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车身控制系统以及控制方法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车身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传统汽车行业的竞争日益加剧,汽车价格逐步降低,整车为了提高车辆的用
户体验和品牌价值,在车辆中往往增加更多的实用功能与智能设备。T-BOX(车联网智能终
端)完美读取门窗、灯、喇叭、后视镜、中控警告、后尾箱、超声波信号,完美实现自动空调,远
程自动座椅调整,读取控制器局域网络(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总线系统、安全气
囊状态信息及胎压信息,给汽车一个更优异的空间。通过车规级的处理器芯片利用无线通
信技术来实现,基于“汽车级”对可靠性、工作温度、抗干扰等方面的苛刻要求,主要实现4G
(第四代移动电话行动通信标准)远程无线通讯、GPS卫星定位、加速度传感和CAN通讯功能。
实现车辆远程监控、远程控制、安全监测和报警、远程诊断等多种在线应用。
现有技术中,汽车主机厂装车时T-BOX为单独的模块,当需要T-BOX和其他模块联
合工作时,需要独立分别安装T-BOX和其他模块,多个独立模块成本较高,所以该类型模块
多数只能匹配在高端或者高配车型上。但近年来随着汽车行业竞争加剧,整车必须加装更
多的实用功能与智能设备以提高车辆的用户体验和品牌价值,因此成本问题成为了汽车行
业竞争的一个主要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车身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旨在解决T-BOX模块和BCM模块独
立生产和安装引起的成本高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车身控制系统,包括:
中央控制单元、信息采集单元、驱动输出单元、第一通讯单元、第二通讯单元、诊断
单元和内部电源单元;
所述信息采集单元通过所述第一通讯单元与所述中央控制单元相连接,用于将采
集的车身信息通过所述第一通讯单元发送给所述中央控制单元进行处理;
所述中央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一通讯单元相连接,用于接收并处理所述车身信息,
将处理后形成的控制命令,通过所述第一通讯单元发送给所述驱动输出单元,由所述驱动
输出单元输出给对应的车身执行部件;
所述第一通讯单元,用于将所述车身信息发送给所述中央控制单元,并将所述控
制命令,发送给所述驱动输出单元;
所述第二通讯单元与所述中央控制单元相连接,用于将接收的用户指令发送给所
述中央控制单元进行处理;
所述诊断单元通过所述第一通讯单元与所述中央控制单元相连接,用于获取所述
中央控制单元的故障诊断指令和故障信息,并进行车身故障诊断。
所述内部电源单元,用于为系统供电。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新型车身控制方法,包括:
接收信息采集单元采集的车身信息;
处理所述车身信息,以形成控制命令;
将所述控制命令通过驱动输出单元,发送给所述控制命令对应的车身执行部件;
接收并处理所述用户指令,以形成控制命令发送给对应的车身执行部件。
从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可知,本发明提供的新型车身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通过将
中央控制单元、信息采集单元、驱动输出单元、第一通讯单元、第二通讯单元、诊断单元和内
部电源单元集成在同一模块中,实现了现有技术中T-BOX和车身控制器两大智能模块中的
功能,通过采集车身信息获得车况,并处理成相应的控制命令发送给车身执行部件,实现对
车身的控制,以及根据用户的指令控制车身,从而将该两个智能模块的功能集成在同一个
模块中实现,提高了控制系统的智能化程度,同时节省了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
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
发明的一些实施例。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新型车身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新型车身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新型车身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发明的发明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发明
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
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
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新型车身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
新型车身控制系统10包括:中央控制单元11、信息采集单元12、驱动输出单元13、第一通讯
单元14、第二通讯单元15、诊断单元16和内部电源单元17。
其中,信息采集单元12通过第一通讯单元14与中央控制单元11相连接,用于将采
集的车身信息通过第一通讯单元14发送给中央控制单元11进行处理。
信号采集单元12通过硬件采集电路采集各种类型的车身信息。该车身信息可以是
灯光开关状态、锁开关状态、传感器信号、碰撞信号等其中的一种或几种。
