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氟甲氧亚氨基取代的萘啶酮羧酸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 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化学领域, 涉及具有抗革兰阳性耐药菌活性的萘啶酮羧酸衍生物 或其制备方法, 以及含有它们的抗菌药物组合物 ; 具体地说, 涉及 7-[(3- 甲基 -)3- 氨甲 基 -4-( 氟甲氧亚氨基 )- 吡咯烷 -1- 基 ] 萘啶酮羧酸类化合物或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自 1962 年萘啶酸 (nalidixic acid, J.Med.Chem.1962, 5: 1063) 问世以来, 喹诺酮 ( 包括萘啶酮 ) 类药物已发展成为目前仅次于头孢菌素的一类广谱、 高效、 低毒性的抗感染 化疗药物 (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10, 41 : 456)。由于广泛使用及不合理用药, 细菌对这类药 物的耐药性迅速增加, 尤其是革兰阴性菌中的铜绿假单胞菌以及革兰阳性菌中的耐甲氧西 林金葡菌 (MRSA)、 耐甲氧西林表葡菌 (MRSE)、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VRE) 和耐青霉素肺炎链 球菌 (PRSP) 感染的不断出现, 已经成为临床医师面临的棘手问题之一。人们迫切需要寻找 到对这些耐药菌活性更强的新喹诺酮类抗菌药, 以对付这些日益增多的耐药菌感染。
1995 年, Sanchez 等报道了 7- 位具有五、 六元含氮杂环取代基的一系列 (5- 氨 基 -)8- 烷氧基氟喹诺酮类化合物的合成与体外生物活性 (J.Med.Chem.1995, 38 : 4478), 其 中代表物 7-(3- 氨甲基吡咯烷 -1- 基 )-8- 甲氧基氟喹诺酮显示广谱抗菌活性。
1995 年, 中国专利 (CN : 95107008.8, 1995-06-15) 公开了具有以下通式 [A] 的氟 喹诺酮化合物 :
并对通式中的取代基 R2 进行了广泛的定义, 但 R2 不包括一氟甲基或二氟甲基。
通式 [A] 的优秀代表物是已经开发成功并被 FDA 批准在美国上市的吉米沙星 (gemifloxacin), 它除了具有广谱活性外, 其突出优点是对肺炎链球菌的活性优于已上市 的其他喹诺酮类抗菌药, 它的缺点是对临床上常见的金葡菌 ( 包括日益增多的 MRSA) 活性 不强, 从而限制了它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
1995 年, 韩国专利 024002(1995-08-31) 公开了具有以下通式 [B] 的氟喹诺酮化合 物:
并对通式中的取代基 R2 进行了广泛的定义, 但 R2 不包括一氟基或二氟甲基。
通式 [B] 的优秀代表物 DW286 对革兰阴性菌的活性弱于吉米沙星, 但抗革兰阳性 菌的活性优于吉米沙星。据报道, DW286 在完成 I 期临床试验后, 停止了进一步研究开发。 原因不明。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 本发明人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设计合成了 7- 位具有一氟 / 二氟甲氧亚氨基取代的吡咯烷 -1- 基萘啶酮羧酸类化合物, 并测定了它们 的抗菌活性。最终发现, 不同于以往文献报道的 7-[(3- 甲基 )-3- 氨甲基 -4-( 一氟 / 二氟 甲氧亚氨基 )- 吡咯烷 -1- 基 ] 萘啶酮羧酸类化合物对临床重要致病菌具有意想不到的强 抗菌活性, 与已上市的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相比, 其显著具有更加优越的抗菌活性, 尤其是对 包括 MRSA 在内的金葡菌、 包括 MRSE 在内的表葡菌以及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活性是对照药 环丙沙星的 2- > 521 倍, 吉米沙星的 2-32 倍 ; 对金葡菌 MRSA10-2、 表葡菌 MRSE10-4 和铜 绿假单胞菌 10-1 的体内活性是环丙沙星和吉米沙星的 1.4-6.1 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类由通式 (I) 表示的萘啶酮羧酸类化合物或其药用盐、 水 合物,
其中 :
R 代表环丙基、 2, 4- 二氟苯基 ;
R1 代表 H、 CH3 ;
R2 代表 CH2F、 CHF2 ;
X 代表 H、 F。
在本发明的通式 (I) 化合物的吡咯烷基部分中, 与氨甲基相连的碳原子是不对称 碳原子, 因此可以 R 或 S 或 R 和 S 混合的形式存在, 本发明包括所有这些异构体和混合物。
在本发明的通式 (I) 化合物的吡咯烷基部分中, 由于 4- 位肟基的存在, 因此通式 (I) 化合物可以 E 型或 Z 型或 E 型和 Z 型混合物的形式存在, 本发明通式 (I) 化合物包括所 有这些异构体和混合物。
本发明的式 (I) 化合物的在药学上可接受的非毒性的药用盐, 包括与无机酸, 如
盐酸、 硫酸形成的盐, 与有机酸, 如乙酸、 三氟乙酸、 柠檬酸、 马来酸、 草酸、 琥珀酸、 苯甲酸、 酒石酸、 富马酸、 扁桃酸、 抗坏血酸或苹果酸形成的盐, 以及氨基酸, 如丙氨酸、 天冬氨酸、 赖 氨酸形成的盐或与磺酸, 如甲磺酸、 对甲苯磺酸形成的盐。
本发明的式 (I) 化合物也可以溶剂化物 ( 如水合物 ) 的形式存在, 因此, 这些溶剂 化物 ( 如水合物 ) 也包括在本发明的化合物之内。
本发明具体包括以下化合物, 以及它们的药用盐、 水合物 :
1- 环丙基 -6- 氟 -7-[3- 氨甲基 -4-( 一氟甲氧亚胺基 )- 吡咯烷 -1- 基 ]-1, 4- 二 氢 -4- 氧代 -1, 8- 萘啶 -3- 羧酸
1- 环丙基 -6- 氟 -7-[3- 氨甲基 -4-( 二氟甲氧亚胺基 )- 吡咯烷 -1- 基 ]-1, 4- 二 氢 -4- 氧代 -1, 8- 萘啶 -3- 羧酸
1- 环丙基 -7-[3- 氨甲基 -4-( 一氟甲氧亚胺基 )- 吡咯烷 -1- 基 ]-1, 4- 二氢 -4- 氧 代 -1, 8- 萘啶 -3- 羧酸
