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血管保护的柠檬苦素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le****a 文档编号:5340235 上传时间:2019-01-06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684.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887451.6

申请日:

2015.12.07

公开号:

CN105294617A

公开日:

2016.02.03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07D 307/54申请日:20151207|||公开

IPC分类号:

C07D307/54; A61K31/341; A61P9/14

主分类号:

C07D307/54

申请人:

西宁意格知识产权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杨辉

地址:

810008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西川南路53号副2号5号楼1063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血管保护的柠檬苦素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化合物为首次报道,是一种结构新颖的柠檬苦素类化合物,可以从干燥的陈皮中提取、分离纯化得到。体外试验证明该化合物具有清除自由基和活性氧的抗氧化特性,对H2O2氧化损伤血管内皮细胞ECV-304具有保护作用,可以用来开发成血管保护的药物。

权利要求书

1.具有下述结构式的化合物(Ⅰ),

2.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操作步骤:(a)将干
燥的陈皮粉碎,用80~90%乙醇热回流提取,合并提取液,浓缩至无醇味,依次用石油醚、乙
酸乙酯和水饱和的正丁醇萃取,分别得到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和正丁醇萃取物;
(b)步骤(a)中乙酸乙酯萃取物用大孔树脂除杂,先用15%乙醇洗脱8个柱体积,再用75%
乙醇洗脱12个柱体积,收集75%乙醇洗脱液,减压浓缩得75%乙醇洗脱物浸膏;(c)步骤
(b)中75%乙醇洗脱物浸膏用正相硅胶分离,依次用体积比为85:1、55:1、35:1、15:1和1:1
的二氯甲烷-甲醇梯度洗脱得到5个组分;(d)步骤(c)中组分4用正相硅胶进一步分离,
依次用体积比为20:1、15:1和10:1的二氯甲烷-甲醇梯度洗脱得到3个组分;(e)步骤(d)
中组分2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的反相硅胶分离,用体积百分浓度为80%的甲醇水溶液等度洗
脱,收集8~10个柱体积洗脱液,洗脱液减压浓缩得到纯的化合物(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化合物(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用85%乙
醇热回流提取,合并提取液。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化合物(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孔树脂为AB-8型
大孔吸附树脂。
5.一种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药物组合物含有治疗有效量的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
(Ⅰ)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6.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Ⅰ)在制备血管保护的药物中的应用。
7.权利要求5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血管保护的药物中的应用。

说明书

一种用于血管保护的柠檬苦素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从干燥的陈皮中分离得到的一种具有血管保护作用
的柠檬苦素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陈皮是芸香科植物橘(CitrusreticulataBlaneo)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采摘成
熟果实,剥取果皮,晒干或低温干燥。味苦、辛,性温,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作用,用
于脘腹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药材分为“陈皮”和“广陈皮”。一般来说,陈皮果皮
常剥成数瓣,基部相连或呈不规则碎片。外表面橙黄色或红棕色,有细皱纹及凹下的点状油
室;内表面黄白色,粗糙呈海绵状,附黄白色或黄棕色筋络状维管束,质稍硬而脆,气香,味
辛而微苦。而广陈皮果皮则多剖成3至4瓣,基部相连,形状整齐有序,厚度约1毫米。点
状油室较大,对光照视透明清晰,质较柔软。但是不管是陈皮还是广陈皮都以片大、色鲜、
油润、质软、香气浓、味甜苦辛者为佳。主产于广东、福建、四川、江苏、浙江、江西、湖
南等地。

陈皮主要含有挥发油、黄酮类、有机胺类及微量元素等成分。陈皮含挥发油约占2%~4%,
主要成分为柠檬苦素和柠檬醛。

现代药理学表明陈皮在心血管、胃肠道、呼吸道、内分泌、抗癌、抗衰老、养颜美容、
营养补虚方面具有很好作用,这为陈皮深度开发提供广阔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从干燥的陈皮中分离得到的一种具有血管保护作用的柠檬苦素
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下面的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具有下述结构式的化合物(Ⅰ),


