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蚕丝被絮体及其制作方法.pdf

上传人:三** 文档编号:5342012 上传时间:2019-01-06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82.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510049391.7

申请日:

2005.03.17

公开号:

CN1683624A

公开日:

2005.10.19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D04H 3/02申请日:20050317授权公告日:20080305终止日期:20150317|||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D04H3/02; D06J1/12

主分类号:

D04H3/02; D06J1/12

申请人:

林德方;

发明人:

林秀; 林德方

地址:

310003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青春坊众安大厦1801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

俞润体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合蚕丝被絮体及其制作方法。它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蚕丝被絮体兼有桑蚕丝和柞蚕丝两者优点,提高两种蚕丝薄片的一体性。本发明的混合蚕丝被絮体,由若干丝绵薄片叠合,折边制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薄片是柞蚕丝薄片(1)和桑蚕丝薄片(2)相间叠合,最外层是桑蚕丝薄片,柞蚕丝薄片重量为10~90%,其余为桑蚕丝薄片(2)。其制作方法为:1)配料称重;2)拉伸薄片;3)相间叠合;4)折边捻合。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混合蚕丝被絮体,由若干丝绵薄片叠合,折边制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薄片是柞蚕丝薄片(1)和桑蚕丝薄片(2)相间叠合,最外层是桑蚕 丝薄片,柞蚕丝薄片重量为10~90%,其余为桑蚕丝薄片(2)。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蚕丝被絮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柞蚕丝薄 片(1)重量为25~75%,其余为桑蚕丝薄片(2)。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蚕丝被絮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柞蚕丝薄 片(1)重量为45~55%,其余为桑蚕丝薄片(2)。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混合蚕丝被絮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叠合为“口”型,即柞蚕丝薄片(1)和桑蚕丝薄片(2)为长宽相同的长方 形,两种薄片相间叠合,最外层是桑蚕丝薄片(2),叠合体四周有折边,折 边与絮体间有若干捻结。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混合蚕丝被絮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叠合为“回”型,即桑蚕丝薄片(2)和柞蚕丝薄片(1)为大小两个长方形, 柞蚕丝薄片位于桑蚕丝薄片的中间,两种薄片相间叠合,最外层是桑蚕丝薄 片,叠合体四周有折边,折边与絮体间有若干捻结。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混合蚕丝被絮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铺叠为“X”型,即柞蚕丝薄片(1)拉伸成长条形,每两条组成“X”形, 与大长方形的桑蚕丝薄片(2)相间铺叠,最外层是桑蚕丝薄片,叠合体四周 有折边,折边与絮体间有若干捻结。
7: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混合蚕丝被絮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铺叠为“工”型,即将柞蚕丝薄片(1)拉伸成长条形,每三条组成“工”形, 与大长方形的桑蚕丝薄片(2)相间铺叠,最外层是桑蚕丝薄片,叠合体四周 有折边,折边与絮体间有若干捻结。
8: 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混合蚕丝被絮体的制作方法,如下步骤: 1)配料称重:按配比称取柞蚕丝原料长绵片和桑蚕丝绵绡; 2)拉伸薄片:将柞蚕丝原料长绵片剪成所需长度的短绵片,柞蚕丝短绵 片和桑蚕丝绵绡的四边均匀用力向外拉,各拉成所需形状,得柞蚕丝薄片和 桑蚕丝薄片; 3)相间叠合:柞蚕丝薄片和桑蚕丝薄片相间叠合,最外层至少有两层桑 蚕丝薄片,得叠合体; 4)折边捻合:叠合体四边同向折边与絮体叠合,并以捻结捻合得产品。
9: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混合蚕丝被絮体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铺叠是下列四种中的一种: 1)“口”型,即柞蚕丝薄片(1)和桑蚕丝薄片(2)为长宽相同的长方 形,两种薄片相间叠合; 2)“回”型,即桑蚕丝薄片(2)和柞蚕丝薄片1为大小两个长方形,柞 蚕丝薄片(1)位于桑蚕丝薄片(2)的中间; 3)“X”型,即柞蚕丝薄片(1)拉伸成长条形,每两条组成“X”形, 与大长方形的桑蚕丝薄片(2)相间铺叠; 4)“工”型,即将柞蚕丝薄片(1)拉伸成长条形,每三条组成“工”形, 与大长方形的桑蚕丝薄片(2)相间铺叠。
10: 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混合蚕丝被絮体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 于折边宽度为20~30cm。

