄 KM 小鼠 70 只, 小鼠颈背部皮下注射 1000mg/kg D- 半乳糖, 1 次 / 天, 连 续注射 42 天。另取 10 只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 皮下注射等体积 0.9%氯化钠注射液。所有 小鼠背部脱毛, 暴露约 2cm×2cm 大小皮肤。
     2.2 分组及给药
     将上述衰老模型小鼠随机分成 6 组, 每组 10 只。空白对照组涂抹 0.5g 不含银杏 叶提取物的空白基质, 低、 中、 高剂量组分别涂抹含银杏叶提取物 1%、 2%、 4%浓度的乳膏 0.5g, 维生素 E 组涂抹 0.5g 维生素 E 乳膏。每日早晚各一次, 开始造模当日起连续涂抹 42 天, 涂抹前先用温水洗净皮肤, 并及时剃去新长出的鼠毛。口服给药组灌胃给予 100mg/kg 的银杏叶提取物, 每日早晚各一次, 开始造模当日起连续给药 42 天。
     2.3 实验标本与取材方法
     42 天后, 所有小鼠颈椎脱臼处死, 去毛, 取背部正中皮肤 0.5cm×0.5cm 大小, 迅速 放入 10%中性福尔马林液中固定, 作组织病理学检查。取余下背部皮肤用于制备 10%皮肤 匀浆液。
     2.410%皮肤匀浆液的制备
     剪取背部皮肤组织 0.5g, 用预冷生理盐水漂洗, 除去皮下脂肪和其他结缔组织, 滤 纸拭干, 称重, 剪碎组织块后倒入匀浆管中, 加入该组织块 9 倍质量的生理盐水, 用组织分 散机制成质量分数为 10%的组织匀浆。取少量组织匀浆涂片, 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破碎情 况, 若破碎不完全, 则反复冻溶 3 次, 使其完全破碎, 细胞内容物完全游离在液相中。
     2.5SOD、 MDA 及 HYP 的检测
     2.5.1 组织切片染色方法
     取已固定皮肤组织, 石蜡包埋、 切片、 脱蜡、 脱水、 HE 染色, 光学显微镜 (×200) 下 观察。
     2.5.2 皮肤生化指标的测定
     皮肤组织匀浆 SOD 活力、 MDA 含量的分别参照南京建成生物工程公司 SOD 及 MDA 试 剂盒说明书方法测定。
     2.5.3 皮肤组织 HYP 含量的测定
     参照南京建成生物工程公司 HYP 试剂盒说明书方法测定皮肤组织匀浆中 HYP 含 2.5.4 统计学处理 所有实验结果以 表示, 采用组间 t 检验统计学方法分析。量。
     2.6 抗衰老实验检测结果
     2.6.1 动物外观及行为学观察
     连续造模 42 天后, 模型对照组小鼠出现脊椎隆起, 体形消瘦, 毛色灰暗稀疏、 无光 泽, 行动迟缓, 与正常组相比, 出现明显的老年体征, 证明衰老模型成功建立。银杏叶乳膏 中、 高剂量组及维生素 E 组的衰老模型小鼠皮毛浓密光亮、 顺滑、 行动敏捷 ; 空白基质组及 低剂量组小鼠则无明显改善。
     2.6.2 皮肤组织病理学形态观察
     正常对照组 ( 图 2-1), 皮肤组织结构正常, 基底细胞排列整齐, 真皮层厚度正常, 细胞层数均匀, 胶原纤维丰富, 排列致密, 毛囊数目正常, 排列均匀。模型对照组 ( 图 2-2)、 空白对照组 ( 图 2-3) 皮肤结构紊乱, 真皮厚度变薄, 皮下组织稀疏, 基底细胞层数减少, 体 积减小, 胶原纤维排列疏松, 厚度变薄, 毛囊数目减少。维生素 E 组 ( 图 2-7)、 口服给药组 真皮层较模型对照组增厚, 基底细胞增多, 胶原纤维数目增多, ( 图 2-8), 皮肤结构较清晰, 排列较致密, 毛囊数目较模型对照组增多。 中、 高剂量组 ( 图 2-5、 2-6), 皮肤结构清晰完整, 与模型对照组相比, 真皮层明显增厚, 基底细胞增多, 胶原纤维数目增多, 排列致密, 毛囊数 目增多。低剂量组 ( 图 2-4) 上述改善不明显, 与模型对照组镜下所见无明显不同。
     2.6.3 小鼠皮肤生化指标检测
     结果见表 2、 图 3 ~图 6,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模型对照组小鼠皮肤中丙二醛含量明 显升高 (P < 0.01), 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明显减低 (P < 0.01), 羟脯氨酸含量也显著降低 (P < 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 维生素 E 组小鼠皮肤中丙二醛含量明显降低 (P < 0.01), 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明显升高 (P < 0.05), 羟脯氨酸含量也显著升高 (P < 0.05) ; 银杏叶 乳膏各剂量组小鼠皮肤中丙二醛含量降低, 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升高, 羟脯氨酸含量也升 高, 除低剂量组外均具有显著性差异 (P < 0.05, P < 0.01), 其中高剂量组各项指标的变化 最为明显, 并优于维生素 E 组。空白基质组各项指标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 (P > 0.05)。
