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流转杯纺纱装置.pdf

上传人:bo****18 文档编号:5341621 上传时间:2019-01-06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527.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2820817.X

申请日:

2002.07.31

公开号:

CN1571869A

公开日:

2005.01.26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D01H 4/08申请日:20020731授权公告日:20081001终止日期:20150731|||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D01H4/08; D01H1/16

主分类号:

D01H4/08; D01H1/16

申请人:

里特因戈尔斯塔特纺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发明人:

G·斯塔赫勒克

地址:

德国因戈尔斯塔特弗里德里希-埃伯特街84号

优先权:

2001.08.21 DE 10141967.8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代理人:

苏娟;赵辛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在一个气流转杯纺纱装置上,分梳辊是安置在一个转动罩壳内。转动罩壳能够在机器运行时与装于其内的分梳辊一起从转杯纺纱装置上移开。分梳辊当传动它的切向传动带分开之后,由于其质量原因仍继续转动。根据发明设置一个锁紧装置,以阻止移开转动罩壳时分梳辊仍然转动。这样使分梳辊在转动罩壳拿开后即停止。排除操作人员受到继续旋转的分梳辊伤害的危险。

权利要求书

1: 气流转杯纺纱装置,具有一个用一根切向传动带传动的以及用 一制动器可制动的分梳辊,该分梳辊位于一个转动罩壳内,该移动罩 壳由一个夹持装置夹持并与已装入的分梳辊一起在切向传动带运转时 从该夹持装置中移开,其特征在于,设置一个锁紧装置(34),以防 止在分梳辊(3)运转时移开转动罩壳(4)。
2: 根据权利要求1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锁紧装置(34)与制动 器(26)是这样联接,它只有在制动器(26)操纵情况下允许移开转 动罩壳(4)。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锁紧装置(34)设 计成一个可移动的杠杆(35),它能够进到阻止转动罩壳(4)移开的 位置。
4: 根据权利要求3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杠杆(35)安置在转动 罩壳(4)上以及有一个止动面(37),该止动面可靠在转杯纺纱装置 的一个对应面(38)上。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之一项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锁紧装置 (34)和制动器(26)可由一个共同的操纵元件(39)操纵。

说明书


气流转杯纺纱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一个用一根切向传动带传动的以及用一制动器可制动的分梳辊的一个气流转杯纺纱装置,分梳辊位于一个转动罩壳内,由一个夹持装置支承并与已装入的分梳辊一起在切向传动带动转时从夹持装置移开。

    背景技术

    该类型的纺纱装置已公布在德国专利DE 43 04 088 A1中,通过实际实施该专利所述的装置,已向全球供应了很大数量的转杯头数。

    这种公知的装置,其转动罩壳可以在切向传动带运转时连同已装入的分梳辊一起卸下。在拆卸时,分梳辊与切向传动带接触中断之后,分梳辊由于它的质量原因仍继续转动一些时间。因此在拆卸时或拆卸后,如果制动器未先停止分梳辊之前,一位操作人员去接触还在转动中的分梳辊,就会受到伤害的危险。

    本发明的任务是,以简单方式能够安全拆卸转动罩壳。

    该任务的解决方法是,设置一个锁紧装置,以防止在分梳辊运转时移开转动罩壳。

    采用依据发明的技术方案,就能够为了维修从操作面拿开转动罩壳,而不发生受到分梳辊继续转动的伤害。

    锁紧装置可以设计为不同的形式,例如电气和机械作用的装置。

    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锁紧装置与制动器是这样联接的,锁紧装置只有在制动器操纵时才允许移开转动罩壳。因此能以简单方式保证,转动罩壳只有在制动器操纵之后才能够被移开。这样能够防止操作人员由于不注意或粗心大意受到分梳辊的伤害。

    在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中,锁紧装置设计成一个可移动的杠杆,它能够进到阻止转动罩壳移开的位置。如果杠杆安置在转动罩壳上和有一个止动面则更为有利,止动面可以靠在转杯纺纱装置的对应面。这样就能在特别简单和有效方式下排除受伤的危险。

    另一个有优点的技术方案是,锁紧装置和制动器是由一个共同操纵元件操纵。这里防止受伤的安全性就能通过简单方式获得,因为现有地制动器操纵杠杆可用于另一种功能。

    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和特征可以从以下一个实施例的说明得知。

    【附图说明】

    图1运转中的气流转杯纺纱装置部分截面侧视图;

    图2根据图1的装置部分视图,这里转动罩壳已转动到一个维修位置;

    图3根据图1的装置部分视图,转动罩壳转动到一个拆卸位置;

    图4根据图1中箭头方向的装置部分视图,这里支承操纵锁紧装置的操纵杠杆是位于防止转动罩壳移开的一个位置;

