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脂成形品.pdf

上传人:sha****007 文档编号:5345610 上传时间:2019-01-06 格式:PDF 页数:28 大小:1.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510055331.6

申请日:

2005.03.15

公开号:

CN1669829A

公开日:

2005.09.21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B44C 5/00公开日:20050921|||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B44C5/00; B32B27/00; B29D9/00

主分类号:

B44C5/00; B32B27/00; B29D9/00

申请人:

十条化工株式会社;

发明人:

木所文雄

地址:

日本东京

优先权:

2004.03.16 JP 2004-073882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徐谦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插入成形时,插入用加饰板上的加饰部的流动或剥离等极少的树脂成形品。是表面备有含有基材、加饰部的插入用加饰板的树脂成形品,在基材的软化温度为T1(℃),加饰部的软化温度为T2(℃)时,在满足T2+100>T1>T2+10的关系的同时,加饰部,例如由含有数字平均分子量在1,000以上的聚氨酯甲酯低聚物、反应性乙烯单体、光聚合引发剂的紫外线固化性组成物的三元交联物形成。

权利要求书

1: 树脂成形品,其是表面备有含有基材、加饰部的插入用加饰板的树 脂成形品,其特征在于: 上述基材的软化温度为T1(℃),上述加饰部的软化温度为T2(℃) 时,在满足T2+100>T1>T2+10的关系的同时,上述加饰部由紫外 线固化性组成物的三元交联物形成。
2: 根据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树脂成形品,其特征在于,上述加饰部 的软化温度T2为35~100℃的范围内的值。
3: 根据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树脂成形品,其特征在于: 上述加饰部,在含有数字平均分子量在1,000以上的聚氨酯甲酯低 聚物、反应性乙烯单体、光聚合引发剂的同时,由上述聚氨酯甲酯低聚 物、与上述反应性乙烯单体的重量比率为1∶1~1∶3的范围内的值的紫外 线固化性组成物的三元交联物形成。
4: 根据权利要求3中记载的树脂成形品,其特征在于: 上述紫外线固化性组成物中含有氧化钛的同时,相对于上述聚氨酯甲酯 低聚物100重量部,该氧化钛的添加量为1~40重量部的范围内的值。
5: 根据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树脂成形品,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树脂成形品的表面与上述加饰部之间含有粘合层的同时,该 粘合层的软化温度为T3(℃)时,满足T2+100>T3>T2+10的关系。
6: 根据权利要求5中记载的树脂成形品,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粘合层中含有疏水性硅石粒子的同时,相对于粘合层的主成分 100重量部,该疏水性硅石粒子的添加量为5~50重量部的范围内的值。
7: 根据权利要求5中记载的树脂成形品,其特征在于,上述粘合层 含有聚酯树脂及聚氨酯树脂的混合物。
8: 根据权利要求7中记载的树脂成形品,其特征在于,上述树脂 成形品的主成分为ABS树脂或聚碳酸酯树脂。

说明书


树脂成形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为关于表面备有插入用加饰板的树脂成形品,特别是关于在插入成形时,插入用加饰板上的加饰部的流动或剥离等极少的树脂成形品。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经加饰过的树脂成形品的制造方法,广泛采用使用了插入用加饰板的插入成形。较具体地,在基材上形成加饰部及粘合层,得到加饰板后,装着在成形模具内,使用注射成型机等,注入熔融树脂,能够得到表面备有加饰板的树脂成形品。

    但是,为了将加饰板牢固地层积到树脂成形品的表面,在注入熔融树脂时,将被加饰板加热至其软化点以上虽为有效,但加饰部若是由热可塑性树脂构成的情况下,因有时溢料、有时强度降低,所以存在有时不对成形模具追求高精度的问题。

    因此,公开了厚度为0.2~20mm的层积物,它含有:厚度为0.02~0.8mm的热可塑性薄膜(基材);显示比该热可塑性薄膜的软化温度还高的软化温度的着色层(加饰部);在室温下不显示粘合性地聚氨酯层;厚度为0.1~19mm的热可塑材料层。(参见专利文献1)。

    另外,如图5及图6所示,公开了备有:含有在热可塑性树脂板104上,通过紫外线固化型着色墨,具有特定的断裂强度及断裂伸长率的加饰部105的加饰板102的树脂成形品103;或是在加饰板102的背面进一步具备粘合层106的树脂成形品103(参见专利文献2及3)。较具体地,公开了备有:由聚氨酯类(甲基)甲酯低聚物、单官能丙烯酸单体、光聚合引发剂、碳黑颜料等构成紫外线固化型着色墨,以该紫外线固化型着色墨组成的加饰部,在厚度为100μm的薄膜上,25℃条件下,具有1.0kg/cm以上的断裂强度和130%以上的断裂伸长率的加饰板的树脂成形品。

