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钢运输集装箱折叠承载鞍座.pdf

上传人:三** 文档编号:5363139 上传时间:2019-01-07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88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626947.9

申请日:

2013.11.29

公开号:

CN103662384A

公开日:

2014.03.26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B60P 7/12申请公布日:20140326|||著录事项变更IPC(主分类):B60P 7/12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变更后: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161002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铁锋区厂前一路36号变更后:161002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铁锋区厂前一路36号|||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5D 61/00申请日:20131129|||公开

IPC分类号:

B65D61/00

主分类号:

B65D61/00

申请人:

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发明人:

张绍光; 伞军民; 田磊; 张曙光; 李中波; 罗彦平; 李光

地址:

161002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铁锋区厂前一路36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代理人:

刘芳;赵朋晓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卷钢运输集装箱折叠承载鞍座,包括支座和设在支座上的至少一对V形架;V形架包括承载梁和支撑梁,支座上设有第一、第二转轴,承载梁底端通过第一转轴与支座铰接,支撑梁底端通过第二转轴与支座铰接;支撑梁顶端与承载梁顶端插接配合,承载梁与支撑梁呈倒V形;每对V形架的承载梁均相对设置形成V形卡持架。V形卡持架能对柱形货物的滚动起到限制作用,运一般干货如压块、袋装等散装货物时,承载梁旋顺时针旋转,使支撑梁退出承载梁插槽,再将支撑梁顺时针旋转至水平位置,然后再逆时针旋转承载梁到水平位置,承载梁上平面与支座上平面平齐,满足一般干散货物运输要求;易于翻转和操作,且不易脱离,可靠性高。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卷钢运输集装箱折叠承载鞍座,其特征在于,包括支座和设在所述支座上的至少一对V形架;所述V形架包括承载梁和支撑梁,所述支座上设有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承载梁底端通过第一转轴与所述支座铰接,所述支撑梁底端通过第二转轴与所述支座铰接;所述支撑梁顶端与所述承载梁顶端插接配合,所述承载梁与支撑梁呈倒V形;每对所述V形架的承载梁均相对设置形成用于支撑柱状物体的V形卡持架。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钢运输集装箱折叠承载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顶端沿设有插隼,所述承载梁顶端靠近所述支撑梁的一侧设有插槽,所述插隼能卡设于所述插槽内。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卷钢运输集装箱折叠承载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呈平板状,所述插隼中心线与所述支撑梁所在平面之间的角度小于或等于90度。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卷钢运输集装箱折叠承载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隼中心线与所述支撑梁所在平面之间的角度为0度,所述插隼上穿设有定位销。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卷钢运输集装箱折叠承载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隼中心线与所述支撑梁所在平面之间的角度为90度,所述插隼为一端固定在所述支撑梁上、另一端悬置的销轴。

6.  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卷钢运输集装箱折叠承载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轴上设有扭簧。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卷钢运输集装箱折叠承载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梁上远离所述支撑梁的一侧面设有橡胶垫。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卷钢运输集装箱折叠承载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上设有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所述承载梁底端面与所述第一导向槽内壁配合,所述支撑梁底端面与所述第二导向槽内壁配合。