    图5类似图4的一个图1的装置部分视图,支承锁紧装置的操纵杠杆位于允许拿开转动罩壳的一个位置。

    气流转杯纺纱装置的基本纺纱元件包括一个纺纱杯1,一个喂入罗拉2和一个分梳辊3。

    图1中只表示出喂入罗拉2和分梳辊3装在一个转动罩壳4内,罩壳在事后需要维修时可以围着固定旋转轴5转动和拆卸,这在以后的文中进一步说明。旋转轴5垂直于纺纱杯1和喂入罗拉2以及分梳辊3的各轴线延伸。

    纺纱杯1是由一个转杯6和一根与转杯固定连接的转杯轴杆7组成。转杯6是按众所周知的方式安置在一个处于负压中固定的转杯罩壳8的内部。转杯轴杆7穿过被密封的转杯罩壳8的后壁,支承在图上未绘示的罩壳的外部并受到驱动。

    转动罩壳4含有作为基本部件的一个平板9,在该平板上和其他部件之间安置了一个围绕分梳辊3的分梳辊罩壳11。板9还支承一个下文中还将说明的支座12,该支座用来夹持、转动和拆卸转动罩壳4。此外,平板9支承一个用于容纳分梳辊3的辊承座和用于固定喂入罗拉轴承的伸长部分。

    分梳辊11设置有一个开口14,在纺纱过程中,存在于纺纱纤维材料中的细小杂质就由此开口排出。杂质落入图中未绘示的一个沟槽中,该沟槽借助一块相应防护板,防止操作人员能伸手到该开口14内。

    分梳辊3与一个传动辊15连接,后者根据图1纺纱装置的运转位置贴靠着一根切向传动带16。切向传动带16介于传动辊15和旋转轴5之间,按具有许多纺纱装置的气流转杯纺纱机的纵向运行,并以一个图中未表示的压辊压在传动辊15上,压辊也引导切向传动带16的回行段。

    用其轴承罩壳固定在伸出部分的喂入罗拉2,由于众所周知而未予图示的方式下与电磁离合器联接,并通过一只蜗轮和蜗杆受到传动轴17的驱动。传动轴17的轴线延伸与转杯轴5同轴。

    在下文还将说明的转动罩壳4,是支持在装置的固定侧壁18和19上(参看图4至图6)。侧壁18和19各自固定在一台气流转杯纺纱机的未图示的框架上。

    根据图1的运转状态下,分梳辊3是通过一个纤维喂入通道21与纺纱杯1相连接,该通道位于转动罩壳4的一个单独可更换的罩壳部件22内。罩壳部件和一个密封圈23在生产运行时靠在转杯罩壳8上,封闭转杯8的里面至操作面24为止。在大家所知,而未作图示对应转转杯罩壳8的区域内,罩壳部件22支承一个突伸到转杯内部的伸出部分以及支承引出纺纱杯1纺成的纱25的其他装置。

    一个制动器26能制动分梳辊3。制动器26具有一个固定在弹簧钢片28上的止动块27。弹簧钢片28是用螺丝拧紧在伸出部分13上。

    如图2所示,分梳辊3可以方便地从转动罩壳4中取出。在图1中所示运行状态的分梳辊3的轴向位置是受到一个轴向安全装置29的固定。轴向安全装置29包括一根固定在转动罩壳4上的弹簧棒31。在装置运行状态下,弹簧棒31被压入环形槽32,环形槽位于分梳辊3的轴承箱33的外圆周上。

    气流转杯纺纱装置上设置有一个锁紧装置34(可以对照图4),用它来阻止分梳辊3运转时拆卸转动罩壳4。锁紧装置34有一根安置在转动罩壳4上似销子状的杠杆35和一个安置在转杯纺纱装置的侧壁19上的止挡36。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一个未详细图示的制动杠杆的部分区域应用作为止挡36,该止挡安装在侧壁19上,用它可制动纺纱杯1。杠杆35有一个止动面37,后者可以配置到止挡36的一个反向面38上。杠杆安置在转动罩壳4上,可以移动和转动到不同的位置。

    转动罩壳4有一个用于制动器26、轴向安全装置29和锁紧装置34的共同操纵元件39。操纵元件39向着操作面24设置有一个手柄41。用该手柄41能使操纵元件39围绕它的轴线42旋转,进入到不同的圆周位置。

    操纵元件39从操作面24通过转动罩壳4直至平板9的后面。在该处,操纵元件39设置了一个偏心部件43。偏心部件43包括有外偏心面44、45、46以及内偏心面47、48、49(对照图4至6)。外偏心面44、45、46定位在偏心部件43的外圆周。内偏心面47、48、49定位在偏心部件43的环形槽内。外和内的偏心面44、45、46、47、48、49是偏心于操纵元件39的轴线42。

    一块翼片51按操纵元件39的轴向连接到偏心部件39。销形杠杆35安置在翼片51上,杠杆从翼片51径向突出于轴线42。

    特别从图4至图6可看到,处于操纵元件39的不同旋转位置的弹簧钢片28靠在偏心部件43上。以相同方式,处于操纵元件39的不同旋转位置的弹簧棒31也靠在偏心部件43的对面。弹簧钢片28和弹簧棒31的每个位置可以借助偏心部件43确定。