    【专利文献1】特开平8-25599号公报(专利申请的范围)

    【专利文献2】特开2003-145574号公报(专利申请的范围、图1)

    【专利文献3】特开2003-326591号公报(专利申请的范围、图1)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层积物,必须设置具有比该热可塑性薄膜的软化温度还高的软化温度的着色层(加饰部),着色层的构成材料的种类有时受到过度限制,断裂伸长率变小,存在变得有时难于对成形模具追求高精度的问题。另外,如果设置了具有比热可塑性薄膜的软化温度还高的软化温度的着色层,在增加了着色层中的颜料的添加量的情况下,存在断裂伸长率的值显著降低,在插入成形时,加饰板中的热可塑性薄膜与着色层之间易于剥离的问题。近而,有时要把着色层作成多层构造,如果着色层的软化温度高,构成多层构造的着色层之间也存在易于剥离的问题。

    另外,在专利文献2及3中公开的备有加饰板的树脂成形品,因为完全没有考虑到各自基材的软化温度与加饰部的软化温度之间的关系,所以存在必须严格限制加饰部的断裂强度及断裂伸长率的值的问题。相反,这样仅仅是为了将加饰部的断裂强度及断裂伸长率的值限制在既定范围,在加饰部上插入成形时,难于有效地防止加饰板上的加饰部的流动或剥离等。即,在增加加饰部中的颜料的添加量的情况下,断裂伸长率的值显著降低,插入成形时,加饰板上的热可塑性薄膜与着色层之间存在易于剥离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发明者们,与以往的见解不同,在低于基材的软化温度、且具有既定范围的软化温度的同时,通过由紫外线固化性组成物的三元交联物形成加饰部,发现加饰部的流动或剥离等变少,另外,即使在增加了加饰部中的颜料的添加量的情况下,断裂伸长率的值也变得很少降低,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插入成形时,插入用加饰板上的加饰部的流动或剥离等少,并且即使在增加了颜料的添加量的情况下或作成多层构造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不剥离的高断裂伸长率的树脂成形品。

    本发明是,表面备有含有基材、加饰部的插入用加饰板的树脂成形品,提供:基材的软化温度为T1(℃),加饰部的软化温度为T2(℃)时,在满足T2+100>T1>T2+10的关系的同时,加饰部由紫外线固化性组成物的三元交联物形成的树脂成形品,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另外,在构成本发明的树脂成形品时,加饰部的软化温度(T2),最好为35~100℃范围内的值。

    另外,在构成本发明的树脂成形品时,加饰部,在含有数字平均分子量为1,000以上的聚氨酯甲酯低聚物、反应性乙烯单体、光聚合引发剂的同时,最好由聚氨酯甲酯低聚物与反应性乙烯单体的重量比率为1∶1~1∶3范围内的值的紫外线固化性组成物的三元交联物构成。

    另外,在构成本发明的树脂成形品时,紫外线固化性组成物中在含有氧化钛的同时,相对于聚氨酯甲酯低聚物100重量部,该氧化钛的添加量最好为1~40重量部的范围内的值。

    另外,在构成本发明的树脂成形品时,树脂成形品的表面与加饰部之间,在含有粘合层的同时,该粘合层的软化温度为T3(℃)时,最好满足T2+100>T3>T2+10的关系。

    另外,在构成本发明的树脂成形品时,粘合层中在含有硅石粒子的同时,相对于粘合层的主成分100重量部,该硅石粒子的含有量最好为5~50重量部的范围内的值。

    另外,在构成本发明的树脂成形品时,粘合层最好含有聚酯树脂及聚氨酯树脂的混合物。

    另外,在构成本发明的树脂成形品时,树脂成形品的主成分,最好是ABS树脂或聚碳酸酯树脂。

    根据本发明的树脂成形品,基材的软化温度(T1)与加饰部的软化温度(T2)在满足既定关系的同时,通过加饰部由既定物形成,能够减少插入成形时的插入用加饰板上的加饰部的流动或剥离等。另外,通过满足这样的关系,减少插入成型时加饰部的裂缝或剥离等的发生,即使在颜料的添加量为高浓度,例如相对于整体量添加30重量%以上的情况下,也能够达到高断裂伸长率。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树脂成形品,通过使加饰部的软化温度(T2)为既定范围内的值,变得易于满足与基材的软化温度(T1)的既定关系的同时,能够减少插入成形时的插入用加饰板上的加饰部的流动或剥离等。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树脂成形品,加饰部,通过由以既定的比率含有具有既定的平均分子量的聚氨酯甲酯低聚物、及反应性乙烯单体等的紫外线固化性组成物的三元交联物形成,能够使制造装置小型化的同时,能够更进一步地减少插入成形时的插入用加饰板上的加饰部的流动或剥离等。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树脂成形品,在含有氧化钛的同时,通过使该氧化钛的添加量为既定范围内的值,能够减少插入成形时的插入用加饰板上的加饰部的流动或剥离等。另外,通过在加饰部含有既定量的氧化钛,有时能够提高隐蔽性及装饰性。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树脂成形品,在既定处含有粘合层的同时,通过该粘合层的软化温度(T3)满足既定关系,能够提高加饰部与树脂成形品之间的密合性。近而,因为变成在具有既定的软化温度的基材与粘合层之间,形成既定的加饰部,所以能够进一步减少插入成形时的插入用加饰板上的加饰部的流动或剥离等。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树脂成形品,在粘合层中含有疏水性硅石粒子的同时,通过使该疏水性硅石粒子的添加量为既定范围内的值,能够提高粘合层的耐热性及耐水性。