     表 2 银杏叶乳膏对皮肤组织匀浆中 MDA、 SOD、 HYP 含量的影响 (n = 10)
     * ** 注: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 : P < 0.05, : P < 0.01
     3、 银杏叶提取物乳膏对皮肤抗衰老 SOD 基因表达检测方法与结果
     2.1 皮肤组织总 RNA 的提取 : 总 RNA 的提取采用改进的异硫氰酸胍酚 - 氯仿 RNA 快 速提取法。
     2.2 反转录 :
     取 1μg 总 RNA 作 为 模 板 反 转 录 产 生 第 一 链 cDNA(10μl),加 入 2μl OligodT12.18(50μM), 0.5μl 随机引物 (50μM), 4.5μl PEPC 水, 总体积为 17μl。 在 72℃ 变性 5 分钟, 置冰上快速冷却, 再加入下面的组分 : 5.0μl 5X 缓冲液, 2.5μl dNTP(10mM), 0.5ul RNase 抑制剂, 1.0μl ReverTra Ace, 总体积 25μl, 混匀后, 42℃反应 1 小时, 95℃ 反应 5 分钟 ( 使反转录酶失活, 单链 DNA 变性 ), 置冰上快速冷却。-20℃保存。
     2.3 实时定量 PCR 分析 :
     以小鼠 3- 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GAPDH) 作为内参基因, 进行 Cu-Zn SOD 基因的实时 定量 PCR 分析, 检测 SOD 基因的表达量。
     表 3. 实时定量 PCR 的引物序列
     反应体系: SYBR Green 4μl, 上、 下 游 引 物 (400pmol/μl) 混 合 物 各 3μl, cDNA1μl, 总计 8μl。95℃ 1 分钟预变性, 然后按照 95℃ 10 秒, 60℃ 1 分钟, 重复 40 个循 环, 融解曲线 : 95℃ 15 秒, 65℃ 15 秒, 95℃ 15 秒。
     2.4 实时定量 PCR 结果分析
     Ct 值 (cycle threshold) : 每个反应管内的荧光信号到达设定的域值时所经历的 循环数。每个模板的 Ct 值与该模板的起始拷贝数的对数存在线性关系, 起始拷贝数越多, Ct 值越小。利用 GAPDH 作为内参照基因, 运用公式 2-ΔΔCT 计算目的基因的相对表达量。
     2.5 结果
     以小鼠基因 GAPDH 作为内参, 用实时定量 PCR 方法检测各组小鼠皮肤组织铜锌 SOD
     基因 mRNA 变化 . 表 3 显示, D- 半乳糖造模小鼠 SOD 基因表达下调, 口服维生素 E 阳性对照 组, 口服银杏提取物组, 银杏乳膏涂抹组 SOD 基因均有表达升高, 其中银杏乳膏组中, 高剂 量组基因表达相对上调具有显著性差异, 特别是高剂量组 SOD 基因表达上调极显著, 结果 见表 4。
     表 4 乳膏 SOD 基因表达检测结果 ((n = 10)
     * ** 注: 与模型组比较, P < 0.05 表示显著, P < 0.01 表示差异极显著 .
     4 结论
     实验研究结果表明, 中、 高剂量的银杏叶乳膏能明显增加衰老皮肤中羟脯氨酸含 量, 使衰老皮肤胶原蛋白的合成增加, 进而促进胶原纤维形成, 使皮肤真皮层厚度增加, 从 而缓解皮肤衰老。皮肤组织病理学形态观察也验证了这一结果。同时, 银杏叶乳膏通过增 强 SOD 基因表达, 提高 SOD 活力, 降低 MDA 含量, 从而清除体内存在自由基, 降低过氧化脂质 形成速度, 减少氧化应激, 延缓皮肤衰老。 高剂量的银杏叶乳膏抗皮肤衰老的效果明显优于 维生素 E 乳膏。
     而在小鼠局部给予银杏叶提取物 (EGB) 乳膏后, 小鼠皮肤中的 SOD 基因表达上调, SOD、 HYP 有明显的升高, SOD 酶活力上升, 证明了银杏叶提取物 (EGB) 乳膏的抗衰老效果。 通过与维 E 组、 口服银杏叶提取物 (EGB) 粉末组的 SOD、 HYP、 MDA 等参数的对比, 说明银杏
     叶提取物乳膏的抗衰老效果优于目前临床上使用的维 E 乳膏。局部效疗优于口服组, 且能 降低口服带来的不良反应。说明 EGb 乳膏涂于皮肤表面, 有很好的吸收, 清除过多的氧自由 基, 增加皮肤胶原蛋白的合成能力, 抑制衰老。

