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力动能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浮力动能机,特别是指一种透过浮力原理,使其不需借助任何外力即可带动整台机台运转,而产生动能的浮力动能机。
背景技术
按,现今世界上的发电方式可区分为两种,一种是以自然界力量作为发电的动力,如:水力发电、风力发电等;另一种则是透过天然资源来作为发电的动力,如:核能发电、火力发电等。
上述发电方式虽可达到发电的功效,但仍有以下缺点:
1.虽自然界的风力及水力可作为发电的动力源,但自然界所产生的力量是难以掌控的,人们无法预知何时会刮风及河川的水流何时会干涸,一旦无风无水时,该发电机即丧失发电的能力。
2.以天然资源作为发电机的动力源,虽可改善上述的缺点,但天然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人类大量开采下,终有耗竭一日,且以核能发电或火力发电方式需皆耗费庞大的成本及造成环境污染,实有改善的必要。
由此可见,上述常用物品仍有诸多缺点,实非一良善的设计,而亟待加改良。
本案发明人鉴于上述常用动力来源所衍生的各项缺点,乃亟思加以改良创新,并经多年苦心孤诣潜心研究后,终于成功研发完成本件浮力动能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浮力原理,不需借助任何外力,即可产生动力源,以提供发电机或发电厂进行发电的浮力动能机。
本发明地次一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透过较低的制作成本,即可提供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源供工业使用的浮力动能机。
可达成上述发明目的的浮力动能机,包括有一滑轨组及数具伸缩式浮筒;该滑轨组是由两环形滑轨所构成并呈内窄外宽的八字状,并于其外侧分别结合有传送链条及轨道;将数具伸缩式浮筒等距固结于两滑轨外侧的传送链条及轨道上,使得每一具浮筒皆结合于两滑轨间,并由软管将每一浮筒的进/出风口皆相互串联,使其相互导通,且该软管的输出端会与滑轨组顶端的导风管体相连通,以作为空气的导入及排放;当将滑轨组定位于水槽中时,该滑轨顶端的导风管突露出水面外,此时,该置于滑轨组较宽处的伸缩式浮筒呈拉伸状,使其内充填有气体,导致浮筒的浮力大于本身的重力而循两滑轨的轨道向上浮移,导致链条受浮筒上移影响而转动,当该浮筒浮移至滑轨顶端并逐渐接近两滑轨较窄处时,该浮筒即会受到压缩,使其内的空气受到排放,导致浮筒丧失浮力而受链条载动影响而向下沉移,透过每具浮筒不断的上移及下沉,使得滑轨组两侧的链条持续转动,进而带动动力输出轴输出动力,以作为电厂或发电机或其他工业应用的动力源。
本发明所提供的浮力动能机,与其他常用技术相互比较时,更具有下列的优点:
1.本发明利用自然界水中浮力原理,不需借助任何外力,即可产生动力源,以提供发电机或发电厂进行发电。
2.本发明透过较低的制作成本,即可提供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源供工业上使用。
【附图说明】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及其附图,将可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及其目的功效;有关该实施例的附图为:
图1A为本发明浮力动能机的伸缩式浮筒分解示意图;
图1B为本发明浮力动能机的伸缩式浮筒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浮力动能机的浮筒传送机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浮力动能机的正面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浮力动能机的背面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浮力动能机的侧视图;以及
