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管式散热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散热器,特别涉及一种具有L型热管的散热器。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科技的高度发展,电脑产业的应用日渐普及。由于电脑设备具有处理大量数字化信息的强大功能,而受到社会大众的喜爱与广泛应用。由于集成电路的工艺的改进,且对集成电路功能规格的要求日益升高,现今集成电路的设计已是十分的精致与复杂。
以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为例。由于目前使用者及各种应用软件对其均有着强大的需求,因此造成其电路布局较早期显得复杂许多。虽然这些中央处理器的集成电路芯片提供许多强大的功能,然而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例如,问题在于复杂的电路设计所引发的很大电能的消耗,而这些消耗的电能将会造成芯片温度的上升,并形成使用上一项严重的问题。一般而言,为了使电脑能发挥最大的效能,热量快速移除是非常重要地,因为当热量聚集在电脑内部而无法立即散掉时,将使电子元件无法正常工作,甚至使整个电脑系统死机。
传统的电脑散热器,在处理高功率的中央处理器时,一般而言,可采用直接安装于中央处理器上的散热器,其风扇直接吹向中央处理器上方的散热鳍片,将热量排出电脑内部。为了有效地将中央处理器所产生的热量排出电脑内部,目前多采用以热管与散热鳍片的方式引导中央处理器的热量,再由风扇的气流将热量移除。
然而,随着中央处理器所产生的热量越来越高,散热器所需的体积也就越来越大,以提高移除热量的能力。如何能进一步提高散热器效率,尤其是能再进一步地提高热管与散热鳍片的散热效率,为电脑制造者与使用者所关注。
【发明内容】
鉴于在上述的发明背景中,传统的电脑散热器,由于中央处理器产生的热量提高,因而必须将散热器的体积越做越大。如何能进一步地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效率,以降低中央处理器的工作温度,不仅可以使电脑的工作更为稳定,而且能有效地降低散热器所需占用的体积。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利用L型热管,以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效率,有效地降低中央处理器表面的温度。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利用L型热管以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效率,有效地减小散热器的体积。
根据以上所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管式散热器,用来移除一热源所产生的热量,特别是适合于用于集成电路的热量移除,例如是用于电脑中的中央处理器的散热。该热管式散热器包括一底板,至少一L型热管,以及多个散热鳍片。其中L型热管耦合于底板的热管固定槽中,以增加热传导面积,进而提高热管式散热器的散热效率。而上述的热源所产生的热量则经由底板吸收,再经由L型热管传送至散热鳍片,然后将这些热量排除。
散热鳍片还包括上层散热鳍片与下层散热鳍片,其中上层散热鳍片具有圆孔,以便使L型热管穿过其中,而下层散热鳍片则具有长孔,以便使L型热管的弯角部分穿过其中。此长孔可以为矩形长孔或长圆孔,均可方便地与L型热管耦合。
其中上述的L型热管、底板、与散热鳍片,均是由高热传导系数的材料所构成,例如铜金属或铝金属等金属材料。
由于L型热管与底板,有效地增加了热管与底板接触的面积,使从热源吸收来的热量,可轻易地经由L型热管传送至散热鳍片,以进行排除。因此,本发明的热管式散热器可有效地提高散热效率,并有效地减少散热器的体积,以节省所需占用的空间。
【附图说明】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特举优选实施例,并配合以下附图做更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本发明的L型热管散热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的L型热管散热器的上层散热鳍片的正视示意图;
图2B为本发明的L型热管散热器的下层散热鳍片的正视示意图;以及
图2C为本发明的L型热管散热器的底板的正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 散热器 102 中央处理器
110 底板 120 L型热管
122 杆部 124 底部
126 L型弯角部
130 散热鳍片 140 风扇
210 底板 212 热管固定槽
