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玻纤增强聚丙烯纳米材料及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罗明 文档编号:5324105 上传时间:2019-01-05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667.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069663.4

申请日:

2013.03.05

公开号:

CN103146052A

公开日:

2013.06.12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C08L 23/10申请公布日:20130612|||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08L 23/10申请日:20130305|||公开

IPC分类号:

C08L23/10; C08K13/06; C08K9/10; C08K3/36; C08K7/14

主分类号:

C08L23/10

申请人:

苏州旭光聚合物有限公司

发明人:

任俊

地址:

215129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创业街36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代理人:

董建林;郭晓敏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性玻纤增强聚丙烯纳米材料及制备方法,属于高分子材料领域。用化学分散法制备纳米SiO2/PMMA填料;以纳米SiO2/PMMA填料作为填料,联同聚丙烯树脂、玻璃纤维、抗氧化剂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玻纤增强聚丙烯纳米材料。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本发明的玻纤增强聚丙烯纳米材料,通过增加玻璃纤维并加入纳米材料,增强聚丙烯材料的强度;通过使PMMA包覆纳米SiO2,保证了聚丙烯材料的韧性。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改性玻纤增强聚丙烯纳米材料,其特征在于,由如下成分按重量份数熔融共混而成:
聚丙烯树脂                 60‑75份
玻璃纤维                   20‑30份
纳米SiO2/PMMA填料  2‑5份
   抗氧化剂                   0.3‑1份,
   其中纳米SiO2/PMMA填料由PMMA包覆纳米SiO2形成,纳米SiO2/PMMA填料还掺杂入偶联剂。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玻纤增强聚丙烯纳米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丙烯树脂为均聚物型或共聚物型,聚丙烯树脂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在5~80 g/10min之间。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性玻纤增强聚丙烯纳米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纳米SiO2/PMMA填料中组分的重量份数为:
SiO2  40‑60份  PMMA 40‑60份 偶联剂 5‑10份。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改性玻纤增强聚丙烯纳米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偶联剂为硅烷、钛酸酯、磷酸酯或铬络合物。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改性玻纤增强聚丙烯纳米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氧化剂为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β‑(4‑羟基苯基‑3,5‑二叔丁基)丙酸正十八碳醇酯、2,6‑二叔丁基对甲酚、4, 4'‑硫代双(6‑叔丁基‑3‑(甲基)苯酚)的一种或几种。
制备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改性玻纤增强聚丙烯纳米材料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用化学分散法制备纳米SiO2/PMMA填料;
   2)以纳米SiO2/PMMA填料作为填料,联同聚丙烯树脂、玻璃纤维、抗氧化剂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玻纤增强聚丙烯纳米材料。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改性玻纤增强聚丙烯纳米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化学分散法使用的溶剂为甲苯或乙醇。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改性玻纤增强聚丙烯纳米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以重量分数计数,纳米SiO2/PMMA填料占2‑5份,聚丙烯树脂占60‑75份,玻璃纤维20‑30份,抗氧化剂0.3‑1份。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改性玻纤增强聚丙烯纳米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的熔融共混温度为150‑300度。

说明书

说明书改性玻纤增强聚丙烯纳米材料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性玻纤增强聚丙烯纳米材料及制备方法,属于高分子材料领域。
背景技术
聚丙烯作为一种通用塑料,有许多优良性能,但因机械强度低、耐热性差、收缩形变大和抗蠕变性差等原因,使其在实际应用中受到限制,不能作为高性能工程塑料使用。因此,对聚丙烯进行改性,使其工程化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采用橡胶类弹性体共混及纤维、填料共混方式增强、增韧聚丙烯时,韧性和强度很难同时兼顾。纳米粒子为聚丙烯的改性提供了新途径。文献中大多报道的是以纳米SiO2为填充材料,并加入偶联剂以减少纳米粒子的团聚和改善填料与基体界面的相容性,但由于小分子偶联剂的作用有限,改性效果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采用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纳米材料、同时保证材料韧性的改性玻纤增强聚丙烯纳米材料及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改性玻纤增强聚丙烯纳米材料,其特征在于,由如下成分按重量份数熔融共混而成:

其中纳米SiO2/PMMA填料由PMMA包覆纳米SiO2形成,纳米SiO2/PMMA填料还掺杂入偶联剂。
前述的改性玻纤增强聚丙烯纳米材料,所述的聚丙烯树脂为均聚物型或共聚物型,聚丙烯树脂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在5~80g/10min之间。
前述的改性玻纤增强聚丙烯纳米材料,所述的纳米SiO2/PM MA填料中组分的重量份数为:
SiO2 40‑60份 PMMA 40‑60份 偶联剂 5‑10份。
前述的改性玻纤增强聚丙烯纳米材料,所述的偶联剂为硅烷、钛酸酯、磷酸酯或铬络合物。
前述的改性玻纤增强聚丙烯纳米材料,所述的抗氧化剂为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β‑(4‑羟基苯基‑3,5‑二叔丁基)丙酸正十八碳醇酯、2,6‑二叔丁基对甲酚、4,4'‑硫代双(6‑叔丁基‑3‑(甲基)苯酚)的一种或几种。
前述的改性玻纤增强聚丙烯纳米材料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用化学分散法制备纳米SiO2/PMMA填料;
2)以纳米SiO2/PMMA填料作为填料,联同聚丙烯树脂、玻璃纤维、抗氧化剂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玻纤增强聚丙烯纳米材料。
前述的改性玻纤增强聚丙烯纳米材料的方法,所述的化学分散法使用的溶剂为甲苯或乙醇。
前述的改性玻纤增强聚丙烯纳米材料的方法,在步骤2)中,以重量分数计数,纳米SiO2/PMMA填料占2‑5份,聚丙烯树脂占60‑75份,玻璃纤维20‑30份,抗氧化剂0.3‑1份。
前述的改性玻纤增强聚丙烯纳米材料的方法,步骤2)所述的熔融共混温度为150‑300度。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本发明的玻纤增强聚丙烯纳米材料,通过增加玻璃纤维并加入纳米材料,增强聚丙烯材料的强度;通过使PMMA包覆纳米
SiO2,保证了聚丙烯材料的韧性。
具体实施方式
按表1所示的重量进行配比各成分。

表1实施例1‑4的各成分重量
按照表1中各实施例的成分重量制备改性玻纤增强聚丙烯纳米材料,具体过程如下:
化学分散法制备纳米SiO2/PMMA填料:化学分散主要采用偶联剂来改性纳米SiO2/PMMA,使其表面的羟基与偶联剂发生化学作用,降低其表面的亲水性,提高表面疏水性,以达到减少团聚的目的。常用的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通常人们用偶联剂处理纳米SiO2/PMMA的方法有两种,其主要区别在于溶剂的选择不同。甲苯溶剂法是将一定量的预处理过的纳米SiO2和PMMA,加入以甲苯为溶剂的烧瓶,加入水解后的偶联剂,高温下回流数小时,再用甲醇和二己基醚分别洗涤后干燥。乙醇溶剂法通常将乙醇和水以一定比例混合后加入预处理的纳米SiO2和PMMA,搅拌数小时,高速离心分离。两种方法的区别可用偶联剂与纳米SiO2作用的机理不同来解释:方法1中偶联剂的烷氧基水解后产生羟基与纳米SiO2上的羟基发生氢键作用,而后在高温下迸一步作用生成si一0-si的结构,纳米SiO2与偶联剂是靠Si一0一Si键连接。而方法2中偶联剂的烷氧基水解后产生羟基与纳米SiO2上的不饱和羟基发生氢键作用,其纳米SiO2与偶联剂的连接方式比较复杂,可能是各类氢键及Si—o-Si的混合作用。
其中纳米SiO2/PMMA这样制备:将1g纳米SiO2(比表面积大于600m/g,平均粒径80nm,南京海泰纳米材料有限公司)与1mL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天津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混合,在30℃下超声分散2h或5h;超声分散后的溶液中加入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沈阳东兴试剂厂),升温至80℃,引发MMA发生自由基聚合;将聚合产物抽滤,用去离子水清洗,滤饼在80℃下干燥24h,得到的粉末为纳米SiO2/PMMA,记为纳米SiO2/PMMA(t),t表示超声分散时间。
改性玻纤增强聚丙烯纳米材料的制备:在聚丙烯树脂、玻璃纤维树脂中加入一定量的纳米SiO2/PMMA填料,将混合物料分批次加入到温度为180℃的转矩流变仪中,混合速率为32r/min,待转矩稳定后,混合15min,所得聚丙烯基纳米复合材料用平板硫化机在180℃下进行压片。
按照国家标准GB13525/T‑92测试机械性能,按照GB1634测试热稳定性和耐老化性能,具体的测试结果见表2。

