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卧两用病人转运机.pdf

上传人:罗明 文档编号:5280456 上传时间:2018-12-31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840.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0983487.9

申请日:

2016.11.09

公开号:

CN106420227A

公开日:

2017.02.22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G 7/14申请日:20161109|||公开

IPC分类号:

A61G7/14; A61G7/16; A61G1/02; A61G1/04; A61G5/00; A61G5/10

主分类号:

A61G7/14

申请人:

燕山大学

发明人:

王洪波; 杜亚鑫; 刘越; 严浩; 冯永飞; 史洪敏; 林木松; 刘海洋

地址:

066004 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河北大街西段43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

代理人:

黄杭飞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坐卧两用病人转运机,包括转运机构和床架机构;转运机构包括底座、第一电机、第一主动带轮、丝杠、第一从动带轮、第二主动带轮、第二从动带轮、连接第一主动带轮和第一从动带轮的第一传动带、连接第二主动带轮和第二从动带轮的第二传动带、螺旋套设在丝杠上的螺母滑块、与螺母滑块连接的推送板组件、第二电机和第三电机、与第二电机连接的带首驱动辊、与第三电机连接的带尾驱动辊和搬运带。床架机构包括从前至后依次铰接的床靠背板、床座板和床小腿板。利用本发明护理人员无身体接触即可将老人/病人在平躺姿势下安全平稳的从床转移到转运车上,或从转运车转移到床上,且可将转运车折叠成轮椅状态。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坐卧两用病人转运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转运机构和床架机构;所述转运机构包
括底座(101)、安装在所述底座(101)上的第一电机(102)、与所述第一电机(102)的输出轴
同轴连接的第一主动带轮(103)、设置在所述底座(101)前后两侧的两根相互平行设置的丝
杠(104)、设置在前侧的丝杠(104)端部的第一从动带轮(105)、与所述第一从动带轮(105)
同轴连接的第二主动带轮(106)、设置在后侧的丝杠(104)端部的第二从动带轮(107)、连接
所述第一主动带轮(103)和所述第一从动带轮(105)的第一传动带(108)、连接所述第二主
动带轮(106)和所述第二从动带轮(107)的第二传动带(109)、螺旋套设在所述丝杠(104)上
的螺母滑块(110)、与所述螺母滑块(110)连接的推送板组件、安装在所述底座(101)上的第
二电机(115)和第三电机(116)、与所述第二电机(115)通过带传动连接的带首驱动辊
(117)、与所述第三电机(116)通过带传动连接的带尾驱动辊(118)、两端分别缠绕在带首驱
动辊(117)和带尾驱动辊(118)上的搬运带(119);所述带首驱动辊(117)和所述带尾驱动辊
(118)相互平行且均与所述丝杠(104)垂直设置,所述推送板组件为双层板结构,包括上层
板(111)和下层板(112),两板之间具有使搬运带(119)穿过的缝隙(114);所述搬运带(119)
绕过带首驱动辊(117)后从所述上层板(111)的上表面绕过并顺次从所述缝隙(114)穿过后
绕在所述带尾驱动辊(118)上;所述床架机构包括从前至后依次铰接的床靠背板(201)、床
座板(202)和床小腿板(203),所述床靠背板(201)、床座板(202)和床小腿板(203)上各设置
至少一个转运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坐卧两用病人转运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架机构为可折叠结
构,所述床架机构还包括床体变形连杆(205)、固定连接在所述床小腿板(203)末端的床脚
板(204)、固定连接在所述床座板(202)下底面的弧形撑杆(206)、用来调节所述床靠背板
(201)和所述床座板(202)角度的第一电动推杆(207);所述床体变形连杆(205)的一端与所
述床靠背板(201)的边框销接,另一端与所述床小腿板(203)边框的延伸部销接,所述第一
电动推杆(207)的固定端与所述弧形撑杆(206)铰接,其输出端与所述床靠背板(20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坐卧两用病人转运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机还包括设置在
所述床架机构下部的调高机构,所述调高机构包括:底架(301)、设置在所述底架(301)左右
两侧的相互平行的两第一滑轨(302)、可沿所述第一滑轨(302)移动的第一滑块(303)、连接
两第一滑块(303)的跨梁(304)、固定在所述底架(301)上的第二电动推杆(305)以及对称设
置在所述底架(301)两侧的两个剪叉单元;所述床靠背板(201)下侧面上具有与所述第一滑
轨(302)相对应设置的两第二滑轨(308),所述第二滑轨(308)上具有可沿其移动的第二滑
块(309);所述剪叉单元包括第一剪叉杆(306)和第二剪叉杆(307),所述第一剪叉杆(306)
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块(303)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床小腿板(203)的边框铰接;所述第二剪
叉杆(307)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滑块(309)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底架(301)铰接;所述第二电动
推杆(305)的固定端固定在所述底架(301)上,其输出端与所述跨梁(304)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坐卧两用病人转运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床靠背板
(201)上具有两个转运机构、床座板(202)和床小腿板(203)上各具有一个转运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坐卧两用病人转运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机还包
括设置在所述底架(301)四个角的行走机构,所述行走机构包括麦克纳姆轮(401)和用来驱
动所述麦克纳姆轮(401)运动的减速电机(402)。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坐卧两用病人转运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送板组件
还包括连接所述上层板(111)和下层板(112)的侧板(113),所述上层板(111)绕过搬运带
(119)的一端为圆柱体结构(1111);所述下层板(112)远离带尾驱动辊(118)的端部具有倒
角(1121)。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坐卧两用病人转运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机还包
括把手组件,所述把手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床靠背板(201)下表面的支架(501)和V形架
(502),所述V形架(502)的一端与所述支架(501)的端部销接、另一端固定安装有把手
(503)。
8.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坐卧两用病人转运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机构还
包括设置在所述带首驱动辊(117)侧的盖体(120),所述盖体(120)盖合在所述底座(101)
上。