纳米级银杏叶提取物外用制剂的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纳米级银杏叶提取物外用制剂的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纳米级银杏叶提取物外用制剂的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纳米级银杏叶提取物外用制剂的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纳米级银杏叶提取物外用制剂的制备方法.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416026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04.18 CN 102416026 A *CN102416026A* (21)申请号 201110398425.9 (22)申请日 2011.12.05 A61K 36/16(2006.01) A61P 17/18(2006.01) A61K 127/00(2006.01) (71)申请人 张皓然 地址 200010 上海市黄浦区人民路 777 弄 7 号楼 2402 室 (72)发明人 张皓然 殷雨林 陈红岩 (74)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32243 代理人 卢霞 (54) 发明名称 纳。

2、米级银杏叶提取物外用制剂的制备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纳米级银杏叶提取物外用 制剂的制备方法, 选用银杏叶提取物和基质为原 料, 通过纳米技术将银杏叶提取物粉碎成 10 1000nm, 然后加入基质后制成纳米级银杏叶提取 物外用制剂。 本发明的方法, 解决了银杏叶提取物 在外用制剂中难于吸收的问题, 提高了银杏叶提 取物对皮肤的穿透性, 使银杏叶提取物透过皮肤 的吸收率提高, 通过局部外用抗皮肤衰老以及美 白。 以皮肤组织为渗透屏障, 限制银杏叶提取物在 人体全身吸收, 避免银杏叶提取物在人体代谢过 程中的毒副作用, 从而达到抗皮肤衰老以及美白 的疗效, 生物利用度提高, 提高了。

3、患者顺应性, 为 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给药途径。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9 页 附图 2 页 CN 102416034 A1/1 页 2 1. 纳米级银杏叶提取物外用制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选用银杏叶提取物和基质 为原料, 通过纳米技术将银杏叶提取物粉碎成 10 1000nm, 然后加入基质后制成纳米级银 杏叶提取物外用制剂。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纳米级银杏叶提取物外用制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 述的银杏叶提取物的含量为 1%wt 5%wt。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纳米级银。

4、杏叶提取物外用制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 述的基质选自十八醇、 十六醇、 硬脂酸、 异硬脂酸、 单硬脂酸甘油酯、 白凡士林、 十二烷基硫 酸钠、 甘油、 平平加 o、 液状石蜡、 固体石蜡、 吐温 -80、 吐温 -60、 司盘 -60、 司盘 -80、 聚乙二 醇 4000、 聚乙二醇 400、 聚乙二醇 200、 卡波姆、 丙二醇、 乙醇、 苯甲醇、 三乙醇胺、 羧甲基纤维 素、 EDTA、 羟苯甲酯、 氮酮、 羟苯乙酯、 依地酸二钠和无水亚硫酸钠中的多个。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纳米级银杏叶提取物外用制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 述的方法制成的制剂剂型为乳膏、 软膏。

5、或凝胶。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416026 A CN 102416034 A1/9 页 3 纳米级银杏叶提取物外用制剂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级银杏叶提取物外用制剂的制备方法, 属于医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银杏叶中提取有药用成分的化合物主要为总黄酮类及银杏内脂等, 简称为银杏叶 提取物 (Ginkgo biloba extract, GBE)。研究证明, 银杏叶提取物是一种抗氧化剂, 具有独 特的抗自由基作用, 抑制血小板活性因子 PAF 的活性, 可促进肌肤的血液循环、 减少自由基 的生成, 防止自由基对皮肤的伤害, 预防皮肤的敏感反应, 尤。