1-(2, 4- 二 氟 苯 基 )-6- 氟 -7-[3- 氨 甲 基 -4-( 一 氟 甲 氧 亚 胺 基 )- 吡 咯 烷 -1- 基 ]-1, 4- 二氢 -4- 氧代 -1, 8- 萘啶 -3- 羧酸
1-(2, 4- 二 氟 苯 基 )-6- 氟 -7-[3- 氨 甲 基 -4-( 二 氟 甲 氧 亚 胺 基 )- 吡 咯 烷 -1- 基 ]-1, 4- 二氢 -4- 氧代 -1, 8- 萘啶 -3- 羧酸 1- 环 丙 基 -6- 氟 -7-[3- 甲 基 -3- 氨 甲 基 -4-( 一 氟 甲 氧 亚 胺 基 )- 吡 咯 烷 -1- 基 ]-1, 4- 二氢 -4- 氧代 -1, 8- 萘啶 -3- 羧酸
1- 环丙基 -7-[3- 甲基 -3- 氨甲基 -4-( 一氟甲氧亚胺基 )- 吡咯烷 -1- 基 ]-1, 4- 二氢 -4- 氧代 -1, 8- 萘啶 -3- 羧酸
本发明还涉及式 (I) 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如反应路线 1 所示。
反应路线 1 :
在反应路线 1 中, R、 R1、 R2 和 X 如前述的定义 ; R3 代表烷基或芳香基, 优选为苯基。
包括如下步骤 :
1) 在非质子偶极溶剂中加入碱, 于室温到 100℃, 式 (II) 化合物、 式 (III) 化合物 和式 (IV) 化合物进行缩合反应 0.5 ~ 10 小时, 得式 (V) 化合物。
其中 :
R、 R1、 R2、 R3 和 X 如前述的定义。
本反应一般在碱的存在下进行。在此情形下, 为了提高较贵的式 (III) 化合物的 反应效率, 使用过量的反应物式 (II) 化合物和 (IV) 化合物, 例如对相对起始物为等摩尔到 5 倍摩尔量, 优选等摩尔量到 2 倍摩尔量。当使用过量反应物式 (II) 化合物和 (IV) 化合物 时, 反应后留下的未反应的混合物可回收并重新用于反应。用于本反应的非质子偶极溶剂 选自 N, N- 二甲基甲酰胺、 N, N- 二甲基乙酰胺、 二甲基亚砜或乙腈 ; 所述的碱选自三乙胺、 碳 酸钠、 碳酸氢钠、 碳酸钾、 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
2) 然后将式 (V) 化合物置于质子溶剂中加入酸, 在室温到 60℃, 搅拌反应 2 ~ 30 小时, 除去保护基团, 得式 (I) 化合物。用于本反应的的质子溶剂选自水、 醇或醇 - 水混合 溶剂 ; 所述的酸选自甲磺酸、 盐酸、 三氟醋酸。
3) 需要时, 将获得的式 (I) 化合物转化为其药用盐或水合物。
在本发明中用作起始物的式 (II) 化合物为已知化合物, 并按现有出版物中已知 的方法可容易地制得。例如 : J.Med.Chem.1991, 34, 1142 ; US4704459 ; US5457104 等。
在本发明中用作起始物的式 (IV) 化合物为常用化学试剂, 国内有商品供应。
按照下述反应路线 2 所示的方法, 可制备本发明的另一起始物式 (III) 化合物。
反应路线 2 :
在反应路线 2 中, R1 和 R2 如前述的定义。以下具体解释反应路线 2 中所示的方法。
N-Boc-3- 氰基 -4- 吡咯烷酮 (1) 在 Pd/C 存在下选择性催化氢化, 随后用 Boc 保护 相应的氨甲基得化合物 2, 后者在碱 ( 如吡啶、 三乙胺 ) 存在下与盐酸羟胺发生缩合反应得 吡咯烷肟化物 3(R1 = H)。另一方面, 1 先与碘甲烷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得甲基化物 4, 然后依 次经选择性催化氢化并用 Boc 保护氨甲基得化合物 5 以及与盐酸羟胺发生缩合反应得甲基 化肟化物 3(R1 = CH3)。接着 3 与氟溴甲烷或氟利昂 ( 二氟一氯甲烷 ) 发生取代反应得到一 氟 / 二氟甲氧亚氨基吡咯烷 6, 最后在酸 ( 如甲磺酸、 盐酸、 三氟醋酸 ) 存在下脱除两个 Boc 保护基, 即得式 (III) 化合物。
在反应路线 2 中, 用作起始物的化合物 1 为已知化合物, 并按现有出版物中已知的 方法可容易地制得。例如 Q.Guo 等, Eur.J.Med.Chem.2010, 45 : 5498 ; 万志龙等, 中国药物 化学杂志 2009, 19 : 109。
对于 R 或 S 构型的本发明化合物, 可以采用本领域常规技术进行拆分, 或用相应的 构型的原料进行手型合成得到。
本发明还提供含有如上所定义的式 (I) 化合物, 或其药用盐或其水合物作为活性 成分的抗菌药物组合物。 药物组合物含有的萘啶酮羧酸类化合物在组合物中的重量比为 0.1 ~ 99.9%, 药 物可接受的载体在组合物中的重量比为 0.1 ~ 99.9%。 药物组合物以适合药用的制剂形式 存在。 药用的制剂为片剂、 胶囊剂、 颗粒剂、 丸剂、 散剂、 膏剂、 混悬剂、 注射剂、 粉针剂、 栓剂、 霜剂、 滴剂或贴剂。其中, 所述片剂为糖衣片剂、 薄膜衣片剂、 肠溶衣片剂或缓释片剂 ; 所述 胶囊剂为硬胶囊剂、 软胶囊剂、 缓释胶囊剂 ; 所述粉针剂为冻干粉针剂。
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 作为制剂形式, 每剂中含有的发明化合物的有效量为 0.1 ~ 1000mg, 所述每剂指的是, 每一制剂单位, 如片剂的每片, 胶囊的每粒, 也可指每次服 用剂量, 如每次服用 100mg。
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成粉剂、 片剂、 可分散粉剂、 胶囊、 扁囊剂、 栓剂和软膏 形式的固体或半固体药物制剂时, 可使用固体载体。 可使用的固体载体优选为选自稀释剂、 调味剂、 增溶剂、 润滑剂、 悬浮剂、 粘合剂、 膨胀剂等中的一种或多种物质, 或可为包封物质。 在粉状制剂中, 在载体中含有 5 ~ 70%的微粒化活性成分。适宜的固体载体包括碳酸镁、 硬脂酸镁、 滑石粉、 蔗糖、 乳糖、 果胶、 糊精、 淀粉、 明胶、 甲基纤维素、 羧甲基纤维素钠、 低沸 点蜡、 可可脂等。 由于它们易于给药, 片剂, 粉剂、 扁囊剂和胶囊等代表最有利的口服固体制 剂。
