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印刷装置 本发明涉及根据图像信号在印像纸上印刷了图像以后进行裁切得到裁切完毕的印像纸的图像印刷装置。
图16示出使用了滚筒方式的印像纸的热复制记录方式的图像印刷装置的印刷机械部分(以下称为“打印机械单元”)12的概略结构。
图16中,用于把图像信号进行图形化处理后热复制到印像纸上的热敏头1与涂敷了热溶解性油墨或者热升华性油墨的热复写记录用的色带2接触。在色带2的下方设置印像纸3,色带2以及印像纸3通过与热敏头1相对而设置的压纸轮4被压到热敏头1上而与其紧密接触,热敏头1的图像图形经过色带2热复制到印像纸3上。热复制后,通过压纸轮4的旋转送出色带2以及印像纸3。
色带2和印像纸3都使用长的滚筒方式的制品,从色带供给轮201供给色带2并用色带缠绕轮202将其缠绕。另外,从印像纸供给轮301供给印像纸3,经过压纸轮4用夹送轮5送到排出方向,在基于CPU10地裁切指令的控制下用裁纸机6裁切。
其次,使用图17说明图像印刷装置90的结构。图像印刷装置90是接受从外部输入的图像信号并进行印刷的装置,具有输入数字信号的图像信号的输入端子T1。
输入端子T1直接连接在存储器控制器22上。存储器控制器22进行图像信号或控制信号的输入输出连接。
存储器控制器22连接到存储1帧的图像信息的帧存储器21、CPU(中央运算处理装置)10以及复制电路23上。这里,复制电路23是进行用于印刷的数据变换的电路,连接到打印机械单元12的热敏头1上。
CPU10通过存储器控制器22进行对于帧存储器21的图像信号的写入和读出,同时还具有借助后述的机械控制器11控制打印机械单元12的功能。
进行打印机械单元12的机构控制的机械控制器11与CPU10连接,机械控制器11连接到使用图16已说明的打印机械单元12的各机构上。另外,存储预先设定的印像纸的裁切位置的可编程ROM13与CPU10连接。
在这样的结构中,如果经过输入端子T1输入数字信号的图像信号,则在CPU10的控制下经过存储器控制器22暂时存储在帧存储器21中。
存储到帧存储器21中的图像信号在CPU10的控制下经过机械控制器22被读出到复制电路23中。复制电路23把图像信号变换为印刷用数据后传送到安装在打印机械单元12上的热敏头1。由复制电路23进行的从图像信号到印刷用数据的数据变换,有从RGB信号到Y(黄色)M(深红色)C(深蓝色)信号的彩色变换或从YMC信号到使热敏头工作的脉冲信号的变换等。
然后,热敏头1以预定时间把一排加热器(配置在热敏头上的加热元件的阵列)进行加热使涂敷在色带2上的热溶解性油墨或者热升华性油墨热溶解或者热升华,渗入到印像纸3中,由此,在印像纸3上印刷基于从复制电路23得到的印刷用数据的图像。
印刷完毕的印像纸用打印机械单元12的夹送轮5送出,在基于CPU10的裁切指令的控制下用裁纸机6裁切。印刷完毕的印像纸的裁切位置预先被设定而且存储在可编程ROM13中,CUP10经过机械控制器11把存储在可编程ROM13中的指示裁切位置的裁切指令送到打印机械单元12的裁纸机6中。从而,为了变更裁切位置需要改写可编程ROM13。
如图16所示,在打印机械单元12的结构方面,从夹送轮5至热敏头1的一排加热器(被配置在热敏头上的发热体的列)的区间L1的印像纸3成为空白区域。图18示出从图像印刷装置90输出的裁切完毕的印像纸30的一例。如图18所示,从裁切完毕的印像纸30的前端到印刷开始位置RS的长度L1成为空白区域,把该空白区域称为印像纸的页边空白M1。
在现有的图像印刷装置90中,由于在印刷结束后按照规定的印像纸尺寸在印刷终止位置RE附近的裁切配置CP处仅进行一次裁切,所以在裁切完毕的印像纸30上留下宽的页边空白M1。另外,在裁切位置CP从印刷终止位置RE起偏离与纸排出方向相反的方向时,还残留偏移量为L2的页边空白部分M2。
进而,如图19所示,由于作为热敏头1的印刷宽度的一排加热器16的宽度W1比印像纸3的宽度W2窄,所以在印刷后的印像纸30的左右两端也分别留下长度为L3以及L4的页边空白部分M3和M4。
