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烟叶烘烤方法.pdf

上传人:v**** 文档编号:5371465 上传时间:2019-01-08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469.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319928.2

申请日:

2011.10.19

公开号:

CN102499424A

公开日:

2012.06.20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24B 1/02申请日:20111019|||公开

IPC分类号:

A24B1/02; A24B3/10

主分类号:

A24B1/02

申请人:

广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发明人:

叶为民

地址: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林和西横路186号8-16楼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代理人:

曹志霞;李赞坚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烟叶烘烤方法,包括:将干球温度提高到35±1℃,保持湿球温度33~34℃,直至烟叶叶尖变黄;将干球温度以2±0.5小时1℃升至38~40℃,稳温延长时间,控制湿球温度34~36℃,直至底层烟叶接近或达到80%黄片青筋少量含黄,同时叶片发软;将干球温度以1±0.5小时1℃升至40~43℃,保持湿球温度36~37℃,使底层全部烟叶和二层部分烟叶达到既变黄又变软、塌架;将干球温度以2~3小时1℃升至54±1℃;同时,使湿球温度逐步上升且稳定在36~40℃;以每小时1±0.5℃的速度将干球温度升至68±1℃,稳温最高不超过70℃,直到烟叶完全干燥;同时,使湿球温度稳定在40~43℃,直至烘烤结束。本发明通过优化烟叶烘烤温度控制方案,可以提高烟叶烘烤质量,降低烟叶烘烤成本。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烟叶烘烤方法, 依次包括变黄阶段、 定色阶段及干筋阶段,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黄阶段按照下述步骤控制烤房内温度 : 将干球温度提高到 35±1℃, 保持湿球温度 33 ~ 34℃, 直至烟叶叶尖变黄 ; 将干球温度以 2±0.5 小时 1 ℃升至 38 ~ 40 ℃, 稳温延长时间, 控制湿球温度 34 ~ 36℃, 直至底层烟叶接近或达到 80%黄片青筋少量含黄, 同时叶片发软 ; 将干球温度以 1±0.5 小时 1℃升至 40 ~ 43℃, 保持湿球温度 36 ~ 37℃, 使底层全部 烟叶和二层部分烟叶达到既变黄又变软、 塌架 ; 所述定色阶段按照下述步骤控制温度 : 将干球温度以 2 ~ 3 小时 1℃升至 54±1℃; 同时, 使湿球温度逐步上升且稳定在 36 ~ 40℃ ; 所述干筋阶段按照下述步骤控制温度 : 以每小时 1±0.5℃的速度将干球温度升至 68±1℃, 稳温最高不超过 70℃, 直到烟叶 完全干燥 ; 同时, 使湿球温度稳定在 40 ~ 43℃, 直至烘烤结束。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烟叶烘烤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黄阶段中, 在湿球温度低于 预设最低温度时, 给烤房加水补湿 ; 在湿球温度高于预设最高温度时, 开启烤房天窗排湿。
3: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烟叶烘烤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黄阶段中, 如烟叶变黄程度 未达到预设变黄标准, 保温、 保湿延长时间, 使烟叶完成变黄 ; 如烟叶水干燥未达到预设干 燥标准, 开烘房的天窗、 地洞, 同时加大烧火进行排湿, 保持烘房内湿、 温度稳定。
4: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烟叶烘烤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色阶段中, 如烟叶失水速度 或烟筋变黄速度低于预设标准, 在干球温度为 45 ~ 50℃时, 稳温延长时间, 使烟筋实现变 黄, 部分烟叶达到小卷筒 ; 然后, 以 1 ~ 2 小时 1℃升至 54±1℃, 稳温至烟叶叶片完全干燥。
5: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烟叶烘烤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干筋阶段中, 在干球湿度达到 60±1℃后, 保持湿球温度不超过 43℃前提下, 逐渐关小烘房的地洞、 天窗。
6: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烟叶烘烤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烘烤前的装烟工序, 其中保持 竿距间隔为 15 ~ 25mm。
7: 如权利要求 6 所述的烟叶烘烤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烟工序前设有编烟工序, 其 中按 1 ~ 2m 长的烟竿编烟 90 ~ 120 片。
8: 如权利要求 7 所述的烟叶烘烤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编烟工序前设有采收工序中, 其中每次每株采摘 2 ~ 3 片, 最后的上部叶一次性采收。
9: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烟叶烘烤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烘烤后的回潮工序, 为自然回 潮、 地窖回潮或潮房回潮之一。
10: 如权利要求 9 所述的烟叶烘烤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回潮工序后设有堆放工序, 其中烟剁高度不超过 1.5mm。

