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寻常痤疮的中药汤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治疗寻常痤疮的中药汤剂.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335324A43申请公布日20120201CN102335324ACN102335324A21申请号201110300227422申请日20110922A61K36/8966200601A61P17/10200601A61K35/6420060171申请人刘雪强地址264400山东省文登市米山东路西3号威海市文登中心医院72发明人刘雪强衣翠红方召云马玉凤54发明名称治疗寻常痤疮的中药汤剂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物配方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治疗寻常痤疮的中药汤剂,其特征是采用金银花、苦参、皂角刺、牡丹皮、生地黄、野菊花、浙贝母、地龙、枇杷叶、夏枯草、黄连为原料药,原料药混。
2、合后用水浸泡,煎熬后去渣得滤液,原料药的重量份为,金银花2732份,苦参1218份,皂角刺1419份,牡丹皮1020份,生地黄1218份,野菊花2732份,浙贝母915份,地龙1825份,枇杷叶2732份,夏枯草1020份,黄连37份。本发明没有任何毒副作用,治疗寻常痤疮有效率较高。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CN102335333A1/1页21一种治疗寻常痤疮的中药汤剂,其特征是采用金银花、苦参、皂角刺、牡丹皮、生地黄、野菊花、浙贝母、地龙、枇杷叶、夏枯草、黄连为原料药,原料药混合后用水浸泡,煎熬后去渣得滤液,原料药的重量份为,金银花。
3、2732份,苦参1218份,皂角刺1419份,牡丹皮1020份,生地黄1218份,野菊花2732份,浙贝母915份,地龙1825份,枇杷叶2732份,夏枯草1020份,黄连37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治疗寻常痤疮的中药汤剂,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原料的重量份为,金银花30份,苦参15份,皂角刺15份,牡丹皮15份,生地黄15份,野菊花30份,浙贝母12份,地龙20份,枇杷叶30份,夏枯草15份,黄连6份。权利要求书CN102335324ACN102335333A1/3页3治疗寻常痤疮的中药汤剂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中成药制剂,具体地说是一种治疗寻常痤疮的中药汤剂。背景技术0002众所周知。
4、,寻常痤疮是一种毛囊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疾患。主要发生于青年男女的面部及胸背部,形成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等损害,部分遗有瘢痕。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在青春发育期,痤疮的发病率在90左右。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有所改变,喜食辛辣肥甘厚味,使用各种各样的化妆品,近年来本病有增多的趋势。现代医学认为,痤疮的发病原因及发病机理复杂,主要原因是由于体内雄激素水平升高,导致皮脂腺功能亢进,皮脂分泌增强,为痤疮丙酸杆菌的大量繁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加之皮脂腺导管角化,毛囊口被堵塞,引起局部炎症反应,形成炎症性丘疹、脓疱及结节等。由于本病能影响容貌,降低生活质量,且发病率高,成为现代人十分关注。
5、的疾病之一。在皮肤科领域中,对于本病的研究已形成热点。治疗痤疮的西医疗法主要有抑制局部炎症、抗雄激素疗法、抑制皮脂腺分泌等,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存在着耐药以及毒副作用等。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医称为“粉刺”,认为本病形成与肺胃湿热关系密切,青年人生机旺盛,血气方刚,阳热偏盛之体,营血日渐偏热,血热外壅,充盈体表络脉,气血郁滞而发;面鼻属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经血热上蒸面颊,或过食辛辣煎炸油腻食品,酿湿生热,结于胃肠,尤其是北方地区,气候干燥,加之喜食辛辣刺激食物,亦可以助湿化热,以致湿热互结,湿热循阳明经上行于面颊,使皮脂分泌过盛,或复感毒邪,阻塞毛窍,使气血壅滞,外发肌肤。
6、而生脓疱;日久血瘀气滞,形成囊肿结节。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记述“此证由于肺经血热而成。每发于面鼻,起碎疙瘩,形如黍屑,色赤肿痛,破出白汁,日久皆成白屑,形如黍米白屑。”又说“由于饮食不节,起居不慎。过饮醇酒则生火,消灼阴液;过饮茶水则生湿停饮;过食五辛则损气血;伤饥失饱则伤脾胃;其起于膏粱厚味者,多令人荣卫不从,火毒内结。”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的技术不足,提供一种治疗寻常痤疮的中药汤剂,没有任何毒副作用,治疗寻常痤疮有效率较高。0004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寻常痤疮的中药汤剂,其特征是采用金银花、苦参、皂角刺、牡丹皮、生地黄、野菊花、浙贝母、。
