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桌.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升降桌.pdf(1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095393A43申请公布日20141015CN104095393A21申请号201310126269X22申请日20130412A47B9/0220060171申请人再兴电子深圳有限公司地址518120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松岗镇洋涌河大道中段72发明人丹尼尔基弗拉诃帝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27代理人董惠石54发明名称升降桌57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升降桌,包含有一桌面平台、一基座、二升降组件及二操控组件;基座相对设置于桌面平台下方且选择性地贴靠桌面平台的底面;二升降组件彼此相对,各升降组件包含有一气压弹簧;各操控组件与各升降组件的气压弹簧相接;。
2、其优点在于,藉由各升降组件的气压弹簧与各操控组件,桌面平台可相对基座升降,而可依需求适时调整桌面平台与基座的间距且可适时调整姿势,无论采取何种姿势皆可于桌面平台上进行工作,进而解决维持长时间的坐姿或站姿对健康的危害,也可以维持工作产能,达到兼顾健康与工作产能的效果。51INTCL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5页附图8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5页附图8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095393ACN104095393A1/2页21一种升降桌,其特征在于,包含一桌面平台;一基座,该基座相对设置于该桌面平台下方;二升降组件,该二升降组件彼此相对,各该升降组件同时与该。
3、桌面平台及该基座相接,且各该升降组件包含有一气压弹簧;二操控组件,各该操控组件与各该升降组件的该气压弹簧相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桌,其特征在于,各该升降组件包含有一外壳体及一内壳体,该外壳体相对内壳体滑动地套设于该内壳体上,该气压弹簧设置于该内壳体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升降桌,其特征在于,各该升降组件的外壳体与该桌面平台相固接,各该升降组件的内壳体与该基座相固接;外壳体一端设有一连接部;该气压弹簧的一端穿出于该内壳体的一端并贯穿该外壳体的连接部,且该气压弹簧与该外壳体的连接部相固接,各该升降组件的气压弹簧透过该外壳体与该桌面平台相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升降桌,其特征在于,外壳体。
4、的连接部包含有一基板及一枢接座,该枢接座设置于该基板上,该气压弹簧贯穿该外壳体的该连接部的该枢接座及该基板并与该基板相固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桌,其特征在于,各该升降组件的气压弹簧包含有一管件、一活塞杆及一弹性开关,该活塞杆滑动地穿设于该管件中,该弹性开关设置于该活塞杆的外端上,各该升降组件的弹性开关与相对应的各该操控组件相接。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升降桌,其特征在于,各该升降组件的气压弹簧包含有一管件、一活塞杆及一弹性开关,该气压弹簧的管件与该基座相固接,该活塞杆滑动地穿设于该管件中,该气压弹簧的活塞杆的外端穿设于该外壳体的连接部上,该弹性开关设置于该活塞杆的外端且位于该外壳体的连接。
5、部的枢接座上,各该操控组件与相对应的该升降组件的气压弹簧的弹性开关相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桌,其特征在于,各该操控组件包含有一操控件,各该操控组件的操控件与相对应的该升降组件的气压弹簧相接。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升降桌,其特征在于,各该操控组件包含有一操控件,各该操控组件的操控件与相对应的该升降组件的气压弹簧的弹性开关相接。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升降桌,其特征在于,各该操控组件包含有一操控件,各该操控组件的操控件与相对应的该升降组件的气压弹簧的弹性开关相接。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升降桌,其特征在于,各该操控组件包含有一抵顶片与一牵引杆,该抵顶片、该牵引杆及该操控件依序串接,该抵顶片与。