本发明的液体制剂包括溶液、 悬液和乳液。 例如, 非胃肠道给药的注射制剂可为水 或水 - 丙二醇溶液形式, 调节其等渗度, pH 等使适于活体的生理条件。液体制剂还可制成 在聚乙二醇、 水溶液中的溶液形式。可通过将活性成分溶解在水中, 再加入适量的着色剂、 调味剂、 稳定剂和增稠剂, 来制备口服水溶液。 可将微粒化的活性成分分散在粘性物质如天 然和合成胶、 甲基纤维素、 羧甲基纤维素钠和其它已知悬浮剂中制备适于口服的水悬液。
为了易于给药及剂量均一, 将上述药物制剂配制成剂量单位形式是特别有利的。 制剂的剂量单位形式指适于作为单一剂量的物理分离单位, 每个单位含有产生所期望的治 疗效果的计算好的预定量的活性成分。 这种剂量单位形式可为包装形式, 如片剂、 胶囊或装 在小管或小瓶中的粉剂, 或装在管或瓶中的软膏、 凝胶或霜剂。
虽然剂量单位形式中所含活性成分的量可以变化, 但一般根据所选择活性成分的 效力, 调节在 1 ~ 800mg 范围内。
当本发明的式 (I) 活性化合物用作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时, 优选在第一阶段给以 6 ~ 14mg/kg 体重的量。但给药剂量可随着病人的需要、 欲治疗的感染的严重性、 所选化合 物等而变化。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按常规方法确定适于某种情况的优选剂量。一般, 开始治疗的 量低于活性成分的最佳剂量, 然后逐渐增加给药剂量, 直到达到最佳治疗效果。为治疗需 要, 总的日剂量可一次给药或分数次给药。
如上所述, 本发明化合物对重要的临床致病菌具有意想不到的强抗菌活性, 与已 上市的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相比, 其显著具有更加优越的抗菌活性, 尤其是对包括 MRSA 在 内的金葡菌、 包括 MRSE 在内的表葡菌以及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活性是对照药环丙沙星的 2- > 521 倍, 吉米沙星的 2-32 倍 ; 对金葡菌 MRSA10-2、 表葡菌 MRSE10-4 和铜绿假单胞菌 10-1 的体内活性是环丙沙星和吉米沙星的 1.4-6.1 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 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 1 1-(N-Boc)-4-(N-Boc) 氨甲基 - 吡咯烷 -3- 酮
将 1-(N-Boc)-4- 氰基 - 吡咯烷 -3- 酮 (42.0g, 0.2mol) 和 (Boc)2O(43.6g, 0.2mol) 溶于甲醇 (500mL), 向其中加入 5% Pd/C(8.2g), 70ps i 氢压下室温搅拌过夜, 滤去 Pd/C, 滤液减压浓缩, 残余物经柱色谱分离 ( 以石油醚和乙酸乙酯梯度洗脱 ) 纯化, 得浅黄色油 1 状物 31.5g( 收率 : 50% )。 H NMR(DMSO-d6, 400MHz)δppm : 6.98(1H, s), 3.80-2.79(7H, m), + + 1.42(9H, s), 1.38(9H, s)。ESI-MS(m/z) : 315(M+H) , 337(M+Na) 。
实施例 2 1-(N-Boc)-3-(N-Boc) 氨甲基 -4- 羟基亚胺基吡咯烷
室温下, 向盐酸羟胺 (41.7g, 0.6mol) 的甲醇溶液中加入吡啶 (40.2mL, 0.5mol), 搅拌 10min 后加入实施例 1 化合物 (94.2g, 0.3mol), 同温搅拌 1h。 减压浓缩, 残余物溶于乙 酸乙酯, 依次用 10%冰醋酸、 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和水洗涤, 无水硫酸钠干燥。 过滤, 滤液减 压浓缩, 向其中加入石油醚 (500mL), 加热回流, 放置室温, 有大量固体析出。 过滤, 滤饼用石 1 油醚洗涤, 干燥得白色固体 80.0g( 收率 : 80% ), mp : 138-140℃。 H NMR(400MHz, DMSO-d6) δppm : 10.91(1H, s), 6.94(1H, s), 3.92-3.85(2H, m), 3.54-3.48(1H, m), 3.32-3.12(2H, m), + 3.00-3.90(2H, m), 1.44(18H, s)。MS-ESI(m/z) : 330(M+H) 。
实施例 3 1-(N-Boc)-4- 甲基 -4- 氰基吡咯烷 -3- 酮
室温下, 向 1-(N-Boc)-4- 氰基 - 吡咯烷 -3- 酮 (21.0g, 0.1mol) 和无水碳酸钾 (41.7g, 0.3mol) 的无水丙酮 (800mL) 溶液中滴加碘甲烷 (8.2mL, 0.12mol), 滴毕 (30min) 同温搅拌 3h。过滤, 滤液减压浓缩, 加入二氯甲烷 (200mL) 溶解, 水洗 (200mL×3), 减压 浓缩。向残余物中加入石油醚 (300mL), 加热回流 1h, 过滤, 滤饼用适量石油醚洗后, 用 石油醚与乙酸乙酯的混合溶剂重结晶, 得类白色固体 18.8g( 收率 : 84 % ), mp : 71-73 ℃。 1 H NMR(CDCl3, 400MHz)δppm : 4.15-3.69(4H, m), 1.58(3H, s), 1.49(9H, s)。ESI-MS(m/z) : + 225(M+H) 。
实施例 4 1-(N-Boc)-4- 甲基 -4-(N-Boc) 氨甲基吡咯烷 -3- 酮将实施例 3 化合物 (11.2g, 50mmol) 和 (Boc)2O(10.9g, 50mmol) 溶于甲醇 (200mL) 中, 加入 Pd/C(5%, 2.0g), 75psi 氢压下室温搅拌过夜。滤去 Pd/C, 滤液减压浓缩, 残余物 中加入石油醚 (500mL), 加热回流 30min。趁热过滤, 滤饼用石油醚洗后, 用石油醚与乙酸 乙酯的混合溶剂重结晶, 得类白色固体 12.8g( 收率 : 78% ), mp : 106-108℃ .1H NMR(CDCl3, 400MHz)δppm : 4.77(1H, brs), 3.83(2H, s), 3.64-3.26(4H, m), 1.50(9H, s), 1.43(9H, s), + 1.15(3H, s)。ESI-MS(m/z) : 329(M+H) 。
实施例 5 1-(N-Boc)-3- 甲基 -3-(N-Boc) 氨甲基 -4- 羟基亚胺基吡咯烷