6、其是光敏感反应。银杏叶提取 物还有治疗粉刺、 美白皮肤的作用。银杏叶提取物对多种类型的病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 作用, 银杏内酯是天然的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拮抗剂, 对其诱导的皮肤炎症反应有明显的 抑制作用, 可促进受损肌肤的愈合。 0003 银杏叶提取物目前临床为口服给药或静脉注射用药, 但缺点是口服存在着首过消 除效应及对胃肠道带来的刺激等不良反应, 如头昏、 头痛、 乏力、 口干、 舌燥、 胸闷、 胃不适、 食欲减退、 腹胀、 便秘、 腹泻等。银杏叶复杂的成份作为注射剂使用具有巨大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提供一种纳米级银杏叶提取物外用制剂 的制。

7、备方法, 可避免口服制剂的不良作用以及注射剂的安全隐患, 有着片剂的携带、 使用方 便, 有着注射剂的直接用于作用部位起效快、 吸收好, 有着口服液的较高用药依从性。 0005 本发明的纳米级银杏叶提取物外用制剂的制备方法, 选用银杏叶提取物和基质为 原料, 通过纳米技术将银杏叶提取物粉碎成 10 1000nm, 然后加入基质后制成纳米级银杏 叶提取物外用制剂 ; 0006 所述的银杏叶提取物的含量为 1 wt 5 wt。 0007 所述的基质选自十八醇、 十六醇、 硬脂酸、 异硬脂酸、 单硬脂酸甘油酯、 白凡士林、 十二烷基硫酸钠、 甘油、 平平加 o、 液状石蜡、 固体石蜡、 吐温 -80。

8、、 吐温 -60、 司盘 -60、 司 盘 -80、 聚乙二醇 4000、 聚乙二醇 400、 聚乙二醇 200、 卡波姆、 丙二醇、 乙醇、 苯甲醇、 三乙醇 胺、 羧甲基纤维素、 EDTA、 羟苯甲酯、 氮酮、 羟苯乙酯、 依地酸二钠和无水亚硫酸钠中的多个。 0008 所述的方法制成的制剂剂型为乳膏、 软膏或凝胶。 0009 本发明的纳米级银杏叶提取物外用制剂的制备方法, 解决了银杏叶提取物在外用 制剂中难于吸收的问题, 提高了银杏叶提取物对皮肤的穿透性, 使银杏叶提取物透过皮肤 的吸收率提高, 通过局部外用抗皮肤衰老以及美白。 以皮肤组织为渗透屏障, 限制银杏叶提 取物在人体全身吸收, 。

9、避免银杏叶提取物在人体代谢过程中的毒副作用, 从而达到抗皮肤 衰老以及美白的疗效, 生物利用度提高, 提高了患者顺应性, 为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给药途 径。 附图说明 说 明 书 CN 102416026 A CN 102416034 A2/9 页 4 0010 图 1-1 为正常皮肤组空白基质的实验兔皮肤病理检查图 (HE100) ; 0011 图 1-2 为正常皮肤组银杏叶乳膏的实验兔皮肤病理检查图 (HE100) ; 0012 图 1-3 为破损皮肤组空白基质的实验兔皮肤病理检查图 (HE100) ; 0013 图 1-4 为破损皮肤组银杏叶乳膏的实验兔皮肤病理检查图 (HE100) ; 。

10、0014 图 2-1 为正常对照组小鼠皮肤病理检查图 (HE200) ; 0015 图 2-2 为模型对照组小鼠皮肤病理检查图 (HE200) ; 0016 图 2-3 为空白对照组小鼠皮肤病理检查图 (HE200) ; 0017 图 2-4 为低剂量组小鼠皮肤病理检查图 (HE200) ; 0018 图 2-5 为中剂量组小鼠皮肤病理检查图 (HE200) ; 0019 图 2-6 为高剂量组小鼠皮肤病理检查图 (HE200) ; 0020 图 2-7 为维生素 E 组小鼠皮肤病理检查图 (HE200) ; 0021 图 2-8 为口服给药组小鼠皮肤病理检查图 (HE200) ; 0022 。

11、图 3 为皮肤组织匀浆中 MDA 含量图 ; 0023 图 4 为皮肤组织匀浆中 SOD 含量图 ; 0024 图 5 为皮肤组织匀浆中 HYP 含量图 ; 0025 图 6 为皮肤组织匀浆中 SOD/GAPDH 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实施例 1 0027 将银杏叶提取物原料通过纳米技术料粉碎成平均粒径为 150nm, 按下述处方配制 成银杏叶提取物乳膏 : 0028 0029 将银杏叶提取物原料通过纳米技术料粉碎成平均粒径为150nm, 备用。 将处方量卡 说 明 书 CN 102416026 A CN 102416034 A3/9 页 5 波姆置 1/2 处方量的纯化水中溶胀 24。