说明书

说明书卷钢运输集装箱折叠承载鞍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运输设备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卷钢运输集装箱折叠承载鞍座。
背景技术
目前的卷状货物V形架,详见申请号为201320091451.1的中国专利文献。如图1所示,该方案中V形架2设有支撑板21、挡板22和转轴23,支撑板21和挡板22通过销轴铰接在一起,支撑板21可绕挡板22一端旋转,支撑板21能够支撑在支座1上,也可折叠于支座1上。
上述技术中支撑板21和挡板22通过销轴铰接连成一体,支撑板21支点采用卡槽式结构,只能绕挡板22底部转轴翻转,由于自重大,容易脱落,可靠性不高,不便于人工操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卷钢运输集装箱折叠承载鞍座,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易于翻转和操作,且不易脱离,可靠性较高。
本发明提供一种卷钢运输集装箱折叠承载鞍座,包括支座和设在所述支座上的至少一对V形架;所述V形架包括承载梁和支撑梁,所述支座上设有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承载梁底端通过第一转轴与所述支座铰接,所述支撑梁底端通过第二转轴与所述支座铰接;所述支撑梁顶端与所述承载梁顶端插接配合,所述承载梁与支撑梁呈倒V形;每对所述V形架的承载梁均相对设置形成用于支撑柱状物体的V形卡持架。
本发明提供的卷钢运输集装箱折叠承载鞍座,运输卷钢时,承载梁与支撑梁均抬起,两V形架中两承载梁相邻设置且转动后能与支座形成V形卡持架,柱形货物放置于V形卡持架中受到限制作用无法滚动,运输一般干货如压块、袋装等散装货物时,承载梁与支撑梁均放下,承载梁旋第一转轴顺时针旋转,使支撑梁退出承载梁插槽,再将支撑梁顺时针旋转至水平位置,然 后再逆时针旋转承载梁到水平位置,承载梁上平面与支座上平面平齐,满足一般干散货物运输要求;易于翻转和操作,且不易脱离,可靠性较高。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折叠承载鞍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折叠承载鞍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卷钢运输集装箱折叠承载鞍座,包括支座1和设在支座1上的至少一对V形架2;V形架2包括承载梁24和支撑梁25,支座1上设有第一转轴26和第二转轴27,承载梁24底端通过第一转轴26与支座1铰接,支撑梁25底端通过第二转轴27与支座1铰接;支撑梁25顶端与承载梁24顶端插接配合,承载梁24与支撑梁25呈倒V形;每对V形架2的承载梁24均相对设置形成用于支撑柱状物体的V形卡持架。
这里的相对设置,有两种含义,第一,两承载梁位置相邻,彼此靠近,第二,两承载梁在支起过程和平放过程中转动方向均相反,支起过程是从水平位置转动一锐角,形成支撑斜面的过程,两支撑斜面倾斜方向相反,这样能形成V形卡持架。
本发明提供的卷钢运输集装箱折叠承载鞍座,运输卷钢时,承载梁与支撑梁均抬起,两V形架相邻的两承载梁能与支座形成V形结构,能够对柱形货物的滚动起到限制作用,运输一般干货如压块、袋装等散装货物时,承载梁与支撑梁均放下,承载梁旋第一转轴顺时针旋转,使支撑梁25退出承载梁24插槽,再将支撑梁25顺时针旋转至水平位置,然后再逆时针旋转承载梁24到水平位置,承载梁24上平面与支座1上平面平齐,满足一般干散货物运输要求;使用时仅需要单独转动承载梁24和支撑梁25,相对于现有技术易于翻转和操作,由于插接位置更接近于承载部位,因此不易脱离,可靠性较高。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实现方式,支撑梁25顶端沿设有插隼3a,承载梁24顶端靠近支撑梁25的一侧设有插槽3b,插隼3a能卡设于插槽3b内。
本实施例中,支撑梁25呈平板状,插隼中心线31与支撑梁所在平面251之间的角度小于或等于90度。
优选方案一,插隼中心线31与支撑梁所在平面251之间的角度为0度。如图2所示,本方案中插隼3a沿支撑梁所在平面方向设置,插隼横截面呈半圆形,且插隼与支撑梁之间以及插槽内壁均采用过渡圆角,便于插隼与插槽的脱离。为了进一步稳定支撑梁与承载梁的连接结构,可在插隼上设穿设孔,在穿设孔中穿设定位销3c,用于定位承载梁。
优选方案二,如图3所示,插隼中心线31与支撑梁所在平面251之间的角度为90度。本方案中插隼3a为一垂直于支撑梁所在平面的销轴,插槽可卡设与销轴上。
为了使得支撑梁与承载梁插接后之间形成的V形架结构更加稳定,第二转轴27上设有扭簧4。扭簧使得支撑梁始终有一个沿第二转轴逆时针转动的趋势,未将卷钢放置在承载梁24上时,主要靠插隼3a与插槽3b上表面抵触,防止承载梁24绕第一转轴26顺时针方向转动造成支撑梁25与承载梁24脱离;待卷钢从承载梁24上卸下后,可利用扭簧4的扭力辅助支撑梁25的逆时针翻转动作。
为了增加卷钢与承载梁之间的摩擦力,增强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承载梁24上远离支撑梁25的一侧面上设有橡胶垫5。并且橡胶垫5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
支座1上设有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承载梁底端面与第一导向槽内壁配合,支撑梁底端面与第二导向槽内壁配合。辅助支撑梁和承载梁的翻转动作,防止转动方向偏移。图中未示。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卷钢运输集装箱折叠承载鞍座.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卷钢运输集装箱折叠承载鞍座.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卷钢运输集装箱折叠承载鞍座.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卷钢运输集装箱折叠承载鞍座.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卷钢运输集装箱折叠承载鞍座.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662384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3.26 CN 103662384 A (21)申请号 201310626947.9 (22)申请日 2013.11.29 B65D 61/00(2006.01) (71)申请人 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 司 地址 161002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铁锋区厂 前一路 36 号 (72)发明人 张绍光 伞军民 田磊 张曙光 李中波 罗彦平 李光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11205 代理人 刘芳 赵朋晓 (54) 发明名称 卷钢运输集装箱折叠承载鞍座 (5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

