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储存物品的储存部和用于搬出放入物品的移动体的保管装置。更详细地说,涉及在上下方向及横向并列的状态下,设有储存物品的多个储存部的储存架,上述储存架的一部分上设有用于物品搬出放入的物品作业部地物品出入部,在此作业部和储存部间设有搬运物品的移动体,在此移动体上设置将上述物品移动安放在上述作业部的物品搬运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此种保管装置例,可以举出前后方向有一定间隔的二个储存架,在储存架上形成多个水平方向排列储存容器的储存部,这些水平排列层按设定数上下重叠一定的层数的结构。该一对储存架的上述间隔中具有搬运物品的移动体。
此种的保管装置,可使装置全体的结构紧凑,能将搬运到物品出入部的物品搬运到多个储存部中的指定储存部或者相反从储存部将物品搬运到物品出入部。
此种保管装置公开在如特开平4-341404号公报上。在此公报公开的保管装置中,在储存架的前面以与储存部相同宽度的间隔设有支柱,由于这些支柱而将物品出入部的各作业部的作业空间隔离成各个空间。即各作业部与储存部有相同的宽度。
因此,对于从储存部搬运到物品出入部的任何一个作业部的物品,操作人员进行取出作业,或者将运到物品出入部的任何一个作业部的物品进行物品的安放时,存在着用于作业的空间狭小,作业困难的缺点。而且在这样的保管装置中通常是将不同种类的物品保管在各个储存部中的。因此例如需要同时储存二种物品时,要用移动体将一种物品搬运到一个作业部,而另一种物品要搬运到其它的作业部。而且,在同时取出位于不同作业部的二种物品时,由于作业部是分别隔开的,所以操作效率很低。
因此,作为克服上述缺点的结构虽可考虑将上述作业部的操作台(上述公报中的驱动输送带9)突出延伸到装置的外方,以确保操作用空间,但是存在装置全体的前后宽度加大,使装置大型化的不利因素。
发明的公开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装置全体紧凑,同时能有效地进行物品的出入作业的保管装置。为了达到此目的,本发明的保管装置具有在第1方向相矩一定间隔而设置的第1和第2储存架、上述每个储存架具有上下方向配置的设定数的水平排列层,上述每个排列层并列在与第1方向垂直的第2方向上,设有保管上述物品的多个储存单元。上述每个储存架具有与上述第1方向垂直的前面和后面。此保管装置进而在上述一对的储存架的间隔中设有在上述储存架的上下方向移动的升降台、使上述升降台升降的升降作业机构、对于上述升降台可沿第2方向移动支持的移动体、使上述移动体对于上述升降台可以横向移动的横向移动作业机构和设置在上述移动体上,使上述物品在上述储存部与上述移动体间移动的物品移动移载装置、在上述第1储存架的前面和后面间,形成的物品出入部,上述物品出入部,沿着多个上述储存单元的宽度形成开放的开口部。
因此,上述过去的保管装置,为了将物品出入部的宽度作成比储存单元大,需要将操作台延伸到保管装置的前方,而对于本发明的保管装置则没有必要将操作台延伸出,能在物品出入部作成没有框架等障碍物的开放式空间。所以装置全体的结构紧凑,提供了能有效地进行物品出入部作业的保管装置。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保管装置中,为了理解方便而将此保管装置结构一部分剖开的斜视图、
图2是描述作业部断面的侧视图、
图3是描述操作台支持部断面的侧视图、
图4A和图4B分别表示图3中沿A-A′和B-B′的断面图、
图5A是表示升降台支持结构的斜视图、
图5B是表示导向体形状的图、
图6是升降台的正面图、
图7是从上面看升降台时的平面图、
图8是从上面看平衡重锤时的平面图、
图9是平衡重锤的侧视图、
图10是表示升降台的导向件结构,从上面看导向件时的平面图、