所述的化合物(Ⅰ)的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操作步骤:(a)干燥的陈皮粉碎,用80~90%
乙醇热回流提取,合并提取液,浓缩至无醇味,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水饱和的正丁醇
萃取,分别得到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和正丁醇萃取物;(b)步骤(a)中乙酸乙
酯萃取物用大孔树脂除杂,先用15%乙醇洗脱8个柱体积,再用75%乙醇洗脱12个柱体积,
收集75%乙醇洗脱液,减压浓缩得75%乙醇洗脱物浸膏;(c)步骤(b)中75%乙醇洗脱物
浸膏用正相硅胶分离,依次用体积比为85:1、55:1、35:1、15:1和1:1的二氯甲烷-甲醇梯度
洗脱得到5个组分;(d)步骤(c)中组分4用正相硅胶进一步分离,依次用体积比为20:1、
15:1和10:1的二氯甲烷-甲醇梯度洗脱得到3个组分;(e)步骤(d)中组分2用十八烷基硅
烷键合的反相硅胶分离,用体积百分浓度为80%的甲醇水溶液等度洗脱,收集8~10个柱体积
洗脱液,洗脱液减压浓缩得到纯的化合物(Ⅰ)。

进一步地,步骤(a)中,用85%乙醇热回流提取,合并提取液。

进一步地,所述大孔树脂为AB-8型大孔吸附树脂。

一种药物组合物,该药物组合物含有治疗有效量的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Ⅰ)和药
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所述的化合物(Ⅰ)在制备血管保护的药物中的应用。

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血管保护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化合物用作药物时,可以直接使用,或者以药物组合物的形式使用。

该药物组合物含有治疗有效量的本发明化合物(Ⅰ),其余为药物学上可接受的、对人
和动物无毒和惰性的可药用载体和/或赋形剂。

所述的可药用载体或赋形剂是一种或多种选自固体、半固体和液体稀释剂、填料以及药
物制品辅剂。将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以单位体重服用量的形式使用。本发明药物可通过口服
或注射的形式施用于需要治疗的患者。用于口服时,可将其制成片剂、缓释片、控释片、胶
囊、滴丸、微丸、混悬剂、乳剂、散剂或颗粒剂、口服液等;用于注射时,可制成灭菌的水
性或油性溶液、无菌粉针、脂质体或乳剂等。

附图说明

图1为化合物(Ⅰ)结构式;

图2为化合物(Ⅰ)理论ECD值与实验ECD值比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实质性内容,但并不以此限定本发明保护范围。尽
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
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实施例1:化合物(Ⅰ)分离制备及结构确证

试剂来源:乙醇、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二氯甲烷为分析纯,购自上海凌峰化学
试剂有限公司,甲醇,分析纯,购自江苏汉邦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制备方法:(a)将干燥的陈皮(8kg)粉碎,用85%乙醇热回流提取(25L×3次),合
并提取液,浓缩至无醇味(3L),依次用石油醚(3L×3次)、乙酸乙酯(3L×3次)和水
饱和的正丁醇(3L×3次)萃取,分别得到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347g)和正丁
醇萃取物;(b)步骤(a)中乙酸乙酯萃取物用AB-8型大孔树脂除杂,先用15%乙醇洗脱8
个柱体积,再用75%乙醇洗脱12个柱体积,收集75%乙醇洗脱液,减压浓缩得75%乙醇洗
脱物浸膏(131g);(c)步骤(b)中75%乙醇洗脱浸膏用正相硅胶分离,依次用体积比为
85:1(8个柱体积)、55:1(8个柱体积)、35:1(6个柱体积)、15:1(8个柱体积)和1:1
(5个柱体积)的二氯甲烷-甲醇梯度洗脱得到5个组分;(d)步骤(c)中组分4(29g)用
正相硅胶进一步分离,依次用体积比为20:1(8个柱体积)、15:1(10个柱体积)和10:1(6
个柱体积)的二氯甲烷-甲醇梯度洗脱得到3个组分;(e)步骤(d)中组分2(11g)用十八
烷基硅烷键合的反相硅胶分离,用体积百分浓度为80%的甲醇水溶液等度洗脱,收集8-10个
柱体积洗脱液,洗脱液减压浓缩得到纯的化合物(Ⅰ)(233mg)。

