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杯复合纱纺纱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转杯复合纱纺纱装置.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572420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2.12 CN 103572420 A (21)申请号 201310567530.X (22)申请日 2013.11.14 D01H 4/08(2006.01) D01H 4/10(2006.01) (71)申请人 浙江理工大学 地址 310018 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 2 号大街 928 号 (72)发明人 肖美娜 窦华书 (74)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 司 33200 代理人 杜军 (54) 发明名称 一种转杯复合纱纺纱装置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转杯复合纱纺纱装置。现 有转杯纺。
2、纱机上的抽气式纺纱杯易磨损, 纺纱过 程中易产生缠绕纤维。本发明中两个喂给分梳 机构对称设置在凝聚加捻机构两侧 ; 纺纱杯的内 部开设有两个环形的凝聚槽 ; 导丝管与纺纱杯固 定, 引纱管与抽气装置固定, 阻捻盘与引纱管固 定 ; 两个喂给分梳机构的壳体外侧均开设有喂给 口, 内侧分别与一根纤维输送管的一端连通 ; 两 根纤维输送管的另一端均伸入纺纱杯内 ; 两个壳 体靠近对应的纤维输送管处均开设有排杂口 ; 喂 给罗拉和分梳辊均设置在壳体内, 喂给罗拉设置 在喂给口处, 喂给板设置在喂给罗拉与壳体之间。 本发明可增加转杯纺纱机可纺织的复合纱种类, 能抑制缠绕纤维的生成, 增强纱线强度。 (5。
3、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3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3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572420 A CN 103572420 A 1/1 页 2 1. 一种转杯复合纱纺纱装置, 包括凝聚加捻机构、 卷绕成形机构和喂给分梳机构, 其 特征在于 : 所述的两个喂给分梳机构对称设置在凝聚加捻机构两侧 ; 所述的凝聚加捻机构包括纺纱杯、 抽气装置、 导丝管、 引纱管和阻捻盘 ; 所述的纺纱杯 包括一体成型且同轴设置的杯座和杯体, 杯座设置在杯体的底部 ; 所述的杯座沿轴心开设 有导丝管。
4、安装孔 ; 所述杯体的上部为正置的圆台形, 下部为倒置的圆台形, 内部沿轴心开设 有与杯体外壁形状一致的空腔 ; 空腔的顶部开放设置, 底部与杯座的导丝管安装孔贯通 ; 空腔位于杯体的上部与下部过渡处开设有两个环形的凝聚槽, 两个凝聚槽间距排布, 且间 距大于纤维的滑移长度, 每个凝聚槽的侧壁加工有螺纹 ; 纺纱杯整体设置在抽气装置内, 杯 座与抽气装置通过轴承连接 ; 所述的导丝管伸入纺纱杯的导丝管安装孔内, 并与纺纱杯固 定连接 ; 所述的引纱管与抽气装置固定, 阻捻盘与引纱管固定 ; 阻捻盘沿中心开设有通孔, 与引纱管相贯通 ; 所述的阻捻盘伸入纺纱杯的杯体内, 并设置在两个凝聚槽上方 。