    另外,通过这样含有硅石粒子,因为能够在表面形成细微的凹凸,所以能够提高与注射成型时注入的成形树脂之间的密合性。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树脂成形品,粘合层通过含有既定树脂的混合物,能够进一步提高粘合层的耐热性的同时,能够在表面均匀地形成细微的凹凸。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树脂成形品,通过树脂成形品的主成分为既定树脂,能够提高加饰部与树脂成形品之间的密合性。近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树脂成形品的成形性。

    【附图说明】

    【图1】(a)~(c)是模式地显示插入用加饰板的形态范例的截面图。

    【图2】是用于说明基材的软化温度(T1)及加饰部的软化温度(T2)的差(T1-T2),与加饰部的流动性及密合性的关系的图。

    【图3】是用于说明加饰部中的氧化钛的添加量与加饰部的断裂伸长率的关系图。

    【图4】是用于说明粘合层中的疏水性硅石的添加量与加饰部的流动性及密合性的关系的图。

    【图5】是用于说明以往的表面备有插入用加饰板的树脂成形品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以往的插入用加饰板的图。

    符号的说明

    10:基材

    12:加饰部(第1加饰部)

    12′:第2加饰部

    13:粘合层

    14:14′、14″:插入用加饰板

    16:树脂成形品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形态

    第1实施形态,如图1(a)~(c)所示,是表面备有含有基材10、加饰部12的插入用加饰板14的树脂成形品16。在基材的软化温度为T1(℃),加饰部的软化温度为T2(℃)时,在满足T2+100>T1>T2+10的关系的同时,加饰部由紫外线固化性组成物的三元交联物形成的树脂成形品。

    并且,图1(a),是在插入用加饰板14上,不含粘合层的构成范例,图1(b),是在插入用加饰板14上,含有粘合层13的构成范例,图1(c),是进一步含有第2加饰部12′的构成范例。

    1.插入用加饰板

    (1)基材

    图1所示的基材10的种类并无特殊限制,但例如最好是以聚酯树脂或聚碳酸酯树脂为主成分的热可塑性树脂,或是由相对于这些热可塑性树脂,混合了其他热可塑性树脂或热固化性树脂的聚合物混合体构成的透明性的热可塑性树脂。

    另外,关于该基材的软化温度(T1)的值,只要满足与后述T2的关系并无特殊限制,但具体地,以在90~150℃范围内的值为较好。

    其理由是,如果该基材的软化温度(T1)不足90℃,因紫外线固化时的照射热量或熔剂干燥时的热量,加饰板有时收缩、有时变形,在插入成型时,加饰部有时会从既定位置错位。

    另一方面,如果该基材的软化温度(T1)超过150℃,则对模具不能追求高精度,有时变得难于得到希望形状的成型品。

    因此,关于基材的软化温度(T1),具体地,以在95~140℃范围内的值为较好,100~135℃范围内的值为更好。

    另外,关于该基材的厚度,最好考虑树脂成形品的用途及构成等决定,但具体地,以在0.05~5mm范围内的值为佳,0.1~2mm范围内的值为更佳。

    (2)加饰部

    另外,在图1所示的基材10的软化温度为T1(℃),加饰部12的软化温度为T2(℃)时,以满足的T2+100>T1>T2+10的关系为特征。

    即,通过基材的软化温度(T1)与加饰部的软化温度(T2)满足既定的关系,能够减少插入成形时的插入用加饰板上的加饰部的流动或剥离等。另外,通过满足这样的关系,即使在加饰部上的颜料的添加量为高浓度的情况下,也能够达到高断裂伸长率。