表2各实施例的性能及对比
其中,对比例为现有技术中的玻纤增强聚丙烯材料。
由此可见,本发明的改性玻纤增强聚丙烯纳米材料的机械性能优越,达到了采用玻璃纤维改性过的聚丙烯材料的性能甚至性能更优,热稳定性也好,耐老化性能优越,强度高,韧性好,说明其同时兼顾了韧性和强度。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改性玻纤增强聚丙烯纳米材料及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改性玻纤增强聚丙烯纳米材料及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改性玻纤增强聚丙烯纳米材料及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改性玻纤增强聚丙烯纳米材料及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改性玻纤增强聚丙烯纳米材料及制备方法.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146052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6.12 CN 103146052 A *CN103146052A* (21)申请号 201310069663.4 (22)申请日 2013.03.05 C08L 23/10(2006.01) C08K 13/06(2006.01) C08K 9/10(2006.01) C08K 3/36(2006.01) C08K 7/14(2006.01) (71)申请人 苏州旭光聚合物有限公司 地址 215129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创业街 36 号 (72)发明人 任俊 (74)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2、 32224 代理人 董建林 郭晓敏 (54) 发明名称 改性玻纤增强聚丙烯纳米材料及制备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性玻纤增强聚丙烯纳米材 料及制备方法, 属于高分子材料领域。 用化学分散 法制备纳米 2 填料 ; 以纳米 2 填料作为填料, 联同聚丙烯树 脂、 玻璃纤维、 抗氧化剂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玻纤 增强聚丙烯纳米材料。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 : 本发明的玻纤增强聚丙烯纳米材料, 通过增加玻 璃纤维并加入纳米材料, 增强聚丙烯材料的强度 ; 通过使 PMMA 包覆纳米 2, 保证了聚丙烯材 料的韧性。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19)中华人民。

3、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146052 A CN 103146052 A *CN103146052A* 1/1 页 2 1. 改性玻纤增强聚丙烯纳米材料, 其特征在于, 由如下成分按重量份数熔融共混而 成 : 聚丙烯树脂 60-75 份 玻璃纤维 20-30 份 纳米 2 填料 2-5 份 抗氧化剂 0.3-1 份, 其中纳米 2 填料由包覆纳米 2 形成, 纳米 2 填料还掺杂入偶联剂。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改性玻纤增强聚丙烯纳米材料,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聚丙烯 树脂为均聚物型或共聚物型, 聚丙烯树脂。

4、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在 580 g/10min 之间。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改性玻纤增强聚丙烯纳米材料,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纳米 2 填料中组分的重量份数为 : 2 40-60 份 40-60 份 偶联剂 5-10 份。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改性玻纤增强聚丙烯纳米材料,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偶联剂 为硅烷、 钛酸酯、 磷酸酯或铬络合物。 5.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改性玻纤增强聚丙烯纳米材料,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抗氧化 剂为四 (-(3,5- 二叔丁基 -4- 羟基苯基 ) 丙酸 ) 季戊四醇酯、 -(4- 羟基苯基 -3,5- 二 叔丁基 ) 丙酸正十八碳醇酯、 。