另外,如图20所示的裁切完毕的印像纸31那样,即使在一个印刷区域内印刷多个画面沿纵方向排列的多个印像的情况下,在分离多个印像的各画面311、311之后,也必然要产生页边空白部分M1~M4。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现有的图像印刷装置90的裁切完毕的印像纸30上存在在上下左右端残留页边空白部分M1~M4、特别是在印刷开始位置RS上残留宽的页边空白M1这样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目的在于获得能够使整个印像纸作为印刷区域、生成没有页边空白部分的裁切完毕的印像纸的图像印刷装置。
本发明第1方案所述的图像印刷装置,包括:从外部接受图像信号把该图像信号变换为印刷用数据的数据变换装置;根据上述印刷用数据在预定的横方向宽度的印像纸上沿上述印像纸的纵方向至少印刷一幅以上的画面来得到印刷区域的印刷装置;给出指示上述印像纸的裁切位置的裁切指令的控制装置;以及根据上述裁切指令沿上述印像纸的横方向裁切上述印像纸的裁切装置,把对应于上述印刷装置的上述印像纸的横方向的印刷宽度设定为大于上述印像纸的上述预定横方向宽度,上述控制装置决定第1裁切位置,使其相对于上述印刷区域的印刷开始位置位于上述印刷区域一侧,同时,决定最终的裁切位置,使其相对于上述印刷区域的印刷终止位置位于上述印刷区域一侧,并且把指示在上述第1以及最终的裁切位置进行裁切的上述裁切指令供给上述裁切装置。
在第2方案所述的图像印刷装置中,上述控制装置把相对于上述印刷开始位置在上述印刷区域一侧的大于因上述裁切装置引起的最大偏移长度的位置确定为上述第1裁切位置,把相对于上述印刷终止位置在上述印刷区域一侧的大于上述最大偏移长度的位置确定为上述最终的裁切位置。
在第3方案所述的图像印刷装置中,上述印刷区域还包含沿纵方向相邻地印刷多个画面的多个印像区域,上述控制装置把上述多个画面中相邻的画面间的所有边界位置至少确定为一个中间裁切位置,把指示上述第1以及最终的裁切位置再加上指示上述至少一个中间裁切位置的上述裁切指令提供给上述裁切装置。
在第4方案所述的图像印刷装置中,上述数据变换装置包括图像信号加工装置,该装置接受上述图像信号并加工上述图像信号以获得加工图像信号,使得在上述多个画面的各个上述印像纸的纵方向的端部,沿上述印像纸的横方向印刷预定宽度的图象图形,还包括对上述加工图像信号进行数据变换来得到上述印刷用数据的加工图像信号变换装置。
在第5方案所述的图像印刷装置中,上述图像信号加工装置把上述图象图形的上述预定的宽度设定为大于由上述裁切装置进行裁切引起的最大偏移长度。
在第6方案所述的图像印刷装置中,上述图像信号加工装置还接受规定了预定图形的图形信号,把上述图像信号进行加工来得到上述加工图像信号,以便印刷具有上述预定图形的上述图象图形。
图1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1的图像印刷装置结构的框图。
图2是示出热敏头的一排加热器的结构的斜视图。
图3是示出单个印刷的印刷完毕的印像纸裁切前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4是示出单个印刷的印刷完毕的印像纸裁切后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5是示出多个印刷的印刷完毕的印像纸裁切前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6是示出多个印刷的印刷完毕的印像纸裁切后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7是示出实施例1的图像印刷装置进行的裁切工作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多个印刷的印刷完毕的印像纸裁切前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9是示出多个印刷的印刷完毕的印像纸裁切后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0是示出实施例2的多个印像的印刷完毕的印像纸裁切前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1是示出实施例2的多个印像的印刷完毕的印像纸裁切后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2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3的图像印刷装置结构的框图。