5、; 所述的卷绕成形机构包括引纱罗拉、 卷绕罗拉、 卷绕筒和张力牵引装置 ; 两个引纱罗拉 设置在凝聚加捻机构与卷绕罗拉之间, 卷绕筒设置在卷绕罗拉与张力牵引装置之间, 张力 牵引装置张紧卷绕筒 ; 所述的喂给分梳机构包括壳体、 纤维输送管、 喂给罗拉、 分梳辊和喂给板 ; 两个喂给分 梳机构的壳体外侧均开设有喂给口, 内侧分别与一根纤维输送管的一端连通 ; 两根纤维输 送管的另一端均伸入纺纱杯内, 且每根纤维输送管的端部设置在对应的一个凝聚槽上方 ; 两个壳体靠近对应的纤维输送管处均开设有排杂口 ; 所述的喂给罗拉和分梳辊均设置在壳 体内, 两者均与壳体通过轴承连接, 且两者之间设有间隙 ; 。
6、喂给罗拉设置在喂给口处, 分梳 辊的轴心线高于喂给口的中心, 喂给板设置在喂给罗拉与壳体之间, 且与壳体固定连接, 与 喂给罗拉之间设有间隙 ; 所述分梳辊的圆柱面上沿圆周均布设置有多个分梳齿 ; 分梳辊与 喂给罗拉之间设有间隙。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转杯复合纱纺纱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喂给罗拉的圆 柱面上沿圆周均布设置有多个轮齿。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转杯复合纱纺纱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喂给板的一端 为平板, 靠近喂给罗拉的另一端为圆弧板, 平板与喂给罗拉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2045; 圆弧板的形状与喂给罗拉的圆柱面形状相匹配, 圆弧板上开设有贯穿喂给板。
7、两侧面的纤维 汇聚槽。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572420 A 2 1/4 页 3 一种转杯复合纱纺纱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纺纱设备领域, 涉及转杯纺纱机, 具体涉及一种转杯复合纱纺纱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在新型纺纱方法中, 转杯纺纱因其技术成熟、 经济效益好, 已成为应用面十分广泛 的一种纺纱方式。由于独特的纺纱原理和完全不同于环锭纺纱的设备机构, 转杯纺纱具有 明显的优点 : 转速高、 产量大, 可高达15万转/分,卷装容量大, 工艺流程简单, 适纺原料多 和成本较低等。 0003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消费者对个性化产品、 差异化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 这种差。
8、 异化的市场需求成为了推动纺织产业差异化产品开发的动力。为了满足市场, 各种新型纤 维不断涌现、 纺纱方式不断革新, 纱线复合加工技术开始出现, 并且不断发展。复合纱集新 纤维材料和新型纺纱技术于一体, 利用各种纤维的复合化和纺纱工艺的复合化, 为纺织面 料提供风格独特的复合纱。 0004 传统复合纱的制作方法是将转杯轴中心开孔, 长丝经导丝管进入转杯内, 分梳后 的单纤维借气流经由短纤维输送通道输送到高速回转的转杯凝聚槽内, 并在凝聚槽内形成 凝聚须条。该凝聚须条随同转杯高速回转并与长丝在转杯内并合加捻成复合纱, 由引纱罗 拉引出, 直接绕成筒子。该方法生产出的复合纱包含一种长丝和一种短纤维。