室温搅拌下, 向盐酸羟胺 (2.5g, 36mmol) 的甲醇 (100mL) 溶液中加入吡啶 (2.4mL, 30mmol), 搅拌 10min。向此溶液中滴加实施例 4 化合物 (9.8g, 30mmol) 的甲醇 (50mL), 10min 滴毕, 同温搅拌 1h。减压浓缩, 残余物中加入二氯甲烷溶解 (100mL), 水洗, 无水硫 酸钠干燥。过滤, 滤液减压浓缩, 残余物加入石油醚 (300mL), 加热回流 1h, 趁热过滤, 滤饼 分别用乙酸乙酯和石油醚洗涤, 干燥得类白色固体 9.5g( 收率 : 93% ), mp : 149-150℃。1H NMR(CDCl3, 400MHz)δppm : 10.86(1H, brs), 6.94(1H, brs), 3.96(2H, s), 3.50-2.98(4H, m), + + 1.40(9H, s), 1.36(9H, s), 1.06(3H, s)。ESI-MS(m/z) : 344(M+H) , 366(M+Na) 。
实施例 6 1-(N-Boc)-3- 甲基 -3-(N-Boc) 氨甲基 -4- 一氟甲氧亚胺基吡咯烷 室温搅拌下, 向实施例 5 化合物 (3.4g, 10mmol) 和四丁基溴化铵 (0.6g, 2mmol) 的 甲苯 (100mL) 溶液加入 8 倍摩尔量的 50% NaOH 水溶液, 搅拌下向反应混合物中通入氟溴甲 烷 (1.2g, 11mmol), 同温搅拌 5 小时。分出有机层, 水洗, 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 滤液减压 1 浓缩, 得无色油状物 3.8g( 定量 )。 H NMR(CDCl3, 400MHz)δppm : 7.08(1H, br s), 5.66(2H, t, J = 56.0Hz), 4.09(2H, s), 3.53-2.97(4H, m), 1.40(9H, s), 1.36(9H, s), 1.09(3H, s)。 + ESI-MS(m/z) : 376(M+H) 。
实施例 7 1-(N-Boc)-3-(N-Boc) 氨甲基 -4- 一氟甲氧亚胺基吡咯烷
同实施例 6 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实施例 2 化合物与氟溴甲烷反应得无色油状物 1 ( 定量 )。 H NMR(400MHz, DMSO-d6)δppm : 7.07(1H, br s), 5.68(2H, d, J = 56Hz), 4.05(2H, brs), 3.57(1H, brs), 3.31-3.27(1H, m), 3.19(1H, brs), 3.10-3.03(2H, m), 1.45(9H, s), + 1.40(9H, s)。MS-ESI(m/z) : 362.2(M+H) 。
实施例 8 1-(N-Boc)-3-(N-Boc) 氨甲基 -4- 二氟甲氧亚胺基吡咯烷
室温搅拌下, 向实施例 2 化合物 (6.6g, 20mmol) 和四丁基溴化铵 (1.2g, 4mmol) 的 甲苯 (150mL) 溶液加入 8 倍摩尔量的 50% NaOH 水溶液, 搅拌下向反应混合物中通入氟利昂 (F2CHCl) 气体, 80℃搅拌 10 小时。分出有机层, 水洗, 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 滤液减压浓 1 缩, 硅胶柱层析得无色油状物 2.27g( 收率 : 30% )。H NMR(400MHz, DMSO-d6)δppm : 7.07(1H, brs), 7.06(1H, t, J = 72Hz), 4.09(2H, brs), 3.58(1H, brs), 3.32-3.28(1H, m), 3.20(1H, + brs), 3.11-3.07(2H, m), 1.41(9H, s), 1.37(9H, s)。MS-ESI(m/z) : 380.4(M+H) 。
实施例 9 3- 氨甲基 -4- 一氟甲氧亚胺基 - 吡咯烷二甲磺酸盐
室温搅拌下, 向实施例 7 化合物 (7.2g, 20mmol) 的甲醇 (50mL) 溶液中加入甲磺 酸 (5.76g, 60mmol), 同温搅拌 24h。过滤析出的固体, 真空干燥, 得白色固体 4.94g( 收 1 率: 70 % ), mp : 137-139 ℃。 H NMR(400MHz, DMSO-d6)δppm : 9.32(2H, brs), 7.99(3H, brs), 5.74(2H, d, J = 56Hz), 4.16-3.99(2H, m), 3.75-3.71(1H, m), 3.36-3.28(2H, m), + 3.19-3.07(2H, m), 2.38(6H, s)。MS-ESI(m/z) : 162.1(M+H) 。
3- 甲基 -4- 一氟甲氧亚胺基吡咯烷二甲磺酸盐 (0.36g, 1mmol) 的绝对无水甲醇 (6mL) 溶液, 充分搅拌下, 加入 2 倍摩尔量的氢氧化钠 (0.08g, 2mmol), 同温继续搅拌 0.5 小 时。 减压浓缩, 残余物经柱层析分离纯化, 得 3- 甲基 -4- 氟甲氧亚胺基吡咯烷 0.33g( 收率 : 95% )。
类似地也可以制备下述的盐, 例如 :
3- 甲基 -4- 一氟甲氧亚胺基 - 吡咯烷二盐酸盐 ;
3- 甲基 -4- 一氟甲氧亚胺基 - 吡咯烷二 ( 三氟 ) 醋酸盐。
实施例 10 3- 氨甲基 -4- 二氟甲氧亚胺基吡咯烷二甲磺酸盐
同实施例 9 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实施例 8 化合物与甲磺酸反应得白色固体 ( 收 1 率: 90 % ), mp : 168-170 ℃。 H NMR(400MHz, DMSO-d6)δppm : 9.35(2H, brs), 7.97(3H, brs), 7.16(1H, t, J = 72Hz), 4.22-4.05(2H, m), 3.77-3.73(2H, m), 3.45-3.40(1H, m), + 3.16-3.12(2H, m), 2.37(6H, s)。MS-ESI(m/z) : 180.2(M+H) 。
实施例 11 3- 甲基 -3- 氨甲基 -4- 一氟甲氧亚胺基吡咯烷二甲磺酸盐