    另外,关于该加饰部的软化温度(T2)的值,只要满足与上述T1的关系并无特殊限制,但具体地,以在35~100℃范围内的值为较好。

    其理由是,如果该加饰部的软化温度(T2)不足35℃,在插入成型时,加饰部的形成位置有时会从既定位置错位、热变形。

    另一方面,如果该加饰部的软化温度(T2)超过100℃,则有时变得难于对模具追求高精度,有时变得易于从基材剥离。

    因此,关于加饰部的软化温度(T2),以在45~90℃范围内的值为较好,50~85℃范围内的值为更好。

    在此,参照图2,分别以实线及虚线,对(T1-T2)与加饰部的流动性及密合性的关系予以详细说明。图2的横轴,表示(T1-T2)(℃),左纵轴表示加饰部的流动性评价(相对值),右纵轴表示加饰部的密合性评价(相对值)。并且,如实线所示,(T1-T2)的差变得越大,流动性评价的值变得越好,但是如果变得过大,例如变为100℃以上的话,能够发现流动性评价的值急剧降低的倾向。另外,如虚线所示,(T1-T2)的差变得越大,密合性评价的值变得越好,但是如果变得过大,例如变为120℃以上的话,能够发现密合性评价的值急剧降低的倾向。

    因此,为了得到较好的流动性评价及密合性评价的值,(T1-T2)的差为超过10℃,另一方面,以不足100℃范围内的值为宜。为了得到更好的流动性评价及密合性评价的值,(T1-T2)的差以在20~90℃范围内的值为宜。

    并且,加饰部的流动性评价(相对值)及密合性评价(相对值),是分别按照实施例1中所示的评价基准,以◎为5分、○为3分、△为1分、×为0分算出的。

    另外,加饰部,以由紫外线固化性组成物的三元交联物形成为特征。较具体地,紫外线固化性组成物,最好至少由聚氨酯甲酯低聚物、反应性乙烯单体、光聚合引发剂分别搭配既定量构成。

    在此,作为聚氨酯甲酯低聚物,结构中最好具有指环式聚氨酯或脂肪族聚氨酯构造的2官能聚酯类聚氨酯(甲基)甲酯低聚物。

    其理由是,通过使用聚酯类聚氨酯(甲基)甲酯低聚物,能够赋予适度的强度及柔软性。另外,通过使2官能聚酯类聚氨酯(甲基)甲酯低聚物为主成分,加饰部的软化温度(T2)的调整变得容易,所以易于通过与基材的软化温度(T1)的关系,限制在既定范围。反过来说,在使3官能聚酯类聚氨酯(甲基)甲酯低聚物为主成分的情况下,交联密度变高,所以在成型时有时达不到所要求的伸长率。

    另外,聚氨酯甲酯低聚物的数字平均分子量(用GPC测定)最好为1,000以上的值。

    其理由是,若该聚氨酯甲酯低聚物的数字平均分子量不足1,000,有时会降低对加饰部的基材的密合性、有时会降低加饰部的流动性。但是,如果该聚氨酯甲酯低聚物的数字平均分子量变得过大,有时会降低使用性,有时会降低源于紫外线的固化反应。

    因此,该聚氨酯甲酯低聚物的数字平均分子量以2,000~30,000的范围内的值为较好,3,000~10,000的范围内的值为更好。

    并且,在实施例1等使用的2官能聚酯类聚氨酯甲酯低聚物,具体内容是,平均分子量为3,000,作为初始原料的异氰酸盐为异丙基异氰酸盐(IPDI),同样,作为初始原料的多元醇为聚酯多元醇。

    另外,作为反应性乙烯单体,最好使用锁状及环状的单官能(甲基)甲酯,其理由是,通过添加该甲酯单体,从而变得不降低伸长率,易于调整加饰部的软化温度(T2)。

    并且,在实施例1等使用的单官能甲酯单体(A),具体地,是乙烯己内酰胺,单官能甲酯单体(B),具体地,是苯酚乙基甲酯,2官能甲酯单体(C),具体地,是聚丙烯缩聚甲酯。

    另外,反应性乙烯单体的添加量,最好是考虑聚氨酯甲酯低聚物的添加量而定,但具体地,聚氨酯甲酯低聚物与反应性乙烯单体的重量比率最好是1∶1~1∶3的范围内的值。

    其理由是,若该重量比率不足1∶1,有时会显著降低源于紫外线的固化反应,有时会过度降低所得到的加饰部的软化温度(T2)的值。另一方面,若该重量比率超过1∶3,有时会变得难于控制源于紫外线的固化反应,所得到的加饰部的软化温度(T2)的值有时会变得过高。