图11是升降台的侧视图、
图12是从保管装置的前方看升降台时的正视图、
图13是从保管装置的前方看移动车的物品移载装置时的正视图、
图14是物品移载装置的侧视图、
图15是物品移载装置的平面图、
图16是表示物品出入部的正视图、
图17是表示其它实施例升降台的支持结构斜视图、
图18是进而表示其它实施例升降台的支持结构斜视图、
图19是表示其它实施例升降台的支持框架结构平面图、
图20是表示其它实施例保管装置的斜视图、
图21是进而表示其它实施例升降台的支持结构模式图。
实施发明的最佳方案
以下根据附图说明实施例
本发明的保管装置的全貌如图1所示。此实施例中,是将作为物品之一例的容器C储存在装在储存架上的多个储存部中的任何一个,同时也可以取出储存在规定储存架上的容器C。另外,在容器C中可以码放不同品种的小型部件。这里所说的储存部被定义成保管装置储存空间的最小单位。因此储存部也可称为储存单元。
在说明书中,第1图中X所示的方向称为前方,其相反方向是后方, Y表示的方向称为右方,其相反方向是左方。因此,前后方向是沿箭头符号X的延伸方向,横方向是沿箭头符号Y的延伸方向。
此保管装置具有一对,以上下方向及横方向并列状态,设有储存物品的多个储存部1的储存架2A、2B,储存架沿着第1方向隔开规定的间隔。换言之,储存部1沿水平多个并列后形成水平排列层,此水平列上下方向重叠后构成一个储存架。利用位于前方侧储存架2A的下部设置物品出入部4,其上并列设有可以搬出搬入多个物品的作业部3。
各储存架2A、2B的前后中间有与其同宽度或大约相同宽度的升降台,它可以在2A、2B的上下高度的全域自由地作业。升降台5具有在升降台5的横方向的大约全域横向移动的移动体6。进而,在此移动体6上,在物品出入部的作业部3和移动体6间和上述2A、2B的上述储存部1和移动体6间,设置输送容器C的物品移载装置7。
如图1所示,储存架2A的前面,其两端与中央部有3根的支柱8。储存架2A的后面,其两端和中央也具有3根的支柱8。因此储存架2A合计具有6根支柱8。储存架2B与储存架2A对应的位置也具有合计6根的支柱8。此支柱的数目也可以设计成在储存架2A和2B的前面和后面分别有3根以上,各有4根或5根。
在位于储存架2A的前部侧的3根的支柱8及位于后部侧的3根的支柱8的每一个上,沿上下方向以规定的间隔架设连接多个横架9。储存架2B同样也设置多个横架9。而且,各储存架2A和2B的前面的横架9和后面的有同样高度的横架间设置止动部件10。图1中所示,止动部件10是为了储存容器C,以一定的间隔固定在上述的横架上的。
上述止动部件10,在承载支持容器C的横向两侧的同时,为了阻止横向移动而形成断面L形状。即用一对相对的L形状的止动部件构成了储存部的一部分。另外,如图2所示,此止动部件10的升降台侧的下面有向下侧方向弯曲的导向部10a、因此,容器C的底部通过导向部10a引导而能方便地进行容器C的载置。因此,通过前后一对的横架9和在此一对横架9上的多个止动部件10形成储存部1的水平排列层。各储存架2A和2B上,设置规定数的上下方向水平排列层。另外,前后储存架2A、2B,在各支柱8的上端部上用横杆11,使前后成一定的间隔状态地连接。
上述物品的出入部4,在前部侧的储存架2A的下侧,利用横向的前部设置相当储存部上下复数段的部位,以横向并列状态设置用于容器C的搬出入的多个作业部3。在各作业部3,为了操作人员搬出入作业的方便,大约在与操作人员的腰高度的位置设置载置容器C的操作台12。另外,如图2所示,在此操作台12的上方要确保搬出入用的作业空间。各作业空间由相当多个储存部1宽度的作业空间连成一列,构成开放状态,在容器搬出入作业不影响其它物品的状态下,成为以广阔的空间进行作业的结构。物品搬出入部4的中央部(对应中央支柱8的地方)设有隔板13。