图13是示出原来的图像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14是示出加框图象图形的图形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15是示出在图像上合成了加框图象图形的图像一例的说明图。
图16是示出图像印刷装置的机械单元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17是示出现有的图像印刷装置结构的框图。
图18是示出由现有的图像印刷装置进行的单个印像的印刷完毕的印像纸裁切后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9是示出现有的热敏头的一排加热器的结构的斜视图。
图20是示出由现有的图像印刷装置进行的多个印像的印刷完毕的印像纸裁切后的状态的说明图。
《实施例1》
<结构>
图1是示出作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热复制方式的图像印刷装置的结构的框图。如图1所示,CUP10A与可以任意地决定印像纸的裁切位置的裁切位置决定装置14连接。另外,CPU10A如后面详述的那样,还具有裁切位置自动运算功能,该功能根据与机械控制器11的印刷有关的信息自动地决定裁切位置,以免产生页边空白部分。
另外,如图2所示那样来配置:使得热敏头1a的一排加热器17的宽度W3比印像纸3的宽度W2宽,一排加热器17的左右两端从印像纸3露出来。从而,由于能最大限度地印刷印像纸3的左右两端,所以能够在印像纸3的左右两端部不留下页边空白部分的情况下进行印刷。另外,为了说明上的方便,把纸排出方向定为印像纸3的纵方向,把与纸排出方向垂直的方向定为印像纸3的横方向。
另外,由于其它的结构部分与图17所示的现有的图像印刷装置90相同,所以标注相同的参考符号并且适当地省略其说明。另外,打印机械单元12的结构除去用热敏头1a代替热敏头1以外与图16所示的现有结构相同,所以在以后的说明中使用图16来说明。
<工作概况>
在这样的结构中,如果经过输入端子T1输入数字信号的图像信号,则在CPU10的控制下通过存储控制器22暂时保存在帧存储器21中。
在CPU10的控制下经过存储器控制器22将存储在帧存储器21中的图像信号读出到复制电路23中。复制电路23把图像信号变换为印刷用的数据以后传送到安装在打印机械单元12上的热敏头1。由复制电路23进行的图像信号的数据变换,有从RGB信号到Y(黄色)M(深红色)C(深蓝色)信号的彩色变换或从YMC信号到使热敏头工作的脉冲信号的变换等。
接着,热敏头1a把一排加热器加热预定时间使涂敷在色带2上的热溶解性油墨或者热升华性油墨热溶解或者热升华后渗入到印像纸3中,由此,在印像纸3上印刷基于从复制电路23得到的印刷用数据的图像。
这种情况下,通过把热敏头1a的印刷宽度(即,一排加热器17的宽度W3)设定得比印像纸3的宽度W2宽,因此如图3所示,由热敏头1a进行的印刷结束后的印像纸3能够在横方向上进行印刷而没有页边空白部分。即,能够把从印刷开始位置RS至印刷终止位置RE的印像纸3的整个面作为印刷区域进行印刷。然而,与以往相同,从印像纸顶端R0到印刷开始位置RS残留有长度为L1的页边空白部分M1。
印刷结束后的印像纸3用打印机械单元12的夹送轮5送出,用裁纸机6裁切。另外,裁纸机6根据经由机械控制器11得到的CPU10A的裁切指令控制其裁切位置。
<裁切位置的设定(单个印像)>
如图3所示那样在裁切由1幅画面构成的单个印像的印刷完毕的印像纸3的情况下,需要在分别位于印刷开始位置RS以及印刷终止位置RE附近的第1裁切位置C1以及最终裁切位置C2进行裁切。这时,CPU10A输出指示满足下述的条件1以及条件2的第1裁切位置C1以及最终裁切位置C2的裁切指令。
