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级下填和互连工艺.pdf

上传人:00****42 文档编号:537542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619.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2816611.6

申请日:

2002.08.21

公开号:

CN1547758A

公开日:

2004.11.17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H01L21/00

主分类号:

H01L21/00

申请人:

国际瑞克提菲尔公司;

发明人:

马丁·斯坦丁

地址: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

优先权:

2001.08.24 US 60/314,818; 2002.08.20 US 10/225,399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英赛嘉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方挺;刘玉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芯片尺寸封装及其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在半导体管芯(60)的表面上提供粘稠互连(41、42),该互连被一层热环氧树脂(EO)包围。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方法,包括: 在半导体晶片的主表面上淀积钝化层,所述半导体晶片包括由划线 彼此隔离的多个相同半导体管芯,每个管芯具有在其主表面上的主电接 触; 在所述钝化层中形成多个窗口,每个窗口设置在各个管芯的所述主 电接触上并露出所述主电接触; 在每个所述窗口中淀积含有导电颗粒的导电环氧树脂,从而在每个 所述主电接触上形成互连; 在每个所述互连周围形成一层热环氧树脂;和 沿着所述划线切割所述晶片,从而形成多个半导体器件。
2: 根据权利要求1的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方法,其中所述一层热环氧 树脂形成为其最大高度低于所述互连最大高度。
3: 根据权利要求1的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方法,其中所述一层热环氧 树脂是通过热环氧树脂的多个淀积步骤并在每个步骤之后进行蒸发步骤 而形成的。
4: 根据权利要求1的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方法,其中所述钝化层包括 光敏环氧树脂。
5: 根据权利要求1的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方法,其中所述窗口是通过 光刻成像步骤并在之后进行固化步骤而形成的。
6: 根据权利要求1的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方法,其中所述导电颗粒包 括银。
7: 根据权利要求1的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方法,其中所述导电环氧树 脂包括60%到85%重量的银颗粒,所述颗粒是3到40微米。
8: 根据权利要求1的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方法,其中所述导电环氧树 脂包括溶剂。
9: 根据权利要求1的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方法,其中所述导电环氧树 脂是通过丝网印刷和分散法之一淀积的。
10: 根据权利要求1的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方法,其中每个相应管芯 的所有主电接触都只设置在其一个主表面上,并且在形成所述一层热环 氧树脂之前,在每个相应管芯的所有主电接触上形成互连。
11: 一种半导体器件,包括: 具有主表面的半导体管芯; 在所述半导体管芯的所述主表面上的电接触;在所述电接触上的互 连,所述互连由含有导电颗粒的粘稠环氧树脂构成;和 设置在所述主表面上和包围所述互连的热环氧树脂层。
12: 根据权利要求11的半导体器件,其中所述一层热环氧树脂层的 最大高度低于所述互连的最大高度。
13: 根据权利要求11的半导体器件,其中所述导电颗粒包括银。
14: 根据权利要求11的半导体器件,其中所述导电环氧树脂包括60 %到85%重量的银颗粒,所述颗粒是3到40微米。
15: 根据权利要求11的半导体器件,其中所述管芯的所有主电接触 都设置在所述主表面上,并且互连形成在所述管芯的所有主电接触上。
16: 一种将半导体管芯固定到导电焊盘的方法,其中所述半导体管 芯在其主表面上具有主电接触,该方法包括: 在所述主电接触上设置互连,所述互连包括含有导电颗粒的粘稠环 氧树脂; 用热环氧树脂层包围所述互连; 将所述互连粘接到所述导电焊盘上; 将所述互连加热到回流温度,从而在所述互连和所述导电焊盘之间 形成连接;和 进一步将所述热环氧树脂加热到固化温度,所述固化温度高于所述 回流温度。
17: 根据权利要求16的方法,其中所述导电焊盘位于功率电路板上。
18: 根据权利要求16的方法,其中所述热环氧树脂包括引发剂和阻 滞剂,以便确保所述固化温度将不低于所述回流温度。
19: 根据权利要求16的方法,其中所述回流温度约为80,所述固化 温度约为150。
20: 根据权利要求16的方法,其中通过进一步加热使所述热环氧树 脂变为液体,并且所述管芯与所述导电焊盘隔开,以便通过毛细作用允 许所述热环氧树脂流到所述管芯的中心部分。
21: 根据权利要求16的方法,其中所述粘稠环氧树脂包括填料。
22: 根据权利要求16的方法,其中所述导电颗粒包括60%到85% 重量的所述粘稠环氧树脂,并包括3到40微米的银颗粒。

说明书


晶片级下填和互连工艺

    相关申请

    本申请基于并要求在2002年8月24日申请的、题为“晶片级下填(underfill)和互连工艺”的美国临时申请No.60/314818的优先权,这里结合该申请的主题和公开内容供参考。

    【发明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半导体器件,特别涉及芯片尺寸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发明背景】