说明书


一种烟叶烘烤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烤烟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采用烘烤房的烟叶烘烤方法。背景技术 烟叶烘烤主要包括土房烘烤、 三段式烘烤和卧式密集烘烤房等方式, 其中三段式 烘烤因适应我国一家一户小规模分散种植方式而得到广泛应用。 三段式烘烤指根据烟叶外 观特征变化与内部的有机联系, 把烟叶烘烤全过程分为烟叶外观状态与温度要求相应的阶 段, 即变黄阶段、 定色阶段及干筋阶段。
     三段式烘烤方法操作简单, 但实践中对烤房的温湿度较为随意, 由此直接影响到 烤烟的烘烤品质。专利号 “ZL02110188.4” 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 “三段五步法烟叶烘烤工 艺” , 对传统三段式烘烤工艺进行了改良, 但仍存在缺陷 : 一方面, 升升温规律仍嫌不足, 影 响了烟叶烘烤品质 ; 另一方面, 烘烤时间较长, 耗能相对较大, 不利于降低成本。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烟叶烘烤方法, 可以提高烟叶烘烤品质, 降 低烘烤成本。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烟叶烘烤方法, 依次包括变黄阶段、 定色阶段及干 筋阶段,
     所述变黄阶段按照下述步骤控制烤房内温度 :
     将干球温度提高到 35±1℃, 保持湿球温度 33 ~ 34℃, 直至烟叶叶尖变黄 ;
     将干球温度以 2±0.5 小时 1℃升至 38 ~ 40℃, 稳温延长时间, 控制湿球温度 34 ~ 36℃, 直至底层烟叶接近或达到 80%黄片青筋少量含黄, 同时叶片发软 ;
     将干球温度以 1±0.5 小时 1℃升至 40 ~ 43℃, 保持湿球温度 36 ~ 37℃, 使底层 全部烟叶和二层部分烟叶达到既变黄又变软、 塌架 ;
     所述定色阶段按照下述步骤控制温度 :
     将干球温度以 2 ~ 3 小时 1℃升至 54±1℃ ; 同时, 使湿球温度逐步上升且稳定在 36 ~ 40℃ ;
     所述干筋阶段按照下述步骤控制温度 :
     以每小时 1±0.5℃的速度将干球温度升至 68±1℃, 稳温最高不超过 70℃, 直到 烟叶完全干燥 ; 同时, 使湿球温度稳定在 40 ~ 43℃, 直至烘烤结束。
     较优地, 所述变黄阶段中, 在湿球温度低于预设最低温度时, 给烤房加水补湿 ; 在 湿球温度高于预设最高温度时, 开启烤房天窗排湿。
     较优地, 所述变黄阶段中, 如烟叶变黄程度未达到预设变黄标准, 保温、 保湿延长 时间, 使烟叶完成变黄 ; 如烟叶水干燥未达到预设干燥标准, 开烘房的天窗、 地洞, 同时加大 烧火进行排湿, 保持烘房内湿、 温度稳定。
     较优地, 所述定色阶段中, 如烟叶失水速度或烟筋变黄速度低于预设标准, 在干球
     温度为 45 ~ 50℃时, 稳温延长时间, 使烟筋实现变黄, 部分烟叶达到小卷筒 ; 然后, 以1~2 小时 1℃升至 54±1℃, 稳温至烟叶叶片完全干燥。
     较优地, 所述干筋阶段中, 在干球湿度达到 60±1℃后, 保持湿球温度不超过 43℃ 前提下, 逐渐关小烘房的地洞、 天窗。
     较优地, 包括烘烤前的装烟工序, 其中保持竿距间隔为 15 ~ 25mm。
     较优地, 所述装烟工序前设有编烟工序, 其中按 1 ~ 2m 长的烟竿编烟 90 ~ 120 片。
     较优地, 所述编烟工序前设有采收工序中, 其中每次每株采摘 2 ~ 3 片, 最后的上 部叶一次性采收。
     较优地, 包括烘烤后的回潮工序, 为自然回潮、 地窖回潮或潮房回潮之一。
     较优地, 所述回潮工序后设有堆放工序, 其中烟剁高度不超过 1.5mm。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的烟叶烘烤方法通过较好地控制烤房温度, 可使得烟叶 保持较好的外观和香味, 由此大大改善烟叶烘烤品质 ; 同时, 可使烘烤时间缩短 3 小时左 右, 有利于节省燃料, 从而降低烘烤的原料成本。该一烘烤工艺十分简便, 易于为烟农所掌 握, 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 1 是本发明烟叶烘烤方法的整套工序图 ; 图 2 是图 1 中烘烤工序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烟叶烘烤方法的核心在于对烤房的温度调节, 通过优化烤房升温规律, 较 好地改善烟叶烘烤品质, 改善烟叶烘烤成本。下面具体进行描述。
     为便于理解本发明, 先对有关概念进行解释。
     一、 三段式烘烤设备
     三段式烘烤的主要包括普通烤房及干湿球温度计等必要设备, 其中 :
     普通烤房为烤烟生产中烘烤加工烟叶的专用设备, 包括各种建筑材料与结构、 热 源与供热形式、 进风洞和天窗形式的自然通风气流上升式烤房、 自然通风气流下降式烤房、 有辅助机械通风的热风循环烤房。
     烤房性能要求为 : (1) 大小适宜, 设备齐全, 进行烧火、 通风排湿、 烤房温湿度烟叶 变化观察等操作方便 ; (2) 升温灵敏, 控温稳定, 保温保湿, 平面温湿度均匀 ; (3) 排湿顺畅, 调控灵活 ; (4) 坚固耐用, 节省燃料。
     干湿球温度计为烟叶烘烤必备的测试仪表, 由两支完全相同的温度计及表盘组 成, 单位均为摄氏度 : 其中右边一支感温球上包有干净的脱脂纱布, 纱布下端浸入盛有水的 特制水管中, 感温球距水面正上方 1 ~ 1.5cm, 这支温度计为湿球温度计 ; 左边一支感温球 不包纱布的为干球温度计。通过干湿球温度计, 可得到以下参数 :
     1、 干球温度——干球温度计所显示的温度值, 单位为摄氏度, 用℃表示。 代表烤房 内空气的温度 ;
     2、 湿球温度——湿球温度计上所显示的温度值, 单位为摄氏度, 用℃表示 ;
     3、 干湿差——干球温度与湿球温度的差值, 单位为摄氏度, 用℃表示。 反映烤房内空气的相对湿度高低。
     二、 采收成熟度
     指采摘时烟叶生长发育和内在物质转化达到的成熟程度和状态。 通常划分五个档 次:
     1、 欠熟——烟叶尚处于生长发育阶段, 不具备或少具备成熟特征。烤后往往有不 同程度的含青。
     2、 尚熟——烟叶基本完成了生长转化过程, 已部分具备较多可辨认的成熟特征, 烤后烟叶质量较好。
     3、 成熟——烟叶生长发育和干物质转化适当, 具备明显可辩认的成熟特征。质量 好。烟叶生长发育超过成熟的要求, 干物质过多的转化消耗。烤后下降。
     4、 假熟——指由于各种因素 ( 营养不良、 光照不足、 或天气严重干旱或涝渍等 ) 影 响, 使烟叶生长在没有真正达到成熟之前就表现出外观上的黄。