    因此,使聚氨酯甲酯低聚物与反应性乙烯单体的重量比率为1∶1.5~1∶2.5的范围内的值,来确定反应性乙烯单体的添加量为较好。

    另外,在搭配紫外线固化性组成物时,最好不添加熔剂,使用所谓无溶剂型的紫外线固化型墨。

    其理由是,与含有溶剂型的紫外线固化型墨相比,能够使制造装置小型化的同时,环境污染问题也会变少。

    另外,以加饰部的着色或装饰为目的,最好添加颜料、体质颜料、用于赋予各种加饰性及功能性的金属粉或荧光颜料,蓄光颜料等。

    特别是,通过在紫外线固化性组成物中添加既定量的氧化钛,如图3所示,保持住既定的断裂伸长率的值,能够进一步减少插入成形时的插入用加饰板上的加饰部的流动或剥离等。另外,通过在加饰部中含有既定量的氧化钛,有时还能够提高隐蔽性或装饰性。

    另外,图3中所示的紫外线固化性组成物,是以后述的实施例1的构成为基准,并且改变了氧化钛的添加量搭配而成的紫外线固化性组成物,即使氧化钛的添加量为30重量%,断裂伸长率仍显示为180%以上的高数值。即,通过改变氧化钛的添加量构成加饰部,能够易于控制插入成形时的插入用加饰板上的加饰部的流动或剥离等。

    并且,氧化钛通常为亲水性,径直添加的话有时会降低加饰部的耐水性。因此,氧化钛最好使用经硅烷偶联剂或钛偶联剂表面处理过的疏水性氧化钛。

    再有另外,关于加饰部的构成,如图1(c)所示,最好在基材10的表面进一步含有第2加饰部12′。

    (3)粘合层

    另外,在构成本发明的树脂成形品时,在树脂成形品的表面与加饰部之间含有粘合层的同时,该粘合层的软化温度为T3(℃)时,最好满足T2+100>T3>T2+10的关系。

    即,最好将粘合层的软化温度(T3),设定为比加饰部的软化温度(T2)高出若干,与基材的软化温度(T1)为同等程度。其理由是,可以使即使在成型时的高温熔融树脂注入的情况下防止加饰部的流动变为可能。另外,通过该粘合层,能够提高加饰部与树脂成形品之间的密合性。近而,变为在具有既定的软化温度的基材与粘合层之间,形成既定的加饰部,所以能够进一步减少插入成形时的插入用加饰板上的加饰部的流动或剥离等。

    在此,粘合层最好含有聚酯树脂及聚氨酯树脂的混合物(重量比率:20∶80~80∶20)。

    其理由是,通过设置该粘合层,可以赋予由紫外线固化型墨固化膜构成的加饰部,与成型树脂之间的密合性。

    并且,在实施例1等中使用的聚酯树脂(A),具体地,平均分子量为18,000,玻璃转移温度为84℃。另外,聚酯树脂(B),具体地,平均分子量为15,000,玻璃转移温度为26℃。聚氨酯树脂(C),具体地,是平均分子量为40,000的聚酯氨基甲酸乙脂,玻璃转移温度为83℃。聚氨酯树脂(D),具体地,是平均分子量为18,000的聚酯氨基甲酸乙脂,玻璃转移温度为34℃。

    另外,粘合层在含有硅石粒子、特别是疏水性硅石粒子的同时,相对于粘合层的主成分100重量部,该硅石粒子的添加量最好为5~50重量部的范围内的值。

    其理由是,通过使粘合层中含有这样的添加量的硅石粒子,提高粘合层的耐热性,例如即使在注入200℃~300℃的高温成型树脂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少加饰部的流动。另外,通过在粘合层中定量添加疏水性硅石,与添加了未处理(亲水性)的硅石粒子的情况相比较,能够显著地提高耐水性。近而,通过这样含有疏水性硅石粒子,能够在表面形成细微凹凸,能够提高与注射成型时注入的成形树脂之间的密合性。

    并且,硅石粒子通常原本为亲水性,但是通过在其周围导入甲基,或实施偶联剂处理,能够成为疏水性硅石粒子。

    在此,参照图4,详细说明疏水性硅石粒子的添加量,与加饰部的流动性及密合性之间的关系。即,在图4的横轴,表示相对于粘合层的主成分100重量部的疏水性硅石粒子的添加量(重量部),左纵轴,表示加饰部的流动性评价(相对值),右纵轴,表示加饰部的密合性评价(相对值)。并且,如实线所示,疏水性硅石粒子的添加量变得越多,能够发现流动性评价的值变得越好的倾向。另外,如虚线所示,疏水性硅石粒子的添加量变得越多,密合性评价的值也变得越好,但是如果变得过大,例如变为50重量部以上的话,能够发现流动性评价的值急剧降低的倾向。

    因此,为了得到较好的流动性评价及密合性评价的值,疏水性硅石粒子的添加量,相对于整体量,以在10~45重量部的范围内的值为宜,为了得到更好的流动性评价及密合性评价的值,以在15~40重量部的范围内的值为宜。

