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野黄芩素的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罗明 文档编号:5260885 上传时间:2018-12-30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55.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026336.0

申请日:

2013.01.24

公开号:

CN103102337A

公开日:

2013.05.15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C07D 311/30申请公布日:20130515|||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07D 311/30申请日:20130124|||公开

IPC分类号:

C07D311/30

主分类号:

C07D311/30

申请人:

昆明理工大学

发明人:

廖霞俐; 杨波; 易东; 张淼

地址:

650093 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学府路253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野黄芩素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系以浓硫酸为反应试剂,将其与灯盏乙素在室温下混匀,然后滴加少量水,静置冷却后,将反应体系倒入水中搅拌,析出的沉淀抽滤后即得到野黄芩素。或通过重结晶,得到更高纯度的野黄芩素。与已知的制备方法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反应时间更短、反应条件较温和且反应过程中不需使用任何有机溶剂,产物野黄芩素收率高、纯度高。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一种野黄芩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制备过程:
将灯盏乙素加入到无机酸溶液中,使灯盏乙素在无机酸溶液中浓度为0.03~0.08g/mL,在室温下搅拌5~20min;
往步骤(1)所制得溶液中滴加水,搅拌均匀后,静置冷却,其中水的添加量为每1g灯盏乙素滴加1~15mL的水;
冷却后,按水与反应液的体积比为1~10的比例将反应液滴入水中并同时搅拌,析出的沉淀即为产物野黄芩素。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黄芩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无机酸为浓硫酸、浓盐酸或浓磷酸。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黄芩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的水的温度为5~6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黄芩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的搅拌速率为500~2000转/分。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黄芩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得的沉淀产物野黄芩素用醇液重结晶,得更高纯度的野黄芩素。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野黄芩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重结晶所用的醇液为质量百分比浓度为80~95%的乙醇或质量百分比浓度为50~70%的甲醇。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野黄芩素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化学成分的制备方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以黄酮类化合物灯盏乙素为原料通过直接酸水解制备野黄芩素的方法。
背景技术
