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滑菇的高产栽培方法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用菌的栽培工艺,尤其涉及一种滑菇的高产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滑菇,别名珍珠菇,隶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同隔担子菌亚纲,蘑菇目、球盖菇科、
鳞伞属。
滑菇属于木材腐生菌,在秋季生长于阔叶树根部树干或腐朽木段上。菌丝生活力
极强,能充分利用基质营养。目前,我国人工栽培滑菇的栽培袋发菌时间长,菌袋内的水分
消耗大;出菇时,每潮菇采收完后,未对滑菇进行合理的处理,使滑菇的产量和品质并不高。
发明内容
一种滑菇的高产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菌种制作
母种制作,滑菇母种采用PDA培养基,置于24℃恒温箱内培养,8-10天长满试管。
原种及栽培种制作,原种及栽培种的培养料的配制比例为棉籽壳84%、麸皮14%、
石膏1%、糖1%,原种采用500ml的盐水瓶,将培养料装入瓶中,用1cm粗的锥形木棒打孔,塞
上棉花;栽培种选用17cm×3cm×0.04cm聚丙烯塑料袋,将培养料装入袋中,套上颈圈,中间
用2.50cm粗的锥形木棒打一个孔,塞上棉花,塑料袋在高压灭菌2小时后接种;接种时将菌
种接入孔中,接种后在20-24℃条件下培养45天满袋;
(2)栽培种培养料制作及装袋灭菌,选用无霉变、干燥、新鲜的玉米芯和棉籽壳做
主料,添加玉米粉、麸皮等作辅料,玉米芯用粉碎机粉碎成颗粒,配制比例为玉米芯60%、棉
籽壳20%、麸皮15%、玉米面3%、石膏1%、过磷酸钙1%,按配方称好各种原料,先将玉米芯
用1%的石灰水浸泡24小时,控净水分,加入其他原料,加水拌匀,使培养料含水量达到
65%,闷料1小时后装袋;选用17cm×3cm×0.04cm的聚丙烯塑料袋,装袋时边装边用手轻轻
压实培养料,使培养料上下松紧一致;装满后套上颈圈塞上棉花,进行常压灭菌,即温度上
升到100℃后保持10-12小时,熄火闷12小时后,搬进接种室,冷却后接种;
(3)接种,接种室内用甲醛灭菌,选用优质的栽培种,去除菌种表面1cm厚的老菌
皮,每袋栽培种接种30-40袋栽培袋,在菌袋温度降到25℃时接种,促使菌种发菌快,防止杂
菌污染;
(4)发菌管理
a.发菌前期,接种后到菌丝长满菌袋为止,接好种的菌袋码成双行5-6层垛式排列
发菌,两垛之间留60cm的走道;控制养菌室内湿度为60%-70%,控制养菌室内略有散射光,
在自然温度下发菌;每10天倒垛1次,使菌丝生长一致,倒垛时,挑出不发菌和污染的菌袋,
曝晒两天后,添加新料,装袋灭菌后,重新接种。
b.发菌中期,菌丝长满菌袋到培养基表面形成菌膜为止,控制养菌室内温度在20
℃,空气相对湿度60%-70%,控制养菌室内有良好的散射光,通风换气,每15天倒垛1次,促
使菌膜形成,防止烧菌,经过1个多月培养形成菌膜,菌棒表面培养料呈橙黄色,手按有弹
性,菌丝发育成熟;
(5)出菇管理,在气温稳定在20℃以下后,进行出菇管理,由于栽培袋发菌时间长,
菌袋内的水分消耗大,采用脱袋覆土墙式栽培出菇;
a.覆土材料配制,覆土材料配制比例为菜园土或黏壤土80%、麦草段10%、草木灰
2%、菌渣8%、多菌灵0.01%,菌渣选用出完菇没有污染的菌棒,晒干拍碎备用,土和菌渣摊
开在阳光下曝晒2-3天后,把所有原料混合均匀,用水调成糊状备用,使含水量在70%以下;
b.菌墙制作,在消毒灭菌过的菇房地上铺上1层6cm厚,宽约90cm的土料,将发育成
熟的菌棒脱袋,在基础土料上码两行菌棒,两行菌棒相距约30cm,菌棒之间相距4cm,空隙用
土料填实,菌棒排好后,在上面覆盖4cm的土料并压实,排5层,最上层覆盖6cm厚的土料,做
成与菌墙等长的水沟,排袋垒墙时,菌墙两头呈楼梯状,菌墙两面略成坡状,防止菌墙倒塌,
菌墙之间留60cm的走道便于采菇和喷水;
c.搔菌催蕾,菌墙垒好后,立即搔菌,用消过毒的小刀在菌棒表面搔菌,每隔2cm划
一个切口,深度1cm,以利通气和水分渗入,促使出菇,在水沟内注满清水,缓慢给菌棒补水,
控制菇房空气相对湿度为80%;
d.出菇管理,出菇期间,控制菇房空气相对湿度为85%,向空中、地面和墙面喷雾
状水,不要把水喷到菇体上;温度控制在7-15℃,并有良好的散射光,通风换气,保持菇房内
空气新鲜;当滑菇原基形成后,向水沟内注清水,慢慢渗透,少量多次;
(6)采收,当滑菇子实体未开伞前采收加工或鲜售,采收完后及时清理菌棒表面的
残物,保温保湿,促使下潮菇的发生,每潮菇采收完后,向水沟内注入1%的糖液补充营养,
在菇蕾形成后,再注入清水,补充水分,使滑菇在生殖生长期处于适宜的水分和营养环境
