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托竹荪菌的高效制种方法.pdf

上传人:sha****007 文档编号:5257590 上传时间:2018-12-30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80.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457437.9

申请日:

2012.11.15

公开号:

CN102919055A

公开日:

2013.02.13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A01G 1/04申请公布日:20130213|||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01G 1/04申请日:20121115|||公开

IPC分类号:

A01G1/04; C05G3/00

主分类号:

A01G1/04

申请人:

凯里市森成种植场

发明人:

杨森; 杨胜波; 吴安祥

地址:

556000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凯里市开怀老乡政府大楼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贵阳中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52106

代理人:

李剑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托竹荪菌的高效制种方法,包括如下操作步骤:1)堆料发酵为营养料;2)将发酵好的上述营养料装入菌料袋;3)装菌料袋过程中,在菌料袋的下、中、上部位多点接入菌种;4)在培养室内培养菌种。采用上述方法有效地缩短了制种周期和菌丝生长时间,制种周期由原来的一年半缩短到5个月;菌丝生长由原来的180天缩短到60天;原来的营养料在发酵前需要高温蒸,而菌种成品率为70%,本方法的菌种成品率提高到98%以上,同时节省制种生产成本,由原来生产一公斤菌种生产成本需5.6元降低到1.2元,本方法还减少灭菌操作带给人体的药物伤害和紫外线辐射性伤害,有效地保护制种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一种红托竹荪菌的高效制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操作步骤:
(1)在食用菌生产室内采用下列组分按质量配比,搅拌均匀后堆料发酵为营养料,在堆料发酵过程中,1—7天的温度为65—75℃,8—18天的温度为45—55℃,
干木屑65—75  玉米芯8—12    麦皮13—17     石膏粉0.8—1   油枯0.8—1.2  鸡粪0.8—1.2  磷酸二氢钾0.18—0.22    硫酸镁0.2—0.22     自来水65—72;
(2)将发酵好的上述营养料装入菌料袋,每个菌料袋装上述菌料0.65‑0.7千克;
(3)装菌料袋过程中,在菌料袋的下、中、上部位多点接入菌种,用绳扎紧菌料袋口,并及时用牙签在每个菌袋料接入菌种处打一个透气孔,菌料袋转入培养室进行菌丝培养;
(4)在培养室内,在堆放架下层将菌料袋倒下摞放置7个,在堆放架中层将菌料袋倒下摞放置5个,在堆放架上层将菌料袋倒下摞放置5个,培养室的温度为20—22℃,空气湿度要求65%‑70%之间,每隔2—3天用喷雾器浇水,培养室保持遮光透气,55—62天菌丝长满菌料袋,可提供生产栽培用种。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红托竹荪菌的高效制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红托竹荪菌的高效制种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生产红托竹荪菌种方法是用玻璃瓶装料进行高温蒸汽消毒灭菌,冷却后,在封闭的环境条件下,使用药物气雾消毒或臭氧灭菌、空气中机械过滤,在无菌区内将菌种接入瓶内;每个环节都必须在无菌操作条件下进行,而且无菌操作技术要求十分严格,稍有不慎,就会带来杂菌感染遭受损失。
上述方法工作程序十分复杂,工作量特别大,涉及的设备和药品种类多,菌种生产成本高,接种后菌丝培养阶段生长缓慢,红托竹荪菌从生产一级菌种到三级菌种的整个周期需要一年半时间;由于菌丝生长慢,培养时间长,造成感染杂菌几率高,瓶内菌种下部位菌丝未长满瓶底,上部的菌种就开始老化,甚至萎缩,不同程度地降低菌种质量,菌种成品率一般在70%左右,严重地影响和制约了红托竹荪栽培产量的提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一种红托竹荪菌的高效制种方法,以确保有效地缩短红托竹荪菌的制种周期,并且提高菌种成品率。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红托竹荪菌的高效制种方法,包括如下操作步骤:
1在食用菌生产室内采用下列组分按质量配比,搅拌均匀后堆料发酵为营养料,在堆料发酵过程中,1—7天的温度为65—75℃,8—18天的温度为45—55℃,
干木屑65—75  玉米芯8—12    麦皮13—17     石膏粉0.8—1   油枯0.8—1.2  鸡粪0.8—1.2  磷酸二氢钾0.18—0.22    硫酸镁0.2—0.22     自来水65—72;
2将发酵好的上述营养料装入菌料袋,每个菌料袋装上述菌料0.65‑0.7千克;
3装菌料袋过程中,在菌料袋的下、中、上部位多点接入菌种,用绳扎紧菌料袋口,并及时用牙签在每个菌袋料接入菌种处打一个透气孔,菌料袋转入培养室进行菌丝培养;
4在培养室内,在堆放架下层将菌料袋倒下摞放置7个,在堆放架中层将菌料袋倒下摞放置5个,在堆放架上层将菌料袋倒下摞放置5个,培养室的温度为20—22℃,空气湿度要求65%‑70%之间,每隔2—3天用喷雾器浇水,培养室保持遮光透气,55—62天菌丝长满菌料袋,可提供生产栽培用种。
采用上述方法有效地缩短了制种周期和菌丝生长时间,制种周期由原来的一年半缩短到5个月;菌丝生长由原来的180天缩短到60天;原来的营养料在发酵前需要高温蒸,而菌种成品率为70%,本方法的菌种成品率提高到98%以上,同时节省制种生产成本,由原来生产一公斤菌种生产成本需5.6元降低到1.2元,本方法还减少灭菌操作带给人体的药物伤害和紫外线辐射性伤害,有效地保护制种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具体实施方式
地点:凯里市森成种植场。
1在食用菌生产室内采用下列组分搅拌均匀堆料发酵为营养料,在堆料发酵过程中,1—7天的温度为65—75℃,8—18天的温度为45—55℃;
干木屑70千克    玉米芯10千克   麦皮15千克    石膏粉1千克   油枯1千克    鸡粪0.8千克      磷酸二氢钾0.2千克   硫酸镁0.2千克    自来水65千克;
2将发酵好的上述营养料装入菌料袋,每个菌料袋装上述菌料0.65‑0.7千克;
3每个菌料袋装袋过程中,在菌料袋的下、中、上部位多点接入菌种,用绳扎紧菌料袋口,并及时用牙签在每个菌料袋接入菌种处打一个透气孔,然后菌料袋转入培养室进行菌丝培养;
4在培养室的堆放架上将菌料袋种均匀堆放,由于包装接种的过程中,培养料中的益生菌还在继续存活,进行自身的生长和繁殖,所以菌料袋堆放过程中仍然会产生一定的热量,菌料袋不宜堆放太高太厚;在堆放架下层将菌料袋倒下摞放置7个,在堆放架中层将菌料袋倒下摞放置5个,在堆放架上层将菌料袋倒下摞放置5个,以防菌料袋温过高超过30度时烧死竹荪菌丝;培养室的温度为20—22℃;空气湿度要求65%‑70%之间,每隔2—3天用喷雾器浇水,培养室保持遮光透气,60天菌丝长满菌料袋,可提供生产栽培用种。