灯盏花素(breviscapine)是菊科植物灯盏细辛(Erigeron breviscapus)的提取物,主要由灯盏乙素和灯盏甲素组成,其公认的有效化学成分是灯盏乙素,又名野黄芩苷 (Scutellarin),即5,6,4'‑三羟基黄酮‑7‑β‑D‑葡萄糖醛酸苷。灯盏乙素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抗脑缺血和再灌注损伤、抗心肌缺血和再灌注损伤、松弛血管、抑制血管平滑肌肌细胞的增殖、抗肺动脉高压、抗氧化、抗糖尿病等药理作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脑血管疾病、胎儿宫内生长迟缓、肺心病、糖尿病神经病变、药物性肝损伤等疾病,疗效确切。从20世纪70年代初期起就已开始灯盏乙素的药用研究,但由于其溶解性差,口服生物利用度低,使得其临床应用受到较大限制。
目前,灯盏乙素的新剂型的种类已有几十种,但上市的新剂型不多,说明改变剂型并不能真正改变灯盏乙素的溶解性差、吸收差以及生物利用度低的问题。另外,灯盏乙素的结构具有较大的刚性,若水解掉葡萄糖醛酸基团,降低其刚性,可能会改变溶解性,有利于吸收。居文正等(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06, 11 (3): 292‑295.)推断,口服的灯盏乙素实为前药,野黄芩素(Scutellarein)才是真正的药效物质基础。同时有研究表明,野黄芩素是灯盏乙素在体内的主要代谢产物(Planta Med., 2007, 73 (4): 363‑365.)。车庆明等(中国药学杂志, 2007, 42 (18): 1418‑1421.)报道,口服野黄芩素易于吸收,较之灯盏乙素,体内代谢稳定,其相对生物利用度达到301.8%。显然,野黄芩素的生物利用率要远远高于灯盏乙素。
植物中野黄芩素的含量很低,而灯盏乙素的含量较高,因此通过化学反应将灯盏乙素转化为野黄芩素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通常情况下,可采用直接酸或碱水解、热裂解和酶水解等方法将来源较广的黄酮苷转化为黄酮苷元。车庆明(车庆明,中国专利,CN 1683357A)使用3~20%的无机酸水溶液加热回流1~48小时水解灯盏乙素得到野黄芩素。李念光等(李念光等,中国专利,CN 101824017A)使用3~8mol/L的无机酸醇溶液加热回流将灯盏乙素水解得到野黄芩素。周玲等(周玲等,中国专利,CN 101586132A;101585826A;101591320A)分别使用了酸溶液中加热水解和酸、碱溶液中消化酶水解的方法对灯盏乙素进行水解。丘峰等(丘峰等,中国专利,CN 102618593A)利用黑曲霉对灯盏乙素进行了水解。但以上方法存在反应温度高、反应时间长、收率不高或需要使用有机溶剂等缺点。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直接酸水解法,使反应可在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快速、高收率地得到目标产物,且排除有机溶剂的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简捷、快速、高效且环境友好的通过酸直接水解灯盏乙素来制备野黄芩素的方法。
本发明制备野黄芩素的方法,包括以下制备过程:
(1)将灯盏乙素加入到无机酸溶液中,使灯盏乙素在无机酸溶液中浓度为0.03~0.08g/mL,在室温下搅拌5~20min;
(2)往步骤(1)所制得溶液中滴加水,搅拌均匀后,静置冷却,其中水的添加量为每1g灯盏乙素滴加1~15mL的水;
(3)冷却后,按水与反应液的体积比为1~10的比例将反应液滴入水中并同时搅拌,析出的沉淀即为产物野黄芩素。
本发明中所述无机酸为浓硫酸(质量百分比浓度为98%)、浓盐酸(质量百分比浓度为37%)或浓磷酸(质量百分比浓度为85%)。
本发明中所述灯盏乙素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水解,糖苷键断裂,生成野黄芩素和葡萄糖醛酸。水解过程中,酸的量过少或过多均会导致反应产率大大降低。通过实验筛选,灯盏乙素在无机酸溶液中的浓度为0.03~0.08g/mL时可获得较满意的收率;
本发明中所述步骤(2)中水和灯盏乙素的混合比例为水体积(mL)与灯盏乙素的质量(g)的比为1~15: 1,往步骤(1)所制得的溶液中滴加水的量太多或太少都会导致野黄芩素收率的大大降低。
本发明中所述步骤(3)中水的体积为反应液体积的1~10倍,室温下冷却后,将反应液滴入高速搅拌的水中,析出沉淀后抽滤,所得固体即为野黄芩素。水量的大小会影响产物的收率高低。
本发明中所述步骤(3)中所述水的温度应为5~60℃。
本发明中所述步骤(3)中搅拌速度应为500~2000转/分。
本发明中所制得的所得的沉淀产物野黄芩素可以用醇液重结晶,得更高纯度的野黄芩素。
本发明中所述重结晶所用的醇液为乙醇或甲醇的水溶液。一般地,抽滤得到的产品已具有较高的纯度,将其用80~95%(质量百分比浓度)的乙醇水溶液或50~70%(质量百分比浓度)的甲醇水溶液重结晶,可以进一步提高产品的纯度。
本发明反应结构式如下:

本发明的优点和效果如下:
本发明提出的野黄芩素的制备方法,解决了之前的制备方法的诸多缺点,反应时不需要使用大量的有机溶剂,反应时间短,并且反应过程中不需要加热,反应条件较温和,所得产品野黄芩素产率高、纯度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方法制得的野黄芩素化学结构质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发明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内容。
实施例1:本野黄芩素的制备方法,具体操作如下:
(1)将1g灯盏乙素加入到质量百分比浓度为98%的浓硫酸中,使灯盏乙素在浓硫酸溶液中的浓度为0.04g/mL,在室温下搅拌5min;
(2)往步骤(1)所制得的溶液中缓慢滴加5mL蒸馏水,边加边搅拌,搅拌均匀后,室温下静置冷却;
(3)冷却后,将反应液滴入30mL快速搅拌(800转/分)的水(5℃)中,析出沉淀后抽滤,所得固体即为野黄芩素; 
(4)取固体用质量百分比浓度为50%的甲醇溶液重结晶,得纯度更高的野黄芩素,总收率82.4%,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其纯度为96.5%。
 实施例2:本野黄芩素的制备方法,具体操作如下:
(1)将1g灯盏乙素加入到质量百分比浓度为37%的浓盐酸中,使灯盏乙素在浓盐酸溶液中的浓度为0.04g/mL,在室温下搅拌5min;
(2)往步骤(1)所制得的溶液中缓慢滴加3mL蒸馏水,边加边搅拌,搅拌均匀后,室温下静置冷却;
(3)冷却后,将反应液滴入100mL快速搅拌(500转/分)的水(25℃)中,析出沉淀后抽滤,所得固体即为野黄芩素;
(4)取固体用质量百分比浓度为80%的乙醇溶液重结晶,得纯度更高的野黄芩素,总收率85.3%,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其纯度为95.5%。
 实施例3:本野黄芩素的制备方法,具体操作如下:
(1)将1g灯盏乙素加入到质量百分比浓度为98%的浓硫酸中,使灯盏乙素在浓硫酸溶液中的浓度为0.05g/mL,在室温下搅拌20min;
(2)往步骤(1)所制得的溶液中缓慢滴加2mL蒸馏水,边加边搅拌,搅拌均匀后,室温下静置冷却;
(3)冷却后,将反应液滴入220mL快速搅拌(1500转/分)的水(25℃)中,析出沉淀后抽滤,所得固体即为野黄芩素;
(4)取固体用质量百分比浓度为70%的甲醇溶液重结晶,得纯度更高的野黄芩素,总收率89.9%,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其纯度为97.4%。
 实施例4:本野黄芩素的制备方法,具体操作如下:
(1)将1g灯盏乙素加入到质量百分比浓度为85%的浓磷酸中,使灯盏乙素在浓磷酸溶液中的浓度为0.06g/mL,在室温下搅拌10min;
(2)往步骤(1)所制得的溶液中缓慢滴加15mL蒸馏水,边加边搅拌,搅拌均匀后,室温下静置冷却;
(3)冷却后,将反应液滴入150mL快速搅拌(2000转/分)的水(60℃)中,析出沉淀后抽滤,所得固体即为野黄芩素;
(4)取固体用质量百分比浓度为95%的乙醇溶液重结晶,得纯度更高的野黄芩素,总收率87.6%,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其纯度为95.2%。
 实施例5:本野黄芩素的制备方法,具体操作如下:
(1)将1g灯盏乙素加入到质量百分比浓度为98%的浓硫酸中,使灯盏乙素在浓硫酸溶液中的浓度为0.07g/mL,在室温下搅拌5min;
(2)往步骤(1)所制得的溶液中缓慢滴加1mL蒸馏水,边加边搅拌,搅拌均匀后,室温下静置冷却;
(3)冷却后,将反应液滴入100mL快速搅拌(1800转/分)的水(40℃)中,析出沉淀后抽滤,所得固体即为野黄芩素;
(4)取固体用质量百分比浓度为60%的甲醇溶液重结晶,得纯度更高的野黄芩素,总收率86.4%,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其纯度为95.8%。
 实施例6:本野黄芩素的制备方法,具体操作如下:
(1)将1g灯盏乙素加入到质量百分比浓度为85%的浓磷酸中,使灯盏乙素在浓磷酸溶液中的浓度为0.08g/mL,在室温下搅拌20min;
(2)往步骤(1)所制得的溶液中缓慢滴加12mL蒸馏水,边加边搅拌,搅拌均匀后,室温下静置冷却;
(3)冷却后,将反应液滴入150mL快速搅拌(1500转/分)的水(5℃)中,析出沉淀后抽滤,所得固体即为野黄芩素;
(4)取固体用质量百分比浓度为60%甲醇溶液重结晶,得纯度更高的野黄芩素,总收率85.7%,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其纯度为96.4%。
以上实施例1至6所得野黄芩素的化学结构表征数据如下:
    1)质谱:ESI‑MS (m/z): 309 [M+Na]+。
2)核磁共振氢谱:1H‑NMR (DMSO‑d6, 500MHz),δ: 12.80 (s, 1H, 5‑OH), 10.48 (s, 1H, 7‑OH), 10.33 (s, 1H, 4′‑OH), 8.75 (s, 1H, 6‑OH), 7.92 (d, 2H, J = 8.6 Hz, C2′, C6′‑H), 6.92 (d, 2H, J = 8.6 Hz, C3′, C5′‑H), 6.75 (s, 1H, C3‑H), 6.58 (s, 1H, C8‑H)。与文献(Xia, H. et al., Biol. Pharm. Bull., 2007, 30 (7): 1308‑1316.)对照基本一致。
3)红外光谱:IR(KBr), ν/cm‑1:3442 (4′, 7位,νOH), 3331(6位,νOH), 3098 (5位,νOH), 1671 (νC=O), 1619,1587和1509 (野黄芩素芳环骨架的νC=C)。

