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林蛙油滴丸及其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狗** 文档编号:5280346 上传时间:2018-12-31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444.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0470694.4

申请日:

2016.06.24

公开号:

CN106420836A

公开日:

2017.02.22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K 35/65申请日:20160624|||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5/65(2015.01)I; A61K9/20; A61K47/10; A61P37/04; A61P39/00

主分类号:

A61K35/65

申请人:

孙彪

发明人:

孙彪

地址:

236800 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聚仓路186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林蛙油滴丸及其制备工艺。林蛙油滴丸是由林蛙油和滴丸基质制作而成的滴丸制剂。本发明是采用现代制药工艺固体分散技术原理研制而成,具有均匀度好、溶出度高、生物利用度高等特点,主要有增强免疫力、抗疲劳活性等。林蛙油滴丸辅料用量小,生产成本低,依从性好,服用方便。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林蛙油滴丸,其特征在于由林蛙油和滴丸基质组成,滴丸基质是聚乙二醇、泊洛
沙姆、硬质酸钠、甘油、明胶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林蛙油滴丸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选择颜色鲜亮,没有黑色附着物的干燥林蛙油固体,通过粉碎机粉碎成粗粉;
(2)按照林蛙油与基质重量比为1∶3-1∶10的比例取处方量的滴丸基质,基质为聚乙二
醇4000和聚乙二醇6000,其重量比为1∶0.5-1∶1.2,80-100℃水浴加热搅拌至熔融状态,充
分搅拌均匀,并保持此温度,备用;
(3)将滴丸机储液室加热至80-100℃,将熔融状态的药物加入到储液室中,以每分钟
30-45滴的速度滴制到冷凝液中,收集成型滴丸,拭去表面的冷却液,干燥即得,其中滴丸冷
却剂可以是液体石蜡、二甲基硅油或食用植物油,滴口内外径为2.8/3.8-2.4/4.0mm的滴
头、滴口距冷却液面4-8cm,冷却剂温度为8-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林蛙油滴丸,其特征是所述的林蛙油与基质的最佳质量比为1
∶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林蛙油滴丸,其特征是所述的滴丸基质聚乙二醇是聚乙二醇
4000和聚乙二醇6000,其质量比为1∶0.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林蛙油滴丸,其特征是所述的滴头内外径为2.4/4.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林蛙油滴丸,其特征是滴口距冷却液面6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林蛙油滴丸,其特征是滴速是35-40滴/min。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林蛙油滴丸,其特征是所用的滴丸冷却剂是二甲基硅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林蛙油滴丸,其特征是冷却剂温度为10℃。
9.一种林蛙油滴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选择颜色鲜亮,没有黑色附着物的干燥林蛙油固体,通过粉碎机粉碎成粗粉;
(2)按照林蛙油与基质重量比为1∶3-1∶10的比例取处方量的滴丸基质,基质为聚乙二
醇4000和聚乙二醇6000,其重量比为1∶0.5-1∶1.2,80-100℃水浴加热搅拌至熔融状态,充
分搅拌均匀,并保持此温度,备用;
(3)将滴丸机储液室加热至80-100℃,将熔融状态的药物加入到储液室中,以每分钟
30-45滴的速度滴制到冷凝液中,收集成型滴丸,拭去表面的冷却液,干燥即得,其中滴丸冷
却剂可以是液体石蜡、二甲基硅油或食用植物油,滴口内外径为2.8/3.8-2.4/4.0mm的滴
头、滴口距冷却液面4-8cm,冷却剂温度为8-12℃。

说明书

一种林蛙油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林蛙油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林蛙油是指摘取雌性林蛙的输卵管,采用传统工艺与现代先进技术进行加工而成
的。林蛙油因其形状似脂肪而得名,自古以来被认为是滋补强壮剂,可补虚强精壮阳,养肺
滋肾益肝.可治疗肾亏劳损、神经衰弱、心慌失眠、溢汗不止、身体虚弱等一切消耗性疾病。
从古到今林蛙油出口世界各地,广泛应用于医药和保健品,林蛙油是我国传统的保健品,既
可药用、又可食用,其补肾益精润肺的功能深入民心,林蛙油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生物
活性物质,其中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及其氨基酸、脂肪酸、无机元素、维生素、激素等。有促进
卵泡早熟及卵泡增殖作用,对性周期有明显的影响,可延长兴奋期,有良好的强精作用。同
时有补虚、增精、退热之功效,可治精血不足,体虚气弱、肺虚咳、神经衰弱、记忆减退、产后
无乳、乳汁不足以及肺结核、肝炎等疾病。