说明书

坐卧两用病人转运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医用救援、转运病人的坐卧两用病人
转运机。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达3000多万人。失能、半失能卧床老人的照护是
养老护理行业的重中之重,已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话题。

如今无论在国内国外,失能老人下床、坐轮椅一般都需要看护人员的帮助,且在搬
运过程中老人很容易受到伤害。传统的转移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失能、半失能卧床老人
的生活需求,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势必恶化这种现状。如何将失能老人或病人从病床上
自动搬运到别的设备上以满足从床到轮椅、从卧室到室外活动的问题是当前护理的难题。

当前的辅助转运工具多为柔性材料,转运不安全,病人舒适程度低,病人可能会在
转运时位姿发生改变而导致二次伤害。另一方面转运设备仅仅实现将病人在病床与担架车
或者病床与病床之间的转运,转运设备不能同时满足担架车的功能,即不能实现通过转运
设备进行长距离的转运,不仅增加了医疗设备,同时也使护理工作更为繁琐。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以上提出的转运病人容易导致二次伤害,舒适度低且不方便长距离转
运的问题,而研究设计一种坐卧两用病人转运机。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坐卧两用病人转运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转运机构和床架机构;所述转运机构
包括底座、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的第一电机、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同轴连接的第一主动
带轮、设置在所述底座前后两侧的两根相互平行设置的丝杠、设置在前侧的丝杠端部的第
一从动带轮、与所述第一从动带轮同轴连接的第二主动带轮、设置在后侧的丝杠端部的第
二从动带轮、连接所述第一主动带轮和所述第一从动带轮的第一传动带、连接所述第二主
动带轮和所述第二从动带轮的第二传动带、螺旋套设在所述丝杠上的螺母滑块、与所述螺
母滑块连接的推送板组件、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的第二电机和第三电机、与所述第二电机通
过带传动连接的带首驱动辊、与所述第三电机通过带传动连接的带尾驱动辊、两端分别缠
绕在带首驱动辊和带尾驱动辊上的搬运带;所述带首驱动辊和所述带尾驱动辊相互平行且
均与所述丝杠垂直设置,所述推送板组件为双层板结构,包括上层板和下层板,两板之间具
有使搬运带穿过的缝隙;所述搬运带绕过带首驱动辊后从所述上层板的上表面绕过并顺次
从所述缝隙穿过后绕在所述带尾驱动辊上;所述床架机构包括从前至后依次铰接的床靠背
板、床座板和床小腿板,所述床靠背板、床座板和床小腿板上各设置至少一个转运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床架机构为可折叠结构,所述床架机构还包括床体变形连杆、固定
连接在所述床小腿板末端的床脚板、固定连接在所述床座板下底面的弧形撑杆、用来调节
所述床靠背板和所述床座板角度的第一电动推杆;所述床体变形连杆的一端与所述床靠背
板的边框销接,另一端与所述床小腿板边框的延伸部销接,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的固定端与
所述弧形撑杆铰接,其输出端与所述床靠背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转运机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床架机构下部的调高机构,所述调高机
构包括:底架、设置在所述底架左右两侧的相互平行的两第一滑轨、可沿所述第一滑轨移动
的第一滑块、连接两第一滑块的跨梁、固定在所述底架上的第二电动推杆以及对称设置在
所述底架两侧的两个剪叉单元;所述床靠背板下侧面上具有与所述第一滑轨相对应设置的
两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轨上具有可沿其移动的第二滑块;所述剪叉单元包括第一剪叉杆
和第二剪叉杆,所述第一剪叉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块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床小腿板的边
框铰接;所述第二剪叉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滑块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底架铰接;所述第二电
动推杆的固定端固定在所述底架上,其输出端与所述跨梁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床靠背板上具有两个转运机构、床座板和床小腿板上各具有一个
转运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转运机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底架四个角的行走机构,所述行走机构
包括麦克纳姆轮和用来驱动所述麦克纳姆轮运动的减速电机。