上述操作台12,分别在物品移动载置7进行容器C的移载的第1位置的移载作业装置和从移载装置向外方侧突出的第2位置的搬出入作业位置间可以自由进退。也就是如图3、图4所示,沿前后的横架9架设固定的固定台14的两侧纵面部14、14a上设置断面为コ字型的导轨15,接合在上述各导轨15上的移动导轮17支承在安装于操作台12的下面的两侧部支持部件16的后侧。
另外,在前方侧,固定导向轮19支持在从导轨15一体延伸出的支持部18上,对于此固定的导向轮19,从和操作台12一体移动的各支持部件16延伸的配合导向片20在上方侧成载置状态地导向滑动。而且,搬出人作业装置设置成通过设置在支持部16中间的接触部21与固定侧相接触的限制部22接触而限制过分向外突出。
操作台12退入移动到移载作业装置位置时,设置在操作台12上的止动叉23则由于自重自动嵌合在固定台14的横向侧外面用托架24支持的锁定件25上,操作台12被锁定在固定位置状态。
操作台12的容器载置面的前方侧端部,设置接触部26a,在用物品移载装置7移载作业中,它能防止由于容器C在所定的位置接触而向外方飞出。在后方端部形成容器C进入用导向面同时设阻止向外方飞出的配合部26b。
如图2所示,在作业部3的容器载置空间的上方内侧形成隔断壁27,这样,隔开作业空间和升降台5的升降空间,确保了作业安全性。另外在隔断壁27的下方侧部位,对应于各作业部3,设有在搬出入作业结束后,实施后处理作业的结束开关28。
以下用图1、图5A、图5B对于升降台5的升降作业机构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此升降台5的横向两侧部的上方处,具有4个的导向辊29a、29a′、29c、29c′。导向辊29c、29c′安装在支柱8上。进而在储存架2A和2B的横向中央,与升降台5相对的一对支柱8的上端区域设有一对导向辊29b、29b′,在一对导向辊29a、29a′和一对导向辊29d、29d′之间接近一对导向辊29a、29a′设置辅助导向辊29d、29d′。这些辅助导向辊29d、29d′设置在储存架2A和2B的上端部,设置在与升降台5相对的一对横架9上。这8个导向辊。如图5B所示,为多个滑轮叠置形式,卷绕连接钢丝绳的外周部形成与连接钢丝绳滑接面增大的凹部O。
如图5A所示,升降台5用6根连接钢丝绳30a、30a′、30b、30b′、30c、30c′支持。此6根钢丝绳的各自一端连接着平衡重锤32,各自的另一端连接在固定在升降台5的右和左的一对支持部件31a、30b′上和固定在升降台5的中央部上的一对支持臂5A上。此支持部件31是方筒状,并从升降台5的两端前后伸出。
如图5A所示,连接钢丝绳30a、30a′在升降台5的左端部上设置的支持部件31a上以一定的间隔连接,从此支持部件31a向上方延伸并与导辊29a和29a′的外圆周的上半部分接触后向下方延伸,与重锤32连接。
连接钢丝绳30c、30c′从设置在升降台5的右端部的支持部件31b向上方延伸并与导辊29c和29c′的外圆周的右上1/4的部分接触,而后水平向左延伸,并与导辊29a和29a′的外圆周的左半侧部分接触,再水平方向向右延伸,与辅助导辊29d和29d′的外圆周的右半部分接触后,再水平方向向左延伸向,并与导辊29a和29a′的外圆周的左上1/4的部分接触后,为与重锤32连接而向下延伸着。
连接钢丝绳30b、30b′分别与设置在升降台5中央部的一对支持臂5A、5A′连接。此一对支持臂5A、5A′向前后方向延伸支持着连接钢丝绳30c、30c′,以便阻止移动体6的横向移动。另外从前后方向看支持臂5A、5A′是配制在储存架2A和2B的横向中央部的支柱8重叠的位置。
连接钢丝绳30b、30b′分别从支持臂5A、5A′向上向延伸,与导辊29b和29b′的外圆周的右上1/4的部分接触,而后,水平向左延伸与导辊29a和29a′的外圆周的左侧的一半部分接触,水平向右左延伸,与辅助导辊29d和29d′的外圆周的右半部分接触后,再水平向左延伸,并与导辊29a和29a′的外圆周的左上1/4的部分接触后,为与重锤32连接而向下延伸。
