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除虫菊的栽培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花除虫菊的栽培方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069980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5.01 CN 103069980 A *CN103069980A* (21)申请号 201310007666.5 (22)申请日 2013.01.09 A01G 1/00(2006.01) A01C 1/02(2006.01) (71)申请人 凉山金叶废弃烟草集中销毁环保科 技有限公司 地址 615100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县 红旗工业园 (72)发明人 董正万 吴淇 刘建华 (74)专利代理机构 四川省成都市天策商标专利 事务所 51213 代理人 马林中 (54) 发明名称 白花除虫菊的栽培方法 (5。
2、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白花除虫菊的栽培方法, 属于植物栽培领域, 该栽培方法包括种子预处理、 整理苗圃、 播种、 苗床管理、 移植栽培、 栽后管理、 采收、 分株繁殖等过程, 该方法包括了白花除虫菊 的栽培中的所有步骤过程。 本发明采用种子培育、 分株繁殖白花除虫菊, 成本低, 栽培管理简单, 移 栽成活率高 ; 花、 种子、 茎的产量高, 种子粒径大、 质量好, 平均每千颗种子重 0.6023g, 收益高。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
3、069980 A CN 103069980 A *CN103069980A* 1/1 页 2 1. 一种白花除虫菊的栽培方法, 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 1) 种子预处理 : 种子加水浸泡 5 8h 后取出, 与种子 20 30 倍重量细沙或焦泥灰搅 拌均匀, 细沙或焦泥灰的含水量为 25 30%, 于 10-20下催芽 5 6 天, 再用种子 10 15 倍重量肥土或焦泥灰经 2 3 级逐级扩大拌匀即可播种 ; 2) 整理苗圃 : 翻耕, 打细土块, 每亩苗圃施加有机肥 1000 2000kg, 再翻耕一次使有机 肥与土混合均匀, 开厢 ; 3) 播种 : 经步骤 1) 预处理后的种子分三。
4、次均匀播种, 播种后厢面覆盖一层砍断的秸 秆 ; 4) 苗床管理 : 保持厢面湿润, 16 18 天出苗, 25 30 天齐苗, 拣去拥挤苗、 弱苗, 再每 亩施加有机肥 500-1000kg ; 5) 移植栽培 : 苗高为 6 9cm, 移栽至田地, 移栽田地每亩施加 2000 3000kg 有机肥, 再翻耕耙平, 开厢, 厢宽 2m, 厢沟宽 0.3m, 厢沟深 10cm ; 6) 栽后管理 : 栽后 10 15 天检查, 补栽死苗缺穴, 栽后 25 30 天, 选择阴雨天施加 提苗肥。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白花除虫菊的栽培方法,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采收, 所述的采 收包括下述步骤。
5、 : 1) 采花 : 当花冠未完全展开时, 整蒂采摘不带花柄, 随采随晒, 晒至花蒂含水量为 6 12%, 收存 ; 2) 采种 : 选择无病的地块采种, 当花蒂绿色部分发黑干枯时种子成熟, 采收种子, 晒干 收存 ; 3) 割茎 : 采花结束后, 距地面 3 4 厘米以上的老茎枝割去, 晒干收存。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白花除虫菊的栽培方法,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株繁殖, 所述 的分株繁殖是切割第一次分枝中的低位分枝中已自成根系的分枝植株, 进行移植栽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花除虫菊的栽培方法, 其特征在于步骤1) 中所述种子的用 量为每亩苗圃 500g-600g。 5.根据权。