12、 小时, 备用。将无水亚硫酸钠、 依地酸二钠、 三乙醇胺 置剩余处方量水中溶解完全倒入卡波姆中, 搅拌均匀, 加热至7580, 备用。 将处方量的 硬脂酸、 单硬脂酸甘油酯、 白凡士林、 平平加 o、 氮酮、 羟苯乙酯加热至 75 80, 至完全澄 清, 保温备用。将水相倒入油相中, 搅拌均匀, 得空白乳膏。将处方量纳米级 Egb 粉末投至 处方量甘油中, 搅拌均匀后, 超声 30 分钟。倒入乳膏基质中, 搅拌均匀, 得乳膏。测定含量, 灌装, 包装, 即得银杏叶提取物乳膏。 0030 实施例 2 0031 将银杏叶提取物原料通过纳米技术料粉碎成平均粒径为 600nm, 按下述处方配制 成银杏。

13、叶提取物乳膏 : 0032 0033 将银杏叶提取物原料通过纳米技术料粉碎成平均粒径为 600nm, 备用。取硬脂酸、 十八醇、 单硬脂酸甘油酯、 白凡士林、 液状石蜡、 司盘60加热熔化为油相, 保温至8085。 另将水加热至 80 85, 再加入处方量的吐温 80、 羟苯甲酯、 EDTA 溶解为水相。将水相倒 入到油相中, 边加边搅, 15-20分钟后停止加热后, 继续搅拌至室温。 将主药加入到处方量的 甘油中, 搅拌分散均匀, 倒入至乳膏基质中, 搅拌均匀。 测定含量, 灌装, 包装, 即得银杏叶提 取物乳膏。 0034 实施例 3 0035 将银杏叶提取物原料通过纳米技术料粉碎成平均粒。

14、径为 150nm, 按下述处方配制 成银杏叶提取物软膏 : 0036 说 明 书 CN 102416026 A CN 102416034 A4/9 页 6 0037 将银杏叶提取物原料通过纳米技术料粉碎成平均粒径为 150nm, 备用。取白凡士 林、 固体石蜡加热熔化, 搅拌至室温。 将主药加入到处方量的液状石蜡中, 搅拌分散均匀, 倒 入至软膏基质中, 搅拌均匀。测定含量, 灌装, 包装, 即得银杏叶提取物软膏。 0038 实施例 4 0039 将银杏叶提取物原料通过纳米技术料粉碎成平均粒径为 600nm, 按下述处方配制 成银杏叶提取物软膏 : 0040 0041 将银杏叶提取物原料通过纳。

15、米技术料粉碎成平均粒径为600nm, 备用。 取聚乙二醇 4000、 聚乙二醇 400 加热熔化为基质, 搅拌至室温。将主药加入到处方量的甘油中, 搅拌分 散均匀, 倒入至软膏基质中, 搅拌均匀。测定含量, 灌装, 包装, 即得银杏叶提取物软膏。 0042 实施例 5 0043 将银杏叶提取物原料通过纳米技术料粉碎成平均粒径为 150nm, 按下述处方配制 成银杏叶提取物凝胶 : 0044 0045 将银杏叶提取物原料通过纳米技术料粉碎成平均粒径为 150nm, 备用。将卡波姆 置 80处方量的水中, 溶胀 24 小时。将处方量 EDTA、 三乙醇胺加入到剩余处方量的水中, 搅拌溶解倒入卡波姆。

16、中, 将处方量的乙醇倒入卡波姆基质中, 搅拌均匀。 将主药加入到处方 量的丙二醇中, 搅拌分散均匀, 倒入到卡波姆基质中。搅拌均匀。测含量, 灌装, 包装, 即得 银杏叶提取物凝胶。 0046 实施例 6 0047 将银杏叶提取物原料通过纳米技术料粉碎成平均粒径为 600nm, 按下述处方配制 成银杏叶提取物凝胶 : 说 明 书 CN 102416026 A CN 102416034 A5/9 页 7 0048 0049 将银杏叶提取物原料通过纳米技术料粉碎成平均粒径为600nm, 备用。 将羧甲基纤 维素置80处方量的水中, 溶胀24小时。 将处方量EDTA加入到剩余处方量的水中, 搅拌溶 。