中,提高滑菇的产量和品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培养料配比合理,提高营养成分;采用脱袋覆土墙式栽培出
菇,解决了由于栽培袋发菌时间长,菌袋内的水分消耗大的问题;装袋后进行常温灭菌,可
防止二次感染,每潮菇采收完后,向水沟内注入1%的糖液补充营养,在菇蕾形成后,再注入
清水,补充水分,使滑菇在生殖生长期处于适宜的水分和营养环境中,提高滑菇的产量和品
质。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滑菇的高产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菌种制作,包括母种制作、原种及栽培种制作;
母种制作,滑菇母种采用PDA培养基,置于24℃恒温箱内培养,8-10天长满试管。
原种及栽培种制作,原种及栽培种的培养料的配制比例为棉籽壳84%、麸皮14%、
石膏1%、糖1%,原种采用500ml的盐水瓶,将培养料装入瓶中,用1cm粗的锥形木棒打孔,塞
上棉花;栽培种选用17cm×3cm×0.04cm聚丙烯塑料袋,将培养料装入袋中,套上颈圈,中间
用2.50cm粗的锥形木棒打一个孔,塞上棉花,塑料袋在高压灭菌2小时后接种;接种时将菌
种接入孔中,接种后在20-24℃条件下培养45天满袋;
(2)栽培种培养料制作及装袋灭菌,选用无霉变、干燥、新鲜的玉米芯和棉籽壳做
主料,添加玉米粉、麸皮等作辅料,玉米芯用粉碎机粉碎成颗粒,配制比例为玉米芯60%、棉
籽壳20%、麸皮15%、玉米面3%、石膏1%、过磷酸钙1%,按配方称好各种原料,先将玉米芯
用1%的石灰水浸泡24小时,控净水分,加入其他原料,加水拌匀,使培养料含水量达到
65%,闷料1小时后装袋;选用17cm×3cm×0.04cm的聚丙烯塑料袋,装袋时边装边用手轻轻
压实培养料,使培养料上下松紧一致;装满后套上颈圈塞上棉花,进行常压灭菌,即温度上
升到100℃后保持10-12小时,熄火闷12小时后,搬进接种室,冷却后接种;
(3)接种,接种室内用甲醛灭菌,选用优质的栽培种,去除菌种表面1cm厚的老菌
皮,每袋栽培种接种30-40袋栽培袋,在菌袋温度降到25℃时接种,促使菌种发菌快,防止杂
菌污染;
(4)发菌管理
a.发菌前期,接种后到菌丝长满菌袋为止,接好种的菌袋码成双行5-6层垛式排列
发菌,两垛之间留60cm的走道;控制养菌室内湿度为60%-70%,控制养菌室内略有散射光,
在自然温度下发菌;每10天倒垛1次,使菌丝生长一致,倒垛时,挑出不发菌和污染的菌袋,
曝晒两天后,添加新料,装袋灭菌后,重新接种。
b.发菌中期,菌丝长满菌袋到培养基表面形成菌膜为止,控制养菌室内温度在20
℃,空气相对湿度60%-70%,控制养菌室内有良好的散射光,通风换气,每15天倒垛1次,促
使菌膜形成,防止烧菌,经过1个多月培养形成菌膜,菌棒表面培养料呈橙黄色,手按有弹
性,菌丝发育成熟;
(5)出菇管理,在气温稳定在20℃以下后,进行出菇管理,由于栽培袋发菌时间长,
菌袋内的水分消耗大,采用脱袋覆土墙式栽培出菇;
a.覆土材料配制,覆土材料配制比例为菜园土或黏壤土80%、麦草段10%、草木灰
2%、菌渣8%、多菌灵0.01%,菌渣选用出完菇没有污染的菌棒,晒干拍碎备用,土和菌渣摊
开在阳光下曝晒2-3天后,把所有原料混合均匀,用水调成糊状备用,使含水量在70%以下;
b.菌墙制作,在消毒灭菌过的菇房地上铺上1层6cm厚,宽约90cm的土料,将发育成
熟的菌棒脱袋,在基础土料上码两行菌棒,两行菌棒相距约30cm,菌棒之间相距4cm,空隙用
土料填实,菌棒排好后,在上面覆盖4cm的土料并压实,排5层,最上层覆盖6cm厚的土料,做
成与菌墙等长的水沟,排袋垒墙时,菌墙两头呈楼梯状,菌墙两面略成坡状,防止菌墙倒塌,
菌墙之间留60cm的走道便于采菇和喷水;
c.搔菌催蕾,菌墙垒好后,立即搔菌,用消过毒的小刀在菌棒表面搔菌,每隔2cm划
一个切口,深度1cm,以利通气和水分渗入,促使出菇,在水沟内注满清水,缓慢给菌棒补水,
控制菇房空气相对湿度为80%;
d.出菇管理,出菇期间,控制菇房空气相对湿度为85%,向空中、地面和墙面喷雾
状水,不要把水喷到菇体上;温度控制在7-15℃,并有良好的散射光,通风换气,保持菇房内
空气新鲜;当滑菇原基形成后,向水沟内注清水,慢慢渗透,少量多次;
(6)采收,当滑菇子实体未开伞前采收加工或鲜售,采收完后及时清理菌棒表面的
残物,保温保湿,促使下潮菇的发生,每潮菇采收完后,向水沟内注入1%的糖液补充营养,
在菇蕾形成后,再注入清水,补充水分,使滑菇在生殖生长期处于适宜的水分和营养环境
中,提高滑菇的产量和品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
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
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