9、 , 虽然在某种 程度上可以满足人们的个性化需求,但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越来越追求标新立异的 想法 , 这需要复合纱生产方法不断的改进 , 以满足人们对纱线花色、 舒适度和质感等多方 面的要求。 0005 现有转杯复合纱的生产装置中, 纤维经由喂给分梳机构, 通过纤维输送管进入高 速回转的纺纱杯。 由于纤维输送管为渐缩形, 且位于纺纱杯的一侧, 当纤维和气流以较高的 速度进入纺纱杯时, 易使纺纱杯受力不均, 造成纺纱杯的振动, 不仅会加快纺纱杯的磨损, 也会影响纱线的质量。 0006 此外, 现有转杯纺纱机上的抽气式纺纱杯在回转纱条剥取凝聚须条的过程中, 会 在剥离点和须条尾端产生骑跨纤维。
10、。 在纺纱过程中, 骑跨纤维会缠绕在纱条表面, 成为缠绕 纤维。缠绕纤维反向、 无规则地缠绕于纱条表面, 其纤维强力不能充分利用, 从而影响转杯 纺纱线的外观和强度。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 提供一种转杯复合纱纺纱装置, 该装置能 通过喂入不同的纤维, 从而生产不同的复合纱, 且能提高纺纱杯的稳定性 ; 在纱线形成的过 程中, 能抑制缠绕纤维的生成, 改善纱线的外观, 增强纱线强度。 0008 本发明包括凝聚加捻机构、 卷绕成形机构和喂给分梳机构 ; 两个喂给分梳机构对 称设置在凝聚加捻机构两侧。 0009 所述的凝聚加捻机构包括纺纱杯、 抽气装置、 导丝管、 。
11、引纱管和阻捻盘。所述的纺 说 明 书 CN 103572420 A 3 2/4 页 4 纱杯包括一体成型且同轴设置的杯座和杯体, 杯座设置在杯体的底部 ; 所述的杯座沿轴心 开设有导丝管安装孔 ; 所述杯体的上部为正置的圆台形, 下部为倒置的圆台形, 内部沿轴心 开设有与杯体外壁形状一致的空腔 ; 空腔的顶部开放设置, 底部与杯座的导丝管安装孔贯 通 ; 空腔位于杯体的上部与下部过渡处开设有两个环形的凝聚槽, 两个凝聚槽间距排布, 且 间距大于纤维的滑移长度, 每个凝聚槽的侧壁加工有螺纹。 纺纱杯整体设置在抽气装置内, 杯座与抽气装置通过轴承连接 ; 所述的导丝管伸入纺纱杯的导丝管安装孔内, 。
12、并与纺纱杯 固定连接 ; 所述的引纱管与抽气装置固定, 阻捻盘与引纱管固定 ; 阻捻盘沿中心开设有通 孔, 与引纱管相贯通 ; 所述的阻捻盘伸入纺纱杯的杯体内, 并设置在两个凝聚槽上方。 0010 所述的卷绕成形机构包括引纱罗拉、 卷绕罗拉、 卷绕筒和张力牵引装置 ; 两个引纱 罗拉设置在凝聚加捻机构与卷绕罗拉之间, 卷绕筒设置在卷绕罗拉与张力牵引装置之间, 张力牵引装置张紧卷绕筒。 0011 所述的喂给分梳机构包括壳体、 纤维输送管、 喂给罗拉、 分梳辊和喂给板 ; 两个喂 给分梳机构的壳体外侧均开设有喂给口, 内侧分别与一根纤维输送管的一端连通 ; 两根纤 维输送管的另一端均伸入纺纱杯内,。
13、 且每根纤维输送管的端部设置在对应的一个凝聚槽上 方 ; 两个壳体靠近对应的纤维输送管处均开设有排杂口 ; 所述的喂给罗拉和分梳辊均设置 在壳体内, 两者均与壳体通过轴承连接, 且两者之间设有间隙 ; 喂给罗拉设置在喂给口处, 分梳辊的轴心线高于喂给口的中心, 喂给板设置在喂给罗拉与壳体之间, 且与壳体固定连 接, 与喂给罗拉之间设有间隙 ; 所述分梳辊的圆柱面上沿圆周均布设置有多个分梳齿 ; 分 梳辊与喂给罗拉之间设有间隙。 0012 所述喂给罗拉的圆柱面上沿圆周均布设置有多个轮齿。 0013 所述喂给板的一端为平板, 靠近喂给罗拉的另一端为圆弧板, 平板与喂给罗拉的 轴线之间的夹角为 20。
14、 45; 圆弧板的形状与喂给罗拉的圆柱面形状相匹配, 圆弧板上开 设有贯穿喂给板两侧面的纤维汇聚槽。 0014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 本发明分别通过两个喂给分梳机构喂入不同的纤维, 可有效地增加复合纱所含纤维的 种数, 提高转杯纺纱机生产复合纱的能力, 增加转杯纺纱机可纺织的复合纱种类, 满足人们 日益增长的个性化的需求 ; 两个对称的喂给分梳机构, 可有效地增强纺纱杯的稳定性, 减小 纺纱杯的损耗, 延长纺纱杯的使用寿命 ; 双螺旋凝聚槽的方式不仅可保证单种纤维在各自 凝聚槽中的凝聚加捻程度, 还可有效地减少骑跨纤维的形成, 抑制缠绕纤维的产生, 增加转 杯纺纱线的美观度, 增强转杯纺纱线的。