进一步地,所述推送板组件还包括连接所述上层板和下层板的侧板,所述上层板
绕过搬运带的一端为圆柱体结构;所述下层板远离带尾驱动辊的端部具有倒角。

进一步地,所述转运机还包括把手组件,所述把手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床靠背板
下表面的支架和V形架,所述V形架的一端与所述支架的端部销接、另一端固定安装有把手。

更进一步地,所述转运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带首驱动辊侧的盖体,所述盖体盖
合在所述底座上。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显而易见地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丝杠螺母机构带动推送板组件移动到病人/老人身体下,并通过搬
运带带动病人/老人到推送板组件上,实现了护理人员与病人/老人的无身体接触搬运,整
个搬运过程完全自动化完成。

2、本发明的坐卧两用病人转运车的床架机构可折叠成轮椅,当床架机构展开时,
转运车为担架车状态,当床架机构折叠后,转运车为轮椅状态,担架车状态下实现将失能老
人和重伤病人等在平躺姿势下安全平稳的从床转移到转运车上,或从转运侧转移到床上;
折叠成轮椅状态后,可推着病人长距离转移或者室外活动,多功能的设计减轻了看护人员
的工作,降低了病人受到二次伤害的几率,为智能家庭生活的建设提供了帮助。

3、通过调高机构可配合不同高度的病床转运病人。

4、行走机构采用麦克纳姆轮,使转运过程中可全方位灵活移动。

5、本发明中上层板绕过搬运带的一端为圆柱体结构,尽量减少搬运带与上层板的
摩擦,防止搬运带磨损;下层板远离带尾驱动辊的端部具有倒角,由于从病床上转运病人到
转运机上时下层板与床面接触,设置倒角能有效避免磕碰。

6、床架与转运机构可拆分,装拆方便,设备维护成本低,更换损坏件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担架车状态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轮椅状态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转运机构爆炸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转运机构部分示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搬运带绕向示意图;

图6是图5中A部放大图;

图7是推送板组件爆炸图;

图8是床架被折叠成轮椅状态示图;

图9是床靠背板下视角立体图。

图中,101、底座,102、第一电机,103、第一主动带轮,104、丝杠,105、第一从动带
轮,106、第二主动带轮,107、第二从动带轮,108、第一传动带,109、第二传动带,110、螺母滑
块,111、上层板、1111、圆柱体结构,112、下层板,1121、倒角,113、侧板,114、缝隙,115、第二
电机,116、第三电机,117、带首驱动辊,118、带尾驱动辊,119、搬运带,120、盖体,201、床靠
背板,202、床座板,203、床小腿板,204、床脚板,205、床体变形连杆,206、弧形撑杆,207、第
一电动推杆,301、底架,302、第一滑轨,303、第一滑块,304、跨梁,305、第二电动推杆,306、
第一剪叉杆,307、第二剪叉杆,308、第二滑轨,309、第二滑块,401、麦克纳姆轮,402、减速电
机,501、支架,502、V形架,503、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
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
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径向”、“轴向”、“上”、“下”、“顶”、“底”、
“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
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
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
“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
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
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
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进一步声明的是:当人躺在本发明所述的转运机上时,头部所在的方向为前,
脚部所在的方向为后,本发明中所述的左右方向与人的左右反向一致。