6、利要求1所述的白花除虫菊的栽培方法, 其特征在于步骤2) 所述的开厢为厢 宽 1 1.2m, 厢沟宽 30cm, 厢沟深 10cm, 中沟宽 50cm, 中沟深 20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花除虫菊的栽培方法, 其特征在于步骤6) 中所述施加提苗 肥为每亩施加 5 6kg 尿素或 10 15kg 复合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花除虫菊的栽培方法, 其特征在于步骤5) 所述的移植栽培 中每亩移栽田地移栽 3300 5500 株, 株行距为 0.3m0.4m 0.4m0.5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花除虫菊的栽培方法, 其特征在于步骤6) 所述栽后管理还 包括 : 雨季防淹涝。
7、害, 及时深沟排水 ; 旱季防干旱叶片枯黄, 灌3-4次浸厢水 ; 越冬后分枝生 长迅速, 叶片快速生长, 株间隐蔽, 易发菌核病、 叶锈病, 用多菌灵、 粉锈灵防治, 若发现菌核 病株, 应拔除。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白花除虫菊的栽培方法, 其特征在于步骤3) 所述的割茎还包 括在割茎后每亩施加有机肥 30 50kg, 浅翻松土。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069980 A 2 1/4 页 3 白花除虫菊的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白花除虫菊的栽培方法, 具体涉及一种利用种子繁殖白花除虫菊 的技术。 背景技术 0002 白花除虫菊系双子草本植物药菊科, 菊蒿属, 。
8、百花除虫菊种, 19 世纪从南斯拉夫 引进, 茎叶、 花果均是制作植物源杀虫农药的原料, 对节足类动物、 鱼类、 两栖类爬行虫类有 毒。对鸟类、 哺乳类动物毒性较低, 无残留、 无污染。因此是绿色、 有机食品生产过程中选择 的最佳农药品种。 0003 白花除虫菊株高 30-80 厘米, 全株灰绿色, 叶被灰绿短绒毛。主根圆锥形, 侧根多 须状分布土壤中长达20-40厘米。 茎多分枝, 从主根上长出7-15个一级分枝, 从一级分枝上 能长出 12-50 个二级分枝, 再从二级分枝上抽生小枝, 簇状生长, 一级分枝中的低位分枝能 自成根系入土形成。叶片卵状或矩圆形, 中下部叶片有柄长达 5-30 。
9、厘米, 沿有翘的羽轴羽 状全裂, 一回羽片浅裂或深裂, 末回羽片条形至矩圆状, 顶端尖钝形。头状花序, 单生枝顶, 舌状花白色, 花瓣为 14-20 片, 先端三裂, 具三纵肋, 中部管状 (雄花) 黄色 5 裂, 种子瘦果形 细长, 倒圆锥形, 有 4-5 条梭角光滑。 0004 适应性广, 喜阳光, 喜水怕涝, 温凉气候适宜生长。自花授粉, 一年四季均可栽培, 花原基分化受低温日照影响, 属越年生物。无论春、 夏、 秋播种栽培均需第二年春夏方能开 花。 0005 目前白花除虫菊采用分株繁殖或者组织培养繁殖, 组织培养的成本较高、 成活率 低, 需配制培养基, 繁殖技术复杂。 并且目前关于白。
10、花除虫菊的栽培方法中未完全公开栽培 技术的全过程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0006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白花除虫菊的栽培方法, 包括种子预处理、 整理苗圃、 播种、 苗床管理、 移植栽培、 栽后管理、 采收、 分株繁殖等过程, 该技术包括了白花除虫菊的栽培中的所有步骤过程, 并且采用本栽培技术能获得高质量、 高产量的白花除虫菊的花、 种子、 茎。 0007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并达到上述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 0008 一种白花除虫菊的栽培方法, 包括下述步骤 : 0009 1) 种子预处理 : 种子加水浸泡 5 8h 后取出, 与种子 20 30。
