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风扇的风道结构.pdf

上传人:bo****18 文档编号:5334420 上传时间:2019-01-06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82.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0020104.8

申请日:

2016.01.13

公开号:

CN105545775A

公开日:

2016.05.04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04D 25/08申请日:20160113|||公开

IPC分类号:

F04D25/08; F04D29/42

主分类号:

F04D25/08

申请人:

佛山市顺德区海伦宝电器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李炳南

地址:

528300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桂扁滘顺德高新区(容桂)新有东路11号之一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代理人:

宁兵兵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冷风扇的风道结构,包括电机和电机左右两侧的涡流风道,所述涡流风道内置有风轮,所述涡流风道之间连接有风机连接柱,所述风机连接柱中间开有电机安装孔位,所述风机连接柱的左侧设置有一个风机连接柱,所述风机连接柱的右侧设置有两个风机连接柱,所述风机连接柱排列成三角形,所述风机连接柱的左侧上下两端设置有连接件固定柱;该风道针对冷风扇的工作需要,通过合理的结构改良,尤其是对连接风机、涡流风道的风机连接柱进行优化,不但在不需要大幅加大输出功率的前提下,通过双涡流风道加大输出风轮,同时减少了抖动和噪音的情况,而且结构简单易用,有利于技术的推广应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冷风扇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1)和电机(1)左右两侧的涡流风道(2),所述涡流风道(2)内置有风轮(21),所述涡流风道(2)之间连接有风机连接柱(3),所述风机连接柱(3)中间开有电机安装孔位(4),所述风机连接柱(3)的左侧设置有一个风机连接柱(5),所述风机连接柱(3)的右侧设置有两个风机连接柱(5),所述风机连接柱(5)排列成三角形,所述风机连接柱(3)的左侧上下两端设置有连接件固定柱(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风扇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连接柱(5)分布在风机连接柱(3)的外边沿位置处,所述风机连接柱(5)与风机连接柱(3)的外边沿之间位置处设置有带斜边加强板(5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冷风扇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斜边加强板(51)、风机连接柱(5)和电机安装孔位(4)之间连接有连接部加强筋(5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冷风扇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安装孔位(4)上分布有电机安装柱(41),所述电机安装柱(41)与连接部加强筋(52)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风扇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固定柱(6)和涡流风道(2)的出风口(22)均朝向左侧。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一种冷风扇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固定柱(6)的端部设计成田字状。

说明书

一种冷风扇的风道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冷风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应用于冷风扇的风道结构。

背景技术

冷风扇一般有蒸发式冷风扇和加湿出雾式冷风扇两种。其中蒸发式冷风扇的工作原理是,当风机运行时使风道内产生负压,使机外空气流过多孔且湿润的湿帘表面时,湿帘上的水分遇热蒸发带走大量的热,迫使过帘空气的干球温度降至接近于机外空气的湿球温度,从而使出风口温度低于机外空气温度,进而可以达到降温效果。加湿出雾式冷风扇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一个雾化装置将水滴雾化,在通过风机将雾气随风送出,湿润空气一方面能蒸发吸收环境热量,同时在到达人体表面后吸收皮肤热量,达到降温效果。而无论是哪种冷风扇,均需要风机送风才能保证降温效果。而要扩大送风而保证降温效果,通常的做法是提高电机转速进而增加整机的输出功率,但这种做法会大大提高能耗,不符合当前环保的要求,有人尝试采用两个电机组合的设计,但在实践中发现,两个电机并排工作,加强效果不明显,而两个电机串联工作,则会产生很大的抖动和噪音,不适合家用。有设计人设计了一种贯流风道,具体参照专利号为201520394904.7的《一种贯流风道以及具有其的冷风扇》,其中提到在蜗壳上设置多个贯流通道,通过蜗壳聚流形成的负压对外部空气进行抽吸提升流体流量,从而在保证流量的同时可以降低贯流风轮的转速,进而降低风机的噪声。但在实践中这种贯流风道因风口大导致无法形成大负压进而导致风速、风量相应减小,且这种设计对冷风扇的和风机的尺寸要求较高且效果不明显,适用性有限。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效果更好的冷风扇风道结构。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冷风扇的风道结构,包括电机和电机左右两侧的涡流风道,所述涡流风道内置有风轮,所述涡流风道之间连接有风机连接柱,所述风机连接柱中间开有电机安装孔位,所述风机连接柱的左侧设置有一个风机连接柱,所述风机连接柱的右侧设置有两个风机连接柱,所述风机连接柱排列成三角形,所述风机连接柱的左侧上下两端设置有连接件固定柱。

作为一个优选项,所述风机连接柱分布在风机连接柱的外边沿位置处,所述风机连接柱与风机连接柱的外边沿之间位置处设置有带斜边加强板。

作为一个优选项,所述带斜边加强板、风机连接柱和电机安装孔位之间连接有连接部加强筋。

作为一个优选项,所述电机安装孔位上分布有电机安装柱,所述电机安装柱与连接部加强筋连接。

作为一个优选项,所述连接件固定柱和涡流风道的出风口均朝向左侧。

作为一个优选项,所述连接件固定柱的端部设计成田字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风道针对冷风扇的工作需要,通过合理的结构改良,尤其是对连接风机、涡流风道的风机连接柱进行优化,不但在不需要大幅加大输出功率的前提下,通过双涡流风道加大输出风轮,同时减少了抖动和噪音的情况,而且结构简单易用,有利于技术的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分解图;