    半导体器件如功率开关是电子器件的常用部件。这种器件经常被封装,以便它们可以实际上安装到电子电路中。由于希望有更小的电子器件,因此要求更小尺寸的电子封装。由此研制了芯片尺寸封装,这种封装的尺寸是半导体器件的尺寸或近似尺寸。

    还公知一种半导体器件封装,其中所有电极位于公共管芯表面上,并可以连接到如印刷电路板之类的支撑表面上的相应导电焊盘或迹线上。

    半导体封装在电路板上的适当放置和固定是制造电子电路的重要步骤。目前,这种器件首先被向下焊接到电路板上,并且在分立的步骤中,在器件周边周围施加液体环氧树脂,这些液体环氧树脂由于毛细作用而被引入器件底部和电路板顶部之间的空间中,形成下填,从而提高器件温度循环能力。通常,这种工艺要求在施加下填材料之前首先在自动化步骤中焊接该器件。因此,如果在焊接工艺期间该器件没有完全放好,则存在下填材料将不准确设置的机会,并且可能意外地溢出到电路板的其它区域。这当然是不希望的,并且可能要求用这种方式设计的电路板容纳由于半导体封装的位置放错产生的溢出物。例如,电路板上趋于用于半导体封装的区域可以扩大以容纳下填材料的溢出物。这种解决方案当然需要扩大电路板,这与对更小电子器件的期望是相违背的。

    希望提供一种半导体封装,能够精确地放在电路板上,并在其上固定,而没有上述常规公知器件的缺点。

    【发明内容】

    制备根据本发明的半导体器件,它包括电路板固定和下填所需要地材料,以至于用户只需提供热漂移以完成固定工艺,由此避免由现有技术封装和固定方法所遇到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可以以晶片级制成的新固定系统采用用于互连的银承载环氧树脂和设置在银承载互连之间的用于下填的热环氧树脂。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是倒装片式半导体器件,在分割(singulation)之前在晶片级处理该器件。

    具体而言,首先用合适的光敏环氧树脂钝化涂层涂覆具有多个相同管芯的晶片。然后处理这个层以在每一个管芯的接触上打开窗口。然后互连将设置在每个管芯的每个接触上,并通过各个窗口与每个管芯的每个接触相连。

    根据本发明的方案,互连由具有一定有益特性的银承载环氧树脂构成。具体而言,银承载环氧树脂具有作为基体材料的树脂,它是半固态的,并且在室温下的触感将是粘稠的。银承载环氧树脂还可以包括在室温下和在较高温度下提供互连结构整体性的填料。

    为了允许银承载环氧树脂设置在各个管芯的内容物上,可以使用溶剂还原。这些溶剂在蒸发时会离开具有粘稠外部表面的互连。

    然后,热环氧树脂向下穿过晶片表面放置。将要构成下填层的热环氧树脂在室温下是固态的(直到比用于互连的温度稍高的温度保持固态),并且用溶剂还原。热环氧树脂层可以通过重复淀积和蒸发到略小于互连高度的厚度的工艺来形成。

    一旦形成了热环氧树脂层,例如通过锯开法分割管芯,由此形成多个芯片级尺寸的半导体器件。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在焊料回流工艺如通常用于SMT(表面贴装)组件的焊料回流工艺期间,首先对根据本发明的半导体器件进行回流处理,然后固化热环氧树脂,形成下填结构。具体地说,当首先将该器件放在电路板上时,该器件的粘稠互连足以保持该器件在电路板上的适当位置。随着温度升高,互连树脂开始变为可移动的,但是填料将防止这些互连在这个阶段塌陷。随着温度进一步升高,热环氧树脂变得可移动,并且没有结构化的填料,将变得不太粘稠。因此,热环氧树脂容易流动并通过毛细作用向半导体器件中心牵引。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一旦温度超过约110℃,则环氧树脂开始固化。然而,如果需要的话,这个固化温度可以升高。在根据本发明的半导体器件中使用的该环氧树脂和热环氧树脂的硬化系统被选择为能够在焊料回流循环内完全固化。

    附图简述

    图1表示具有形成在半导体晶片顶表面上的多个相同半导体管芯的半导体晶片的顶部平面图。

    图2表示由图1所示的晶片的典型部分的顶部平面图。

    图3表示具有钝化层的由图2所示的晶片的典型部分,其中在晶片中的管芯的电接触上有窗口。

    图4表示在箭头4-4的方向和4-4之间观看到的图3所示部分的一部分。

    图5表示具有在其窗口中形成的银承载环氧树脂互连的由图3所示的晶片的典型部分。

    图6表示在箭头5-5的方向和5-5之间观看到的图5所示的部分的一部分。

    图7表示具有在每个管芯的互连周围设置的热环氧树脂层的由图5所示的晶片的典型部分。

    图8表示在箭头8-8的方向和8-8之间观看到的图7所示部分的一部分。

    图9是在加热之前设置在电路板上的根据本发明的半导体器件的侧视图。

    图10表示在适当的加热步骤之后连接到电路板上的根据本发明的半导体器件的侧视图。

    附图的详细说明

    图1表示单片硅的晶片100,它包括形成在其中的多个相同的管芯10。形成在晶片100中的管芯10可以是功率开关器件如MOSFET或IGBT或功率二极管。

    图2表示晶片100的典型部分105,它包括多个相邻设置的管芯10。每个管芯10与其相邻的管芯10通过交叉划线110隔开。根据该优选实施例,管芯10是MOSFET,它包括只在其主表面之一上的所有它的主电接触11、12、13、14。具体而言,每个管芯10包括只在其一个主表面上的源极接触11、12、漏极接触13和栅极接触14。其它种类的管芯也可以被处理成根据本发明的半导体器件。