同实施例 9 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实施例 6 化合物与甲磺酸反应得白色固体 ( 收 1 率: 86 % )。 H NMR(400MHz, DMSO-d6)δppm : 9.32(2H, brs), 7.58(3H, brs), 5.70(2H, t, J = 56.0Hz), 4.09(2H, s), 3.77-3.05(4H, m), 2.37(6H, s), 1.09(3H, s)。MS-ESI(m/z) : + 176.2(M+H) 。 实施例 12 1- 环丙基 -6- 氟 -7-[3- 苯亚甲基氨甲基 -4-( 一氟甲氧亚胺基 )- 吡 咯烷 -1- 基 ]-1, 4- 二氢 -4- 氧代 -1, 8- 萘啶 -3- 羧酸
氮气保护及室温搅拌下, 向实施例 9 化合物 (35.34g, 0.1mol) 的无水乙腈 (500mL) 悬浊液中加入干燥的三乙胺 (115mL, 0.8mol) 及苯甲醛 (12mL, 0.12mol), 同温搅拌 1h。 向 其 中 加 入 1- 环 丙 基 -6- 氟 -7- 氯 -1, 4- 二 氢 -4- 氧 代 -1, 8- 萘 啶 -3- 羧 酸 (25g, 0.09mol), 同温继续搅拌过夜。 过滤析出的固体, 乙腈洗涤得白色固体 39.6g( 收率 : 80% ), 1 mp : 176-178 ℃。 H NMR(400MHz, DMSO-d6)δppm : 15.22(1H, s), 8.53(1H, s), 8.38(1H, s), 7.91(1H, d, J = 13Hz), 7.58(2H, d, J = 8Hz), 7.36-7.27(3H, m), 5.77(2H, d, J = 56Hz), 4.71-4.62(2H, m), 4.13-4.09(2H, m), 3.93-3.85(2H, m), 3.67-3.62(1H, m), 3.52-3.49(1H, + m), 1.13-0.99(4H, m)。MS-FAB(m/z) : 496.9(M+H) 。
类似地也可以制备下述化合物, 例如 :
1- 环丙基 -6- 氟 -7-[3- 对硝基苯亚甲基氨甲基 -4-( 一氟甲氧亚胺基 )- 吡咯 烷 -1- 基 ]-1, 4- 二氢 -4- 氧代 -1, 8- 萘啶 -3- 羧酸
1- 环丙基 -6- 氟 -7-[3- 乙亚基氨甲基 -4-( 一氟甲氧亚胺基 )- 吡咯烷 -1- 基 ]-1, 4- 二氢 -4- 氧代 -1, 8- 萘啶 -3- 羧酸
实 施 例 13 1- 环 丙 基 -7-[3- 苯 亚 甲 基 氨 甲 基 -4-( 一 氟 甲 氧 亚 胺 基 )- 吡 咯 烷 -1- 基 ]-1, 4- 二氢 -4- 氧代 -1, 8- 萘啶 -3- 羧酸
同 实 施 例 12 化 合 物 的 制 备 方 法, 实 施 例 9 化 合 物 与 1- 环 丙 基 -7- 氯 -1, 4- 二氢 -4- 氧代 -1, 8- 萘啶 -3- 羧酸反应得白色固体 ( 收率 : 76 % )。1H NMR(400MHz, DMSO-d6)δppm : 15.20(1H, s), 8.54(1H, s), 8.36(1H, s), 7.65-7.59(2H, m), 7.54(2H, d, J = 8Hz), 7.36-7.27(3H, m), 5.77(2H, d, J = 56Hz), 4.70-4.65(2H, m), 4.12-4.09(2H, m), 3.93-3.85(2H, m), 3.67-3.63(1H, m), 3.48-3.43(1H, m), 1.13-0.99(4H, m)。MS-FAB(m/z) :
478.25(M+H)+。
实施例 14 1-(2, 4- 二氟苯基 )-6- 氟 -7-[3- 苯亚甲基氨甲基 -4-( 一氟甲氧亚胺 基 )- 吡咯烷 -1- 基 ]-1, 4- 二氢 -4- 氧代 -1, 8- 萘啶 -3- 羧酸
同 实 施 例 12 化 合 物 的 制 备 方 法, 实 施 例 9 化 合 物 与 1-(2, 4- 二 氟 苯 基 )-6- 氟 -7- 氯 -1, 4- 二氢 -4- 氧代 -1, 8- 萘啶 -3- 羧酸反应得白色固体 ( 收率 : 70% )mp : 1 248-250℃。 H NMR(400MHz, CDCl3)δppm : 14.74(1H, s), 8.64(1H, s), 8.27(1H, s), 8.08(1H, d, J = 13Hz), 7.66-7.52(2H, m), 7.43-7.32(4H, m), 7.03-6.99(2H, m), 5.61(2H, d, J = + 56Hz), 4.46-3.36(7H, m)。MS-ESI(m/z) : 568.4(M+H) 。
实施例 15 1- 环丙基 -6- 氟 -7-[3- 苯亚甲基氨甲基 -4-( 二氟甲氧亚胺基 )- 吡 咯烷 -1- 基 ]-1, 4- 二氢 -4- 氧代 -1, 8- 萘啶 -3- 羧酸
同实施例 12 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实施例 10 化合物与 1- 环丙基 -6- 氟 -7- 氯 -1, 4- 二氢 -4- 氧代 -1, 8- 萘啶 -3- 羧酸反应得白色固体 ( 收率 : 76% ), mp : 205-207℃。1H NMR(400MHz, DMSO-d6)δppm : 15.19(1H, br s), 8.55(1H, s), 8.39(1H, s), 7.94(1H, d, J= 13Hz), 7.58(2H, d, J = 8Hz), 7.36-7.27(3H, m), 7.16(1H, t, J = 72Hz), 4.77-4.70(2H, m), 4.20-4.13(2H, m), 3.91-3.89(2H, m), 3.68-3.62(1H, m), 3.59-3.56(1H, m), 1.14-1.00(4H, + m)。MS-FAB(m/z) : 514.2(M+H) 。 实施例 16 1-(2, 4- 二氟苯基 )-6- 氟 -7-[3- 苯亚甲基氨甲基 -4-( 二氟甲氧亚胺 基 )- 吡咯烷 -1- 基 ]-1, 4- 二氢 -4- 氧代 -1, 8- 萘啶 -3- 羧酸
