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胶总黄酮的医药新用途.pdf

上传人:狗** 文档编号:5370828 上传时间:2019-01-08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551.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118431.9

申请日:

2012.04.20

公开号:

CN102614224A

公开日:

2012.08.01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K 35/64申请日:20120420|||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5/64; A61P9/02

主分类号:

A61K35/64

申请人:

上海绿谷制药有限公司

发明人:

隋殿军; 邱智东; 葛宝铭; 辛现良

地址: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牛顿路42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代理人:

张睿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蜂胶总黄酮的医药新用途,即公开了蜂胶总黄酮作为唯一活性成分在制备预防或治疗休克的药物中的应用,所述的休克包括感染性、失血性、创伤性、心源性、和过敏性休克。

权利要求书

1.蜂胶总黄酮作为唯一活性成分在制备预防或治疗休克的药物中的应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以所述蜂胶总黄酮的总重量计,
其中的总黄酮以芦丁(C17H30O16)计为25-35%。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以所述蜂胶总黄酮的总重量
计,其中的总黄酮以芦丁(C17H30O16)计为27-33%,更优选29-31%。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以所述蜂胶总黄酮的总重量
计,其中的总酚酸以原儿茶酸(C7H6O4)计为15-25%。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以所述蜂胶总黄酮的总重量
计,其中的总酚酸以原儿茶酸(C7H6O4)计为18-22%,更优选19-21%。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以所述蜂胶总黄酮的总重量
计,其中的蜂胶以白杨素(C15H10O4)计为2-5%。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以所述蜂胶总黄酮的总重量
计,其中的蜂胶以白杨素(C15H10O4)计为3-4%。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休克包括感
染性休克、失血性休克、创伤性休克、心源性休克、和过敏性休克。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物是固体形式或液体
形式;所述的固体形式包括片剂、丸剂、胶囊、颗粒剂;所述的液体形式包括
滴剂、口服溶液、注射液。

说明书

蜂胶总黄酮的医药新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领域,尤其涉及蜂胶总黄酮的新用途。

背景技术

休克(shock)是一种急性组织灌注量不足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是临床
各科严重疾病中常见的并发症。休克的共同特征是有效循环量不足,组织和细
胞的血液灌注虽经代偿仍受到严重的限制,从而引起全身组织和脏器的血液灌
注不良,导致组织缺氧、微循环瘀滞、脏器功能障碍和细胞的代谢功能异常等
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因此,休克的发病规律一般是从代偿性低血压(组织灌
注减少)发展到微循环衰竭,最后导致细胞膜的损伤和细胞死亡。其主要临床
表现有血压下降,收缩压降低至12kPa(90mmHg)以下,脉压差小于2.67kpa
(20mmHg),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和肢端紫绀,浅表静脉萎陷,脉搏细弱,全
身无力,尿量减少,烦躁不安,反应迟钝,神志模糊,甚至昏迷等。

因此,本领域迫切需要提供一种预防或治疗休克的更有效的新物质和新方
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蜂胶总黄酮的新用途。

本发明中,提供了蜂胶总黄酮作为唯一活性成分在制备预防或治疗休克的
药物中的应用;以所述蜂胶总黄酮的总重量计,其中的总黄酮以芦丁(C17H30O16)
计为25-35%,优选27-33%,更优选29-31%;以所述蜂胶总黄酮的总重量计,
其中的总酚酸以原儿茶酸(C7H6O4)计为15-25%,优选18-22%,更优选19-
21%;以所述蜂胶总黄酮的总重量计,其中的蜂胶以白杨素(C15H10O4)计为2-
5%,优选3-4%;所述的休克包括感染性休克、失血性休克、创伤性休克、心
源性休克、和过敏性休克;所述的药物是固体形式或液体形式;所述的固体形
式包括片剂、丸剂、胶囊、颗粒剂;所述的液体形式包括滴剂、口服溶液、注
射液。

据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预防或治疗休克的更有效的新物质和新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发明人经过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发现蜂胶总黄酮可以有效地预防或治疗感
染性休克、失血性休克、创伤性休克、心源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在此基础上,
完成了本发明。

具体地,本发明是将蜂胶总黄酮作为唯一活性成分用于预防或治疗休克;
所述的休克包括感染性休克、失血性休克、创伤性休克、心源性休克、和过敏
性休克。有效剂量的蜂胶总黄酮是能够有效预防或治疗休克的剂量,一般的,
治疗以小剂量开始,以便不断增加剂量直到此条件下的最适。在施用前,蜂胶
总黄酮可与生理盐水或为本领域的熟练人员所熟知的任何其他适合的溶液混
合。蜂胶总黄酮制剂可如需求的那样以固体(冷冻干燥)或液体制剂形式给药。

本发明施用蜂胶总黄酮的方法视具体情况而定。通常,可通过以下途径完
成:口腔内、鼻腔内、腹膜内、肠胃外、静脉内、淋巴管内、肌肉内、间质内、
动脉内、皮下、眼内、滑膜腔内、经上皮、经皮施用。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提供一种药物组合物,它通常含有安全有效量的蜂
胶总黄酮以及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或赋形剂。这类载体包括(但并不限于):盐
水、缓冲液、葡萄糖、水、甘油、乙醇、及其组合。药物制剂应与给药方式相
匹配。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可以被制成滴剂形式,例如用生理盐水或含有葡萄
糖和其他辅剂的水溶液通过常规方法进行制备。还有诸如片剂、胶囊或针剂形
式的药物组合物,可通过常规方法进行制备。药物组合物如滴剂、针剂、溶液、
片剂和胶囊宜在无菌条件下制造。活性成分蜂胶总黄酮的给药量是治疗有效
量,例如每天约1毫克/千克体重-约20毫克/千克体重。当然,具体剂量还应
考虑给药途径、病人健康状况等因素,这些都是熟练医师技能范围之内的。

适合的给药途径包括但不限于,口服、静脉注射、直肠、气雾剂、非肠道
给药、眼部给药、肺部给药、经皮给药、耳道给药、鼻腔给药及局部给药。此
外,仅作举例说明,肠道外给药,包括肌肉注射、皮下注射、静脉注射、髓内
注射、心室注射、腹膜内注射、淋巴管内注射、及鼻内注射。较佳地是通过口
服途径给药。口服用制剂优选滴丸,但不排除片剂、胶囊、颗粒剂等其他口服
剂型。

本发明所述的蜂胶总黄酮在用于上述任一用途时,根据动物实验剂量换
算,人用量在2-25mg/kg或100-1250mg/天。

如本文所用,术语“蜂胶(propolis,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pis cerana 
Fabr)”为蜜蜂科昆虫意大利蜂Apismellifera ligustica的干燥分泌物,是从植
物中采收的树胶和树蜡,混入上腭分泌物和蜂蜡而成的团快或条状物,多于夏
季从蜂箱中收集,除去杂质得到的一种具有芳香气味的胶状固体物。低温下变
硬、变脆,加热可熔化。易溶于丙酮、苯、20%氢氧化钠溶液及乙醇。蜂胶含
树脂约50%-60%,蜂蜡30%芳香挥发油10%和一些花粉等夹杂物。

蜂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目前发现约有20多种黄酮,这些黄酮化合物包括
黄酮类、黄酮醇类和双氢黄酮类等。属于黄酮类的有白杨素(chrysin)、杨芽
素(tectochrysin)、刺槐素(acacetin)、芹菜素(apigenin)、柳穿鱼素
(pectolinarigenin)等;属于黄酮醇类的有良姜素、高良姜素(galangin)、鼠
李素、异鼠李素(isorhamnetin)、鼠李柠檬素(rhamnocitrin)、山柰素
(kaempferide)、岳桦素(ermanin)、槲皮素(quercetin)及其衍生物等,属
于双氢黄酮类的有乔松素、松球素、樱花素(sakuranetin)、异樱花素、柚皮
素等。