17、解倒入基质中, 搅拌均匀。 将主药加入到处方量的丙二醇中, 搅拌分散均匀, 倒入到基质中。 搅拌均匀。测含量, 灌装, 包装, 即得银杏叶提取物凝胶。 0050 实施例 7 纳米级银杏叶提取物外用制剂抗皮肤衰老毒理、 药效学试验 0051 1、 刺激性试验 0052 1.1 分组及给药 0053 实验兔 12 只, 分为正常皮肤组和破损皮肤组两组, 采用同体左右侧自身对比法, 每组6只, 雌雄各半。 试验前24h对给药区进行脱毛处理, 左右各一块, 去毛范围3cm3cm。 破损皮肤组在用药部位划 “井” 字, 以渗出血为度。所有实验兔左侧脱毛处涂抹含银杏叶提 取物 4浓度的乳膏 0.5g, 右。

18、侧涂抹等量空白基质作对照。用纱布覆盖, 再用胶布固定, 每 天一次, 连续 14 天, 每次涂药前先用温水洗净皮肤。每日涂药前仔细观察涂药处皮肤有无 红斑、 水肿, 停药后继续观察 3 天, 根据皮肤刺激反应评分标准计算皮肤刺激性反应评分分 值, 进行皮肤刺激性强度评价 ; 同时取皮肤做组织病理学检查。 0054 1.2 结果 0055 1.2.1 正常皮肤组 0056 各实验兔左右两侧背部无皮肤红斑形成, 也未见皮肤糜烂、 溃疡等病变。 反应评分 分值均低于 0.5( 见表 1)。病理检查显示 : 该组所有皮肤表皮完整, 颗粒层、 棘层厚度正常, 细胞未见变性、 坏死。真皮血管无明显的扩张、。

19、 充血, 间质无水肿, 毛囊、 皮脂腺等皮肤附件 结构清楚 ( 图 1-1, 1-2)。表明无论是空白基质还是银杏叶乳膏对正常皮肤均无刺激性。 0057 1.2.2 破损皮肤组 0058 各实验兔左右两侧背部无皮肤红斑形成, 也未见皮肤糜烂、 溃疡等病变。给药初 期, 涂抹空白基质 (2-6 天 ) 及银杏叶乳膏 (2-7 天 ) 的皮肤评分分值高于 0.5, 低于 2.99, 随后症状逐渐减轻并消失(见表1)。 说明空白基质及银杏叶乳膏对破损皮肤具有轻度刺激 性, 且可自行消退。 0059 病理检查显示 : 该组所有表皮完整, 颗粒层、 棘层厚度正常, 细胞未见变性、 坏死。 真皮血管无明显。

20、的扩张、 充血, 间质无水肿, 毛囊、 皮脂腺等皮肤附件结构清楚 ( 图 1-3, 1-4)。 0060 表 1 银杏叶乳膏皮肤刺激性反应评分平均值 说 明 书 CN 102416026 A CN 102416034 A6/9 页 8 0061 0062 2、 银杏叶提取物乳膏抗皮肤衰老试验 0063 2.1 衰老模型的建立 0064 取 3 月龄 KM 小鼠 70 只, 小鼠颈背部皮下注射 1000mg/kg D- 半乳糖, 1 次 / 天, 连 续注射 42 天。另取 10 只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 皮下注射等体积 0.9氯化钠注射液。所有 小鼠背部脱毛, 暴露约 2cm2cm 大小皮肤。 。

21、0065 2.2 分组及给药 0066 将上述衰老模型小鼠随机分成 6 组, 每组 10 只。空白对照组涂抹 0.5g 不含银杏 叶提取物的空白基质, 低、 中、 高剂量组分别涂抹含银杏叶提取物 1、 2、 4浓度的乳膏 0.5g, 维生素 E 组涂抹 0.5g 维生素 E 乳膏。每日早晚各一次, 开始造模当日起连续涂抹 42 天, 涂抹前先用温水洗净皮肤, 并及时剃去新长出的鼠毛。口服给药组灌胃给予 100mg/kg 的银杏叶提取物, 每日早晚各一次, 开始造模当日起连续给药 42 天。 0067 2.3 实验标本与取材方法 0068 42 天后, 所有小鼠颈椎脱臼处死, 去毛, 取背部正中。