条件1.把从印像纸前端R0到第1裁切位置C1的距离M设定为满足条件1{M≥L1+ΔS1}。其中,ΔS1是由裁纸机6进行裁切时的裁切位置C1的最大偏移长度。
条件2.把从第1裁切位置C1到最终裁切位置C2的距离N设定为满足条件2{M+N+ΔS2≤L1+X}。其中,ΔS2是由裁纸机6进行裁切时的最终裁切位置C2的最大偏移长度(=ΔS1),X是从印刷开始位置RS到印刷终止位置RE的长度。
即,考虑裁纸机6进行裁切时的位置偏移来决定第1裁切位置C1,使其相对于印刷区域的印刷开始位置RS位于印刷区域一侧,同时决定最终裁切位置C2,使其相对于印刷区域的印刷终止位置RE位于印刷区域一侧。
这样,根据指示满足条件1以及条件2的第1裁切位置C1以及最终裁切位置C2的裁切指令,最终使用裁纸机6沿横方向裁切印像纸3。
从而,即使第1裁切位置C1以及最终裁切位置C2分别在印刷区域(印刷开始位置RS至印刷终止位置RE)的外侧方向产生最大偏移长度ΔS1以及ΔS2的位置偏移,也必定能够在印刷区域内进行裁切,能够如图4那样得到上下左右都没有页边空白部分的裁切完毕的印像纸33。
<裁切位置的设定(多个印像)>
另外,如图5所示那样在一个印刷区域内沿纵方向排列印刷多个画面(图5中是2个)的多个印像的情况下,需要在分别位于印刷完毕的印像纸34的印刷开始位置RS以及印刷终止位置RE附近的第1裁切位置C1和最终裁切位置C3以及2个画面中间的中间裁切位置C2进行裁切。这时,CPU10A输出指示满足下述条件11以及条件12的第1裁切位置C1以及最终裁切位置C3、满足下述条件13的中间裁切位置C2的裁切指令。
条件11.设定从印像纸前端R0到第1裁切位置C1的距离M使其满足条件11{M≥L1+ΔS1}。其中,ΔS1是由裁纸机6进行裁切时的第1裁切位置C1的最大偏移长度。
条件12.设定从第1裁切位置C1到最终裁切位置C3的距离N2使其满足条件12{M+N2+ΔS3≤L1+X2}。其中,ΔS3是由裁纸机6进行裁切时的最终裁切位置C3的最大偏移长度(=ΔS1),X2是从印刷开始位置RS到印刷终止位置RE的长度。
条件13.决定相邻2个画面的边界位置附近的中间裁切位置C2。
即,考虑由裁纸机6进行裁切时的位置偏移来决定第1裁切位置C1,使其相对于印刷区域的印刷开始位置RS位于印刷区域一侧,同时,决定最终裁切位置C3,使其相对于印刷区域的印刷终止位置RE位于印刷区域一侧。
这样,根据指示满足条件11以及条件12的第1裁切位置C1以及最终裁切位置C3、满足条件13的中间裁切位置C2,最终地使用裁纸机6沿横方向裁切印像纸3。
从而,即使第1裁切位置C1以及最终裁切位置C3分别以最大偏移长度在印刷区域的外侧方向产生位置偏移,也必定能够在印刷区域内进行裁切,必定能够如图6那样得到上下左右都没有页边空白部分的整个印刷区域内的裁切完毕的印像纸341、341。
另外,对于连续印刷P(≥3)画面的多个印像的情况,通过用最终裁切位置C(P+1)替换最终裁切位置C3,用中间裁切位置C2~CP替换中间裁切位置C2并应用上述条件11~条件13,也能够得到上下左右完全没有页边空白部分的P张裁切完毕的印像纸。另外,关于多个印像,既可以将所有的画面作成同一画面,也可以将各个画面作成完全不同的画面。
<裁切位置的设定(其它)>
另外,在固定了印刷画面数和印刷区域或印刷纸的尺寸时,也使从印刷开始位置RS到印刷终止位置RE的长度(相当于图3以及图5的X,X2)固定。另外,可由打印机械单元12的结构唯一地决定页边空白部分M1的长度L1,可预先求出第1裁切位置以及最终裁切位置的最大偏移长度ΔS1以及ΔS2(ΔS3)。其结果,能够满足条件1以及条件2或者条件11以及条件12,预先设定规定第1以及最终裁切位置的长度(N、N2,M等)。
从而,像上述那样决定印刷内容时也可以在可编程ROM13中设定第1以及最终裁切位置。另外,也可以忽略可编程ROM13的内容而使用裁切位置决定装置14决定所希望的裁切位置。例如,在印刷内容产生变更(印刷区域尺寸变更,印刷画面数变更等)、在打印机械单元12的结构方面产生变更的情况下,由裁切位置决定装置14进行的裁切位置的决定是有效的。
特别是像在图4所示的得到裁切完毕的印像纸33的工序和图6所示的得到裁切完毕的印像纸341的工序那样,在所决定的位置反复进行单纯的切断工作的情况下,通过用裁切位置决定装置14一次决定裁切位置,在CPU10A的控制下进行裁切处理,能够简单地裁切印像纸,对于使用者来说可以得到使用方便的图像印刷装置。