中药滴丸剂是近年来在中药丸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剂型,它是以中医药学理论
为基础,吸取现代剂型之所长,并与其它制剂技术相结合,基本能符合现代制剂“三效”(高
效、速效、长效)、“三小”(毒性小、反应小、用量小)、“五方便”(生产、运输、使用、携带、保管)
的发展方向,故发展非常迅速,滴丸技术不仅在医药制剂中应用广泛,而且还可用于生产各
种新型保健食品与普通食品。

林蛙油制备成滴丸,在载体(基质)中呈高度分散的状态,可以提高林蛙油的溶解
度和溶出度,提高生物利用度,同时能减少剂量,降低毒副作用,避免氧化、水解反应的发
生、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补充现在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林蛙油滴丸及其制备方法。本
发明所制备的林蛙油滴丸,具有生物利用度高、疗效好、副作用小、药物稳定性好以及制备
简单、质量易控制,生产中无污染等特点,同现有技术中林蛙油制品相比,生物活性取得了
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处方以林蛙油为活性物质,以滴丸基质为辅料,通过合适的工艺制备而成。

本发明通过实验获得林蛙油和滴丸基质的配比为1∶3-1∶10,最佳配比为1∶3,混合
后的药物粘稠度适中,适合滴丸的制备。

本发明中滴丸的基质可以是聚乙二醇、泊洛沙姆、硬质酸钠、甘油、明胶中的一种
或是多种。本发明基质优选聚乙二醇,其中聚乙二醇是聚乙二醇4000和聚乙二醇6000,其配
比为1∶0.5-1∶1.2,最佳配比为1∶0.8。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即可得到所述的林蛙油滴丸。

【制备方法】

1.原料:选择颜色鲜亮,没有黑色附着物的干燥林蛙油固体,通过粉碎机粉碎成粗
粉。

2.基质:聚乙二醇4000和聚乙二醇6000,其混合比例为1∶0.5-1∶1.2。

3.药物原料与基质的配比:以g为单位,林蛙油∶基质=1∶3-1∶10。

4.取处方量的滴丸基质,80-100℃水浴加热搅拌至熔融状态,加入林蛙油,充分搅
拌均匀,并维持此温度,将滴丸剂储液室加热至滴丸基质温度,将熔融药液加入到储液室
中,以每分钟30-45滴的速度滴入冷却液中,收集成型的滴丸,拭去滴丸表面的冷却剂,干
燥,包装即得。

注:滴丸冷却剂可以是液体石蜡、二甲基硅油或是食用植物油中的一种或是多种。

一、制备工艺实验:

1.基质与冷却剂的选择

以正交实验优选林蛙油滴丸制剂中基质、冷却剂的种类,

药物与基质的最佳配比以及药液滴制温度等条件,选用L9(33)表安排实验。

表1实验中各因素水平表



分别选用表中所列的基质比例,与药物提取物按不同比例混溶,滴入80cm长的不
同种类的冷却剂中,观察滴丸的成型状况及沉降时间,以滴制的难易程度、丸形、沉降状况
以及成丸的溶散时间为考察指标,选择最适宜的基质及冷却剂。结果见表2。

表2实验中各因素水平表





由以上结果可以看出,林蛙油在PEG4000∶PEG6000比例为1∶0.5、1∶1.2时溶解度稍
差,而在比例为1∶0.8时均有较好的溶解度,故采用PEG4000与PEG6000比例为1∶0.8作为基
质,冷却剂选择二甲基硅油,所制成的滴丸外形圆整光滑,不拖尾,且无气泡产生,圆整度较
好,即最佳方案为A2B1C2(PEG4000与PEG6000以1∶0.8比例,林蛙油与基质以1∶3比例,冷却剂
为二甲基硅油)时效果最好。

2.滴制条件的筛选

以PEG4000∶PEG6000=1∶0.8为基质,林蛙油和滴丸基质的配比为1∶3,二甲基硅油
为冷却剂滴制微丸,以成丸的重量差异变异系数为指标,筛选滴头的内外径大小、滴速、滴
距以及冷却剂的温度,因素水平选择见表3、4。