一种野黄芩素的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野黄芩素的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野黄芩素的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野黄芩素的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野黄芩素的制备方法.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102337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5.15 CN 103102337 A *CN103102337A* (21)申请号 201310026336.0 (22)申请日 2013.01.24 C07D 311/30(2006.01) (71)申请人 昆明理工大学 地址 650093 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学府路 253 号 (72)发明人 廖霞俐 杨波 易东 张淼 (54) 发明名称 一种野黄芩素的制备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野黄芩素的制备方法, 该 制备方法系以浓硫酸为反应试剂, 将其与灯盏乙 素在室温下混匀, 然后滴加少量水, 静置冷却。

2、后, 将反应体系倒入水中搅拌, 析出的沉淀抽滤后即 得到野黄芩素。 或通过重结晶, 得到更高纯度的野 黄芩素。 与已知的制备方法相比, 本发明提供的方 法反应时间更短、 反应条件较温和且反应过程中 不需使用任何有机溶剂, 产物野黄芩素收率高、 纯 度高。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1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1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102337 A CN 103102337 A *CN103102337A* 1/1 页 2 1. 一种野黄芩素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包括。

3、以下制备过程 : 将灯盏乙素加入到无机酸溶液中, 使灯盏乙素在无机酸溶液中浓度为 0.03 0.08g/ mL, 在室温下搅拌 5 20min ; 往步骤 (1) 所制得溶液中滴加水, 搅拌均匀后, 静置冷却, 其中水的添加量为每 1g 灯盏 乙素滴加 1 15mL 的水 ; 冷却后, 按水与反应液的体积比为 1 10 的比例将反应液滴入水中并同时搅拌, 析出 的沉淀即为产物野黄芩素。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野黄芩素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无机酸为浓硫酸、 浓盐酸 或浓磷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黄芩素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步骤 (3) 所述的水的温度 为 5 60。

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黄芩素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步骤 (3) 所述的搅拌速率 为 500 2000 转 / 分。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野黄芩素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得的沉淀产物野黄芩 素用醇液重结晶, 得更高纯度的野黄芩素。 6. 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野黄芩素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重结晶所用的醇液为质 量百分比浓度为 80 95% 的乙醇或质量百分比浓度为 50 70% 的甲醇。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102337 A 2 1/4 页 3 一种野黄芩素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中药化学成分的制备方法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

5、以黄酮类化合物灯盏乙 素为原料通过直接酸水解制备野黄芩素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灯盏花素 (breviscapine)是菊科植物灯盏细辛 (Erigeron breviscapus)的提 取物, 主要由灯盏乙素和灯盏甲素组成, 其公认的有效化学成分是灯盏乙素, 又名野黄芩 苷 (Scutellarin) , 即 5, 6, 4- 三羟基黄酮 -7-D- 葡萄糖醛酸苷。灯盏乙素具有抗血小 板聚集、 抗脑缺血和再灌注损伤、 抗心肌缺血和再灌注损伤、 松弛血管、 抑制血管平滑肌肌 细胞的增殖、 抗肺动脉高压、 抗氧化、 抗糖尿病等药理作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冠心病、 心绞 痛、 脑血管疾病、 。