另外,也可以在可编程ROM13中仅设定一部分裁切位置,由裁切位置决定装置14决定其余的裁切位置。例如,与以往相同,仅在可编程ROM13中预先设定最终裁切位置,并且以最终裁切位置为基准决定其它的裁切位置。
还有,使用裁切位置决定装置14决定的裁切位置当然不限于第1以及最终裁切位置,在多个印像的情况下也可以决定其它的裁切位置。
另外,也可以用裁切位置决定装置14仅决定基准裁切位置(通常是最终裁切位置)和裁切次数,使用CPU10A求出剩余的裁切位置。CPU10A具有根据来自机械控制器11的关于印刷的信息和从裁切位置决定装置14得到的基准裁切位置和裁切次数,自动地求出其它裁切位置的裁切位置运算功能,在多个印像的情况下,能够使用该功能自动地计算出其它适当的裁切位置。
进而,作为机械控制器11具有的关于印刷的信息,在得到是否为多个印像的情况下自不必言,在得到多印象时画面数为几张或者印像纸的种类等情况下,CPU10A也能够仅接受那些关于印刷的信息,自动计算出满足上述条件1以及条件2或者条件11~条件13的全部裁切位置。另外,上述关于印刷的信息可以在印刷之前通过未图示的信息输入装置输入到机械控制器11中等来提供。
<裁切工作>
图7是示出实施例1的图像印刷装置中的裁切工作的流程。另外,如上述那样,满足条件1以及条件2或者条件11~条件13的裁切位置的决定方法有很多种,这里,以在从裁切位置决定装置14接收了最终裁切位置和裁切次数的CPU10A的控制下所进行的裁切工作为例进行说明。
首先,在步骤S1中,识别从裁切位置决定装置14接受的最终裁切位置CK和裁切次数K。
接着,在步骤S2中,根据裁切次数K是否大于3进行是多个印像还是单个印像的判别。单个印像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3,多个印像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4。
在步骤S3中,以最终裁切位置C2为基准,求出第1裁准位置C1使其满足上述条件1以及条件2。
另一方面,在步骤S4中,以最终裁切位置CK为基础,求出第1裁切位置C1使其满足上述条件11以及条件12,同时求出中间裁切位置C2~C(K-1)使其满足上述条件13。
如果步骤S3或者的步骤S4结束,则决定对应于画面数的裁切位置C1~CK。然后,在步骤S5中把所有裁切位置C1~CK的信息传送到机械控制器11,在步骤S6中控制裁纸机6的工作以画面单位沿横方向裁切印像纸,由此能够得到上下左右都没有页边空白的(K-1)张裁切完毕的印像纸。
《实施例2》
<多个印像的改善>
如图5所示,在纵方向的上部和下部都是无花纹的图象图形画面时,即使在中间裁切位置C2沿纵方向多少有些偏移的情况下,如图6所示,也不会在裁切完毕的印像纸341上产生失调感。
然而,在两个画面的边界附近印刷有花纹的图像时,如果在中间裁切位置产生位置偏移,则有可能使1个图像延伸到2张裁切完毕的印像纸上,使裁切完毕的印像纸的一部分外观恶化。
例如,如图8所示那样,在2个画面的边界处印刷人物的上半身部分时,在中间裁切位置C2朝纸排出方向偏移的情况下,如图9所示那样在原来裁切完毕的印像纸351-1上应该存在的图像的一部分残留到裁切完毕的印像纸351-2上,使得裁切完毕的印像纸351-2的外观显著恶化。
为了回避上述问题,实施例2的图像印刷装置是这样构成的:如图10所示那样,与图像一起印刷考虑了中间裁切位置C2的位置偏移的加框图象图形15,即使在中间裁切位置C2上产生一定偏移,也如图11所示那样不会使裁切完毕的印像纸361-1、361-2的外观恶化。
<结构>
图12是示出作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图像印刷装置的结构框图。如该图所示,其特征在于新添加了图像信号加工部18。
图像信号加工部18在通过输入端子T1接受图13的图像42所示的原来要印刷的图像的图像信号的同时,还通过图形输入端子T2,接受图14的边框图形41所示的规定了加框图象图形的图形的图形信号。另外,在可编程ROM13中预先存储图象图形边框的边框添加尺寸。边框添加尺寸最好大于中间裁切位置的最大偏移长度。
