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仪点位精确对中指示仪.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站仪点位精确对中指示仪.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162675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6.19 CN 103162675 A *CN103162675A* (21)申请号 201310070096.4 (22)申请日 2013.03.06 G01C 15/00(2006.01) (71)申请人 中铁十九局集团第七工程有限公司 地址 519020 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拱北港昌 路 111 号中铁大厦 (72)发明人 刘国强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市红荔专利代理有限公 司 44214 代理人 王贤义 (54) 发明名称 全站仪点位精确对中指示仪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站仪点位精确对中指示。
2、 仪, 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 便于携带, 并能有效 提高全站仪定位精确度的点位对中指示仪。本发 明包括壳体 (1) 及设置在所述壳体 (1) 上的观测 口 (2) 、 入光口 (3) 和置样口 (4) , 所述入光口 (3) 与所述置样口 (4)位置相对应, 所述壳体 (1)上 还设置有反射成像组及与所述观测口 (2) 相适配 放大镜 (6) , 所述反射成像组由若干平面镜 (5) 组 成, 通过所述反射成像组, 人眼可从所述观测口 (2) 处看到穿过所述入光口 (3) 的红外线在所述 置样口 (4) 处形成的光点。本发明可应用于建筑 工程领域。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
3、说明书 2 页 附图 3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3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162675 A CN 103162675 A *CN103162675A* 1/1 页 2 1. 一种全站仪点位精确对中指示仪,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全站仪点位精确对中指示仪包 括壳体 (1) 及设置在所述壳体 (1) 上的观测口 (2) 、 入光口 (3) 和置样口 (4) , 所述入光口 (3) 与所述置样口 (4) 位置相对应, 所述壳体 (1) 上还设置有反射成像组及与所述观测口 (2) 相适配的放大镜 (6) , 所述反射成。
4、像组由若干平面镜 (5) 组成, 通过所述反射成像组, 人 眼可从所述观测口 (2) 处看到穿过所述入光口 (3) 的红外线在所述置样口 (4) 处形成的光 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站仪点位精确对中指示仪,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放大镜 (6) 的 几何中心处设置有中心标示 (8) 。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站仪点位精确对中指示仪,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壳体 (1) 上还设置有照明灯 (7) 。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162675 A 2 1/2 页 3 全站仪点位精确对中指示仪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全站仪点位精确对中指示仪, 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建筑领域的。
5、全 站仪对中指示仪。 背景技术 0002 全站仪被广泛应用于地上大型建筑和地下隧道施工等精密工程测量或变形监测 领域, 是一种集光、 机、 电为一体的高技术测量仪器, 可实现对角度、 距离、 高低差的测量。 因 其一次安置仪器就可完成该测站上全部测量工作, 所以称之为全站仪。 在全站仪使用之前, 需要对全站仪进行定位 ; 首先要在准备架设全站仪的位置上设置一个样点, 并在接近样点 的位置架设全站仪, 然后打开设置在全站仪底座的红外线发射器使其发射红外线, 最后调 整底座位置使红外线在地面上形成的光点与所述的样点重合。然而在实际操作中, 技术人 员都是通过肉眼直接观察来判断红外线形成的光点是否与。
6、样点重合, 此种方式易产生较大 的误差。 另外, 在调节的过程中, 技术人员为了确保对位完好需要站起来调整、 蹲下看、 再站 起来调整、 再蹲下看这些重复性动作, 其中存在较多操作上的不便。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提供一种结构简单、 便于携 带, 并能有效解决手工对中不准确使测量精度降低的全站仪点位精确对中指示仪。 0004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 本发明包括壳体及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观测口、 入 光口和置样口, 所述入光口与所述置样口位置相对应, 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反射成像组及 与所述观测口相适配的放大镜, 所述反射成像组由若干平面镜组成, 。
7、通过所述反射成像组, 人眼可从所述观测口处看到穿过所述入光口的红外线在所述置样口处形成的光点。 0005 所述放大镜的几何中心处设置有中心标示。 0006 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照明灯。 0007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 由于本发明包括壳体及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观测口、 入光 口和置样口, 所述入光口与所述置样口位置相对应, 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反射成像组及与 所述观测口相适配的放大镜, 所述反射成像组由若干平面镜组成, 通过所述反射成像组, 人 眼可从观测口处看到穿过所述入光口的红外线在所述置样口处形成的光点, 所以在操作人 员进行调整的时候, 只需用向下的余光便可通过放大镜清晰的判断红外线光点与样。
8、点的位 置关系, 大大提高操作的便宜性, 同时减小了误差。 0008 进一步, 所述放大镜的几何中心处设置有中心标示, 此举可进一步提高对中的精 确度。 0009 进一步, 由于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照明灯, 所以本发明也可在黑暗的环境下正常 工作。 附图说明 说 明 书 CN 103162675 A 3 2/2 页 4 0010 图 1 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 图 2 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 图 3 是本发明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0011 具体实施方式 : 实施例一 : 如图1所示, 本发明包括壳体1, 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观测口2、 入光口3、 置样口4及照 明灯 7, 所。
9、述入光口 3 与所述置样口 4 位置相对应, 且都为矩形 ; 所述壳体 1 上还固定设置 有反射成像组及与所述观测口2相适配的放大镜6, 所述放大镜6的中心处设置有中心标示 8, 所述反射成像组由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 1 内部的两块平面镜 5 组成, 所述两块平面镜 5 在水平方向上的成角可根据所述置样口 4 在壳体上的具体位置进行确定 ; 在为全站仪进行 定位之前, 需在地面上设置一样点 10, 全站仪发出的红外线 9 穿过所述入光口 3 和置样口 4 照射到地面上, 并在地面上形成一红外线光点, 所述样点 10 与所述红外线光点的位置关系 先通过两块所述平面镜 5 反射, 再经过所述放大镜 。
10、6 的放大, 最终传到操作人员的眼中, 此 时操作人员可一边通过所述放大镜6观察所述样点10与所述红外线光点的位置关系, 一边 就行微调全站仪, 最终使所述样点 10 与所述红外线光点重合。 0012 实施例二 : 如图 2 所述,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 其不同之处在于, 组成所述反射成像组的 两块所述平面镜 5 的位置有所不同, 其最终仍可将所述红外线 9 反射至所述样点 10 处, 达 到对中的目的 ; 故任何采用两块所述平面镜 5 的组合来达到将所述红外线 9 反射至所述样 点 10 处的目的, 皆属于本实施例的等同技术方案。 0013 实施例三 : 如图 3 所示, 本实施例与。
11、实施例一基本相同, 其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反射成像组由三块 设置在所述壳体 1 内的所述平面镜 5 组成, 三块所述平面镜 5 与水平方向的成角可根据所 述置样口 4 的具体位置来确定 ; 故任何采用三块或三块以上的所述平面镜 5 的组合来达到 将所述红外线 9 反射至所述样点 10 处的目的, 皆属于本实施例的等同技术方案。 0014 本发明可应用于建筑工程领域。 说 明 书 CN 103162675 A 4 1/3 页 5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162675 A 5 2/3 页 6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162675 A 6 3/3 页 7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162675 A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