结构确证:白色无定形粉末;HR-ESIMS显示[M+Na]+为m/z623.2818,结合核磁特征可
得分子式为C33H44O10,不饱和度为12。核磁共振氢谱数据δH(ppm,DMSO-d6,500MHz):
H-1(7.37,d,J=10.6),H-2(6.11,d,J=10.6),H-5(2.84,dd,J=7.8,2.7),H-6(2.24,
dd,J=16.6,2.7),H-6(2.37,dd,J=16.6,7.8),H-9(2.89,d,J=7.5),H-11(5.48,
dd,J=10.8,7.5),H-12(5.62,d,J=10.8),H-15(3.78,s),H-16(1.73,dd,J=14.2,
10.9),H-16(2.14,dd,J=14.2,7.1),H-17(2.99,dd,J=10.9,7.1),H-18(0.91,s),
H-19(0..92,s),H-21(7.02,br,s),H-22(6.08,s),H-23(7.20,t,J=1.4),H-28
(0.93,s),H-29(1.04,s),H-30(5.13,s),H-30(5.25,s),7-OCH3(3.59,s),
11-OAc(1.89,s),H-2’(2.02,m),H-3’(0.82,d,J=5.6),H-4’(0.81,d,J=5.6);
核磁共振碳谱数据δC(ppm,DMSO-d6,125MHz):151.8(CH,1-C),125.1(CH,2-C),
203.6(C,3-C),45.7(C,4-C),44.6(CH,5-C),30.8(CH2,6-C),173.5(C,7-C),
136.2(C,8-C),52.3(CH,9-C),41.5(C,10-C),70.7(CH,11-C),74.1(CH,
12-C),45.0(C,13-C),92.6(C,14-C),78.1(CH,15-C),35.3(CH2,16-C),37.2
(CH,17-C),13.1(CH3,18-C),20.7(CH3,19-C),121.8(C,20-C),140.0(CH,
21-C),110.7(CH,22-C),141.9(CH,23-C),22.6(CH3,28-C),22.1(CH3,29-C),
120.2(CH2,30-C),51.8(CH3,7-OCH3),169.3(C,11-OAc),20.2(CH3,11-OAc),
175.1(C,1’-C),33.4(CH,2’-C),18.0(CH3,3’-C),18.1(CH3,4’-C);碳原子标
记参见图1。红外光谱表明该化合物含有羟基(3440cm-1)和羰基(1737cm-1)基团。该化合
物在235nm处有紫外吸收带,说明含有α,β-不饱和酮羰基基团。13CNMR谱和DEPT谱显示
有33碳信号,其中包括八个甲基(一个甲氧基),三个亚甲基(一个烯烃亚甲基),十二个
次甲基(五个烯属次甲基,三个含氧次甲基),以及十个季碳(两个烯烃碳,四个羰基碳,
一个含氧季碳)。上述数据表明该化合物是一个B环开环的柠檬苦素类化合物。HMBC谱中,
H-1(δH7.37,d,J=10.6Hz),Me-28(δH0.93,s)和Me-29(δH1.04,s)与C-3(δC203.6)
的相关性表明C-3为酮羰基。HMBC谱中,H-11(δH5.48,dd,J=10.8,7.5Hz)与乙酰氧基
(δC169.3)的相关性,表明C-11(δC70.7)位连有一个乙酰氧基。此外,该化合物含有一个
异丁酰氧基结构;HMBC谱中Me-3’(δH0.82,d,J=5.6Hz),Me-4’(δH0.81,d,J=5.6Hz)
和H-2’(δH6.11,d,J=10.6Hz)与C-1’(δC175.1)的相关性验证了上述推论。通过HMBC
谱中Me-18(δH0.91,s)与C-12(δC74.1);H-12(δH5.62,d,J=10.8Hz)与C-1’的交叉
峰可知异丁酰氧基片段位于C-12位上。通过核磁数据分析可知该化合物含有一个β单取代呋
喃环[δC121.8(C-20),140.0(C-21),110.7(C-22)和141.9(C-23)],根据HMBC谱中
H-17(δH2.99,dd,J=10.9,7.1Hz)与C-20,C-21和C-22的相关性,可推断呋喃环位于C-17
位上。ROESY谱中,Me-19与H-12;以及H-12和H-17相关性表明它们为β构型。此外,H-9
与H-11;H-9与H-5;以及H-11与Me-18的交叉峰表明它们均为α-构型。这些结果与关键质
子(J9,11=7.5Hz和J11,12=10.8Hz)之间较大的耦合常数相吻合。综合氢谱、碳谱、HMBC谱
和ROESY谱,以及文献关于相关类型核磁数据,可基本确定该化合物如图1所示,立体构
型进一步通过ECD试验确定,理论值与实验值基本一致(图2)。