图3是本发明中风机连接柱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为透彻的理解本发明,在接下来的描述中会涉及一些特定细节。而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时,本发明则可能仍可实现,即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使用此处的这些描述和陈述向所属领域内的其他技术人员有效的介绍他们的工作本质。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相关技术人员在对上述方向作简单、不需要创造性的调整不应理解为本申请保护范围以外的技术。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实际保护范围。而为避免混淆本发明的目的,由于熟知的控制程序、电机等冷风扇的其它技术已经很容易理解,因此它们并未被详细描述。参照图1、图2、图3,一种冷风扇的风道结构,包括电机1和电机1左右两侧的涡流风道2,所述涡流风道2内置有风轮21,涡流风道2和风轮21作为离心风机主体,即一个电机1控制两侧的转轴控制两个风轮21旋转。所述涡流风道2之间连接有风机连接柱3,用于把两个涡流风道2连接起来,所述风机连接柱3中间开有电机安装孔位4,即电机1安装在风机连接柱3中间的电机安装孔位4处。所述风机连接柱3的左侧设置有一个风机连接柱5,所述风机连接柱3的右侧设置有两个风机连接柱5,所述风机连接柱5排列成三角形,形成一个稳定的连接结构。所述风机连接柱3的左侧上下两端设置有连接件固定柱6,使风机连接柱3可通过连接件固定柱6与冷风扇的壳体或者其它部件连接。在工作时,电机1就同时控制两侧的离心风机工作,配合风机连接柱3作为连接结构和稳定结构,可在电机1不需要加太多的输出功率情况下,就可以大大提高出风量,而且也不会产生明显的抖动和噪音。

另外的实施例,参照图1、图2、图3的一种冷风扇的风道结构,其中此处所称的“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申请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实施例包括电机1和电机1左右两侧的涡流风道2,所述涡流风道2内置有风轮21,所述涡流风道2之间连接有风机连接柱3,所述风机连接柱3中间开有电机安装孔位4,所述风机连接柱3的左侧设置有一个风机连接柱5,所述风机连接柱3的右侧设置有两个风机连接柱5,所述风机连接柱5排列成三角形,所述风机连接柱3的左侧上下两端设置有连接件固定柱6,所述风机连接柱5分布在风机连接柱3的外边沿位置处,所述风机连接柱5与风机连接柱3的外边沿之间位置处设置有带斜边加强板51,即风机连接柱5的上下侧左右两端均设有带斜边加强板51,形成一个类似菱形的结构,这种带斜边加强板51的设计可大大提高风机连接柱5处的稳固度,进而提高风机连接柱3与涡流风道2之间的稳固度。所述带斜边加强板51、风机连接柱5和电机安装孔位4之间连接有连接部加强筋52,进一步提高风机连接柱5处的稳固度。所述电机安装孔位4上分布有电机安装柱41,所述电机安装柱41与连接部加强筋52连接,提高电机1和涡流风道2之间连接稳固度。

另外的实施例,参照图1、图2、图3的一种冷风扇的风道结构,包括电机1和电机1左右两侧的涡流风道2,所述涡流风道2内置有风轮21,所述涡流风道2之间连接有风机连接柱3,所述风机连接柱3中间开有电机安装孔位4,所述风机连接柱3的左侧设置有一个风机连接柱5,所述风机连接柱3的右侧设置有两个风机连接柱5,所述风机连接柱5排列成三角形,所述风机连接柱3的左侧上下两端设置有连接件固定柱6,所述连接件固定柱6和涡流风道2的出风口22均朝向左侧。通过电机1带动涡流风道2的风轮21旋转而导致对空气的抽吸,空气由风道的进风口进来,从涡流风道2的出风口22吹出,流体在涡流风道2的蜗壳内表面流动时会形成一定的负压,由于连接件固定柱6和涡流风道2的出风口22同向,有助于降低风道的抖动状况,也有助于降低涡流风道2的噪声。所述连接件固定柱6的端部设计成田字状,进一步提高风机连接柱3的连接稳固度。

根据上述原理,本发明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适当的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一种冷风扇的风道结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种冷风扇的风道结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种冷风扇的风道结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冷风扇的风道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冷风扇的风道结构.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冷风扇的风道结构,包括电机和电机左右两侧的涡流风道,所述涡流风道内置有风轮,所述涡流风道之间连接有风机连接柱,所述风机连接柱中间开有电机安装孔位,所述风机连接柱的左侧设置有一个风机连接柱,所述风机连接柱的右侧设置有两个风机连接柱,所述风机连接柱排列成三角形,所述风机连接柱的左侧上下两端设置有连接件固定柱;该风道针对冷风扇的工作需要,通过合理的结构改良,尤其是对连接风机、涡流风道的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液体变容式机械;液体泵或弹性流体泵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