同 实 施 例 12 化 合 物 的 制 备 方 法, 实 施 例 10 化 合 物 与 1-(2, 4- 二 氟 苯 基 )-6- 氟 -7- 氯 -1, 4- 二 氢 -4- 氧 代 -1, 8- 萘 啶 -3- 羧 酸 反 应 得 白 色 固 体 ( 收 率 : 1 70% )。 H NMR(400MHz, CDCl3)δppm : 14.96(1H, s), 8.88(1H, s), 8.19(1H, d, J = 13Hz), 7.92-7.78(4H, m), 7.58(3H, m), 7.36-7.27(4H, m), 7.14(1H, t, J = 72Hz), 4.46-4.00(3H, m), 3.92-3.60(1H, m), 3.53-3.40(1H, m), 3.18-3.03(2H, m), 2.29(3H, s)。MS-FAB(m/z) : + 586.2(M+H) 。
实施例 17 1- 环丙基 -6- 氟 -7-[3- 甲基 -3- 苯亚甲基氨甲基 -4-( 一氟甲氧亚胺 基 )- 吡咯烷 -1- 基 ]-1, 4- 二氢 -4- 氧代 -1, 8- 萘啶 -3- 羧酸
同实施例 12 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实施例 11 化合物与 1- 环丙基 -6- 氟 -7- 氯 -1, 4- 二氢 -4- 氧代 -1, 8- 萘啶 -3- 羧酸反应得类白色固体 ( 收率 : 75% )。1H NMR(400MHz, CDCl3)δppm : 8.58(1H, s), 8.03(1H, d, J = 12.8Hz), 7.58(2H, m), 7.36-7.27(3H, m), 5.76(2H, d, J = 64Hz), 4.71(2H, s), 4.28(1H, d, J = 11.2Hz), 3.75-3.71(2H, m), 3.31(2H, s), 2.73(2H, q, J = 12.8Hz), 1.25(3H, s), 1.22-1.17(2H, m), 1.12-1.09(2H, m)。MS-FAB(m/ + z) : 510.2(M+H) 。
实施例 18 1- 环丙基 -7-[3- 甲基 -3- 苯亚甲基氨甲基 -4-( 一氟甲氧亚胺基 )- 吡 咯烷 -1- 基 ]-1, 4- 二氢 -4- 氧代 -1, 8- 萘啶 -3- 羧酸
同实施例 12 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实施例 11 化合物与 1- 环丙基 -7- 氯 -1, 4- 二 1 氢 -4- 氧代 -1, 8- 萘啶 -3- 羧酸反应得类白色固体 ( 收率 : 78% )。 H NMR(400MHz, CDCl3) δppm : 8.58(1H, s), 7.36-7.27(3H, m), 7.36-7.58(4H, m), 7.36-7.27(3H, m), 5.76(2H, d, J= 64Hz), 4.71(2H, s), 4.28(1H, d, J = 11.2Hz), 3.75-3.71(2H, m), 3.31(2H, s), 2.73(2H, q, J + = 12.8Hz), 1.25(3H, s), 1.22-1.17(2H, m), 1.12-1.09(2H, m)。 MS-FAB(m/z) : 492.2(M+H) 。
实 施 例 19 1- 环 丙 基 -6- 氟 -7-[3- 氨 甲 基 -4-( 一 氟 甲 氧 亚 胺 基 )- 吡 咯 烷 -1- 基 ]-1, 4- 二氢 -4- 氧代 -1, 8- 萘啶 -3- 羧酸甲磺酸盐
室温搅拌下, 向实施例 12 化合物 (29.7g, 60mmol) 的乙醇 (500mL) 溶液中加入 甲磺酸 (5.76g, 60mmol), 水 (5mL), 同温搅拌 24h。过滤析出的固体, 真空干燥, 得白色固 1 体 19.6g( 收率 : 80 % ), mp : 220-222 ℃。 H NMR(400MHz, DMSO-d6)δppm : 15.22(1H, brs), 8.60(1H, s), 8.08(1H, d, J = 13Hz), 7.95(3H, brs), 5.79(2H, d, J = 56Hz), 4.71-4.64(2H, m) , 4.44-4.39(1H ,m) , 3.88-3.83(1H ,m) , 3.74-3.68(1H ,m) , 3.52-3.49(1H ,m) , 3.20-3.14(2H, m), 2.31(3H, s), 1.24-1.02(4H, m)。MS-FAB(m/z) : 408.4(M+H)+.HRMS-FAB : m/z Calcd.for C18H20N5O4F2(M+H)+ : 408.1483。
实施例 20 1- 环丙基 -7-[3- 氨甲基 -4-( 一氟甲氧亚胺基 )- 吡咯烷 -1- 基 ]-1, 4- 二氢 -4- 氧代 -1, 8- 萘啶 -3- 羧酸甲磺酸盐
同 实 施 例 19 化 合 物 的 制 备 方 法, 实 施 例 13 化 合 物 与 1- 环 丙 基 -7- 氯 -1, 4- 二 氢 -4- 氧 代 -1, 8- 萘 啶 -3- 羧 酸 反 应 得 白 色 固 体 ( 收 率 : 58 % ), mp : > 240 ℃。 1 H NMR(400MHz , DMSO-d 6) δ ppm : 15.43(1H , s) , 8.59(1H , s) , 8.34(1H , brs) , 7.95(3H , brs), 6.93(1H , brs), 5.80(2H , d, J = 56Hz), 4.61-4.40(2H , m), 4.29-4.00(1H , m) , + 3.80-3.08(5H, m), 2.31(3H, s), 1.22-1.06(4H, m)。MS-ESI(m/z) : 390.2(M+H) 。
实施例 21 1-(2, 4- 二氟苯基 )-6- 氟 -7-[3- 氨甲基 -4-( 一氟甲氧亚胺基 )- 吡 咯烷 -1- 基 ]-1, 4- 二氢 -4- 氧代 -1, 8- 萘啶 -3- 羧酸甲磺酸盐
同实施例 19 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实施例 14 化合物与甲磺酸反应得白色固体 ( 收 1 率: 68% ), mp : 168-170℃。 H NMR(400MHz, DMSO-d6)δppm : 8.84(1H, s), 8.17(1H, d, J= 13Hz), 7.86-7.78(4H, m), 7.59-7.56(1H, m), 7.36-7.32(1H, m), 5.72(2H, d, J = 56Hz), 4.46-3.90(3H, m), 3.72-3.30(2H, m), 3.20-3.00(2H, m), 2.32(3H, s)。MS-FAB(m/z) : + + 480.1(M+H) 。HRMS-FAB : m/z Calcd.for C21H18N5O4F4(M+H) : 480.1295。