如本文所用,术语“蜂胶总黄酮”是指蜂胶或蜂胶产品中所含黄酮类化合
物的总量,一般以“g/100g”表示。可以通过本领域常规的方法制备得到,
例如但不限于,将蜂胶醇提,浓缩干燥,氯仿-乙醇混合溶液溶解,碱提,调
pH酸沉、干燥,得到的有效部位。本发明的蜂胶总黄酮的甲醇溶液(以溶液的
总体积计,固液重量体积百分比约为1%(g/100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取2ml,
加三氯化铁试液一滴,即显黑褐色。

本发明的蜂胶总黄酮的甲醇溶液(以溶液的总体积计,固液重量体积百分
比约为1%(g/100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白杨素对照品,加甲醇制成1mg/ml
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V IB)试
验,分别吸取供试品溶液5μl及对照品溶液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
上,以苯-吡啶-甲酸(36∶9∶5)下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
以1%三氯化铝乙醇溶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相同
颜色的斑点。

本发明的蜂胶总黄酮中,总黄酮以芦丁(C17H30O16)计不少于约30.0%,总
酚酸以原儿茶酸(C7H6O4)计不少于约20.0%,蜂胶以白杨素(C15H10O4)计不少
于约3.45%。

如本文所用,“约”是指数值在其增加或减少5-10%的范围内变化。

如本文所用,术语“含有”或“包括”包括了“包含”、“基本上由……
构成”、和“由……构成”。

如本文所用,术语“可接受的”指一个处方组分或活性成分对一般治疗目
标的健康没有过分的有害影响。

本文所用,术语“休克(Shock)”指各种强烈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使
循环功能急剧减退,组织器官微循环灌流严重不足,以至重要生命器官机能、
代谢严重障碍的全身危重病理过程。休克是一急性的综合征。在这种状态下,
全身有效血流量减少,微循环出现障碍,导致重要的生命器官缺血缺氧。即是
身体器官需氧量与得氧量失调。本发明提供蜂胶总黄酮优选用于早期或预防休
克,尤其是当制成口服药时。

如本文所用,术语“感染性休克(septic shock)”,亦称脓毒性休克,是指
由微生物及其毒素等产物所引起的脓毒病综合征(sepsis syndrome)伴休克。
感染灶中的微生物及其毒素、胞壁产物等侵入血循环,激活宿主的各种细胞和
体液系统;产生细胞因子和内源性介质,作用于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影响其
灌注,导致组织细胞缺血缺氧、代谢紊乱、功能障碍,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
因此感染性休克是微生物因子和机体防御机制相互作用的结果,微生物的毒力
数量以及机体的内环境与应答是决定感染性休克的发展的重要因素。

如本文所用,术语“失血性休克(hemorrhagic shock)”,指大量失血引起
的休克,常见于外伤引起的出血、消化性溃疡出血、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妇产科
疾病所引起的出血等。失血后是否发生休克不仅取决于失血的量,还取决于失
血的速度。休克往往是在快速、大量(超过总血量的30-35%)失血而又得不
到及时补充的情况下发生的。

如本文所用,术语“创伤性休克(traumatic shock)”,是指由于机体遭受剧
烈的暴力打击重要脏器损伤、大出血等使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微循环灌注不足;
以及创伤后的剧烈疼痛、恐惧等多种因素综合形成的机体代偿失调的综合征。

如本文所用,术语“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是指心泵衰竭的极期
表现,由于心脏排血功能衰竭,不能维持其最低限度的心输出量,导致血压下
降,重要脏器和组织供血严重不足,引起全身性微循环功能障碍,从而出现一
系列以缺血、缺氧、代谢障碍及重要脏器损害为特征的病理生理过程。

如本文所用,术语“过敏性休克(anaphylaxis,anaphylactic shock)”,是指
外界某些抗原性物质进入已致敏的机体后,通过免疫机制在短时间内发生的一
种强烈的多脏器累及症群。过敏性休克的表现与程度,依机体反应性、抗原进
入量及途径等而有很大差别。通常都突然发生且很剧烈,若不及时处理,常可
危及生命。

如本文所用,术语“预防”,主要是指临床预防,即借助各种临床治疗方
法,对患者及时治疗,防止恶化使疾病早日康复,减少疾病的不良作用,预防
并发症和伤残。

如本文所用,术语“治疗”、“治疗过程”或“疗法”,包括缓和、抑制
或改善疾病的症状或状况;抑制并发症的产生;改善或预防潜在代谢综合症;
抑制疾病或症状的产生,如控制疾病或情况的发展;减轻疾病或症状;使疾病
或症状减退;减轻由疾病或症状引起的并发症,或预防或治疗由疾病或症状引
起的征兆。

如本文所用,术语“受试者”或“病人”包括哺乳动物和非哺乳动物。哺
乳动物包括但不限于,哺乳类:人、非人灵长类如猩猩、猿及猴类;农业动物
如牛、马、山羊、绵羊、猪;家畜如兔、狗;实验动物包括啮齿类,如大鼠、
小鼠及豚鼠等。非哺乳类动物包括但不限于,鸟、鱼等。在一优选例中,所选
哺乳动物是人。

如本文所用,某一化合物或药物组合物,给药后,可以使某一疾病、症状
或情况得到改善,尤指其严重度得到改善,延迟发病,减缓病情进展,或减少
病情持续时间。无论固定给药或临时给药、持续给药或断续给药,可以归因于
或与给药有关的情况。

如本文所用,术语“有效量”是指可对人和/或动物产生功能或活性的且
可被人和/或动物所接受的量。

如本文所用,术语“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指用于治疗剂给药的载体,包
括各种赋形剂和稀释剂。该术语指这样一些药剂载体:它们本身并不是必要的
活性成分,且施用后没有过分的毒性。合适的载体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熟
知的。在Remington’s Pharmaceutical Sciences(Mack Pub.Co.,N.J.1991)
中可找到关于药学上可接受的赋形剂的充分讨论。在组合物中药学上可接受的
载体可含有液体,如水、盐水、甘油和乙醇。另外,这些载体中还可能存在辅
助性的物质,如填充剂、崩解剂、润滑剂、助流剂、泡腾剂、润湿剂或乳化剂、
矫味剂、pH缓冲物质等。

如本文所用,术语“单元剂型”是指为了服用方便,将本发明的活性成分
蜂胶总黄酮制备成单次服用所需的剂型,包括但不限于各种固体剂(如片剂)、
液体剂、胶囊剂、缓释剂。所述的单元剂型中含有对于预防、治疗、或改善休
克有效的蜂胶总黄酮。

如本文所用,术语“室温”是指15-30℃,优选20-25℃。

本发明提到的上述特征,或实施例提到的特征可以任意组合。本案说明书所
揭示的所有特征可与任何组合物形式并用,说明书中所揭示的各个特征,可以任何
可提供相同、均等或相似目的的替代性特征取代。因此除有特别说明,所揭示的特
征仅为均等或相似特征的一般性例子。

本发明的主要优点在于:

1、首次发现蜂胶总黄酮在预防和治疗休克方面的有效作用。

2、使用天然物质进行休克预防和治疗,可以减少毒副作用。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
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
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或按照制造厂商所建议的条件。除非另外说明,否则所
有的百分数、比率、比例、或份数按重量计。

本发明中的重量体积百分比中的单位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例如是
指在100毫升的溶液中溶质的重量。

除非另行定义,文中所使用的所有专业与科学用语与本领域熟练人员所熟
悉的意义相同。此外,任何与所记载内容相似或均等的方法及材料皆可应用于
本发明方法中。文中所述的较佳实施方法与材料仅作示范之用。

制备例

蜂胶总黄酮的制备

取蜂胶药材(含量为99.8%,购自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冷藏(4℃)
5小时,粉碎成粗粉,加10倍量(ml/g生药)75%乙醇浸提两次,每次24小时,滤
过,合并滤液,减压回收溶剂,浓缩成稠膏,减压干燥(80℃,0.05MPa),粉碎成细
粉。每g干粉加100ml氯仿-乙醇(10∶1)溶解,以等体积1%氢氧化钠溶液提取二
次,碱提液加盐酸调pH至6,产生沉淀,静置24小时,抽滤,水洗至中性,减压干
燥(80℃,0.05MPa),粉碎成细粉,即得蜂胶总黄酮。