15、强度, 改善纱线的质量。 附图说明 0015 图 1 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 图 2 为本发明中纺纱杯的剖视图 ; 图 3 为本发明中喂给罗拉的结构示意图 ; 图 4 为本发明中喂给板的立体图 ; 图 5 为本发明和传统复合纱纺纱装置相结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说 明 书 CN 103572420 A 4 3/4 页 5 0016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17 如图 1 所示, 一种转杯复合纱纺纱装置包括凝聚加捻机构、 卷绕成形机构和喂给 分梳机构 ; 两个喂给分梳机构对称设置在凝聚加捻机构两侧。 0018 如图 1 和 2 所示, 凝聚加捻机构包括纺纱杯。
16、 1、 抽气装置 2、 导丝管 3、 引纱管 4 和 阻捻盘 5。纺纱杯 1 包括一体成型且同轴设置的杯座 1-1 和杯体 1-2, 杯座 1-1 设置在杯体 1-2 的底部 ; 杯座 1-1 沿轴心开设有导丝管安装孔 1-3 ; 杯体 1-2 的上部为正置的圆台形, 下部为倒置的圆台形, 内部沿轴心开设有与杯体外壁形状一致的空腔 1-4 ; 空腔 1-4 的顶部 开放设置, 底部与杯座的导丝管安装孔 1-3 贯通 ; 空腔位于杯体的上部与下部过渡处开设 有两个环形的凝聚槽 1-5, 两个凝聚槽 1-5 的间距为 15mm, 每个凝聚槽 1-5 的侧壁加工有螺 纹。纺纱杯 1 整体设置在抽气装。
17、置 2 内, 杯座 1-1 与抽气装置 2 通过轴承连接 ; 导丝管 3 伸 入纺纱杯的导丝管安装孔 1-3 内, 并与纺纱杯 1 固定连接 ; 引纱管 4 与抽气装置 2 固定, 阻 捻盘 5 与引纱管 4 固定 ; 阻捻盘 5 沿中心开设有通孔, 与引纱管 4 相贯通 ; 阻捻盘 5 伸入纺 纱杯的杯体 1-2 内, 并设置在两个凝聚槽 1-5 上方。 0019 卷绕成形机构包括引纱罗拉 6、 卷绕罗拉 7、 卷绕筒 8 和张力牵引装置 9 ; 两个引纱 罗拉 6 设置在凝聚加捻机构与卷绕罗拉 7 之间, 卷绕筒 8 设置在卷绕罗拉 7 与张力牵引装 置 9 之间, 张力牵引装置 9 张紧。
18、卷绕筒 8。 0020 喂给分梳机构包括壳体 10、 纤维输送管 11、 喂给罗拉 12、 分梳辊 13 和喂给板 14 ; 两个喂给分梳机构的壳体 10 外侧均开设有喂给口 10-1, 内侧分别与一根纤维输送管 11 的 一端连通 ; 两根纤维输送管 11 的另一端均伸入纺纱杯 1 内, 且每根纤维输送管 11 的端部 设置在对应的一个凝聚槽 1-5 上方 ; 两个壳体 10 靠近对应的纤维输送管 11 处均开设有排 杂口 10-2 ; 喂给罗拉 12 和分梳辊 13 均设置在壳体 10 内, 两者均与壳体 10 通过轴承连接, 且两者之间设有间隙 ; 喂给罗拉 12 设置在喂给口 10-1。
19、 处, 分梳辊 13 的轴心线高于喂给口 10-1 的中心, 喂给板 14 设置在喂给罗拉 12 与壳体 10 之间, 且与壳体 10 固定连接, 与喂给 罗拉 12 之间设有间隙 ; 分梳辊 13 的圆柱面上沿圆周均布设置有四十个分梳齿 13-1 ; 分梳 辊 13 与喂给罗拉 12 之间设有间隙。 0021 如图 3 所示, 喂给罗拉 12 的圆柱面上沿圆周均布设置有三十三个轮齿 12-1。 0022 如图 4 所示, 喂给板 14 的一端为平板 14-1, 靠近喂给罗拉 12 的另一端为圆弧板 14-2, 平板 14-1 与喂给罗拉 12 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 30; 圆弧板 14-2 的。