实施例2:化合物(Ⅰ)药理作用试验

一、材料和仪器

血管内皮细胞(ECV-304)由山东大学医学院免疫教研室馈赠。化合物(Ⅰ)自制,制
备方法见实施例1,HPLC归一化纯度大于98%。RPMI-1640干粉培养基、胰蛋白酶购于美
国Gibeo公司。胎牛血清购于天津TBD公司。MTT、琼脂糖、AnnexinV-FITC购于美国Sigma
公司。LDH、MDA、SOD、GSH-Px测定试剂盒购于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DMSO购于
中国医药(集团)上海化学试剂有限公司。苏木素购于福州迈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Rhodamine
123购于美国Solarbic公司。阳性药川芎嗪购自上海源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倒置光学显微镜(日本OlymPus公司),二氧化碳培养箱(美国FormaScientific公司),
电子分析天平(ER-182A型)(日本A&D公司),超净工作台(ZHJH-1209型)(上海智
城分析仪器制造有限公司),流式细胞仪(FACSVantage型)(美国BeetonDiehnson公司),
恒温振荡器(江苏太仓市实验设备厂),1420Vietor3多标记分析仪(美国PerkinElmerLifescience
公司),721型可见紫外光栅分光光度计(上海精密科学有限公司),电热恒温水浴箱(上
海医疗仪器三厂生产),酶联免疫检测仪(MK3Multiskan)(上海ThermoLabsystem分析
仪器公司)。

二、试验方法

1、细胞培养

ECV-304细胞以RPMI-1640培养基于37℃,5%CO2培养箱中传代培养。镜下观察,待
细胞汇合率达到70%以上时用胰蛋白酶消化传代,以生长稳定的第3-5代细胞制备细胞悬液。

2、细胞分组及处理

取生长良好的ECV-304细胞制成细胞悬液,接种于96孔、24孔、6孔细胞培养板或培
养皿中,37℃,5%CO2培养24h。随机分为六组:①正常组;②H2O2模型组(150μmol/L);
③川芎嗪(TMP)(50μmol/L)+H2O2组;④化合物(Ⅰ)(10μmol/L)+H2O2组;⑤化合物
(Ⅰ)(50μmol/L)+H2O2组;⑥化合物(Ⅰ)(100μmol/L)+H2O2组。

3、实验项目及检测指标

3.1MTT法检测细胞活力

将生长良好的ECV-304细胞制备成5×104/mL的细胞悬液,按每孔100μL接种于96孔板,
置37℃,5%CO2孵育24h。细胞分组及处理上。继续培养6h和12h后,每孔加入10μLMTT
溶液(终浓度0.5mg/L)置37℃,5%CO2培养箱孵育4h后,每孔加入100μLDMSO,静置
10min后振荡60s,30min内置酶联免疫检测仪上检测570nm处吸光度值(OD570)。

按公式:细胞损伤抑制率=(用药组OD570-模型组OD570)/(正常组OD570-模型组OD570)
×100%,计算细胞损伤抑制率。

3.2LDR释放率测定

取生长良好的ECV-304细胞制成l×105/mL的细胞悬液接种于24孔板,置37℃,5%CO2
孵育24h。细胞分组及处理同上。继续培养6h和12h,收集培养上清液。PBS洗涤2次后,
每孔加入0.5mL细胞裂解液(150mmol/LNaCl,150mmol/LTris-HCI,lmmol/LEDTA,
1%TritonX-100),于4℃静置15min后振荡数分钟,10000rpm,4℃离心10min收集细胞裂
解液,参照LDH试剂盒说明书分别测定上清液和细胞裂解液中的LDH活性。

