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公路铁路工程软弱地基处理方法.pdf

上传人:Y948****062 文档编号:537659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56.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610048596.8

申请日:

2006.08.11

公开号:

CN1948626A

公开日:

2007.04.18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E01C 21/00申请日:20060811授权公告日:20081203终止日期:20100811|||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E01C21/00(2006.01); E01C3/00(2006.01); E02D3/08(2006.01); E02D3/046(2006.01)

主分类号:

E01C21/00

申请人:

周洪文; 刘克家

发明人:

周洪文; 周本涛; 刘克家

地址:

450052河南省郑州市淮河路19号河南省高速公路发展有限公司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陈浩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建公路铁路工程软弱地基处理方法,该方法通过如下步骤在软弱地基表面把软泥挤开,形成硬壳置换层:a、配备最大颗粒直径不超过60cm的填充石料;b、在软弱地基表面满铺40-70cm厚石料层;c、采用夯机堕夯锤,利用夯锤夯击力以按点夯或隔点夯加补夯的方式布置夯点对石料层进行夯击,在选定的夯点夯击出2-3m的夯坑;d、对于每一夯坑,按填料——夯击、填料——夯击直至连续2-3次夯击的沉降量在小于7cm,可停止夯击。本发明将软弱路基表层2-6米厚度的软泥或淤泥排挤开,达到挤淤置换的目的,最终形成2-6米厚的硬壳置换层,提高了地基的承载力,增加了地基的稳定性。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新建公路铁路工程软弱地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通过如下步骤在软弱地基表面把软泥挤开,形成硬壳置换层:
a、配备最大颗粒直径不超过60cm的填充石料;
b、在软弱地基表面满铺40-80cm厚石料层;
c、采用夯机堕夯锤,利用夯锤夯击力以按点夯或隔点夯加补夯的方式布置夯点对石料层进行夯击,在选定的夯点夯击出2-3m的夯坑;
d、对于每一夯坑,按填料——夯击、填料——夯击直至连续2-3次夯击的沉降量在小于7cm,可停止夯击。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弱地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石料采用开山石料,石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15Mpa。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软弱地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夯点呈正方形布置,间距为2.2m、2.4m、2.8m。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软弱地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夯机堕夯锤的直径在1.0-1.5m之间,锤重15-20T。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软弱地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夯击采用从路基中间向两侧夯击的方式施工。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软弱地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硬壳置换层在2-6m厚。

