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物单宁抑藻剂及抑制富营养化淡水水体中藻类过度生长的方法.pdf

上传人:n****g 文档编号:528836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522.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238505.3

申请日:

2010.07.23

公开号:

CN102334487A

公开日:

2012.02.01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A01N 43/90申请日:20100723授权公告日:20131009终止日期:20140723|||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01N 43/90申请日:20100723|||公开

IPC分类号:

A01N43/90; A01N37/40; A01N31/16; A01N43/16; A01P13/00; C02F1/00

主分类号:

A01N43/90

申请人:

北京林业大学

发明人:

梁文艳; 阮铃铃; 隋丽丽; 梁志霞; 许佳

地址:

100083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35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法思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8

代理人:

高宇;杨小蓉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物体污染控制领域,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单宁抑藻剂及抑制富营养化淡水水体中藻类过度生长的方法。根据本发明的植物单宁抑藻剂,其包含选自龙胆酸、鞣花酸、和鞣酸的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分。本发明的抑藻剂各组成物质均可通过人工合成得到,价格低廉,且复配剂制备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强、不会产生环境的二次污染,可有效的维护水体不爆发水华,维持水生生态系统的稳定。本发明的复配抑藻剂能有效避免某单一配方的超过量投加,而引起对水生生态系统的破坏,可有效克服或延缓由于单一抑藻剂长期反复的应用,而使藻类对药剂逐渐产生不同程度的抗性,并可有效的增强抑藻剂的抑藻效能和广谱性。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植物单宁抑藻剂, 其特征在于, 所述抑藻剂包含选自龙胆酸、 鞣花酸、 和鞣酸的 中的任一种或多种, 或包含选自苯二酚、 儿茶酚、 对羟基苯甲酸中的两种或多种。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植物单宁抑藻剂, 其特征在于, 所述抑藻剂包含龙胆酸、 鞣花 酸、 和鞣酸的中的任一种或多种 ; 和对苯二酚、 儿茶酚、 对羟基苯甲酸中的一种或多种。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植物单宁抑藻剂, 其特征在于, 所述抑制剂包含质量比值 如下所示的组分 : 植物单宁种类 对苯二酚 - 对羟基苯甲酸 对苯二酚 - 儿茶酚 儿茶酚 - 对羟基苯甲酸 对苯二酚 - 对羟基苯甲酸 - 儿茶酚 对苯二酚 - 龙胆酸 - 儿茶酚 龙胆酸 - 对羟基苯甲酸 - 儿茶酚 对苯二酚 - 鞣酸 - 儿茶酚 鞣酸 - 对羟基苯甲酸 - 儿茶酚 对苯二酚 - 鞣花酸 - 儿茶酚 鞣花酸 - 对羟基苯甲酸 - 儿茶酚 对苯二酚 - 龙胆酸 - 对羟基苯甲酸 - 儿茶酚 对苯二酚 - 鞣酸 - 对羟基苯甲酸 - 儿茶酚 对苯二酚 - 鞣花酸 - 对羟基苯甲酸 - 儿茶酚 复配配方质量比 m/m 1 ∶ 2.0 ~
4: 0 1 ∶ 13.0 ~ 30.0 1 ∶ 0.2 ~ 8.0 1 ∶ 4.0 ~ 11.0 ∶ 6.0 ~ 20.0 1 ∶ 9.0 ~ 11.0 ∶ 6.0 ~ 20.0 1 ∶ 1.0 ~ 2.0 ∶ 1.0 ~ 2.0 1 ∶ 30.0 ~ 32.0 ∶ 10.0 ~ 1
5: 0 1 ∶ 0.5 ~ 1.0 ∶ 0.5 ~ 0.8 1 ∶ 25.0 ~ 27.0 ∶ 10.0 ~ 15.0 1 ∶ 0.5 ~ 1.0 ∶ 0.5 ~ 0.8 1 ∶ 9.0 ~ 11.0 ∶ 6.0 ~ 12.0 ∶ 8.0 ~ 15.0 1 ∶ 30.0 ~ 32.0 ∶ 6.0 ~ 12.0 ∶ 8.0 ~ 15.0 1 ∶ 25.0 ~ 27.0 ∶ 6.0 ~ 12.0 ∶ 8.0 ~ 15.0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植物单宁抑藻剂, 其特征在于, 所述抑藻剂抑制蓝藻和绿藻 的生长。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植物单宁抑藻剂, 其特征在于, 所述抑藻剂抑制微囊藻、 鱼腥藻、 色球藻、 颤藻、 念珠藻、 节球藻、 栅藻、 小球藻、 扁藻和新月藻的生长。 6. 一种抑制富营养化淡水水体中藻类过度生长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包括向 水体中投入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植物单宁抑藻剂的步骤。 7.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藻类为微囊藻、 鱼腥藻、 色球藻、 颤 藻、 念珠藻、 节球藻、 栅藻、 小球藻、 扁藻和新月藻。 8.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投加各单一植物单宁, 抑藻率在 20%~ 儿茶酚 0.20mg/ 80%时, 藻液中各单宁的终浓度范围如下 : 对苯二酚 0.02mg/L ~ 1.50mg/L、 L ~ 7.00mg/L、 对羟基苯甲酸 0.20mg/L ~ 10.00mg/L、 龙胆酸 0.20mg/L ~ 15.00mg/L、 鞣花 酸 0.30mg/L ~ 23.00mg/L、 鞣酸 1.80mg/L ~ 20.50mg/L。
6: 0 ~ 20.0 1 ∶ 9.0 ~ 11.0 ∶ 6.0 ~ 20.0 1 ∶ 1.0 ~ 2.0 ∶ 1.0 ~ 2.0 1 ∶ 30.0 ~ 32.0 ∶ 10.0 ~ 15.0 1 ∶ 0.5 ~ 1.0 ∶ 0.5 ~ 0.8 1 ∶ 25.0 ~ 2
7: 0 ∶ 10.0 ~ 15.0 1 ∶ 0.5 ~ 1.0 ∶ 0.5 ~ 0.8 1 ∶ 9.0 ~ 11.0 ∶ 6.0 ~ 12.0 ∶ 8.0 ~ 15.0 1 ∶ 30.0 ~ 32.0 ∶ 6.0 ~ 12.0 ∶ 8.0 ~ 15.0 1 ∶ 25.0 ~ 27.0 ∶ 6.0 ~ 12.0 ∶ 8.0 ~ 15.0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植物单宁抑藻剂, 其特征在于, 所述抑藻剂抑制蓝藻和绿藻 的生长。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植物单宁抑藻剂, 其特征在于, 所述抑藻剂抑制微囊藻、 鱼腥藻、 色球藻、 颤藻、 念珠藻、 节球藻、 栅藻、 小球藻、 扁藻和新月藻的生长。 6. 一种抑制富营养化淡水水体中藻类过度生长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包括向 水体中投入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植物单宁抑藻剂的步骤。 7.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藻类为微囊藻、 鱼腥藻、 色球藻、 颤 藻、 念珠藻、 节球藻、 栅藻、 小球藻、 扁藻和新月藻。 8.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投加各单一植物单宁, 抑藻率在 20%~ 儿茶酚 0.20mg/ 80%时, 藻液中各单宁的终浓度范围如下 : 对苯二酚 0.02mg/L ~ 1.50mg/L、 L ~ 7.00mg/L、 对羟基苯甲酸 0.20mg/L ~ 10.00mg/L、 龙胆酸 0.20mg/L ~ 15.00mg/L、 鞣花 酸 0.30mg/L ~ 23.00mg/L、 鞣酸 1.80mg/L ~ 20.50mg/L。
8: 0 1 ∶ 4.0 ~ 11.0 ∶ 6.0 ~ 20.0 1 ∶
9: 0 ~ 11.0 ∶ 6.0 ~ 20.0 1 ∶ 1.0 ~ 2.0 ∶ 1.0 ~ 2.0 1 ∶ 30.0 ~ 32.0 ∶
10: 0 ~ 15.0 1 ∶ 0.5 ~ 1.0 ∶ 0.5 ~ 0.8 1 ∶ 25.0 ~ 27.0 ∶ 10.0 ~ 15.0 1 ∶ 0.5 ~ 1.0 ∶ 0.5 ~ 0.8 1 ∶ 9.0 ~ 11.0 ∶ 6.0 ~ 12.0 ∶ 8.0 ~ 15.0 1 ∶ 30.0 ~ 32.0 ∶ 6.0 ~ 12.0 ∶ 8.0 ~ 15.0 1 ∶ 25.0 ~ 27.0 ∶ 6.0 ~ 12.0 ∶ 8.0 ~ 15.0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植物单宁抑藻剂, 其特征在于, 所述抑藻剂抑制蓝藻和绿藻 的生长。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植物单宁抑藻剂, 其特征在于, 所述抑藻剂抑制微囊藻、 鱼腥藻、 色球藻、 颤藻、 念珠藻、 节球藻、 栅藻、 小球藻、 扁藻和新月藻的生长。 6. 一种抑制富营养化淡水水体中藻类过度生长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包括向 水体中投入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植物单宁抑藻剂的步骤。 7.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藻类为微囊藻、 鱼腥藻、 色球藻、 颤 藻、 念珠藻、 节球藻、 栅藻、 小球藻、 扁藻和新月藻。 8.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投加各单一植物单宁, 抑藻率在 20%~ 儿茶酚 0.20mg/ 80%时, 藻液中各单宁的终浓度范围如下 : 对苯二酚 0.02mg/L ~ 1.50mg/L、 L ~ 7.00mg/L、 对羟基苯甲酸 0.20mg/L ~ 10.00mg/L、 龙胆酸 0.20mg/L ~ 15.00mg/L、 鞣花 酸 0.30mg/L ~ 23.00mg/L、 鞣酸 1.80mg/L ~ 20.50mg/L。
11: 0 ∶ 6.0 ~ 20.0 1 ∶ 9.0 ~ 11.0 ∶ 6.0 ~ 20.0 1 ∶ 1.0 ~ 2.0 ∶ 1.0 ~ 2.0 1 ∶ 30.0 ~ 32.0 ∶ 10.0 ~ 15.0 1 ∶ 0.5 ~ 1.0 ∶ 0.5 ~ 0.8 1 ∶ 25.0 ~ 27.0 ∶ 10.0 ~ 15.0 1 ∶ 0.5 ~ 1.0 ∶ 0.5 ~ 0.8 1 ∶ 9.0 ~ 11.0 ∶ 6.0 ~
12: 0 ∶ 8.0 ~ 15.0 1 ∶ 30.0 ~ 32.0 ∶ 6.0 ~ 12.0 ∶ 8.0 ~ 15.0 1 ∶ 25.0 ~ 27.0 ∶ 6.0 ~ 12.0 ∶ 8.0 ~ 15.0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植物单宁抑藻剂, 其特征在于, 所述抑藻剂抑制蓝藻和绿藻 的生长。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植物单宁抑藻剂, 其特征在于, 所述抑藻剂抑制微囊藻、 鱼腥藻、 色球藻、 颤藻、 念珠藻、 节球藻、 栅藻、 小球藻、 扁藻和新月藻的生长。 6. 一种抑制富营养化淡水水体中藻类过度生长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包括向 水体中投入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植物单宁抑藻剂的步骤。 7.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藻类为微囊藻、 鱼腥藻、 色球藻、 颤 藻、 念珠藻、 节球藻、 栅藻、 小球藻、 扁藻和新月藻。 8.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投加各单一植物单宁, 抑藻率在 20%~ 儿茶酚 0.20mg/ 80%时, 藻液中各单宁的终浓度范围如下 : 对苯二酚 0.02mg/L ~ 1.50mg/L、 L ~ 7.00mg/L、 对羟基苯甲酸 0.20mg/L ~ 10.00mg/L、 龙胆酸 0.20mg/L ~ 15.00mg/L、 鞣花 酸 0.30mg/L ~ 23.00mg/L、 鞣酸 1.80mg/L ~ 20.50mg/L。
13: 0 ~ 30.0 1 ∶ 0.2 ~ 8.0 1 ∶ 4.0 ~ 11.0 ∶ 6.0 ~ 20.0 1 ∶ 9.0 ~ 11.0 ∶ 6.0 ~ 20.0 1 ∶ 1.0 ~ 2.0 ∶ 1.0 ~ 2.0 1 ∶ 30.0 ~ 32.0 ∶ 10.0 ~ 15.0 1 ∶ 0.5 ~ 1.0 ∶ 0.5 ~ 0.8 1 ∶ 25.0 ~ 27.0 ∶ 10.0 ~ 15.0 1 ∶ 0.5 ~ 1.0 ∶ 0.5 ~ 0.8 1 ∶ 9.0 ~ 11.0 ∶ 6.0 ~ 12.0 ∶ 8.0 ~ 15.0 1 ∶ 30.0 ~ 32.0 ∶ 6.0 ~ 12.0 ∶ 8.0 ~ 15.0 1 ∶ 25.0 ~ 27.0 ∶ 6.0 ~ 12.0 ∶ 8.0 ~ 15.0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植物单宁抑藻剂, 其特征在于, 所述抑藻剂抑制蓝藻和绿藻 的生长。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植物单宁抑藻剂, 其特征在于, 所述抑藻剂抑制微囊藻、 鱼腥藻、 色球藻、 颤藻、 念珠藻、 节球藻、 栅藻、 小球藻、 扁藻和新月藻的生长。 6. 一种抑制富营养化淡水水体中藻类过度生长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包括向 水体中投入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植物单宁抑藻剂的步骤。 7.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藻类为微囊藻、 鱼腥藻、 色球藻、 颤 藻、 念珠藻、 节球藻、 栅藻、 小球藻、 扁藻和新月藻。 8.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投加各单一植物单宁, 抑藻率在 20%~ 儿茶酚 0.20mg/ 80%时, 藻液中各单宁的终浓度范围如下 : 对苯二酚 0.02mg/L ~ 1.50mg/L、 L ~ 7.00mg/L、 对羟基苯甲酸 0.20mg/L ~ 10.00mg/L、 龙胆酸 0.20mg/L ~ 15.00mg/L、 鞣花 酸 0.30mg/L ~ 23.00mg/L、 鞣酸 1.80mg/L ~ 20.50mg/L。