实 施 例 22 1- 环 丙 基 -6- 氟 -7-[3- 氨 甲 基 -4-( 二 氟 甲 氧 亚 胺 基 )- 吡 咯 烷 -1- 基 ]-1, 4- 二氢 -4- 氧代 -1, 8- 萘啶 -3- 羧酸甲磺酸盐
同实施例 19 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实施例 15 化合物与甲磺酸反应得白色固体 ( 收 1 率: 65 % )。mp : 235-237 ℃。 H NMR(400MHz, DMSO-d6)δppm : 15.19(1H, brs), 8.59(1H, s), 8.08(1H, d, J = 13Hz), 8.00(3H, brs), 7.18(1H, t, J = 72Hz), 4.77-4.66(2H, m), 4.46-4.41(1H, m), 3.91-3.87(1H, m), 3.74-3.68(1H, m), 3.61-3.53(1H, m), 3.45-3.41(1H, m) , 3.22-3.20(1H , m) , 2.32(3H , s) , 1.24-1.02(4H , m) 。 MS-FAB(m/z) : 426.1(M+H)+。 HRMS-ESI : m/z Calcd.for C18H19N5O4F3(M+H)+ : 426.1404。
实施例 23 1-(2, 4- 二氟苯基 )-6- 氟 -7-[3- 氨甲基 -4-( 二氟甲氧亚胺基 )- 吡 咯烷 -1- 基 ]-1, 4- 二氢 -4- 氧代 -1, 8- 萘啶 -3- 羧酸甲磺酸盐
同实施例 19 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实施例 16 化合物与甲磺酸反应得白色固体 ( 收率 : 1 50% )。mp : 145-147℃。 H NMR(400MHz, DMSO-d6)δppm : 14.96(1H, s), 8.88(1H, s), 8.19(1H, d, J = 13Hz), 7.92-7.78(4H, m), 7.58-7.51(1H, m), 7.36-7.32(1H, m), 7.10(1H, t, J = 72Hz), 4.46-4.00(3H, m), 3.92-3.60(1H, m), 3.53-3.40(1H, m), 3.18-3.03(2H, m), 2.29(3H, s)。 + + MS-FAB(m/z) : 498.0(M+H) 。HRMS-FAB : m/z Calcd.for C21H17N5O4F5(M+H) : 498.1201。
实施例 24 1- 环丙基 -6- 氟 -7-[3- 甲基 -3- 氨甲基 -4-( 一氟甲氧亚胺基 )- 吡咯烷 -1- 基 ]-1, 4- 二氢 -4- 氧代 -1, 8- 萘啶 -3- 羧酸
同实施例 19 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实施例 17 化合物 (0.51g, 1mmol) 与甲磺酸反应 完成后, 用 1N 氢氧化钠溶液调 pH = 7, 减压蒸干, 残余物经硅胶柱 ( 以二氯甲烷和甲醇梯 度洗脱 ) 分离, 得白色固体 0.41g( 收率 : 97.6 % ), mp : 195 ℃。1H NMR(DMSO-d6, 400MHz) δppm : 8.58(1H, s), 8.03(1H, d, J = 12.8Hz), 5.76(2H, d, J = 64Hz), 4.71(2H, s), 4.28(1H, d, J = 11.2Hz), 3.75-3.71(2H, m), 3.31(2H, s), 2.73(2H, q, J = 12.8Hz), 1.25(3H, + s), 1.22-1.17(2H, m), 1.12-1.09(2H, m)。ESI-MS(m/z) : 422(M+H) 。HRMS-ESI(m/z) : C19H22F2N5O4, Calcd : 422.1640 ; Found 422.1656。
C19H21F2N5O4 计算值 实测值
C 54.15 54.18 H 5.02 5.00 N 16.62 16.60 F 9.02 8.99实施例 25 1- 环丙基 -6- 氟 -7-[3- 甲基 -3- 氨甲基 -4-( 一氟甲氧亚胺基 )- 吡 咯烷 -1- 基 ]-1, 4- 二氢 -4- 氧代 -1, 8- 萘啶 -3- 羧酸一水合物
将实施例 24 化合物 (0.42g, 1mmol) 溶于 5%醋酸 (8mL), 室温搅拌下, 用 1N 氢氧 化钠溶液调 pH = 7, 放置析出固体。过滤, 干燥, 得 1- 环丙基 -6- 氟 -7-[3- 甲基 -3- 氨甲 基 -4-( 一氟甲氧亚胺基 )- 吡咯烷 -1- 基 ]-1, 4- 二氢 -4- 氧代 -1, 8- 萘啶 -3- 羧酸一水 合物 0.35g( 类白色固体, 收率 : 80% )。
C C19H21F2N5O4 H2O 计算值 实测值
51.93 51.90 5.28 5.29 15.94 15.93 8.65 8.67·HNF实施例 26 1- 环丙基 -6- 氟 -7-[3- 甲基 -3- 氨甲基 -4-( 一氟甲氧亚胺基 )- 吡 咯烷 -1- 基 ]-1, 4- 二氢 -4- 氧代 -1, 8- 萘啶 -3- 羧酸盐酸盐
回流搅拌下, 向实施例 24 化合物 (0.42g, 1mmol) 的绝对无水乙醇悬浊液 (20mL) 中加入 1.5 倍摩尔量的 6N 盐酸 ( 溶清 ), 继续搅拌 0.5 小时, 降至室温, 析出固体。过滤, 干 燥, 得 1- 环丙基 -6- 氟 -7-[3- 甲基 -3- 氨甲基 -4-( 一氟甲氧亚胺基 )- 吡咯烷 -1- 基 ]-1, 4- 二氢 -4- 氧代 -1, 8- 萘啶 -3- 羧酸盐酸盐 0.42g( 类白色固体, 收率 : 92% )。
C C26H28FN5O6 HCl 计算值 实测值 55.57 55.62 5.20 5.21 14 12.46 12.37 3.38 3.39 6.31 6.30·HNFCl102329315 A CN 102329325
说明书12/16 页类似地也可以制备下述的盐, 例如 :
1- 环 丙 基 -6- 氟 -7-[3- 甲 基 -3- 氨 甲 基 -4-( 一 氟 甲 氧 亚 胺 基 )- 吡 咯 烷 -1- 基 ]-1, 4- 二氢 -4- 氧代 -1, 8- 萘啶 -3- 羧酸乳酸盐 ;