如图1-图9所示的一种坐卧两用病人转运机,包括转运机构、床架机构、调高机构
和行走机构,可根据需要变换成图1所示的担架车状态和图2所示的轮椅状态,坐卧两用病
人转运机包括转运机构和床架机构。结合图3-图5,转运机构包括底座101、安装在底座101
上的第一电机102、与第一电机102的输出轴同轴连接的第一主动带轮103、设置在底座101
前后两侧的两根相互平行设置的丝杠104、设置在前侧的丝杠104端部的第一从动带轮105、
与第一从动带轮105同轴连接的第二主动带轮106、设置在后侧的丝杠104端部的第二从动
带轮107、连接第一主动带轮103和第一从动带轮105的第一传动带108、连接第二主动带轮
106和第二从动带轮107的第二传动带109、螺旋套设在丝杠104上的螺母滑块110、与螺母滑
块110连接的推送板组件、安装在底座101上的第二电机115和第三电机116、与第二电机115
通过带传动连接的带首驱动辊117、与第三电机116通过带传动连接的带尾驱动辊118、两端
分别缠绕在带首驱动辊117和带尾驱动辊118上的搬运带119。

第一电机102、第二电机115和第三电机116均通过电机支座固定在底座101上,其
中第一电机102用来带动两根丝杠104同步转动,进而使螺母滑块110沿其移动,带动连接在
螺母滑块110上的推送板组件同步移动,即推送板组件的左右移动。

带首驱动辊117和带尾驱动辊118相互平行且均与丝杠104垂直设置,且两驱动辊
均通过轴承支撑在底座101上。参见图5-图7,推送板组件为双层板结构,包括上层板111、下
层板112和连接二者的侧板113,侧板113与螺母滑块110固定连接,上层板111和下层板112
之间具有使搬运带119穿过的缝隙114。如图5所示,搬运带119绕过带首驱动辊117后从上层
板111的上表面绕过并顺次从缝隙114穿过后绕在带尾驱动辊118上,第二电机115通过带传
动带动带首驱动辊117转动,第三电机116通过带传动带动带尾驱动辊118转动。如图6所示,
由于搬运带119从上层板111的上表面绕到其下表面,为了减小上层板111的边缘对搬运带
119的摩擦,上层板111绕过搬运带119的一端设置为圆柱体结构1111;由于在将病人从病床
上搬运到转运机上时,下层板112要伸到病人身体下,并与床面接触,为了减小与床面的磕
碰,下层板112远离带尾驱动辊118的端部具有倒角1121。

参见图1、图2和图8,床架机构包括从前至后依次铰接的床靠背板201、床座板202
和床小腿板203,床小腿板203的末端还焊接固定有床脚板204,床靠背板201、床座板202和
床小腿板203上各设置至少一个转运机构,本实施例中,床靠背板201上具有两个转运机构,
床座板202和床小腿板203上各具有一个转运机构,转运机构的底座101与床架固定在一起。
床架机构使得本发明的病人转运机可以折叠,床架机构还包括床体变形连杆205、固定连接
在床座板202底部的弧形撑杆206、用来调节床靠背板201和床座板202角度的第一电动推杆
207;床体变形连杆205的一端与床靠背板201的边框销接,另一端与床小腿板203边框的延
伸部销接,第一电动推杆207的固定端与弧形撑杆206铰接,其输出端与床靠背板201连接。

参见图1和图2,调高机构设置在床架机构下部,调高机构采用剪叉机构,调高机构
包括:底架301、设置在底架301左右两侧的相互平行的两第一滑轨302、可沿第一滑轨302移
动的第一滑块303、连接两第一滑块303的跨梁304、固定在底架301上的第二电动推杆305以
及对称设置在底架301两侧的两个剪叉单元;床靠背板201下侧面上具有与第一滑轨302相
对应设置的两第二滑轨308,第二滑轨308上具有可沿其移动的第二滑块309;剪叉单元包括
第一剪叉杆306和第二剪叉杆307,第一滑轨302和设置在底架301的前部,第一剪叉杆306的
一端与第一滑块303铰接,另一端与床小腿板203的边框铰接;第二剪叉杆307的一端与第二
滑块309铰接,另一端与底架301的后部铰接;第二电动推杆305的固定端固定在底架301上,
其输出端与跨梁304连接,第二电动推杆305的输出端与跨梁304的中心部通过轴孔配合连
接。第二电动推杆305伸长,则使第一滑块303沿第一滑轨302向前运动,进而使床架的高度
降低。