中央控制单元11与第一通讯单元14相连接,用于接收并处理信号采集单元12采集
的该车身信息,将处理后形成的控制命令,通过第一通讯单元14发送给驱动输出单元13,由
驱动输出单元13再输出给对应的车身执行部件,该车身执行部件分别执行对应的控制命
令。
其中,该控制命令是指可以控制车身执行部件执行相应动作的命令,包括:灯光控
制命令、指示灯控制命令、雨刮电机控制命令、锁电机控制命令等其中的一种或几种。
第一通讯单元14,连接中央控制单元11与信息采集单元12,第一通讯单元14还连
接中央控制单元11与驱动输出单元13。第一通讯单元14用于将该车身信息发送给中央控制
单元11,并将该控制命令,发送给驱动输出单元13。
第二通讯单元15与中央控制单元11相连接,用于将接收的用户指令发送给中央控
制单元11进行处理,其中用户指令可包括:远程诊断指令、安全检测指令、报警指令、远程控
制车辆的各种指令、连接互联网、请求定位信息等指令中的一种或几种。这些用户指令,是
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对应功能的APP发出。
诊断单元16通过第一通讯单元14与中央控制单元11相连接,用于获取中央控制单
元11的故障诊断指令和故障信息,并进行车身故障诊断。
中央控制单元11采集到故障数据后,在系统里将该故障数据以系统中预设的故障
码的形式储存,诊断单元16根据该故障诊断指令读取该故障码,对车身故障进行诊断。
内部电源单元17,可外接电池,用于为系统供电。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将中央控制单元、信息采集单元、驱动输出单元、第一通讯
单元、第二通讯单元、诊断单元和内部电源单元集成在同一模块中,实现了现有技术中T-
BOX和车身控制器两大智能模块中的功能,将该两个智能模块的功能集成在同一个模块中
实现,节省了成本。
请参阅图2,图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新型车身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与
图1所示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
具体地,第一通讯单元14包括CAN通讯单元141,CAN通讯单元141包括CAN总线(CAN
总线包括CAN-H、CAN-L线)和CAN接口。CAN通讯单元141通过CAN网络将中央控制单元11与待
采集信息的车身部件(图2中未示出)相连,通过CAN总线将该车身信息发送给中央控制单元
11,并通过CAN总线将中央控制单元11的控制命令,发送给驱动输出单元(图2中未示出)。
其中,待采集信息的车身部件可包括:门开关、信号灯、锁开关以及各种传感器等
其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地,第一通讯单元14还可以包括局域互联网络(LIN,Local Interconnect
Network)通讯单元142,LIN通讯单元142包括LIN总线(LIN-LINE)和LIN接口。LIN通讯单元
142通过低速LIN通讯实现与车身中低速智能模块的数据交换。LIN是一种低成本的串行通
讯网络,用于实现车辆中的分布式电子系统控制。LIN的目标是为现有的CAN总线等车辆网
络提供辅助功能。在不需要CAN总线的带宽和多功能的场合,比如智能传感器和制动装置之
间的通讯,使用LIN总线可大大节省成本。低速智能模块可以是雨量传感器模块、光线传感
器模块等实时交流环境信息的模块。
进一步地,诊断单元16包括K线通讯单元161,K线通讯单元包括K总线和K总线端
口。诊断单元还包括在诊断时所需的K线诊断仪。
K线通讯单元161与中央控制单元11和K线诊断仪相连接,用于通过K线(K-LINE)将
中央控制单元11的故障诊断指令和故障信息发送给K线诊断仪,以使K线诊断仪根据该故障
诊断指令和该故障信息检测整车故障。
通过K线、K线诊断仪和中央控制单元可进行双向传送K线数据,由于串口的普及,K
线实现起来更容易。而逻辑电平的改变,只是需要转换电路。车内预先配置有车载诊断系统
(OBD,On-Board Diagnostic),这个系统随时监控发动机的运行状况和尾气后处理系统的
工作状态,一旦发现有可能引起排放超标的情况,会马上发出警示。当系统出现故障时,故
障灯或检查发动机警告灯亮,同时OBD系统会将故障信息存入存储器,通过K线诊断仪器和
诊断接口可以以故障码的形式读取相关信息。根据故障码的提示,维修人员能迅速准确地
确定故障的性质和部位。
进一步地,第二通讯单元15包括:4G-LTE通讯单元151、WIFI通讯单元152、蓝牙通
讯单元153中的一种或几种,图2以全部包括上述通讯单元为例。
4G-LTE通讯单元151,与终端设备通讯连接,用于通过4G网络接收该终端设备发送
的用户指令,并将该用户指令转发给该中央控制单元处理。
WIFI(Wireless Fidelity)通讯单元152,与该终端设备通讯连接,用于通过WIFI
网络,即基于IEEE 802.11b标准的无线局域网接收该终端设备发送的该用户指令,并将该
用户指令转发给该中央控制单元处理。
蓝牙通讯单元153,与移动终端设备通讯连接,用于通过蓝牙接收该移动终端设备
发送的该用户指令,并将该用户指令转发给该中央控制单元处理。
其中,用户指令指可以实现车辆远程监控、控制、安全检测、报警以及远程诊断等
相关指令。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新型车身控制系统,采用一个模块集成多个功能单元的方式,
在内部采用串口方式进行通讯,增加了功能的集成性,节约了硬件开销,降低了成本。
请参阅图3,图3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新型车身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
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S301、接收信息采集单元采集的车身信息;