     5、 完熟——指营养充足, 发育良好的上部叶在达到成熟之后进一步进行内都物质 转化, 叶面有较多 “老年斑” , 同时伴随赤星病等斑块, 烤后内在质很好。
     三、 烟叶变化 指烘烤进程中烟叶的变黄程度与相应的干燥形态变化。 一般以烤房底层烟叶变化 为主, 兼顾二层和其他各层。
     1、 变黄程度——烟叶变黄的程度, 通常以 “几成黄” 表示, 划为一、 二、 三……八、 九、 十成黄 ; 黄片青筋叶基部微带青为九成黄, 或称基本全黄, 十成黄为黄片黄筋。
     2、 干燥程度——烟叶含水量的减少反映在外观上的干燥状态。通常表现为叶片, 主脉变软, 勾尖卷边, 小卷筒, 大卷筒, 干筋。
     四、 烟叶成熟特征
     成熟烟叶的基本特征是容易采摘, 采摘时声音清脆, 断面整齐, 不带茎皮。
     1、 下部叶 —— 烟叶基本色为绿色, 略有落黄的表示, 茸毛部分脱落, 主脉基部发 白, 叶龄 50 ~ 60 天。
     2、 中部叶——烟叶基本色为绿黄色, 叶面 2/3 以上落黄, 主脉发白, 支脉 1 屉发白, 叶尖、 叶缘呈黄色, 叶面时有黄色成熟斑, 茎叶角度增大, 叶龄 60 ~ 70 天。
     3、 上部叶——烟叶基本色为黄色, 叶面充分落黄、 发皱、 成熟斑明显, 有枯尖、 焦边 出现, 茎叶角度明显增大, 叶龄 70 ~ 90 天。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 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参见图 1, 为本发名烟叶烘烤方法的整套工序图, 包括由采收工序 S101、 编烟工序 S102、 装烟工序 S103( 以上三项为烘烤前工序 )、 烘烤工序 S104、 回潮工序 S105、 堆放工序 S106( 以上两项为烘烤后工序 ) 等, 以下分别进行介绍。
     S101、 采收工序
     1、 采收原则与方法。长整齐、 成熟一致的烟田, 每次每株采 2 ~ 3 片, 最后 4 ~ 4 片上部叶等充分成熟一次采收。 按照下部烟适时早收, 中部烟成熟稳收, 上部叶充分成熟采 收和 “多熟多采, 少熟少采, 不熟不采” 的原则, 做到生不采, 熟不丢。烟田采收次数 5 次左 右。为正确识别烟叶成熟, 采收宜在早上或上午进行。天气干旱宜采露水烟。烟叶成熟后
     遇短时间降雨要在停雨后立即采收, 长时间降雨仍坚持成熟采收。
     2、 采收注意问题。
     采收数量要与烤房容量相配套。 采收人员要统一标准, 做到每次采收同一品种, 同 一部位, 同一成熟度的烟叶。采收时避免挤压、 摩擦、 日晒, 不损伤和搅乱烟叶的堆放次层 次, 放置荫凉处。堆放高度 30cm 左右, 避免起热烫伤。
     S102、 编烟工序
     鲜烟分类, 分别编烟, 同竿同质。
     数量适当, 均匀一致。 每竿编烟数量应根据烟叶部位、 大小、 含水量等灵活掌握, 一 般 1.5m 长的烟竿编烟 90 ~ 120 片。欠熟烟、 尚熟烟、 成熟烟、 过熟烟、 假熟烟要分别编烟。 下部叶和含水量大的烟叶应适当编稀些, 上部叶和含水量小的烟叶应适当编密些。并要 2 片一束, 叶基对齐, 叶背相靠, 编扣牢固, 束间距离均匀一致。烟竿两端各留 10cm 空竿。
     编烟后在荫凉处进行, 避免烟叶沾染泥土, 已编竿烟叶应放在荫凉处, 避免日晒, 防止损伤烟叶。
     S103、 装烟工序
     分类装烟。同一烤房应装品种、 田问管理、 部位、 采收时间一致的烟叶。在分类编 烟的基础上, 将成熟度稍差的烟叶装在上层, 成熟烟叶装在中间层, 过熟叶或病叶装在底层 温度高的地方, 观察窗周围装挂具有代表性的烟叶, 以便掌握烘烤进程。
     密度均匀。装烟时上下层竿距均为一致, 通常保持竿距为 20cm 左右, 当含水量多 或阴雨时适当装稀, 当含水量少或天气干旱时适当装密。
     当天采收编竿的烟叶, 要当天装烟并点火烘烤。
     S104、 烘烤工序
     烘烤操作时干湿温度计挂在烤房底棚, 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的应用均以底棚为 准。
     1、 烘烤原理
     根据鲜烟素质以及在烘烤过程的变化, 采用烧火供热和通风排湿等调控手段, 提 供相应的温度、 湿度和持续时间等, 促进烟叶发生充分和完善的生理生化变化, 使烟叶变黄 和失水干燥协调一致, 最终实现烟叶烤黄、 烤干、 烤香。
     2、 烘烤原则
     (1) 四看四定——看鲜烟叶质量, 定烘烤技术 ; 看烟叶变化, 定所需要的干湿球温 度; 看于球温度高低定烧火大小 ; 看湿球温度高低定排气窗和进风洞开度大小。
     (2) 四严四灵活——烘烤技术应用同鲜烟叶素质相适应要严, 具体掌握要灵活 ; 干 湿球温度与烟叶变化相适应要严, 各阶段维持时间长短要灵活 ; 确保干球温度在规定范围 内要严, 烧火大小要灵活 ; 湿球温度适宜且稳定要严, 排气宙、 进风洞开度要灵活。
     参见图 2, 表示具体的烘烤工序步骤, 依次包括变黄阶段、 定色阶段及干筋阶段, 以 下别对各阶段进行说明。
     所述变黄阶段按照下述步骤控制烤房内温度 :
     S201、 将干球温度提高到 35±1℃, 保持湿球温度 33 ~ 34℃, 直至烟叶叶尖变黄 ;
     S202、 将干球温度以 2±0.5 小时 1℃升至 38 ~ 40℃, 稳温延长时间, 控制湿球温 度 34 ~ 36℃, 直至底层烟叶接近或达到 80%黄片青筋少量含黄, 同时叶片发软 ;S203、 将干球温度以 1±0.5 小时 1℃升至 40 ~ 43℃, 保持湿球温度 36 ~ 37℃, 使 底层全部烟叶和二层部分烟叶达到既变黄又变软、 塌架 ;
     所述定色阶段按照下述步骤控制温度 :
     S204、 将干球温度以 2 ~ 3 小时 1℃升至 54±1℃; 同时, 使湿球温度逐步上升且稳 定在 36 ~ 40℃ ;
     所述干筋阶段按照下述步骤控制温度 :
     S205、 以每小时 1±0.5℃的速度将干球温度升至 68±1℃, 稳温最高不超过 70℃, 直到烟叶完全干燥 ; 同时, 使湿球温度稳定在 40 ~ 43℃, 直至烘烤结束。
     图 2 所示烘烤程序中, 有关温度参数可稍有一定偏差, 以下为针对不同烟叶的较 优选择。
     ( 一 ) 正常烟叶烘烤
     1、 变黄阶段
     烟叶变化要求——下部烟变黄程度达八成黄 ; 中、 上部烟叶变黄程度九至十成黄, 且叶片凋萎塌架, 主脉变软、 勾尖卷边。