说明书


混合蚕丝被絮体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家庭使用物品,具体是一种混合蚕丝被絮体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蚕丝被,其纤维含量或100%桑蚕丝或100%柞蚕丝。桑蚕丝被光滑柔软手感好;柞蚕丝被有身骨弹性好,蓬松度高,保暖性高。如中国专利文献CN1120917公开了“一种蚕丝被的制作方法”,它由若干桑丝绵绡拉成的薄片经过瓦、砖、井等铺叠法制成。但因纤维为单一的桑蚕丝,无法兼顾两者的优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蚕丝被絮体兼有桑蚕丝和柞蚕丝两者优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提高相间铺叠有两种蚕丝薄片的絮体的一体性,使外观形状持久。

    本发明的混合蚕丝被絮体,由若干丝绵薄片叠合,折边制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薄片是柞蚕丝薄片和桑蚕丝薄片相间叠合,最外层是桑蚕丝薄片,柞蚕丝薄片重量为10~90%,其余为桑蚕丝薄片。作为优选,柞蚕丝薄片重量为25~75%,其余为桑蚕丝薄片。最为优选,柞蚕丝薄片重量为45~55%,其余为桑蚕丝薄片。两种蚕丝混配、相间铺叠,其互粘性较好,制成的絮体兼取桑蚕丝、柞蚕丝的优点,适当调整配比可以得到不同的性能,适应不同的需要。。以柞蚕丝薄片为主的蚕丝被絮体,手触有身骨,被子的膨松度好,保暖性略高,被子的压缩、回弹性好,厚实丰满,丝不易断裂,强力高。而以桑蚕丝薄片为主的蚕丝被絮体,绵薄如纸,手感光滑柔软,光泽好,吸湿性好,透湿功能好。

    本发明的混合蚕丝被絮体的制作方法,如下步骤:

    1)配料称重:按配比称取柞蚕丝原料长绵片和桑蚕丝绵绡;

    2)拉伸薄片:将柞蚕丝原料长绵片剪成所需长度的短绵片,柞蚕丝短绵片和桑蚕丝绵绡的四边均匀用力向外拉,各拉成所需形状,得柞蚕丝薄片和桑蚕丝薄片;

    3)相间叠合:柞蚕丝薄片和桑蚕丝薄片相间叠合,最外层至少有两层桑蚕丝薄片,得叠合体;

    4)折边捻合:叠合体四边折边与絮体叠合,并以捻结捻合得产品。

    所述的铺叠可以是下列四种中的一种:

    1)“口”型,即柞蚕丝薄片和桑蚕丝薄片为长宽相同地长方形,两种薄片相间叠合;

    2)“回”型,即桑蚕丝薄片和柞蚕丝薄片为大小两个长方形,柞蚕丝薄片位于桑蚕丝薄片的中间;

    3)“X”型,即柞蚕丝薄片拉伸成长条形(长方形或长圆形),每两条组成“X”形,与大长方形的桑蚕丝薄片相间铺叠;

    4)“工”型,即将柞蚕丝薄片拉伸成长条形,每三条组成“工”形,与大长方形的桑蚕丝薄片相间铺叠。

    本发明产品兼有桑蚕丝和柞蚕丝两者优点,既光滑柔软,吸透、湿性能好,且手触有身骨感,膨松度、回弹性和强度较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口”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回”型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X”型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工”型结构示意图;

    图5、图6是絮体折边、捻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1为“口”型结构,见图1。本例蚕丝被重750g。其中柞蚕丝绵片重量为75%(有7片),桑蚕丝绵片重量为25%(有12片)。将柞蚕丝原料长绵片(约50cm×7)剪成150cm的短绵片,每一绵片的四边均匀用力向外拉,拉至长250cm,宽190cm的长方形薄片,中间不得有空洞,除去绵片上的筋条、黑点。将桑蚕丝绵绡四边均匀用力拉伸成与柞蚕丝薄片1长宽相同的长方形薄片。再将两种薄片按柞-桑-柞-桑-柞相间铺叠,最外面各覆盖三层桑丝薄片得叠合体。覆盖完毕后,叠合体四边向上折20cm后与絮体叠合。最后折边与外表层有若干捻合点,即得长210cm,宽150cm的产品。本例边层略厚于中间层,厚薄均匀而充实,四角方正。