信息采集单元通过第一通讯单元与中央控制单元相连接,用于将采集的车身信息
通过第一通讯单元发送给中央控制单元进行处理,第一通讯单元为CAN通讯单元。车身信息
包括灯光开关状态、锁开关状态、传感器信号、碰撞信号等其中的一种或几种。
中央控制单元接收信息采集单元采集的车身信息。
S302、处理该车身信息,以形成控制命令;
中央控制单元处理该车身信息,以形成控制命令,该控制命令包括:灯光控制命
令、指示灯控制命令、雨刮电机控制命令、锁电机控制命令等其中的一种或几种。
S303、将该控制命令通过驱动输出单元,发送给该控制命令对应的车身执行部件;
中央控制单元将该控制命令通过驱动输出单元,发送给该控制命令对应的车身执
行部件,以执行该控制命令对应的动作。
具体地,第一通讯单元可包括CAN通讯单元,LIN通讯单元。
第一通讯单元通过CAN总线将该车身信息发送给中央控制单元,并通过该CAN总线
将该控制命令,发送给该车身执行部件。
第一通讯单元通过低速LIN通讯实现与车身中的低速智能模块数据交换。
诊断单元包括K线通讯单元以及K线诊断仪,K线通讯单元通过K线将该中央控制单
元的故障诊断指令和故障信息发送给该K线诊断仪,以使该K线诊断仪根据该故障诊断指令
和该故障信息检测整车故障。
S304、接收并处理该用户指令,以形成控制命令发送给对应的车身执行部件。
进一步地,中央控制单元通过第二通讯单元与外部终端设备通讯连接,该第二通
讯单元包括:4G-LTE通讯单元、WIFI通讯单元、蓝牙通讯单元中的一种或几种。用户通过该
外部终端设备发送指令,用于实现对车辆的远程监控、管理、安全检测、报警。中央控制单元
通过第二通讯单元接收外部终端设备发送的用户指令,经处理后形成对应的控制命令,并
发送给对应的车身执行部件,以实现用户指令。
本实施例未尽之细节,请参阅前述图1至图2所示实施例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新型车身控制方法,采用一个模块集成多个功能单元的方式,
在内部采用串口方式进行通讯,获取车身信息并根据车身信息形成控制命令来控制车身操
作,并且通过网络通讯单元接收来自用户的指令,处理后形成控制命令来完成与车辆的交
互,增加了功能的集成性,节约了硬件开销,降低了成本。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多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
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的划分,仅
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模块或组件可以结
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
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链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
信链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模块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模块显
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模块,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
网络模块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
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
是各个模块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
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
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
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
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
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
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
序代码的介质。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便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
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发明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
依据本发明,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它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
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都是本发
明所必须的。
以上为对本发明所提供的新型车身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的描述,对于本领域的技
术人员,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
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