    据此,销形杠杆35的各个位置可以由操纵元件39的旋转来确定。

    塑料制的半管壳形夹持装置52安置在上述支承气流转杯纺纱装置的侧壁18和19上,旋转罩壳4是由该夹持装置夹持。每个半管壳形夹持装置52的内轮廓是带间隙地围绕着传动轴17,这里传动轴17不是支承在每个装置的区域内,而是支承在第四个或第六个装置内。

    夹持装置52在其外侧有一个滑动面53,后者原则上设计成半圆柱面,它的轴线与转动轴5同轴。转动罩壳4的设计成叉形的,上述支座12是支承在这个滑动面53上滑动以及可以转动,即它带有设置在叉子底部中的一个圆柱柱面54。

    每个支座52的半圆柱滑动面53由一个平面55切割中断,即支座12的圆柱面54在该区域不配置在夹持装置52上。该平面55用来使转动罩壳4从它的两个夹持装置52移动开。

    传动辊15在图1所示的运转状态下是靠在切向传动带16上。因此也驱动分梳辊3旋转。在运转状态下,传动轴17和喂入罗拉2之间也构成一个传动连接。

    在图1所示的运转状态下,操纵元件39协调图4所示的转动位置。这时元件39在未详细图示下安全转动。

    从图4可看到,弹簧钢片28紧靠着外偏心面44。这样制动块27就与传动辊15有一间距。弹簧棒31紧靠向内偏心面47。因此起到使弹簧棒31处于轴承箱的环形槽32内。轴向安全装置29是有效地防止轴向取出分梳辊3。

    销形杠杆35是在这样一个位置内,即从操作面目视,它位于止挡36的后面。如果转动罩壳4要从图1所示的运转位置转动出来,则分梳辊13与切向传动带16脱开,但是分梳辊3由于其质量原因仍继续转动一些时间。如果转动罩壳4在不旋转操纵元件39情况下进入到图3所示的拆卸位置,则止动面37靠向反面38以及阻止转动罩壳4的移开。这样锁紧装置34防止分梳辊3在转动过程中移开转动罩壳4。

    为了维修,转动罩壳4围绕转动轴5转动到图2所示的位置。此时操纵元件39占据图5所示的旋转位置。弹簧钢片28紧靠向外偏心面45,以致止动块27继续与传动辊15保持一个间距。这样起到的效果是,使弹簧棒31靠在轴承箱33的环形槽32的外面。因此轴向安全装置29停止工作,分梳辊3如图2所示,一旦它静止时就可以用一合适分梳辊用的夹具向着操作面24夹取出来。即使在操纵元件39的这个转动位置内,转动罩壳4在一次转动到图2所示位置后也不可能从操作面24取下,因为杠杆35是紧靠向止挡36。

    为了拆卸目的,转动罩壳4可以围绕转动轴5旋转到图3所示位置。事先必须将上述的金属保护板向下移动。在图3所示的转动罩壳4的旋转位置时,操纵元件39占有图6所示的旋转位置。弹簧钢片28紧靠向外偏心面48。这就起到使止动块27支承在传动辊15上并使传动辊在很短时间内静止。弹簧棒31紧靠内偏心面49。这样起到使弹簧棒31继续停留在轴承箱33的环形槽32的外面。杠杆35位于止挡36后面,即位于从操作面24不再能看见的一个位置。当转动罩壳4向操作面方向拿开时,止动面37不再紧靠于反面38。阻止转动罩壳4被拿开的锁紧装置,是在使分梳辊3受到制动和停顿的这个位置暂时地松开。锁紧装置34是这样和制动器26联接,即它只有在制动器已操纵才松开转动罩壳4。

    从图3可以看到,转动罩壳4可以轻微地向操作面24移动并在运行着的切向传动带16情况下取出,因为支座12的圆柱形面54能无问题地移动通过夹持装置52的平面55。分梳辊3处于停顿。这时一位操作人员伸手进到开口14接触到分梳辊3的针布而不会受到损伤。

气流转杯纺纱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气流转杯纺纱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气流转杯纺纱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气流转杯纺纱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流转杯纺纱装置.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在一个气流转杯纺纱装置上,分梳辊是安置在一个转动罩壳内。转动罩壳能够在机器运行时与装于其内的分梳辊一起从转杯纺纱装置上移开。分梳辊当传动它的切向传动带分开之后,由于其质量原因仍继续转动。根据发明设置一个锁紧装置,以阻止移开转动罩壳时分梳辊仍然转动。这样使分梳辊在转动罩壳拿开后即停止。排除操作人员受到继续旋转的分梳辊伤害的危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造纸 > 天然或人造的线或纤维;纺纱或纺丝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