一种红托竹荪菌的高效制种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一种红托竹荪菌的高效制种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一种红托竹荪菌的高效制种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红托竹荪菌的高效制种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红托竹荪菌的高效制种方法.pdf(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919055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2.13 CN 102919055 A *CN102919055A* (21)申请号 201210457437.9 (22)申请日 2012.11.15 A01G 1/04(2006.01) C05G 3/00(2006.01) (71)申请人 凯里市森成种植场 地址 556000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施凯里市开怀老乡政府大楼 (72)发明人 杨森 杨胜波 吴安祥 (74)专利代理机构 贵阳中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 52106 代理人 李剑 (54) 发明名称 一种红托竹荪菌的高效制种方法 (57) 摘要。

2、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托竹荪菌的高效制种方 法, 包括如下操作步骤 : 1) 堆料发酵为营养料 ; 2) 将发酵好的上述营养料装入菌料袋 ; 3) 装菌料袋 过程中, 在菌料袋的下、 中、 上部位多点接入菌种 ; 4) 在培养室内培养菌种。采用上述方法有效地缩 短了制种周期和菌丝生长时间, 制种周期由原来 的一年半缩短到 5 个月 ; 菌丝生长由原来的 180 天缩短到 60 天 ; 原来的营养料在发酵前需要高温 蒸, 而菌种成品率为 70%, 本方法的菌种成品率提 高到 98% 以上, 同时节省制种生产成本, 由原来生 产一公斤菌种生产成本需5.6元降低到1.2元, 本 方法还减少灭菌操作带给。

3、人体的药物伤害和紫外 线辐射性伤害, 有效地保护制种操作人员的身体 健康。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1/1 页 2 1. 一种红托竹荪菌的高效制种方法, 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操作步骤 : (1) 在食用菌生产室内采用下列组分按质量配比, 搅拌均匀后堆料发酵为营养料, 在堆 料发酵过程中, 17 天的温度为 6575 ,818 天的温度为 4555, 干木屑6575 玉米芯812 麦皮1317 石膏粉0.81 油枯0.81.2 鸡粪 0.81.2 磷酸二氢钾 0.18。

4、0.22 硫酸镁 0.20.22 自来水 6572 ; (2) 将发酵好的上述营养料装入菌料袋, 每个菌料袋装上述菌料 0.65-0.7 千克 ; (3) 装菌料袋过程中, 在菌料袋的下、 中、 上部位多点接入菌种, 用绳扎紧菌料袋口, 并 及时用牙签在每个菌袋料接入菌种处打一个透气孔, 菌料袋转入培养室进行菌丝培养 ; (4) 在培养室内, 在堆放架下层将菌料袋倒下摞放置 7 个, 在堆放架中层将菌料袋倒下 摞放置 5 个, 在堆放架上层将菌料袋倒下摞放置 5 个, 培养室的温度为 2022, 空气湿度 要求 65%-70% 之间, 每隔 23 天用喷雾器浇水, 培养室保持遮光透气, 556。