22、皮肤 0.5cm0.5cm 大小, 迅速 放入 10中性福尔马林液中固定, 作组织病理学检查。取余下背部皮肤用于制备 10皮肤 匀浆液。 0069 2.410皮肤匀浆液的制备 0070 剪取背部皮肤组织 0.5g, 用预冷生理盐水漂洗, 除去皮下脂肪和其他结缔组织, 滤 纸拭干, 称重, 剪碎组织块后倒入匀浆管中, 加入该组织块 9 倍质量的生理盐水, 用组织分 散机制成质量分数为 10的组织匀浆。取少量组织匀浆涂片, 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破碎情 况, 若破碎不完全, 则反复冻溶 3 次, 使其完全破碎, 细胞内容物完全游离在液相中。 0071 2.5SOD、 MDA 及 HYP 的检测 007。

23、2 2.5.1 组织切片染色方法 0073 取已固定皮肤组织, 石蜡包埋、 切片、 脱蜡、 脱水、 HE 染色, 光学显微镜 (200) 下 观察。 0074 2.5.2 皮肤生化指标的测定 0075 皮肤组织匀浆SOD活力、 MDA含量的分别参照南京建成生物工程公司SOD及MDA试 剂盒说明书方法测定。 0076 2.5.3 皮肤组织 HYP 含量的测定 说 明 书 CN 102416026 A CN 102416034 A7/9 页 9 0077 参照南京建成生物工程公司 HYP 试剂盒说明书方法测定皮肤组织匀浆中 HYP 含 量。 0078 2.5.4 统计学处理 0079 所有实验结果。

24、以表示, 采用组间 t 检验统计学方法分析。 0080 2.6 抗衰老实验检测结果 0081 2.6.1 动物外观及行为学观察 0082 连续造模 42 天后, 模型对照组小鼠出现脊椎隆起, 体形消瘦, 毛色灰暗稀疏、 无光 泽, 行动迟缓, 与正常组相比, 出现明显的老年体征, 证明衰老模型成功建立。银杏叶乳膏 中、 高剂量组及维生素 E 组的衰老模型小鼠皮毛浓密光亮、 顺滑、 行动敏捷 ; 空白基质组及 低剂量组小鼠则无明显改善。 0083 2.6.2 皮肤组织病理学形态观察 0084 正常对照组 ( 图 2-1), 皮肤组织结构正常, 基底细胞排列整齐, 真皮层厚度正常, 细胞层数均匀,。

25、 胶原纤维丰富, 排列致密, 毛囊数目正常, 排列均匀。模型对照组 ( 图 2-2)、 空白对照组 ( 图 2-3) 皮肤结构紊乱, 真皮厚度变薄, 皮下组织稀疏, 基底细胞层数减少, 体 积减小, 胶原纤维排列疏松, 厚度变薄, 毛囊数目减少。维生素 E 组 ( 图 2-7)、 口服给药组 ( 图 2-8), 皮肤结构较清晰, 真皮层较模型对照组增厚, 基底细胞增多, 胶原纤维数目增多, 排列较致密, 毛囊数目较模型对照组增多。 中、 高剂量组(图2-5、 2-6), 皮肤结构清晰完整, 与模型对照组相比, 真皮层明显增厚, 基底细胞增多, 胶原纤维数目增多, 排列致密, 毛囊数 目增多。低。

26、剂量组 ( 图 2-4) 上述改善不明显, 与模型对照组镜下所见无明显不同。 0085 2.6.3 小鼠皮肤生化指标检测 0086 结果见表2、 图3图6,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模型对照组小鼠皮肤中丙二醛含量明 显升高 (P 0.01), 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明显减低 (P 0.01), 羟脯氨酸含量也显著降低 (P 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 维生素 E 组小鼠皮肤中丙二醛含量明显降低 (P 0.01), 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明显升高 (P 0.05), 羟脯氨酸含量也显著升高 (P 0.05) ; 银杏叶 乳膏各剂量组小鼠皮肤中丙二醛含量降低, 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升高, 羟脯氨酸含量也升 。

27、高, 除低剂量组外均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05, P 0.01), 其中高剂量组各项指标的变化 最为明显, 并优于维生素 E 组。空白基质组各项指标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 (P 0.05)。 0087 表 2 银杏叶乳膏对皮肤组织匀浆中 MDA、 SOD、 HYP 含量的影响 (n 10) 0088 说 明 书 CN 102416026 A CN 102416034 A8/9 页 10 0089 0090 注 :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 * : P 0.05, * : P 0.01 0091 3、 银杏叶提取物乳膏对皮肤抗衰老 SOD 基因表达检测方法与结果 0092 2.1皮肤组织总R。