11、 倍重量细沙或焦 泥灰搅拌均匀, 细沙或焦泥灰的含水量为 25 30%, 于 10-20下催芽 5 6 天, 再用种子 10 15 倍重量肥土或焦泥灰经 2 3 级逐级扩大拌匀即可播种 ; 0010 2) 整理苗圃 : 翻耕, 打细土块, 每亩苗圃施加有机肥 1000 2000kg, 再翻耕一次使 有机肥与土混合均匀, 开厢 ; 0011 3) 播种 : 经步骤 1) 预处理后的种子分三次均匀播种, 播种后厢面覆盖一层砍断的 说 明 书 CN 103069980 A 3 2/4 页 4 秸秆 ; 0012 4) 苗床管理 : 保持厢面湿润, 16 18 天出苗, 25 30 天齐苗, 拣去拥挤。
12、苗、 弱苗, 再每亩施加有机肥 500-1000kg ; 0013 5) 移植栽培 : 苗高为 6 9cm, 移栽至田地, 移栽田地每亩施加 2000 3000kg 有 机肥, 再翻耕耙平, 开厢, 厢宽 2m, 厢沟宽 0.3m, 厢沟深 10cm, 同时开好背沟、 中沟 ; 0014 6) 栽后管理 : 栽后 10 15 天检查, 补栽死苗缺穴, 栽后 25 30 天, 选择阴雨天 施加提苗肥。 0015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 白花除虫菊的栽培方法, 还包括采收, 所述的采收包括下述 步骤 : 0016 1) 采花 : 当花冠未完全展开时, 整蒂采摘不带花柄, 随采随晒, 晒至花蒂含水量。
13、为 6 12%, 收存 ; 0017 2) 采种 : 选择无病的地块采种, 当花蒂绿色部分发黑干枯时种子成熟, 采收种子, 晒干收存 ; 0018 3) 割茎 : 采花结束后, 距地面 3 4 厘米以上的老茎枝割去, 晒干收存。 0019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 白花除虫菊的栽培方法, 还包括分株繁殖, 所述的分株繁殖 是切割第一次分枝中的低位分枝中已自成根系的分枝植株, 进行移植栽培。 0020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 步骤 1) 中所述种子的用量为每亩苗圃 500g-600g。 0021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 步骤 2) 所述的开厢为厢宽 1 1.2m, 厢沟宽 30cm, 厢沟深 10。
14、cm, 中沟宽 50cm, 中沟深 20cm。 0022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 步骤6) 中所述施加提苗肥为每亩施加56kg尿素或10 15kg 复合肥。 0023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 步骤 5) 所述的移植栽培中每亩移栽田地移栽 3300 5500 株, 株行距为 0.3m0.4m 0.4m0.5m。 0024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 步骤 6) 所述栽后管理还包括 : 雨季防淹涝害, 及时深沟排 水 ; 旱季防干旱叶片枯黄, 灌 3-4 次浸厢水 ; 越冬后分枝生长迅速, 叶片快速生长, 株间隐 蔽, 易发菌核病、 叶锈病, 用多菌灵、 粉锈灵防治, 若发现菌核病株, 应拔除。 00。
15、25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 步骤 3) 所述的割茎还包括在割茎后每亩施加有机肥 30 50kg, 浅翻松土。 0026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 采用种子培育、 分株繁殖白花除虫菊, 成本低, 栽培管 理简单, 移栽成活率高 ; 花、 种子、 茎的产量高, 种子粒径大、 质量好, 平均每千颗种子重 0.6023g, 收益高。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 0028 白花除虫菊的栽培, 一年四季均可育苗移栽,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7-8 月育 苗, 9-10 月移栽, 可避免多次浇水劳作。 0029 白花除虫菊的栽培包括下述步骤 : 0030 。