5、2,6- 二叔丁基对甲酚、 4, 4- 硫代双 (6- 叔丁基 -3-(甲基) 苯酚 ) 的一种或几种。 6. 制备权利要求 1-5 任意一项所述的改性玻纤增强聚丙烯纳米材料的方法, 包括如下 步骤 : 1) 用化学分散法制备纳米 2 填料 ; 2) 以纳米 2 填料作为填料, 联同聚丙烯树脂、 玻璃纤维、 抗氧化剂通 过熔融共混法制备玻纤增强聚丙烯纳米材料。 7.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改性玻纤增强聚丙烯纳米材料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 化学分散法使用的溶剂为甲苯或乙醇。 8.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改性玻纤增强聚丙烯纳米材料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 在步骤 2) 中, 以重量分。

6、数计数, 纳米 2 填料占 2-5 份, 聚丙烯树脂占 60-75 份, 玻 璃纤维 20-30 份, 抗氧化剂 0.3-1 份。 9.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改性玻纤增强聚丙烯纳米材料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步骤 2) 所述的熔融共混温度为 150-300 度。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146052 A 2 1/3 页 3 改性玻纤增强聚丙烯纳米材料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性玻纤增强聚丙烯纳米材料及制备方法, 属于高分子材料领 域。 背景技术 0002 聚丙烯作为一种通用塑料, 有许多优良性能, 但因机械强度低、 耐热性差、 收缩形 变大和抗蠕变性差等原因。

7、, 使其在实际应用中受到限制, 不能作为高性能工程塑料使用。 因 此, 对聚丙烯进行改性, 使其工程化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采用橡胶类弹性体共混及纤 维、 填料共混方式增强、 增韧聚丙烯时, 韧性和强度很难同时兼顾。纳米粒子为聚丙烯的改 性提供了新途径。文献中大多报道的是以纳米 2 为填充材料, 并加入偶联剂以减少 纳米粒子的团聚和改善填料与基体界面的相容性, 但由于小分子偶联剂的作用有限, 改性 效果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发明内容 0003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提供一种采用 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纳米材料、 同时保证材料韧性的改性玻纤增强聚丙烯纳米材料及。

8、制备 方法。 0004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 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 0005 改性玻纤增强聚丙烯纳米材料, 其特征在于, 由如下成分按重量份数熔融共混而 成 : 0006 0007 其中纳米 2 填料由包覆纳米 2 形成, 纳米 2 填料还掺杂入偶联剂。 0008 前述的改性玻纤增强聚丙烯纳米材料, 所述的聚丙烯树脂为均聚物型或共聚物 型, 聚丙烯树脂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在 5 80g/10min 之间。 0009 前述的改性玻纤增强聚丙烯纳米材料, 所述的纳米 2 填料中 组分的重量份数为 : 0010 2 40-60 份 40-60 份 偶联剂 5-10 份。 0011 前述的改性玻纤。

9、增强聚丙烯纳米材料, 所述的偶联剂为硅烷、 钛酸酯、 磷酸酯或铬 络合物。 说 明 书 CN 103146052 A 3 2/3 页 4 0012 前述的改性玻纤增强聚丙烯纳米材料, 所述的抗氧化剂为四 (-(3,5- 二叔丁 基 -4- 羟基苯基 ) 丙酸 ) 季戊四醇酯、 -(4- 羟基苯基 -3,5- 二叔丁基 ) 丙酸正十八碳醇 酯、 2,6- 二叔丁基对甲酚、 4,4- 硫代双 (6- 叔丁基 -3-(甲基) 苯酚 ) 的一种或几种。 0013 前述的改性玻纤增强聚丙烯纳米材料的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 0014 1) 用化学分散法制备纳米 2 填料 ; 0015 2) 以纳米 2 。

10、填料作为填料, 联同聚丙烯树脂、 玻璃纤维、 抗氧化 剂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玻纤增强聚丙烯纳米材料。 0016 前述的改性玻纤增强聚丙烯纳米材料的方法, 所述的化学分散法使用的溶剂为甲 苯或乙醇。 0017 前述的改性玻纤增强聚丙烯纳米材料的方法, 在步骤 2) 中, 以重量分数计数, 纳米 2 填料占 2-5 份, 聚丙烯树脂占 60-75 份, 玻璃纤维 20-30 份, 抗氧化剂 0.3-1 份。 0018 前述的改性玻纤增强聚丙烯纳米材料的方法, 步骤 2)所述的熔融共混温度为 150-300 度。 0019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 : 本发明的玻纤增强聚丙烯纳米材料, 通过增加玻璃纤维 。