说明书


一种植物单宁抑藻剂及抑制富营养化淡水水体中藻类过度 生长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体污染控制领域, 具体地,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单宁抑藻剂及抑制 富营养化淡水水体中藻类过度生长的方法。
     背景技术 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加, 促使水环境及生态环境的恶化, 尤其是城市水体 富营养化的污染, 导致地表水体藻华频繁发生, 水华时, 藻类的大量繁殖和腐烂, 导致水体 腥臭, 溶解氧下降, 透明度降低, 有毒藻体还会向水体中释放毒性物质, 危及水生生物甚至 人类健康。
     控制水体中藻类过度繁殖的方法常用的为化学法, 化学法包括化学沉淀法、 酸碱 中和法和投加除藻剂。沉淀法通过投加铁、 铝絮凝剂凝聚减少 N、 P, 同时铝盐在水体中易形 成氢氧化铝, 在沉积物表面形成沉淀, 阻止沉积磷的释放 ; 酸碱中和法, 通过投加石灰, 调节 水体酸碱度, 促进磷酸盐形成稳定的磷酸钙沉淀, 控制水体中的磷酸盐浓度。 这两种方法均 采用控制富营养化的源头物质 N、 P 的方法防治藻类的过度繁殖, 但缺点是见效慢。投加除 藻剂是化学法中更为常用的方法, 该方法具有杀藻效率高、 见效快、 价格低廉、 使用方便等 优势。 传统的化学抑藻剂主要有硫酸铜、 二氧化氯、 农药等, 但此类杀藻剂易残留水体, 对鱼 类、 水草等生物产生一定程度的伤害甚至导致死亡, 更会危及人类健康。因此, 急需筛选新 型高效、 易降解、 低毒的化合物, 并研制得到对环境友好、 对水生生态系统安全、 不危及人类 健康的新型环保抑藻剂。
     植物单宁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的天然次生代谢产物, 是一种天然的绿色资 源, 且有效成分多达上千种。自然界中, 植物体为了竞争有限的空间和养分, 能通过分泌植 物单宁物质, 抑制其他植物体的生长。研究发现植物单宁是多种酶促反应有效的抑制剂, 包括对磷酸酶、 过氧化氢酶、 ACE 酶、 RNA 反逆录酶等多种信号传递、 能量代谢调节的酶的抑 制, 植物单宁也能结合细胞膜上的物质, 与金属离子产生络合作用等, 来破坏生物体正常的 新陈代谢, 且植物单宁本身较易被降解。
     目前国内外己开展了针对单一植物单宁抑制藻类生长、 控制水华爆发的研究。试 验发现有些植物单宁的化学结构影响其抑藻效能, 如杨维东等在 “酚酸类化感物质对塔玛 亚历山大藻生长的影响” 中比较香草醛、 没食子酸和儿茶素对海洋藻——塔玛亚历山大藻 的抑藻效能。 张庭廷等研究了阿魏酸和对羟基苯甲酸对淡水藻水华鱼腥藻和蛋白核小球藻 的抑藻效能, 确定抑制作用的浓度值, 并初步研究抑藻机理, 推测这两种物质的抑藻机理可 能与自由基的产生以及膜脂质过氧化增加引起膜结构的破坏、 细胞功能受损有关。
     此外单一植物单宁的长期使用, 同其他单一物质抑藻剂的使用类似, 会促使藻类 对抑藻剂逐渐产生不同程度的抗性, 缩短抑藻剂的使用寿命, 削弱抑藻效能。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治和消除淡水水华发生的植物单宁单方和 / 或复配 抑藻剂, 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由于投加化学抑藻剂, 而带来危及水生生态系统、 给环境带 来二次污染、 甚至影响人类健康等问题, 并能延缓藻类对抑藻剂的抗性, 延长抑藻剂使用寿 命, 提高抑藻效果。
     本发明对常见植物单宁进行抑藻实验, 筛选得到植物单宁龙胆酸、 鞣花酸、 和鞣酸 上述高效抑藻的植物单宁, 上述植物单宁可以单独使用, 也可以复配使用。 同时本发明的发 明人发现, 植物单宁苯二酚、 儿茶酚、 对羟基苯甲酸中的两种或多种的复配也可以具有协同 增效的抑藻效果。因此, 本发明的抑藻剂包含选自龙胆酸、 鞣花酸、 和鞣酸的中的任一种或 多种, 或包含选自苯二酚、 儿茶酚、 对羟基苯甲酸中的两种或多种。 优选地, 本发明的植物单 宁抑藻剂, 其包含龙胆酸、 鞣花酸、 和鞣酸的中的任一种或多种 ; 和对苯二酚、 儿茶酚、 对羟 基苯甲酸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优选的植物单宁抑藻剂的复配配方 ( 质量比值 ) 如下所示 :
     植物单宁种类 对苯二酚 - 对羟基苯甲酸 对苯二酚 - 儿茶酚 儿茶酚 - 对羟基苯甲酸 对苯二酚 - 对羟基苯甲酸 - 儿茶酚 对苯二酚 - 龙胆酸 - 儿茶酚 龙胆酸 - 对羟基苯甲酸 - 儿茶酚 对苯二酚 - 鞣酸 - 儿茶酚 鞣酸 - 对羟基苯甲酸 - 儿茶酚 对苯二酚 - 鞣花酸 - 儿茶酚 鞣花酸 - 对羟基苯甲酸 - 儿茶酚 对苯二酚 - 龙胆酸 - 对羟基苯甲酸 - 儿茶酚 对苯二酚 - 鞣酸 - 对羟基苯甲酸 - 儿茶酚 对苯二酚 - 鞣花酸 - 对羟基苯甲酸 - 儿茶酚 复配配方质量比 (m/m) 1 ∶ (2.0 ~ 4.0) 1 ∶ (13.0 ~ 30.0) 1 ∶ (0.2 ~ 8.0) 1 ∶ (4.0 ~ 11.0) ∶ (6.0 ~ 20.0) 1 ∶ (9.0 ~ 11.0) ∶ (6.0 ~ 20.0) 1 ∶ (1.0 ~ 2.0) ∶ (1.0 ~ 2.0) 1 ∶ (30.0 ~ 32.0) ∶ (10.0 ~ 15.0) 1 ∶ (0.5 ~ 1.0) ∶ (0.5 ~ 0.8) 1 ∶ (25.0 ~ 27.0) ∶ (10.0 ~ 15.0) 1 ∶ (0.5 ~ 1.0) ∶ (0.5 ~ 0.8) 1 ∶ (9.0 ~ 11.0) ∶ (6.0 ~ 12.0) ∶ (8.0 ~ 15.0) 1 ∶ (30.0 ~ 32.0) ∶ (6.0 ~ 12.0) ∶ (8.0 ~ 15.0) 1 ∶ (25.0 ~ 27.0) ∶ (6.0 ~ 12.0) ∶ (8.0 ~ 15.0)
     本发明以 19 种常用的植物单宁 ( 对苯二酚、 儿茶酚、 对羟基苯甲酸、 龙胆酸、 鞣花 酸、 鞣酸、 原儿茶酸、 没食子酸、 水杨酸、 香草醛、 间苯二酚、 间苯三酚、 羟基氢醌、 焦性没食子 酸、 芥子酸、 阿魏酸、 香草酸、 芦丁芸香苷、 咖啡酸 ) 为研究对象, 经过前期大量的植物单宁 抑藻的研究和试验, 筛选得到对苯二酚、 儿茶酚、 对羟基苯甲酸、 龙胆酸、 鞣花酸和鞣酸这六 种对蓝藻 ( 微囊藻、 鱼腥藻、 色球藻、 颤藻、 念珠藻、 节球藻 ) 和绿藻 ( 栅藻、 小球藻、 扁藻和 新月藻 ) 均表现出具有较高的抑藻性能的六种物质 ; 根据这六种物质各自抑藻的浓度效应关系, 得到每种植物单宁抑藻作用的适宜浓度范围, 在此基础上再对这六种物质之间进行 不同浓度比例的复配, 得到具有协同增效作用的复配方式。
     因此,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抑制富营养化淡水水体中藻类过度生长的方法, 所述 方法包括向水体中投入本发明的植物单宁抑藻剂的步骤。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 可以通过配制浓度梯度的植物单宁物质, 投加到藻液中, 在 培养四天后测定藻液生物量的变化, 得到浓度效应关系式, 以及单一植物单宁抑藻率在 20%~ 80%区间内的浓度范围。
     多酚物质 对苯二酚 儿茶酚 对羟基苯甲酸 龙胆酸 鞣花酸 鞣酸
     20%~ 80%抑制率浓度范围 0.02mg/L ~ 1.50mg/L 0.20mg/L ~ 7.00mg/L 0.20mg/L ~ 10.00mg/L 0.20mg/L ~ 15.00mg/L 0.30mg/L ~ 23.00mg/L 1.80mg/L ~ 20.50mg/L本发明抑藻剂的优点可概括如下 :
     1) 发明的抑藻剂各组成物质植物单宁, 均可通过人工合成得到, 市售价格较低廉, 且复配剂制备方法简单, 可操作性强。
     2) 本发明的抑藻剂各组分为植物次生代谢产物, 在自然环境中短期内可生物降 解, 实验表明半衰期为四天左右, 故无后期处置问题, 不会产生环境的二次污染。
     3) 采用本发明的复配抑藻剂, 可有效抑制藻类的过度生长, 抑藻效果好, 且效能较 高, 一般四天左右便能见效, 间断性的投加该抑藻剂, 可长期有效的维护水体不爆发水华, 并且维持水生生态系统的稳定。
     4) 本发明的复配抑藻剂, 在单一物质的有效抑藻浓度范围内, 对复配抑藻剂进行 一定质量比例的复配, 能有效避免某单一配方的超过量投加而引起对水生生态系统的破 坏。 能通过投加最适宜的量, 在确保抑制藻类过度繁殖的基础上, 又能尽量减小对水生生态 系统的影响。
     5) 本发明的抑藻剂由于是复配而成, 可有效克服或延缓由于单一抑藻剂长期反复 的应用, 而使藻类对药剂逐渐产生不同程度的抗性, 故能延长抑藻剂的使用寿命, 并可有效 的增强抑藻剂的抑藻效能和广谱性。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1、 龙胆酸、 鞣花酸、 和鞣酸抑制微囊藻 (Microcystis)( 单方 )
     分别配制一定浓度的龙胆酸、 鞣花酸、 和鞣酸, 投加到细胞密度为 6.2×109 个 /L 的微囊藻藻液中, 三者物质的终浓度均为 10mg/L 在恒温光照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在培养四天后, 可发现藻液由最初的深绿色变为浅绿色, 测定藻液生物量, 计算得到抑藻率分别为 91.8%, 70.6%, 65.9%。
     实施例 2、 龙胆酸、 鞣花酸、 和鞣酸抑制栅藻 (Scenedesmus)( 单方 )
     分别配制一定浓度的龙胆酸、 鞣花酸、 和鞣酸, 投加到细胞密度为 5.1×106 个 / L 的栅藻藻液中, 三者物质的终浓度均为 10mg/L, 在恒温光照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在培养 四天后, 可发现藻液由最初的深绿色变为浅绿色, 测定藻液生物量, 计算得到抑藻率分别为 65.1%, 47.4%, 46.6%。
     实施例 3
     分别配制一定浓度的龙胆酸、 鞣花酸、 和鞣酸、 对苯二酚、 儿茶酚、 对羟基苯甲酸, 投加到下表 1 中所列藻的藻液中, 当抑藻率为 20%, 各植物单宁所需浓度如以表 1 所示。
     表 1 投加单一植物单宁
     实施例 4
     分别配制一定浓度的龙胆酸、 鞣花酸、 和鞣酸、 对苯二酚、 儿茶酚、 对羟基苯甲酸, 投加到下表 2 中所列藻类的藻液中, 当抑藻率为 80%时, 各植物单宁所需浓度如表 2 所示。
     表 2 投加单一植物单宁
     实 施 例 5、 对 苯 二 酚 和 对 羟 基 苯 甲 酸 以 质 量 比 值 1 ∶ 2.4 复 配 抑 制 鱼 腥 藻 (Anabaena)
     将对苯二酚和对羟基苯甲酸以质量比值 1 ∶ 2.4 进行复配, 藻液中对苯二酚和对 羟基苯甲酸的最终浓度分别为 0.30mg/L 和 0.72mg/L。
     将复配后的对苯二酚和对羟基苯甲酸分别投加到细胞密度为 6.8×109 个 /L 的鱼 腥藻藻液中, 两者的终浓度分别为 0.30mg/L 和 0.72mg/L, 在恒温光照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在培养四天后, 测定藻液生物量, 计算得到抑藻率为 87.2%。 而投加单一物质对苯二酚或对
     羟基苯甲酸到鱼腥藻藻液中, 终浓度分别为 0.60mg/L 和 1.42mg/L 时, 四天后的抑藻率分别 为 70.2%和 58.7%, 说明复配的对苯二酚和对羟基苯甲酸产生了协同增效的抑藻效果。
     实 施 例 6、对 苯 二 酚 和 儿 茶 酚 以 质 量 比 值 1 ∶ 20 复 配 抑 制 色 球 藻 (Chroococcaceae)
     将对苯二酚和儿茶酚以质量比值 1 ∶ 20 进行复配, 投加到细胞密度为 5.9×109 个 /L 的色球藻藻液中, 两者的终浓度分别为 0.1mg/L 和 2.00mg/L, 在恒温光照培养箱中进行 培养。 在培养四天后, 测定藻液生物量, 计算得到抑藻率为 85.6%。 而投加单一物质对苯二 酚或儿茶酚到色球藻藻液中, 终浓度分别为 0.20mg/L 和 4.00mg/L 时, 四天后的抑藻率分别 为 63.8%和 76.2%, 说明复配的对苯二酚和儿茶酚产生了协同增效的抑藻效果。
     实施例 7、 对苯二酚和儿茶酚以质量比值 1 ∶ 28 复配抑制扁藻 (Platymonas)
     将对苯二酚和儿茶酚以质量比值 1 ∶ 28 进行复配, 投加到细胞密度为 6.4×106 个 /L 的扁藻藻液中, 两者的终浓度分别为 0.1mg/L 和 2.8mg/L, 在恒温光照培养箱中进行 培养。在培养四天后, 测定藻液生物量, 计算得到抑藻率为 78.6%。而投加单一物质对苯 二酚或儿茶酚到扁藻藻液中, 终浓度分别为 0.2mg/L 和 5.6mg/L 时, 四天后的抑藻率分别为 42.3%和 67.0%, 说明复配的对苯二酚和儿茶酚产生了协同增效的抑藻效果。
     实施例 8、 儿茶酚和对羟基苯甲酸以质量比值 1 ∶ 1 复配抑制小球藻 (Chlorella)
