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白血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治疗白血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白血病俗称血癌,它是一类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其克隆中的leukemia
细胞,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阴,停滞于细胞发育的不同阶段,在骨髓及其它组织中白
血病细胞大量增生累积,并浸润其他组织器官从而抑制了正常造血。临床上以贫血、发热、
感染、出血及肝脾淋巴结肿大等为主要表现,外周血中白细胞数量和质量异常,常出现幼稚
细胞。发病机制:人类对leukemia的病因仍未完全清楚。可能与病毒感染、电离辐射、化学因
素、遗传因素等有关。目前此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地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直至生
命,临床上多采用放疗、化疗的方法进行治疗,疗效不尽人意,同时产生严重不良反应。中成
药内的一些成份能增强免疫力,但是其疗效不够迅速、有服用剂量大等缺点。因此,研究开
发疗效迅速、服用剂量小、副作用小的中药组合物迫在眉睫。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白血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解决上述
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治疗白血病的药物,由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地塞米松15-25份、叶酸8-16
份、丁基苯酞1-5份、茶多酚21-29份。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治疗白血病的药物,由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组
成:地塞米松18-22份、叶酸10-14份、丁基苯酞2-4份、茶多酚23-27份。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治疗白血病的药物,由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组
成:地塞米松20份、叶酸12份、丁基苯酞3份、茶多酚25份。
一种治疗白血病的药物的制备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
1)将地塞米松与茶多酚混合,再加入二者质量5.3倍的45%乙醇,在70℃的温度下超声
处理33min,超声功率为800W,制得混合物A;
2)将丁基苯酞与混合物A混合,在108℃的温度下搅拌处理33-35min,制得混合物B;
3)将叶酸与混合物B混合,在48℃的温度下超声处理26min,超声功率为1000W,再在55
℃搅拌至干即得药物。
所述药物在制备治疗白血病药物中的应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药物在各原料的协同作用下抑制肿瘤生长率的活性更高,不仅可以抑制人急性
早幼粒白血病NK4细胞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K562细胞的生长,还可以抑制维甲酸耐药早幼
粒白血病MR-2细胞的生长,这对于临床上急性早幼粒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和维甲酸
耐药早幼粒白血病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经临床应用,表明其治疗白血病疗效显著,未发现
任何不良反应,有效的减少了放疗、化疗的毒副反应,同时其治疗成本也十分低廉,效果确
切,毒副作用低。本发明原料简单、易得,制备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适于大规模推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
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
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治疗白血病的药物,由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地塞米松15
份、叶酸8份、丁基苯酞1份、茶多酚21份。
将地塞米松与茶多酚混合,再加入二者质量5.3倍的45%乙醇,在70℃的温度下超
声处理33min,超声功率为800W,制得混合物A。将丁基苯酞与混合物A混合,在108℃的温度
下搅拌处理33min,制得混合物B。将叶酸与混合物B混合,在48℃的温度下超声处理26min,
超声功率为1000W,再在55℃搅拌至干即得药物。
实施例2
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治疗白血病的药物,由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地塞米松25
份、叶酸16份、丁基苯酞5份、茶多酚29份。
将地塞米松与茶多酚混合,再加入二者质量5.3倍的45%乙醇,在70℃的温度下超
声处理33min,超声功率为800W,制得混合物A。将丁基苯酞与混合物A混合,在108℃的温度
下搅拌处理35min,制得混合物B。将叶酸与混合物B混合,在48℃的温度下超声处理26min,
超声功率为1000W,再在55℃搅拌至干即得药物。
实施例3
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治疗白血病的药物,由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地塞米松18
份、叶酸10份、丁基苯酞2份、茶多酚23份。
将地塞米松与茶多酚混合,再加入二者质量5.3倍的45%乙醇,在70℃的温度下超
声处理33min,超声功率为800W,制得混合物A。将丁基苯酞与混合物A混合,在108℃的温度
下搅拌处理34min,制得混合物B。将叶酸与混合物B混合,在48℃的温度下超声处理26min,
超声功率为1000W,再在55℃搅拌至干即得药物。
实施例4
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治疗白血病的药物,由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地塞米松22
份、叶酸14份、丁基苯酞4份、茶多酚27份。
将地塞米松与茶多酚混合,再加入二者质量5.3倍的45%乙醇,在70℃的温度下超
声处理33min,超声功率为800W,制得混合物A。将丁基苯酞与混合物A混合,在108℃的温度
下搅拌处理34min,制得混合物B。将叶酸与混合物B混合,在48℃的温度下超声处理26min,
超声功率为1000W,再在55℃搅拌至干即得药物。
实施例5
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治疗白血病的药物,由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地塞米松20
份、叶酸12份、丁基苯酞3份、茶多酚25份。
将地塞米松与茶多酚混合,再加入二者质量5.3倍的45%乙醇,在70℃的温度下超
声处理33min,超声功率为800W,制得混合物A。将丁基苯酞与混合物A混合,在108℃的温度
下搅拌处理34min,制得混合物B。将叶酸与混合物B混合,在48℃的温度下超声处理26min,
超声功率为1000W,再在55℃搅拌至干即得药物。
对比例1
除不含有叶酸外,其配方及制备过程与实施例5一致。
对比例2
仅含有叶酸,其制备过程与实施例5一致。
实施例6 毒性实验
1)急性毒性实验:
应用NIH小鼠60只,SPF级,雌雄各半,体重18~22g,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小鼠随机分为
