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0510102367.5
2005.12.13
CN1982984A
2007.06.20
授权
有权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G02F1/13357(2006.01); G02F1/1335(2006.01); G02B5/02(2006.01)
G02F1/13357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徐益; 林精皇
518109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龙华镇富士康科技工业园E区4栋1层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该背光模组包括一导光板和至少两个光源。该导光板包括多个侧面,其中该多个侧面中至少有一个侧面上设置至少一突块,该突块包括与侧面相连的两个入光面,该两个入光面在平行于侧面方向的间距随远离侧面减小,该光源分别邻近该突块的两个入光面设置。上述背光模组可以减少导光板的光学暗区的产生。
1. 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一导光板和至少两个光源,该导光板包括多个侧面,其特征在于:该多个侧面中至少有一个侧面上设置至少一突块,该突块包括与侧面相连的两个入光面,该两个入光面在平行于侧面方向的间距随远离侧面减小,该光源分别邻近该突块的两个入光面设置。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两个入光面在平行于侧面方向的间距随远离侧面逐渐减小。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突块的两个入光面设置沟槽结构。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的突块还包括一平面,该平面分别与该突块的两个入光面相连。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的突块还包括一弧面,该弧面分别与该突块的两个入光面相连。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弧面是向外突出的。7.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弧面是向内凹入的。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包括一盲孔,邻近该突块设置。9.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一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是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背光模组。
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液晶显示器面板中的液晶本身不具发光特性,因此为达到显示效果,需要给液晶显示器面板提供一面光源装置以实现显示功能,如背光模组,其功能在于向液晶显示面板提供亮度充分且分布均匀的面光源。通常背光模组主要包括光源和导光板,光源是相对导光板的入光面设置,导光板引导自光源发出光束的传输方向,将线光源或点光源发出的光束转换成较为均匀的平面光出射以照亮液晶显示器中的液晶显示面板。 背光模组主要使用的点光源是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LED),发光二极管是一光强指向性高的光源,其发射的光线集中指向其前方一个限定角度内,为出射光线的发散角,该发散角基本上为30至130度,其集中角度的光线产生重叠的亮区,而光线未经过的区域则产生光学暗区,造成导光板出光不均匀。 一种现有技术的背光模组10如图1所示。该背光模组10包括一导光板11和多个发光二极管13,该导光板11包括一入光面111,该多个发光二极管13邻近该入光面111设置,光线自多个发光二极管13射出进入导光板11,射出的光线集中指向其前方一个限定角度内,为其出射光线的发散角,该发散角有一中心线,该中心线与该入光面111垂直。 但是,由于进入导光板11的入射光束具有一定的发散角,使得导光板11的入光侧出现光学暗区,该光学暗区主要分布于相邻发光二极管13之间。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导光板出光面相邻二极管之间出现光学暗区的缺点,有必要提供一种可以减少导光板光学暗区的背光模组。 为克服现有技术导光板出光面相邻二极管之间出现光学暗区的缺点,有必要提供一种可以减少导光板光学暗区的液晶显示装置。 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一导光板和至少两个光源,该导光板包括多个侧面,其中该多个侧面中至少有一个侧面上设置至少一突块,该突块包括与侧面相连的两个入光面,该两个入光面在平行于侧面方向的间距随远离侧面减小,该光源分别邻近该突块的两个入光面设置。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一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包括一导光板和至少两个光源。