     将 儿 茶 酚 和 对 羟 基 苯 甲 酸 以 质 量 比 值 1 ∶ 1 进 行 复 配, 投加到细胞密度为 6 6.9×10 个 /L 的小球藻藻液中, 两者的终浓度分别为 1.5mg/L 和 1.5mg/L, 在恒温光照培 养箱中进行培养。 在培养四天后, 测定藻液生物量, 计算得到抑藻率为 68.9%。 而投加单一 物质儿茶酚或对羟基苯甲酸到小球藻藻液中, 终浓度分别为 3.00mg/L 和 3.00mg/L 时, 四天 后的抑藻率分别为 59.2%和 55.1%, 说明复配的儿茶酚和对羟基苯甲酸产生了协同增效 的抑藻效果。
     实施例 9、 对苯二酚 - 对羟基苯甲酸 - 儿茶酚以质量比值 1 ∶ 5 ∶ 10 复配抑制颤 藻 (Oscillatoria)
     将对苯二酚、 对羟基苯甲酸和儿茶酚以质量比值 1 ∶ 5 ∶ 10 进行复配, 投加到细 9 胞密度为 7.4×10 个 /L 的颤藻藻液中, 三者的终浓度分别为 0.1mg/L、 0.5mg/L 和 1.0mg/ L, 在恒温光照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在培养四天后, 测定藻液生物量, 计算得到抑藻率为 73.1%。而投加单一物质对苯二酚或对羟基苯甲酸或儿茶酚到颤藻藻液中, 终浓度分别为 0.3mg/L、 1.5mg/L 和 3.0mg/L 时, 四天后的抑藻率分别为 40.3%、 49.0%和 62.1%, 说明复 配的对苯二酚、 对羟基苯甲酸和儿茶酚产生了协同增效的抑藻效果。
     实施例 10、 对苯二酚 - 龙胆酸 - 儿茶酚以质量比值 1 ∶ 10 ∶ 10 复配抑制念珠藻 (Nostoc)
     将对苯二酚、 龙胆酸和儿茶酚以质量比值 1 ∶ 10 ∶ 10 进行复配, 投加到细胞密度 9 为 7.5×10 个 /L 的念珠藻藻液中, 三者的终浓度分别为 0.1mg/L、 1.0mg/L 和 1.0mg/L, 在恒 温光照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在培养四天后, 测定藻液生物量, 计算得到抑藻率为 63.1%。 而 投加单一物质对苯二酚或龙胆酸或儿茶酚到念珠藻藻液中, 终浓度分别为 0.3mg/L、 3.0mg/ L 和 3.0mg/L 时, 四天后的抑藻率分别为 45.3%、 53.6%和 56.1%, 说明复配的对苯二酚、 龙 胆酸和儿茶酚产生了协同增效的抑藻效果。
     实施例 11、 对苯二酚 - 鞣酸 - 儿茶酚以质量比值 1 ∶ 30 ∶ 10 进行复配抑制节球藻 (Nodularia)
     将对苯二酚、 鞣酸和儿茶酚以质量比值 1 ∶ 30 ∶ 10 进行复配, 投加到细胞密度为 9 5.1×10 个 /L 的节球藻藻液中, 三者的终浓度分别为 0.1mg/L、 3.0mg/L 和 1.0mg/L, 在恒 温光照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在培养四天后, 测定藻液生物量, 计算得到抑藻率为 70.4%。 而 投加单一物质对苯二酚或鞣酸或儿茶酚到节球藻藻液中, 终浓度分别为 0.3mg/L、 9.0mg/L 和 3.0mg/L 时, 四天后的抑藻率分别为 48.1%、 63.6%和 62.8%, 说明复配的对苯二酚、 鞣 酸和儿茶酚产生了协同增效的抑藻效果。
     实施例 12、 鞣花酸 - 对羟基苯甲酸 - 儿茶酚以质量比值 1 ∶ 1 ∶ 0.5 复配抑制新 月藻 (Nitzschia)
     将鞣花酸、 对羟基苯甲酸和儿茶酚以质量比值 1 ∶ 1 ∶ 0.5 进行复配, 投加到细胞 6 密度为 6.5×10 个 /L 的新月藻藻液中, 三者的终浓度分别为 2.0mg/L、 2.0mg/L 和 1.0mg/ L, 在恒温光照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在培养四天后, 测定藻液生物量, 计算得到抑藻率为 65.5%。而投加单一物质鞣花酸或对羟基苯甲酸或儿茶酚到新月藻藻液中, 终浓度分别为 6.0mg/L、 6.0mg/L 和 3.0mg/L 时, 四天后的抑藻率分别为 35.8%、 61..6%和 55.8%, 说明复 配的鞣花酸、 对羟基苯甲酸和儿茶酚产生了协同增效的抑藻效果。 实施例 13、 对苯二酚 - 龙胆酸 - 对羟基苯甲酸 - 儿茶酚以浓度比值 1 ∶ 10 ∶ 8 ∶ 8 复配抑制微囊藻 (Microcystis)
     将对苯二酚、 龙胆酸、 对羟基苯甲酸和儿茶酚以质量比值 1 ∶ 10 ∶ 8 ∶ 8 进行 复配, 投加到细胞密度为 4.8×109 个 /L 的微囊藻藻液中, 四者的终浓度分别为 0.1mg/L、 1.0mg/L、 0.8mg/L 和 0.8mg/L, 在恒温光照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在培养四天后, 测定藻液生 物量, 计算得到抑藻率为 83.6%。而投加单一物质对苯二酚或龙胆酸或对羟基苯甲酸或儿 茶酚到微囊藻藻液中, 终浓度分别为 0.4mg/L、 4.0mg/L、 3.2mg/L 和 3.2mg/L, 时, 四天后的 抑藻率分别为 60.8%、 71.3%、 65.8%和 72.4%, 说明复配的对苯二酚、 龙胆酸、 对羟基苯 甲酸和儿茶酚产生了协同增效的抑藻效果。
     实 施 例 14、 对苯二酚和对羟基苯甲酸以质量比值 1 ∶ 2 复配抑制栅藻 (Scenedesmus)
     对 苯 二 酚 和 对 羟 基 苯 甲 酸 以 质 量 比 值 1 ∶ 2 进 行 复 配, 投加到细胞密度为 6 4.7×10 个 /L 的栅藻藻液中, 两者的终浓度分别为 0.4mg/L 和 0.8mg/L, 在恒温光照培养 箱中进行培养。在培养四天后, 测定藻液生物量, 计算得到抑藻率为 75.77% ; 而投加单一 物质对苯二酚或对羟基苯甲酸到同样密度的栅藻藻液中, 终浓度分别为 0.8mg/L 和 1.6mg/ L, 四天后的抑藻率分别为 64.53%和 49.80%, 说明复配的对苯二酚和对羟基苯甲酸产生 了协同增效的抑藻效果。
     实施例 15、 对苯二酚和对羟基苯甲酸以质量比值 1 ∶ 4 复配抑制念珠藻 (Nostoc)
     对 苯 二 酚 和 对 羟 基 苯 甲 酸 以 质 量 比 值 1 ∶ 4 进 行 复 配, 投加到细胞密度为 9 5.9×10 个 /L 的念珠藻藻液中, 两者的终浓度分别为 0.2mg/L 和 0.8mg/L, 在恒温光照培养 箱中进行培养。 在培养四天后, 测定藻液生物量, 计算得到抑藻率为 68.35%; 而投加单一物 质对苯二酚或对羟基苯甲酸到同样密度的念珠藻藻液中, 终浓度分别为 0.4mg/L 和 1.6mg/ L, 四天后的抑藻率分别为 60.09%和 59.90%, 说明复配的对苯二酚和对羟基苯甲酸产生 了协同增效的抑藻效果。
     实施例 16、 对苯二酚和儿茶酚以质量比值 1 ∶ 13 复配抑制栅藻 (Scenedesmus)
     对苯二酚和儿茶酚以质量比值 1 ∶ 13 进行复配, 投加到细胞密度为 5.5×106 个 / L 的栅藻藻液中, 两者的终浓度分别为 0.1mg/L 和 1.3mg/L, 在恒温光照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在培养四天后, 测定藻液生物量, 计算得到抑藻率为 58.80% ; 而投加单一物质对苯二酚或 儿茶酚到同样密度的栅藻藻液中, 终浓度分别为 0.2mg/L 和 2.6mg/L, 四天后的抑藻率分别 为 29.50%和 50.65%, 说明复配的对苯二酚和儿茶酚产生了协同增效的抑藻效果。
     实施例 17、 对苯二酚和儿茶酚以质量比值 1 ∶ 30 复配抑制新月藻 (Nitzschia)
     对苯二酚和儿茶酚以质量比值 1 ∶ 30 进行复配, 投加到细胞密度为 5.5×106 个 / L 的新月藻藻液中, 两者的终浓度分别为 0.1mg/L 和 3.0mg/L, 在恒温光照培养箱中进行培 养。在培养四天后, 测定藻液生物量, 计算得到抑藻率为 80.05% ; 而投加单一物质对苯二 酚或儿茶酚到同样密度的新月藻藻液中, 终浓度分别为 0.2mg/L 和 6.0mg/L, 四天后的抑藻 率分别为 35.00%和 72.75%, 说明复配的对苯二酚和儿茶酚产生了协同增效的抑藻效果。
     实 施 例 18、 儿 茶 酚 和 对 羟 基 苯 甲 酸 以 质 量 比 值 1 ∶ 0.2 复 配 抑 制 栅 藻 (Scenedesmus)
     儿 茶 酚 和 对 羟 基 苯 甲 酸 以 质 量 比 值 1 ∶ 0.2 进 行 复 配, 投加到细胞密度为 6 5.7×10 个 /L 的栅藻藻液中, 两者的终浓度分别为 1.0mg/L 和 0.2mg/L, 在恒温光照培养 箱中进行培养。在培养四天后, 测定藻液生物量, 计算得到抑藻率为 55.68% ; 而投加单一 物质儿茶酚或对羟基苯甲酸到同样密度的栅藻藻液中, 终浓度分别为 2.0mg/L 和 0.4mg/L, 四天后的抑藻率分别为 48.75%和 20.12%, 说明复配的儿茶酚和对羟基苯甲酸产生了协 同增效的抑藻效果。
     实 施 例 19、 儿茶酚和对羟基苯甲酸以质量比值 1 ∶ 8 复配抑制节球藻 (Nodularia)
     儿茶酚和对羟基苯甲酸以质量比值 1 ∶ 8 进行复配, 投加到细胞密度为 6.1×109 个 /L 的节球藻藻液中, 两者的终浓度分别为 0.5mg/L 和 4.0mg/L, 在恒温光照培养箱中进行 培养。在培养四天后, 测定藻液生物量, 计算得到抑藻率为 87.88% ; 而投加单一物质儿茶 酚或对羟基苯甲酸到同样密度的节球藻藻液中, 终浓度分别为 1.0mg/L 和 8.0mg/L, 四天后 的抑藻率分别为 31.48%和 80.35%, 说明复配的儿茶酚和对羟基苯甲酸产生了协同增效 的抑藻效果。
     实施例 20、 对苯二酚、 对羟基苯甲酸和儿茶酚以质量比值 1 ∶ 4 ∶ 6 复配抑制鱼腥 藻 (Anabaena)
     对苯二酚、 对羟基苯甲酸和儿茶酚以质量比值 1 ∶ 4 ∶ 6 进行复配, 投加到细胞密 9 度为 6.4×10 个 /L 的鱼腥藻藻液中, 三者的终浓度分别为 0.1mg/L、 0.4mg/L 和 0.6mg/L, 在 恒温光照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在培养四天后, 测定藻液生物量, 计算得到抑藻率为 69.12%; 而投加单一物质对苯二酚或对羟基苯甲酸或儿茶酚到同样密度的鱼腥藻藻液中, 终浓度分 别为 0.3mg/L、 1.2mg/L 和 1.8mg/L, 四天后的抑藻率分别为 55.40%、 38.90 和 53.85%, 说 明复配的对苯二酚、 对羟基苯甲酸和儿茶酚产生了协同增效的抑藻效果。
     实施例 21、 对苯二酚、 对羟基苯甲酸和儿茶酚以质量比值 1 ∶ 6 ∶ 20 复配抑制色 球藻 (Chroococcaceae)
     对苯二酚、 对羟基苯甲酸和儿茶酚以质量比值 1 ∶ 6 ∶ 20 进行复配, 投加到细胞密度为 6.8×109 个 /L 的色球藻藻液中, 三者的终浓度分别为 0.1mg/L、 0.6mg/L 和 2.0mg/ L, 在恒温光照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在培养四天后, 测定藻液生物量, 计算得到抑藻率为 83.45% ; 而投加单一物质对苯二酚或对羟基苯甲酸或儿茶酚到同样密度的色球藻藻液中, 终浓度分别为 0.3mg/L、 1.8mg/L 和 6.0mg/L, 四天后的抑藻率分别为 39.80 %、 35.86 %和 76.89%, 说明复配的对苯二酚、 对羟基苯甲酸和儿茶酚产生了协同增效的抑藻效果。
     实 施 例 22、 对 苯 二 酚、 龙胆酸和儿茶酚以质量比值 1 ∶ 9 ∶ 6 复配抑制扁藻 (Piatymonas)
     对苯二酚、 龙胆酸和儿茶酚以质量比值 1 ∶ 9 ∶ 6 进行复配, 投加到细胞密度为 6 6.1×10 个 /L 的扁藻藻液中, 三者的终浓度分别为 0.1mg/L、 0.9mg/L 和 0.6mg/L, 在恒温 光照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在培养四天后, 测定藻液生物量, 计算得到抑藻率为 53.87% ; 而 投加单一物质对苯二酚或龙胆酸或儿茶酚到同样密度的扁藻藻液中, 终浓度分别为 0.3mg/ L、 2.7mg/L 和 1.8mg/L, 四天后的抑藻率分别为 38.91%、 36.16%和 45.98%, 说明复配的对 苯二酚、 龙胆酸和儿茶酚产生了协同增效的抑藻效果。
     实施例 23、 对苯二酚、 龙胆酸和儿茶酚以质量比值 1 ∶ 11 ∶ 20 复配抑制小球藻 (Chlorella) 对苯二酚、 龙胆酸和儿茶酚以质量比值 1 ∶ 11 ∶ 20 进行复配, 投加到细胞密度为 5.8×10 个 /L 的小球藻藻液中, 三者的终浓度分别为 0.1mg/L、 1.1mg/L 和 2.0mg/L, 在恒温 光照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在培养四天后, 测定藻液生物量, 计算得到抑藻率为 80.37%; 而投 加单一物质对苯二酚或龙胆酸或儿茶酚到同样密度的小球藻藻液中, 终浓度分别为 0.3mg/ L、 3.3mg/L 和 6.0mg/L, 四天后的抑藻率分别为 32.48%、 39.10%和 75.40%, 说明复配的对 苯二酚、 龙胆酸和儿茶酚产生了协同增效的抑藻效果。
     实施例 24、 龙胆酸、 对羟基苯甲酸和儿茶酚以质量比值 1 ∶ 1 ∶ 1 复配抑制微囊藻 (Microcystis)