实验例1

蜂胶总黄酮对小鼠内毒素致死的影响试验

1.1实验材料

蜂胶总黄酮按制备例制备

内毒素(Escherichia coli 055:B5)购自Sigma公司

昆明种小鼠,体重18-22g,上海斯莱克实验动物有限责任公司提供,动物
合格证:SCXK(沪)2003-0003。

醋酸地塞米松片(湖北中佳药业有限公司,规格:0.75mg,批号:030825)

1.2实验方法与结果

小鼠随机分为7组:NS组、地塞米松组、蜂胶总黄酮200mg/kg组、100mg/kg
组、50mg/kg组、25mg/kg组、12.5mg/kg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均灌胃
给药,连续给药7天后,每只小鼠静脉注射内毒素25mg/kg,小鼠8小时后出
现死亡,到48小时小鼠死亡停止,各组死亡率组间进行X2检验,进行统计学
处理。

表1蜂胶总黄酮对小鼠内毒素致死的影响(n=20)


与NS组比较,△:P<0.05;△△:P<0.01

结果表明,口服蜂胶总黄酮均能显著降低由内毒素所致小鼠死亡率(与NS
组比较,P<0.05或0.01)。

实验例2

蜂胶总黄酮对内毒素致大鼠休克的影响

2.1材料

蜂胶总黄酮按制备例制备

PowerLab多导生理记录仪(澳大利亚ADI-Instrument公司生产)

压力传感器(YP200型,河北高碑店新航机电设备有限公司,规格:50g)

内毒素(Escherichia coli 055:B5)购自Sigma公司

Wistar大鼠,雌雄各半,体重180-220g,上海斯莱克实验动物有限责任
公司提供,动物合格证:SCXK(沪)2003-0003。

2.2实验方法与结果

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NS组、地塞米松组、蜂胶总黄酮200mg/kg
组、100mg/kg组、50mg/kg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均灌胃给予相应药物,
正常组和NS组灌胃给予生理盐水,连续给药7天后,以3.5%戊巴比妥钠1.0
ml/kg腹腔注射麻醉,分离一侧颈总动脉,作动脉插管,将动脉插管的另一端
连接到装有三通阀的压力传感器上,压力信号经传感器输入PowerLab多导生
理记录仪,记录正常的血压,除正常组外,随即静脉注射内毒素5mg/kg,观察
给内毒素后的血压变化,组间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表2蜂胶总黄酮对内毒素休克大鼠血压的影响(n=10)


与NS组比较,△:P<0.05;△△:P<0.01

结果表明,蜂胶总黄酮200mg/kg能显著升高由内毒素所致休克大鼠的血
压(与模型组比较,P<0.01),蜂胶总黄酮100mg/kg 60-120min能显著升高
由内毒素所致休克大鼠的血压(与NS组比较,P<0.01),蜂胶总黄酮100mg/kg
120-240min、10mg/kg 60-120min能明显升高由内毒素所致休克大鼠的血压(与
NS组比较,P<0.05)。

实验例3

蜂胶总黄酮对重度烫伤引起损伤大鼠的影响

3.1材料

蜂胶总黄酮按制备例制备

PowerLab多导生理记录仪(澳大利亚ADI-Instrument公司生产)

压力传感器(YP200型,河北高碑店新航机电设备有限公司,规格:50g)

内毒素(Escherichia coli 055:B5)购自Sigma公司

Wistar大鼠,雌雄各半,体重180-220g,上海斯莱克实验动物有限责任
公司提供,动物合格证:SCXK(沪)2003-0003。

3.2实验方法与结果

大鼠8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8组:正常组、NS组、地塞米松组、蜂
胶总黄酮200mg/kg组、100mg/kg组,50mg/kg组,25mg/kg组,12.5mg/kg组,
均灌胃给予相应药物,正常组和NS组灌胃给予生理盐水,连续给药7天后,
除正常组外,均去毛,每只大鼠用80℃热水烫伤腰部以下肢体30s,造成深II
度烧伤,复制大鼠重度烧伤休克模型。动物称重后以3.5%戊巴比妥钠1.0
ml/kg腹腔注射麻醉。分离一侧颈总动脉,作动脉插管,将动脉插管的另一端
连接到装有三通阀的压力传感器上,压力信号经传感器输入PowerLab多导生
理记录仪,记录各组血压的变化。

表3蜂胶总黄酮对重度烫伤休克大鼠血压的影响(n=10)


与NS组比较,△:P<0.05;△△:P<0.01

结果表明,蜂胶总黄酮200mg/kg、100mg/k g、50mg/kg能显著升高重度烫
伤休克大鼠的血压(与模型组比较,P<0.01),蜂胶总黄酮25mg/kg,12.5mg/kg
组,能显著升高重度烧伤休克大鼠的血压(与模型组比较,P<0.05)。

实验例4

蜂胶总黄酮对心源性休克大鼠的影响

4.1材料

蜂胶总黄酮按制备例制备

盐酸阿霉素(针剂,10mg/瓶,上海华联制药厂,批号:040712)

卡托普利片(25mg/片,天津飞鹰制药有限公司,批号:040213)

美国BIC 16导生理记录仪(美国BIC公司生产)

Wistar大鼠,雌雄各半,体重180-220g,上海斯莱克实验动物有限责任
公司提供,动物合格证:SCXK(沪)2003-0003。

4.2试验方法与结果

大鼠8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8组:正常组、NS组、卡托普利12.5mg/kg
组、蜂胶总黄酮200mg/kg组、100mg/kg组,50mg/kg组,25mg/kg组,12.5mg/kg
组,均灌胃给予相应药物,正常组和NS组灌胃给予生理盐水,连续给药7天
后,除正常组外,均腹腔注射盐酸阿霉素2mg/kg,每周1次,共6周,之
后,20%乌拉坦1.1g/kg腹腔注射麻醉,手术剥离气管并插管,同时游离出右侧
颈总动脉,经其插入自制的心室插管(直径1mm,充满1%肝素),描记血压曲线;
再继续插入,使其通过左侧动脉瓣进入左心室,描记室内压曲线,自动分析处
理左室收缩压(LVSP),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心室内压最大下降速
率(-dp/dtmax)和实测心肌最大收缩速度(Vpm)等数据。

表4蜂胶总黄酮对慢性心衰大鼠心功能的影响(n=10)


与NS组比较,△:P<0.05;△△:P<0.01

结果表明,蜂胶总黄酮25mg/kg,12.5mg/kg组组能升高由盐酸阿霉素导
致的心衰大鼠的LVSP,+dp/dtmax,-dp/dtmax和Vpm的降低(与NS组比较,
P<0.05);蜂胶总黄酮50mg/kg、100mg/kg、200mg/kg能显著升高由盐酸阿霉
素导致的心衰大鼠的LVSP,+dp/dtmax,-dp/dtmax和Vpm的降低(与NS组比较,
P<0.01)。

实验例5

蜂胶总黄酮对猫实验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作用

5.1材料

蜂胶总黄酮按制备例制备

美国BIC 16导生理记录仪(美国BIC公司生产)