按公式:LDH释放率=上清液中LDH活性/(上清液中LDH活性+细胞裂解液中LDH活
性)`×100%,计算LDH释放率。

3.3酶生化法测定MDA含量、SOD活力、GSH-Px活力

取生长良好的ECV-304细胞制成1×105/mL的细胞悬液接种于24孔板,置37℃,5%CO2
孵育24h。细胞分组及处理同上。继续培养12h,收集培养上清液。按MDA、SOD、GSH-Px
检测试剂盒说明书测定细胞MDA含量、SOD活力、GSH-Px活力。

4、数据处理

MicrosoftExcel自带的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实验数据以表示,组间差异用t检验。

三、结果及结论

1、化合物(Ⅰ)对H2O2损伤ECV-304细胞生存率的影响

正常活细胞线粒体能量代谢过程中产生琥珀酸脱氢酶,可将淡黄色MTT还原成不溶于水
的蓝紫色的甲腊结晶,结晶数量与活细胞数成正比。本实验结果显示:ECV-304细胞经H2O2
(150μmol/L)氧化损伤6h和12h后,细胞OD值明显降低且与正常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表明细胞活力下降。而化合物(Ⅰ)对细胞具有保护作用,能显著抑制H2O2对
细胞的氧化损伤,提高存活率。作用6h,50、100μmol/L化合物(Ⅰ)对细胞损伤抑制率分
别为16.67%(P<0.05)和28.21%(P<0.01)。作用12h,10、50、100μmol/L化合物(Ⅰ)
对细胞损伤抑制率提高为24.85%(P<0.05),29.64%(P<0.01)和38.47%(P<0.01)。见表
1(**P<0.01vsNormal;#P<0.05,#P<0.01vsH2O2group;▲P<0.05,▲▲P<0.01vsTMPgroup,
下同)。

2、化合物(Ⅰ)对H2O2损伤ECV-304细胞LDH释放率的影响

乳酸脱氢酶能催化乳酸生成丙酮酸,丙酮酸与2,4-二硝基苯肼反应生成丙酮酸二硝基苯
腙,在碱性溶液中呈棕红色,通过比色测定反应产物可间接求出乳酸脱氢酶活力。结果表明: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ECV-304细胞LDH释放率显著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化合
物(Ⅰ)各组细胞LDH释放率均减少:10、50、100μmol/L化合物(Ⅰ)作用6h,细胞的
LDH释放率降为20.54%(P<0.01)和21.22%(P<0.01);50、100μmol/L化合物(Ⅰ)作用
12h,细胞的LDH释放率降为33.64%(P<0.01)和29.53%(P<0.01)。化合物(Ⅰ)随浓度
的增加,对氧化损伤ECV-304细胞的保护作用也逐渐增强,呈现出一定的量效关系。结果见
表2。

3、化合物(Ⅰ)对H2O2损伤ECV-304细胞MDA含量、SOD、GSH-Px活力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与正常组比模型组ECV-304细胞培养液中MDA含量显著增高(P<0.01)。
与模型组相比,10、50、100μmol/L化合物(Ⅰ)组细胞MDA生成量均明显减少,分别为
3.00±0.79nmol/mL(P<0.05),2.86±0.75nmol/mL(P<0.05)和2.69±0.45nmol/mL(P<0.01)。
化合物(Ⅰ)各浓度组组间对照显示,随浓度的增加,化合物(Ⅰ)对ECV-304细胞脂质过
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也逐渐增强,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结果见表3。