因此,导向体29a和29d位于由连接钢丝绳30b、30c所形成的环路内侧,使连接钢丝绳30b、30c卷绕在导向体29a和29d上。
平衡重锤32沿着升降台5左侧形成的重锤升降通路升降。用一个电动机M1(升降驱动机构一例)正逆转驱动左侧的两个导辊29a和29a′,使得各钢丝绳30a、30a′、30b、30b′、30c、30c′在纵长方向正逆转动,操作升降台5升降。
通过上述各导向辊29a、29a′、29b、29b′、29c、29c′和辅助导向辊29d、29d′如上所述地卷绕连接钢丝绳,确实地将电动机M1的驱动力传递给各钢丝绳30a、30a′、30b、30b′、30c、30c′充分确保驱动侧导向辊29a、29a′的卷绕角度,同时,与在驱动侧上卷绕一圈情况比较,极大地减少连接钢丝绳30b、30b′、30c、30c′扭转现象。具体说明的话,在保管装置上设置辅助导辊29d和29d′,进而使连接钢丝绳30b、30b′在导向体29a和辅助导向体29d间形成环路。换言之,导向体29a和辅助导向体29d位于由连接钢丝绳30b形成的环路内侧。这样一来,连接钢丝绳30b与驱动的导向体29a接触的角度合计为270度,连接钢丝绳30b对于导向体29的滑动可能性减少。而且,在没有辅助导向体29时,即连接钢丝绳30b在导向体29a和29b间形成环路时,连接钢丝绳30b的长度变长,伴随着连接钢丝绳30b的升降动作有拉伸的话,就会出现升降体5的位置变化的问题。这个问题发生在连接钢丝绳30c上时,升降体5有可能倾斜。辅助导辊29d和29d′可以很大地保持连接钢丝绳对于驱动导辊29a的卷绕角度,同时可以起到尽量缩短连接钢丝绳全体长度的作用。
在此实施例中,是用上述的6根连接钢丝绳支持着升降台5。升降台5是横向的长四方形形状,可以仅用四根连接钢丝绳支持四个角。可是由于升降台5的自重和物品的重量会使升降台5的中央部分发生翘曲现象。所以在升降台5的中央部分或附近进而用二根连接钢丝绳支持升降台5,可以减少升降台5的翘曲变形。由于减少了升降台5的翘曲变形,提高了升降台5的耐久性,减少了升降台和储存部的阶梯差,这样可以方便地在升降台和储存部间搬运物品。
此实施例中,通过作为同步驱动机构的驱动链Th手段辅助导辊也驱动辅助导辊29d,但是也可以不驱动辅助导辊29d,采用自由旋转状态来支持的结构。
图8是从上面看保管装置的左侧所具有的平衡重锤32和其支持装置的图。可以升降自如的导向上述的平衡重锤32的前后一对导轨33表示在图8和图9中。各导轨33具有切开一半四方形的断面,通过多个托架34安装支持在前后储存架2A、2B的支柱上。平衡锤侧的被导向部35一边沿导轨33的内面滑动,一边由绕前后轴芯转动的旋转辊36阻止其横向移动,用绕横向轴芯转动的旋转辊37阻止前后的移动状态下,可进行圆滑的升降移动。
这样一来,就合理地构成了下吊式的升降机构,升降台5的升降用路径是迂回的状态,而且是极力地减少向外方突出的状态,是一种紧凑形状的机构。
图7是从上面看位于储存架2A和2B间的升降机5的图。如图7所示,位于后方侧的储存架2B的横向两端部的各支柱8上具有通过复数托架38安装的由矩形棒体构成的导向体39(升降导向机构之一例)。此升降导向体39,可以在阻止水平方向移动的状态下自如升降地引导升降台5上的被导向部40。
升降台5侧的被导向部40,如图10、图11、图12所示,在前后支持部件31、31的后侧安装固定着支持托架41。此支持托架41的上下两处设置着可围绕着前后轴芯旋转地支承的一对的旋转辊42。此两对的旋转辊42夹住升降导向体39的横向两侧面,阻止升降台5的横向相对移动。另外上述支持托架41上,两对的旋转辊43上下有一定间隔,绕横轴芯支承。用辊43在上下两处夹住升降导向体39的前后两侧面。这样,阻止升降台5的前后向的相对移动,因此,用两对旋转辊42和两对旋转辊43阻止升降台5的水平方向移动。