电磁流量计(MFV-3200型):日本光电公司生产。

实验动物:健康成年猫体重2.5~3.5kg,上海旭东海普药业有限公司。

5.2试验方法与结果

将猫随机分为NS组(等容量溶剂),蜂胶总黄酮200mg/kg组、100mg/kg
组、50mg/kg组、25mg/kg组,12.5mg/kg组,每组6只,均灌胃给药,连续给
药7天后,禁食12小时,静脉注射戊巴比妥钠40mg/kg麻醉,气管插管,呼
吸机维持呼吸,监测主动脉压(AP)与心电图。左侧开胸,从心尖插导管至左心
室,测左室压及其压力变化速度(±dP/dtmax)。将Waltan-Brodie应变弓植入
左心室前壁,测定心肌收缩力。用电磁流量计测定升主动脉血流量。以升主动
脉流量作为心输出量(CO),计算心脏指数(CI),每搏指数(SI),每搏作功(SW),
左心作功(LVW)。各项参数记录于BIC生理记录仪。术后半小时,各项参数达
到稳定。从股静脉恒速输注戊巴比妥钠(0.5ml/kg·min),以±dP/dtmax下
降到约1000mmHg/s为主要指标形成急性心力衰竭。组间T检验,进行统计学
处理。

表5蜂胶总黄酮对心力衰竭猫心脏作功的影响


与给药前比较*P<0.05,**P<0.01;与NS组比较P<0.05,P<0.01

结果表明,不同剂量蜂胶总黄酮可增加心衰猫的SW与LVW,与模型对照组
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表6蜂胶总黄酮对心力衰竭猫心输出量的影响(n=6,)


与给药前比较*P<0.05,**P<0.01;与NS组比较P<0.05,P<0.01

结果表明,不同剂量蜂胶总黄酮可增加心衰猫的心输出量,与模型对照组
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实验例6

蜂胶总黄酮对失血性休克大鼠的影响

6.1材料

蜂胶总黄酮按制备例制备

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规格:1ml/1mg,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批号:
040719)

PowerLab多导生理记录仪(澳大利亚ADI-Instrument公司生产)

压力传感器(YP200型,河北高碑店新航机电设备有限公司,规格:50g)

Wistar大鼠,雌雄各半,体重180-220g,上海斯莱克实验动物有限责任
公司提供,动物合格证:SCXK(沪)2003-0003。

6.2实验方法与结果

取大鼠,随机分为7组:NS组、盐酸肾上腺素0.1mg/kg组、蜂胶总黄酮
200mg/kg组、100mg/kg组、50mg/kg组、25mg/kg组、12.5mg/kg组,每组10
只,雌雄各半,均灌胃给药,连续给药7天后,将大鼠腹腔注射20%乌拉坦
(1.1g/kg)麻醉后,背位固定,剪颈部毛后,切开颈部皮肤,分离双侧颈动脉,一
侧颈动脉插管连接压力换能器,记录血压连接肢体导联,另一侧颈动脉放血至
平均动脉压血压降至40mmHg左右,并维持血压10min,确定休克模型成立。观
察120min内平均动脉压变化,组间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表7蜂胶总黄酮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血压的影响(n=10)


与NS组比较,△:P<0.05;△△:P<0.01

结果表明,蜂胶总黄酮25mg/kg,12.5mg/kg组能升高失血性休克大鼠的
血压(与NS组比较,P<0.05);蜂胶总黄酮200mg/kg组、100mg/kg组、50mg/kg
组能显著升高失血性休克大鼠的血压(与NS组比较,P<0.01)。

实验例7

蜂胶总黄酮对过敏性休克大鼠的影响

7.1材料

蜂胶总黄酮按制备例制备

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规格:1ml/1mg,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批号:
040719)

动物豚鼠(guineapig),体重150-320g健康豚鼠由上海荣盛生物药业有限
公司提供

供体马血清(donorequineserum,DES),购自哈尔滨医科大学新生物技术公

7.2试验方法与结果

取豚鼠14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7组:NS组、盐酸肾上腺素0.1mg/kg
组、蜂胶总黄酮200mg/kg组、100mg/kg组、50mg/kg组、25mg/kg组、12.5mg/kg
组,均灌胃给药,连续给药7天后,各组动物均以10%马血清生理盐水溶液0.1mL
心腔注入致敏,致敏15后,再以马血清纯液1mL心腔内注入攻击致休克。马血
清攻击30s左右,NS模型组大多数动物先后出现咳嗽,呼吸困难,鼻翼扇动,
四肢软弱无力等症,继之可见惊厥,竖毛,前爪抓嘴,呼吸更加困难,四肢无
力,倒下挣扎,皮肤黏膜紫绀,角膜反射消失,最后大多数在10min内呼吸和心
跳停止而死亡,统计各组死亡情况,根据死亡率作X2检验,结果见表8。

表8蜂胶总黄酮对过敏性休克大鼠的影响


结果表明,蜂胶总黄酮12.5mg/k g、25mg/kg(与NS组比较,P<0.05),
蜂胶总黄酮50mg/k g、100mg/k g、200mg/kg能显著降低由马血清所致小鼠死亡
率(与NS组比较,P<0.01)。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实质技术
内容范围,本发明的实质技术内容是广义地定义于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中,任
何他人完成的技术实体或方法,若是与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所定义的完全相
同,也或是一种等效的变更,均将被视为涵盖于该权利要求范围之中。

蜂胶总黄酮的医药新用途.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蜂胶总黄酮的医药新用途.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蜂胶总黄酮的医药新用途.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蜂胶总黄酮的医药新用途.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蜂胶总黄酮的医药新用途.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614224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08.01 CN 102614224 A *CN102614224A* (21)申请号 201210118431.9 (22)申请日 2012.04.20 A61K 35/64(2006.01) A61P 9/02(2006.01) (71)申请人 上海绿谷制药有限公司 地址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 区牛顿路 421 号 (72)发明人 隋殿军 邱智东 葛宝铭 辛现良 (74)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 司 31100 代理人 张睿 (54) 发明名称 蜂胶总黄酮的医药新用途 (57)。

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蜂胶总黄酮的医药新用途, 即 公开了蜂胶总黄酮作为唯一活性成分在制备预防 或治疗休克的药物中的应用, 所述的休克包括感 染性、 失血性、 创伤性、 心源性、 和过敏性休克。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11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11 页 1/1 页 2 1. 蜂胶总黄酮作为唯一活性成分在制备预防或治疗休克的药物中的应用。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应用, 其特征在于, 以所述蜂胶总黄酮的总重量计, 其中的总黄 酮以芦丁 (C17H30O16) 计为 25-35。 3. 如权利要。

3、求 2 所述的应用, 其特征在于, 以所述蜂胶总黄酮的总重量计, 其中的总黄 酮以芦丁 (C17H30O16) 计为 27-33, 更优选 29-31。 4.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应用, 其特征在于, 以所述蜂胶总黄酮的总重量计, 其中的总酚 酸以原儿茶酸 (C7H6O4) 计为 15-25。 5. 如权利要求 4 所述的应用, 其特征在于, 以所述蜂胶总黄酮的总重量计, 其中的总酚 酸以原儿茶酸 (C7H6O4) 计为 18-22, 更优选 19-21。 6.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应用, 其特征在于, 以所述蜂胶总黄酮的总重量计, 其中的蜂胶 以白杨素 (C15H10O4) 计为 2-5。

4、。 7. 如权利要求 6 所述的应用, 其特征在于, 以所述蜂胶总黄酮的总重量计, 其中的蜂胶 以白杨素 (C15H10O4) 计为 3-4。 8. 如权利要求 1-7 任一项所述的应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休克包括感染性休克、 失血 性休克、 创伤性休克、 心源性休克、 和过敏性休克。 9. 如权利要求 8 所述的应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药物是固体形式或液体形式 ; 所述的 固体形式包括片剂、 丸剂、 胶囊、 颗粒剂 ; 所述的液体形式包括滴剂、 口服溶液、 注射液。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614224 A 2 1/11 页 3 蜂胶总黄酮的医药新用途 技术领域 0001 本。

5、发明涉及医药领域, 尤其涉及蜂胶总黄酮的新用途。 背景技术 0002 休克 (shock) 是一种急性组织灌注量不足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是临床各科严 重疾病中常见的并发症。休克的共同特征是有效循环量不足, 组织和细胞的血液灌注虽经 代偿仍受到严重的限制, 从而引起全身组织和脏器的血液灌注不良, 导致组织缺氧、 微循环 瘀滞、 脏器功能障碍和细胞的代谢功能异常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因此, 休克的发病规 律一般是从代偿性低血压 ( 组织灌注减少 ) 发展到微循环衰竭, 最后导致细胞膜的损伤和 细胞死亡。其主要临床表现有血压下降, 收缩压降低至 12kPa(90mmHg) 以下, 脉压差小于 2.6。