6、相对应的该升降组件的气压弹簧的弹性开关相抵顶,各该操控组件的操控件透过该抵顶片与相对应的该升降组件的气压弹簧的弹性开关相接。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升降桌,其特征在于,各该操控组件的抵顶片与相对应的升降组件的外壳体的连接部的枢接座相枢接,各该操控组件的牵引杆位于相对应的升降组件的外壳体及该内壳体之间,且各该操控组件的牵引杆穿设于相对应的该升降组件的该外壳体的连接部的顶片上;该操控件的两端分别成形一套设端及一操控端,该套设端与该操控端之间成形一枢设部,该操控件的套设端套设于该牵引杆上,各该操控组件的操控件的枢设部与相对应的该升降组件的外壳体相枢接。权利要求书CN104095393A2/2页31。
7、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升降桌,其特征在于,包含二限位组,各该限位组设置于各该升降组件的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13根据权利要求3或4或6或9或10或11所述的升降桌,其特征在于,包含二限位组,各该限位组设置于各该升降组件的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各该限位组包含有一第一限位块与第二限位块,该第一限位块的侧缘与该第二限位块的侧缘能够分离地相抵靠。1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或6或9或10或11所述的升降桌,其特征在于,包含二滚轮组,各该滚轮组设置于各该升降组件的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升降桌,其特征在于,各该限位组的该第一限位块设置于相对应的该升降组件的内壳体的外侧面上,该第二限位块设。
8、置于相对应的该升降组件的外壳体的内侧面上,该第一限位块位于该第二限位块的顶侧,且包含二滚轮组,各该滚轮组包含有至少一第一滚轮与至少一第二滚轮,各该滚轮组的该至少一第一滚轮枢设于各该限位组的第一限位块上,各该滚轮组的该至少一第二滚轮枢设于各该限位组的第二限位块上,且各该滚轮组的该至少一第一滚轮的轮面与相对应的该升降组件的外壳体的内侧面相接,各该滚轮组的该至少一第二滚轮的轮面与相对应的该升降组件的内壳体的外侧面相接。1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或7所述的升降桌,其特征在于,包含一挡板,该挡板设置于该桌面平台的一侧。1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或6或9或10或11或12所述的升降桌,其特征在于,包含一挡板,。
9、该挡板设置于该桌面平台的一侧,且该挡板包含有一本体,该本体与各该升降组件的外壳体相接。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升降桌,其特征在于,包含一挡板,该挡板设置于该桌面平台的一侧,且该挡板包含有一本体,该本体与各该升降组件的外壳体相接。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升降桌,其特征在于,各升降组件的外壳体的外侧面内凹成形一凹部,该凹部与该外侧面相接处成形一紧缩部;该挡板包含有两连接架及两螺件,该两连接架分别设置于该本体的两侧,各该连接架与各该升降组件的外壳体相接,且该挡板的各该螺件穿设于各该连接架上,并与相对应的该升降组件的外壳体的该紧缩部相卡固。权利要求书CN104095393A1/5页4升降桌技术领域。
10、0001本发明涉一种使工作环境符合人性化需求的辅助工具,尤指一种可随意调整桌面高度的升降桌。背景技术0002由于工作性质的需要,许多人必须维持长时间的坐姿;根据医学研究,长时间的坐姿会增加所有原因的死亡率ALLCAUSEMORTALITY,特别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以及肥胖等;对于单日维持长时间坐姿的人来说,将会增加其百分的五十死于心血管疾病的机率;对于有运动习惯的人来说,维持长时间坐姿仍不可避免地会增加其死亡率;此乃由于维持坐姿会减缓人体中脂肪酶的循环,减少人体对脂肪的吸收,而站立时肌肉会促进脂肪酶作用,促使人体处理脂肪与胆固醇,且与运动时间的长短无关。0003为避免长时间的坐姿危害人体健康,。