     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控制——装烟后关严天宙、 地洞和门窗, 烧小火将烤房温度 提高到 35℃左右, 保持湿球温度 33 ~ 34℃, 经若干小时使叶尖变黄后, 将干球温度以每 2 小时 1℃升至 38℃, 稳温延长时间, 控制湿球温度 34 ~ 36℃, 使烟叶大量发生变黄, 达到底 层烟叶有 80%左右黄片青筋少量含青, 即烟筋和烟筋两边呈青色、 部分叶基部微带青色, 其 余均为黄色。同时叶片发软 ( 失水量 20%左右 )。之后再升温到 40 ~ 42℃, 保持湿球温 度 36 ~ 37℃, 使底层全部烟叶和二层部分烟叶达到既变黄又变软塌架 ( 失水量 35%左右 ) 的。 需注意事项——既要防止烟叶发生硬变黄, 也要防止变黄不均匀或变黄不够。湿 球温度过低时可以给烤房加水补湿, 湿球温度高于要求标准时要及时开启天窗排湿。在 42℃必须达到烟叶既变黄又变软, 二者缺一不可。若烟叶变黄不够, 要保温保湿拉长时间, 使烟叶完成变黄 ; 若烟叶式水干燥不够, 要开大天窗地洞, 加大烧火进行排湿, 温湿度不得 上升或下降。
     2、 定色阶段
     烟叶变化控制—— 50℃以前使中上层烟叶充分变黄发变软, 达到黄片黄筋, 54℃ 稳温到烟叶大卷简。
     干球温度控制——干球温度以 2 ~ 3 小时 1℃升至 54℃。若烟叶失水慢或烟筋变 黄慢, 必须在 45 ~ 48℃稳温延长时间, 使烟筋实现变黄, 部分烟叶达到小卷筒。然后再以 1 ~ 2 小时 1℃的速度升温至 54 ~ 55℃, 稳温至叶片完成干燥。
     湿球温度控制——随干球温度上升, 湿球温度逐步上升且稳定在 37 ~ 40℃。
     需注意事项——烧火要稳中加大, 升温要准确无误, 排湿要结合烧火主动及时。 天 窗地洞开启要根据湿球温度高低灵活调整, 大排湿时要开大天窗地洞烧大火, 小排湿时要 关小天窗地洞烧小火。 整个定色过程要谨防烧火忽大忽小, 温度猛升猛降, 防止湿球温度超 过 40℃或忽高忽低。在于球温度达到 50℃以前务必使烟叶达到黄片黄筋小卷筒。
     3、 干筋阶段
     烟叶变化要求——全部烟叶主脉充分干燥。
     干球温度控制 —— 以每小时 1 ℃的速度由 55 ℃升温到 68 ℃, 稳温最高不超过 70℃, 直到烟叶完全干燥。
     湿球温度控制——湿球温度稳定在 40 ~ 43℃至烘烤结束。
     注意事项——干球温度达到 60℃之后, 以湿球温度不超过 43℃为准, 逐渐关小地 洞、 天窗。
     ( 二 ) 含水量多的烟叶烘烤
     含水量多的烟叶系成熟期雨水偏多情况下所形成。烘烤变黄阶段在 38 ~ 40℃底 棚烟叶变五成黄, 叶片变软, 42 ~ 43℃变八成黄左右, 主脉变软。期间要结合排湿。定色阶 段要比正常烟叶快升温, 快排湿, 在 45 ~ 48℃使房内烟叶全部变黄, 50℃达到小卷筒, 54 ~ 55℃稳温到大卷筒。定色期间湿球温度控制在 36 ~ 38℃。
     ( 三 ) 含水量少的烟叶烘烤
     含水量少的烟叶系生长和成熟期天气干旱情况下所形成的。烘烤变黄阶段在 34 ~ 36℃稳定使底棚烟叶叶尖变黄, 之后升到 38 ~ 40℃使烟叶变黄到 9 ~ 10 成, 主脉发 软, 要严密保湿甚至给烤房内加水补湿, 保持干湿球温度差 1 ~ 2℃。定色阶段要比正常烟 叶慢升温, 慢排湿, 在 47 ~ 49℃拉长时间使房内烟叶全部变黄, 50℃达到小卷筒, 54 ~ 55℃ 稳温到大卷筒。定色期间湿球温度控制在 38 ~ 40℃。 S105、 回潮工序
     1、 回潮原理
     根据烟叶属于胶体毛细管多微孔物质, 具有很强吸湿性的特点, 给烤干后极易破 碎的烟叶创造条件使其吸潮不易破碎, 便于解烟、 堆放及以后分级扎把操作。
     2、 回潮方法
     具体包括以下方法 :
     (1) 自然回潮——借助傍晚至凌晨外界环境中较高的相对湿度, 打开烤房天窗、 地 洞、 房门, 使烟叶吸收空气中水气, 或将烟叶出房放置于地面使其回潮。
     (2) 地窖回潮——将烤干后烟叶出房挂置于地窖 ( 地下室 ), 利用地窖内相对湿度 大的特点, 使烟叶吸水回潮。 地窖回潮需经常检查窖内相对湿度和烟叶回潮程度, 防止回潮 过度。
     (3) 潮房回潮——烟叶回潮的专用建筑设备, 要求密闭, 保温保湿。烟叶出房后挂 置在潮房内进行回潮, 须保持房内较高的温度和相对湿度, 使烟叶得以吸水, 必要时要向地 面洒水。
     S106、 堆放工序
     1、 堆放原理
     初烤烟叶在适宜含水量 (14%~ 15% ) 条件下, 堆放一段时间, 经过初步发酵和陈 化, 烟叶外观和内在化学成分发生相应变化, 品质得到改善和提高, 更适应工业需要。
     2、 堆放要求
     (1) 堆放地点要干燥, 不受阳光直射, 远离化肥、 农药等有异味物质。
     (2) 以烟垛形式堆放。烟垛高度 1.5m, 烟垛长宽根据需要确定, 高度不超过 1.5m。 烟垛下部要架设防潮层。
     (3) 不同部位、 不同质量的烟叶分开堆放。堆放时叶尖向里, 叶基向外, 叠放整齐,
     个别湿筋或湿片烟叶必须剔除。堆好后用塑料薄膜、 麻布等布盖严, 并覆盖遮光物, 防止烟 叶褪色。
     (4) 定期检查, 防止温度过高, 湿度过大造成烟叶霉烂变质。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应当指出的是, 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 本发明的限制,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技术领域的 普通技术人员来说, 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 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 这些改 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一种烟叶烘烤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一种烟叶烘烤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一种烟叶烘烤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烟叶烘烤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烟叶烘烤方法.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499424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06.20 CN 102499424 A *CN102499424A* (21)申请号 201110319928.2 (22)申请日 2011.10.19 A24B 1/02(2006.01) A24B 3/10(2006.01) (71)申请人 广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林和西横 路 186 号 8-16 楼 (72)发明人 叶为民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227 代理人 曹志霞 李赞坚 (54) 发明名称 一种烟叶烘烤方法 (57) 摘要 。