    下面参照图3和4,钝化层30设置在晶片100的整个表面上,其典型部分105由图3示出。钝化层30由光敏环氧树脂构成。

    接着,使用可包括成像步骤以及之后的固化步骤的光刻法,处理钝化层30,以便分别在每个管芯的源极接触11、12、漏极接触13和栅极接触14上提供窗口31、32、33、34。每个窗口31-34从钝化层30的顶部延伸到各个接触的顶表面,由此露出各个接触。

    下面参照图5和6,在每个管芯的窗口31、32、33、34内部淀积银承载环氧树脂,在其中形成分别电连接到每个管芯10的电接触11-14的互连40、41、42、43。银承载环氧树脂可以用任何希望的方式淀积,如通过丝网印刷或通过分散法。根据该优选实施例的银承载环氧树脂包括60%到85%重量银的银颗粒,银颗粒的尺寸为3到40微米。而且,在该优选实施例中,在互连40、41、42、43中使用的银环氧树脂将含有合适的溶剂,如Dowanol PMA(丙二醇)或相似的化学材料。溶剂的选择将取决于其速度和挥发性。就是说,实现慢得足以处理该材料和快得足以导致较短烘干时间之间的平衡。而且,还应该指出,溶剂含量将确定由互连40、41、42、43所经受的收缩性。此外,该优选实施例中的溶剂的蒸发温度将保持低于环氧树脂的固化温度。优选地,溶剂速度为约1小时。明显地,当溶剂蒸发时,并且环氧树脂仍然未固化时,互连40、41、42、43的表面将是稍微粘稠的。

    在该优选实施例中,除了银颗粒之外,银承载环氧树脂将含有适量的填料,如微粉化玻璃、云母或硫酸钡。填料将防止在环氧树脂为半液体如当加热互连时形成互连40、41、42、43的环氧树脂塌陷。

    下面参照图7和8,在晶片100的顶表面上淀积热环氧树脂层50,其典型部分105由图7示出。然后蒸发热环氧树脂50中的溶剂,使其离开未固化的固态热环氧树脂层50。如图8示意示出的,在烘干时,热环氧树脂层50包围每个管芯10的互连40、41、42、43并延伸到低于互连40、41、42、43高度的高度。热环氧树脂层50可以在一个步骤中淀积,然后进行烘干步骤,或者在多个淀积步骤中淀积,每个淀积步骤之后是烘干步骤。可用在导电互连和热环氧树脂中的环氧树脂包括环氧novalac或双苯基A和双苯基F的混合物。

    然后通过例如沿着线110锯开而将晶片100分割成单独的半导体器件。然后可以如在胶带和卷轴中封装如此制造的半导体器件,并运送给用户,其中每个器件的互连40、41、42、43由粘稠的和未固化的银承载环氧树脂形成,并且每个器件包括包围其互连40、41、42、43的一层干燥和未固化的热环氧树脂50。

    参见图9和10,互连40、41、42、43的粘稠或粘性表面保持管芯在电路板60上的位置上。之后,使用传统焊料回流工艺对电路板(它还可承载将要向下焊接的其它元件)进行回流。

    互连40、41、42、43在约80℃下变得稍微软一些,并且允许与电路板60上的导电焊盘(未示出)形成接点。同时,热环氧树脂层50变得非常有流动性(对于稠油的稠度)并流动从而在管芯10和电路板60的顶表面之间形成接点。热环氧树脂层50的粘性继续减小,直到温度超过约150℃为止。此时,外部环氧树脂50中的催化剂开始固化反应。通过使用公知的固化引发剂和阻滞剂控制催化剂以停止低温固化。当电路板60从回流炉的端部引出时,环氧树脂系统固化,并且该器件具有连接到电路板60的导电焊盘的银互连。如图10中最佳示出的,除了互连40、41、42、43被下填的位置之外,热环氧树脂50已经流出并在管芯10表面和电路板60之间形成键合部。

    虽然前面已经针对本发明的特殊实施例介绍了本发明,但是各种修改和改变以及其它用途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因此,优选本发明不限于这里公开的具体例子。

晶片级下填和互连工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晶片级下填和互连工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晶片级下填和互连工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晶片级下填和互连工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晶片级下填和互连工艺.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芯片尺寸封装及其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在半导体管芯(60)的表面上提供粘稠互连(41、42),该互连被一层热环氧树脂(EO)包围。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基本电气元件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