11、现有技术设计有各种能够站立使用的桌子,甚至有附加在跑步机上的桌子,让使用者能够于跑步的同时进行工作。0004其中,长时间站立工作虽可以使人更加有精力且可增加卡路里的消耗,但其同时也会增加人体循环系统的负担,使人体更加的疲劳,并增加颈动脉硬化、静脉曲张的风险,则长时间站立工作并非为解决维持长时间坐姿的缺点的方式。0005足以,目前为解决维持长时间坐姿的缺点,大多采用经常性的站立休息,每隔一段时间由坐姿转换为立姿,藉此增进人体健康。0006然而,由于进行经常性的站立休息时,人体必须离开工作的桌面而无法进行工作,因此,经常性的站立休息虽可以解决因长时间的坐姿带来的问题,却同时也牺牲了可工作的时数,使。
12、固定的每日工作时间内能够处理的工作量减少,则无法同时顾及健康与工作产能。发明内容0007为了解决现有的维持长时间的坐姿所带来的缺点,进而产生额外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升降桌,其除了可以解决维持长时间的坐姿对健康的危害,同时也可以维持工作产能,则可以兼顾健康与工作产能。0008本发明为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足一种升降桌,其特征在于,其中包含0009一桌面平台;0010一基座,该基座相对设置于桌面平台下方;0011二升降组件,二升降组件彼此相对,各升降组件同时与桌面平台及基座相接,且各升降组件包含有一气压弹簧;0012二操控组件,各操控组件与各升降组件的气压弹簧相接。001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3、足藉由各升降组件的气压弹簧与各操控组件的设置,桌面平台可相对基座上升或下降,藉此可依需求适时调整桌面平台与基座的间距,而可由坐姿改说明书CN104095393A2/5页5变为站姿,或者由站姿改变为坐姿,即可以适时调整姿势,且于改变姿势的同时亦可进行工作,则可解决维持长时间的坐姿或站姿对健康的危害,也可以维持工作产能,达到兼顾健康与工作产能的效果。0014进一步,其中各升降组件包含有一外壳体及一内壳体,外壳体可相对内壳体滑动地套设于内壳体上,气压弹簧设置于内壳体内。0015进一步,其中各升降组件的外壳体与桌面平台相固接,各升降组件的内壳体与基座相固接;外壳体一端设有一连接部;气压弹簧的一端穿出于。
14、内壳体的一端并贯穿外壳体的连接部,且气压弹簧与外壳体的连接部相固接,各升降组件的气压弹簧透过外壳体与桌面平台相接。0016进一步,其中外壳体的连接部包含有一基板及一枢接座,枢接座设置于基板上,气压弹簧贯穿外壳体的连接部的枢接座及基板并与基板相固接。0017进一步,其中各升降组件的气压弹簧包含有一管件、一活塞杆及一弹性开关,气压弹簧的管件与基座相固接,活塞杆可滑动地穿设于管件中,气压弹簧的活塞杆的外端穿设于外壳体的连接部上,弹性开关设置于活塞杆的外端且位于外壳体的连接部的枢接座上,各操控组件与相对应的升降组件的气压弹簧的弹性开关相接。0018进一步,其中各操控组件包含有一操控件,各操控组件的操控。
15、件与相对应的升降组件的气压弹簧的弹性开关相接。0019进一步,其中各操控组件包含有一抵顶片与一牵引杆,抵顶片、牵引杆及操控件依序串接,抵顶片与相对应的升降组件的气压弹簧的弹性开关相抵顶,各操控组件的操控件透过抵顶片与相对应的升降组件的气压弹簧的弹性开关相接。0020进一步,其中各操控组件的抵顶片与相对应的升降组件的外壳体的连接部的枢接座相枢接,各操控组件的牵引杆位于相对应的升降组件的外壳体及内壳体之间,且各操控组件的牵引杆穿设于相对应的升降组件的外壳体的连接部的顶片上;操控件的两端分别成形一套设端及一操控端,套设端与操控端之间成形一枢设部,操控件的套设端套设于牵引杆上,各操控组件的操控件的枢设。
16、部与相对应的升降组件的外壳体相枢接。0021进一步,其中包含二限位组,各限位组设置于各升降组件的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各限位组包含有一第一限位块与第二限位块,第一限位块的侧缘与第二限位块的侧缘可分离地相抵靠。0022进一步,其中各限位组的第一限位块设置于相对应的升降组件的内壳体的外侧面上,第二限位块设置于相对应的升降组件的外壳体的内侧面上,第一限位块位于第二限位块的顶侧,且其中包含二滚轮组,各滚轮组包含有至少一第一滚轮与至少一第二滚轮,各滚轮组的该至少一第一滚轮枢设于各限位组的第一限位块上,各滚轮组的该至少一第二滚轮枢设于各限位组的第二限位块上,且各滚轮组的该至少一第一滚轮的轮面与相对应的升降组。
17、件的外壳体的内侧面相接,各滚轮组的该至少一第二滚轮的轮面与相对应的升降组件的内壳体的外侧面相接。0023进一步,其中包含一挡板,挡板设置于桌面平台的一侧,且挡板包含有一本体,本体与各升降组件的外壳体相接;再进一步,其中各升降组件的外壳体的外侧面内凹成形一凹部,凹部与外侧面相接处成形一紧缩部;挡板包含有两连接架及两螺件,两连接架分别设置于本体的两侧,各连接架与各升降组件的外壳体相接,且挡板的各螺件穿设于各连接架说明书CN104095393A3/5页6上,并与相对应的升降组件的外壳体的紧缩部相卡固。附图说明00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所述的升降桌进行详细说明。0025图1为本发明所述升降桌的立体外。