6、胎儿宫内生长迟缓、 肺心病、 糖尿病神经病变、 药物性肝损伤等疾病, 疗效 确切。从 20 世纪 70 年代初期起就已开始灯盏乙素的药用研究, 但由于其溶解性差, 口服生 物利用度低, 使得其临床应用受到较大限制。 0003 目前, 灯盏乙素的新剂型的种类已有几十种, 但上市的新剂型不多, 说明改变剂型 并不能真正改变灯盏乙素的溶解性差、 吸收差以及生物利用度低的问题。 另外, 灯盏乙素的 结构具有较大的刚性, 若水解掉葡萄糖醛酸基团, 降低其刚性, 可能会改变溶解性, 有利于 吸收。居文正等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 2006, 11 (3): 292-295.) 推断, 口服的灯盏 乙。

7、素实为前药, 野黄芩素 (Scutellarein) 才是真正的药效物质基础。同时有研究表明, 野 黄芩素是灯盏乙素在体内的主要代谢产物 (Planta Med., 2007, 73 (4): 363-365.) 。车 庆明等 (中国药学杂志 , 2007, 42 (18): 1418-1421.) 报道, 口服野黄芩素易于吸收, 较之 灯盏乙素, 体内代谢稳定, 其相对生物利用度达到 301.8%。显然, 野黄芩素的生物利用率要 远远高于灯盏乙素。 0004 植物中野黄芩素的含量很低, 而灯盏乙素的含量较高, 因此通过化学反应将灯盏 乙素转化为野黄芩素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通常情况下, 可采用。

8、直接酸或碱水解、 热裂 解和酶水解等方法将来源较广的黄酮苷转化为黄酮苷元。车庆明 (车庆明, 中国专利, CN 1683357A) 使用320%的无机酸水溶液加热回流148小时水解灯盏乙素得到野黄芩素。 李念光等 (李念光等, 中国专利, CN 101824017A) 使用 3 8mol/L 的无机酸醇溶液加热回 流将灯盏乙素水解得到野黄芩素。 周玲等 (周玲等, 中国专利, CN 101586132A ; 101585826A ; 101591320A) 分别使用了酸溶液中加热水解和酸、 碱溶液中消化酶水解的方法对灯盏乙素 进行水解。丘峰等 (丘峰等, 中国专利, CN 102618593A。

9、) 利用黑曲霉对灯盏乙素进行了水 解。但以上方法存在反应温度高、 反应时间长、 收率不高或需要使用有机溶剂等缺点。本发 明旨在提供一种直接酸水解法, 使反应可在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 快速、 高收率地得到目标 产物, 且排除有机溶剂的使用。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已有技术的不足, 提供一种简捷、 快速、 高效且环境友好的通 说 明 书 CN 103102337 A 3 2/4 页 4 过酸直接水解灯盏乙素来制备野黄芩素的方法。 0006 本发明制备野黄芩素的方法, 包括以下制备过程 : (1)将灯盏乙素加入到无机酸溶液中, 使灯盏乙素在无机酸溶液中浓度为 0.03 0.08g/m。

10、L, 在室温下搅拌 5 20min ; (2) 往步骤 (1) 所制得溶液中滴加水, 搅拌均匀后, 静置冷却, 其中水的添加量为每 1g 灯盏乙素滴加 1 15mL 的水 ; (3) 冷却后, 按水与反应液的体积比为110的比例将反应液滴入水中并同时搅拌, 析 出的沉淀即为产物野黄芩素。 0007 本发明中所述无机酸为浓硫酸 (质量百分比浓度为 98%) 、 浓盐酸 (质量百分比浓度 为 37%) 或浓磷酸 (质量百分比浓度为 85%) 。 0008 本发明中所述灯盏乙素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水解, 糖苷键断裂, 生成野黄芩素和葡 萄糖醛酸。水解过程中, 酸的量过少或过多均会导致反应产率大大降低。通。