     龙胆酸、 对羟基苯甲酸和儿茶酚以质量比值 1 ∶ 1 ∶ 1 进行复配, 投加到细胞密度 9 为 7.3×10 个 /L 的微囊藻藻液中, 三者的终浓度分别为 1.0mg/L、 1.0mg/L 和 1.0mg/L, 在 恒温光照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在培养四天后, 测定藻液生物量, 计算得到抑藻率为 70.35%; 而投加单一物质龙胆酸或对羟基苯甲酸或儿茶酚到同样密度的微囊藻藻液中, 终浓度分别 为 3.0mg/L、 3.0mg/L 和 3.0mg/L, 四天后的抑藻率分别为 30.22%、 57.92%和 67.80%, 说明 复配的龙胆酸、 对羟基苯甲酸和儿茶酚产生了协同增效的抑藻效果。
     实施例 25、 龙胆酸、 对羟基苯甲酸和儿茶酚以质量比值 1 ∶ 2 ∶ 2 复配抑制颤藻 (Oscillatoria)
     龙胆酸、 对羟基苯甲酸和儿茶酚以质量比值 1 ∶ 2 ∶ 2 进行复配, 投加到细胞密度 9 为 4.3×10 个 /L 的颤藻藻液中, 三者的终浓度分别为 0.5mg/L、 1.0mg/L 和 1.0mg/L, 在恒 温光照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在培养四天后, 测定藻液生物量, 计算得到抑藻率为 68.97% ; 而投加单一物质龙胆酸或对羟基苯甲酸或儿茶酚到同样密度的颤藻藻液中, 终浓度分别为 1.5mg/L、 3.0mg/L 和 3.0mg/L, 四天后的抑藻率分别为 38.85%、 58.90%和 64.50%, 说明复 配的龙胆酸、 对羟基苯甲酸和儿茶酚产生了协同增效的抑藻效果。
     实 施 例 26、 对 苯 二 酚、 鞣 酸 和 儿 茶 酚 以 质 量 比 值 1 ∶ 32 ∶ 15 复 配 抑 制 栅 藻 (Scenedesmus)
     6对苯二酚、 鞣酸和儿茶酚以质量比值 1 ∶ 32 ∶ 15 进行复配, 投加到细胞密度为 4.3×10 个 /L 的栅藻藻液中, 三者的终浓度分别为 0.1mg/L、 3.2mg/L 和 1.5mg/L, 在恒温 光照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在培养四天后, 测定藻液生物量, 计算得到抑藻率为 68.37% ; 而 投加单一物质对苯二酚或鞣酸或儿茶酚到同样密度的栅藻藻液中, 终浓度分别为 0.3mg/L、 9.6mg/L 和 4.5mg/L, 四天后的抑藻率分别为 36.38%、 40.68%和 60.45%, 说明复配的对苯 二酚、 鞣酸和儿茶酚产生了协同增效的抑藻效果。
     实施例 27、 鞣酸、 对羟基苯甲酸和儿茶酚以质量比值 1 ∶ 0.5 ∶ 0.5 复配抑制色球 藻 (Chroococcaceae)
     鞣酸、 对羟基苯甲酸和儿茶酚以质量比值 1 ∶ 0.5 ∶ 0.5 进行复配, 投加到细胞密 9 度为 4.9×10 个 /L 的色球藻藻液中, 三者的终浓度分别为 2.0mg/L、 1.0mg/L 和 1.0mg/L, 在 恒温光照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在培养四天后, 测定藻液生物量, 计算得到抑藻率为 68.74%; 而投加单一物质鞣酸或对羟基苯甲酸或儿茶酚到同样密度的色球藻藻液中, 终浓度分别为 6.0mg/L、 3.0mg/L 和 3.0mg/L, 四天后的抑藻率分别为 30.75%、 59.30 和 62.40%, 说明复配 的鞣酸、 对羟基苯甲酸和儿茶酚产生了协同增效的抑藻效果。
     实施例 28、 鞣酸、 对羟基苯甲酸和儿茶酚以质量比值 1 ∶ 1 ∶ 0.8 复配抑制扁藻 (Platymonas)
     鞣酸、 对羟基苯甲酸和儿茶酚以质量比值 1 ∶ 1 ∶ 0.8 进行复配, 投加到细胞密度 6 为 5.2×10 个 /L 的扁藻藻液中, 三者的终浓度分别为 1.0mg/L、 1.0mg/L 和 0.8mg/L, 在恒温 光照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在培养四天后, 测定藻液生物量, 计算得到抑藻率为 58.90%; 而投 加单一物质鞣酸或对羟基苯甲酸或儿茶酚到同样密度的扁藻藻液中, 终浓度分别为 3.0mg/ L、 3.0mg/L 和 2.4mg/L, 四天后的抑藻率分别为 18.54%、 42.56%和 51.15%, 说明复配的鞣 酸、 对羟基苯甲酸和儿茶酚产生了协同增效的抑藻效果。
     实施例 29、 对苯二酚、 鞣花酸和儿茶酚以质量比值 1 ∶ 25 ∶ 10 复配抑制节球藻 (Nodularia)
     对苯二酚、 鞣花酸和儿茶酚以质量比值 1 ∶ 25 ∶ 10 进行复配, 投加到细胞密度为 9 5.8×10 个 /L 的节球藻藻液中, 三者的终浓度分别为 0.1mg/L、 2.5mg/L 和 1.0mg/L, 在恒温 光照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在培养四天后, 测定藻液生物量, 计算得到抑藻率为 73.89%; 而投 加单一物质对苯二酚或鞣花酸或儿茶酚到同样密度的节球藻藻液中, 终浓度分别为 0.3mg/ L、 7.5mg/L 和 3.0mg/L, 四天后的抑藻率分别为 42.64%、 38.48%和 64.86%, 说明复配的对 苯二酚、 鞣花酸和儿茶酚产生了协同增效的抑藻效果。
     实施例 30、 对苯二酚、 鞣花酸和儿茶酚以质量比值 1 ∶ 27 ∶ 15 复配抑制小球藻 (Chlorella)
     对苯二酚、 鞣花酸和儿茶酚以质量比值 1 ∶ 27 ∶ 15 进行复配, 投加到细胞密度为 6 5.5×10 个 /L 的小球藻藻液中, 三者的终浓度分别为 0.1mg/L、 2.7mg/L 和 1.5mg/L, 在恒温 光照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在培养四天后, 测定藻液生物量, 计算得到抑藻率为 73.18%; 而投 加单一物质对苯二酚或鞣花酸或儿茶酚到同样密度的小球藻藻液中, 终浓度分别为 0.3mg/ L、 8.1mg/L 和 4.5mg/L, 四天后的抑藻率分别为 35.50%、 40.10%和 68.80%, 说明复配的对 苯二酚、 鞣花酸和儿茶酚产生了协同增效的抑藻效果。
     实施例 31、 鞣花酸、 对羟基苯甲酸和儿茶酚以质量比值 1 ∶ 0.5 ∶ 0.8 复配抑制鱼6腥藻 (Anabaena)
     鞣花酸、 对羟基苯甲酸和儿茶酚以质量比值 1 ∶ 0.5 ∶ 0.8 进行复配, 投加到细胞 9 密度为 5.6×10 个 /L 的鱼腥藻藻液中, 三者的终浓度分别为 2.0mg/L、 1.0mg/L 和 1.6mg/ L, 在恒温光照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在培养四天后, 测定藻液生物量, 计算得到抑藻率为 79.80 % ; 而投加单一物质鞣花酸或对羟基苯甲酸或儿茶酚到同样密度的鱼腥藻藻液中, 终浓度分别为 6.0mg/L、 3.0mg/L 和 4.8mg/L, 四天后的抑藻率分别为 30.21 %、 60.89 %和 71.28%, 说明复配的鞣花酸、 对羟基苯甲酸和儿茶酚产生了协同增效的抑藻效果。
     实施例 32、 对苯二酚、 龙胆酸、 对羟基苯甲酸和儿茶酚以质量比值 1 ∶ 9 ∶ 6 ∶ 15 复配抑制节球藻 (Nodularia)
     对苯二酚、 龙胆酸、 对羟基苯甲酸和儿茶酚以质量比值 1 ∶ 9 ∶ 6 ∶ 15 进行复配, 9 投加到细胞密度为 4.9×10 个 /L 的节球藻藻液中, 四者的终浓度分别为 0.1mg/L、 0.9mg/ L、 0.6mg/L 和 1.5mg/L, 在恒温光照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在培养四天后, 测定藻液生物量, 计 算得到抑藻率为 93.29% ; 而投加单一物质对苯二酚或龙胆酸或对羟基苯甲酸或儿茶酚到 同样密度的节球藻藻液中, 终浓度分别为 0.4mg/L、 3.6mg/L、 2.4mg/L 和 6.0mg/L, 四天后的 抑藻率分别为 47.80%、 39.80%、 50.20 和 85.90%, 说明复配的对苯二酚、 龙胆酸、 对羟基 苯甲酸和儿茶酚产生了协同增效的抑藻效果。
     实施例 33、 对苯二酚、 龙胆酸、 对羟基苯甲酸和儿茶酚以质量比值 1 ∶ 11 ∶ 12 ∶ 8 复配抑制新月藻 (Nitzschia)
     对苯二酚、 龙胆酸、 对羟基苯甲酸和儿茶酚以质量比值 1 ∶ 11 ∶ 12 ∶ 8 进行复配, 6 投加到细胞密度为 4.2×10 个 /L 的新月藻藻液中, 四者的终浓度分别为 0.1mg/L、 1.1mg/ L、 1.2mg/L 和 0.8mg/L, 在恒温光照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在培养四天后, 测定藻液生物量, 计 算得到抑藻率为 68.50% ; 而投加单一物质对苯二酚或龙胆酸或对羟基苯甲酸或儿茶酚到 同样密度的新月藻藻液中, 终浓度分别为 0.4mg/L、 4.4mg/L、 4.8mg/L 和 3.2mg/L, 四天后的 抑藻率分别为 34.19%、 50.40 %、 59.10 %和 62.80 %, 说明复配的对苯二酚、 龙胆酸、 对羟 基苯甲酸和儿茶酚产生了协同增效的抑藻效果
     实施例 34、 对苯二酚、 鞣酸、 对羟基苯甲酸和儿茶酚以质量比值 1 ∶ 30 ∶ 6 ∶ 8 复 配抑制颤藻 (Oscillatoria)
     对苯二酚、 鞣酸、 对羟基苯甲酸和儿茶酚以质量比值 1 ∶ 30 ∶ 6 ∶ 8 进行复配, 投加到细胞密度为 6.5×109 个 /L 的颤藻藻液中, 四者的终浓度分别为 0.1mg/L、 3.0mg/L、 0.6mg/L 和 0.8mg/L, 在恒温光照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在培养四天后, 测定藻液生物量, 计算 得到抑藻率为 71.80% ; 而投加单一物质对苯二酚或鞣酸或对羟基苯甲酸或儿茶酚到同样 密度的颤藻藻液中, 终浓度分别为 0.4mg/L、 12.0mg/L、 2.4mg/L 和 3.2mg/L, 四天后的抑藻 率分别为 42.90 %、 58.10 %、 49.25 %和 59.50 %, 说明复配的对苯二酚、 鞣酸、 对羟基苯甲 酸和儿茶酚产生了协同增效的抑藻效果
     实施例 35、 对苯二酚、 鞣酸、 对羟基苯甲酸和儿茶酚以质量比值 1 ∶ 32 ∶ 12 ∶ 15 复配抑制念珠藻 (Nostoc)
     对苯二酚、 鞣酸、 对羟基苯甲酸和儿茶酚以质量比值 1 ∶ 32 ∶ 12 ∶ 15 进行复配, 投加到细胞密度为 5.8×109 个 /L 的念珠藻藻液中, 四者的终浓度分别为 0.1mg/L、 3.2mg/ L、 1.2mg/L 和 1.5mg/L, 在恒温光照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在培养四天后, 测定藻液生物量, 计算得到抑藻率为 78.55% ; 而投加单一物质对苯二酚或鞣酸或对羟基苯甲酸或儿茶酚到同 样密度的念珠藻藻液中, 终浓度分别为 0.4mg/L、 12.8mg/L、 4.8mg/L 和 4.5mg/L, 四天后的 抑藻率分别为 48.70%、 56.70%、 69.10 %和 72.90 %, 说明复配的对苯二酚、 鞣酸、 对羟基 苯甲酸和儿茶酚产生了协同增效的抑藻效果。
     实施例 36、 对苯二酚、 鞣花酸、 对羟基苯甲酸和儿茶酚以质量比值 1 ∶ 25 ∶ 6 ∶ 8 复配抑制扁藻 (Platymonas)
     对苯二酚、 鞣花酸、 对羟基苯甲酸和儿茶酚以质量比值 1 ∶ 25 ∶ 6 ∶ 8 进行复配, 6 投加到细胞密度为 4.6×10 个 /L 的扁藻藻液中, 四者的终浓度分别为 0.1mg/L、 2.5mg/L、 0.6mg/L 和 0.8mg/L, 在恒温光照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在培养四天后, 测定藻液生物量, 计算 得到抑藻率为 67.58% ; 而投加单一物质对苯二酚或鞣花酸或对羟基苯甲酸或儿茶酚到同 样密度的扁藻藻液中, 终浓度分别为 0.4mg/L、 10.0mg/L、 2.4mg/L 和 3.2mg/L, 四天后的抑 藻率分别为 32.50%、 48.50 %、 39.71 %和 59.25 %, 说明复配的对苯二酚、 鞣花酸、 对羟基 苯甲酸和儿茶酚产生了协同增效的抑藻效果。
     实 施 例 37、 对 苯 二 酚、 鞣 花 酸、 对羟基苯甲酸和儿茶酚以质量比值 1 ∶ 27 ∶ 12 ∶ 15 复配抑制色球藻 (Chroococcaceae) 对苯二酚、 鞣花酸、 对羟基苯甲酸和儿茶酚以质量比值 1 ∶ 27 ∶ 12 ∶ 15 进行 复配, 投加到细胞密度为 5.4×109 个 /L 的色球藻藻液中, 四者的终浓度分别为 0.1mg/L、 2.7mg/L、 1.2mg/L 和 1.5mg/L, 在恒温光照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在培养四天后, 测定藻液生 物量, 计算得到抑藻率为 77.90% ; 而投加单一物质对苯二酚或鞣花酸或对羟基苯甲酸或儿 茶酚到同样密度的色球藻藻液中, 终浓度分别为 0.4mg/L、 10.8mg/L、 4.8mg/L 和 4.5mg/L, 四天后的抑藻率分别为 43.20%、 52.55%、 66.50%和 71.10%, 说明复配的对苯二酚、 鞣花 酸、 对羟基苯甲酸和儿茶酚产生了协同增效的抑藻效果。
     15