230 上层散热鳍片 232 金属片
234 圆孔 240 下层散热鳍片
242 金属片 244 长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有效地提高了散热器的散热效率,使中央处理器的温度能有效地降低,且减少散热器的体积。以下将以附图及详细描述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精神,熟悉此技术的人员在了解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后,当可由本发明所教导的技术,加以改变及修饰,其并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与范围。
图1为本发明的L型热管散热器的立体示意图。如图中所示,散热器100包括底板110,而底板110上安装有L型热管120与散热鳍片130。其中底板110的下方与中央处理器102或者是任何热源相耦合,以吸收其所产生的热量,并将此热量由L型热管120传送至与底板110平行安装的散热鳍片130。再通过安装于散热器100侧方的风扇140所产生的气流,将此热量移除。
本发明的散热器100采用L型热管120来传送热量,其具有互相垂直的一杆部122和一底部124,以及连接于上述两者之间的一L型弯角部126,L型热管120可由高热传导系数的材料所构成,例如铝金属或铅金属等。与现有技术的热管相比较,L型热管120可吸收底板110中更多的热量,并将此热量有效地传送至散热鳍片130,使热量更均匀地分布在每一散热鳍片130中,因此有效提高散热器100的散热效率。而由于每一散热鳍片130均能更充分地发挥散热的能力,使得散热鳍片130的尺寸可以更为缩小,即可提供现有技术中的较大尺寸散热器所能达到的散热能力。
同时由于L型热管120可吸收更多来自于底板110的热量,因此,与现有技术的散热器的热管相比较,L型热管120可传送足够的热量至散热鳍片130,故散热器100可明显地比现有技术的散热器具有更高的散热效率,同时占用较小的空间体积。
图2A为本发明的L型热管散热器的上层散热鳍片与L型热管120的杆部122相切的正视示意图,图2B为下层散热鳍片的正视示意图,而图2C为底板的正视示意图。如图中所示,为能充分发挥本发明的散热器的散热能力,使热管能充分引导热量至散热鳍片,再经由散热鳍片将热量排除。安装于热管(参见图1的L型热管120)上方的散热鳍片采用如图2A中的上层散热鳍片230,而安装于热管下方的散热鳍片为配合与热管的L型弯角126相切的造型,则采用如图2B中的下层散热鳍片240。其中上层散热鳍片230是由高热传导系数材料所构成,优选地采用一金属片232所构成,例如铝金属片或铜金属片等,其上则具有圆孔234,以便使热管由其中穿过。热管与上层散热鳍片230之间则利用焊接,或者是粘着的方式以固定热管与上层散热鳍片230,并可提高两者之间的热传导能力。而圆孔234是为配合热管的外观造型所制作,其并不限定仅为圆形,如热管为一方形、椭圆形、或其他形状的造型,则上层散热鳍片230亦可配合以形成相对应的方形、椭圆形、或其他形状的造型的孔洞。
因此,为配合热管下方的L型弯角,散热鳍片在接近L型弯角的位置采用下层散热鳍片240与热管耦合。下层散热鳍片240也是由与上层散热鳍片230类似的高热传导系数的材料所构成,优选的是采用一金属片242所构成,例如铝金属片或铜金属片等,其上则具有长孔244,以便使热管由其中穿过。其中长孔244可以为一矩型长孔、长圆孔或者是其他造型的长孔,以便使热管L型弯角造型穿过。而热管与下层散热鳍片240之间则亦可利用焊接,或者是粘着的方式以固定热管与下层散热鳍片240,并可提高两者之间的热传导能力。
图2C中的底板210则有效地使L型热管固定,并提供吸收热源热量以传送至热管的功能。底板210是由高热传导系数的材料所构成,例如铝金属或铜金属等。底板210上还形成有热管固定槽212以有效固定L型热管的吸收热量的热管底部124。由于L型热管具有横向平行安装于底板210的热管固定槽212中的热管底部124,其可增加两者之间的热传导面积,使热管由底板210中吸收更多的热量并传送至与之耦合的散热鳍片。因此,本发明的散热器的散热效率可有效地被提高,每一散热鳍片还可同时较均匀的提供消除热量的能力,即便是在热管末端的散热鳍片亦可由于高效率的热管的热量传送,而有效发挥消除热量的功能。故本发明的散热器的外观体积亦可有效的被控制,且提供较大的散热能力。
如熟悉此技术的人员所了解的那样,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其它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下所完成的等效改变或修饰,均应包含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书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