2、种卷钢运输集装箱折叠承载鞍 座, 包括支座和设在支座上的至少一对 V 形架 ; V 形架包括承载梁和支撑梁, 支座上设有第一、 第二 转轴, 承载梁底端通过第一转轴与支座铰接, 支撑 梁底端通过第二转轴与支座铰接 ; 支撑梁顶端与 承载梁顶端插接配合, 承载梁与支撑梁呈倒 V 形 ; 每对V形架的承载梁均相对设置形成V形卡持架。 V 形卡持架能对柱形货物的滚动起到限制作用, 运一般干货如压块、 袋装等散装货物时, 承载梁旋 顺时针旋转, 使支撑梁退出承载梁插槽, 再将支撑 梁顺时针旋转至水平位置, 然后再逆时针旋转承 载梁到水平位置, 承载梁上平面与支座上平面平 齐, 满足一般干散货物运输要求。

3、 ; 易于翻转和操 作, 且不易脱离, 可靠性高。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2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2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662384 A CN 103662384 A 1/1 页 2 1. 一种卷钢运输集装箱折叠承载鞍座, 其特征在于, 包括支座和设在所述支座上的至 少一对 V 形架 ; 所述 V 形架包括承载梁和支撑梁, 所述支座上设有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 所 述承载梁底端通过第一转轴与所述支座铰接, 所述支撑梁底端通过第二转轴与所述支座铰 接 ; 所述支撑。

4、梁顶端与所述承载梁顶端插接配合, 所述承载梁与支撑梁呈倒 V 形 ; 每对所述 V 形架的承载梁均相对设置形成用于支撑柱状物体的 V 形卡持架。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卷钢运输集装箱折叠承载鞍座,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梁顶 端沿设有插隼, 所述承载梁顶端靠近所述支撑梁的一侧设有插槽, 所述插隼能卡设于所述 插槽内。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卷钢运输集装箱折叠承载鞍座,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梁呈 平板状, 所述插隼中心线与所述支撑梁所在平面之间的角度小于或等于 90 度。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卷钢运输集装箱折叠承载鞍座, 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隼中心 线与所述支撑梁所在。