该导光板包括多个侧面,其中该多个侧面中至少有一个侧面上设置至少一突块,该突块包括与侧面相连的两个入光面,该两个入光面在平行于侧面方向的间距随远离侧面减小,该光源分别邻近该突块的两个入光面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中的导光板的突块的两个入光面在平行于侧面方向的间距随远离侧面减小,当该光源分别邻近该突块的两个入光面设置时,光线自该光源进入该导光板时,可使得现有技术中导光板入光侧相邻发光二极管间易产生光学暗区的区域有光线射入,进入该导光板的入射光束分布范围扩大,从而可以减少导光板的光学暗区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现有技术背光模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背光模组第一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背光模组第二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背光模组第三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背光模组第四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背光模组第五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背光模组第六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背光模组第七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2,是本发明背光模组第一实施方式示意图,该背光模组20包括一导光板21和至少两个光源23,该导光板21包括多个侧面213,一侧面213设置至少一突块212,该突块212包括与侧面213相连的两个入光面211,该两个入光面211在平行于侧面213方向的间距随远离侧面213减小,且该两个入光面211相交,成一角度,该光源23分别邻近该突块212的两个入光面211设置,该光源23为发光二极管,光线自发光二极管23射出进入两个入光面211,发光二极管23射出的光线集中指向其前方一个限定角度内,其为出射光线的发散角,该发散角有一中心线,该中心线与该突块212的入光面211的法线平行。由发光二极管23发出的光线A、B、C、D经过入光面211进入导光板21,该光线经过导光板21入光侧相邻发光二极管23间易产生光学暗区的区域。 上述的背光模组20,由于该突块212的两个入光面211之间角度的存在,使得导光板21入光侧相邻发光二极管23间易产生光学暗区的区域有光线射入,自该发光二极管23射出的进入该导光板21的入射光束分布范围扩大,从而减少了导光板21的光学暗区的产生,该夹角可以根据需要,依发光二极管23的出射光线的发散角设计为最佳值。 参照图3,是本发明背光模组第二实施方式示意图。其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之处在于该背光模组的导光板31的突块312进一步包括一平面314,该平面314分别与该两个入光面311相连,以拉开两个光源之间的距离,该平面314外侧设置一反射层(图未示),防止光线由该平面314逸射散失。 参照图4,是本发明背光模组第三实施方式示意图。其与第二实施方式不同之处在于该背光模组的导光板41的突块412包括一弧面414,该弧面414分别与该两个入光面411相连,该弧面412系向外突出的。 参照图5,是本发明背光模组第四实施方式示意图。其与第二实施方式不同之处在于该背光模组的导光板51的突块512包括一弧面514,该弧面514分别与该两个入光面511相连,该弧面512系向内凹入的。 参照图6,是本发明背光模组第五实施方式示意图。其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之处在于该背光模组的光源63放置位置不同,该光源63出射光线的发散角的中心线,与该突块612的入光面611的法线成一夹角E,可以通过调整该夹角E的大小调整该光源63的入射光角度。 参照图7,是本发明背光模组第六实施方式示意图,其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之处在于该背光模组的导光板71包括一盲孔715,该盲孔715邻近该导光板71的突块设置,该盲孔715中可以填充与该导光板不同材质的物质,以改变光在导光板71中行进时的路线,从而使得光线在导光板71内充分反射、折射,在出光面获得更均匀的平面光。 参照图8,是本发明背光模组第七实施方式示意图,其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之处在于该背光模组的导光板81的突块812的入光面811设置V形沟槽,将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线扩散,扩大发光二极管发光角度,进而提高导光板81辉度分布均匀性。 参照图9,是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示意图,该液晶显示装置200包括一上述背光模组20和一相对该背光模组20设置的液晶面板29。 然而,该背光模组的导光板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述,例如,该导光板的突块可以采用与该导光板为同种材质,该导光板的突块也可以采用与该导光板为不同材质所制成,从而改变光行进时的路线,将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线扩散,扩大发光二极管发光角度,进而提高导光板辉度分布均匀性;该导光板的盲孔中可填充与该导光板相同材质不同密度的物质,也可以填充与该导光板不同材质的物质,以改变光线在导光板中行进时的路线,从而使得光线在导光板内充分反射、折射,在出光面获得更均匀的平面光;该导光板的突块可以与该导光板为一体的,也可以如图2至图8所示沿虚线与侧面非一体成型,该突块设置在至少一侧面上。
《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该背光模组包括一导光板和至少两个光源。该导光板包括多个侧面,其中该多个侧面中至少有一个侧面上设置至少一突块,该突块包括与侧面相连的两个入光面,该两个入光面在平行于侧面方向的间距随远离侧面减小,该光源分别邻近该突块的两个入光面设置。上述背光模组可以减少导光板的光学暗区的产生。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