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侧屈位片支点加压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脊柱侧屈位片支点加压器.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335009A43申请公布日20120201CN102335009ACN102335009A21申请号201010239190422申请日20100728A61B6/0420060171申请人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地址210008江苏省南京市中山路321号72发明人秦民益朱斌74专利代理机构南京中新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2226代理人孙鸥朱杰54发明名称脊柱侧屈位片支点加压器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脊柱侧屈位片支点加压器。本发明技术方案是推进器螺旋一端与旋钮固定连接,推进器螺旋另一端与伸缩杆连接,伸缩杆另一端与横杆连接,横杆另一端连接压力板。本发明解决了由于矫形力量未能。
2、最大化和不稳定所带来的影像难以实施标准化及降低有效性和可信度的缺陷。本发明效果在于检查床一侧安装的推进器使金属压力板前移,通过缓冲垫对脊柱侧凸的突起点持续加压,使侧凸的影像模拟成矫正后的形态,达到与植入矫形材料相似的矫正效果,压力测定的结果可实现摄影技术操作的标准化,及压力缓冲垫对脊柱侧凸的突起点恒定增压,使体外施加的矫形力达到最大限度,保护病人免受过高压力的挤压损伤,决辅助推压时的辐射防护等问题。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1页CN102335017A1/1页21脊柱侧屈位片支点加压器,其特征在于推进器螺旋一端与旋钮固定连接,推进。
3、器螺旋另一端与伸缩杆连接,伸缩杆另一端与横杆连接,横杆另一端连接压力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侧屈位片支点加压器,其特征在于伸缩杆与横杆之间设置压力仪。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侧屈位片支点加压器,其特征在于压力板外侧连接缓冲垫。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侧屈位片支点加压器,其特征在于推进器与固定装置连接。权利要求书CN102335009ACN102335017A1/2页3脊柱侧屈位片支点加压器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医学影像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脊柱侧屈位片支点加压器。背景技术0002脊柱柔韧性的评估可以确定脊柱侧凸的结构性特点、融合节段的范围、并预测矫形效果。通过仰卧位拍摄的脊柱侧屈。
4、X线片的对照,可以测量脊柱侧凸COOB角的变化率,并计算脊柱柔韧性指数。脊柱外科利用矫形材料在体内矫正脊柱侧凸,因此术前需要拍摄仰卧侧屈X线片评估侧凸的可矫正度,以预测矫形效果,设计手术方案。0003在本发明之前,脊柱的仰卧侧屈位摄影主要依靠病人自身侧向弯曲体位,或通过家属辅助推压脊柱侧凸的突起点产生矫形力,使畸形的脊柱尽可能地恢复正常形态。用这些方法施加的体外矫形力仅相当于病人与床板间的静磨擦力,强度远低于矫形材料产生的矫正力。由于矫形力量未能最大化,不稳定的作用力使操作技术无法重复,影像难以实施标准化,从而降低了结果的有效性和可信度。发明内容0004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缺陷,研制一种。
5、支点加压装置。0005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0006脊柱侧屈位片支点加压器,其主要技术特征在于推进器螺旋一端与旋钮固定连接,推进器螺旋另一端与伸缩杆连接,伸缩杆另一端与横杆连接,横杆另一端连接压力板。0007本发明的优点和效果在于检查床一侧安装的推进器使金属压力板前移,通过缓冲垫对脊柱侧凸的突起点持续加压,使侧凸的影像模拟成矫正后的形态,达到与植入矫形材料相似的矫正效果。压力测定的结果可实现摄影技术操作的标准化。0008本发明的优点和效果还在于压力缓冲垫对脊柱侧凸的突起点恒定增压,使体外施加的矫形力达到最大限度;压力仪能保证矫形力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保护病人免受过高压力的挤压损伤,同时有效解决辅助推。
6、压时家属的辐射防护等问题。附图说明0009图1本发明结构原理示意图。0010图2本发明应用说明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11如图1所示0012推进器螺旋3一端与旋钮10固定连接,推进器螺旋3另一端与伸缩杆9连接,伸缩杆9另一端与横杆8连接,横杆8另一端连接压力板7,在压力板7的外侧连接缓冲垫6;压力板7、缓冲垫6均为弧形,以尽量符合人体要求,增加接触面,且压力板7可以是金属材料制成的,但缓冲垫6由于接触人体,因而尽可能采用塑料包括软塑料制成;在横杆8与伸说明书CN102335009ACN102335017A2/2页4缩杆9之间连接并设置一个压力仪,以便可以观察推进的压力值并记录。0013本发明应。
7、用说明0014如图1、图2所示0015用固定装置4将本发明推进器3固定安装在一侧床板2的边框1上,另二个本实用新型推进器3固定安装在另一侧对面床板2的边框1上因为相同,故图中省略,病人躺在床板2上;此时,旋转旋钮10,推进器3与伸缩杆9螺旋转动,使伸缩杆9向前图中是向左移动,伸缩杆9迫使横杆8也向左移动,伸缩杆9与横杆8之间设置并连接的压力仪将此时的压力值显示出来,横杆8推动压力板7向左移动,压力板7外侧上的缓冲垫6接触人体并向左推人体,而此时对面设置的二个本实用新型位于人体躯干的二端顶住人体不动,形成三支点,在病人达到耐受极限时拍摄脊柱的X线正位片,显示畸形脊柱的获得最大矫正度的影像。001。
8、6柔软的缓冲垫6在巨大压力下可以缓冲力量的挤压,提高病人的耐受力。0017此时的人体是指病人身体。0018压力仪记录可受力的数据资料。0019固定结构4是推进器3力量的支撑点,3个单独的支点利用检查床的床板2连结成为一体。人体在支点间成了杠杆原理中的杠杆,缓冲垫6与对面2个支点距离变大,使用的矫形力不变,而畸形脊柱需要产生更大的矫正度才能与外力平衡,因此各支点间必需保持足够的距离。0020具体应用时,将压力缓冲垫6对准脊柱病变的所在的部位,即病人脊柱侧凸突起点附近的检查床边框1安装推进器的加压支点,转动旋钮10使螺旋推进3,经该器械的伸缩杆9、横杆8和压力板7联动结构,将压力传递到缓冲垫6,对。
9、畸形的脊柱产生矫正力。对侧的另外2个定位支点位于病变的两外侧端边框1上固定,与加压支点形成“品”字形的三点加压空间结构。定位支点用于制止人体的滑动,并产生反作用力对抗强大的推力。0021为了使矫正脊柱的外力达到最大化,同时避免人体意外的损伤发生,在伸缩杆9内设置压力仪,记录横杆8与伸缩杆9之间的压力强度,压力高低限制在安全的范围内,实现摄影技术的标准化。在病人达到耐受极限时拍摄脊柱的X线正位片,显示畸形脊柱的获得最大矫正度的侧屈位影像。0022由于压力板7将直接地接触人体,且材料与人体组织的耐压强度有较大差异,因此压力板7设计成弯曲形状且有足够的接触面,其上连接柔软的压力缓冲垫6,避免局部产生过高压力造成挤压损伤,同时也提高病人的耐受力。拧动旋钮10以螺旋推进3的方式增压,压力可以渐渐增加,并施加到最大限度。0023由于支点加压器在工作时会产生较大压力,支点推进器与固定装置4连接,通过检查床的床板2支撑,3个独立的支点推进器构成力学的传递回路。因此固定装置4设置与边框1咬合的“C”形结构,使其沿边框来回滑动也不会脱落。通过紧固螺丝5的拧紧,固定装置4便能固定不动。说明书CN102335009ACN102335017A1/1页5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2335009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