11、过实验筛选, 灯 盏乙素在无机酸溶液中的浓度为 0.03 0.08g/mL 时可获得较满意的收率 ; 本发明中所述步骤 (2) 中水和灯盏乙素的混合比例为水体积 (mL) 与灯盏乙素的质量 (g) 的比为 1 15: 1, 往步骤 (1) 所制得的溶液中滴加水的量太多或太少都会导致野黄芩 素收率的大大降低。 0009 本发明中所述步骤 (3) 中水的体积为反应液体积的 1 10 倍, 室温下冷却后, 将 反应液滴入高速搅拌的水中, 析出沉淀后抽滤, 所得固体即为野黄芩素。 水量的大小会影响 产物的收率高低。 0010 本发明中所述步骤 (3) 中所述水的温度应为 5 60。 0011 本发明中。

12、所述步骤 (3) 中搅拌速度应为 500 2000 转 / 分。 0012 本发明中所制得的所得的沉淀产物野黄芩素可以用醇液重结晶, 得更高纯度的野 黄芩素。 0013 本发明中所述重结晶所用的醇液为乙醇或甲醇的水溶液。一般地, 抽滤得到的产 品已具有较高的纯度, 将其用 80 95%(质量百分比浓度) 的乙醇水溶液或 50 70%(质 量百分比浓度) 的甲醇水溶液重结晶, 可以进一步提高产品的纯度。 0014 本发明反应结构式如下 : 本发明的优点和效果如下 : 本发明提出的野黄芩素的制备方法, 解决了之前的制备方法的诸多缺点, 反应时不需 要使用大量的有机溶剂, 反应时间短, 并且反应过程。

13、中不需要加热, 反应条件较温和, 所得 产品野黄芩素产率高、 纯度高。 附图说明 0015 图 1 是本发明方法制得的野黄芩素化学结构质谱图。 说 明 书 CN 103102337 A 4 3/4 页 5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但本发明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内 容。 0017 实施例 1 : 本野黄芩素的制备方法, 具体操作如下 : (1) 将 1g 灯盏乙素加入到质量百分比浓度为 98% 的浓硫酸中, 使灯盏乙素在浓硫酸溶 液中的浓度为 0.04g/mL, 在室温下搅拌 5min ; (2) 往步骤 (1) 所制得的溶液中缓慢滴加 5mL 蒸馏水, 。

14、边加边搅拌, 搅拌均匀后, 室温下 静置冷却 ; (3) 冷却后, 将反应液滴入 30mL 快速搅拌 (800 转 / 分) 的水 (5) 中, 析出沉淀后抽 滤, 所得固体即为野黄芩素 ; (4) 取固体用质量百分比浓度为 50% 的甲醇溶液重结晶, 得纯度更高的野黄芩素, 总收 率 82.4%, 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其纯度为 96.5%。 0018 实施例 2 : 本野黄芩素的制备方法, 具体操作如下 : (1) 将 1g 灯盏乙素加入到质量百分比浓度为 37% 的浓盐酸中, 使灯盏乙素在浓盐酸溶 液中的浓度为 0.04g/mL, 在室温下搅拌 5min ; (2) 往步骤 (1) 所制得的溶。

15、液中缓慢滴加 3mL 蒸馏水, 边加边搅拌, 搅拌均匀后, 室温下 静置冷却 ; (3) 冷却后, 将反应液滴入 100mL 快速搅拌 (500 转 / 分) 的水 (25) 中, 析出沉淀后抽 滤, 所得固体即为野黄芩素 ; (4) 取固体用质量百分比浓度为 80% 的乙醇溶液重结晶, 得纯度更高的野黄芩素, 总收 率 85.3%, 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其纯度为 95.5%。 0019 实施例 3 : 本野黄芩素的制备方法, 具体操作如下 : (1) 将 1g 灯盏乙素加入到质量百分比浓度为 98% 的浓硫酸中, 使灯盏乙素在浓硫酸溶 液中的浓度为 0.05g/mL, 在室温下搅拌 20min 。