5、平面之间的角度为 0 度, 所述插隼上穿设有定位销。 5.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卷钢运输集装箱折叠承载鞍座, 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隼中心 线与所述支撑梁所在平面之间的角度为 90 度, 所述插隼为一端固定在所述支撑梁上、 另一 端悬置的销轴。 6. 根据权利要求 1-5 任一所述的卷钢运输集装箱折叠承载鞍座,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 二转轴上设有扭簧。 7.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卷钢运输集装箱折叠承载鞍座, 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载梁上 远离所述支撑梁的一侧面设有橡胶垫。 8.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卷钢运输集装箱折叠承载鞍座,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座上设 有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 所。

6、述承载梁底端面与所述第一导向槽内壁配合, 所述支撑梁 底端面与所述第二导向槽内壁配合。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662384 A 2 1/2 页 3 卷钢运输集装箱折叠承载鞍座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运输设备技术, 尤其涉及一种卷钢运输集装箱折叠承载鞍座。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的卷状货物 V 形架, 详见申请号为 201320091451.1 的中国专利文献。如图 1 所示, 该方案中 V 形架 2 设有支撑板 21、 挡板 22 和转轴 23, 支撑板 21 和挡板 22 通过销轴 铰接在一起, 支撑板 21 可绕挡板 22 一端旋转, 支撑板 21 能够支撑在支座 1 。

7、上, 也可折叠于 支座 1 上。 0003 上述技术中支撑板 21 和挡板 22 通过销轴铰接连成一体, 支撑板 21 支点采用卡槽 式结构, 只能绕挡板 22 底部转轴翻转, 由于自重大, 容易脱落, 可靠性不高, 不便于人工操 作。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提供一种卷钢运输集装箱折叠承载鞍座, 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易 于翻转和操作, 且不易脱离, 可靠性较高。 0005 本发明提供一种卷钢运输集装箱折叠承载鞍座, 包括支座和设在所述支座上的至 少一对 V 形架 ; 所述 V 形架包括承载梁和支撑梁, 所述支座上设有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 所 述承载梁底端通过第一转轴与所述支座铰接,。

8、 所述支撑梁底端通过第二转轴与所述支座铰 接 ; 所述支撑梁顶端与所述承载梁顶端插接配合, 所述承载梁与支撑梁呈倒 V 形 ; 每对所述 V 形架的承载梁均相对设置形成用于支撑柱状物体的 V 形卡持架。 0006 本发明提供的卷钢运输集装箱折叠承载鞍座, 运输卷钢时, 承载梁与支撑梁均抬 起, 两 V 形架中两承载梁相邻设置且转动后能与支座形成 V 形卡持架, 柱形货物放置于 V 形 卡持架中受到限制作用无法滚动, 运输一般干货如压块、 袋装等散装货物时, 承载梁与支撑 梁均放下, 承载梁旋第一转轴顺时针旋转, 使支撑梁退出承载梁插槽, 再将支撑梁顺时针旋 转至水平位置, 然后再逆时针旋转承载。

9、梁到水平位置, 承载梁上平面与支座上平面平齐, 满 足一般干散货物运输要求 ; 易于翻转和操作, 且不易脱离, 可靠性较高。 附图说明 0007 图 1 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 0008 图 2 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折叠承载鞍座的结构示意图 ; 0009 图 3 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折叠承载鞍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 如图2所示,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卷钢运输集装箱折叠承载鞍座, 包括支座1和 设在支座 1 上的至少一对 V 形架 2 ; V 形架 2 包括承载梁 24 和支撑梁 25, 支座 1 上设有第 一转轴 26 和第二转轴 27, 承载梁 24 底端通过第一转。

