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式动物油脂提取处理系统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业炼油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集成式病死动物无害化和动物油脂提
取的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动植物油脂的炸制,是工业炼油的主要项目。对于此类油脂的炼制,大多都是在炼
油筒内采用热油炸制来实现炼油,且为了充分提取油脂,一般都会采用多级炼油装置进行
炼油。
现有的炼油装置的炼油筒大多都是采用倾斜的U 型槽作为炼油筒,推进轴上装螺
旋叶片,由变速箱驱动推进,以达到炼油和出油的效果,同时通过串联多个这种炼油装置形
成一套炼油系统。但是采用这种炼油系统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推进轴必须和U 型管一样处
于倾斜状态,而炼油的油液面与水平面平行,会导致上部的螺旋叶片与液面的接触少,而下
部的螺旋叶片与页面接触多,这样就需要很大的动力才能实现下部的推进,而上部造成很
大的浪费,同时也容易折断轴;其次,变速箱也要跟推进轴一样倾斜成一定角度,会导致变
速箱内部的齿轮受油不均匀,容易损坏变速箱;再次,采用这种炼油系统炼油装置时在高度
方向串联的,需要很高的高度空间,对厂房的要求比较高,适应性差。
为了克服这一问题,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4714776U提出了一种可节省空间的油
脂炸制炼油系统,采用圆台形炼油筒,使变速箱和推进轴均与油液面平行,进而提高变速箱
和推进轴的使用寿命,同时提高动力的利用效率;同时炼油装置可以高度方向串联,也可以
宽度方向串联,也可以混合串联,可以根据厂房自行调节,适应性强。
但是,上述专利的技术方案还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由于炼油所需温度很高,保温
措施是很重要的一点。在上述专利的技术方案中,每个炼油筒都必须配备相应的保温装置,
现有的保温措施虽然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温作用,但炼油筒各面都会散热,热量的损失还是
很大。同时上述多个炼油筒之间的连接是通过连接管连接,由于连接管内壁不可能做到十
分光滑,使用稍长时间,连接管内即会发生油渣的堆积,无法排到下一个炼油筒,影响工业
生产,而且,多出的连接管又是一个散热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问题加以改进和创新,提供一种散
热少、运行稳定、体积小、安装高度低且不受处理量的影响的集成式动物油脂提取处理系
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集成式动物油脂提取处理系统,包括送料部分、驱
动部分、炼制部分、加热部分和油渣分离系统,其中,所述炼制部分由二个以上U形槽并排设
置而成,相邻的二个U形槽共用一个墙板,每个共用的墙板上设置一个过孔,位于靠近U形槽
一端处,相邻二个墙板上的过孔分别设置在U形槽的不同端,所述每个所述U形槽内部均设
置有绞龙,所述驱动部分连接并驱动所述绞龙旋转,使得相邻U形槽内的物体朝相反方向运
动,除位于末端的U形槽外,其他U形槽内的绞龙末端设置有转送装置,与所述过孔相对应,
每个所述转送装置包括二个以上翻板,所述翻板可沿绞龙所在的轴旋转,将所在U形槽内的
物体通过过孔拨至相邻的U形槽内;
所述U形槽上设置有盖板,位于首端的U形槽上的盖板上设置有进料口,位于远离过孔
的一端,所述进料口连接所送料部分;
所述加热部分设置在所述炼制部分的底部;
位于末端的U形槽远离过孔的一端底部设置有第一出料口、侧面设置有第二出料口,所
述油渣分离系统通过横向通道和斜向通道与所述位于末端的U形槽连接,所述横向通道和
斜向通道一端相连,并与油渣分离系统连接,横向通道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出料口,斜向通道
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出料口,所述斜向通道内设置有提升装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位于末端的U形槽内还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底端与第二出
料口底端持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炼制部分的外表面设置有保温装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部分为与U形槽数量相等的U形通道,紧密设置在
位于末端的U形槽底部,所述加热部分的最高处不高于绞龙所在的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驱动部分包括绞龙驱动和转送装置驱动,分别连接
绞龙和转送装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提升装置为第二绞龙,并连接所述驱动部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翻板为曲面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U形槽数量为三个。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斜向通道远离第一出料口的一端底部高于加热部分的
最高点。
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发明设置所有U形槽可以并排平置,节省大量空间,以三个80cm高的U形槽为例,本发
明炼制部分所需空间高度也仅为80cm,而传统多节倾斜设置最少需要5m的高度空间,生产
时需要将待处理物料提升到最高处,也是一个不小的工程;
本发明相邻U形槽共用一个墙板,以三个U形槽为例,比U形槽单独设置少一个墙板,而
墙板正是散热大头;
本发明还克服背景技术中使用连接管导致的堵塞和散热问题;