如图11所示,上述支持托架41上,设置根据升降台5的升降动作升降导向体39上滑动旋转的回转辊44的回转量而检测升降移动量的旋转编码器45。此外如图7所示,在支持部件31的支持托架41配置部的反对侧,通过设置在适当位置上的遮蔽板46的隔断,备有判别升降台5停止位置的透过型的光电传感器47。
以下说明移动体6的横向移动作业结构。在此移动体6的说明中,使用以前所述的方向定义,即前后方向、左右方向的定义。
如图13、图14所示,移动体6有移动体架48,此移动体48上的前后侧部框架体48a、48b中的一方上,有向升降台5横向突出的状态的突条5a,另外,在前后方向两侧,从上下两侧夹住的一对夹持辊49、49绕水平轴芯自由旋转地支承着,通过这些夹持辊49、49,移动体6可以在阻止向上方浮动的状态下横向移动。
各个框架体48a、48b上的横向两处,一对转动辊50分别绕纵轴可自由旋转地支承,从升降台5的两侧夹持的状态一边滑动接触、一边旋转。
而且,如图6、7、10、11所示,在升降台5的两端部的绕前后轴自在支承的皮带轮51、51上卷绕的驱动皮带52的两端部连接着移动体框架48,另一方的滑轮51通过电动机M2(横向移动操作例)旋转驱动,使驱动皮带52向横向移动,随之移动体6也被横向移动。
如图14所示,在一方的侧部框架48a上设置根据升降台5的横侧面一边滑动,一边旋转的回转辊53的回转量,而检测横向移动量的旋转编码器54,而且备有通过设置在适宜位置的遮蔽板55而隔断判别移动体6横向移动停止位置的透过型的光电传感器56。
在上述移动体6上备有反射型存在与否光电式传感器57,它用来检测在对物品搬出入部4进行容器的移载时,在移载作业对象的作业部3的附近是否有操作人员。
以下,对于用于在储存部和移动体6间或者在作业部3和移动体6间移载物品的物品移载装置7加以说明。
如图13、图14、图15所示,在载置容器C的状态下,使其前后移动的一对皮带输送机58、58用一个电动机N3进行驱动。在各皮带输送机58、58的中间部固定容器C,上述储存部1或载置在上述作业部3的位置和载置物品移载装置的位置上,设有滑动移动容器C的止动式运送机构59。
此止动式运送机构59具有通过移动体框架48上的4个纵向导轨60可上下方向升降移动自由支持的升降移动体61。此升降移动体61上,沿设在其上的导轨62设有可相对地在前后方向滑动的滑动板63。进而在滑动板63的上部,沿着设置在滑动板63上的导轨64,设有可相对地前后方向滑动的止动部件65。此止动部件65是将板体弯曲成大约为コ字型,构成容器止动件65a的两端弯曲部呈向上方姿态。
上述升降移动体61,与滑动板63及止动部件65一起,通过电动机M4旋转偏心凸轮66,在容器止动部65a退避到皮带运送机58的载置面下方和突出到上述载置面上方的止动位置间进行升降作业。
另外,在滑动板63的侧部形成齿条齿67,咬合在齿条齿67上的小齿轮68绕纵轴芯支持在移动升降体61上,用电动机M5旋转驱动小齿轮68,滑动板63可以前后滑动。
在滑动板63的滑动移动方向两侧,支承着链轮69、70。如图15的最好表示,滚子链71的一端连接在止动部件65的后侧。滚子链71向后方延伸与链轮69嵌合,而后向前方延伸,滚子链71的另一端连接在升降移动体61的止动部件61a上。另外其它滚子链72的一端连接在止动部件65的前侧。滚子链72向前方延伸,与链轮70配合。而后向后方延伸,连接在升降移动体61的止动部件61b上。因此滑动板63向前后的任一方向滑动移动时,与此相应,固定部件65相对于滑动板63同方向地相对移动。
对用上述结构的物品移载装置7进行容器C的移载作业加以说明。
首先,对用上述物品移载装置7将容器C载置在移动体上时,物品移载装置的动作加以说明。
