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驴皮明胶代血浆注射液的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罗明 文档编号:5328586 上传时间:2019-01-05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635.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360359.5

申请日:

2013.08.16

公开号:

CN103432567A

公开日:

2013.12.11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A61K 38/01申请公布日:20131211|||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K 38/01申请日:20130816|||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8/01; A61K35/36; A61K9/08; C08H1/06; A61P7/08

主分类号:

A61K38/01

申请人:

武汉华龙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发明人:

黄楚华; 王世民; 戴军宝

地址:

430040 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新华集华龙生物科技园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代理人:

俞鸿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驴皮明胶代血浆注射液的制备方法,通过监测驴皮明胶溶液的相对粘度来控制驴皮明胶降解的终点,保证了驴皮明胶溶液降解后多肽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合理,使其制备的驴皮明胶代血浆注射液的渗透压与人体血浆相近,临床上具有更好的扩容效果;丁二酸酐对降解后的驴皮明胶溶液进行酰化改性,改性后的驴皮明胶溶液的多肽链更稳定,能有效控制多肽的分子量和分子量的分布,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制备代血浆的工艺中,添加适量的氯化钠、氯化钾和氯化钙等电解质,保证了大量输注驴皮明胶代血浆时不会引起电解质紊乱;在不同酸碱度的情况下通过硅藻土和活性炭的双重吸附,能充分的除热原、除杂、脱色,避免临床使用中不良反应。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驴皮明胶代血浆注射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如下:
溶胶:用注射用水溶解驴皮明胶形成驴皮明胶溶液;
热降解:调节驴皮明胶溶液的pH值至5.5~6.5,然后将驴皮明胶溶液加温至115~℃125℃后保温,当相对粘度为2.0~2.1时,停止加热并冷却至35℃~45℃形成驴皮明胶溶液A;
改性:再次调节驴皮明胶溶液A的pH值至9.0~10.0,在驴皮明胶溶液A温度为35℃~45℃的条件下,边搅拌驴皮明胶溶液A边加入丁二酸酐形成驴皮明胶溶液B;
加电解质:待丁二酸酐反应完全后,再边搅拌驴皮明胶溶液B边加入电解质完全溶解形成驴皮明胶溶液C,然后调节驴皮明胶溶液C的pH值至7.1~7.3;
吸附:加入硅藻土和活性炭对驴皮明胶溶液C进行吸附,冷却降温后静置沉淀,过滤取上清。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驴皮明胶代血浆注射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步骤中包括两次吸附,其具体过程为:
第一次吸附:向驴皮明胶溶液C加入硅藻土和活性炭,加热至90℃~110℃并保温,吸附20~60分钟后冷却降温、静置沉淀,过滤取第一次上清;
第二次吸附:调节第一次上清的pH值至5.5~6.0,再次向第一次上清中加入硅藻土和活性炭,加热至90℃~110℃并保温,吸附25~40分钟后冷却降温、静置沉淀,过滤取第二次上清。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驴皮明胶代血浆注射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后的第二次上清通过两级微孔滤芯过滤。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驴皮明胶代血浆注射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驴皮明胶与注射用水的质量比为1:4~5。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驴皮明胶代血浆注射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用水的温度为75℃~85℃。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驴皮明胶代血浆注射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步骤中:边搅拌驴皮明胶溶液A边加入丁二酸酐时,维持反应体系的pH值为9.0~10.0。

7.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驴皮明胶代血浆注射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丁二酸酐为驴皮明胶重量的5~7%。

8.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驴皮明胶代血浆注射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质包括氯化钠、氯化钾及氯化钙,其中,每100ml的驴皮明胶溶液B中加入0.7~0.75g的氯化钠、0.015~0.029g的氯化钾、0.003~0.03g的氯化钙。