2、本发明公开一种烟叶烘烤方法, 包括 : 将干球 温度提高到 351, 保持湿球温度 33 34, 直至烟叶叶尖变黄 ; 将干球温度以 20.5 小时 1升至 38 40, 稳温延长时间, 控制湿球温 度 34 36, 直至底层烟叶接近或达到 80黄 片青筋少量含黄, 同时叶片发软 ; 将干球温度以 10.5 小时 1升至 40 43, 保持湿球温度 36 37, 使底层全部烟叶和二层部分烟叶达到 既变黄又变软、 塌架 ; 将干球温度以 2 3 小时 1升至 541; 同时, 使湿球温度逐步上升且稳 定在3640; 以每小时10.5的速度将干球 温度升至 681, 稳温最高不超过 70, 直到烟。

3、 叶完全干燥 ; 同时, 使湿球温度稳定在4043, 直至烘烤结束。本发明通过优化烟叶烘烤温度控 制方案, 可以提高烟叶烘烤质量, 降低烟叶烘烤成 本。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7 页 附图 2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7 页 附图 2 页 1/1 页 2 1. 一种烟叶烘烤方法, 依次包括变黄阶段、 定色阶段及干筋阶段,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黄阶段按照下述步骤控制烤房内温度 : 将干球温度提高到 351, 保持湿球温度 33 34, 直至烟叶叶尖变黄 ; 将干球温度以 20.5 小时 1升至 38。

4、 40, 稳温延长时间, 控制湿球温度 34 36, 直至底层烟叶接近或达到 80黄片青筋少量含黄, 同时叶片发软 ; 将干球温度以 10.5 小时 1升至 40 43, 保持湿球温度 36 37, 使底层全部 烟叶和二层部分烟叶达到既变黄又变软、 塌架 ; 所述定色阶段按照下述步骤控制温度 : 将干球温度以 2 3 小时 1升至 541; 同时, 使湿球温度逐步上升且稳定在 36 40 ; 所述干筋阶段按照下述步骤控制温度 : 以每小时 10.5的速度将干球温度升至 681, 稳温最高不超过 70, 直到烟叶 完全干燥 ; 同时, 使湿球温度稳定在 40 43, 直至烘烤结束。 2. 如权利。

5、要求 1 所述的烟叶烘烤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黄阶段中, 在湿球温度低于 预设最低温度时, 给烤房加水补湿 ; 在湿球温度高于预设最高温度时, 开启烤房天窗排湿。 3.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烟叶烘烤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黄阶段中, 如烟叶变黄程度 未达到预设变黄标准, 保温、 保湿延长时间, 使烟叶完成变黄 ; 如烟叶水干燥未达到预设干 燥标准, 开烘房的天窗、 地洞, 同时加大烧火进行排湿, 保持烘房内湿、 温度稳定。 4.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烟叶烘烤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色阶段中, 如烟叶失水速度 或烟筋变黄速度低于预设标准, 在干球温度为 45 50时, 稳温延长。

6、时间, 使烟筋实现变 黄, 部分烟叶达到小卷筒 ; 然后, 以12小时1升至541, 稳温至烟叶叶片完全干燥。 5.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烟叶烘烤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干筋阶段中, 在干球湿度达到 601后, 保持湿球温度不超过 43前提下, 逐渐关小烘房的地洞、 天窗。 6.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烟叶烘烤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烘烤前的装烟工序, 其中保持 竿距间隔为 15 25mm。 7. 如权利要求 6 所述的烟叶烘烤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烟工序前设有编烟工序, 其 中按 1 2m 长的烟竿编烟 90 120 片。 8. 如权利要求 7 所述的烟叶烘烤方法, 其特征在于,。

7、 所述编烟工序前设有采收工序中, 其中每次每株采摘 2 3 片, 最后的上部叶一次性采收。 9.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烟叶烘烤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烘烤后的回潮工序, 为自然回 潮、 地窖回潮或潮房回潮之一。 10. 如权利要求 9 所述的烟叶烘烤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回潮工序后设有堆放工序, 其中烟剁高度不超过 1.5mm。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499424 A 2 1/7 页 3 一种烟叶烘烤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烤烟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采用烘烤房的烟叶烘烤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烟叶烘烤主要包括土房烘烤、 三段式烘烤和卧式密集烘烤房等方式, 其。

8、中三段式 烘烤因适应我国一家一户小规模分散种植方式而得到广泛应用。 三段式烘烤指根据烟叶外 观特征变化与内部的有机联系, 把烟叶烘烤全过程分为烟叶外观状态与温度要求相应的阶 段, 即变黄阶段、 定色阶段及干筋阶段。 0003 三段式烘烤方法操作简单, 但实践中对烤房的温湿度较为随意, 由此直接影响到 烤烟的烘烤品质。专利号 “ZL02110188.4” 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 “三段五步法烟叶烘烤工 艺” , 对传统三段式烘烤工艺进行了改良, 但仍存在缺陷 : 一方面, 升升温规律仍嫌不足, 影 响了烟叶烘烤品质 ; 另一方面, 烘烤时间较长, 耗能相对较大, 不利于降低成本。 发明内容 000。

9、4 有鉴于此,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烟叶烘烤方法, 可以提高烟叶烘烤品质, 降 低烘烤成本。 0005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烟叶烘烤方法, 依次包括变黄阶段、 定色阶段及干 筋阶段, 0006 所述变黄阶段按照下述步骤控制烤房内温度 : 0007 将干球温度提高到 351, 保持湿球温度 33 34, 直至烟叶叶尖变黄 ; 0008 将干球温度以20.5小时1升至3840, 稳温延长时间, 控制湿球温度34 36, 直至底层烟叶接近或达到 80黄片青筋少量含黄, 同时叶片发软 ; 0009 将干球温度以 10.5 小时 1升至 40 43, 保持湿球温度 36 37, 使底层 全。