1- 环 丙 基 -6- 氟 -7-[3- 甲 基 -3- 氨 甲 基 -4-( 一 氟 甲 氧 亚 胺 基 )- 吡 咯 烷 -1- 基 ]-1, 4- 二氢 -4- 氧代 -1, 8- 萘啶 -3- 羧酸对甲苯磺酸盐。
实 施 例 27 1- 环 丙 基 -7-[3- 甲 基 -3- 氨 甲 基 -4-( 一 氟 甲 氧 亚 胺 基 )- 吡 咯 烷 -1- 基 ]-1, 4- 二氢 -4- 氧代 -1, 8- 萘啶 -3- 羧酸
同 实 施 例 24 化 合 物 的 制 备 方 法, 由 实 施 例 18 化 合 物 可 得 白 色 固 体 ( 收 率 : 1 100 % ), mp : 184-186 ℃。 H NMR(DMSO-d6, 400MHz)δppm : 8.57(1H, s), 8.29(1H, s), 6.94(1H, s), 5.76(2H, d, J = 65.6Hz), 4.53(2H, s), 4.14-4.02(1H, m), 3.77-3.71(1H, m), 3.58-3.31(1H, m), 2.70(2H, q), 1.25(3H, s), 1.20-1.12(2H, m), 1.09-1.03(2H, m)。 + ESI-MS(m/z) : 404(M+H) 。HRMS-ESI(m/z) : C19H23FN5O4, Calcd : 404.1734 ; Found 404.1739。
实施例 28
包衣片
片芯处方 :
取上述成分混合均匀, 制粒后过筛整粒, 干燥、 压片制成 100 片片芯。 包衣液处方 : 欧巴代 (Opadry)5g, 80%乙醇适量包衣。 实施例 29 胶囊 处方 :制备方法 :
取处方量原辅料, 分别过筛, 加入 5%聚乙烯吡咯烷酮醇液和吐温 80 制软材, 用 20 目筛制粒, 在室温 15℃下晾干, 加入十二烷基硫酸钠, 混合均匀, 按 0.27g/S 装入 0 号胃溶胶 囊, 取样化验, 溶出限度为 Q = 80%, 含量应为标示量的 90-110%。
实施例 30 注射剂的制备
取 1 克实施例 27 化合物, 加入适量注射用水使溶解, 加入波洛沙姆 10 克, 加入氯 化钠 4 克, 右旋糖苷 10 克, 加入葡萄糖 4 克, 甘露醇 5 克, 混合均匀, 加入注射用水至 1000 毫升, 制成 10 瓶静脉注射剂。
实验例 1
本实验例在于研究本发明化合物的体外抗菌活性。
本发明化合物的抗菌活性是通过测定其对标准菌株、 临床分离菌株的最低抑菌浓 度 (MIC, mg/L) 来实现的。最低抑菌浓度按如下方法测定 : 采用平皿二倍稀释法和 Denlay 多点接种器进行药敏实验, 实验菌用营养肉汤及恼心浸液增菌 ; 药物溶解后用 MH 肉汤二倍 稀释成各种所需浓度, 分别加适量到平皿中, MH 琼脂培养基溶化后定量注入含药液平皿内 混匀, 药物的终浓度分别为 0.008、 0.015、 0.03、 0.06、 0.125......128μg/mL, 平皿中培养 5 基凝固后用多点接种器接种实验菌 (10 cfu/ 点 ), 置 35℃恒温培养 18 小时后观察结果, 无 菌生长的平皿中所含药物最小的浓度即为最低抑菌浓度 (MIC)。
表 1 列出了本申请的式 (I) 化合物中的若干代表化合物对若干重要的临床致病菌 株的体外抗菌活性, 并与目前临床广泛使用的优秀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环丙沙星以及最近新 上市的吉米沙星进行比较。
表 1 实施例 21 和 23 化合物对革兰阳性菌的体外抗菌活性
由表 1 可见, 本申请的式 (I) 化合物中的实施例 21 化合物和实施例 23 化合物对 包括 MRSA 在内的金葡菌、 包括 MRSE 在内的表葡菌以及铜绿假单胞菌的活性是环丙沙星的 2- > 521 倍, 吉米沙星的 2-32 倍。
实验例 2
本实验例在于研究本发明化合物的体内抗菌活性。
试验用药均用 0.9%生理盐水配制, 剂量组间距为 1 ∶ 0.65 ~ 1 ∶ 0.8, 每个化合 物均设 5 个剂量组。
取健康昆明种小鼠, 体重 18 ~ 22g, 按性别、 体重随机均匀分组, 每组 10 只, 雌雄各 半, 分别给小鼠腹腔注射最小致死量 (1MLD) 的感染菌液, 每只鼠 0.5mL。感染后, 分别给小 鼠口服灌胃和静脉注射含有不同浓度的待测化合物药液, 每只鼠每次 0.5mL, 口服给药 4h 后再灌胃 1 次, 同时设感染对照组, 记录感染后 7d 内小鼠死亡数。实验结果运用 DAS 110 软件中的 Bliss 法计算半数有效剂量 ED50 及 95%可信限, 并进行统计学处理。
表 2 实施例 19 和 20 化合物与对照药对小鼠腹腔感染致病菌的体内疗效 (ED50mg/ kg)
由表 2 可见, 实施例 19 和 20 化合物口服灌胃给药时对金葡菌 MRSA10-2、 表葡菌 MRSE10-4 和铜绿假单胞菌 10-1 的体内疗效是对照药吉米沙星和环丙沙星的 1.4-6.1 倍。
药代动力学性能方面, 与已知的氟喹诺酮化合物相比, 本发明化合物具有适宜的 水溶性, 因此在体内能够被良好地吸收, 表现非常高的生物利用度, 适宜用作抗菌剂。
实验例 3
本实验例在于研究本发明化合物的口服急性毒性。
为测定本发明化合物的口服急性毒性, 对实施例 22 化合物和实施例 24 化合物 进行了急性毒性实验, 将含不同浓度的这两个化合物的溶液口服给于雄性小鼠, 剂量为 0.1ml/10g 体重, 7 日后分别记数死鼠量, 用 Bliss 程序计算各化合物的半数致死量 (LD50)。 结果列于表 3 中。
表 5 实验化合物的小鼠口服急性毒性
实验化合物 实施例 22 实施例 24 LD50(mg/kg) > 3000 > 3000实验结果表明, 这些化合物毒性很低, 非常适合药用。
虽然, 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 但在 本发明基础上, 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 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 此, 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 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