9.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驴皮明胶代血浆注射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次吸附中,每100ml的驴皮明胶溶液C中加入0.2~0.5g的硅藻土和0.1~0.5g的活性炭,所述第二次吸附中,每100ml的驴皮明胶溶液C中加入0.2~0.5g的硅藻土和0.1~0.5g的活性炭。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驴皮明胶代血浆注射液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制药领域,涉及一种以驴皮明胶为原料制备驴皮明胶代血浆注射液的方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血液是非常宝贵且有限的资源,但在医疗上,血制品的应用却非常广泛及必须。因此,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血浆代用品(简称“代血浆”)也被更多的研制出来,并在患者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替代血制品补充血容量。据了解,截至目前,国内外研究的代血浆种类已达30多种,但临床实际应用的却很少,主要包括右旋糖酐、羟乙基淀粉以及改性明胶等。右旋糖酐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较多,如过敏反应、急性肾功能衰竭、蓄积作用、出血倾向、交叉配血试验的假凝集、加速血沉、抑制吞噬功能系统。羟乙基淀粉的生物学效应取决于它的平均分子量和羟乙基的取代度,较低相对分子量的羟乙基淀粉扩容强度小,较高分子量的羟乙基淀粉在脏器内积存期较长,使红细胞聚集增加,出血时间延长,低取代度的羟乙基淀粉在血液循环中易被血液淀粉酶所水解,在循环中存留时间短,高取代度的羟乙基淀粉因停留时间过长会发生体内蓄积和凝血机制受损。而且羟乙基淀粉类代血浆制备工艺复杂,工艺条件控制较难,成品产量少而价格高,其成分以低分子量为主,不参与体内代谢过程,无营养价值。研究证明,明胶类代血浆具有最好的血液相容性,即使大剂量输注,也几乎不影响凝血机制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在临床应用中过敏反应症状也轻微,是最优的一种代血浆。
明胶类的胶体代血浆,是一种重要的人工胶体代血浆。明胶制剂 是人工胶体中的一个重要分类,是多肽类高分子聚合物,由动物的皮、骨、肌腱中的胶原经水解后提取的多肽产物制成。它含有各种氨基酸,氨基酸连接相邻的氨基与羰基,具有标准肽键,不同种类的明胶,其分子量各不相同。
与很多早期医学的发展一样,明胶的发现和运用也与战争密不可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人们便从动物胶原的降解产物中发现了明胶,其平均分子量为60-80kDa,但因为其凝点高于室温,未应用于临床。1915年,Hogan J.JAMA对明胶进行了首次验证,同样发现这种明胶难以灭菌,凝点高于室温,且粘稠度大。直到1944年,两位科学家联手制备出了5%的明胶溶液,通过水解作用保持其流动性。二战期间,使用明胶溶液对50例患者进行补液,成功实现了液体复苏。在1949年Greave阐述把血浆代用品作为一个整体,并认为明胶需要再适当配制来减少它的副作用。而这很快就变成了现实,通过化学方法把大分子明胶变成较小分子量的明胶,降低了它们的不良作用,现在所普遍使用的明胶也由此而来。1951年,氧化多聚明胶研发成功,它由肽类通过乙二醛相互交联制备,分子量介于10-40kDa之间,但现已废弃。1962年聚明胶肽问世,它由牛骨明胶经热降解而成,分子量介于5-50kDa,后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目前临床使用的明胶类代血浆均是健康牛骨明胶热降解、交联制成。根据交联剂的不同又分为脲联明胶(Polyeline,聚明胶肽)和改良液体明胶(Modified Fluid Gelatin,琥珀酰明胶)。考虑到疯牛病的出现和全球蔓延,其牛骨明胶的来源受到影响,大家积极寻求新的胶原蛋白。已有报道采用驴皮、海狗皮、香猪皮等制备代血浆。
已公开了几种驴皮明胶代血浆的制备方法,主要通过“原料去脂、除热原处理、原胶熬制分离、原胶除菌、除热原精制和代血浆配制”、“水渗漏提取明胶、喷雾干燥、明胶粉末溶于磷脂聚乙二醇硬脂酸酯乙醇溶液、阳离子树脂精制、代血浆制备”。这些方法均是将明胶水 解后直接制备代血浆,未将明胶进行改性,不能保证明胶水解后多肽链稳定性,肽链易断裂或自由氨基的聚合,致使明胶多肽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难于有效控制,从而影响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再者制备的代血浆中仅添加氯化钠,未添加其它必要的电解质,如氯化钙、氯化钾等,大量输注易引起电解质紊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驴皮明胶代血浆注射液的制备方法,使用丁二酸酐对降解后的驴皮明胶溶液进行酰化改性,改性后的驴皮明胶溶液的多肽链更稳定,能有效控制多肽的分子量和分子量的分布,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驴皮明胶代血浆注射液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如下:
溶胶:用注射用水溶解驴皮明胶形成驴皮明胶溶液;
热降解:调节驴皮明胶溶液的pH值至5.5~6.5,然后将驴皮明胶溶液加温至115℃~125℃后保温,当相对粘度为2.0~2.1时,停止加热并冷却至35℃~45℃形成驴皮明胶溶液A;
改性:再次调节驴皮明胶溶液A的pH值至9.0~10.0,在驴皮明胶溶液A温度为35℃~45℃的条件下,边搅拌驴皮明胶溶液A边加入丁二酸酐形成驴皮明胶溶液B;
加电解质:待丁二酸酐反应完全后,再边搅拌驴皮明胶溶液B边加入电解质完全溶解形成驴皮明胶溶液C,然后调节驴皮明胶溶液C的pH值至7.1~7.3;
吸附:加入硅藻土和活性炭对驴皮明胶溶液C进行吸附,冷却降温后静置沉淀,过滤取上清。
所述吸附步骤中包括两次吸附,其具体过程为:
第一次吸附:向驴皮明胶溶液C加入硅藻土和活性炭,加热至 90℃~110℃并保温,吸附20~60分钟后冷却降温、静置沉淀,过滤取第一次上清;
第二次吸附:调节第一次上清的pH值至5.5~6.0,再次向第一次上清中加入硅藻土和活性炭,加热至90℃~110℃并保温,吸附25~40分钟后冷却降温、静置沉淀,过滤取第二次上清。
所述吸附后的第二次上清通过两级微孔滤芯过滤。
所述驴皮明胶与注射用水的质量比为1:4~5。
所述注射用水的温度为75℃~85℃。
所述改性步骤中:边搅拌驴皮明胶溶液A边加入丁二酸酐时,维持反应体系的pH值为9.0~10.0。
所述丁二酸酐为驴皮明胶重量的5~7%。
所述电解质包括氯化钠、氯化钾及氯化钙,其中,每100ml的驴皮明胶溶液B中加入0.7~0.75g的氯化钠、0.015~0.029g的氯化钾、0.003~0.03g的氯化钙。
所述第一次吸附中,每100ml的驴皮明胶溶液C中加入0.2~0.5g的硅藻土和0.1~0.5g的活性炭,所述第二次吸附中,每100ml的驴皮明胶溶液C中加入0.2~0.5g的硅藻土和0.1~0.5g的活性炭。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为:
1、通过监测驴皮明胶溶液的相对粘度来控制驴皮明胶降解的终点,保证了驴皮明胶溶液降解后多肽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合理,使其制备的驴皮明胶代血浆注射液的渗透压与人体血浆相近,临床上具有更好的扩容效果;
2、使用丁二酸酐对降解后的驴皮明胶溶液进行酰化改性,改性后的驴皮明胶溶液的多肽链更稳定,能有效控制多肽的分子量和分子量的分布,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在制备代血浆的工艺中,添加适量的氯化钠、氯化钾和氯化钙等电解质,保证了大量输注驴皮明胶代血浆时不会引起电解质紊 乱;
4、在不同酸碱度的情况下通过硅藻土和活性炭的双重吸附,能充分的除热原、除杂、脱色,避免临床使用中不良反应。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溶胶:用75℃的注射用水溶解驴皮明胶形成驴皮明胶溶液,其驴皮明胶与注射用水的质量比为1:4;
热降解:加入适量的10wt%氢氧化钠溶液调节驴皮明胶溶液的pH值至5.5,然后将驴皮明胶溶液加温至115℃后保温,并监测驴皮明胶溶液的相对粘度,当相对粘度为2.0时,停止加热并冷却至35℃形成驴皮明胶溶液A;
改性:再次加入适量的10wt%氢氧化钠溶液调节驴皮明胶溶液A的pH值至9.0,在驴皮明胶溶液A温度为35℃的条件下,边搅拌驴皮明胶溶液A边加入丁二酸酐进行酰化改性形成驴皮明胶溶液B,同时用适量的10wt%氢氧化钠溶液维持反应体系的pH值为9.0,其丁二酸酐为驴皮明胶重量的5%,;
加电解质:待丁二酸酐反应完全后,再边搅拌驴皮明胶溶液B边逐渐加入氯化钠、氯化钾及氯化钙完全待溶解形成驴皮明胶溶液C,其中,每100ml的驴皮明胶溶液B中加入0.7g的氯化钠、0.018g的氯化钾、0.008g的氯化钙,,然后加入适量的10wt%盐酸溶液调节驴皮明胶溶液C的pH值至7.1;
吸附:向驴皮明胶溶液C加入硅藻土和活性炭,其中,每100ml的驴皮明胶溶液C中加入0.2g的硅藻土和0.1g的活性炭,加热至90℃并保温,吸附20分钟后冷却降温、静置沉淀,过滤取第一次上清;
再吸附:加入适量的10wt%盐酸溶液调节第一上清的pH值至5.5,再次向第一上清中加入硅藻土和活性炭,其中,每100ml的驴 皮明胶溶液C中加入0.2g的硅藻土和0.1g的活性炭,加热至90℃并保温,吸附25分钟后冷却降温、静置沉淀,过滤取第二次上清;
最后,将两次吸附后的第二次上清通过两级0.22um的微孔滤芯过滤后分装、灭菌。
实施例2
溶胶:用80℃的注射用水溶解驴皮明胶形成驴皮明胶溶液,其驴皮明胶与注射用水的质量比为1:4.2;
热降解:加入适量的10wt%氢氧化钠溶液调节驴皮明胶溶液的pH值至6.0,然后将驴皮明胶溶液加温至120℃后保温,并监测驴皮明胶溶液的相对粘度,当相对粘度为2.0时,停止加热并冷却至40℃形成驴皮明胶溶液A;
改性:再次加入适量的10wt%氢氧化钠溶液调节驴皮明胶溶液A的pH值至9.5,在驴皮明胶溶液A温度为40℃的条件下,边搅拌驴皮明胶溶液A边加入丁二酸酐进行酰化改性形成驴皮明胶溶液B,同时用适量的10wt%氢氧化钠溶液维持反应体系的pH值为9.5,其丁二酸酐为驴皮明胶重量的5.5%,;
加电解质:待丁二酸酐反应完全后,再边搅拌驴皮明胶溶液B边逐渐加入氯化钠、氯化钾及氯化钙待完全溶解形成驴皮明胶溶液C,其中,每100ml的驴皮明胶溶液B中加入0.72g的氯化钠、0.020g的氯化钾、0.01g的氯化钙,然后加入适量的10wt%盐酸溶液调节驴皮明胶溶液C的pH值至7.1;
吸附:向驴皮明胶溶液C加入硅藻土和活性炭,其中,每100ml的驴皮明胶溶液C中加入0.3g的硅藻土和0.2g的活性炭,加热至100℃并保温,吸附35分钟后冷却降温、静置沉淀,过滤取第一次上清;
再吸附:加入适量的10wt%盐酸溶液调节第一上清的pH值至5.5,再次向第一上清中加入硅藻土和活性炭,其中,每100ml的驴 皮明胶溶液C中加入0.3g的硅藻土和0.2g的活性炭,加热至90℃并保温,吸附30分钟后冷却降温、静置沉淀,过滤取第二次上清,;
最后,将两次吸附后的第二次上清通过两级0.22um的微孔滤芯过滤后分装、灭菌。
实施例3
溶胶:用85℃的注射用水溶解驴皮明胶形成驴皮明胶溶液,其驴皮明胶与注射用水的质量比为1:4.5;
热降解:加入适量的10wt%氢氧化钠溶液调节驴皮明胶溶液的pH值至6.5,然后将驴皮明胶溶液加温至125℃后保温,并监测驴皮明胶溶液的相对粘度,当相对粘度为2.1时,停止加热并冷却至45℃形成驴皮明胶溶液A;
改性:再次加入适量的10wt%氢氧化钠溶液调节驴皮明胶溶液A的pH值至10.0,在驴皮明胶溶液A温度为45℃的条件下,边搅拌驴皮明胶溶液A边加入丁二酸酐进行酰化改性形成驴皮明胶溶液B,同时用适量的10wt%氢氧化钠溶液维持反应体系的pH值为10.0,其丁二酸酐为驴皮明胶重量的6.0%,;
加电解质:待丁二酸酐反应完全后,再边搅拌驴皮明胶溶液B边逐渐加入氯化钠、氯化钾及氯化钙待完全溶解(重量要求??)形成驴皮明胶溶液C,其中,每100ml的驴皮明胶溶液B中加入0.75g的氯化钠、0.021g的氯化钾、0.015g的氯化钙,然后加入适量的10wt%盐酸溶液调节驴皮明胶溶液C的pH值至7.2;
吸附:向驴皮明胶溶液C加入硅藻土和活性炭,其中,每100ml的驴皮明胶溶液C中加入0.5g的硅藻土和0.4g的活性炭,加热至110℃并保温,吸附50分钟后冷却降温、静置沉淀,过滤取第一次上清;
再吸附:加入适量的10wt%盐酸溶液调节第一上清的pH值至6.0,再次向第一上清中加入硅藻土和活性炭,其中,每100ml的驴 皮明胶溶液C中加入0.5g的硅藻土和0.4g的活性炭,加热至100℃并保温,吸附30分钟后冷却降温、静置沉淀,过滤取第二次上清;
最后,将两次吸附后的第二次上清通过两级0.22um的微孔滤芯过滤后分装、灭菌。
实施例4
溶胶:用80℃的注射用水溶解驴皮明胶形成驴皮明胶溶液,其驴皮明胶与注射用水的质量比为1:5;
热降解:加入适量的10wt%氢氧化钠溶液调节驴皮明胶溶液的pH值至6.0,然后将驴皮明胶溶液加温至125℃后保温,并监测驴皮明胶溶液的相对粘度,当相对粘度为2.0时,停止加热并冷却至45℃形成驴皮明胶溶液A;
改性:再次加入适量的10wt%氢氧化钠溶液调节驴皮明胶溶液A的pH值至9.0,在驴皮明胶溶液A温度为45℃的条件下,边搅拌驴皮明胶溶液A边加入丁二酸酐进行酰化改性形成驴皮明胶溶液B,同时用适量的10wt%氢氧化钠溶液维持反应体系的pH值为9.0,其丁二酸酐为驴皮明胶重量的7.0%,;
加电解质:待丁二酸酐反应完全后,再边搅拌驴皮明胶溶液B边逐渐加入氯化钠、氯化钾及氯化钙待完全溶解形成驴皮明胶溶液C,其中,每100ml的驴皮明胶溶液B中加入0.74g的氯化钠、0.029g的氯化钾、0.025g的氯化钙,然后加入适量的10wt%盐酸溶液调节驴皮明胶溶液C的pH值至7.3;
吸附:向驴皮明胶溶液C加入硅藻土和活性炭,其中,每100ml的驴皮明胶溶液C中加入0.4g的硅藻土和0.5g的活性炭,加热至110℃并保温,吸附60分钟后冷却降温、静置沉淀,过滤取第一次上清;
再吸附:加入适量的10wt%盐酸溶液调节第一上清的pH值至5.8,再次向第一上清中加入硅藻土和活性炭,其中,每100ml的驴 皮明胶溶液C中加入0.3g的硅藻土和0.4g的活性炭,加热至100℃并保温,吸附35分钟后冷却降温、静置沉淀,过滤取第二次上清;
最后,将两次吸附后的第二次上清通过两级0.22um的微孔滤芯过滤后分装、灭菌。
实施例5
溶胶:用85℃的注射用水溶解驴皮明胶形成驴皮明胶溶液,其驴皮明胶与注射用水的质量比为1:4.8;
热降解:加入适量的10wt%氢氧化钠溶液调节驴皮明胶溶液的pH值至6.2,然后将驴皮明胶溶液加温至120℃后保温,并监测驴皮明胶溶液的相对粘度,当相对粘度为2.05时,停止加热并冷却至40℃形成驴皮明胶溶液A;
改性:再次加入适量的10wt%氢氧化钠溶液调节驴皮明胶溶液A的pH值至9.5,在驴皮明胶溶液A温度为45℃的条件下,边搅拌驴皮明胶溶液A边加入丁二酸酐进行酰化改性形成驴皮明胶溶液B,同时用适量的10wt%氢氧化钠溶液维持反应体系的pH值为9.5,其丁二酸酐为驴皮明胶重量的6.0%,;
加电解质:待丁二酸酐反应完全后,再边搅拌驴皮明胶溶液B边逐渐加入氯化钠、氯化钾及氯化钙待完全溶解形成驴皮明胶溶液C,其中,每100ml的驴皮明胶溶液B中加入0.73g的氯化钠、0.025g的氯化钾、0.03g的氯化钙,然后加入适量的10wt%盐酸溶液调节驴皮明胶溶液C的pH值至7.1;
吸附:向驴皮明胶溶液C加入硅藻土和活性炭,其中,每100ml的驴皮明胶溶液C中加入0.2g的硅藻土和0.5g的活性炭,加热至90℃并保温,吸附50分钟后冷却降温、静置沉淀,过滤取第一次上清;
再吸附:加入适量的10wt%盐酸溶液调节第一上清的pH值至5.5,再次向第一上清中加入硅藻土和活性炭,其中,每100ml的驴皮明胶溶液C中加入0.3g的硅藻土和0.1g的活性炭,加热至100℃ 并保温,吸附25分钟后冷却降温、静置沉淀,过滤取第二次上清;
最后,将两次吸附后的第二次上清通过两级0.22um的微孔滤芯过滤后分装、灭菌。
实施例6
溶胶:用75℃的注射用水溶解驴皮明胶形成驴皮明胶溶液,其驴皮明胶与注射用水的质量比为1:4.2;
热降解:加入适量的10wt%氢氧化钠溶液调节驴皮明胶溶液的pH值至5.7,然后将驴皮明胶溶液加温至115℃后保温,并监测驴皮明胶溶液的相对粘度,当相对粘度为2.0时,停止加热并冷却至38℃形成驴皮明胶溶液A;
改性:再次加入适量的10wt%氢氧化钠溶液调节驴皮明胶溶液A的pH值至10.0,在驴皮明胶溶液A温度为35℃的条件下,边搅拌驴皮明胶溶液A边加入丁二酸酐进行酰化改性形成驴皮明胶溶液B,同时用适量的10wt%氢氧化钠溶液维持反应体系的pH值为10.0,其丁二酸酐为驴皮明胶重量的6.5%,;
加电解质:待丁二酸酐反应完全后,再边搅拌驴皮明胶溶液B边逐渐加入氯化钠、氯化钾及氯化钙待完全溶解形成驴皮明胶溶液C,其中,每100ml的驴皮明胶溶液B中加入0.71g的氯化钠、0.020g的氯化钾、0.025g的氯化钙,然后加入适量的10wt%盐酸溶液调节驴皮明胶溶液C的pH值至7.3;
吸附:向驴皮明胶溶液C加入硅藻土和活性炭,其中,每100ml的驴皮明胶溶液C中加入0.5g的硅藻土和0.5g的活性炭,加热至110℃并保温,吸附45分钟后冷却降温、静置沉淀,过滤取第一次上清;
再吸附:加入适量的10wt%盐酸溶液调节第一上清的pH值至6.0,再次向第一上清中加入硅藻土和活性炭,其中,每100ml的驴皮明胶溶液C中加入0.2g的硅藻土和0.1g的活性炭,加热至100℃ 并保温,吸附35分钟后冷却降温、静置沉淀,过滤取第二次上清;
最后,将两次吸附后的第二次上清通过两级0.22um的微孔滤芯过滤后分装、灭菌。
取上述实施例中制备的驴皮明胶代血浆注射液三批产品,其检验结果如表1:


表1
驴皮明胶代血浆注射液对犬失血性休克的复苏作用
失血性休克是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类疾病,在外伤和急诊手术中是危及病人生命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失血量大、速度快,而输血需要一定时间的准备,经常造成临床抢救的困难。血浆代用品的出现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治疗上需要控制出血及补充足够的血容量等。病理生理过程复杂,但治疗的重点之一是维持器官组织的灌注压,维持足够的氧供。本研究采用驴皮明胶代血浆注射液和6%羟乙基淀粉进行动物学试验,研究它们对犬失血性休克复苏的效果和副作用。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与仪器
多功能监测仪
1.2方法
实验分组
体质量15~20kg的健康实验犬18只,雌雄兼用,按随机数字表法将这18只犬分成3组,每组6只。根据抗休克中输入液体成分的不同分为生理盐水组(A组):输入等量的生理盐水;6%羟乙基淀粉(B组):输入等量的6%羟乙基淀粉;驴皮明胶代血浆注射液组(C组):输入等量的驴皮明胶代血浆注射液。
实验步骤
实验组动物经腹腔注射2.5%戊巴比妥钠(30mg/kg)麻醉,然后经静脉注射肝素(300U/kg)致全身肝素化。行动静脉穿刺,右股动脉插管接换能器以进行有创血压测定;左股动脉插管连接储血袋用来放血;左股静脉插管以备输液。经右颈内静脉插入Swan-Ganz导管至肺动脉总干,备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测定。采用Wiggers改良法制作犬可逆性休克模型:左股动脉放血(速度为2.0~2.5ml·kg-1·min-1)使平均 动脉血压降低在(45.56±3.69)mmHg,并维持60min。在此期间根据平均动脉压的波动情况给予放血或回输血液,以稳定血压。待休克60min后回输液体进行抗休克治疗,回输时间与放血时间基本保持一致,抗休克治疗60min后进行观察。
实验指标测定
用多功能心电监护仪,分别于休克前(T0)、休克60min(T1)和抗休克治疗10min(T2)、30min(T3)及60min(T4)测定血流动力学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心排出量(CO)的变化。
2结果
血流动力学指标
MAP检测
各组在抗休克治疗后各时点的MAP较T1时均有明显回升(P<0.01)。A组抗休克治疗后MAP恢复较差,T2、T3时A组MAP显著低于B组和C组(P<0.05)。
HR检测
各组在抗休克治疗后各时点的HR较T1时均有明显地回降(P<0.01)。A组抗休克治疗后HR恢复较差,T2、T3时A组与B、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
CO变化
各组在抗休克治疗后各时点的CO较T1时均有明显地回升(P<0.01)。A组抗休克治疗后CO恢复较差,T3时A组与B、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如表2休克前、后及抗休克后各时相点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指标