7、地龙、枇杷叶、夏枯草、黄连为原料药,原料药混合后用水浸泡,煎熬后去渣得滤液,原料药的重量份为,金银花2732份,苦参1218份,皂角刺1419份,牡丹皮1020份,生地黄1218份,野菊花2732份,浙贝母915份,地龙1825份,枇杷叶2732份,夏枯草1020份,黄连37份。0005本发明原料的重量份优选范围为金银花30份,苦参15份,皂角刺15份,牡丹皮15份,生地黄15份,野菊花30份,浙贝母12份,地龙20份,枇杷叶30份,夏枯草15份,黄连6份。说明书CN102335324ACN102335333A2/3页4000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没有任何毒副作用,治疗寻常痤疮有效率较高。具体。
8、实施方式0007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0008实施例10009本实施例使用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为一服药金银花30克,苦参15克,皂角刺15克,牡丹皮15克,生地黄15克,野菊花30克,浙贝母12克,地龙20克,枇杷叶30克,夏枯草15克,黄连6克。将上述11种原料混合,用清洁水浸泡1小时,用水量1500ML,武火煎开后,改用文火煎煮,取汁200ML,二煎加水300ML,水煎取汁200ML,两煎混合,再煎浓缩至300ML,真空无菌包装,即得成品汤剂。每日一剂分2次口服,每次早晚空腹服150ML。0010本发明的治疗原则是清肺胃之热,兼有止痒、散结、活血之功。本发明组分中金银花具有清。
9、热解毒、疏散风热的作用,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等致病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钩端螺旋体、流感病毒及致病霉菌等多种病原微生物亦有抑制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金银花为痤疮丙酸杆菌中度敏感药物具有明显的抗炎及解热作用。苦参具有清热燥湿、利尿杀虫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中药苦参主要含有苦参碱、羟基苦参碱、甲基野靛碱、臭豆碱等多种生物碱及黄酮类如苦醇C、苦参黄酮等成份,煎剂对结核杆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痤疮丙酸杆菌及多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并可减少皮脂分泌。皂角刺为皂荚树的棘刺,又名皂角针。性味辛温。功能消肿排脓、祛风杀虫。用于痈疽疮毒初起或脓成不溃之证以及皮癣、麻风等。牡丹皮具有。
10、清热凉血、活血散瘀之功用,其中的丹皮酚及糖甙成分均有抗炎作用,其煎剂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金黄色萄球菌、痤疮丙酸杆菌及致病性皮肤真菌均有抑制作用。地龙活血化瘀,入肝脾肺经,清热镇痛、通络、利尿、平喘、降压,在此运用应用其清热活血之功效。生地黄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功效。此处运用其清热凉血之功效。野菊花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喉杆菌及痢疾杆菌等有抑制作用。浙贝母具有清热化痰、开散郁结之功效。本草正言其“最降痰气,善开郁结,解热毒及疗喉痹,瘰疬,乳痈发背,一切痈疡肿毒”。在此运用其清热化痰散结之功。枇杷叶具有清肺化痰止咳、降逆止呕之功效。煎剂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熊果。
11、酸有抗炎作用。在此用其清肺热作用。夏枯草具有清肝火、散郁结作用。夏枯草煎剂体外对葡萄球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此处运用其清热散结作用。黄连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黄连有很广的抗菌范围,对痤疮丙酸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脑膜炎双球菌等均有较显著的抑制作用。此处以其清中焦湿火郁结。0011本发明各原料还可按下表所列重量比例混合的实施例来实现。其加工工艺与实施例1相同。单位克0012说明书CN102335324ACN102335333A3/3页50013下面结合我院,即山东省威海市文登中心医院进行的临床预试验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00。
12、141病例选择临床随机选择90例患者。00152以现代皮肤病学、中医外科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中医皮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寻常痤疮的诊断标准及证候为依据多见于青壮年,好发于脂溢部位。皮损为白头或黑头粉刺,炎性丘疹,脓头,严重者可有结节,囊肿。多有饮食不节,过食辛辣肥甘厚味而诱发。女性伴有月经不调或经前皮损增多加重。00163治疗方法每次服用本发明中药汤剂150ML,分早晚两次服用,2周为一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00174疗效判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中医皮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临床基本痊愈皮损消退95以上,基本无新疹出现;显效皮损消退70以上;好转皮损消退30以上;无效皮损消退30以下。剔除病例在治疗前1个月内服用其他药物者。治疗过程中服用其他药物者。没有按疗程服药者。00185治疗效果使用本发明治疗90例,结果显效55例,好转35例,无效0例,显效率为611,好转率为389,无效率为0,总有效率为100。说明书CN102335324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