表3滴制条件的选择



表4滴制条件方案及结果



表5方差分析表


SS
f
S
F
P
A
0.1324
2.0000
0.0631
1.000
<0.05
B
3.0011
2.0000
1.5041
22.7293

C
2.1055
2.0000
1.0566
15.9242

D
0.8922
2.0000
0.4421
6.7482
<0.05
SMIN
0.0664



对上表进行直观及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最佳滴制条件为:选择滴口内外径为2.4/
4.0mm的滴头、冷却剂温度为10℃、滴速35-40滴/min、滴口距冷却液面6cm。

3.验证实验

以最佳成型工艺进行验证实验3次,称取适量PEG4000、PEG6000与药物混匀,倒入
滴制罐中,滴口内外径为2.4/4.0mm的滴头,滴口距冷却液面6cm,滴速35~40滴/min,以二
甲基硅油为冷却剂,冷却温度为10℃,进行滴制,结果见表6。

表6滴丸验证实验结果

实验号
平均丸重/mg
变异系数/%
成品率/%
溶解时限/min
A
35.2
3.02
95
12
B
35.1
3.50
94.4
11
C
35.0
3.49
94.1
13
平均值
35.1
3.37
94.5
12

由上述结果可知,此工艺是稳定可行的。

二、增强免疫力、抗疲劳药效实验

现有技术中具有增强免疫力的药物有很多,药效好的林蛙油产品是北京同仁堂生
物制品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同仁堂牌长白山中国林蛙油颗粒。为了体现本发明制备得到的
林蛙油滴丸的技术效果,利用游泳劳损法结合限食法得到气虚模型,然后将本发明制备得
到的产品与以上产品进行了对比实验研究,用以阐明本发明产品的显著疗效,说明本发明
所达到的显著有益技术效果。具体实验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1、实验动物

SD大鼠,雌雄各半,体重220-250g,由山东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生产许可证号
(SCXK(鲁)20150001)。

2、药物

本发明林蛙油滴丸。

3、主要试剂

同仁堂牌长白山中国林蛙油颗粒,北京同仁堂生物制品开发有限公司生产,批号
20140315。

4、方法

4.1造模

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气虚组、本发明林蛙油滴丸组、同仁堂牌长白山中国林蛙
油颗粒组(下称同仁堂林蛙油颗粒组)。对照组常规饲养,自由饮食,其余各组控制饮食(喂
食量为正常时的一半),并进行力竭游泳,水温控制在20℃,大鼠游泳时,不能以尾撑在池底
休息,每天1次,连续14天,以游泳最后下沉,经10s后仍不能返回水面为力竭。造模完成后并
观察各组大鼠的活动情况和精神状态。

4.2实验分组

按照随机化原则分为四组,对照组、气虚模型组、本发明林蛙油滴丸组、同仁堂林
蛙油颗粒组,每组10只。对照组、气虚模型组灌服等量生理盐水,林蛙油滴丸组分别灌服混
悬液(浓度为1.2g/kg),同仁堂林蛙油颗粒组灌服林蛙油颗粒混悬液(浓度为1.2g/kg),连
续14天。

4.3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2.0软件统计,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所有
数据均以的形式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4方法

(1)大鼠生物学表征观察模型组大鼠于第6、7天时,出现食量减少,10天之后,先后
出现精神萎靡,反应迟钝,蜷伏少动,嗜卧,懒动,倦怠,行动缓慢,明显成群蜷缩,扎堆,拱
背,游泳时间大幅下降,同时出现毛失光泽,发黄、易脱落,毛发枯槁,咳嗽,气喘,有时有呼
吸道分泌物从鼻中流出,对照组始终没有出现以上症状与体征。

表7实验大鼠生物学表征半定量评分观察表



表8实验各组大鼠生物学表征观察表

组别
n
分值
对照组
10
1.24±0.33
气虚模型组
10
4.39±1.14**
林蛙油滴丸组
10
1.52±0.11ΔΔ#
同仁堂林蛙油颗粒组
10
1.79±0.23ΔΔ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1;与气虚模型组比较,ΔΔP<0.01;与同仁堂林蛙油
颗粒组相比,#P<0.05