表2
提高失血性休克的治疗效果是患者安全的渡过围手术期必要条件之一。驴皮明胶代血浆注射液是新一代的明胶类血浆代用品,相对分子质量为27500~39500,其渗透压及黏滞度与人体血液相似。pH值、离子含量与人体血浆相似,半衰期5h左右。代谢物80%在48h内经肾脏排出,同时具有渗透性利尿作用。本实验通过应用6%羟乙基淀粉与驴皮明胶代血浆治疗休克犬的研究显示:在休克治疗10min和30min时,MAP、HR、CO均能较好的恢复,两者无显著性差异,均优于生理盐水组。说明驴皮明胶代血浆注射液和目前临床常用的羟乙基淀粉效果一样,能补充血容量,能有效改善休克机体的血流动力学,治疗未发现严重并发症,安全、有效。

一种驴皮明胶代血浆注射液的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一种驴皮明胶代血浆注射液的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一种驴皮明胶代血浆注射液的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驴皮明胶代血浆注射液的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驴皮明胶代血浆注射液的制备方法.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432567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12.11 CN 103432567 A *CN103432567A* (21)申请号 201310360359.5 (22)申请日 2013.08.16 A61K 38/01(2006.01) A61K 35/36(2006.01) A61K 9/08(2006.01) C08H 1/06(2006.01) A61P 7/08(2006.01) (71)申请人 武汉华龙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地址 430040 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新华集 华龙生物科技园 (72)发明人 黄楚华 王世民 戴军宝 (74)专利代理机构 武。

2、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42104 代理人 俞鸿 (54) 发明名称 一种驴皮明胶代血浆注射液的制备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驴皮明胶代血浆注射液的制 备方法, 通过监测驴皮明胶溶液的相对粘度来控 制驴皮明胶降解的终点, 保证了驴皮明胶溶液降 解后多肽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合理, 使其制备 的驴皮明胶代血浆注射液的渗透压与人体血浆相 近, 临床上具有更好的扩容效果 ; 丁二酸酐对降 解后的驴皮明胶溶液进行酰化改性, 改性后的驴 皮明胶溶液的多肽链更稳定, 能有效控制多肽的 分子量和分子量的分布, 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和 有效性 ; 在制备代血浆的工艺中, 添加适量的氯 化钠、 氯化。

3、钾和氯化钙等电解质, 保证了大量输注 驴皮明胶代血浆时不会引起电解质紊乱 ; 在不同 酸碱度的情况下通过硅藻土和活性炭的双重吸 附, 能充分的除热原、 除杂、 脱色, 避免临床使用中 不良反应。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9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9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432567 A CN 103432567 A *CN103432567A* 1/1 页 2 1. 一种驴皮明胶代血浆注射液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备方法如下 : 溶胶 : 用注射用水溶解驴皮明胶形成驴皮明胶溶液 。

4、; 热降解 : 调节驴皮明胶溶液的 pH 值至 5.5 6.5, 然后将驴皮明胶溶液加温至 115 125后保温, 当相对粘度为 2.0 2.1 时, 停止加热并冷却至 35 45形成驴 皮明胶溶液 A ; 改性 : 再次调节驴皮明胶溶液 A 的 pH 值至 9.0 10.0, 在驴皮明胶溶液 A 温度为 35 45的条件下, 边搅拌驴皮明胶溶液 A 边加入丁二酸酐形成驴皮明胶溶液 B ; 加电解质 : 待丁二酸酐反应完全后, 再边搅拌驴皮明胶溶液 B 边加入电解质完全溶解 形成驴皮明胶溶液 C, 然后调节驴皮明胶溶液 C 的 pH 值至 7.1 7.3 ; 吸附 : 加入硅藻土和活性炭对驴皮。