6、7kpa(20mmHg), 面色苍白, 四肢湿冷和肢端紫绀, 浅表静脉萎陷, 脉搏细弱, 全身无力, 尿 量减少, 烦躁不安, 反应迟钝, 神志模糊, 甚至昏迷等。 0003 因此, 本领域迫切需要提供一种预防或治疗休克的更有效的新物质和新方法。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旨在提供蜂胶总黄酮的新用途。 0005 本发明中, 提供了蜂胶总黄酮作为唯一活性成分在制备预防或治疗休克的药物 中的应用 ; 以所述蜂胶总黄酮的总重量计, 其中的总黄酮以芦丁 (C17H30O16) 计为 25-35, 优选 27-33, 更优选 29-31 ; 以所述蜂胶总黄酮的总重量计, 其中的总酚酸以原儿茶酸 (C7H。

7、6O4) 计为 15-25, 优选 18-22, 更优选 19-21; 以所述蜂胶总黄酮的总重量计, 其中 的蜂胶以白杨素 (C15H10O4) 计为 2-5, 优选 3-4 ; 所述的休克包括感染性休克、 失血性休 克、 创伤性休克、 心源性休克、 和过敏性休克 ; 所述的药物是固体形式或液体形式 ; 所述的 固体形式包括片剂、 丸剂、 胶囊、 颗粒剂 ; 所述的液体形式包括滴剂、 口服溶液、 注射液。 0006 据此,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预防或治疗休克的更有效的新物质和新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0007 发明人经过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发现蜂胶总黄酮可以有效地预防或治疗感染性休 克、 失血性休克。

8、、 创伤性休克、 心源性休克、 过敏性休克。在此基础上, 完成了本发明。 0008 具体地, 本发明是将蜂胶总黄酮作为唯一活性成分用于预防或治疗休克 ; 所述的 休克包括感染性休克、 失血性休克、 创伤性休克、 心源性休克、 和过敏性休克。 有效剂量的蜂 胶总黄酮是能够有效预防或治疗休克的剂量, 一般的, 治疗以小剂量开始, 以便不断增加剂 量直到此条件下的最适。在施用前, 蜂胶总黄酮可与生理盐水或为本领域的熟练人员所熟 知的任何其他适合的溶液混合。蜂胶总黄酮制剂可如需求的那样以固体 ( 冷冻干燥 ) 或液 体制剂形式给药。 0009 本发明施用蜂胶总黄酮的方法视具体情况而定。 通常, 可通过。

9、以下途径完成 : 口腔 内、 鼻腔内、 腹膜内、 肠胃外、 静脉内、 淋巴管内、 肌肉内、 间质内、 动脉内、 皮下、 眼内、 滑膜腔 说 明 书 CN 102614224 A 3 2/11 页 4 内、 经上皮、 经皮施用。 0010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提供一种药物组合物, 它通常含有安全有效量的蜂胶总黄 酮以及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或赋形剂。这类载体包括 ( 但并不限于 ) : 盐水、 缓冲液、 葡萄 糖、 水、 甘油、 乙醇、 及其组合。药物制剂应与给药方式相匹配。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可以 被制成滴剂形式, 例如用生理盐水或含有葡萄糖和其他辅剂的水溶液通过常规方法进行制 备。还有诸如片剂、 。

10、胶囊或针剂形式的药物组合物, 可通过常规方法进行制备。药物组合物 如滴剂、 针剂、 溶液、 片剂和胶囊宜在无菌条件下制造。活性成分蜂胶总黄酮的给药量是治 疗有效量, 例如每天约 1 毫克 / 千克体重 - 约 20 毫克 / 千克体重。当然, 具体剂量还应考 虑给药途径、 病人健康状况等因素, 这些都是熟练医师技能范围之内的。 0011 适合的给药途径包括但不限于, 口服、 静脉注射、 直肠、 气雾剂、 非肠道给药、 眼部 给药、 肺部给药、 经皮给药、 耳道给药、 鼻腔给药及局部给药。 此外, 仅作举例说明, 肠道外给 药, 包括肌肉注射、 皮下注射、 静脉注射、 髓内注射、 心室注射、 腹。

11、膜内注射、 淋巴管内注射、 及鼻内注射。较佳地是通过口服途径给药。口服用制剂优选滴丸, 但不排除片剂、 胶囊、 颗 粒剂等其他口服剂型。 0012 本发明所述的蜂胶总黄酮在用于上述任一用途时, 根据动物实验剂量换算, 人用 量在 2-25mg/kg 或 100-1250mg/ 天。 0013 如本文所用, 术语 “蜂胶 (propolis,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Apis cerana Fabr)” 为 蜜蜂科昆虫意大利蜂 Apismellifera ligustica 的干燥分泌物, 是从植物中采收的树胶和 树蜡, 混入上腭分泌物和蜂蜡而成的团快或条状物, 多于夏季从蜂箱中收集, 除去杂质得到。

12、 的一种具有芳香气味的胶状固体物。低温下变硬、 变脆, 加热可熔化。易溶于丙酮、 苯、 20 氢氧化钠溶液及乙醇。蜂胶含树脂约 50 -60, 蜂蜡 30芳香挥发油 10和一些花粉等 夹杂物。 0014 蜂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目前发现约有 20 多种黄酮, 这些黄酮化合物包括黄酮类、 黄酮醇类和双氢黄酮类等。属于黄酮类的有白杨素 (chrysin)、 杨芽素 (tectochrysin)、 刺槐素 (acacetin)、 芹菜素 (apigenin)、 柳穿鱼素 (pectolinarigenin) 等 ; 属于黄酮 醇类的有良姜素、 高良姜素 (galangin)、 鼠李素、 异鼠李素 (is。

13、orhamnetin)、 鼠李柠檬素 (rhamnocitrin)、 山柰素(kaempferide)、 岳桦素(ermanin)、 槲皮素(quercetin)及其衍生 物等, 属于双氢黄酮类的有乔松素、 松球素、 樱花素 (sakuranetin)、 异樱花素、 柚皮素等。 0015 如本文所用, 术语 “蜂胶总黄酮” 是指蜂胶或蜂胶产品中所含黄酮类化合物的总 量, 一般以 “g/100g” 表示。可以通过本领域常规的方法制备得到, 例如但不限于, 将蜂胶醇 提, 浓缩干燥, 氯仿 - 乙醇混合溶液溶解, 碱提, 调 pH 酸沉、 干燥, 得到的有效部位。本发明 的蜂胶总黄酮的甲醇溶液 (。

14、 以溶液的总体积计, 固液重量体积百分比约为 1 (g/100ml) 作为供试品溶液, 取 2ml, 加三氯化铁试液一滴, 即显黑褐色。 0016 本发明的蜂胶总黄酮的甲醇溶液 ( 以溶液的总体积计, 固液重量体积百分比约为 1 (g/100ml) 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白杨素对照品, 加甲醇制成 1mg/ml 溶液作为对照品 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 附录V IB)试验, 分别吸取供试品溶液5l 及对照品溶液 2l, 分别点于同一硅胶 G 薄层板上, 以苯 - 吡啶 - 甲酸 (36 9 5) 下层 溶液为展开剂, 展开, 取出, 晾干, 喷以1三氯化铝乙醇溶液。 供。