本发明斜向通道远离第一出料口的一端底部高于加热部分的最高点,可以保证生产过
程中不烧干设备,确保不烧锅,使油脂质量得到保证。
附图说明
图1是一个实施例中炼制部分(去盖板)和加热部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主视图。
图4是U形槽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炼制部分的部分剖切示意图。
图6是炼制部分的部分剖切示意图。
图7是炼制部分(去盖板)和加热部分的部分剖切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
给出了本发明的首选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
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认为是“设置”在另一个元件上,它可以是直接设置或连
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
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
旨在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
如图1~7所示,一种集成式动物油脂提取处理系统,包括送料部分、驱动部分、炼制
部分、加热部分和油渣分离系统,其中,所述炼制部分由三个U形槽1并排设置而成,相邻的
二个U形槽共用一个墙板,每个共用的墙板上设置一个过孔2,位于靠近U形槽1一端处,相邻
二个墙板上的过孔2分别设置在U形槽的不同端,所述每个所述U形槽1内部均设置有绞龙3,
所述驱动部分连接并驱动所述绞龙3旋转,使得相邻U形槽2内的物体朝相反方向运动,除位
于末端的U形槽1外,其他U形槽1内的绞龙3末端设置有转送装置4,与所述过孔2相对应,每
个所述转送装置4包括二个以上翻板,所述翻板可沿绞龙所在的轴旋转,将所在U形槽1内的
物体通过过孔2拨至相邻的U形槽1内;
所述U形槽1上设置有盖板,位于首端的U形槽1上的盖板上设置有进料口,位于远离过
孔2的一端,所述进料口连接所送料部分;
所述加热部分设置在所述炼制部分的底部;
位于末端的U形槽1远离过孔2的一端底部设置有第一出料口5、侧面设置有第二出料口
6,所述油渣分离系统通过横向通道7和斜向通道8与所述位于末端的U形槽1连接,所述横向
通道7和斜向通道8一端相连,并与油渣分离系统连接,横向通道7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出料口
6,斜向通道8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出料口5,所述斜向通道8内设置有第二绞龙9。
在本实施例中,位于末端的U形槽1内还设置有挡板10,所述挡板10底端与第二出
料口6底端持平。
更优地,所述的炼制部分的外表面设置有保温装置。
所述加热部分为与U形槽1数量相等的U形通道11,紧密设置在位于末端的U形槽1
底部,所述加热部分的最高处不高于绞龙3所在的轴,斜向通道8远离第一出料口的一端底
部高于加热部分的最高点。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驱动部分包括绞龙驱动和转送装置驱动,分别连接绞龙3和
转送装置4。
很显然,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绞龙9还可以是其他提升装置,用于将斜向
通道内的物料从低处运送到高处。
在实际工业生产中,为了将油脂提炼得更加充分,可以将U形槽的数量调整为二个
或者更多。
根据实际工业生产情况,所述斜向通道远离第一出料口的一端底部可以在加热部
分的最高点和第二出料口的底端之间调整。
绞龙旋转速度和转送装置的旋转速度可以根据来料速度等生产条件进行调整,两
都速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驱动部分可以直接连接绞龙的轴来驱动绞龙,驱动转送装置的方式可以是在转送
装置上设置齿轮,利用链条连接齿轮来驱动转送装置。
为了克服离心力等不利影响,所述转送装置上的翻板可以设置为曲面结构,更有
利于拨动物料。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
物料从进料口进入首端的U形槽的一端,在绞龙的带动下向U形槽的另一端移动,在另
一端被转送装置通过过孔拨到相邻的U形槽内,又被相邻U形槽内的绞龙带到另一端,直到
末端U形槽的尾端,在整个物料移动过程,加热装置对物料进行加热,提炼油脂。
横向通道和斜向通道的设置是为了保证U形槽内始终有油脂,不至于干烧,损坏设
备,又能保证油脂量不会过多,过多的油脂量积聚过多的热量会使物料烧焦,影响油脂质
量。本发明实现这一目的结构就在于横向通道、斜向通道:斜向通道的高点高于加热装置的
最高点,使得油脂无法流至过少状态(即液面在加热装置最高点以下,这样会出现干烧现
象),第二出料口和横向通道又能让过多的油脂流出,不至于过热。
在实际生产中,提炼后的油渣大部分会沉淀,通过第一出料口经第二绞龙提升后
落入油渣分离系统进行处理,也有部分油渣会浮在油脂液面附近,如不将其导出,会堆积在
U形槽内,影响生产,同时,过久的提炼也会影响油质。本发明中的挡板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问
题:当油脂液面升高达到挡板底部所在高度时,挡板即可将浮在液面附近的油渣挡住,使其
与通过第二出料口流出的油脂一同流出,落入油渣分离系统进行处理,避免油渣在U形槽内
的堆积。
很显然,本发明装置可以用于提炼动物油脂的工业生产,也可以用于病死动物的
无害化处理,或者其他需要类似处理的情景。
本发明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的描述,并非对本发明
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思想的前提下,本领域中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发
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
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