5、明胶溶液 C 进行吸附, 冷却降温后静置沉淀, 过滤取 上清。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驴皮明胶代血浆注射液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附 步骤中包括两次吸附, 其具体过程为 : 第一次吸附 : 向驴皮明胶溶液 C 加入硅藻土和活性炭, 加热至 90 110并保温, 吸 附 20 60 分钟后冷却降温、 静置沉淀, 过滤取第一次上清 ; 第二次吸附 : 调节第一次上清的 pH 值至 5.5 6.0, 再次向第一次上清中加入硅藻土 和活性炭, 加热至 90 110并保温, 吸附 25 40 分钟后冷却降温、 静置沉淀, 过滤取第 二次上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驴皮明胶代血浆。

6、注射液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 附后的第二次上清通过两级微孔滤芯过滤。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驴皮明胶代血浆注射液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驴 皮明胶与注射用水的质量比为 1:4 5。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驴皮明胶代血浆注射液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注 射用水的温度为 75 85。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驴皮明胶代血浆注射液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改 性步骤中 : 边搅拌驴皮明胶溶液A边加入丁二酸酐时, 维持反应体系的pH值为9.010.0。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驴皮明胶代血浆注射液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丁 二酸酐为驴皮明胶。

7、重量的 5 7%。 8.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驴皮明胶代血浆注射液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 电解质包括氯化钠、 氯化钾及氯化钙, 其中, 每100ml的驴皮明胶溶液B中加入0.70.75g 的氯化钠、 0.015 0.029g 的氯化钾、 0.003 0.03g 的氯化钙。 9.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驴皮明胶代血浆注射液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 次吸附中, 每 100ml 的驴皮明胶溶液 C 中加入 0.2 0.5g 的硅藻土和 0.1 0.5g 的活性 炭, 所述第二次吸附中, 每 100ml 的驴皮明胶溶液 C 中加入 0.2 0.5g 的硅藻土和 0.。

8、1 0.5g 的活性炭。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432567 A 2 1/9 页 3 一种驴皮明胶代血浆注射液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生物制药领域, 涉及一种以驴皮明胶为原料制备驴皮明胶代血浆注射 液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众所周知, 血液是非常宝贵且有限的资源, 但在医疗上, 血制品的应用却非常广泛 及必须。因此,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 血浆代用品 ( 简称 “代血浆” ) 也被更多的研制出来, 并在患者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替代血制品补充血容量。 据了解, 截至目前, 国内外研究的 代血浆种类已达 30 多种, 但临床实际应用的却很少, 主要包括右旋糖酐、 。

9、羟乙基淀粉以及 改性明胶等。 右旋糖酐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较多, 如过敏反应、 急性肾功能衰竭、 蓄积作用、 出血倾向、 交叉配血试验的假凝集、 加速血沉、 抑制吞噬功能系统。羟乙基淀粉的生物学效 应取决于它的平均分子量和羟乙基的取代度, 较低相对分子量的羟乙基淀粉扩容强度小, 较高分子量的羟乙基淀粉在脏器内积存期较长, 使红细胞聚集增加, 出血时间延长, 低取代 度的羟乙基淀粉在血液循环中易被血液淀粉酶所水解, 在循环中存留时间短, 高取代度的 羟乙基淀粉因停留时间过长会发生体内蓄积和凝血机制受损。 而且羟乙基淀粉类代血浆制 备工艺复杂, 工艺条件控制较难, 成品产量少而价格高, 其成分以低分。

10、子量为主, 不参与体 内代谢过程, 无营养价值。研究证明, 明胶类代血浆具有最好的血液相容性, 即使大剂量输 注, 也几乎不影响凝血机制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在临床应用中过敏反应症状也轻微, 是最 优的一种代血浆。 0003 明胶类的胶体代血浆, 是一种重要的人工胶体代血浆。明胶制剂是人工胶体中的 一个重要分类, 是多肽类高分子聚合物, 由动物的皮、 骨、 肌腱中的胶原经水解后提取的多 肽产物制成。它含有各种氨基酸, 氨基酸连接相邻的氨基与羰基, 具有标准肽键, 不同种类 的明胶, 其分子量各不相同。 0004 与很多早期医学的发展一样, 明胶的发现和运用也与战争密不可分。在第一次世 界大战期。

11、间, 人们便从动物胶原的降解产物中发现了明胶, 其平均分子量为 60-80kDa, 但因 为其凝点高于室温, 未应用于临床。1915 年, Hogan J.JAMA 对明胶进行了首次验证, 同样发 现这种明胶难以灭菌, 凝点高于室温, 且粘稠度大。直到 1944 年, 两位科学家联手制备出了 5% 的明胶溶液, 通过水解作用保持其流动性。二战期间, 使用明胶溶液对 50 例患者进行补 液, 成功实现了液体复苏。在 1949 年 Greave 阐述把血浆代用品作为一个整体, 并认为明胶 需要再适当配制来减少它的副作用。而这很快就变成了现实, 通过化学方法把大分子明胶 变成较小分子量的明胶, 降低。

12、了它们的不良作用, 现在所普遍使用的明胶也由此而来。 1951 年, 氧化多聚明胶研发成功, 它由肽类通过乙二醛相互交联制备, 分子量介于 10-40kDa 之 间, 但现已废弃。1962 年聚明胶肽问世, 它由牛骨明胶经热降解而成, 分子量介于 5-50kDa, 后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0005 目前临床使用的明胶类代血浆均是健康牛骨明胶热降解、 交联制成。根据交联 剂的不同又分为脲联明胶 (Polyeline, 聚明胶肽 ) 和改良液体明胶 (Modified Fluid 说 明 书 CN 103432567 A 3 2/9 页 4 Gelatin, 琥珀酰明胶 )。考虑到疯牛病的出现和全球。

13、蔓延, 其牛骨明胶的来源受到影响, 大 家积极寻求新的胶原蛋白。已有报道采用驴皮、 海狗皮、 香猪皮等制备代血浆。 0006 已公开了几种驴皮明胶代血浆的制备方法, 主要通过 “原料去脂、 除热原处理、 原 胶熬制分离、 原胶除菌、 除热原精制和代血浆配制” 、“水渗漏提取明胶、 喷雾干燥、 明胶粉末 溶于磷脂聚乙二醇硬脂酸酯乙醇溶液、 阳离子树脂精制、 代血浆制备” 。这些方法均是将明 胶水解后直接制备代血浆, 未将明胶进行改性, 不能保证明胶水解后多肽链稳定性, 肽链易 断裂或自由氨基的聚合, 致使明胶多肽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难于有效控制, 从而影响产品 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再者制备的代血浆。

14、中仅添加氯化钠, 未添加其它必要的电解质, 如氯化 钙、 氯化钾等, 大量输注易引起电解质紊乱。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缺陷, 提供一种驴皮明胶代血浆注射液的制备方法, 使用丁二酸酐对降解后的驴皮明胶溶液进行酰化改性, 改性后的驴皮明胶溶液的多肽链更 稳定, 能有效控制多肽的分子量和分子量的分布, 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0008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 提供一种驴皮明胶代血浆注射液的 制备方法, 所述制备方法如下 : 0009 溶胶 : 用注射用水溶解驴皮明胶形成驴皮明胶溶液 ; 0010 热降解 : 调节驴皮明胶溶液的 pH 值至 5.5 6。