    实施例2为“回”型结构,见图2。本例蚕丝被重1000g。其中柞蚕丝绵片重量为90%(有7片),桑蚕丝绵片重量为10%(有10片)。将柞蚕丝原料长绵片剪成100cm的短绵片,每一绵片的四边均匀用力向外拉,拉至长190cm,宽160cm,中间不得有空洞,除去绵片上的筋条、黑点。将桑蚕丝绵绡四边均匀用力拉伸成长270cm,宽240cm的丝绵片。再将棉片按柞-桑-柞-桑相间铺叠,将柞丝片方在正中间成“回”字状,最外面各覆盖二层桑丝绵片得叠合体。覆盖完毕后,叠合体四边向上折20cm后与絮体叠合。最后折边与外表层有若干捻合点,即成长230cm,宽200cm的产品。本例中间略厚,四边薄软,四角方正。

    实施例3为“X”型结构,见图3。本例蚕丝被重1500g,采用45%重量的柞蚕丝绵片(约有8片)和55%重量的桑蚕丝薄片(约有55片)。将柞蚕丝绵片至150cm长度剪断,每一绵片的四边均匀用力向外拉,拉成长圆形。每两条绵片交叉相叠呈“X”型。再将桑蚕丝绵片的四边均匀用力拉伸,使得每边的尺寸大于蚕丝被尺寸规格20cm,与“X”棉条相间铺叠,上下两表面各四层为桑丝绵片。覆盖完毕后,每边向上折20cm,与外表层有数点捻合。本例“X”骨架比较牢固,四边薄软,不易走形。

    实施例4为“工”型结构,见图3。本例蚕丝被重2000g,采用25%重量的柞蚕丝薄片(约有6片)和75%重量的桑蚕丝薄片(约有100片)。将桑蚕丝绵片的四边均匀用力拉伸,使得每边的尺寸大于絮体尺寸规格20cm。将柞蚕丝绵片剪出150cm、100cm两种长度规格,每一绵片的四边均匀用力向外拉,拉成长方形长圆形(或),用两片在桑蚕丝绵片的宽度方向横向铺设,再在中间长度方向叠放1片,呈“工”型。然后再铺设叠桑蚕丝绵片,依次铺叠,最外表面用四层桑丝绵片覆盖。覆盖完毕后,每边向上折20cm,与外表层有数点捻合。本例“工”骨架比较牢固,两端有骨架感,不易走形,两边薄软。

    实施例5,本例柞蚕丝薄片-桑蚕丝薄片重量比为55%-45%,为“口”字型,其余同例1。

    实施例6,本例柞蚕丝薄片-桑蚕丝薄片重量比为10%-90%,为“回”字型,其余同例2。

    以实施例1为例对折边、捻合进行详细描述。先按折叠虚线将两侧边上折,见图5;再按折叠虚线将上下两边上折,见图6;最后折边与絮体表层有数点捻合形成的捻结3得产品。

    如果桑蚕丝薄片较多,可以通过增加夹层和两外表面桑蚕丝薄片的用量来调整。即叠合体中桑-柞-桑-柞-桑-的层数可以是4-1-2-1-2-,4-1-1-1-2-,4-1-5-1-5-等。

混合蚕丝被絮体及其制作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混合蚕丝被絮体及其制作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混合蚕丝被絮体及其制作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混合蚕丝被絮体及其制作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合蚕丝被絮体及其制作方法.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合蚕丝被絮体及其制作方法。它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蚕丝被絮体兼有桑蚕丝和柞蚕丝两者优点,提高两种蚕丝薄片的一体性。本发明的混合蚕丝被絮体,由若干丝绵薄片叠合,折边制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薄片是柞蚕丝薄片(1)和桑蚕丝薄片(2)相间叠合,最外层是桑蚕丝薄片,柞蚕丝薄片重量为1090,其余为桑蚕丝薄片(2)。其制作方法为:1)配料称重;2)拉伸薄片;3)相间叠合;4)折边捻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造纸 > 编织;花边制作;针织;饰带;非织造布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