一种植物单宁抑藻剂及抑制富营养化淡水水体中藻类过度生长的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一种植物单宁抑藻剂及抑制富营养化淡水水体中藻类过度生长的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一种植物单宁抑藻剂及抑制富营养化淡水水体中藻类过度生长的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植物单宁抑藻剂及抑制富营养化淡水水体中藻类过度生长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植物单宁抑藻剂及抑制富营养化淡水水体中藻类过度生长的方法.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334487A43申请公布日20120201CN102334487ACN102334487A21申请号201010238505322申请日20100723A01N43/90200601A01N37/40200601A01N31/16200601A01N43/16200601A01P13/00200601C02F1/0020060171申请人北京林业大学地址100083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35号72发明人梁文艳阮铃铃隋丽丽梁志霞许佳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法思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18代理人高宇杨小蓉54发明名称一种植物单宁抑藻剂及抑制富营养化淡水水体中藻类过度生长的方。

2、法57摘要本发明涉及物体污染控制领域,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单宁抑藻剂及抑制富营养化淡水水体中藻类过度生长的方法。根据本发明的植物单宁抑藻剂,其包含选自龙胆酸、鞣花酸、和鞣酸的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分。本发明的抑藻剂各组成物质均可通过人工合成得到,价格低廉,且复配剂制备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强、不会产生环境的二次污染,可有效的维护水体不爆发水华,维持水生生态系统的稳定。本发明的复配抑藻剂能有效避免某单一配方的超过量投加,而引起对水生生态系统的破坏,可有效克服或延缓由于单一抑藻剂长期反复的应用,而使藻类对药剂逐渐产生不同程度的抗性,并可有效的增强抑藻剂的抑藻效能和广谱性。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