15、试品色谱中, 在与对照品色 谱相应位置上, 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说 明 书 CN 102614224 A 4 3/11 页 5 0017 本发明的蜂胶总黄酮中, 总黄酮以芦丁(C17H30O16)计不少于约30.0, 总酚酸以原 儿茶酸 (C7H6O4) 计不少于约 20.0, 蜂胶以白杨素 (C15H10O4) 计不少于约 3.45。 0018 如本文所用,“约” 是指数值在其增加或减少 5-10的范围内变化。 0019 如本文所用, 术语 “含有”或 “包括”包括了 “包含” 、“基本上由构成” 、 和 “由构成” 。 0020 如本文所用, 术语 “可接受的” 指一个处方组分或活性成分对。

16、一般治疗目标的健康 没有过分的有害影响。 0021 本文所用, 术语 “休克(Shock)” 指各种强烈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 使循环功能急剧 减退, 组织器官微循环灌流严重不足, 以至重要生命器官机能、 代谢严重障碍的全身危重病 理过程。休克是一急性的综合征。在这种状态下, 全身有效血流量减少, 微循环出现障碍, 导致重要的生命器官缺血缺氧。即是身体器官需氧量与得氧量失调。本发明提供蜂胶总黄 酮优选用于早期或预防休克, 尤其是当制成口服药时。 0022 如本文所用, 术语 “感染性休克(septic shock)” , 亦称脓毒性休克, 是指由微生物 及其毒素等产物所引起的脓毒病综合征 (se。

17、psis syndrome) 伴休克。感染灶中的微生物及 其毒素、 胞壁产物等侵入血循环, 激活宿主的各种细胞和体液系统 ; 产生细胞因子和内源性 介质, 作用于机体各种器官、 系统, 影响其灌注, 导致组织细胞缺血缺氧、 代谢紊乱、 功能障 碍, 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 因此感染性休克是微生物因子和机体防御机制相互作用的结果, 微生物的毒力数量以及机体的内环境与应答是决定感染性休克的发展的重要因素。 0023 如本文所用, 术语 “失血性休克 (hemorrhagic shock)” , 指大量失血引起的休克, 常见于外伤引起的出血、 消化性溃疡出血、 食管曲张静脉破裂、 妇产科疾病所引起的出。

18、血 等。失血后是否发生休克不仅取决于失血的量, 还取决于失血的速度。休克往往是在快速、 大量 ( 超过总血量的 30-35 ) 失血而又得不到及时补充的情况下发生的。 0024 如本文所用, 术语 “创伤性休克(traumatic shock)” , 是指由于机体遭受剧烈的暴 力打击重要脏器损伤、 大出血等使有效循环血量锐减, 微循环灌注不足 ; 以及创伤后的剧烈 疼痛、 恐惧等多种因素综合形成的机体代偿失调的综合征。 0025 如本文所用, 术语 “心源性休克 (cardiogenic shock)” , 是指心泵衰竭的极期表 现, 由于心脏排血功能衰竭, 不能维持其最低限度的心输出量, 导。

19、致血压下降, 重要脏器和 组织供血严重不足, 引起全身性微循环功能障碍, 从而出现一系列以缺血、 缺氧、 代谢障碍 及重要脏器损害为特征的病理生理过程。 0026 如本文所用, 术语 “过敏性休克 (anaphylaxis, anaphylactic shock)” , 是指外界 某些抗原性物质进入已致敏的机体后, 通过免疫机制在短时间内发生的一种强烈的多脏器 累及症群。过敏性休克的表现与程度, 依机体反应性、 抗原进入量及途径等而有很大差别。 通常都突然发生且很剧烈, 若不及时处理, 常可危及生命。 0027 如本文所用, 术语 “预防” , 主要是指临床预防, 即借助各种临床治疗方法, 对。

20、患者 及时治疗, 防止恶化使疾病早日康复, 减少疾病的不良作用, 预防并发症和伤残。 0028 如本文所用, 术语 “治疗” 、“治疗过程” 或 “疗法” , 包括缓和、 抑制或改善疾病的症 状或状况 ; 抑制并发症的产生 ; 改善或预防潜在代谢综合症 ; 抑制疾病或症状的产生, 如控 制疾病或情况的发展 ; 减轻疾病或症状 ; 使疾病或症状减退 ; 减轻由疾病或症状引起的并 发症, 或预防或治疗由疾病或症状引起的征兆。 说 明 书 CN 102614224 A 5 4/11 页 6 0029 如本文所用, 术语 “受试者” 或 “病人” 包括哺乳动物和非哺乳动物。哺乳动物包 括但不限于, 哺。

21、乳类 : 人、 非人灵长类如猩猩、 猿及猴类 ; 农业动物如牛、 马、 山羊、 绵羊、 猪 ; 家畜如兔、 狗 ; 实验动物包括啮齿类, 如大鼠、 小鼠及豚鼠等。非哺乳类动物包括但不限于, 鸟、 鱼等。在一优选例中, 所选哺乳动物是人。 0030 如本文所用, 某一化合物或药物组合物, 给药后, 可以使某一疾病、 症状或情况得 到改善, 尤指其严重度得到改善, 延迟发病, 减缓病情进展, 或减少病情持续时间。 无论固定 给药或临时给药、 持续给药或断续给药, 可以归因于或与给药有关的情况。 0031 如本文所用, 术语 “有效量” 是指可对人和 / 或动物产生功能或活性的且可被人和 / 或动物。

22、所接受的量。 0032 如本文所用, 术语 “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指用于治疗剂给药的载体, 包括各种 赋形剂和稀释剂。该术语指这样一些药剂载体 : 它们本身并不是必要的活性成分, 且施 用后没有过分的毒性。合适的载体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在 Remington s Pharmaceutical Sciences(Mack Pub.Co., N.J.1991) 中可找到关于药学上可接受的赋形 剂的充分讨论。在组合物中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可含有液体, 如水、 盐水、 甘油和乙醇。另 外, 这些载体中还可能存在辅助性的物质, 如填充剂、 崩解剂、 润滑剂、 助流剂、 泡腾剂、 润湿 剂或乳化。

23、剂、 矫味剂、 pH 缓冲物质等。 0033 如本文所用, 术语 “单元剂型” 是指为了服用方便, 将本发明的活性成分蜂胶总黄 酮制备成单次服用所需的剂型, 包括但不限于各种固体剂 ( 如片剂 )、 液体剂、 胶囊剂、 缓释 剂。所述的单元剂型中含有对于预防、 治疗、 或改善休克有效的蜂胶总黄酮。 0034 如本文所用, 术语 “室温” 是指 15-30, 优选 20-25。 0035 本发明提到的上述特征, 或实施例提到的特征可以任意组合。本案说明书所揭示 的所有特征可与任何组合物形式并用, 说明书中所揭示的各个特征, 可以任何可提供相同、 均等或相似目的的替代性特征取代。因此除有特别说明,。

24、 所揭示的特征仅为均等或相似特 征的一般性例子。 0036 本发明的主要优点在于 : 0037 1、 首次发现蜂胶总黄酮在预防和治疗休克方面的有效作用。 0038 2、 使用天然物质进行休克预防和治疗, 可以减少毒副作用。 0039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 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应理解, 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 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 通常按照常规条 件或按照制造厂商所建议的条件。 除非另外说明, 否则所有的百分数、 比率、 比例、 或份数按 重量计。 0040 本发明中的重量体积百分比中的单位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 例如是指在 100 毫升的溶液。

25、中溶质的重量。 0041 除非另行定义, 文中所使用的所有专业与科学用语与本领域熟练人员所熟悉的意 义相同。此外, 任何与所记载内容相似或均等的方法及材料皆可应用于本发明方法中。文 中所述的较佳实施方法与材料仅作示范之用。 0042 制备例 0043 蜂胶总黄酮的制备 0044 取蜂胶药材(含量为99.8, 购自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 冷藏(4)5小时, 粉 说 明 书 CN 102614224 A 6 5/11 页 7 碎成粗粉, 加10倍量(ml/g生药)75乙醇浸提两次, 每次24小时, 滤过, 合并滤液, 减压回 收溶剂, 浓缩成稠膏, 减压干燥 (80, 0.05MPa), 粉碎成。