而且,如图15所示那样,图像信号加工部18把由图形信号规定了的图形构成的、具有将从可编程ROM13得到的边框添加尺寸的加框图象图形15添加到原来的图像上而得到的图像43的加工图像信号输出到存储器控制器22中。另外,其它的结构及工作完全与实施例1相同。
这样,实施例2中由于构成为使用图像信号加工部18把添加了加框图象图形的加工图像信号提供给存储器控制器22,所以在多个印像的各画面的上下部分(纵方向的端部),即,在中间裁切位置以及其附近区域必定印刷加框图象图形15。从而,即使中间裁切位置沿纵方向多少有些偏移也必定在加框图象图形15上进行裁切,所以能够得到不使外观恶化的多张裁切完毕的印像纸。
这时,如果把边框添加尺寸设定为大于中间裁切位置的最大偏移长度,则即使在以最大偏移长度产生中间裁切位置的位置偏移的情况下,也必定能够在加框图象图形15上进行裁切,能够始终得到外观良好的多张裁切完毕的印刷。
还有,通过将规定与要印刷的图像相匹配的图形信号供给图形输入端子T2,也能够做到在原来的图像上加入附加价值并提高了外观的多张裁切完毕的印像纸。
另外,虽然图像信号加工部18输入了加框图象图形的图形信号,然而也可以直接输入规定了加框图象图形自身的图像信号,合成在从输入端子T1得到的图像信号上来代替图形信号。这时,不必在可编程ROM13中存储边框添加尺寸。
还有,图12所示的实施例2的图像信号加工部18分别经过输入端子T1以及T2输入图像信号以及图形信号,然而也可以构成为经过一个输入端子把图像信号和图形信号多路化或者以分时方式进行输入。
如以上所述,在本发明第1方案所述的图像印刷装置中,把印刷装置的对应于印像纸的横方向的印刷宽度设定为大于印像纸的预定的横方向宽度,控制装置决定第1裁切位置,使其相对于印像纸的印刷开始位置位于印刷区域一侧,同时决定最终裁切位置,使其相对于印像纸的印刷终止位置位于印刷区域一侧,由于把指示在第1以及最终裁切位置的裁切的裁切指令提供给裁切装置,因此在裁切时即使第1以及最终裁切位置沿印像纸的纵方向多少有些偏移也能够得到完全没有页边空白的、整个面都成为印刷区域的裁切完毕的印像纸。
进而,第2方案所述的图像印刷装置的控制装置把相对于上述印刷开始位置在上述印刷区域一侧的大于因上述裁切装置引起的最大偏移长度的位置确定为上述第1裁切位置,把相对于上述印刷终止位置在上述印刷区域一侧的大于上述最大偏移长度的位置确定为上述最终的裁切位置,所以即使在与印刷区域相反方向上以最大偏移长度产生由裁切装置引起的裁切位置偏移,也必定能够在印刷区域上进行裁切。其结果,能够得到整个面都成为印刷区域的裁切完毕的印像纸。
另外,第3方案所述的图像印刷装置的控制装置把多个画面中相邻画面间的所有的边界位置至少确定为1个中间裁切位置,由于把指示第1以及最终的裁切位置再加上至少1个中间裁切位置的裁切指令提供给裁切装置,所以能够得到多个画面分别都没有页边空白的、整个面都被印刷的多张裁切完毕的印像纸。
另外,第4方案所述的图像印刷装置的图像信号加工装置中,由于加工上述图像信号以获得加工图像信号,使得在上述多个画面的各个上述印像纸的纵方向的端部,沿上述印像纸的横方向印刷预定宽度的图象图形,所以裁切时即使至少1个中间裁切位置沿印像纸的纵方向多少有些偏移也能够在预定宽度的图象图形上进行裁切。从而,能够得到没有一个图像延伸印刷在2张裁切完毕的印像纸上的状态的、外观良好的多张裁切完毕的印像纸。
还有,第5方面的图像印刷装置的图像信号加工装置由于把上述图象图形的上述预定的宽度设定为大于由上述裁切装置进行裁切引起的最大偏移长度,因此即使以最大偏移长度产生了由裁切装置引起的裁切位置偏移,也必定能够在预定宽度的图象图形上进行裁切。
其结果,通过可靠地回避一个图像延伸印刷在2张裁切完毕的印像纸上的状态,能够始终得到外观良好的多张裁切完毕的印像纸。
另外,第6方案所述的图像印刷装置的图像信号加工装置还接受规定了预定图形的图形信号,对图像信号进行加工以便印刷具有预定图形的图象图形,通过把与印刷的图像匹配的、规定了预定的图形的图形信号提供给图像信号加工装置,能够得到在原来的图像上提供附加价值并使外观进一步提高的多张裁切完毕的印像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