16、种子预处理 : 种子用纱布包装好, 加水浸泡 5 8h, 使种子充分吸水膨胀后取出种 子, 与种子 20 30 倍重量细沙或焦泥灰搅拌均匀, 细沙或焦泥灰的含水量为 25 30%, 置 说 明 书 CN 103069980 A 4 3/4 页 5 于泥土中于 10-20下催芽 5 6 天, 此时胚芽露白, 再用种子 10 15 倍重量肥土或焦泥 灰经 2 3 级逐级扩大拌匀, 即可播种, 以使种子扩大后均匀播种与苗圃。 0031 整理苗圃 : 选择黏沙适中的地块做苗圃, 翻耕, 打细土块, 每亩苗圃施加有机肥 1000 2000kg, 再翻耕一次使有机肥与土混合均匀, 开厢,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
17、实施例, 开厢 为厢宽 1 1.2m, 厢沟宽 30cm, 厢沟深 10cm, 中沟宽 50cm, 中沟深 20cm。 0032 播种 : 经步骤 1 预处理后的种子分三次均匀播种, 播种后厢面覆盖一层砍断的秸 秆, 以防止太阳暴晒或大雨冲刷。 0033 苗床管理 : 保持厢面湿润, 16 18 天出苗, 25 30 天齐苗, 拣去拥挤苗、 弱苗, 再 每亩施加有机肥 500-1000kg。 0034 移植栽培 : 苗高为 6 9cm, 移栽至田地, 移栽田地每亩施加 2000 3000kg 有 机肥, 再翻耕耙平, 开厢,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厢宽 2m, 厢沟宽 0.3m, 厢沟深 。
18、10cm, 同时开好背沟、 中沟, 便于排灌。株行距视土壤肥力而定, 肥力中上的移栽田地株行距为 0.40.5 米, 肥力中下的移栽田地株行距为 0.30.4 米, 每亩可移栽 3300-5500 株。根据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移植栽培选择阴天移栽, 移植苗带土移栽栽入穴内, 同时浇水使根土 结合提高成活率。 0035 栽后管理 : 栽后 10 15 天检查, 补栽死苗缺穴, 栽后 25 30 天, 选择阴雨天施加 提苗肥,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 施加提苗肥为每亩施加 5 6kg 尿素或 10 15kg 复合肥。 同时, 雨季防淹涝害, 及时深沟排水 ; 旱季防干旱叶片枯黄, 灌 3-4 次。
19、浸厢水 ; 越冬后分枝生 长迅速, 叶片快速生长, 株间隐蔽, 易发菌核病、 叶锈病, 用多菌灵、 粉锈灵防治, 若发现菌核 病株, 应拔除。 0036 采收 : 包括采花、 采种和割茎。 表1列出了采收第一年时花、 种子、 茎的产量及其亩 产量。第二年、 第三年的产量比第一年的产量更高。 0037 1) 采花 : 当花冠未完全展开时, 整蒂采摘不带花柄, 此时花中药用成分极高, 随采 随晒, 晒至花蒂含水量为 6 12%, 收存 ; 0038 2) 采种 : 选择无病的地块采种, 当花蒂绿色部分发黑干枯时种子成熟, 采收种子, 晒干收存 ; 0039 3) 割茎 : 采花结束后, 距地面 3。
20、 4 厘米以上的老茎枝割去, 晒干收存。割茎完成 之后每亩撒施有机肥 30-50kg, 再浅翻松土, 以促发新枝。 0040 分株繁殖 : 切割第一次分枝中的低位分枝中已自成根系的分枝植株, 进行移植栽 培, 分株移栽的成活率极高, 成活率在 95% 以上。分株移栽春、 夏、 秋季均可, 最好选择阴雨 天移栽, 移栽后浇水, 保持土地湿润。 0041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 移植栽培可在田、 地中成片栽培, 也可在农作物或果 树园的埂坎上栽培, 也可盆栽或棚栽。 0042 表 1 : 第一年花、 种子、 茎的产量 0043 面积 (亩)重量 (kg)亩产 (kg/ 亩)千粒重 (g) 种子 0.0822.8534.750.6023 说 明 书 CN 103069980 A 5 4/4 页 6 花0.430.375.8 茎0.08223.65288.5 0044 0045 尽管这里参照本发明的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发 明较佳的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 应该理解, 本领域技术人 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 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 范围和精神之内。 说 明 书 CN 103069980 A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