11、并加入纳米材料, 增强聚丙烯材料的强度 ; 通过使 PMMA 包覆纳米 0020 2, 保证了聚丙烯材料的韧性。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按表 1 所示的重量进行配比各成分。 0022 0023 表 1 实施例 1-4 的各成分重量 0024 按照表 1 中各实施例的成分重量制备改性玻纤增强聚丙烯纳米材料, 具体过程如 下 : 0025 化学分散法制备纳米 2 填料 : 化学分散主要采用偶联剂来改性 纳米 SiO2 , 使其表面的羟基与偶联剂发生化学作用, 降低其表面的亲水性, 提 高表面疏水性, 以达到减少团聚的目的。常用的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通常人们用偶联剂 处理纳米 SiO2 的方法有两。

12、种, 其主要区别在于溶剂的选择不同。甲苯溶剂法是 将一定量的预处理过的纳米 SiO2 和, 加入以甲苯为溶剂的烧瓶, 加入水解后的偶 说 明 书 CN 103146052 A 4 3/3 页 5 联剂, 高温下回流数小时, 再用甲醇和二己基醚分别洗涤后干燥。 乙醇溶剂法通常将乙醇和 水以一定比例混合后加入预处理的纳米 SiO2 和 PMMA, 搅拌数小时, 高速离心分离。两种方 法的区别可用偶联剂与纳米SiO2作用的机理不同来解释 : 方法1中偶联剂的烷氧基水解后 产生羟基与纳米SiO2上的羟基发生氢键作用, 而后在高温下迸一步作用生成一0 的结构, 纳米 SiO2 与偶联剂是靠一 0 一键连。

13、接。而方法 2 中偶联剂的烷氧基水 解后产生羟基与纳米 SiO2 上的不饱和羟基发生氢键作用, 其纳米 SiO2 与偶联剂的连接方 式比较复杂, 可能是各类氢键及的混合作用。 0026 其中纳米SiO2这样制备 : 将1纳米2 (比表面积大于600 , 平均粒径 80 , 南京海泰纳米材料有限公司) 与 1 甲基丙烯酸甲酯 (, 天津 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混合, 在 30下超声分散 2 或 5 ; 超声分散后的溶液中加入 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 (沈阳东兴试剂厂) , 升温至80, 引发发生自由基聚合 ; 将聚合 产物抽滤, 用去离子水清洗, 滤饼在80下干燥24, 得到的粉末为纳米2 , 。

14、记为纳米 2 () , 表示超声分散时间。 0027 改性玻纤增强聚丙烯纳米材料的制备 : 在聚丙烯树脂、 玻璃纤维树脂中加入一定 量的纳米 2 填料, 将混合物料分批次加入到温度为 180的转矩流变仪 中, 混合速率为32, 待转矩稳定后, 混合15, 所得聚丙烯基纳米复合材料 用平板硫化机在 180下进行压片。 0028 按照国家标准 GB13525/T-92 测试机械性能, 按照 GB1634 测试热稳定性和耐老化 性能, 具体的测试结果见表 2。 0029 0030 表 2 各实施例的性能及对比 0031 其中, 对比例为现有技术中的玻纤增强聚丙烯材料。 0032 由此可见, 本发明的改性玻纤增强聚丙烯纳米材料的机械性能优越, 达到了采用 玻璃纤维改性过的聚丙烯材料的性能甚至性能更优, 热稳定性也好, 耐老化性能优越, 强度 高, 韧性好, 说明其同时兼顾了韧性和强度。 0033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 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 了解, 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 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 技术方案, 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说 明 书 CN 103146052 A 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其制备或化学加工;以其为基料的组合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