    并且,加饰部的流动性评价(相对值)及密合性评价(相对值),是分别按照实施例1中所示的评价基准,以◎为5分、○为3分、△为1分、×为0分算出的。

    2.树脂成形品

    另外,树脂成形品的主成分并无特殊限制,但最好为例如ABS树脂或聚碳酸酯树脂。

    其理由是,通过使之成为这样的树脂成形品,能够提高加饰部与树脂成形品之间的密合性,近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树脂成形品的成形性。

    3.制造方法

    (1)插入用加饰板的作成

    由紫外线固化型墨构成的加饰部的形成,因能够简易且高精度印刷,所以最好以丝网印刷法进行。例如,最好用300网目的丝网印刷,紫外线滤光使其固化,形成膜厚10~20μm的加饰部。

    另外,在进一步形成其他颜色的加饰部,或进一步加厚厚度的情况下,也可以作成多层构造。

    即,最好用丝网印刷装置,在基材上印刷了由无溶剂型紫外线固化墨构成的既定部位后,用紫外线固化装置,例如在灯高100mm、传送速度8m/min、滤光量300mJ/cm2的条件下照射紫外线,使无溶剂型紫外线固化墨固化,形成第1加饰层。接着,在所得到的第1加饰层的上面,以同样的条件,形成平均厚度为10μm的第2加饰层,能够作成合计平均厚度20μm的层合构造的加饰部。

    但是,关于加饰部的形成方法,并非限定为丝网印刷法,也可以采用凹板印刷法等其他众所周知的印刷技术。

    另外,在插入用加饰板含有粘合层的情况下,最好用丝网印刷法,在加饰部上形成该粘合层。较具体地,最好用200网目的丝网印刷粘合树脂溶液,使溶剂干燥后,作成膜厚6~10μm的粘合层。

    并且,关于粘合层的溶剂清除(有时含有固化),作为一个范例,最好用干燥机在80℃、1小时的条件下进行加热处理。

    (2)树脂成形品的作成

    接着,最好将所得到的插入用加饰板,通过真空成形装置预先成形为既定形状。其理由是,能够在注射成形装置等的模具内,高精度地附随到树脂成形品的表面。

    接着,最好将插入用加饰板,呈插入到注射成形装置等的模具内的状态,从外部,将成形树脂、例如ABS树脂朝向模具内注射成形,作成树脂成形品。

    因此,通过注射成形后,从模具内取出到外部,冷却至室温,能够作成表面备有插入用加饰板的树脂成形品。

    实施例

    实施例1

    1.插入用加饰板的作成

    如表1所示,搭配2官能聚氨酯甲酯低聚物100重量部、单官能甲酯单体(A)50重量部、单官能甲酯单体(B)50重量部、氧化钛100重量部、硅酮类添加剂23重量部、光聚合引发剂23重量部,调制出无溶剂型紫外线固化墨(类型1、固化时的软化温度(T2):55℃)。

    接着,用丝网印刷装置(300网目丝网),在厚度125μm的聚碳酸酯薄膜作成的BAYFOL(拜耳公司制造,软化温度(T1):110℃、在表3中简称为PC)上,印刷出由无溶剂型紫外线固化墨构成的既定部位。之后,用传动式紫外线固化装置(120W/cm的带热线切割滤清器的金属卤化灯一盏),在灯高100mm、传送速度8m/min、滤光量300mJ/cm2的条件下照射紫外线,使无溶剂型紫外线固化墨固化,形成平均厚度10μm的第1加饰层。

    接着,在所得到的第1加饰层上,以同样的条件,形成平均厚度为10μm的第2加饰层,作成合计平均厚度20μm的层合构造的加饰部。

    最后,在层合构造的加饰部的上面,如表2所示,作成由聚酯树脂(A)、聚氨酯树脂(C)、疏水性硅石粒子、丙烯酸类添加剂构成的溶剂型粘合树脂涂抹液体,然后形成厚度10μm的粘合层(类型1、软化温度(T3):110℃),作成插入用加饰板。

    并且,分别依据JIS K 7169-1991《源于热可塑性塑料薄膜及板的机械分析的软化温度试验方法》测定了聚碳酸酯薄膜的软化温度(T1)、加饰部的软化温度(T2)、及粘合层的软化温度(T3)。

    2.树脂成形品的作成

    将所得到的插入用加饰板,通过真空成形装置预先成形为既定形状后,插入到注射成形装置的模具内。在此状态下,注射成形ABS树脂,从模具内取出到外部,使其冷却至室温,作成表面备有插入用加饰板的树脂成形品。