16、; (2) 往步骤 (1) 所制得的溶液中缓慢滴加 2mL 蒸馏水, 边加边搅拌, 搅拌均匀后, 室温下 静置冷却 ; (3) 冷却后, 将反应液滴入 220mL 快速搅拌 (1500 转 / 分) 的水 (25) 中, 析出沉淀后 抽滤, 所得固体即为野黄芩素 ; (4) 取固体用质量百分比浓度为 70% 的甲醇溶液重结晶, 得纯度更高的野黄芩素, 总收 率 89.9%, 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其纯度为 97.4%。 0020 实施例 4 : 本野黄芩素的制备方法, 具体操作如下 : (1) 将 1g 灯盏乙素加入到质量百分比浓度为 85% 的浓磷酸中, 使灯盏乙素在浓磷酸溶 液中的浓度为 0.0。

17、6g/mL, 在室温下搅拌 10min ; (2) 往步骤 (1) 所制得的溶液中缓慢滴加 15mL 蒸馏水, 边加边搅拌, 搅拌均匀后, 室温 下静置冷却 ; (3) 冷却后, 将反应液滴入 150mL 快速搅拌 (2000 转 / 分) 的水 (60) 中, 析出沉淀后 抽滤, 所得固体即为野黄芩素 ; (4) 取固体用质量百分比浓度为 95% 的乙醇溶液重结晶, 得纯度更高的野黄芩素, 总收 率 87.6%, 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其纯度为 95.2%。 说 明 书 CN 103102337 A 5 4/4 页 6 0021 实施例 5 : 本野黄芩素的制备方法, 具体操作如下 : (1) 将。

18、 1g 灯盏乙素加入到质量百分比浓度为 98% 的浓硫酸中, 使灯盏乙素在浓硫酸溶 液中的浓度为 0.07g/mL, 在室温下搅拌 5min ; (2) 往步骤 (1) 所制得的溶液中缓慢滴加 1mL 蒸馏水, 边加边搅拌, 搅拌均匀后, 室温下 静置冷却 ; (3) 冷却后, 将反应液滴入 100mL 快速搅拌 (1800 转 / 分) 的水 (40) 中, 析出沉淀后 抽滤, 所得固体即为野黄芩素 ; (4) 取固体用质量百分比浓度为 60% 的甲醇溶液重结晶, 得纯度更高的野黄芩素, 总收 率 86.4%, 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其纯度为 95.8%。 0022 实施例 6 : 本野黄芩素的制。

19、备方法, 具体操作如下 : (1) 将 1g 灯盏乙素加入到质量百分比浓度为 85% 的浓磷酸中, 使灯盏乙素在浓磷酸溶 液中的浓度为 0.08g/mL, 在室温下搅拌 20min ; (2) 往步骤 (1) 所制得的溶液中缓慢滴加 12mL 蒸馏水, 边加边搅拌, 搅拌均匀后, 室温 下静置冷却 ; (3) 冷却后, 将反应液滴入 150mL 快速搅拌 (1500 转 / 分) 的水 (5) 中, 析出沉淀后抽 滤, 所得固体即为野黄芩素 ; (4) 取固体用质量百分比浓度为 60% 甲醇溶液重结晶, 得纯度更高的野黄芩素, 总收率 85.7%, 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其纯度为 96.4%。 00。

20、23 以上实施例 1 至 6 所得野黄芩素的化学结构表征数据如下 : 1) 质谱 : ESI-MS (m/z): 309 M+Na+。 0024 2) 核磁共振氢谱 : 1H-NMR (DMSO-d 6, 500MHz), : 12.80 (s, 1H, 5-OH), 10.48 (s, 1H, 7-OH), 10.33 (s, 1H, 4-OH), 8.75 (s, 1H, 6-OH), 7.92 (d, 2H, J = 8.6 Hz, C2, C6-H), 6.92 (d, 2H, J = 8.6 Hz, C3, C5-H), 6.75 (s, 1H, C3-H), 6.58 (s, 1H, C8-H)。与文献 (Xia, H. et al., Biol. Pharm. Bull., 2007, 30 (7): 1308-1316.) 对照基本一致。 0025 3) 红外光谱 : IR(KBr) , /cm-1: 3442 (4 , 7 位,OH), 3331(6 位,OH) , 3098 (5 位,OH), 1671 (C=O), 1619, 1587 和 1509 ( 野黄芩素芳环骨架的C=C) 。 说 明 书 CN 103102337 A 6 1/1 页 7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102337 A 7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有机化学〔2〕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