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座椅挡风板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制造座椅挡风板的方法.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661460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3.26 CN 103661460 A (21)申请号 201310582986.3 (22)申请日 2013.11.19 B61D 33/00(2006.01) (71)申请人 青岛金江源工贸有限公司 地址 266000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棘洪滩街 道村西 (72)发明人 李超 纪林 纪玉鹏 王国栋 (74)专利代理机构 青岛联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 37227 代理人 王月玲 王中云 (54) 发明名称 制造座椅挡风板的方法 (57) 摘要 一种制造座椅挡风板的方法, 本方法利用一 根长型材制成挡风板的框架,。
2、 方法简单, 用料省, 成本低, 生产速度快, 框架整体性强, 型材的两端 都与对应部分固定连接, 提高了框架整体的强度, 挡风板与乘客接触的边缘无棱角, 避免伤害乘客, 也增加了挡风板整体的美感。靠背后板上部向前 倾, 座椅下板向上扬, 使安装在挡风板上的座椅靠 背前倾和座椅椅板上扬, 座椅靠背和座椅椅板之 间呈锐角, 避免因列车行进中产生的晃动造成的 乘客身体下滑, 在保证乘客乘坐的舒适性的同时, 保证了乘坐的稳定性。弯折和翻转处可都为圆形 的轮廓, 便于模具的生产制造, 降低模具的生产成 本。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7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
3、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7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661460 A CN 103661460 A 1/1 页 2 1. 一种制造座椅挡风板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如下 : 1) 将一根长型材中部弯折 ; 2) 将长型材弯折处的上方和下方向前弯折, 弯折处平滑过渡, 形成位于后部的靠背后 板、 位于上部的上板和位于下部的下板 ; 3) 将上板的前端向上弯折, 弯折处平滑过渡, 将下板的前部上翻成弧形 ; 4) 将上板的后部下翻成弧形 ; 5) 将上板的中部向上弯折, 弯折处平滑过渡, 形成位于上板后部的靠背前板和位于上 板前部的座椅。
4、上板 ; 6) 将下板的后部上翻成弧形 ; 7) 将上板的后端向下弯折, 弯折处平滑过渡 ; 8) 将下板的中部向后翻成弧形, 使下板的前端与靠背前板连接, 使上板的前端与下板 中部连接, 下板的前部成为扶手, 下板的后部成为座椅下板, 整体形成座椅挡风板的框架 ; 9) 框架中由靠背后板、 靠背前板、 座椅下板和座椅上板所围的空间作为框架主体, 将框 架主体的两侧安装侧板。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制造座椅挡风板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 1) 中的弯折处呈 钝角。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制造座椅挡风板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 2) 中的上板与靠 背后板上部之间呈直角, 。
5、下板与靠背后板下部之间呈直角。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制造座椅挡风板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 3) 中弯折后的上 板前端与上板后部之间呈钝角, 下板上翻的前部为圆弧状。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制造座椅挡风板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 4) 中下翻的上板 后部为圆弧状。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制造座椅挡风板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 5) 中靠背前板与 座椅上板之间呈直角。 7.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制造座椅挡风板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 6) 中上翻的下板 后部为圆弧状。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661460 A 2 1/3 页 3 制造座椅挡风。
6、板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零部件的制造方法, 具体地说, 是一种制造座椅挡风板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在地铁、 轻轨等轨道交通工具的车厢内, 为了尽可能容纳更多的乘客, 座椅一般都 为长椅, 安装在车厢两侧, 座椅两侧都设有挡风板, 给乘坐座椅的乘客阻挡车外吹进来的 风, 还可作为手托、 扶手。目前的座椅挡风板都是由一体成型的部件组装而成, 各个部件在 生产中用料较多, 产生材料废削也很多, 增加了生产成本, 还造成了资源浪费, 生产出的部 件还要进行组装, 座椅挡风板的整体强度不高, 安装麻烦。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座椅挡风板的不足, 设计了一种新的。