从固定部件65处于图14实线所示初始位置待机的准备状态,驱动电动机M5将滑动板63及止动部件65向着储存部1或者载置在物品搬出入部4上的容器C移动。容器止动部件65a位于容器C的配合部K的下侧时,通过驱动电动机M4,使升降移动体61上升,容器止动部件65a固定在容器C的配合部K上。此状态下,将滑动板63向反方向移动,并使容器C向物品移载装置滑动。此时,各皮带运送机58、58与止动移动速度同步地旋转驱动,以滑动移动摩擦阻力极小的状态圆滑地移动。止动部件65移动到中央位置时,使升降移动体61下降,而后通过皮带运送机58、58将容器C移送到设定的位置。
如图16所示,利用物品搬出入部4的一部分,设置控制升降台5的升降动作、移动体6的横向移动动作及物品载置装置7的移载动作的控制部73。此控制体73用一个大约为箱形的的支持体74支持,以便使与操作台处于大约同一平面。
以下,对于用控制部73的控制动作简单地加以说明。
控制部73上设有操作盘76及显示部77,操作人员根据设定的操作选择操作模式。即指示“入库模式”、“出库模式”、“挑选出库模式”、“补充入库模式”中的任一种。此外,挑选出库模式是指小批量出库模式,补充入库模式是补充装在容器C内的部件所用的模式,在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向储存部入库部件时,在操作盘上指定“入库模式”,再指定部件编号和应操作的作业部3时,控制部73搜寻空位的储存部1,驱动升降用电动机M1,使升降台5升降到相应的储存部的升降位置。此时,是否升降到相应的位置是通过旋转编码器45及光电传感器47进行检测。另外,驱动横向移动电动机M2使移动体6横向移动到相当设定的储存部1的位置。是否升降到相应的位置是通过旋转编码器54及光电传感器56进行检测。
通过上述物品移载装置7的移载作业,移载容器C,以后同样地将物品移载装置7移动到作业部3,将容器C移载在操作台12上。
此外,将容器C移载在操作台12上时,通过存在与否传感器57,使得在操作空间内,即操作人员从装置外面78进入内侧时,不进行容器的移载作业。当未检测到操作人员的存在时可以通常的作业速度进行移载作业。
入库作业结束,操作人员操作作业完了的开关28时,把的容器C储存在设定的储存部1中,作业完成。
上述作业完了的开关28内装有灯泡,在进行升降台5的升降动作,移动体6的横向移动间,灯泡点亮,表示装置正在运行,操作开关28时,灯泡熄灭。
其它实施例
(1)上述实施例中,表示了在物品搬出入部4的中央部设有隔壁13的情况,但是构成作业空间的上半壁可以用具有刚性的材料作成,也可以采用没有隔壁的结构。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在储存部的横向的几乎全部宽度构成了物品的搬出入部,但是对于复数的作业部3的状态,也可以采用仅使用储存架横向一部分构成物品的搬出入部4。
(2)在上述实施例中,升降台5是用6根钢丝绳30a、30a′、30b、30b′、30c、30c′支持,但是也可以如图17所示,去掉30b、30b′仅用4根钢丝绳支持升降台5。与其对应的导向辊29b、29b′在此实施例中也只好去掉。
(3)进而,如图18所示,也可考虑从上述其它实施例中去掉辅助导向辊29d、29d′。
(4)在上述实施例中,上述各连接钢丝绳30a、30a′、30b、30b′、30c、30c′是分别配置在各储存架2A、2B间的升降台5的升降通路内的结构,但是也可以采用以下的结构,即上述两端侧的连接钢丝绳30a、30a′、30c、30c′分别配置在距离上述各储存架2A、2B上的升降台5侧的端面L,前后方向更离开升降台5侧,即横向看时配置在重复各储存架2A、2B的地方,同时也可如图19所示,在横向中间部,配置在升降台5侧的支柱8的升降台5侧,在前后方向且对着离开升降台5侧形成塌陷凹部U,中间部钢丝绳30b′进入此凹部U的状态,垂直地支持结构。