10、轴 26 与支座 1 铰接, 支撑梁 25 底端通 说 明 书 CN 103662384 A 3 2/2 页 4 过第二转轴 27 与支座 1 铰接 ; 支撑梁 25 顶端与承载梁 24 顶端插接配合, 承载梁 24 与支撑 梁 25 呈倒 V 形 ; 每对 V 形架 2 的承载梁 24 均相对设置形成用于支撑柱状物体的 V 形卡持 架。 0011 这里的相对设置, 有两种含义, 第一, 两承载梁位置相邻, 彼此靠近, 第二, 两承载 梁在支起过程和平放过程中转动方向均相反, 支起过程是从水平位置转动一锐角, 形成支 撑斜面的过程, 两支撑斜面倾斜方向相反, 这样能形成 V 形卡持架。 001。

11、2 本发明提供的卷钢运输集装箱折叠承载鞍座, 运输卷钢时, 承载梁与支撑梁均抬 起, 两 V 形架相邻的两承载梁能与支座形成 V 形结构, 能够对柱形货物的滚动起到限制作 用, 运输一般干货如压块、 袋装等散装货物时, 承载梁与支撑梁均放下, 承载梁旋第一转轴 顺时针旋转, 使支撑梁 25 退出承载梁 24 插槽, 再将支撑梁 25 顺时针旋转至水平位置, 然后 再逆时针旋转承载梁 24 到水平位置, 承载梁 24 上平面与支座 1 上平面平齐, 满足一般干散 货物运输要求 ; 使用时仅需要单独转动承载梁 24 和支撑梁 25, 相对于现有技术易于翻转和 操作, 由于插接位置更接近于承载部位,。

12、 因此不易脱离, 可靠性较高。 0013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实现方式, 支撑梁25顶端沿设有插隼3a, 承载梁24顶端靠近支 撑梁 25 的一侧设有插槽 3b, 插隼 3a 能卡设于插槽 3b 内。 0014 本实施例中, 支撑梁 25 呈平板状, 插隼中心线 31 与支撑梁所在平面 251 之间的角 度小于或等于 90 度。 0015 优选方案一, 插隼中心线 31 与支撑梁所在平面 251 之间的角度为 0 度。如图 2 所 示, 本方案中插隼 3a 沿支撑梁所在平面方向设置, 插隼横截面呈半圆形, 且插隼与支撑梁 之间以及插槽内壁均采用过渡圆角, 便于插隼与插槽的脱离。为了进一步稳定支撑梁。

13、与承 载梁的连接结构, 可在插隼上设穿设孔, 在穿设孔中穿设定位销 3c, 用于定位承载梁。 0016 优选方案二, 如图 3 所示, 插隼中心线 31 与支撑梁所在平面 251 之间的角度为 90 度。本方案中插隼 3a 为一垂直于支撑梁所在平面的销轴, 插槽可卡设与销轴上。 0017 为了使得支撑梁与承载梁插接后之间形成的V形架结构更加稳定, 第二转轴27上 设有扭簧4。 扭簧使得支撑梁始终有一个沿第二转轴逆时针转动的趋势, 未将卷钢放置在承 载梁 24 上时, 主要靠插隼 3a 与插槽 3b 上表面抵触, 防止承载梁 24 绕第一转轴 26 顺时针 方向转动造成支撑梁 25 与承载梁 2。

14、4 脱离 ; 待卷钢从承载梁 24 上卸下后, 可利用扭簧 4 的 扭力辅助支撑梁 25 的逆时针翻转动作。 0018 为了增加卷钢与承载梁之间的摩擦力, 增强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 承载梁 24 上远 离支撑梁 25 的一侧面上设有橡胶垫 5。并且橡胶垫 5 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 0019 支座 1 上设有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 承载梁底端面与第一导向槽内壁配合, 支撑梁底端面与第二导向槽内壁配合。辅助支撑梁和承载梁的翻转动作, 防止转动方向偏 移。图中未示。 0020 最后应说明的是 : 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而非对其限制 ; 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 其 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 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 进行等同替换 ; 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 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 术方案的范围。 说 明 书 CN 103662384 A 4 1/2 页 5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662384 A 5 2/2 页 6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662384 A 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输送;包装;贮存;搬运薄的或细丝状材料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