5、2 天菌丝长满 菌料袋, 可提供生产栽培用种。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919055 A 2 1/2 页 3 一种红托竹荪菌的高效制种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红托竹荪菌的高效制种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技术生产红托竹荪菌种方法是用玻璃瓶装料进行高温蒸汽消毒灭菌, 冷却 后, 在封闭的环境条件下, 使用药物气雾消毒或臭氧灭菌、 空气中机械过滤, 在无菌区内将 菌种接入瓶内 ; 每个环节都必须在无菌操作条件下进行, 而且无菌操作技术要求十分严格, 稍有不慎, 就会带来杂菌感染遭受损失。 0003 上述方法工作程序十分复杂, 工作量特别大, 涉及的设备和药品种类多, 。

6、菌种生产 成本高, 接种后菌丝培养阶段生长缓慢, 红托竹荪菌从生产一级菌种到三级菌种的整个周 期需要一年半时间 ; 由于菌丝生长慢, 培养时间长, 造成感染杂菌几率高, 瓶内菌种下部位 菌丝未长满瓶底, 上部的菌种就开始老化, 甚至萎缩, 不同程度地降低菌种质量, 菌种成品 率一般在 70% 左右, 严重地影响和制约了红托竹荪栽培产量的提高。 发明内容 0004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本发明提供一种红托竹荪菌的高效制种方法, 以确保 有效地缩短红托竹荪菌的制种周期, 并且提高菌种成品率。 0005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 : 一种红托竹荪菌的高效制种方法, 包括如下操作步骤 : 1 在食用菌。

7、生产室内采用下列组分按质量配比, 搅拌均匀后堆料发酵为营养料, 在堆料 发酵过程中, 17 天的温度为 6575 ,818 天的温度为 4555, 干木屑6575 玉米芯812 麦皮1317 石膏粉0.81 油枯0.81.2 鸡粪 0.81.2 磷酸二氢钾 0.180.22 硫酸镁 0.20.22 自来水 6572 ; 2 将发酵好的上述营养料装入菌料袋, 每个菌料袋装上述菌料 0.65-0.7 千克 ; 3 装菌料袋过程中, 在菌料袋的下、 中、 上部位多点接入菌种, 用绳扎紧菌料袋口, 并及 时用牙签在每个菌袋料接入菌种处打一个透气孔, 菌料袋转入培养室进行菌丝培养 ; 4 在培养室内, 。

8、在堆放架下层将菌料袋倒下摞放置 7 个, 在堆放架中层将菌料袋倒下摞 放置 5 个, 在堆放架上层将菌料袋倒下摞放置 5 个, 培养室的温度为 2022, 空气湿度要 求 65%-70% 之间, 每隔 23 天用喷雾器浇水, 培养室保持遮光透气, 5562 天菌丝长满菌 料袋, 可提供生产栽培用种。 0006 采用上述方法有效地缩短了制种周期和菌丝生长时间, 制种周期由原来的一年半 缩短到5个月 ; 菌丝生长由原来的180天缩短到60天 ; 原来的营养料在发酵前需要高温蒸, 而菌种成品率为 70%, 本方法的菌种成品率提高到 98% 以上, 同时节省制种生产成本, 由原 来生产一公斤菌种生产成。

9、本需 5.6 元降低到 1.2 元, 本方法还减少灭菌操作带给人体的药 物伤害和紫外线辐射性伤害, 有效地保护制种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具体实施方式 说 明 书 CN 102919055 A 3 2/2 页 4 0007 地点 : 凯里市森成种植场。 0008 1 在食用菌生产室内采用下列组分搅拌均匀堆料发酵为营养料, 在堆料发酵过程 中, 17 天的温度为 6575 ,818 天的温度为 4555 ; 干木屑 70 千克 玉米芯 10 千克 麦皮 15 千克 石膏粉 1 千克 油枯 1 千克 鸡粪 0.8 千克 磷酸二氢钾 0.2 千克 硫酸镁 0.2 千克 自来水 65 千克 ; 2 将发。

10、酵好的上述营养料装入菌料袋, 每个菌料袋装上述菌料 0.65-0.7 千克 ; 3 每个菌料袋装袋过程中, 在菌料袋的下、 中、 上部位多点接入菌种, 用绳扎紧菌料袋 口, 并及时用牙签在每个菌料袋接入菌种处打一个透气孔, 然后菌料袋转入培养室进行菌 丝培养 ; 4 在培养室的堆放架上将菌料袋种均匀堆放, 由于包装接种的过程中, 培养料中的益生 菌还在继续存活, 进行自身的生长和繁殖, 所以菌料袋堆放过程中仍然会产生一定的热量, 菌料袋不宜堆放太高太厚 ; 在堆放架下层将菌料袋倒下摞放置 7 个, 在堆放架中层将菌料 袋倒下摞放置 5 个, 在堆放架上层将菌料袋倒下摞放置 5 个, 以防菌料袋温过高超过 30 度 时烧死竹荪菌丝 ; 培养室的温度为 2022 ; 空气湿度要求 65%-70% 之间, 每隔 23 天用 喷雾器浇水, 培养室保持遮光透气, 60 天菌丝长满菌料袋, 可提供生产栽培用种。 说 明 书 CN 102919055 A 4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