3、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13页CN102334494A1/1页21一种植物单宁抑藻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抑藻剂包含选自龙胆酸、鞣花酸、和鞣酸的中的任一种或多种,或包含选自苯二酚、儿茶酚、对羟基苯甲酸中的两种或多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单宁抑藻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抑藻剂包含龙胆酸、鞣花酸、和鞣酸的中的任一种或多种;和对苯二酚、儿茶酚、对羟基苯甲酸中的一种或多种。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植物单宁抑藻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抑制剂包含质量比值如下所示的组分植物单宁种类复配配方质量比M/M对苯二酚对羟基苯甲酸12040对苯二酚儿茶酚1130300儿茶酚对羟基苯甲酸1028。

4、0对苯二酚对羟基苯甲酸儿茶酚14011060200对苯二酚龙胆酸儿茶酚19011060200龙胆酸对羟基苯甲酸儿茶酚110201020对苯二酚鞣酸儿茶酚1300320100150鞣酸对羟基苯甲酸儿茶酚105100508对苯二酚鞣花酸儿茶酚1250270100150鞣花酸对羟基苯甲酸儿茶酚105100508对苯二酚龙胆酸对羟基苯甲酸儿茶酚1901106012080150对苯二酚鞣酸对羟基苯甲酸儿茶酚13003206012080150对苯二酚鞣花酸对羟基苯甲酸儿茶酚1250270601208015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单宁抑藻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抑藻剂抑制蓝藻和绿藻的生长。5根据权利要求1或。

5、2所述的植物单宁抑藻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抑藻剂抑制微囊藻、鱼腥藻、色球藻、颤藻、念珠藻、节球藻、栅藻、小球藻、扁藻和新月藻的生长。6一种抑制富营养化淡水水体中藻类过度生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向水体中投入权利要求1或2所述植物单宁抑藻剂的步骤。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藻类为微囊藻、鱼腥藻、色球藻、颤藻、念珠藻、节球藻、栅藻、小球藻、扁藻和新月藻。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投加各单一植物单宁,抑藻率在2080时,藻液中各单宁的终浓度范围如下对苯二酚002MG/L150MG/L、儿茶酚020MG/L700MG/L、对羟基苯甲酸020MG/L1000MG/。

6、L、龙胆酸020MG/L1500MG/L、鞣花酸030MG/L2300MG/L、鞣酸180MG/L2050MG/L。权利要求书CN102334487ACN102334494A1/13页3一种植物单宁抑藻剂及抑制富营养化淡水水体中藻类过度生长的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物体污染控制领域,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单宁抑藻剂及抑制富营养化淡水水体中藻类过度生长的方法。背景技术0002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加,促使水环境及生态环境的恶化,尤其是城市水体富营养化的污染,导致地表水体藻华频繁发生,水华时,藻类的大量繁殖和腐烂,导致水体腥臭,溶解氧下降,透明度降低,有毒藻体还会向水体中释放毒性物质,。

7、危及水生生物甚至人类健康。0003控制水体中藻类过度繁殖的方法常用的为化学法,化学法包括化学沉淀法、酸碱中和法和投加除藻剂。沉淀法通过投加铁、铝絮凝剂凝聚减少N、P,同时铝盐在水体中易形成氢氧化铝,在沉积物表面形成沉淀,阻止沉积磷的释放;酸碱中和法,通过投加石灰,调节水体酸碱度,促进磷酸盐形成稳定的磷酸钙沉淀,控制水体中的磷酸盐浓度。这两种方法均采用控制富营养化的源头物质N、P的方法防治藻类的过度繁殖,但缺点是见效慢。投加除藻剂是化学法中更为常用的方法,该方法具有杀藻效率高、见效快、价格低廉、使用方便等优势。传统的化学抑藻剂主要有硫酸铜、二氧化氯、农药等,但此类杀藻剂易残留水体,对鱼类、水草等。

8、生物产生一定程度的伤害甚至导致死亡,更会危及人类健康。因此,急需筛选新型高效、易降解、低毒的化合物,并研制得到对环境友好、对水生生态系统安全、不危及人类健康的新型环保抑藻剂。0004植物单宁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的天然次生代谢产物,是一种天然的绿色资源,且有效成分多达上千种。自然界中,植物体为了竞争有限的空间和养分,能通过分泌植物单宁物质,抑制其他植物体的生长。研究发现植物单宁是多种酶促反应有效的抑制剂,包括对磷酸酶、过氧化氢酶、ACE酶、RNA反逆录酶等多种信号传递、能量代谢调节的酶的抑制,植物单宁也能结合细胞膜上的物质,与金属离子产生络合作用等,来破坏生物体正常的新陈代谢,且植物单宁本身。

9、较易被降解。0005目前国内外己开展了针对单一植物单宁抑制藻类生长、控制水华爆发的研究。试验发现有些植物单宁的化学结构影响其抑藻效能,如杨维东等在“酚酸类化感物质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生长的影响”中比较香草醛、没食子酸和儿茶素对海洋藻塔玛亚历山大藻的抑藻效能。张庭廷等研究了阿魏酸和对羟基苯甲酸对淡水藻水华鱼腥藻和蛋白核小球藻的抑藻效能,确定抑制作用的浓度值,并初步研究抑藻机理,推测这两种物质的抑藻机理可能与自由基的产生以及膜脂质过氧化增加引起膜结构的破坏、细胞功能受损有关。0006此外单一植物单宁的长期使用,同其他单一物质抑藻剂的使用类似,会促使藻类对抑藻剂逐渐产生不同程度的抗性,缩短抑藻剂的使用寿。

10、命,削弱抑藻效能。发明内容说明书CN102334487ACN102334494A2/13页40007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治和消除淡水水华发生的植物单宁单方和/或复配抑藻剂,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由于投加化学抑藻剂,而带来危及水生生态系统、给环境带来二次污染、甚至影响人类健康等问题,并能延缓藻类对抑藻剂的抗性,延长抑藻剂使用寿命,提高抑藻效果。0008本发明对常见植物单宁进行抑藻实验,筛选得到植物单宁龙胆酸、鞣花酸、和鞣酸上述高效抑藻的植物单宁,上述植物单宁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复配使用。同时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植物单宁苯二酚、儿茶酚、对羟基苯甲酸中的两种或多种的复配也可以具有协同增效的抑藻效果。

11、。因此,本发明的抑藻剂包含选自龙胆酸、鞣花酸、和鞣酸的中的任一种或多种,或包含选自苯二酚、儿茶酚、对羟基苯甲酸中的两种或多种。优选地,本发明的植物单宁抑藻剂,其包含龙胆酸、鞣花酸、和鞣酸的中的任一种或多种;和对苯二酚、儿茶酚、对羟基苯甲酸中的一种或多种。0009本发明优选的植物单宁抑藻剂的复配配方质量比值如下所示0010植物单宁种类复配配方质量比M/M对苯二酚对羟基苯甲酸12040对苯二酚儿茶酚1130300儿茶酚对羟基苯甲酸10280对苯二酚对羟基苯甲酸儿茶酚14011060200对苯二酚龙胆酸儿茶酚19011060200龙胆酸对羟基苯甲酸儿茶酚110201020对苯二酚鞣酸儿茶酚13003。

12、20100150鞣酸对羟基苯甲酸儿茶酚105100508对苯二酚鞣花酸儿茶酚1250270100150鞣花酸对羟基苯甲酸儿茶酚105100508对苯二酚龙胆酸对羟基苯甲酸儿茶酚1901106012080150对苯二酚鞣酸对羟基苯甲酸儿茶酚13003206012080150对苯二酚鞣花酸对羟基苯甲酸儿茶酚1250270601208015000110012本发明以19种常用的植物单宁对苯二酚、儿茶酚、对羟基苯甲酸、龙胆酸、鞣花酸、鞣酸、原儿茶酸、没食子酸、水杨酸、香草醛、间苯二酚、间苯三酚、羟基氢醌、焦性没食子酸、芥子酸、阿魏酸、香草酸、芦丁芸香苷、咖啡酸为研究对象,经过前期大量的植物单宁抑藻的研。

13、究和试验,筛选得到对苯二酚、儿茶酚、对羟基苯甲酸、龙胆酸、鞣花酸和鞣酸这六种对蓝藻微囊藻、鱼腥藻、色球藻、颤藻、念珠藻、节球藻和绿藻栅藻、小球藻、扁藻和新月藻均表现出具有较高的抑藻性能的六种物质;根据这六种物质各自抑藻的浓度效应说明书CN102334487ACN102334494A3/13页5关系,得到每种植物单宁抑藻作用的适宜浓度范围,在此基础上再对这六种物质之间进行不同浓度比例的复配,得到具有协同增效作用的复配方式。0013因此,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抑制富营养化淡水水体中藻类过度生长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向水体中投入本发明的植物单宁抑藻剂的步骤。0014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可以通过配制浓度梯度的。

14、植物单宁物质,投加到藻液中,在培养四天后测定藻液生物量的变化,得到浓度效应关系式,以及单一植物单宁抑藻率在2080区间内的浓度范围。0015多酚物质2080抑制率浓度范围对苯二酚002MG/L150MG/L儿茶酚020MG/L700MG/L对羟基苯甲酸020MG/L1000MG/L龙胆酸020MG/L1500MG/L鞣花酸030MG/L2300MG/L鞣酸180MG/L2050MG/L0016本发明抑藻剂的优点可概括如下00171发明的抑藻剂各组成物质植物单宁,均可通过人工合成得到,市售价格较低廉,且复配剂制备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强。00182本发明的抑藻剂各组分为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在自然环境中。

15、短期内可生物降解,实验表明半衰期为四天左右,故无后期处置问题,不会产生环境的二次污染。00193采用本发明的复配抑藻剂,可有效抑制藻类的过度生长,抑藻效果好,且效能较高,一般四天左右便能见效,间断性的投加该抑藻剂,可长期有效的维护水体不爆发水华,并且维持水生生态系统的稳定。00204本发明的复配抑藻剂,在单一物质的有效抑藻浓度范围内,对复配抑藻剂进行一定质量比例的复配,能有效避免某单一配方的超过量投加而引起对水生生态系统的破坏。能通过投加最适宜的量,在确保抑制藻类过度繁殖的基础上,又能尽量减小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00215本发明的抑藻剂由于是复配而成,可有效克服或延缓由于单一抑藻剂长期反复的。

16、应用,而使藻类对药剂逐渐产生不同程度的抗性,故能延长抑藻剂的使用寿命,并可有效的增强抑藻剂的抑藻效能和广谱性。具体实施方式0022实施例1、龙胆酸、鞣花酸、和鞣酸抑制微囊藻MICROCYSTIS单方0023分别配制一定浓度的龙胆酸、鞣花酸、和鞣酸,投加到细胞密度为62109个/L的微囊藻藻液中,三者物质的终浓度均为10MG/L在恒温光照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在培养说明书CN102334487ACN102334494A4/13页6四天后,可发现藻液由最初的深绿色变为浅绿色,测定藻液生物量,计算得到抑藻率分别为918,706,659。0024实施例2、龙胆酸、鞣花酸、和鞣酸抑制栅藻SCENEDESMU。

17、S单方0025分别配制一定浓度的龙胆酸、鞣花酸、和鞣酸,投加到细胞密度为51106个/L的栅藻藻液中,三者物质的终浓度均为10MG/L,在恒温光照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在培养四天后,可发现藻液由最初的深绿色变为浅绿色,测定藻液生物量,计算得到抑藻率分别为651,474,466。0026实施例30027分别配制一定浓度的龙胆酸、鞣花酸、和鞣酸、对苯二酚、儿茶酚、对羟基苯甲酸,投加到下表1中所列藻的藻液中,当抑藻率为20,各植物单宁所需浓度如以表1所示。0028表1投加单一植物单宁00290030说明书CN102334487ACN102334494A5/13页70031实施例40032分别配制一定浓度。

18、的龙胆酸、鞣花酸、和鞣酸、对苯二酚、儿茶酚、对羟基苯甲酸,投加到下表2中所列藻类的藻液中,当抑藻率为80时,各植物单宁所需浓度如表2所示。0033表2投加单一植物单宁00340035说明书CN102334487ACN102334494A6/13页80036实施例5、对苯二酚和对羟基苯甲酸以质量比值124复配抑制鱼腥藻ANABAENA0037将对苯二酚和对羟基苯甲酸以质量比值124进行复配,藻液中对苯二酚和对羟基苯甲酸的最终浓度分别为030MG/L和072MG/L。0038将复配后的对苯二酚和对羟基苯甲酸分别投加到细胞密度为68109个/L的鱼腥藻藻液中,两者的终浓度分别为030MG/L和072。