    3.树脂成形品的评价

    (1)加饰部的流动性

    目测观察所得到的树脂成形品中的加饰部的既定部位,按照以下基准对加饰

    部的流动性进行了评价。

    ◎:完全观察不到加饰部的流动。

    ○:几乎观察不到加饰部的流动。

    △:稍微观察到加饰部的流动。

    ×:观察到加饰部的显著流动。

    (2)加饰部的损伤性

    目测观察所得到的树脂成形品中,伸长率为180%~200%的加饰部的外观,按照以下基准对加饰部的损伤性(裂缝及断裂)进行了确认。

    ◎:完全观察不到裂缝及断裂。

    ○:几乎观察不到裂缝及断裂。

    △:稍微观察到裂缝及断裂。

    ×:观察到显著的裂缝及断裂。

    (3)加饰部的密合性

    在树脂成形品的表面,“コ”字模上用切刀切开切边儿,用钳子夹住并提起切开了切边儿的加饰部,按照以下基准进行了加饰部的密合性评价。

    ◎:加饰部断裂,剥离不从既定处扩展。

    ○:加饰部一部分断裂,剥离从既定处几乎不扩展。

    △:沿着加饰部的切边儿,剥离一部分扩展。

    ×:剥离沿着加饰部的切边儿扩展,观察到显著的加饰部的剥离。

    (4)加饰部的耐水性

    将所得到的树脂成形品在40℃的温水中浸渍一周时间,按照以下基准进行了加饰部的耐水性评价。

    ◎:完全观察不到外观变化。

    ○:几乎观察不到外观变化。

    △:稍微观察到外观变化。

    ×:观察到显著的外观变化。

    实施例2

    在实施例2中,除了取代在实施例1中使用过的无溶剂型紫外线固化墨(类型1),如表1所示,使用单官能甲酯单体(A)的添加量为67重量部的无溶剂型紫外线固化墨(类型2、软化温度:40℃)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作成了插入用加饰板。

    接着,与实施例1同样作成树脂成形品,进行了评价。所得结果在表3中显示。

    实施例3

    在实施例3中,除了取代在实施例1中使用过的无溶剂型紫外线固化墨(类型1),如表1所示,使用2官能聚氨酯甲酯低聚物的添加量为100重量部、单官能甲酯单体(A)的添加量为29重量部、单官能甲酯单体(B)的添加量为43重量部的无溶剂型紫外线固化墨(类型3、软化温度:80℃)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作成了插入用加饰板。

    接着,与实施例1同样作成树脂成形品,进行了评价。所得结果在表3中显示。

    实施例4

    在实施例4中,除了取代在实施例1中使用过的粘合树脂(类型1),使用如表2所示的粘合树脂(类型2、疏水性硅石30重量部、相对于主成分15重量部)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作成了插入用加饰板。

    接着,与实施例1同样作成树脂成形品,进行了评价。所得结果在表3中显示。

    实施例5

    在实施例5中,除了取代在实施例1中使用过的粘合树脂(类型1),使用如表2所示的粘合树脂(类型3、未处理硅石40重量部、相对于主成分20重量部)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作成了插入用加饰板。

    接着,与实施例1同样作成树脂成形品,进行了评价。所得结果在表3中显示。

    比较例1

    在比较例1中,除了取代在实施例1中使用过的无溶剂型紫外线固化墨(类型1、软化温度(T1):130℃),如表1所示,使用3官能聚氨酯甲酯低聚物的添加量为100重量部、单官能甲酯单体(A)的添加量为50重量部、单官能甲酯单体(C)的添加量为50重量部的无溶剂型紫外线固化墨(类型4、软化温度(T1):130℃)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作成了插入用加饰板。

    接着,与实施例1同样作成树脂成形品,进行了评价。所得结果在表3中显示。

    比较例2

    在比较例2中,除了取代在实施例1中使用过的无溶剂型紫外线固化墨(类型1),如表1所示,使用类型5的无溶剂型紫外线固化墨(软化温度:113℃)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作成了插入用加饰板。

    接着,与实施例1同样作成树脂成形品,进行了评价。所得结果在表3中显示。

    比较例3

    在比较例3中,除了取代在实施例1中使用过的无溶剂型紫外线固化墨(类型1),如表1所示,使用类型5的无溶剂型紫外线固化墨(软化温度:113℃)的同时,取代在实施例1中使用过的粘合树脂(类型1),使用表1所示的粘合树脂(类型2)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作成了插入用加饰板。

    接着,与实施例1同样作成树脂成形品,进行了评价。所得结果在表3中显示。

    比较例4

    在比较例4中,除了取代在实施例1中使用过的无溶剂型紫外线固化墨(类型1),如表1所示,使用类型5的无溶剂型紫外线固化墨(软化温度:113℃)的同时,取代在实施例1中使用过的粘合树脂(类型1),使用表1所示的粘合树脂(类型3)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作成了插入用加饰板。