28、NA的提取 : 总RNA的提取采用改进的异硫氰酸胍酚-氯仿RNA快 速提取法。 0093 2.2 反转录 : 0094 取 1g 总 RNA 作 为 模 板 反 转 录 产 生 第 一 链 cDNA(10l),加 入 2l OligodT12.18(50M), 0.5l随机引物(50M), 4.5l PEPC水, 总体积为17l。 在72 变性 5 分钟, 置冰上快速冷却, 再加入下面的组分 : 5.0l 5X 缓冲液, 2.5l dNTP(10mM), 0.5ul RNase 抑制剂, 1.0l ReverTra Ace, 总体积 25l, 混匀后, 42反应 1 小时, 95 反应 5 分。

29、钟 ( 使反转录酶失活, 单链 DNA 变性 ), 置冰上快速冷却。-20保存。 0095 2.3 实时定量 PCR 分析 : 0096 以小鼠 3- 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GAPDH) 作为内参基因, 进行 Cu-Zn SOD 基因的实时 定量 PCR 分析, 检测 SOD 基因的表达量。 0097 表 3. 实时定量 PCR 的引物序列 0098 0099 反 应 体 系 : SYBR Green 4l, 上、 下 游 引 物 (400pmol/l) 混 合 物 各 3l, cDNA1l, 总计 8l。95 1 分钟预变性, 然后按照 95 10 秒, 60 1 分钟, 重复 40 个循 环。

30、, 融解曲线 : 95 15 秒, 65 15 秒, 95 15 秒。 0100 2.4 实时定量 PCR 结果分析 0101 Ct 值 (cycle threshold) : 每个反应管内的荧光信号到达设定的域值时所经历的 循环数。每个模板的 Ct 值与该模板的起始拷贝数的对数存在线性关系, 起始拷贝数越多, Ct 值越小。利用 GAPDH 作为内参照基因, 运用公式 2-CT 计算目的基因的相对表达量。 0102 2.5 结果 0103 以小鼠基因GAPDH作为内参, 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各组小鼠皮肤组织铜锌SOD 说 明 书 CN 102416026 A CN 102416034 A。

31、9/9 页 11 基因 mRNA 变化 . 表 3 显示, D- 半乳糖造模小鼠 SOD 基因表达下调, 口服维生素 E 阳性对照 组, 口服银杏提取物组, 银杏乳膏涂抹组 SOD 基因均有表达升高, 其中银杏乳膏组中, 高剂 量组基因表达相对上调具有显著性差异, 特别是高剂量组 SOD 基因表达上调极显著, 结果 见表 4。 0104 表 4 乳膏 SOD 基因表达检测结果 (n 10) 0105 0106 注 : 与模型组比较, *P 0.05 表示显著,*P 0.01 表示差异极显著 . 0107 4 结论 0108 实验研究结果表明, 中、 高剂量的银杏叶乳膏能明显增加衰老皮肤中羟脯氨。

32、酸含 量, 使衰老皮肤胶原蛋白的合成增加, 进而促进胶原纤维形成, 使皮肤真皮层厚度增加, 从 而缓解皮肤衰老。皮肤组织病理学形态观察也验证了这一结果。同时, 银杏叶乳膏通过增 强 SOD 基因表达, 提高 SOD 活力, 降低 MDA 含量, 从而清除体内存在自由基, 降低过氧化脂质 形成速度, 减少氧化应激, 延缓皮肤衰老。 高剂量的银杏叶乳膏抗皮肤衰老的效果明显优于 维生素 E 乳膏。 0109 而在小鼠局部给予银杏叶提取物(EGB)乳膏后, 小鼠皮肤中的SOD基因表达上调, SOD、 HYP 有明显的升高, SOD 酶活力上升, 证明了银杏叶提取物 (EGB) 乳膏的抗衰老效果。 通过。

33、与维 E 组、 口服银杏叶提取物 (EGB) 粉末组的 SOD、 HYP、 MDA 等参数的对比, 说明银杏 叶提取物乳膏的抗衰老效果优于目前临床上使用的维 E 乳膏。局部效疗优于口服组, 且能 降低口服带来的不良反应。说明 EGb 乳膏涂于皮肤表面, 有很好的吸收, 清除过多的氧自由 基, 增加皮肤胶原蛋白的合成能力, 抑制衰老。 说 明 书 CN 102416026 A CN 102416034 A1/2 页 12 图 1-1图 1-2图 1-3图 1-4 图 2-1图 2-2图 2-3图 2-4 图 2-5图 2-6图 2-7图 2-8 图 3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416026 A CN 102416034 A2/2 页 13 图 5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416026 A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