15、.5, 然后将驴皮明胶溶液加温至 115 125后保温, 当相对粘度为 2.0 2.1 时, 停止加热并冷却至 35 45形成驴 皮明胶溶液 A ; 0011 改性 : 再次调节驴皮明胶溶液 A 的 pH 值至 9.0 10.0, 在驴皮明胶溶液 A 温度为 35 45的条件下, 边搅拌驴皮明胶溶液 A 边加入丁二酸酐形成驴皮明胶溶液 B ; 0012 加电解质 : 待丁二酸酐反应完全后, 再边搅拌驴皮明胶溶液 B 边加入电解质完全 溶解形成驴皮明胶溶液 C, 然后调节驴皮明胶溶液 C 的 pH 值至 7.1 7.3 ; 0013 吸附 : 加入硅藻土和活性炭对驴皮明胶溶液 C 进行吸附, 冷。

16、却降温后静置沉淀, 过 滤取上清。 0014 所述吸附步骤中包括两次吸附, 其具体过程为 : 0015 第一次吸附 : 向驴皮明胶溶液 C 加入硅藻土和活性炭, 加热至 90 110并保 温, 吸附 20 60 分钟后冷却降温、 静置沉淀, 过滤取第一次上清 ; 0016 第二次吸附 : 调节第一次上清的 pH 值至 5.5 6.0, 再次向第一次上清中加入硅 藻土和活性炭, 加热至 90 110并保温, 吸附 25 40 分钟后冷却降温、 静置沉淀, 过滤 取第二次上清。 0017 所述吸附后的第二次上清通过两级微孔滤芯过滤。 0018 所述驴皮明胶与注射用水的质量比为 1:4 5。 001。

17、9 所述注射用水的温度为 75 85。 0020 所述改性步骤中 : 边搅拌驴皮明胶溶液 A 边加入丁二酸酐时, 维持反应体系的 pH 值为 9.0 10.0。 0021 所述丁二酸酐为驴皮明胶重量的 5 7%。 0022 所述电解质包括氯化钠、 氯化钾及氯化钙, 其中, 每 100ml 的驴皮明胶溶液 B 中加 说 明 书 CN 103432567 A 4 3/9 页 5 入 0.7 0.75g 的氯化钠、 0.015 0.029g 的氯化钾、 0.003 0.03g 的氯化钙。 0023 所述第一次吸附中, 每 100ml 的驴皮明胶溶液 C 中加入 0.2 0.5g 的硅藻土和 0.1 。

18、0.5g 的活性炭, 所述第二次吸附中, 每 100ml 的驴皮明胶溶液 C 中加入 0.2 0.5g 的硅藻土和 0.1 0.5g 的活性炭。 0024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 有益效果为 : 0025 1、 通过监测驴皮明胶溶液的相对粘度来控制驴皮明胶降解的终点, 保证了驴皮明 胶溶液降解后多肽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合理, 使其制备的驴皮明胶代血浆注射液的渗透 压与人体血浆相近, 临床上具有更好的扩容效果 ; 0026 2、 使用丁二酸酐对降解后的驴皮明胶溶液进行酰化改性, 改性后的驴皮明胶溶液 的多肽链更稳定, 能有效控制多肽的分子量和分子量的分布, 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 性 ; 00。

19、27 3、 在制备代血浆的工艺中, 添加适量的氯化钠、 氯化钾和氯化钙等电解质, 保证了 大量输注驴皮明胶代血浆时不会引起电解质紊乱 ; 0028 4、 在不同酸碱度的情况下通过硅藻土和活性炭的双重吸附, 能充分的除热原、 除 杂、 脱色, 避免临床使用中不良反应。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实施例 1 0030 溶胶 : 用 75的注射用水溶解驴皮明胶形成驴皮明胶溶液, 其驴皮明胶与注射用 水的质量比为 1:4 ; 0031 热降解 : 加入适量的 10wt% 氢氧化钠溶液调节驴皮明胶溶液的 pH 值至 5.5, 然后 将驴皮明胶溶液加温至 115后保温, 并监测驴皮明胶溶液的相对粘度, 当相。

20、对粘度为 2.0 时, 停止加热并冷却至 35形成驴皮明胶溶液 A ; 0032 改性 : 再次加入适量的 10wt% 氢氧化钠溶液调节驴皮明胶溶液 A 的 pH 值至 9.0, 在驴皮明胶溶液 A 温度为 35的条件下, 边搅拌驴皮明胶溶液 A 边加入丁二酸酐进行酰化 改性形成驴皮明胶溶液 B, 同时用适量的 10wt% 氢氧化钠溶液维持反应体系的 pH 值为 9.0, 其丁二酸酐为驴皮明胶重量的 5%, ; 0033 加电解质 : 待丁二酸酐反应完全后, 再边搅拌驴皮明胶溶液 B 边逐渐加入氯化钠、 氯化钾及氯化钙完全待溶解形成驴皮明胶溶液 C, 其中, 每 100ml 的驴皮明胶溶液 B。

21、 中加入 0.7g 的氯化钠、 0.018g 的氯化钾、 0.008g 的氯化钙, , 然后加入适量的 10wt% 盐酸溶液调节 驴皮明胶溶液 C 的 pH 值至 7.1 ; 0034 吸附 : 向驴皮明胶溶液 C 加入硅藻土和活性炭, 其中, 每 100ml 的驴皮明胶溶液 C 中加入0.2g的硅藻土和0.1g的活性炭, 加热至90并保温, 吸附20分钟后冷却降温、 静置 沉淀, 过滤取第一次上清 ; 0035 再吸附 : 加入适量的 10wt% 盐酸溶液调节第一上清的 pH 值至 5.5, 再次向第一上 清中加入硅藻土和活性炭, 其中, 每 100ml 的驴皮明胶溶液 C 中加入 0.2g。

22、 的硅藻土和 0.1g 的活性炭, 加热至 90并保温, 吸附 25 分钟后冷却降温、 静置沉淀, 过滤取第二次上清 ; 0036 最后, 将两次吸附后的第二次上清通过两级 0.22um 的微孔滤芯过滤后分装、 灭 菌。 说 明 书 CN 103432567 A 5 4/9 页 6 0037 实施例 2 0038 溶胶 : 用 80的注射用水溶解驴皮明胶形成驴皮明胶溶液, 其驴皮明胶与注射用 水的质量比为 1:4.2 ; 0039 热降解 : 加入适量的 10wt% 氢氧化钠溶液调节驴皮明胶溶液的 pH 值至 6.0, 然后 将驴皮明胶溶液加温至 120后保温, 并监测驴皮明胶溶液的相对粘度,。

23、 当相对粘度为 2.0 时, 停止加热并冷却至 40形成驴皮明胶溶液 A ; 0040 改性 : 再次加入适量的 10wt% 氢氧化钠溶液调节驴皮明胶溶液 A 的 pH 值至 9.5, 在驴皮明胶溶液 A 温度为 40的条件下, 边搅拌驴皮明胶溶液 A 边加入丁二酸酐进行酰化 改性形成驴皮明胶溶液 B, 同时用适量的 10wt% 氢氧化钠溶液维持反应体系的 pH 值为 9.5, 其丁二酸酐为驴皮明胶重量的 5.5%, ; 0041 加电解质 : 待丁二酸酐反应完全后, 再边搅拌驴皮明胶溶液 B 边逐渐加入氯化钠、 氯化钾及氯化钙待完全溶解形成驴皮明胶溶液 C, 其中, 每 100ml 的驴皮明。

24、胶溶液 B 中加入 0.72g的氯化钠、 0.020g的氯化钾、 0.01g的氯化钙, 然后加入适量的10wt%盐酸溶液调节驴 皮明胶溶液 C 的 pH 值至 7.1 ; 0042 吸附 : 向驴皮明胶溶液 C 加入硅藻土和活性炭, 其中, 每 100ml 的驴皮明胶溶液 C 中加入 0.3g 的硅藻土和 0.2g 的活性炭, 加热至 100并保温, 吸附 35 分钟后冷却降温、 静 置沉淀, 过滤取第一次上清 ; 0043 再吸附 : 加入适量的 10wt% 盐酸溶液调节第一上清的 pH 值至 5.5, 再次向第一上 清中加入硅藻土和活性炭, 其中, 每 100ml 的驴皮明胶溶液 C 中加。