19、MG/L,在恒温光照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在培养四天后,测定藻液生物量,计算得到抑藻率为872。而投加单一物质对苯二酚或对说明书CN102334487ACN102334494A7/13页9羟基苯甲酸到鱼腥藻藻液中,终浓度分别为060MG/L和142MG/L时,四天后的抑藻率分别为702和587,说明复配的对苯二酚和对羟基苯甲酸产生了协同增效的抑藻效果。0039实施例6、对苯二酚和儿茶酚以质量比值120复配抑制色球藻CHROOCOCCACEAE0040将对苯二酚和儿茶酚以质量比值120进行复配,投加到细胞密度为59109个/L的色球藻藻液中,两者的终浓度分别为01MG/L和200MG/L,在恒温光照。

20、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在培养四天后,测定藻液生物量,计算得到抑藻率为856。而投加单一物质对苯二酚或儿茶酚到色球藻藻液中,终浓度分别为020MG/L和400MG/L时,四天后的抑藻率分别为638和762,说明复配的对苯二酚和儿茶酚产生了协同增效的抑藻效果。0041实施例7、对苯二酚和儿茶酚以质量比值128复配抑制扁藻PLATYMONAS0042将对苯二酚和儿茶酚以质量比值128进行复配,投加到细胞密度为64106个/L的扁藻藻液中,两者的终浓度分别为01MG/L和28MG/L,在恒温光照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在培养四天后,测定藻液生物量,计算得到抑藻率为786。而投加单一物质对苯二酚或儿茶酚到扁藻藻液。

21、中,终浓度分别为02MG/L和56MG/L时,四天后的抑藻率分别为423和670,说明复配的对苯二酚和儿茶酚产生了协同增效的抑藻效果。0043实施例8、儿茶酚和对羟基苯甲酸以质量比值11复配抑制小球藻CHLORELLA0044将儿茶酚和对羟基苯甲酸以质量比值11进行复配,投加到细胞密度为69106个/L的小球藻藻液中,两者的终浓度分别为15MG/L和15MG/L,在恒温光照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在培养四天后,测定藻液生物量,计算得到抑藻率为689。而投加单一物质儿茶酚或对羟基苯甲酸到小球藻藻液中,终浓度分别为300MG/L和300MG/L时,四天后的抑藻率分别为592和551,说明复配的儿茶酚和对。

22、羟基苯甲酸产生了协同增效的抑藻效果。0045实施例9、对苯二酚对羟基苯甲酸儿茶酚以质量比值1510复配抑制颤藻OSCILLATORIA0046将对苯二酚、对羟基苯甲酸和儿茶酚以质量比值1510进行复配,投加到细胞密度为74109个/L的颤藻藻液中,三者的终浓度分别为01MG/L、05MG/L和10MG/L,在恒温光照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在培养四天后,测定藻液生物量,计算得到抑藻率为731。而投加单一物质对苯二酚或对羟基苯甲酸或儿茶酚到颤藻藻液中,终浓度分别为03MG/L、15MG/L和30MG/L时,四天后的抑藻率分别为403、490和621,说明复配的对苯二酚、对羟基苯甲酸和儿茶酚产生了协同增。

23、效的抑藻效果。0047实施例10、对苯二酚龙胆酸儿茶酚以质量比值11010复配抑制念珠藻NOSTOC0048将对苯二酚、龙胆酸和儿茶酚以质量比值11010进行复配,投加到细胞密度为75109个/L的念珠藻藻液中,三者的终浓度分别为01MG/L、10MG/L和10MG/L,在恒温光照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在培养四天后,测定藻液生物量,计算得到抑藻率为631。而投加单一物质对苯二酚或龙胆酸或儿茶酚到念珠藻藻液中,终浓度分别为03MG/L、30MG/L和30MG/L时,四天后的抑藻率分别为453、536和561,说明复配的对苯二酚、龙胆酸和儿茶酚产生了协同增效的抑藻效果。0049实施例11、对苯二酚鞣酸。

24、儿茶酚以质量比值13010进行复配抑制节球说明书CN102334487ACN102334494A8/13页10藻NODULARIA0050将对苯二酚、鞣酸和儿茶酚以质量比值13010进行复配,投加到细胞密度为51109个/L的节球藻藻液中,三者的终浓度分别为01MG/L、30MG/L和10MG/L,在恒温光照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在培养四天后,测定藻液生物量,计算得到抑藻率为704。而投加单一物质对苯二酚或鞣酸或儿茶酚到节球藻藻液中,终浓度分别为03MG/L、90MG/L和30MG/L时,四天后的抑藻率分别为481、636和628,说明复配的对苯二酚、鞣酸和儿茶酚产生了协同增效的抑藻效果。0051。

25、实施例12、鞣花酸对羟基苯甲酸儿茶酚以质量比值1105复配抑制新月藻NITZSCHIA0052将鞣花酸、对羟基苯甲酸和儿茶酚以质量比值1105进行复配,投加到细胞密度为65106个/L的新月藻藻液中,三者的终浓度分别为20MG/L、20MG/L和10MG/L,在恒温光照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在培养四天后,测定藻液生物量,计算得到抑藻率为655。而投加单一物质鞣花酸或对羟基苯甲酸或儿茶酚到新月藻藻液中,终浓度分别为60MG/L、60MG/L和30MG/L时,四天后的抑藻率分别为358、616和558,说明复配的鞣花酸、对羟基苯甲酸和儿茶酚产生了协同增效的抑藻效果。0053实施例13、对苯二酚龙胆酸对。

26、羟基苯甲酸儿茶酚以浓度比值11088复配抑制微囊藻MICROCYSTIS0054将对苯二酚、龙胆酸、对羟基苯甲酸和儿茶酚以质量比值11088进行复配,投加到细胞密度为48109个/L的微囊藻藻液中,四者的终浓度分别为01MG/L、10MG/L、08MG/L和08MG/L,在恒温光照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在培养四天后,测定藻液生物量,计算得到抑藻率为836。而投加单一物质对苯二酚或龙胆酸或对羟基苯甲酸或儿茶酚到微囊藻藻液中,终浓度分别为04MG/L、40MG/L、32MG/L和32MG/L,时,四天后的抑藻率分别为608、713、658和724,说明复配的对苯二酚、龙胆酸、对羟基苯甲酸和儿茶酚产生了。

27、协同增效的抑藻效果。0055实施例14、对苯二酚和对羟基苯甲酸以质量比值12复配抑制栅藻SCENEDESMUS0056对苯二酚和对羟基苯甲酸以质量比值12进行复配,投加到细胞密度为47106个/L的栅藻藻液中,两者的终浓度分别为04MG/L和08MG/L,在恒温光照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在培养四天后,测定藻液生物量,计算得到抑藻率为7577;而投加单一物质对苯二酚或对羟基苯甲酸到同样密度的栅藻藻液中,终浓度分别为08MG/L和16MG/L,四天后的抑藻率分别为6453和4980,说明复配的对苯二酚和对羟基苯甲酸产生了协同增效的抑藻效果。0057实施例15、对苯二酚和对羟基苯甲酸以质量比值14复配抑。

28、制念珠藻NOSTOC0058对苯二酚和对羟基苯甲酸以质量比值14进行复配,投加到细胞密度为59109个/L的念珠藻藻液中,两者的终浓度分别为02MG/L和08MG/L,在恒温光照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在培养四天后,测定藻液生物量,计算得到抑藻率为6835;而投加单一物质对苯二酚或对羟基苯甲酸到同样密度的念珠藻藻液中,终浓度分别为04MG/L和16MG/L,四天后的抑藻率分别为6009和5990,说明复配的对苯二酚和对羟基苯甲酸产生了协同增效的抑藻效果。说明书CN102334487ACN102334494A9/13页110059实施例16、对苯二酚和儿茶酚以质量比值113复配抑制栅藻SCENEDES。

29、MUS0060对苯二酚和儿茶酚以质量比值113进行复配,投加到细胞密度为55106个/L的栅藻藻液中,两者的终浓度分别为01MG/L和13MG/L,在恒温光照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在培养四天后,测定藻液生物量,计算得到抑藻率为5880;而投加单一物质对苯二酚或儿茶酚到同样密度的栅藻藻液中,终浓度分别为02MG/L和26MG/L,四天后的抑藻率分别为2950和5065,说明复配的对苯二酚和儿茶酚产生了协同增效的抑藻效果。0061实施例17、对苯二酚和儿茶酚以质量比值130复配抑制新月藻NITZSCHIA0062对苯二酚和儿茶酚以质量比值130进行复配,投加到细胞密度为55106个/L的新月藻藻液中,。

30、两者的终浓度分别为01MG/L和30MG/L,在恒温光照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在培养四天后,测定藻液生物量,计算得到抑藻率为8005;而投加单一物质对苯二酚或儿茶酚到同样密度的新月藻藻液中,终浓度分别为02MG/L和60MG/L,四天后的抑藻率分别为3500和7275,说明复配的对苯二酚和儿茶酚产生了协同增效的抑藻效果。0063实施例18、儿茶酚和对羟基苯甲酸以质量比值102复配抑制栅藻SCENEDESMUS0064儿茶酚和对羟基苯甲酸以质量比值102进行复配,投加到细胞密度为57106个/L的栅藻藻液中,两者的终浓度分别为10MG/L和02MG/L,在恒温光照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在培养四天后,测定。

31、藻液生物量,计算得到抑藻率为5568;而投加单一物质儿茶酚或对羟基苯甲酸到同样密度的栅藻藻液中,终浓度分别为20MG/L和04MG/L,四天后的抑藻率分别为4875和2012,说明复配的儿茶酚和对羟基苯甲酸产生了协同增效的抑藻效果。0065实施例19、儿茶酚和对羟基苯甲酸以质量比值18复配抑制节球藻NODULARIA0066儿茶酚和对羟基苯甲酸以质量比值18进行复配,投加到细胞密度为61109个/L的节球藻藻液中,两者的终浓度分别为05MG/L和40MG/L,在恒温光照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在培养四天后,测定藻液生物量,计算得到抑藻率为8788;而投加单一物质儿茶酚或对羟基苯甲酸到同样密度的节球藻。

32、藻液中,终浓度分别为10MG/L和80MG/L,四天后的抑藻率分别为3148和8035,说明复配的儿茶酚和对羟基苯甲酸产生了协同增效的抑藻效果。0067实施例20、对苯二酚、对羟基苯甲酸和儿茶酚以质量比值146复配抑制鱼腥藻ANABAENA0068对苯二酚、对羟基苯甲酸和儿茶酚以质量比值146进行复配,投加到细胞密度为64109个/L的鱼腥藻藻液中,三者的终浓度分别为01MG/L、04MG/L和06MG/L,在恒温光照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在培养四天后,测定藻液生物量,计算得到抑藻率为6912;而投加单一物质对苯二酚或对羟基苯甲酸或儿茶酚到同样密度的鱼腥藻藻液中,终浓度分别为03MG/L、12MG。

33、/L和18MG/L,四天后的抑藻率分别为5540、3890和5385,说明复配的对苯二酚、对羟基苯甲酸和儿茶酚产生了协同增效的抑藻效果。0069实施例21、对苯二酚、对羟基苯甲酸和儿茶酚以质量比值1620复配抑制色球藻CHROOCOCCACEAE0070对苯二酚、对羟基苯甲酸和儿茶酚以质量比值1620进行复配,投加到细胞说明书CN102334487ACN102334494A10/13页12密度为68109个/L的色球藻藻液中,三者的终浓度分别为01MG/L、06MG/L和20MG/L,在恒温光照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在培养四天后,测定藻液生物量,计算得到抑藻率为8345;而投加单一物质对苯二酚或对。