26、细粉。每 g 干粉加 100ml 氯仿 - 乙 醇(101)溶解, 以等体积1氢氧化钠溶液提取二次, 碱提液加盐酸调pH至6, 产生沉淀, 静置 24 小时, 抽滤, 水洗至中性, 减压干燥 (80, 0.05MPa), 粉碎成细粉, 即得蜂胶总黄酮。 0045 实验例 1 0046 蜂胶总黄酮对小鼠内毒素致死的影响试验 0047 1.1 实验材料 0048 蜂胶总黄酮按制备例制备 0049 内毒素 (Escherichia coli 055 : B5) 购自 Sigma 公司 0050 昆明种小鼠, 体重 18-22g, 上海斯莱克实验动物有限责任公司提供, 动物合格证 : SCXK( 沪 。

27、)2003-0003。 0051 醋酸地塞米松片 ( 湖北中佳药业有限公司, 规格 : 0.75mg, 批号 : 030825) 0052 1.2 实验方法与结果 0053 小鼠随机分为 7 组 : NS 组、 地塞米松组、 蜂胶总黄酮 200mg/kg 组、 100mg/kg 组、 50mg/kg组、 25mg/kg组、 12.5mg/kg组, 每组20只, 雌雄各半, 均灌胃给药, 连续给药7天后, 每只小鼠静脉注射内毒素 25mg/kg, 小鼠 8 小时后出现死亡, 到 48 小时小鼠死亡停止, 各组 死亡率组间进行 X2检验, 进行统计学处理。 0054 表 1 蜂胶总黄酮对小鼠内毒素。

28、致死的影响 (n 20) 0055 0056 与 NS 组比较, : P 0.05 ; : P 0.01 0057 结果表明, 口服蜂胶总黄酮均能显著降低由内毒素所致小鼠死亡率 ( 与 NS 组比 较, P 0.05 或 0.01)。 0058 实验例 2 0059 蜂胶总黄酮对内毒素致大鼠休克的影响 0060 2.1 材料 0061 蜂胶总黄酮按制备例制备 0062 PowerLab 多导生理记录仪 ( 澳大利亚 ADI-Instrument 公司生产 ) 0063 压力传感器 (YP200 型, 河北高碑店新航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规格 : 50g) 说 明 书 CN 102614224 A。

29、 7 6/11 页 8 0064 内毒素 (Escherichia coli 055 : B5) 购自 Sigma 公司 0065 Wistar 大鼠, 雌雄各半, 体重 180-220g, 上海斯莱克实验动物有限责任公司提供, 动物合格证 : SCXK( 沪 )2003-0003。 0066 2.2 实验方法与结果 0067 大鼠随机分为 6 组 : 正常组、 NS 组、 地塞米松组、 蜂胶总黄酮 200mg/kg 组、 100mg/ kg 组、 50mg/kg 组, 每组 10 只, 雌雄各半, 均灌胃给予相应药物, 正常组和 NS 组灌胃给予生 理盐水, 连续给药7天后, 以3.5戊巴比。

30、妥钠1.0ml/kg腹腔注射麻醉, 分离一侧颈总动脉, 作动脉插管, 将动脉插管的另一端连接到装有三通阀的压力传感器上, 压力信号经传感器 输入 PowerLab 多导生理记录仪, 记录正常的血压, 除正常组外, 随即静脉注射内毒素 5mg/ kg, 观察给内毒素后的血压变化, 组间 T 检验, 进行统计学处理。 0068 表 2 蜂胶总黄酮对内毒素休克大鼠血压的影响 (n 10) 0069 0070 与 NS 组比较, : P 0.05 ; : P 0.01 0071 结果表明, 蜂胶总黄酮200mg/kg能显著升高由内毒素所致休克大鼠的血压(与模 型组比较, P0.01), 蜂胶总黄酮10。

31、0mg/kg 60-120min能显著升高由内毒素所致休克大鼠 的血压 ( 与 NS 组比较, P 0.01), 蜂胶总黄酮 100mg/kg120-240min、 10mg/kg 60-120min 能明显升高由内毒素所致休克大鼠的血压 ( 与 NS 组比较, P 0.05)。 0072 实验例 3 0073 蜂胶总黄酮对重度烫伤引起损伤大鼠的影响 0074 3.1 材料 0075 蜂胶总黄酮按制备例制备 0076 PowerLab 多导生理记录仪 ( 澳大利亚 ADI-Instrument 公司生产 ) 0077 压力传感器 (YP200 型, 河北高碑店新航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规格 : 。

32、50g) 0078 内毒素 (Escherichia coli 055 : B5) 购自 Sigma 公司 0079 Wistar 大鼠, 雌雄各半, 体重 180-220g, 上海斯莱克实验动物有限责任公司提供, 动物合格证 : SCXK( 沪 )2003-0003。 0080 3.2 实验方法与结果 0081 大鼠 80 只, 雌雄各半, 随机分为 8 组 : 正常组、 NS 组、 地塞米松组、 蜂胶总黄酮 说 明 书 CN 102614224 A 8 7/11 页 9 200mg/kg 组、 100mg/kg 组, 50mg/kg 组, 25mg/kg 组, 12.5mg/kg 组, 均。

33、灌胃给予相应药物, 正 常组和 NS 组灌胃给予生理盐水, 连续给药 7 天后, 除正常组外, 均去毛, 每只大鼠用 80热 水烫伤腰部以下肢体 30s, 造成深 II 度烧伤, 复制大鼠重度烧伤休克模型。动物称重后以 3.5戊巴比妥钠 1.0ml/kg 腹腔注射麻醉。分离一侧颈总动脉, 作动脉插管, 将动脉插管的 另一端连接到装有三通阀的压力传感器上, 压力信号经传感器输入 PowerLab 多导生理记 录仪, 记录各组血压的变化。 0082 表 3 蜂胶总黄酮对重度烫伤休克大鼠血压的影响 (n 10) 0083 0084 与 NS 组比较, : P 0.05 ; : P 0.01 0085。

34、 结果表明, 蜂胶总黄酮200mg/kg、 100mg/k g、 50mg/kg能显著升高重度烫伤休克大 鼠的血压 ( 与模型组比较, P 0.01), 蜂胶总黄酮 25mg/kg, 12.5mg/kg 组, 能显著升高重度 烧伤休克大鼠的血压 ( 与模型组比较, P 0.05)。 0086 实验例 4 0087 蜂胶总黄酮对心源性休克大鼠的影响 0088 4.1 材料 0089 蜂胶总黄酮按制备例制备 0090 盐酸阿霉素 ( 针剂, 10mg/ 瓶, 上海华联制药厂, 批号 : 040712) 0091 卡托普利片 (25mg/ 片, 天津飞鹰制药有限公司, 批号 : 040213) 00。

35、92 美国 BIC 16 导生理记录仪 ( 美国 BIC 公司生产 ) 0093 Wistar 大鼠, 雌雄各半, 体重 180-220g, 上海斯莱克实验动物有限责任公司提供, 动物合格证 : SCXK( 沪 )2003-0003。 0094 4.2 试验方法与结果 0095 大鼠 80 只, 雌雄各半, 随机分为 8 组 : 正常组、 NS 组、 卡托普利 12.5mg/kg 组、 蜂胶 总黄酮 200mg/kg 组、 100mg/kg 组, 50mg/kg 组, 25mg/kg 组, 12.5mg/kg 组, 均灌胃给予相应 药物, 正常组和 NS 组灌胃给予生理盐水, 连续给药 7 天。

36、后, 除正常组外, 均腹腔注射盐酸阿 霉素 2mg/kg, 每周 1 次, 共 6 周, 之后, 20乌拉坦 1.1g/kg 腹腔注射麻醉, 手术剥离气管并 插管, 同时游离出右侧颈总动脉, 经其插入自制的心室插管 ( 直径 1mm, 充满 1肝素 ), 描 说 明 书 CN 102614224 A 9 8/11 页 10 记血压曲线 ; 再继续插入, 使其通过左侧动脉瓣进入左心室, 描记室内压曲线, 自动分析处 理左室收缩压 (LVSP), 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 (+dp/dtmax), 心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 (-dp/ dtmax) 和实测心肌最大收缩速度 (Vpm) 等数据。 0096 。