行走机构分设在底架301的四个角,行走机构包括麦克纳姆轮401和用来驱动麦克
纳姆轮401运动的减速电机402。采用麦克纳姆轮401使整个转运机在行走和转弯时非常灵
活。

参见图9,为了方便推动轮椅状态下的转运机,在床靠背板201的下表面上还设置
有把手组件,把手组件包括固定在床靠背板201下表面的支架501和V形架502,支架501相对
于床靠背板201倾斜设置,V形架502的一端与支架501的端部销接、另一端固定安装有把手
503。

为了遮挡转运机构右侧的带首驱动辊117、带尾驱动辊118等部件,转运机构还包
括设置在所述带首驱动辊117侧的盖体120,盖体120盖合在底座101上。

转运机构的工作原理为:本发明的坐卧两用病人转运机担架车形态时,四个转运
机构负责病人的转运。整个转运过程通过搬运带119和推送板组件运动的配合,实现将病人
抬起、转运到推送板组件上和将推送板组件收回。将病人从病床转运到转运车的过程分为
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快速推送阶段,第一电机102通过带传动带动丝杠104顺时针快速转
动,进而带动推送板组件快速向左移动,同时缠绕在带尾驱动辊118上的搬运带119放带,本
阶段到推送板组件到达病人身体侧时结束;第二阶段为抬起病人阶段,第一电机102带动丝
杠104顺时针慢速转动,带动推送板组件慢速向左移动,慢慢伸入到病人身体下,同时第三
电机116带动带尾驱动辊118顺时针转动,由于搬运带119与病人身体接触,搬运带119将病
人慢慢转运到推送板组件上,本阶段到病人整个身体被转运到推送板组件上结束;第三个
阶段为慢速回载阶段,第一电机102驱动丝杠104逆时针慢速转动,带动推板组件向右慢速
收回,同时第二电机115带动带首驱动辊117顺时针转动,导致带首驱动辊117收带,带尾驱
动辊118不转动,本阶段到推送板组件完全收回到底座101上结束,至此病人从病床成功转
移到转运车上。将病人从转运车转运到病床上同样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慢速送载阶
段,第一电机102驱动丝杠104顺时针慢速转动,带动推送板组件向左慢速推送,同时带尾驱
动辊118放带,本阶段到推送板组件完全送出后结束;第二阶段为放下病人阶段,第一电机
102驱动丝杠104逆时针慢速转动,带动推送板组件向右慢速收回,同时第二电机115带动带
首驱动辊117顺时针转动收带,本阶段到病人整个身体被放下结束;第三个阶段为快速回程
阶段,第一电机102驱动丝杠104逆时针快速转动,带动推送板组件快速收回,同时带首驱动
辊117收带,本阶段到推送板组件完全收回结束,至此,病人从转运机成功转移到病床上。

具体地说,床架负责转运机形态的变换,可将转运车切换成担架车形态和轮椅形
态;转运机构负责把病人从床上搬运到担架车或从担架车搬运到床上;调高机构负责转运
车的高度调整,以适应病床高度和满足病人要求;行走机构负责转运车的移动要求和位置
调整;把手组件仅应用于轮椅形态,为监护人提供强制控制手段,以应对各种突发状况。担
架车形态下,先通过行走机构使转运车调整好位置,再通过调高机构调整高度以配合病床
床面高度,最后通过转运机构搬运病人;轮椅形态下,行走机构控制轮椅自由行走,调高机
构调整轮椅高度以满足病人或监护人要求,把手组件给监护人提供干预手段。

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
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
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坐卧两用病人转运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坐卧两用病人转运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坐卧两用病人转运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坐卧两用病人转运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坐卧两用病人转运机.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坐卧两用病人转运机,包括转运机构和床架机构;转运机构包括底座、第一电机、第一主动带轮、丝杠、第一从动带轮、第二主动带轮、第二从动带轮、连接第一主动带轮和第一从动带轮的第一传动带、连接第二主动带轮和第二从动带轮的第二传动带、螺旋套设在丝杠上的螺母滑块、与螺母滑块连接的推送板组件、第二电机和第三电机、与第二电机连接的带首驱动辊、与第三电机连接的带尾驱动辊和搬运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