34、羟基苯甲酸或儿茶酚到同样密度的色球藻藻液中,终浓度分别为03MG/L、18MG/L和60MG/L,四天后的抑藻率分别为3980、3586和7689,说明复配的对苯二酚、对羟基苯甲酸和儿茶酚产生了协同增效的抑藻效果。0071实施例22、对苯二酚、龙胆酸和儿茶酚以质量比值196复配抑制扁藻PIATYMONAS0072对苯二酚、龙胆酸和儿茶酚以质量比值196进行复配,投加到细胞密度为61106个/L的扁藻藻液中,三者的终浓度分别为01MG/L、09MG/L和06MG/L,在恒温光照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在培养四天后,测定藻液生物量,计算得到抑藻率为5387;而投加单一物质对苯二酚或龙胆酸或儿茶酚到同样密。

35、度的扁藻藻液中,终浓度分别为03MG/L、27MG/L和18MG/L,四天后的抑藻率分别为3891、3616和4598,说明复配的对苯二酚、龙胆酸和儿茶酚产生了协同增效的抑藻效果。0073实施例23、对苯二酚、龙胆酸和儿茶酚以质量比值11120复配抑制小球藻CHLORELLA0074对苯二酚、龙胆酸和儿茶酚以质量比值11120进行复配,投加到细胞密度为58106个/L的小球藻藻液中,三者的终浓度分别为01MG/L、11MG/L和20MG/L,在恒温光照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在培养四天后,测定藻液生物量,计算得到抑藻率为8037;而投加单一物质对苯二酚或龙胆酸或儿茶酚到同样密度的小球藻藻液中,终浓度。

36、分别为03MG/L、33MG/L和60MG/L,四天后的抑藻率分别为3248、3910和7540,说明复配的对苯二酚、龙胆酸和儿茶酚产生了协同增效的抑藻效果。0075实施例24、龙胆酸、对羟基苯甲酸和儿茶酚以质量比值111复配抑制微囊藻MICROCYSTIS0076龙胆酸、对羟基苯甲酸和儿茶酚以质量比值111进行复配,投加到细胞密度为73109个/L的微囊藻藻液中,三者的终浓度分别为10MG/L、10MG/L和10MG/L,在恒温光照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在培养四天后,测定藻液生物量,计算得到抑藻率为7035;而投加单一物质龙胆酸或对羟基苯甲酸或儿茶酚到同样密度的微囊藻藻液中,终浓度分别为30MG。

37、/L、30MG/L和30MG/L,四天后的抑藻率分别为3022、5792和6780,说明复配的龙胆酸、对羟基苯甲酸和儿茶酚产生了协同增效的抑藻效果。0077实施例25、龙胆酸、对羟基苯甲酸和儿茶酚以质量比值122复配抑制颤藻OSCILLATORIA0078龙胆酸、对羟基苯甲酸和儿茶酚以质量比值122进行复配,投加到细胞密度为43109个/L的颤藻藻液中,三者的终浓度分别为05MG/L、10MG/L和10MG/L,在恒温光照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在培养四天后,测定藻液生物量,计算得到抑藻率为6897;而投加单一物质龙胆酸或对羟基苯甲酸或儿茶酚到同样密度的颤藻藻液中,终浓度分别为15MG/L、30MG。

38、/L和30MG/L,四天后的抑藻率分别为3885、5890和6450,说明复配的龙胆酸、对羟基苯甲酸和儿茶酚产生了协同增效的抑藻效果。0079实施例26、对苯二酚、鞣酸和儿茶酚以质量比值13215复配抑制栅藻SCENEDESMUS说明书CN102334487ACN102334494A11/13页130080对苯二酚、鞣酸和儿茶酚以质量比值13215进行复配,投加到细胞密度为43106个/L的栅藻藻液中,三者的终浓度分别为01MG/L、32MG/L和15MG/L,在恒温光照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在培养四天后,测定藻液生物量,计算得到抑藻率为6837;而投加单一物质对苯二酚或鞣酸或儿茶酚到同样密度的栅。

39、藻藻液中,终浓度分别为03MG/L、96MG/L和45MG/L,四天后的抑藻率分别为3638、4068和6045,说明复配的对苯二酚、鞣酸和儿茶酚产生了协同增效的抑藻效果。0081实施例27、鞣酸、对羟基苯甲酸和儿茶酚以质量比值10505复配抑制色球藻CHROOCOCCACEAE0082鞣酸、对羟基苯甲酸和儿茶酚以质量比值10505进行复配,投加到细胞密度为49109个/L的色球藻藻液中,三者的终浓度分别为20MG/L、10MG/L和10MG/L,在恒温光照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在培养四天后,测定藻液生物量,计算得到抑藻率为6874;而投加单一物质鞣酸或对羟基苯甲酸或儿茶酚到同样密度的色球藻藻液中。

40、,终浓度分别为60MG/L、30MG/L和30MG/L,四天后的抑藻率分别为3075、5930和6240,说明复配的鞣酸、对羟基苯甲酸和儿茶酚产生了协同增效的抑藻效果。0083实施例28、鞣酸、对羟基苯甲酸和儿茶酚以质量比值1108复配抑制扁藻PLATYMONAS0084鞣酸、对羟基苯甲酸和儿茶酚以质量比值1108进行复配,投加到细胞密度为52106个/L的扁藻藻液中,三者的终浓度分别为10MG/L、10MG/L和08MG/L,在恒温光照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在培养四天后,测定藻液生物量,计算得到抑藻率为5890;而投加单一物质鞣酸或对羟基苯甲酸或儿茶酚到同样密度的扁藻藻液中,终浓度分别为30MG。

41、/L、30MG/L和24MG/L,四天后的抑藻率分别为1854、4256和5115,说明复配的鞣酸、对羟基苯甲酸和儿茶酚产生了协同增效的抑藻效果。0085实施例29、对苯二酚、鞣花酸和儿茶酚以质量比值12510复配抑制节球藻NODULARIA0086对苯二酚、鞣花酸和儿茶酚以质量比值12510进行复配,投加到细胞密度为58109个/L的节球藻藻液中,三者的终浓度分别为01MG/L、25MG/L和10MG/L,在恒温光照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在培养四天后,测定藻液生物量,计算得到抑藻率为7389;而投加单一物质对苯二酚或鞣花酸或儿茶酚到同样密度的节球藻藻液中,终浓度分别为03MG/L、75MG/L和。

42、30MG/L,四天后的抑藻率分别为4264、3848和6486,说明复配的对苯二酚、鞣花酸和儿茶酚产生了协同增效的抑藻效果。0087实施例30、对苯二酚、鞣花酸和儿茶酚以质量比值12715复配抑制小球藻CHLORELLA0088对苯二酚、鞣花酸和儿茶酚以质量比值12715进行复配,投加到细胞密度为55106个/L的小球藻藻液中,三者的终浓度分别为01MG/L、27MG/L和15MG/L,在恒温光照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在培养四天后,测定藻液生物量,计算得到抑藻率为7318;而投加单一物质对苯二酚或鞣花酸或儿茶酚到同样密度的小球藻藻液中,终浓度分别为03MG/L、81MG/L和45MG/L,四天后的。

43、抑藻率分别为3550、4010和6880,说明复配的对苯二酚、鞣花酸和儿茶酚产生了协同增效的抑藻效果。0089实施例31、鞣花酸、对羟基苯甲酸和儿茶酚以质量比值10508复配抑制鱼说明书CN102334487ACN102334494A12/13页14腥藻ANABAENA0090鞣花酸、对羟基苯甲酸和儿茶酚以质量比值10508进行复配,投加到细胞密度为56109个/L的鱼腥藻藻液中,三者的终浓度分别为20MG/L、10MG/L和16MG/L,在恒温光照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在培养四天后,测定藻液生物量,计算得到抑藻率为7980;而投加单一物质鞣花酸或对羟基苯甲酸或儿茶酚到同样密度的鱼腥藻藻液中,终浓。

44、度分别为60MG/L、30MG/L和48MG/L,四天后的抑藻率分别为3021、6089和7128,说明复配的鞣花酸、对羟基苯甲酸和儿茶酚产生了协同增效的抑藻效果。0091实施例32、对苯二酚、龙胆酸、对羟基苯甲酸和儿茶酚以质量比值19615复配抑制节球藻NODULARIA0092对苯二酚、龙胆酸、对羟基苯甲酸和儿茶酚以质量比值19615进行复配,投加到细胞密度为49109个/L的节球藻藻液中,四者的终浓度分别为01MG/L、09MG/L、06MG/L和15MG/L,在恒温光照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在培养四天后,测定藻液生物量,计算得到抑藻率为9329;而投加单一物质对苯二酚或龙胆酸或对羟基苯甲酸。

45、或儿茶酚到同样密度的节球藻藻液中,终浓度分别为04MG/L、36MG/L、24MG/L和60MG/L,四天后的抑藻率分别为4780、3980、5020和8590,说明复配的对苯二酚、龙胆酸、对羟基苯甲酸和儿茶酚产生了协同增效的抑藻效果。0093实施例33、对苯二酚、龙胆酸、对羟基苯甲酸和儿茶酚以质量比值111128复配抑制新月藻NITZSCHIA0094对苯二酚、龙胆酸、对羟基苯甲酸和儿茶酚以质量比值111128进行复配,投加到细胞密度为42106个/L的新月藻藻液中,四者的终浓度分别为01MG/L、11MG/L、12MG/L和08MG/L,在恒温光照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在培养四天后,测定藻液生。

46、物量,计算得到抑藻率为6850;而投加单一物质对苯二酚或龙胆酸或对羟基苯甲酸或儿茶酚到同样密度的新月藻藻液中,终浓度分别为04MG/L、44MG/L、48MG/L和32MG/L,四天后的抑藻率分别为3419、5040、5910和6280,说明复配的对苯二酚、龙胆酸、对羟基苯甲酸和儿茶酚产生了协同增效的抑藻效果0095实施例34、对苯二酚、鞣酸、对羟基苯甲酸和儿茶酚以质量比值13068复配抑制颤藻OSCILLATORIA0096对苯二酚、鞣酸、对羟基苯甲酸和儿茶酚以质量比值13068进行复配,投加到细胞密度为65109个/L的颤藻藻液中,四者的终浓度分别为01MG/L、30MG/L、06MG/L。

47、和08MG/L,在恒温光照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在培养四天后,测定藻液生物量,计算得到抑藻率为7180;而投加单一物质对苯二酚或鞣酸或对羟基苯甲酸或儿茶酚到同样密度的颤藻藻液中,终浓度分别为04MG/L、120MG/L、24MG/L和32MG/L,四天后的抑藻率分别为4290、5810、4925和5950,说明复配的对苯二酚、鞣酸、对羟基苯甲酸和儿茶酚产生了协同增效的抑藻效果0097实施例35、对苯二酚、鞣酸、对羟基苯甲酸和儿茶酚以质量比值1321215复配抑制念珠藻NOSTOC0098对苯二酚、鞣酸、对羟基苯甲酸和儿茶酚以质量比值1321215进行复配,投加到细胞密度为58109个/L的念珠藻藻。

48、液中,四者的终浓度分别为01MG/L、32MG/L、12MG/L和15MG/L,在恒温光照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在培养四天后,测定藻液生物量,计说明书CN102334487ACN102334494A13/13页15算得到抑藻率为7855;而投加单一物质对苯二酚或鞣酸或对羟基苯甲酸或儿茶酚到同样密度的念珠藻藻液中,终浓度分别为04MG/L、128MG/L、48MG/L和45MG/L,四天后的抑藻率分别为4870、5670、6910和7290,说明复配的对苯二酚、鞣酸、对羟基苯甲酸和儿茶酚产生了协同增效的抑藻效果。0099实施例36、对苯二酚、鞣花酸、对羟基苯甲酸和儿茶酚以质量比值12568复配抑制扁藻PLATYMONAS0100对苯二酚、鞣花酸、对羟基苯甲酸和儿茶酚以质量比值12568进行复配,投加到细胞密度为46106个/L的扁藻藻液中,四者的终浓度分别为01MG/L、25MG/L、06MG/L和08MG/L,在恒温光照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在培养四天后,测定藻液生物量,计算得到抑藻率为6758;而投加单一物质对苯二酚或鞣花酸或对羟基苯甲酸或儿茶酚到同样密度的扁藻藻液中,终浓度分别为04MG/L、100MG/L、24MG/L和32MG/L,四天后的抑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