说明书

新建公路铁路工程软弱地基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建公路、铁路工程地基处理方法,尤其涉及新建公路、铁路工程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在公路、铁路的施工中,要求完工后沉降量小,路面平整度高,对于硬土地基而言,不存在多大难题,但对于软弱地基,处理起来就有相当大的难度。软弱地基主要分布于河床及其谷地、丘陵区的岗问洼地和山区的山问谷地中。表层多为水田,地下水位高,以低液限粘土为主,夹薄层高液限粘土,局部含风化岩碎块。土层一般软塑状,局部硬塑或流塑状,工程地质条件差,容许承载力80-100KPa。一般厚度小于10米。这种地质条件,在旱天,粘士的表面会形成硬壳层,采用12-15T压路机碾压,也只能压下去20cm-30cm,但一遇到雨季,雨水浸泡后硬壳层即变为软泥,施工后势必会造成路堤的整体下沉,可见采用压路机碾压处理不适合。就目前我国许多条高速公路地基处理的情况看,不管是采用深层搅拌桩还是砂桩,塑料排水板,处理后的路线运营情况都有不同程度的沉陷,达不到设计要求。也有采用先围堰,挖除软弱地基、换填设计物料的做法,或者架桥通过,但都存在成本高,进度慢的问题,前者还经常造成环境破坏的后果。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新建公路、铁路工程软弱地基处理方法,以在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进度。
为完成上述任务,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建公路铁路工程软弱地基处理方法,该方法通过如下步骤在软弱地基表面把软泥挤开,形成硬壳置换层:
a、配备最大颗粒直径不超过60cm的填充石料;
b、在软弱地基表面满铺40-80cm厚石料层;
c、采用夯机堕夯锤,利用夯锤夯击力以按点夯或隔点夯加补夯的力式布置夯点对石料层进行夯击,在选定的夯点夯击出2-3m的夯坑;
d、对于每一夯坑,按填料——夯击、填料——夯击直至连续2-3次夯击的沉降量在小于7cm,可停止夯击。
所述的石料采用开山石料,石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15Mpa。
所述夯点呈正方形布置,间距为2.2m、2.4m、2.8m。
所述的夯机堕夯锤的直径在1.0-1.5m之间,锤重15-20T。
夯击采用从路基中间向两侧夯击的方式施工。
所述的硬壳置换层在2-6m厚。
本发明通过在软弱地基表面铺置规定规格的石料,边夯击边填料,将软弱路基表层2-6米厚度的软泥或淤泥排挤开,达到挤淤置换的目的,最终形成2-6米厚的硬壳置换层,提高了地基的承载力,增加了地基的稳定性。这种方式相比先围堰,再挖除软弱地基,换填上设计物料或者架桥通过,具有成本低,施工进度快的优点。另外,这种施工方式,就地取材,把筑路沿途的开山石料直接用于夯填软弱地基,既解决了废料占地和破坏环境的问题,又减少了水泥、石灰、砂石的消耗,降低了施工费用和生产建材间接造成的环境破坏。还有就是,本发明的夯填方式排淤置换,不破坏沿途的地质构造,施工完成后,路基两侧的水资源及微生物还具备一定的通透性,不破坏沿途的生态环境,这一点也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新建公路铁路工程软弱地基处理方法,该方法通过如下步骤在软弱地基表面把软泥挤开,形成硬壳置换层:a、配备最大颗粒直径不超过60cm的填充石料;b、在软弱地基表面满铺40-80cm厚石料层;c、采用夯机堕夯锤,利用夯锤夯击力以按点夯或隔点夯加补夯的方式布置夯点对石料层进行夯击,在选定的夯点夯击出2-3m的夯坑;d、对于每一夯坑,按填料——夯击、填料——夯击直至连续2-3次夯击的沉降量在小于7cm,可停止夯击。石料采用开山石料,石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15Mpa。夯点呈正方形布置,间距根据具体情况可以设定为为2.2m、2.4m、2.8m。夯机堕夯锤的直径在1.0-1.5m之间,锤重15-20T。夯击采用从路基中间向两侧夯击的方式施工,将软弱路基表层2-6米厚度的软泥或淤泥排挤开,达到挤淤置换的目的,最终形成2-6米厚的硬壳置换层,提高了地基的承载力,增加了地基的稳定性。
所谓按点夯,是指预先按照间距2.2m、2.4m或2.8m的正方形夯点画灰标注布置放样后,一个挨者一个夯点进行处理,对每一个夯点连续夯击沉量达到2.5米,然后,边夯击至停夯边在夯坑内填充石料,每次停夯的要求是夯击下沉量小于5厘米。每次填加的石料在70-100厘米之间,最后与地平面赶平。最后进行补夯,直至地面平整。
所谓隔点夯,是指预先按照间距2.2m、2.4m或2.8m的正方形夯点画灰标注布置放样后,一个隔一个夯点进行处理,对每一个夯点连续夯击沉量达到2.5米,然后,边夯击至停夯边在夯坑内填充石料,每次停夯的要求是夯击下沉量小于5厘米。每次填加的石料在70-100厘米之间,最后与地平面赶平。接着对遗漏的所有夯点按上述要求再行处理。最后进行补夯,直至地面平整。

新建公路铁路工程软弱地基处理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建公路铁路工程软弱地基处理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建公路铁路工程软弱地基处理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建公路铁路工程软弱地基处理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建公路铁路工程软弱地基处理方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建公路铁路工程软弱地基处理方法,该方法通过如下步骤在软弱地基表面把软泥挤开,形成硬壳置换层:a、配备最大颗粒直径不超过60cm的填充石料;b、在软弱地基表面满铺4070cm厚石料层;c、采用夯机堕夯锤,利用夯锤夯击力以按点夯或隔点夯加补夯的方式布置夯点对石料层进行夯击,在选定的夯点夯击出23m的夯坑;d、对于每一夯坑,按填料夯击、填料夯击直至连续23次夯击的沉降量在小于7cm,可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道路、铁路或桥梁的建筑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