图6A、B为该浮力动能机的实施示意图。
图中的1为伸缩式浮筒,10为螺丝,11为浮筒本体,111为防水帆布,112为进/出风口,12为第一扣环,121为定位片,122为扣压件,123为扣件,124为孔洞,13为第二扣环,131为定位片,132为扣压件,133为扣件,134为孔洞,135为定位板,136为框架,137为滑轮,14为第三扣环,141为定位片,142为扣压件,143为扣件,145为定位板,146为框架,147为滑轮,15为定位架,151为基板,152为滑臂,1521为第一滑轮,1522为第二滑轮,153为滑臂,1531为第一滑轮,1532为第二滑轮,16为第一滑杆,161为螺纹,17为第二滑杆,171为螺纹,18为第一结合板,19为滑块,2为滑轨组,21为环形滑轨,22为环形滑轨,23为固定板,3为导风管体,31为进/出风口,41为第一齿轮,42为第二齿轮,51为动力输出轴,52为动力输出轴,53为缺口,6为水槽,611为连接板,6111为螺孔,7为水面,81为四通管体,9为软管,82为三通管体。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A、B所示,本发明所提供的浮力动能机的伸缩式浮筒视图,该伸缩式浮筒1主要包含有:
一浮筒本体11,该浮筒本体11由钢丝弹簧(图中未标示)及防水帆布111所构成,将该防水帆布111整个将钢丝弹簧包覆,以达防水的效果并具有伸缩性,并于其一侧处设置有一进/出风口112;
一第一扣环12、第二扣环13及第三扣环14,该第一、第二及第三扣环12、13、14的一端部延伸有一定位片121、131、141,另一端则枢接有一扣压件122、132、142,该扣压件122、132、142上并枢接有一扣件123、133、143,该扣件123、133、143上设置有一孔洞124、134、144,将该扣件孔洞124、134、144套置于该定位片121、131、141上,并将扣压件122、132、142下压,使得扣件123、133、143与定位片121、131、141稳固扣合;该第一扣环12扣合于浮筒本体11中央部位,而第二、第三扣环13、14则分别扣合于本体的左、右两端部;其中,该第二、第三扣环13、14内结合有一定位板135、145,而其两侧部位则各固结有一框架136、146,并于该框架136、146的四周边上皆套设有一滑轮137、147;
一定位架15,该定位架15包含有一基板151,该基板151的两端部各延伸有相互对应的滑臂152、153,该滑臂152、153的内壁面上则分别延伸有大小不一且相护对应的第一滑轮1521、1531及第二滑轮1522、1532;将该定位架15的基板151与第二、第三扣环13、14的定位板135、145相固结,致使定位架15稳固结合于第二、第三扣环13、14上;
一第一滑杆16及第二滑杆17,该第一、第二滑杆16、17为空心状,其内并钻设有螺纹161、171;将该第一、第二滑杆16、17的中央部位分别与第一扣环12的两侧边相固结,致使第一、第二滑杆16、17结合于浮筒本体11的前、后两侧,且其两端部会贯穿第二、第三扣环13、14两侧的框架136、146,致使浮筒本体11可以第一、第二滑杆16、17为轴而作拉伸及压缩的动作,且透过框架136、146周边的滑轮137、147设置,将有利于浮筒本体11的拉伸及压缩;
两第一结合板18,其上设置有两孔洞181、182;将两第一结合板18上分别结合于第一滑杆16的两端部,使第一结合板16上的孔洞181与第一滑杆16的端部相对应,由螺丝10锁固,致使两第一结合板18分别锁固于第一滑杆16的两端部;
一滑块19,该滑块19上设置有一孔洞191;将滑块19分别结合于第二滑杆17的两端部,使滑块19上的孔洞191与第二滑杆17的端部相对应,透过螺丝10锁固,致使滑块19分别固结于第二滑杆17的两端部。
请参阅图2所示,本发明所提供的浮力动能机浮筒传送机构示意图,其主要包含有:
一滑轨组2,该滑轨组2由两环形滑轨21、22所构成,该两滑轨21、22呈内窄外宽的八字状,并于其上分别延伸有固定板23,以作为滑轨组2的固定;