20、形状与喂给罗拉 12 的圆柱面形状相匹配, 圆弧板 14-2 上开设有贯穿喂给板 14 两侧面的纤维汇聚槽 14-3。 0023 该转杯复合纱纺纱装置的工作原理 : 引纱生头时 , 卷绕筒 8 上的引纱经卷绕罗拉 7, 穿过两个引纱罗拉 6 之间的间隙, 并通 过引纱管 4 和阻捻盘 5 抛入纺纱杯 1 ; 两种纤维分别经两个喂给分梳机构的喂给口 10-1 由 喂给罗拉 12 喂入, 被分梳辊 13 分解为单纤维状态后, 经由纤维输送管 11 进入纺纱杯 1 中, 纤维中的杂质从壳体的排杂口 10-2 中排出 ; 由于纺纱杯 1 高速转动的离心作用, 两种不同 的纤维沿纺纱杯 1 的侧壁滑入凝。
21、聚槽 1-5 凝聚为凝聚须条 ; 抽气装置 2 使纺纱杯 1 内产生 负压, 经由引纱管4抛入的引纱在压差和离心力的作用下, 与一个凝聚槽1-5中的凝聚须条 搭接在一起, 形成初步的复合纱, 另一凝聚槽 1-5 中的凝聚须条继而搭接在初步形成的复 合纱上, 并经过阻捻盘 5 进一步加捻形成最终的复合纱 ; 复合纱由引纱罗拉 6 握持输出, 经 卷绕罗拉 7, 卷绕在卷绕筒 8 上。 说 明 书 CN 103572420 A 5 4/4 页 6 0024 如图 5 所示, 该转杯复合纱纺纱装置可结合传统复合纱纺纱装置纺制新型复合 纱, 其工作原理如下 : 长丝筒子 18 的长丝经由导纱杆 17 。
22、穿过两个长丝喂入罗拉 16 之间的间隙及张力测定 器 15, 从导丝管 3 进入纺纱杯 1, 然后经由阻捻盘 5 和引纱管 4 穿过两个引纱罗拉 6 之间的 间隙及卷绕罗拉 7, 卷绕在卷绕筒 8 上, 张力牵引装置 9 张紧卷绕筒 8。两种纤维分别经两 个喂给分梳机构的喂给口 10-1 由喂给罗拉 12 喂入, 被分梳辊 13 分解为单纤维状态后, 经 由纤维输送管11进入纺纱杯1中, 纤维中的杂质从壳体的排杂口10-2中排出 ; 由于纺纱杯 1 高速转动的离心作用, 两种不同的纤维沿纺纱杯 1 的侧壁滑入凝聚槽 1-5 凝聚为凝聚须 条 ; 抽气装置 2 使纺纱杯 1 内产生负压, 使两个。
23、凝聚槽中的凝聚须条紧密包缠在长丝上, 从 而形成复合纱 ; 复合纱由引纱罗拉 6 握持输出, 并卷绕在卷绕筒 8 上。 0025 该转杯复合纱纺纱装置分别通过两个喂给分梳机构喂入不同的纤维, 可有效地增 加复合纱所含纤维的种数, 提高转杯纺纱机生产复合纱的能力, 增加转杯纺纱机可纺织的 复合纱种类, 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个性化的需求 ; 两个对称的喂给分梳机构, 可有效地增强 纺纱杯的稳定性, 减小纺纱杯的损耗, 延长纺纱杯的使用寿命 ; 双螺旋凝聚槽的方式不仅可 保证单种纤维在各自凝聚槽中的凝聚加捻程度, 还可有效地减少骑跨纤维的形成, 抑制缠 绕纤维的产生, 增加转杯纺纱线的美观度, 增强转杯纺纱线的强度, 改善纱线的质量。 说 明 书 CN 103572420 A 6 1/3 页 7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572420 A 7 2/3 页 8 图 3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572420 A 8 3/3 页 9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572420 A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