10、部烟叶和二层部分烟叶达到既变黄又变软、 塌架 ; 0010 所述定色阶段按照下述步骤控制温度 : 0011 将干球温度以 2 3 小时 1升至 541 ; 同时, 使湿球温度逐步上升且稳定在 36 40 ; 0012 所述干筋阶段按照下述步骤控制温度 : 0013 以每小时 10.5的速度将干球温度升至 681, 稳温最高不超过 70, 直到 烟叶完全干燥 ; 同时, 使湿球温度稳定在 40 43, 直至烘烤结束。 0014 较优地, 所述变黄阶段中, 在湿球温度低于预设最低温度时, 给烤房加水补湿 ; 在 湿球温度高于预设最高温度时, 开启烤房天窗排湿。 0015 较优地, 所述变黄阶段中,。

11、 如烟叶变黄程度未达到预设变黄标准, 保温、 保湿延长 时间, 使烟叶完成变黄 ; 如烟叶水干燥未达到预设干燥标准, 开烘房的天窗、 地洞, 同时加大 烧火进行排湿, 保持烘房内湿、 温度稳定。 0016 较优地, 所述定色阶段中, 如烟叶失水速度或烟筋变黄速度低于预设标准, 在干球 说 明 书 CN 102499424 A 3 2/7 页 4 温度为4550时, 稳温延长时间, 使烟筋实现变黄, 部分烟叶达到小卷筒 ; 然后, 以12 小时 1升至 541, 稳温至烟叶叶片完全干燥。 0017 较优地, 所述干筋阶段中, 在干球湿度达到 601后, 保持湿球温度不超过 43 前提下, 逐渐关。

12、小烘房的地洞、 天窗。 0018 较优地, 包括烘烤前的装烟工序, 其中保持竿距间隔为 15 25mm。 0019 较优地, 所述装烟工序前设有编烟工序, 其中按12m长的烟竿编烟90120片。 0020 较优地, 所述编烟工序前设有采收工序中, 其中每次每株采摘 2 3 片, 最后的上 部叶一次性采收。 0021 较优地, 包括烘烤后的回潮工序, 为自然回潮、 地窖回潮或潮房回潮之一。 0022 较优地, 所述回潮工序后设有堆放工序, 其中烟剁高度不超过 1.5mm。 0023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的烟叶烘烤方法通过较好地控制烤房温度, 可使得烟叶 保持较好的外观和香味, 由此大大改善烟。

13、叶烘烤品质 ; 同时, 可使烘烤时间缩短 3 小时左 右, 有利于节省燃料, 从而降低烘烤的原料成本。该一烘烤工艺十分简便, 易于为烟农所掌 握, 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0024 图 1 是本发明烟叶烘烤方法的整套工序图 ; 0025 图 2 是图 1 中烘烤工序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本发明烟叶烘烤方法的核心在于对烤房的温度调节, 通过优化烤房升温规律, 较 好地改善烟叶烘烤品质, 改善烟叶烘烤成本。下面具体进行描述。 0027 为便于理解本发明, 先对有关概念进行解释。 0028 一、 三段式烘烤设备 0029 三段式烘烤的主要包括普通烤房及干湿球温度计等必要设备, 。

14、其中 : 0030 普通烤房为烤烟生产中烘烤加工烟叶的专用设备, 包括各种建筑材料与结构、 热 源与供热形式、 进风洞和天窗形式的自然通风气流上升式烤房、 自然通风气流下降式烤房、 有辅助机械通风的热风循环烤房。 0031 烤房性能要求为 : (1) 大小适宜, 设备齐全, 进行烧火、 通风排湿、 烤房温湿度烟叶 变化观察等操作方便 ; (2) 升温灵敏, 控温稳定, 保温保湿, 平面温湿度均匀 ; (3) 排湿顺畅, 调控灵活 ; (4) 坚固耐用, 节省燃料。 0032 干湿球温度计为烟叶烘烤必备的测试仪表, 由两支完全相同的温度计及表盘组 成, 单位均为摄氏度 : 其中右边一支感温球上包。

15、有干净的脱脂纱布, 纱布下端浸入盛有水的 特制水管中, 感温球距水面正上方 1 1.5cm, 这支温度计为湿球温度计 ; 左边一支感温球 不包纱布的为干球温度计。通过干湿球温度计, 可得到以下参数 : 0033 1、 干球温度干球温度计所显示的温度值, 单位为摄氏度, 用表示。 代表烤房 内空气的温度 ; 0034 2、 湿球温度湿球温度计上所显示的温度值, 单位为摄氏度, 用表示 ; 0035 3、 干湿差干球温度与湿球温度的差值, 单位为摄氏度, 用表示。 反映烤房内 说 明 书 CN 102499424 A 4 3/7 页 5 空气的相对湿度高低。 0036 二、 采收成熟度 0037 。

16、指采摘时烟叶生长发育和内在物质转化达到的成熟程度和状态。 通常划分五个档 次 : 0038 1、 欠熟烟叶尚处于生长发育阶段, 不具备或少具备成熟特征。烤后往往有不 同程度的含青。 0039 2、 尚熟烟叶基本完成了生长转化过程, 已部分具备较多可辨认的成熟特征, 烤后烟叶质量较好。 0040 3、 成熟烟叶生长发育和干物质转化适当, 具备明显可辩认的成熟特征。质量 好。烟叶生长发育超过成熟的要求, 干物质过多的转化消耗。烤后下降。 0041 4、 假熟指由于各种因素(营养不良、 光照不足、 或天气严重干旱或涝渍等)影 响, 使烟叶生长在没有真正达到成熟之前就表现出外观上的黄。 0042 5、。

17、 完熟指营养充足, 发育良好的上部叶在达到成熟之后进一步进行内都物质 转化, 叶面有较多 “老年斑” , 同时伴随赤星病等斑块, 烤后内在质很好。 0043 三、 烟叶变化 0044 指烘烤进程中烟叶的变黄程度与相应的干燥形态变化。 一般以烤房底层烟叶变化 为主, 兼顾二层和其他各层。 0045 1、 变黄程度烟叶变黄的程度, 通常以 “几成黄” 表示, 划为一、 二、 三八、 九、 十成黄 ; 黄片青筋叶基部微带青为九成黄, 或称基本全黄, 十成黄为黄片黄筋。 0046 2、 干燥程度烟叶含水量的减少反映在外观上的干燥状态。通常表现为叶片, 主脉变软, 勾尖卷边, 小卷筒, 大卷筒, 干筋。。