7、制造座椅挡风板的方 法。 0004 本发明的制造座椅挡风板的方法, 步骤如下 : 0005 1) 将一根长型材中部弯折 ; 0006 2) 将长型材弯折处的上方和下方向前弯折, 弯折处平滑过渡, 形成位于后部的靠 背后板、 位于上部的上板和位于下部的下板 ; 0007 3) 将上板的前端向上弯折, 弯折处平滑过渡, 将下板的前部上翻成弧形 ; 0008 4) 将上板的后部下翻成弧形 ; 0009 5) 将上板的中部向上弯折, 弯折处平滑过渡, 形成位于上板后部的靠背前板和位 于上板前部的座椅上板 ; 0010 6) 将下板的后部上翻成弧形 ; 0011 7) 将上板的后端向下弯折, 弯折处平滑。
8、过渡 ; 0012 8) 将下板的中部向后翻成弧形, 使下板的前端与靠背前板连接, 使上板的前端与 下板中部连接, 下板的前部成为扶手, 下板的后部成为座椅下板, 整体形成座椅挡风板的框 架 ; 0013 9) 框架中由靠背后板、 靠背前板、 座椅下板和座椅上板所围的空间作为框架主体, 将框架主体的两侧安装侧板。 0014 优选的是, 步骤 1) 中的弯折处呈钝角。 0015 优选的是, 步骤 2) 中的上板与靠背后板上部之间呈直角, 下板与靠背后板下部之 间呈直角。 0016 优选的是, 步骤 3) 中弯折后的上板前端与上板后部之间呈钝角, 下板上翻的前部 为圆弧状。 0017 优选的是, 。
9、步骤 4) 中下翻的上板后部为圆弧状。 0018 优选的是, 步骤 5) 中靠背前板与座椅上板之间呈直角。 0019 优选的是, 步骤 6) 中上翻的下板后部为圆弧状。 说 明 书 CN 103661460 A 3 2/3 页 4 002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 本方法利用一根长型材制成挡风板的框架, 方法简单, 用料 省, 成本低, 生产速度快, 框架整体性强, 型材的两端都与对应部分固定连接, 提高了框架整 体的强度, 挡风板与乘客接触的边缘无棱角, 避免伤害乘客, 也增加了挡风板整体的美感。 靠背后板上部向前倾, 座椅下板向上扬, 使安装在挡风板上的座椅靠背前倾和座椅椅板上 扬, 座椅。
10、靠背和座椅椅板之间呈锐角, 避免因列车行进中产生的晃动造成的乘客身体下滑, 在保证乘客乘坐的舒适性的同时, 保证了乘坐的稳定性。 弯折和翻转处可都为圆形的轮廓, 便于模具的生产制造, 降低模具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0021 附图 1 为本发明步骤 1) 的示意图 ; 0022 附图 2 为本发明步骤 2) 的示意图 ; 0023 附图 3 为本发明步骤 3) 的示意图 ; 0024 附图 4 为本发明步骤 4) 的示意图 ; 0025 附图 5 为本发明步骤 5) 的示意图 ; 0026 附图 6 为本发明步骤 6) 的示意图 ; 0027 附图 7 为本发明步骤 7) 的示意图 ; 002。
11、8 附图 8 为本发明步骤 8) 的示意图 ;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本发明的制造座椅挡风板的方法, 如图 1 至 8 所示, 主要分两个大部分。 0030 第一部分 : 先利用一根长的型材制造挡风板的框架。 0031 先将一根长型材中部弯折, 弯折处呈钝角, 这样可使挡风板的靠背部分向前倾。 0032 然后同时将弯折处的上方和下方向前弯折, 新的弯折处为平滑过渡, 形成位于后 部的靠背后板 1、 位于上部的上板 2 和位于下部的下板 3, 上板 2 与靠背后板 1 上部之间呈 直角, 下板 3 与靠背后板 1 下部之间呈直角, 使上板 2 和下板 3 之间的距离适中, 为下一步 工序做准备。
12、, 使下一步工序的模具更加紧凑, 节省使用的模具数量。 0033 接着将上板2的前端向上弯折, 此处的弯折处也为平滑过渡, 弯折后的上板2前端 与上板 2 后部之间呈钝角, 同时将下板 3 的前部上翻成弧形, 下板 3 上翻的前部为圆弧状。 0034 将上板 2 的后部下翻成弧形, 下翻的上板 2 后部也为圆弧状。 0035 将上板 2 的中部向上弯折, 此弯折处平滑过渡, 形成位于上板 2 后部的靠背前板 4 和位于上板 2 前部的座椅上板 5, 靠背前板 4 与座椅上板 5 之间呈直角。 0036 将下板 3 的后部上翻成弧形, 上翻的下板 3 后部为圆弧状。 0037 将上板 2 的后端。
13、向下弯折, 弯折处平滑过渡。 0038 将下板 3 的中部向后翻成弧形, 使下板 3 的前端与靠背前板 4 连接, 使上板 2 的前 端与下板 3 中部连接, 这两处连接可采用焊接、 粘接等固定连接的方式。 0039 完成后, 下板 3 的前部成为扶手 6, 下板 3 的后部成为座椅下板 7, 整体形成座椅挡 风板的框架。 0040 为了保证美观, 也使加工的模具便于制造, 所有的带有平滑过渡的弯折处, 都可以 是圆弧状的平滑过渡, 使模具采用一根圆柱即可, 不需要特殊加工, 节省模具的制造成本。 说 明 书 CN 103661460 A 4 3/3 页 5 0041 同样, 被上翻或者下翻成。
14、圆弧状, 也是同样的考虑。 0042 第二部分 : 安装侧板。 0043 框架中由靠背后板 1、 靠背前板 4、 座椅下板 7 和座椅上板 5 所围的空间作为框架 主体, 将框架主体的两侧安装侧板。 0044 侧板其中一个可以为固定的安装, 另一个可以为可拆卸的安装, 便于在框架主体 内安装其他设施。 说 明 书 CN 103661460 A 5 1/7 页 6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661460 A 6 2/7 页 7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661460 A 7 3/7 页 8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661460 A 8 4/7 页 9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661460 A 9 5/7 页 10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661460 A 10 6/7 页 11 图 7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661460 A 11 7/7 页 12 图 8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661460 A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