25、入 0.3g 的硅藻土和 0.2g 的活性炭, 加热至 90并保温, 吸附 30 分钟后冷却降温、 静置沉淀, 过滤取第二次上清, ; 0044 最后, 将两次吸附后的第二次上清通过两级 0.22um 的微孔滤芯过滤后分装、 灭 菌。 0045 实施例 3 0046 溶胶 : 用 85的注射用水溶解驴皮明胶形成驴皮明胶溶液, 其驴皮明胶与注射用 水的质量比为 1:4.5 ; 0047 热降解 : 加入适量的 10wt% 氢氧化钠溶液调节驴皮明胶溶液的 pH 值至 6.5, 然后 将驴皮明胶溶液加温至 125后保温, 并监测驴皮明胶溶液的相对粘度, 当相对粘度为 2.1 时, 停止加热并冷却至 。

26、45形成驴皮明胶溶液 A ; 0048 改性 : 再次加入适量的 10wt% 氢氧化钠溶液调节驴皮明胶溶液 A 的 pH 值至 10.0, 在驴皮明胶溶液 A 温度为 45的条件下, 边搅拌驴皮明胶溶液 A 边加入丁二酸酐进行酰 化改性形成驴皮明胶溶液 B, 同时用适量的 10wt% 氢氧化钠溶液维持反应体系的 pH 值为 10.0, 其丁二酸酐为驴皮明胶重量的 6.0%, ; 0049 加电解质 : 待丁二酸酐反应完全后, 再边搅拌驴皮明胶溶液 B 边逐渐加入氯化钠、 氯化钾及氯化钙待完全溶解 (重量要求? ? ) 形成驴皮明胶溶液C, 其中, 每100ml的驴皮明胶 溶液 B 中加入 0.。

27、75g 的氯化钠、 0.021g 的氯化钾、 0.015g 的氯化钙, 然后加入适量的 10wt% 盐酸溶液调节驴皮明胶溶液 C 的 pH 值至 7.2 ; 0050 吸附 : 向驴皮明胶溶液 C 加入硅藻土和活性炭, 其中, 每 100ml 的驴皮明胶溶液 C 中加入 0.5g 的硅藻土和 0.4g 的活性炭, 加热至 110并保温, 吸附 50 分钟后冷却降温、 静 置沉淀, 过滤取第一次上清 ; 说 明 书 CN 103432567 A 6 5/9 页 7 0051 再吸附 : 加入适量的 10wt% 盐酸溶液调节第一上清的 pH 值至 6.0, 再次向第一上 清中加入硅藻土和活性炭, 。

28、其中, 每 100ml 的驴皮明胶溶液 C 中加入 0.5g 的硅藻土和 0.4g 的活性炭, 加热至 100并保温, 吸附 30 分钟后冷却降温、 静置沉淀, 过滤取第二次上清 ; 0052 最后, 将两次吸附后的第二次上清通过两级 0.22um 的微孔滤芯过滤后分装、 灭 菌。 0053 实施例 4 0054 溶胶 : 用 80的注射用水溶解驴皮明胶形成驴皮明胶溶液, 其驴皮明胶与注射用 水的质量比为 1:5 ; 0055 热降解 : 加入适量的 10wt% 氢氧化钠溶液调节驴皮明胶溶液的 pH 值至 6.0, 然后 将驴皮明胶溶液加温至 125后保温, 并监测驴皮明胶溶液的相对粘度, 当。

29、相对粘度为 2.0 时, 停止加热并冷却至 45形成驴皮明胶溶液 A ; 0056 改性 : 再次加入适量的 10wt% 氢氧化钠溶液调节驴皮明胶溶液 A 的 pH 值至 9.0, 在驴皮明胶溶液 A 温度为 45的条件下, 边搅拌驴皮明胶溶液 A 边加入丁二酸酐进行酰化 改性形成驴皮明胶溶液 B, 同时用适量的 10wt% 氢氧化钠溶液维持反应体系的 pH 值为 9.0, 其丁二酸酐为驴皮明胶重量的 7.0%, ; 0057 加电解质 : 待丁二酸酐反应完全后, 再边搅拌驴皮明胶溶液 B 边逐渐加入氯化钠、 氯化钾及氯化钙待完全溶解形成驴皮明胶溶液 C, 其中, 每 100ml 的驴皮明胶溶。

30、液 B 中加入 0.74g 的氯化钠、 0.029g 的氯化钾、 0.025g 的氯化钙, 然后加入适量的 10wt% 盐酸溶液调节 驴皮明胶溶液 C 的 pH 值至 7.3 ; 0058 吸附 : 向驴皮明胶溶液 C 加入硅藻土和活性炭, 其中, 每 100ml 的驴皮明胶溶液 C 中加入 0.4g 的硅藻土和 0.5g 的活性炭, 加热至 110并保温, 吸附 60 分钟后冷却降温、 静 置沉淀, 过滤取第一次上清 ; 0059 再吸附 : 加入适量的 10wt% 盐酸溶液调节第一上清的 pH 值至 5.8, 再次向第一上 清中加入硅藻土和活性炭, 其中, 每 100ml 的驴皮明胶溶液 。

31、C 中加入 0.3g 的硅藻土和 0.4g 的活性炭, 加热至 100并保温, 吸附 35 分钟后冷却降温、 静置沉淀, 过滤取第二次上清 ; 0060 最后, 将两次吸附后的第二次上清通过两级 0.22um 的微孔滤芯过滤后分装、 灭 菌。 0061 实施例 5 0062 溶胶 : 用 85的注射用水溶解驴皮明胶形成驴皮明胶溶液, 其驴皮明胶与注射用 水的质量比为 1:4.8 ; 0063 热降解 : 加入适量的 10wt% 氢氧化钠溶液调节驴皮明胶溶液的 pH 值至 6.2, 然 后将驴皮明胶溶液加温至 120后保温, 并监测驴皮明胶溶液的相对粘度, 当相对粘度为 2.05 时, 停止加热。

32、并冷却至 40形成驴皮明胶溶液 A ; 0064 改性 : 再次加入适量的 10wt% 氢氧化钠溶液调节驴皮明胶溶液 A 的 pH 值至 9.5, 在驴皮明胶溶液 A 温度为 45的条件下, 边搅拌驴皮明胶溶液 A 边加入丁二酸酐进行酰化 改性形成驴皮明胶溶液 B, 同时用适量的 10wt% 氢氧化钠溶液维持反应体系的 pH 值为 9.5, 其丁二酸酐为驴皮明胶重量的 6.0%, ; 0065 加电解质 : 待丁二酸酐反应完全后, 再边搅拌驴皮明胶溶液 B 边逐渐加入氯化钠、 氯化钾及氯化钙待完全溶解形成驴皮明胶溶液 C, 其中, 每 100ml 的驴皮明胶溶液 B 中加入 说 明 书 CN 。

33、103432567 A 7 6/9 页 8 0.73g的氯化钠、 0.025g的氯化钾、 0.03g的氯化钙, 然后加入适量的10wt%盐酸溶液调节驴 皮明胶溶液 C 的 pH 值至 7.1 ; 0066 吸附 : 向驴皮明胶溶液 C 加入硅藻土和活性炭, 其中, 每 100ml 的驴皮明胶溶液 C 中加入0.2g的硅藻土和0.5g的活性炭, 加热至90并保温, 吸附50分钟后冷却降温、 静置 沉淀, 过滤取第一次上清 ; 0067 再吸附 : 加入适量的 10wt% 盐酸溶液调节第一上清的 pH 值至 5.5, 再次向第一上 清中加入硅藻土和活性炭, 其中, 每 100ml 的驴皮明胶溶液 。