采用这样的结构时,上述各连接钢丝绳30a、30b、30c是位于各储存架的端面L的内侧,也就是从升降台5通路内出来的外方侧,当操作人员为进行维修作业而进入升降通路内时,可以减少身体与钢丝绳的接触,这对安全作业是有利的。
(5)上述实施例中,示出了平衡锤32是一个的结构,但是上述平衡锤32可以分到前后两侧,而且,配置在比起各储存架2A、2B上的升降台5侧的端面L,前后方向离开升降台5的地方。
采用这样的结构,在进行维修检查作业时,由于在升降通路的入口部不存在平衡锤32的升降通路,所以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
(6)在上述实施例中,示出了各连接钢丝绳(钢索)的另一端连接着平衡锤的情况,但也可不采用这样的结构,而是采用通过升降驱动机构同步旋转驱动对应各个卷挂导向体,交替地进行卷绕动作和送出动作,使各连接钢丝绳可以进行纵向移动作业的结构。
(7)在上述实施例中,表示了作为钢索的钢丝是卷绕在滑轮形状的导向体上的结构,但是也可不采用这样的结构,作为钢索体而是采用将链条卷绕在链轮形式的卷绕导向体的结构。
(8)在上述实施例中,是在同样高度的一对横架9上分别安装止动部件10,构成了储存部1,但是也可以在各储存部的四个角部分别设置上下方向延伸的支柱,在前后的支柱上架设止动部件而构成储存部1。
(9)在上述实施例中,操作台12是可以滑动的结构,但是也可以将操作台12设置成位置固定的结构。
(10)在上述实施例中,物品移载装置具有止动式运送机构,固定物品后,而进行滑动移动物品的结构,但是也可不采用这样的结构,而是采用叉式的运送机构。也就是伸缩自由的叉子进入到物品的下侧,再使升降台5或运送机构稍微上升,载置支持物品,再使叉子后退,来移载物品的机构。
(11)在上述实施例中,控制部73是设置在物品搬出入部4上的结构,但是也可以将控制部设置在装置外另外的部件上。
(12)在上述实施例中,作为储存的物品是装有小部件的容器的情况,但是也可以储存具有规定形状的单一制品,对物品的结构没有限定。此外,在储存单一的物品时,各储存部和物品移载装置的物品码放面,则作成平板状的结构。
(13)在上述实施例中,表示了使升降台自由导向的升降导向体是设置在后方侧的储存架的支柱上的例子,但是上述升降导向体也可以设置在前方侧的储存架的支柱上。
(14)在上述实施例中,各作业空间是将相当多数个的储存部1的宽度的作业部3的作业空间连成一列而成为开放式的结构,容器搬出入操作是在不影响其它物品的状态下的大空间下进行的结构。但是,也可以采用图20的结构。即,上述物品搬出入部4在前部侧的储存架2A的下部侧位于操作人员容易进行搬出入作业的适当高度(此实施例中是下数第2段),设置成利用横向并列一列中的半数的多个储存部1的状态,该储存部1上的容器载置台12可以沿着用物品移载装置7进行移载动作储存位置和突出位置自由滑动,上述突出位置是指向前后方向、外侧方向突出,实施从外方侧搬入容器C进行载置或者将载置的容器C搬出外边的搬出入作业的突出位置。
(15)在上述实施例中,表示了被升降体(升降台)设计成长条形的情况,但是也可以采用如图21所示的,通过在水平方向间隔地设置的一对旋转导向体使钢丝索30a两端部下垂地受到支持,另一侧的被升降体5只要是分别与平衡重锤32相连接的结构就可以,对于被升降体的形状没有限制。
(16)本发明的保管装置中,升降台是用6根连接钢丝绳或4根连接钢丝绳支持的,但是升降台若能与地面大约保持水平进行升降的话,也可以用两根钢丝绳支持。此时为了更好地保持升降台的平衡,需要考虑在储存架上安装导轨等的导向机构。
(17)在上述实施例中,表示了用于保管装置的情况,但是本发明也适用于以汽车作为物品的立体停车装置等的升降装置。以往的保管装置中为了提高强度可以将支柱增加到8根,但是本发明中,在不牺牲强度的条件下,敢于限制的支柱数为8根而可以扩大物品搬出入部的作业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