实验结果表明: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ECV-304细胞SOD活性显著降低(P<0.01)。与
模型组相比,50、100μmol/L化合物(Ⅰ)均可增强ECV-304细胞的SOD活性,SOD活性
分别提高为17.9±l.34U/mL(P<0.05)和19.25±0.81U/mL(P<0.01)。且随浓度的增加,细
胞的SOD活性也逐渐提高,表明化合物(Ⅰ)可增强ECV-304细胞的抗氧自由作用,具一
定量效关系;10μmol/L化合物(Ⅰ)虽也可提高SOD活性,但不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见
表3。

实验结果表明: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ECV-304细胞培养液中GSH-Px活性显著降低
(P<0.01)。与模型组相比,10、50、100μmol/L化合物(Ⅰ)组细胞GSH-Px活性均显著提
高,分别为73.8±10.3U/mL(P<0.05),92.2±8.5U/mL(P<0.01)和102.5±10.3U/mL(P<0.01)。
且随化合物(Ⅰ)浓度的增加,ECV-304细胞的GSH-Px活性也逐渐提高,表明细胞抗氧化
作用的能力也逐渐增强,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结果见表3。

总结:本实验采用H2O2作为外源性自由基生成系统,能够诱导血管内皮细胞(ECV-304)
氧化应激损伤,促进细胞凋亡。通过MTT法和LDH活性检测证实化合物(Ⅰ)对H2O2氧
化损伤细胞具有保护作用;通过细胞上清液MDA含量、SOD活性、GSH-Px活性的测定,
证实化合物(Ⅰ)有清除自由基和活性氧的抗氧化特性。

表1化合物(Ⅰ)对H2O2损伤ECV-304细胞生存率的影响(n=8)


表2化合物(Ⅰ)对H2O2损伤ECV-304细胞LDH释放率的影响(n=8)


表3化合物(Ⅰ)对H2O2损伤ECV-304细胞MDA含量、SOD、GSH-Px活力的影响
(n=8)


实施例3

片剂的制备:按实施例1方法先制得化合物(Ⅰ),以及利用有机酸如酒石酸、或柠檬
酸或甲酸或乙二酸等、无机酸如盐酸或硫酸或磷酸制成的盐,按其与赋形剂重量比为1:9的
比例加入赋形剂,制粒压片。

实施例4

口服液制备:按实施例1方法先制得化合物(Ⅰ),以及利用有机酸如酒石酸、或柠檬
酸或甲酸或乙二酸等、无机酸如盐酸或硫酸或磷酸制成的盐,按常规口服液制法制成口服液。

实施例5

胶囊剂或颗粒剂的制备:按实施例1方法先制得化合物(Ⅰ),以及利用有机酸如酒石
酸、或柠檬酸或甲酸或乙二酸等、无机酸如盐酸或硫酸或磷酸制成的盐,按其与赋形剂重量
比为1:9的比例加入赋形剂,制成胶囊或颗粒剂。

实施例6

注射液的制备:按实施例1方法先制得化合物(Ⅰ),以及利用有机酸如酒石酸、或柠
檬酸或甲酸或乙二酸等、无机酸如盐酸或硫酸或磷酸制成的盐,按常规加注射用水,精滤,
灌封灭菌制成注射液。

实施例7

无菌粉针的制备:按实施例1方法先制得化合物(Ⅰ),以及利用有机酸如酒石酸、或
柠檬酸或甲酸或乙二酸等、无机酸如盐酸或硫酸或磷酸制成的盐,将其溶于无菌注射用水中,
搅拌使溶,用无菌抽滤漏斗过滤,再无菌精滤,分装于安瓿中,低温冷冻干燥后无菌熔封得
粉针剂。

上述实施例的作用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质性内容,但并不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
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保护范围。

一种用于血管保护的柠檬苦素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一种用于血管保护的柠檬苦素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一种用于血管保护的柠檬苦素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用于血管保护的柠檬苦素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用于血管保护的柠檬苦素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血管保护的柠檬苦素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化合物为首次报道,是一种结构新颖的柠檬苦素类化合物,可以从干燥的陈皮中提取、分离纯化得到。体外试验证明该化合物具有清除自由基和活性氧的抗氧化特性,对H2O2氧化损伤血管内皮细胞ECV-304具有保护作用,可以用来开发成血管保护的药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有机化学〔2〕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