37、表 4 蜂胶总黄酮对慢性心衰大鼠心功能的影响 (n 10) 0097 0098 与 NS 组比较, : P 0.05 ; : P 0.01 0099 结果表明, 蜂胶总黄酮 25mg/kg, 12.5mg/kg 组组能升高由盐酸阿霉素导致的心 衰大鼠的 LVSP, +dp/dtmax, -dp/dtmax和 Vpm 的降低 ( 与 NS 组比较, P 0.05) ; 蜂胶总黄 酮 50mg/kg、 100mg/kg、 200mg/kg 能显著升高由盐酸阿霉素导致的心衰大鼠的 LVSP, +dp/ dtmax, -dp/dtmax和 Vpm 的降低 ( 与 NS 组比较, P 0.01)。 01。

38、00 实验例 5 0101 蜂胶总黄酮对猫实验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作用 0102 5.1 材料 0103 蜂胶总黄酮按制备例制备 0104 美国 BIC 16 导生理记录仪 ( 美国 BIC 公司生产 ) 0105 电磁流量计 (MFV-3200 型 ) : 日本光电公司生产。 0106 实验动物 : 健康成年猫体重 2.5 3.5kg, 上海旭东海普药业有限公司。 0107 5.2 试验方法与结果 0108 将猫随机分为 NS 组 ( 等容量溶剂 ), 蜂胶总黄酮 200mg/kg 组、 100mg/kg 组、 50mg/ kg 组、 25mg/kg 组, 12.5mg/kg 组, 每组 6 只。

39、, 均灌胃给药, 连续给药 7 天后, 禁食 12 小时, 静脉注射戊巴比妥钠 40mg/kg 麻醉, 气管插管, 呼吸机维持呼吸, 监测主动脉压 (AP) 与心 电图。左侧开胸, 从心尖插导管至左心室, 测左室压及其压力变化速度 (dP/dtmax)。将 Waltan-Brodie 应变弓植入左心室前壁, 测定心肌收缩力。用电磁流量计测定升主动脉血 流量。以升主动脉流量作为心输出量 (CO), 计算心脏指数 (CI), 每搏指数 (SI), 每搏作功 (SW), 左心作功 (LVW)。各项参数记录于 BIC 生理记录仪。术后半小时, 各项参数达到稳定。 从股静脉恒速输注戊巴比妥钠 (0.5m。

40、l/kgmin), 以 dP/dtmax下降到约 1000mmHg/s 为主 说 明 书 CN 102614224 A 10 9/11 页 11 要指标形成急性心力衰竭。组间 T 检验, 进行统计学处理。 0109 表 5 蜂胶总黄酮对心力衰竭猫心脏作功的影响 0110 0111 与给药前比较 *P 0.05,*P 0.01 ; 与 NS 组比较P 0.05,P 0.01 0112 结果表明, 不同剂量蜂胶总黄酮可增加心衰猫的 SW 与 LVW,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 显著性差异。 0113 表 6 蜂胶总黄酮对心力衰竭猫心输出量的影响 (n 6,) 0114 0115 与给药前比较 *P 0.。

41、05,*P 0.01 ; 与 NS 组比较P 0.05,P 0.01 0116 结果表明, 不同剂量蜂胶总黄酮可增加心衰猫的心输出量,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 显著性差异。 0117 实验例 6 0118 蜂胶总黄酮对失血性休克大鼠的影响 0119 6.1 材料 0120 蜂胶总黄酮按制备例制备 0121 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 ( 规格 : 1ml/1mg, 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 批号 : 040719) 说 明 书 CN 102614224 A 11 10/11 页 12 0122 PowerLab 多导生理记录仪 ( 澳大利亚 ADI-Instrument 公司生产 ) 0123 压力传感器 。

42、(YP200 型, 河北高碑店新航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规格 : 50g) 0124 Wistar 大鼠, 雌雄各半, 体重 180-220g, 上海斯莱克实验动物有限责任公司提供, 动物合格证 : SCXK( 沪 )2003-0003。 0125 6.2 实验方法与结果 0126 取大鼠, 随机分为 7 组 : NS 组、 盐酸肾上腺素 0.1mg/kg 组、 蜂胶总黄酮 200mg/kg 组、 100mg/kg 组、 50mg/kg 组、 25mg/kg 组、 12.5mg/kg 组, 每组 10 只, 雌雄各半, 均灌胃给药, 连续给药7天后, 将大鼠腹腔注射20乌拉坦(1.1g/kg)麻。

43、醉后, 背位固定, 剪颈部毛后, 切 开颈部皮肤, 分离双侧颈动脉, 一侧颈动脉插管连接压力换能器, 记录血压连接肢体导联, 另一侧颈动脉放血至平均动脉压血压降至 40mmHg 左右, 并维持血压 10min, 确定休克模型 成立。观察 120min 内平均动脉压变化, 组间 T 检验, 进行统计学处理。 0127 表 7 蜂胶总黄酮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血压的影响 (n 10) 0128 0129 与 NS 组比较, : P 0.05 ; : P 0.01 0130 结果表明, 蜂胶总黄酮 25mg/kg, 12.5mg/kg 组能升高失血性休克大鼠的血压 ( 与 NS 组比较, P 0.05) 。

44、; 蜂胶总黄酮 200mg/kg 组、 100mg/kg 组、 50mg/kg 组能显著升高失血 性休克大鼠的血压 ( 与 NS 组比较, P 0.01)。 0131 实验例 7 0132 蜂胶总黄酮对过敏性休克大鼠的影响 0133 7.1 材料 0134 蜂胶总黄酮按制备例制备 0135 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 ( 规格 : 1ml/1mg, 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 批号 : 040719) 0136 动物豚鼠 (guineapig), 体重 150-320g 健康豚鼠由上海荣盛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提 供 0137 供体马血清 (donorequineserum, DES), 购自哈尔滨医科大学新生。

45、物技术公司 0138 7.2 试验方法与结果 说 明 书 CN 102614224 A 12 11/11 页 13 0139 取豚鼠 140 只, 雌雄各半, 随机分为 7 组 : NS 组、 盐酸肾上腺素 0.1mg/kg 组、 蜂胶 总黄酮 200mg/kg 组、 100mg/kg 组、 50mg/kg 组、 25mg/kg 组、 12.5mg/kg 组, 均灌胃给药, 连续 给药7天后, 各组动物均以10马血清生理盐水溶液0.1mL心腔注入致敏, 致敏15后, 再以 马血清纯液 1mL 心腔内注入攻击致休克。马血清攻击 30s 左右, NS 模型组大多数动物先后 出现咳嗽, 呼吸困难, 。

46、鼻翼扇动, 四肢软弱无力等症, 继之可见惊厥, 竖毛, 前爪抓嘴, 呼吸更 加困难, 四肢无力, 倒下挣扎, 皮肤黏膜紫绀, 角膜反射消失, 最后大多数在 10min 内呼吸和 心跳停止而死亡, 统计各组死亡情况, 根据死亡率作 X2检验, 结果见表 8。 0140 表 8 蜂胶总黄酮对过敏性休克大鼠的影响 0141 0142 结果表明, 蜂胶总黄酮 12.5mg/k g、 25mg/kg( 与 NS 组比较, P 0.05), 蜂胶总黄 酮 50mg/k g、 100mg/k g、 200mg/kg 能显著降低由马血清所致小鼠死亡率 ( 与 NS 组比较, P 0.01)。 0143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 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实质技术内容范 围, 本发明的实质技术内容是广义地定义于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任何他人完成的技术 实体或方法, 若是与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所定义的完全相同, 也或是一种等效的变更, 均将 被视为涵盖于该权利要求范围之中。 说 明 书 CN 102614224 A 13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