表9实验各组大鼠力竭游泳时间比较

组别
n
力竭游泳时间(s)
对照组
10
711.5±45.2
气虚模型组
10
255.7±91.3**
林蛙油滴丸组
10
655.6±45.7ΔΔ#
同仁堂林蛙油颗粒组
10
603.1±49.3ΔΔ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1;与气虚模型组比较,ΔΔP<0.01;与同仁堂林蛙油
颗粒组相比,#P<0.05

(二)结果

1、各组小鼠生物学表征评分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小鼠活泼好动,反应灵敏;气虚
模型组小鼠则表现倦怠懒动,精神萎顿,四肢蜷缩,行动迟缓,甚则眯眼、缩肩拱背;皮肤松
弛,背部毛色无光泽;尾、鼻颜色淡白少润;大便稀软,排泄浓尿,生物学表征评分与对照组
比较显著升高(P<0.01);与气虚模型组比较,同仁堂林蛙油颗粒组、本发明林蛙油滴丸组
反应稍有迟钝,自主活动减少,皮肤略松弛,松软,尾、鼻颜色淡红少润;大便干、有形,生物
学表征评分显著降低(P<0.01);与同仁堂林蛙油颗粒组比较,本发明林蛙油滴丸组具有显
著性差异(P<0.05)。参见表8。

2、各组大鼠力竭游泳时间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气虚模型组大鼠力竭游
泳时间明显缩短,统计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气虚模型组比较,同仁堂林蛙油颗粒组、
本发明林蛙油滴丸组大鼠力竭游泳时间明显延长,统计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同仁堂
林蛙油颗粒组比较,本发明林蛙油滴丸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参见表9。

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林蛙油 30g

聚乙二醇4000 50g

聚乙二醇6000 40g

将处方量的聚乙二醇4000和聚乙二醇6000至蒸发皿中,80℃水浴加热搅拌至熔融
状态,搅拌均匀后加入药物,搅拌均匀,保持温度,备用。将滴丸机预热至80℃,二甲基硅油
冷却至10℃,调节滴嘴到冷却液液面的高度至6cm,滴口内外径为2.4/4.0mm,将药液加入到
储液室中,启动阀门,以每分钟35-40的速度滴制,于收集口收集滴丸,用滤纸吸取滴丸表面
的二甲基硅油,干燥,包装即得。

实施例2

林蛙油 30g

聚乙二醇4000 200g

聚乙二醇6000 100g

将处方量的聚乙二醇4000和聚乙二醇6000至蒸发皿中,80℃水浴加热搅拌至熔融
状态,搅拌均匀后加入药物,搅拌均匀,保持温度,备用。将滴丸机预热至80℃,液体石蜡冷
却至12℃,调节滴嘴到冷却液液面的高度至4cm,滴口内外径为2.6/4.2mm,将药液加入到储
液室中,启动阀门,以每分钟40-45的速度滴制,于收集口收集滴丸,用滤纸吸取滴丸表面的
液体石蜡,干燥,包装即得。

实施例3

林蛙油 30g

聚乙二醇4000 109g

聚乙二醇6000 131g

将处方量的聚乙二醇4000和聚乙二醇6000至蒸发皿中,80℃水浴加热搅拌至熔融
状态,搅拌均匀后加入药物,搅拌均匀,保持温度,备用。将滴丸机预热至80℃,食用植物油
冷却至8℃,调节滴嘴到冷却液液面的高度至8cm,滴口内外径为2.8/3.8mm,将药液加入到
储液室中,启动阀门,以每分钟30-35的速度滴制,于收集口收集滴丸,用滤纸吸取滴丸表面
的食用植物油,干燥,包装即得。

一种林蛙油滴丸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种林蛙油滴丸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种林蛙油滴丸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林蛙油滴丸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林蛙油滴丸及其制备方法.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林蛙油滴丸及其制备工艺。林蛙油滴丸是由林蛙油和滴丸基质制作而成的滴丸制剂。本发明是采用现代制药工艺固体分散技术原理研制而成,具有均匀度好、溶出度高、生物利用度高等特点,主要有增强免疫力、抗疲劳活性等。林蛙油滴丸辅料用量小,生产成本低,依从性好,服用方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