34、C 中加入 0.3g 的硅藻土和 0.1g 的活性炭, 加热至 100并保温, 吸附 25 分钟后冷却降温、 静置沉淀, 过滤取第二次上清 ; 0068 最后, 将两次吸附后的第二次上清通过两级 0.22um 的微孔滤芯过滤后分装、 灭 菌。 0069 实施例 6 0070 溶胶 : 用 75的注射用水溶解驴皮明胶形成驴皮明胶溶液, 其驴皮明胶与注射用 水的质量比为 1:4.2 ; 0071 热降解 : 加入适量的 10wt% 氢氧化钠溶液调节驴皮明胶溶液的 pH 值至 5.7, 然后 将驴皮明胶溶液加温至 115后保温, 并监测驴皮明胶溶液的相对粘度, 当相对粘度为 2.0 时, 停止加热并。

35、冷却至 38形成驴皮明胶溶液 A ; 0072 改性 : 再次加入适量的 10wt% 氢氧化钠溶液调节驴皮明胶溶液 A 的 pH 值至 10.0, 在驴皮明胶溶液 A 温度为 35的条件下, 边搅拌驴皮明胶溶液 A 边加入丁二酸酐进行酰 化改性形成驴皮明胶溶液 B, 同时用适量的 10wt% 氢氧化钠溶液维持反应体系的 pH 值为 10.0, 其丁二酸酐为驴皮明胶重量的 6.5%, ; 0073 加电解质 : 待丁二酸酐反应完全后, 再边搅拌驴皮明胶溶液 B 边逐渐加入氯化钠、 氯化钾及氯化钙待完全溶解形成驴皮明胶溶液 C, 其中, 每 100ml 的驴皮明胶溶液 B 中加入 0.71g 的氯。

36、化钠、 0.020g 的氯化钾、 0.025g 的氯化钙, 然后加入适量的 10wt% 盐酸溶液调节 驴皮明胶溶液 C 的 pH 值至 7.3 ; 0074 吸附 : 向驴皮明胶溶液 C 加入硅藻土和活性炭, 其中, 每 100ml 的驴皮明胶溶液 C 中加入 0.5g 的硅藻土和 0.5g 的活性炭, 加热至 110并保温, 吸附 45 分钟后冷却降温、 静 置沉淀, 过滤取第一次上清 ; 0075 再吸附 : 加入适量的 10wt% 盐酸溶液调节第一上清的 pH 值至 6.0, 再次向第一上 清中加入硅藻土和活性炭, 其中, 每 100ml 的驴皮明胶溶液 C 中加入 0.2g 的硅藻土和。

37、 0.1g 的活性炭, 加热至 100并保温, 吸附 35 分钟后冷却降温、 静置沉淀, 过滤取第二次上清 ; 0076 最后, 将两次吸附后的第二次上清通过两级 0.22um 的微孔滤芯过滤后分装、 灭 菌。 0077 取上述实施例中制备的驴皮明胶代血浆注射液三批产品, 其检验结果如表 1 : 0078 说 明 书 CN 103432567 A 8 7/9 页 9 0079 0080 表 1 0081 驴皮明胶代血浆注射液对犬失血性休克的复苏作用 0082 失血性休克是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类疾病, 在外伤和急诊手术中是危及病人生命的 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失血量大、 速度快, 而输血需要一定时间的准。

38、备, 经常造成临床抢救的 困难。血浆代用品的出现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治疗上需要控制出血及补充足够的 血容量等。 病理生理过程复杂, 但治疗的重点之一是维持器官组织的灌注压, 维持足够的氧 供。 本研究采用驴皮明胶代血浆注射液和6羟乙基淀粉进行动物学试验, 研究它们对犬失 血性休克复苏的效果和副作用。 说 明 书 CN 103432567 A 9 8/9 页 10 0083 1 材料与方法 0084 1.1 材料与仪器 0085 多功能监测仪 0086 1.2 方法 0087 实验分组 0088 体质量 15 20kg 的健康实验犬 18 只, 雌雄兼用,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这 18 只犬分。

39、 成 3 组, 每组 6 只。根据抗休克中输入液体成分的不同分为生理盐水组 (A 组 ) : 输入等量 的生理盐水 ; 6羟乙基淀粉 (B 组 ) : 输入等量的 6羟乙基淀粉 ; 驴皮明胶代血浆注射液 组 (C 组 ) : 输入等量的驴皮明胶代血浆注射液。 0089 实验步骤 0090 实验组动物经腹腔注射 2.5% 戊巴比妥钠 (30mg/kg) 麻醉, 然后经静脉注射肝素 (300U/kg) 致全身肝素化。行动静脉穿刺, 右股动脉插管接换能器以进行有创血压测定 ; 左 股动脉插管连接储血袋用来放血 ; 左股静脉插管以备输液。经右颈内静脉插入 Swan-Ganz 导管至肺动脉总干, 备血流。

40、动力学指标的测定。采用 Wiggers 改良法制作犬可逆性休 克模型 : 左股动脉放血 ( 速度为 2.0 2.5mlkg-1min-1) 使平均动脉血压降低在 (45.563.69)mmHg, 并维持 60min。在此期间根据平均动脉压的波动情况给予放血或回输 血液, 以稳定血压。待休克 60min 后回输液体进行抗休克治疗, 回输时间与放血时间基本保 持一致, 抗休克治疗 60min 后进行观察。 0091 实验指标测定 0092 用多功能心电监护仪, 分别于休克前 (T0)、 休克 60min(T1) 和抗休克治疗 10min(T2)、 30min(T3) 及 60min(T4) 测定血。

41、流动力学平均动脉压 (MAP)、 心率 (HR) 和心排出 量 (CO) 的变化。 0093 2 结果 0094 血流动力学指标 0095 MAP 检测 0096 各组在抗休克治疗后各时点的 MAP 较 T1 时均有明显回升 (P0.01)。A 组抗休克 治疗后 MAP 恢复较差, T2、 T3 时 A 组 MAP 显著低于 B 组和 C 组 (P0.05)。 0097 HR 检测 0098 各组在抗休克治疗后各时点的 HR 较 T1 时均有明显地回降 (P0.01)。A 组抗休克 治疗后 HR 恢复较差, T2、 T3 时 A 组与 B、 C 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1, P0.05)。

42、。 0099 CO 变化 0100 各组在抗休克治疗后各时点的 CO 较 T1 时均有明显地回升 (P0.01)。A 组抗休克 治疗后 CO 恢复较差, T3 时 A 组与 B、 C 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1)。 0101 如表 2 休克前、 后及抗休克后各时相点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指标 0102 说 明 书 CN 103432567 A 10 9/9 页 11 0103 表 2 0104 提高失血性休克的治疗效果是患者安全的渡过围手术期必要条件之一。 驴皮明胶 代血浆注射液是新一代的明胶类血浆代用品, 相对分子质量为 27500 39500, 其渗透压及 黏滞度与人体血液相似。pH 值、 离子含量与人体血浆相似, 半衰期 5h 左右。代谢物 80% 在 48h 内经肾脏排出, 同时具有渗透性利尿作用。本实验通过应用 6羟乙基淀粉与驴皮明胶 代血浆治疗休克犬的研究显示 : 在休克治疗 10min 和 30min 时, MAP、 HR、 CO 均能较好的恢 复, 两者无显著性差异, 均优于生理盐水组。 说明驴皮明胶代血浆注射液和目前临床常用的 羟乙基淀粉效果一样, 能补充血容量, 能有效改善休克机体的血流动力学, 治疗未发现严重 并发症, 安全、 有效。 说 明 书 CN 103432567 A 1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