18、 0047 四、 烟叶成熟特征 0048 成熟烟叶的基本特征是容易采摘, 采摘时声音清脆, 断面整齐, 不带茎皮。 0049 1、 下部叶烟叶基本色为绿色, 略有落黄的表示, 茸毛部分脱落, 主脉基部发 白, 叶龄 50 60 天。 0050 2、 中部叶烟叶基本色为绿黄色, 叶面2/3以上落黄, 主脉发白, 支脉1屉发白, 叶尖、 叶缘呈黄色, 叶面时有黄色成熟斑, 茎叶角度增大, 叶龄 60 70 天。 0051 3、 上部叶烟叶基本色为黄色, 叶面充分落黄、 发皱、 成熟斑明显, 有枯尖、 焦边 出现, 茎叶角度明显增大, 叶龄 70 90 天。 0052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

19、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 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53 参见图 1, 为本发名烟叶烘烤方法的整套工序图, 包括由采收工序 S101、 编烟工序 S102、 装烟工序 S103( 以上三项为烘烤前工序 )、 烘烤工序 S104、 回潮工序 S105、 堆放工序 S106( 以上两项为烘烤后工序 ) 等, 以下分别进行介绍。 0054 S101、 采收工序 0055 1、 采收原则与方法。长整齐、 成熟一致的烟田, 每次每株采 2 3 片, 最后 4 4 片上部叶等充分成熟一次采收。 按照下部烟适时早收, 中部烟成熟稳收, 上部叶充分成熟采 收和 “多熟多采, 少熟。

20、少采, 不熟不采” 的原则, 做到生不采, 熟不丢。烟田采收次数 5 次左 右。为正确识别烟叶成熟, 采收宜在早上或上午进行。天气干旱宜采露水烟。烟叶成熟后 说 明 书 CN 102499424 A 5 4/7 页 6 遇短时间降雨要在停雨后立即采收, 长时间降雨仍坚持成熟采收。 0056 2、 采收注意问题。 0057 采收数量要与烤房容量相配套。 采收人员要统一标准, 做到每次采收同一品种, 同 一部位, 同一成熟度的烟叶。采收时避免挤压、 摩擦、 日晒, 不损伤和搅乱烟叶的堆放次层 次, 放置荫凉处。堆放高度 30cm 左右, 避免起热烫伤。 0058 S102、 编烟工序 0059 鲜。

21、烟分类, 分别编烟, 同竿同质。 0060 数量适当, 均匀一致。 每竿编烟数量应根据烟叶部位、 大小、 含水量等灵活掌握, 一 般 1.5m 长的烟竿编烟 90 120 片。欠熟烟、 尚熟烟、 成熟烟、 过熟烟、 假熟烟要分别编烟。 下部叶和含水量大的烟叶应适当编稀些, 上部叶和含水量小的烟叶应适当编密些。并要 2 片一束, 叶基对齐, 叶背相靠, 编扣牢固, 束间距离均匀一致。烟竿两端各留 10cm 空竿。 0061 编烟后在荫凉处进行, 避免烟叶沾染泥土, 已编竿烟叶应放在荫凉处, 避免日晒, 防止损伤烟叶。 0062 S103、 装烟工序 0063 分类装烟。同一烤房应装品种、 田问管。

22、理、 部位、 采收时间一致的烟叶。在分类编 烟的基础上, 将成熟度稍差的烟叶装在上层, 成熟烟叶装在中间层, 过熟叶或病叶装在底层 温度高的地方, 观察窗周围装挂具有代表性的烟叶, 以便掌握烘烤进程。 0064 密度均匀。装烟时上下层竿距均为一致, 通常保持竿距为 20cm 左右, 当含水量多 或阴雨时适当装稀, 当含水量少或天气干旱时适当装密。 0065 当天采收编竿的烟叶, 要当天装烟并点火烘烤。 0066 S104、 烘烤工序 0067 烘烤操作时干湿温度计挂在烤房底棚, 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的应用均以底棚为 准。 0068 1、 烘烤原理 0069 根据鲜烟素质以及在烘烤过程的变化, 采。

23、用烧火供热和通风排湿等调控手段, 提 供相应的温度、 湿度和持续时间等, 促进烟叶发生充分和完善的生理生化变化, 使烟叶变黄 和失水干燥协调一致, 最终实现烟叶烤黄、 烤干、 烤香。 0070 2、 烘烤原则 0071 (1) 四看四定看鲜烟叶质量, 定烘烤技术 ; 看烟叶变化, 定所需要的干湿球温 度 ; 看于球温度高低定烧火大小 ; 看湿球温度高低定排气窗和进风洞开度大小。 0072 (2)四严四灵活烘烤技术应用同鲜烟叶素质相适应要严, 具体掌握要灵活 ; 干 湿球温度与烟叶变化相适应要严, 各阶段维持时间长短要灵活 ; 确保干球温度在规定范围 内要严, 烧火大小要灵活 ; 湿球温度适宜且。

24、稳定要严, 排气宙、 进风洞开度要灵活。 0073 参见图 2, 表示具体的烘烤工序步骤, 依次包括变黄阶段、 定色阶段及干筋阶段, 以 下别对各阶段进行说明。 0074 所述变黄阶段按照下述步骤控制烤房内温度 : 0075 S201、 将干球温度提高到 351, 保持湿球温度 33 34, 直至烟叶叶尖变黄 ; 0076 S202、 将干球温度以 20.5 小时 1升至 38 40, 稳温延长时间, 控制湿球温 度 34 36, 直至底层烟叶接近或达到 80黄片青筋少量含黄, 同时叶片发软 ; 说 明 书 CN 102499424 A 6 5/7 页 7 0077 S203、 将干球温度以1。

25、0.5小时1升至4043, 保持湿球温度3637, 使 底层全部烟叶和二层部分烟叶达到既变黄又变软、 塌架 ; 0078 所述定色阶段按照下述步骤控制温度 : 0079 S204、 将干球温度以 2 3 小时 1升至 541; 同时, 使湿球温度逐步上升且稳 定在 36 40 ; 0080 所述干筋阶段按照下述步骤控制温度 : 0081 S205、 以每小时 10.5的速度将干球温度升至 681, 稳温最高不超过 70, 直到烟叶完全干燥 ; 同时, 使湿球温度稳定在 40 43, 直至烘烤结束。 0082 图 2 所示烘烤程序中, 有关温度参数可稍有一定偏差, 以下为针对不同烟叶的较 优选择。