    接着,与实施例1同样作成树脂成形品,进行了评价。所得结果在表3中显示。

    比较例5

    在比较例5中,除了取代在实施例1中使用过的无溶剂型紫外线固化墨(类型1),如表1所示,使用类型5的无溶剂型紫外线固化墨(软化温度:113℃)的同时,取代在实施例1中使用过的粘合树脂(类型1),使用表1所示的粘合树脂(类型4)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作成了插入用加饰板。

    接着,与实施例1同样作成树脂成形品,进行了评价。所得结果在表3中显示。

    比较例6

    在比较例6中,除了取代在实施例1中使用过的无溶剂型紫外线固化墨(类型1),如表1所示,使用类型5的无溶剂型紫外线固化墨(软化温度:113℃)的同时,取代在实施例1中使用过的粘合树脂(类型1),使用表1所示的粘合树脂(类型5)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作成了插入用加饰板。

    接着,与实施例1同样作成树脂成形品,进行了评价。所得结果在表3中显示。

    比较例7

    在比较例7中,除了取代在实施例1中使用过的无溶剂型紫外线固化墨(类型1),如表1所示,使用类型5的无溶剂型紫外线固化墨(软化温度:113℃)的同时,取代在实施例1中使用过的粘合树脂(类型1),使用表1所示的粘合树脂(类型6)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作成了插入用加饰板。

    接着,与实施例1同样作成树脂成形品,进行了评价。所得结果在表3中显示。

    表1紫外线固化性组成物   类型1  类型2   类型3   类型4    类型52官能聚氨酯甲酯低聚物    100    100    100    1003官能聚氨酯甲酯低聚物    100单官能甲酯单体(A)    50    67    29    50单官能甲酯单体(B)    50    50    43    50    672官能甲酯单体(C)    33氧化钛    100    100    100    100    100硅酮类添加剂    10    10    10    10    10光聚合引发剂    23    23    23    23    23软化温度(℃)    55    40    80    130    113

    表2粘合    类型1    类型2   类型3   类型4   类型5   类型6聚酯树脂(A)    100    100    100    100    100聚酯树脂(B)    100聚氨酯树脂(C)    100    100    100    100    100聚氨酯树脂(D)    100疏水性硅石粒子    70    30    60    60亲水性硅石粒子    40丙烯类添加剂    4    4    4    4    4    4软化温度(℃)    110    110    110    70    60    110

    表3 基材加饰部粘合流动性损伤性密合性耐水性实施例1 PC 115℃类型155℃类型1110℃    ◎    ◎    ◎    ◎实施例2 PC 115℃类型240℃类型1110℃    ○    ◎    ◎    ◎实施例3 PC 115℃类型380℃类型1110℃    ◎    ◎    ◎    ◎实施例4 PC 115℃类型155℃类型2110℃    ◎    ◎    ◎    ○实施例5 PC 115℃类型155℃类型3110℃    ◎    ◎    ◎    △比较例1 PC 115℃类型4130℃类型1110℃    ○    ×    ×    ◎比较例2 PC 115℃类型5113℃类型1110℃    ○    △    ×    ○比较例3 PC 115℃类型5113℃类型2110℃    ○    △    ×    ○比较例4 PC 115℃类型5113℃类型3110℃    ○    △    ×    ×比较例5 PC 115℃类型5113℃类型470℃    ×    △    ×    ×比较例6 PC 115℃类型5113℃类型560℃    ×    △    ×    ×比较例7 PC 115℃类型5113℃类型6110℃    ○    △    ×    ×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根据本发明的表面备有插入用加饰板的树脂成形品,通过构成插入用加饰板的基材的软化温度(T1),与加饰部的软化温度(T2)满足既定关系,即使在增加颜料的添加量的情况下或是在作成多层构造的情况下,在要求高伸长率的插入成形时,也变得能够减少插入用加饰板上的加饰部的流动或剥离等。

    因此,通过真空成形或插入内部成形,期望适用于得到装饰性优良的树脂成形品。

    另外,通过加饰部由紫外线固化性组成物的三元交联物形成,期望减少对环境的负作用,谋求长大生产线的短缩化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近而,通过在插入用加饰板的粘合层中,添加既定量的疏水性硅石粒子,还能够提高耐水性,所以也期望树脂成形品作为水际制品使用。

树脂成形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树脂成形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树脂成形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树脂成形品.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树脂成形品.pdf(2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插入成形时,插入用加饰板上的加饰部的流动或剥离等极少的树脂成形品。是表面备有含有基材、加饰部的插入用加饰板的树脂成形品,在基材的软化温度为T1(),加饰部的软化温度为T2()时,在满足T2+100T1T2+10的关系的同时,加饰部,例如由含有数字平均分子量在1,000以上的聚氨酯甲酯低聚物、反应性乙烯单体、光聚合引发剂的紫外线固化性组成物的三元交联物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装饰艺术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