一导风管体3,其适当部位处延伸有一进/出风口31;该导风管体3贯穿滑轨组2的顶端部位,使其两端突露出滑轨组2的外侧部位,并于导风管体3两端部上分别套设有第一齿轮41,该第一齿轮41紧配合于导风管体3的两端部,致使该第一齿轮41设置于滑轨组2的两侧外;
两动力输出轴51、52,该两动力输出轴51、52上各紧配合有一第二齿轮42,将该两动力输出轴51、52分别贯穿两滑轨21、22的底端,使得第一齿轮41与第二齿轮42相对应,并导致两动力输出轴51、52间产生一缺口53;
一传送链条61,该传送链条61上皆至少设置有一个以上的连接板611,该连接板611上设置有一螺孔6111;将该传送链条61套设于第一齿轮41及第二齿轮42上,使得滑轨组2的两侧外皆设置有传送链条61;
一环形轨道62,该环形轨道62分别与滑轨组2两侧的固定板23相焊接,致使该环形轨道62固结于滑轨组2与传送链条61间。
再请参阅图3及图4所示,将该浮筒本体11两端的第一结合板18分别与滑轨组2两侧外传送链条61上的连接板611相结合,使第一结合板18的另一孔洞182与传送链条61的连接板611螺孔6111相对应,使其可由螺丝贯穿锁固或以电焊方式,将浮筒本体111两端部的第一结合板18稳固与传送链条61,且浮筒本体11两端的滑块19则会分别容置于滑轨组2两侧的环形轨道62中,致使浮筒本体11定位于滑轨组2的两滑轨21、22间,且该两滑轨21、22的轨道并会容置于定位架15内的第一滑轮1521、1531与第二滑轮1522、1532间,使得该浮筒本体11可依滑轨组2的两滑轨21、22的轨道绕行。
请参阅图5所示,其中该滑轨组2两侧的传送链条61上可固结数具伸缩式浮筒1,为使每具的伸缩式浮筒1皆相互导通,可于其中一具伸缩式浮筒1的进/出风口112上套设四通管体81,其他伸缩式浮筒1的进/出风口处则套置三通管体82,再由软管9将其每具伸缩式浮筒1的进/出风口112串联,使得每具浮筒皆相互导通,最后,再将软管9的输出端与导风管体3的进/出风口31相连接,使得空气可由导风管体3输入与排出;且为使软管9于绕行时不会产生阻碍,故滑轨组2底端的软管9设置于两动力输出轴51、52间的缺口53,以避免软管9不会因浮筒1的浮移而发生缠绕。
请参阅图6所示,本发明的实施示意图,将该滑轨组2的固定板23固定于水槽6中,使得滑轨组2定位,并令滑轨组2顶端的导风管体3突露出水面7外,以利于空气的进入与排放;当伸缩式浮筒1沉入水面7下时,如图6A所示,该置放于滑轨组2较宽处的伸缩式浮筒1即会呈拉伸状,并由导风管体3输入空气至浮筒1中,使得伸缩式浮筒1的浮力大于本身重力而向上浮移,此时,该传送链条61会受浮筒1上移的带动下而开始转动,进而带动其他浮筒1、第一齿轮41连同导风管体3以及第二齿轮42连同动力输出轴一并动作;因该两滑轨21、22的轨道定位于伸缩式浮筒1两端定位架152的第一滑轮1521、1531及第二滑轮1522、1532间,使得伸缩式浮筒1会绕着该两环形滑轨21、22滑动,并导致浮筒1两端的滑块19循着环形轨道62滑行,而连接于伸缩式浮筒1一侧进/出风口112上的软管4则会因导风管体3转动影响而卷绕在导风管体3上(如图5所示),当伸缩式浮筒1绕经滑轨组2顶端并进入两滑轨21、22间的软窄处时,该卷绕于导风管体3上的软管4即会开始释放,如图6B所示,该呈拉伸状的浮筒本体11即会以第一、第二滑杆16、17为轴而逐渐压缩,使其内的空气受浮筒本体11压缩影响而逐渐排放,当浮筒本体11完全压缩使其内无空气时,其浮力将丧失,并受本身重力及传送链条61的载动而向下沉移,因每具伸缩式浮筒1皆会如此不断的反覆于滑轨组2上绕行,使得滑轨组2两侧的传送链条61持续带动动力输出轴51、52转动,致使动力输出轴51、52可输出绵延不绝的动力。
上列详细说明是针对本发明一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惟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案的专利范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