两组,每组30只,即对照组和给药组,实验前禁食12小时;将本发明的实施例5制备的药物溶
解在水中,(浓度为6.58g生药/ml,最高浓度)灌胃,灌胃容积为5ml/kg(即单次给药剂量为
32.9生药/kg),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一天给药2次,给药间隔时间6小时,给药后连续
观察14天,并记录小鼠的的毒性反应及死亡数。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给药后小鼠
未见明显差异,实验连续观察14天,小鼠全身状况、饮食、饮水、体重增长均正常。小鼠口服
灌胃本发明的药物LD50>32.9生药/kg,每日最大给药量为65.8生药/kg/日。本发明的药物
临床用药量为1.5g生药/日/人,成人体重以60kg计,平均用药剂量为0.025g生药/kg/日。按
体重计:小鼠(平均体重以20g计)口服灌胃本发明的药物的耐受量为临床用量的1316倍。因
此本发明的药物急性毒性低,临床用药安全。
2)长期毒性实验:
本发明实施例5的药物对小鼠按10.78、20.35和33.48g生药/kg连续用药15周(1.0ml/
100g体重,每天2次)及停药3周后,结果表明:本发明药物对大鼠的毛发、行为、大小便、体
重、脏器重量、血象、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指标均无明显影响,脏器肉眼没有发现异样变
化和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用药15周及停药3周后,大鼠各脏器均无明显改变。说明本发明
药物对大鼠长期用药后毒性小,停药后也没有异样反应,应用安全。
实施例7
将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NK4细胞,慢性粒细胞白血病K562细胞,维甲酸耐药早幼粒白血
病MR-2细胞分别接种于RPMI-1640培养液中,于37℃含5%CO2的培养箱内培养传代,接种于
96孔培养板,接种时按组别加入相应浓度的药物,每浓度平行5孔,48h后MTT还原反应测定
肿瘤生长抑制率,试验数据用Excel系统进行统计学分析,具体试验结果参见表1。
试验分组与给药终浓度如下:
空白对照组:等体积的赋形剂
地西他滨组:3.2mmol/L地西他滨
对比例1组:对比例1药物
对比例2组:对比例2药物
实施例5组:实施例5药物
表1 组合物对白血病细胞生长的影响
NK4细胞抑制率(%)
K562细胞抑制率(%)
MR-2细胞抑制率(%)
|
空白对照组
0.75±0.09
0.35±0.05
0.55±0.08
地西他滨组
45.58±4.02
33.21±4.32
29.35±3.12
对比例1组
42.94±3.15*
30.58±3.02*
28.95±2.15*
对比例2组
9.85±1.45
6.84±1.07*
4.65±1.01*
实施例5组
88.58±11.01**
75.44±10.02**
68.48±6.85**
与地西他滨组相比,*P<0.05,**P<0.01。
通过上述表1的结果可以看出,本发明药物与对比例1-2药物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或极显著性差异(P<0.01),这表明,本发明药物原料可以协同抑制人急性早幼
粒白血病NK4细胞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K562细胞的生长,甚至可以抑制维甲酸耐药早幼粒
白血病MR-2细胞的生长,这个结果对于临床上急性早幼粒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和维
甲酸耐药早幼粒白血病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
实施例8 本发明药物对白血病患者的治疗研究
400例白血病患者随机将其分为8组,即实施例1组、实施例2组、实施例3组、实施例4组、
实施例5组、对比例1组、对比例2组、对比例3组。各组病程3个月~3年,平均病程4.7年。各组
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经统计学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
性。
实施例1组采用实施例1药物,每日1.5g,每日两次服用。实施例2组采用实施例2药
物,每日1.5g,每日两次服用。实施例3组采用实施例3药物,每日1.5g,每日两次服用。实施
例4组采用实施例4药物,每日1.5g,每日两次服用。实施例5组采用实施例5药物,每日1.5g,
每日两次服用。对比例1组采用对比例1药物,每日1.5g,每日两次服用。对比例2组采用对比
例2药物,每日1.5g,每日两次服用。对比例3组给予6-巯基嘌呤。各组均以一个月为1个疗
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痊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
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
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有所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
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或加重。
计算公式:[(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表2
例数
治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
实施例1组
50
20
29
1
98
实施例2组
50
22
28
0
100
实施例3组
50
38
12
0
100
实施例4组
50
40
10
0
100
实施例5组
50
45
5
0
100
对比例1组
50
5
27
18
64
对比例2组
50
0
10
40
20
对比例3组
50
8
37
5
90
从上表可知,本发明药物在各原料的协同作用下治疗白血病临床疗效优于常规化疗。
安全性评价
1. 生命体征
心率、血压、肺、肝、脾、心律,试验前后,无变化。
2. 不良事件
安全性检查表明,所有试验治疗前后,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影响,对比例3
组50例中47例未见不良反应发生,3例患者出现恶心腹痛呕吐症状,程度较轻,无需停药自
行缓解。本发明药物基本无毒副作用,安全可靠。
综上可认为本发明药物治疗白血病疗效确切,改善症候疗效显著,临床使用安全、
有效。
典型病例
1、张某:女,58岁,确诊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伴有发热,出血,瘀斑,骨痛,面色
无华,头晕头痛,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口干咽燥等症状,白细胞84×109 /L脾肿大过脐,服
用本发明实施例5药物3个月后,该患者发热,出血,瘀斑,骨痛,面色无华,头晕头痛,神疲乏
力,腰膝酸软,口干咽燥等症状减轻,各项血细胞就基本恢复了正常,又巩固治疗6个月后症
状消失。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
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
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
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
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
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
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
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