26、。 0083 ( 一 ) 正常烟叶烘烤 0084 1、 变黄阶段 0085 烟叶变化要求下部烟变黄程度达八成黄 ; 中、 上部烟叶变黄程度九至十成黄, 且叶片凋萎塌架, 主脉变软、 勾尖卷边。 0086 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控制装烟后关严天宙、 地洞和门窗, 烧小火将烤房温度 提高到 35左右, 保持湿球温度 33 34, 经若干小时使叶尖变黄后, 将干球温度以每 2 小时 1升至 38, 稳温延长时间, 控制湿球温度 34 36, 使烟叶大量发生变黄, 达到底 层烟叶有 80左右黄片青筋少量含青, 即烟筋和烟筋两边呈青色、 部分叶基部微带青色, 其 余均为黄色。同时叶片发软 ( 失水量 20左。

27、右 )。之后再升温到 40 42, 保持湿球温 度3637, 使底层全部烟叶和二层部分烟叶达到既变黄又变软塌架(失水量35左右) 的。 0087 需注意事项既要防止烟叶发生硬变黄, 也要防止变黄不均匀或变黄不够。湿 球温度过低时可以给烤房加水补湿, 湿球温度高于要求标准时要及时开启天窗排湿。在 42必须达到烟叶既变黄又变软, 二者缺一不可。若烟叶变黄不够, 要保温保湿拉长时间, 使烟叶完成变黄 ; 若烟叶式水干燥不够, 要开大天窗地洞, 加大烧火进行排湿, 温湿度不得 上升或下降。 0088 2、 定色阶段 0089 烟叶变化控制50以前使中上层烟叶充分变黄发变软, 达到黄片黄筋, 54 稳温。

28、到烟叶大卷简。 0090 干球温度控制干球温度以 2 3 小时 1升至 54。若烟叶失水慢或烟筋变 黄慢, 必须在 45 48稳温延长时间, 使烟筋实现变黄, 部分烟叶达到小卷筒。然后再以 1 2 小时 1的速度升温至 54 55, 稳温至叶片完成干燥。 0091 湿球温度控制随干球温度上升, 湿球温度逐步上升且稳定在 37 40。 0092 需注意事项烧火要稳中加大, 升温要准确无误, 排湿要结合烧火主动及时。 天 窗地洞开启要根据湿球温度高低灵活调整, 大排湿时要开大天窗地洞烧大火, 小排湿时要 关小天窗地洞烧小火。 整个定色过程要谨防烧火忽大忽小, 温度猛升猛降, 防止湿球温度超 过 4。

29、0或忽高忽低。在于球温度达到 50以前务必使烟叶达到黄片黄筋小卷筒。 0093 3、 干筋阶段 0094 烟叶变化要求全部烟叶主脉充分干燥。 说 明 书 CN 102499424 A 7 6/7 页 8 0095 干球温度控制以每小时 1的速度由 55升温到 68, 稳温最高不超过 70, 直到烟叶完全干燥。 0096 湿球温度控制湿球温度稳定在 40 43至烘烤结束。 0097 注意事项干球温度达到 60之后, 以湿球温度不超过 43为准, 逐渐关小地 洞、 天窗。 0098 ( 二 ) 含水量多的烟叶烘烤 0099 含水量多的烟叶系成熟期雨水偏多情况下所形成。烘烤变黄阶段在 38 40底 。

30、棚烟叶变五成黄, 叶片变软, 42 43变八成黄左右, 主脉变软。期间要结合排湿。定色阶 段要比正常烟叶快升温, 快排湿, 在4548使房内烟叶全部变黄, 50达到小卷筒, 54 55稳温到大卷筒。定色期间湿球温度控制在 36 38。 0100 ( 三 ) 含水量少的烟叶烘烤 0101 含水量少的烟叶系生长和成熟期天气干旱情况下所形成的。烘烤变黄阶段在 34 36稳定使底棚烟叶叶尖变黄, 之后升到 38 40使烟叶变黄到 9 10 成, 主脉发 软, 要严密保湿甚至给烤房内加水补湿, 保持干湿球温度差 1 2。定色阶段要比正常烟 叶慢升温, 慢排湿, 在4749拉长时间使房内烟叶全部变黄, 5。

31、0达到小卷筒, 5455 稳温到大卷筒。定色期间湿球温度控制在 38 40。 0102 S105、 回潮工序 0103 1、 回潮原理 0104 根据烟叶属于胶体毛细管多微孔物质, 具有很强吸湿性的特点, 给烤干后极易破 碎的烟叶创造条件使其吸潮不易破碎, 便于解烟、 堆放及以后分级扎把操作。 0105 2、 回潮方法 0106 具体包括以下方法 : 0107 (1) 自然回潮借助傍晚至凌晨外界环境中较高的相对湿度, 打开烤房天窗、 地 洞、 房门, 使烟叶吸收空气中水气, 或将烟叶出房放置于地面使其回潮。 0108 (2)地窖回潮将烤干后烟叶出房挂置于地窖(地下室), 利用地窖内相对湿度 大。

32、的特点, 使烟叶吸水回潮。 地窖回潮需经常检查窖内相对湿度和烟叶回潮程度, 防止回潮 过度。 0109 (3) 潮房回潮烟叶回潮的专用建筑设备, 要求密闭, 保温保湿。烟叶出房后挂 置在潮房内进行回潮, 须保持房内较高的温度和相对湿度, 使烟叶得以吸水, 必要时要向地 面洒水。 0110 S106、 堆放工序 0111 1、 堆放原理 0112 初烤烟叶在适宜含水量(1415)条件下, 堆放一段时间, 经过初步发酵和陈 化, 烟叶外观和内在化学成分发生相应变化, 品质得到改善和提高, 更适应工业需要。 0113 2、 堆放要求 0114 (1) 堆放地点要干燥, 不受阳光直射, 远离化肥、 农。

33、药等有异味物质。 0115 (2) 以烟垛形式堆放。烟垛高度 1.5m, 烟垛长宽根据需要确定, 高度不超过 1.5m。 烟垛下部要架设防潮层。 0116 (3) 不同部位、 不同质量的烟叶分开堆放。堆放时叶尖向里, 叶基向外, 叠放整齐, 说 明 书 CN 102499424 A 8 7/7 页 9 个别湿筋或湿片烟叶必须剔除。堆好后用塑料薄膜、 麻布等布盖严, 并覆盖遮光物, 防止烟 叶褪色。 0117 (4) 定期检查, 防止温度过高, 湿度过大造成烟叶霉烂变质。 0118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应当指出的是, 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 本发明的限制,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技术领域的 普通技术人员来说, 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 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 这些改 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说 明 书 CN 102499424 A 9 1/2 页 10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499424 A 10 2/2 页 1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499424 A 1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烟草;雪茄烟;纸烟;吸烟者用品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