18、观图。0026图2为本发明所述升降桌的侧视剖面图。0027图3为本发明所述升降桌的一局部放大侧视剖面图。0028图4为本发明所述升降桌的一局部放大侧视剖面图。0029图5为本发明所述升降桌的局部上视图。0030图6为本发明所述升降桌的部分元件立体外观图。0031图7为本发明所述升降桌的部分元件侧视图。0032图8为本发明所述升降桌的使用动作示意图。0033图9为本发明所述升降桌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34以下配合图式及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0035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的升降桌包含有一基座20、一桌面平台10、二升降组件30、二操控。
19、组件40、二限位组50、二滚轮组60以及一挡板70。0036如图1与图2所示,前述的桌面平台10相对设置于基座20的上方,且基座20选择性地贴靠桌面平台10的底面;于本实施例中,桌面平台10的底面上设有一托盘15。0037如图1至图4所示,前述的二升降组件30彼此相对,各升降组件30同时与桌面平台10及基座20相接,各升降组件30包含有一外壳体31、一内壳体32及一气压弹簧33,外壳体31可相对滑动地套设于内壳体32上,气压弹簧33设置于内壳体32内;0038进一步而言,请一并参阅图5及图6所示,各升降组件30的外壳体31与桌面平台10相固接,各升降组件30的内壳体32与基座20相固接,外壳体。
20、31的外侧面内凹成形一凹部311,凹部311与外侧面相接处成形一紧缩部312,且外壳体31一端设有一连接部313,连接部313包含有一基板3131及一枢接座3132,枢接座3132设置于基板3131上,气压弹簧33的一端穿出于内壳体32的一端并贯穿外壳体31的连接部313的枢接座3132及基板3131,且气压弹簧33与基板3131相固接,则各升降组件30的气压弹簧33透过外壳体31与桌面平台10相接;0039于本实施例中,如图2、图3、图6及图7所示,各升降组件30的气压弹簧33包含有一管件331、一活塞杆332及一弹性开关333,活塞杆332可滑动地穿设于管件331中,弹性开关333设置于活。
21、塞杆332的外端上,气压弹簧33的管件331与基座20相固接,气压弹簧33的活塞杆332的外端穿设于外壳体31的连接部313上,且气压弹簧33的弹性开关333设置于活塞杆332的外端且位于外壳体31的连接部313的枢接座3132上。0040如图6所示,前述的各操控组件40与各升降组件30的气压弹簧33相接,藉以启动相对应的升降组件30的气压弹簧33;各操控组件40包含有一操控件41,各操控组件40的操控件41与相对应的升降组件30的气压弹簧33相接,进一步而言,各操控组件40包含说明书CN104095393A4/5页7有一抵顶片42与一牵引杆43,牵引杆43的两端分别与抵顶片42及操控件41相。
22、接,抵顶片42与相对应的升降组件30的气压弹簧33相接,各操控组件40的操控件41透过牵引杆43及抵顶片42与相对应的升降组件30的气压弹簧33相接;0041于本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3、图5及图7所示,各操控组件40的抵顶片42与相对应的升降组件30的外壳体31的连接部313的枢接座3132相枢接,各操控组件40的抵顶片42与相对应的升降组件30的气压弹簧33的弹性开关333相抵顶,各操控组件40的牵引杆43位于相对应的升降组件30的外壳体31及内壳体32之间,且各操控组件40的牵引杆43穿设于相对应的升降组件30的外壳体31的连接部313的顶片上,操控件41的两端分别成形一套设端411及一。
23、操控端412,套设端411与操控端412之间成形一枢设部413,操控件41的套设端411套设于牵引杆43上,各操控组件40的操控件41的枢设部413与相对应的升降组件30的外壳体31相枢接,较佳地,如图2所示,各操控组件40的操控件41位于桌面平台10的底侧。0042如图2所示,前述的各限位组50设置于各升降组件30的内壳体32与外壳体31之间,藉以令各升降组件30的外壳体31不与内壳体32相分离并限制外壳体31可相对内壳体32滑动的范围;进一步而言,请一并参阅图3及图4所示,各限位组50包含有一第一限位块51与一第二限位块52,第一限位块51的侧缘与第二限位块52的侧缘可分离地相抵靠;于本实。
24、施例中,各限位组50的第一限位块51设置于相对应的升降组件30的内壳体32的外侧面上,第二限位块52设置于相对应的升降组件30的外壳体31的内侧面上,且第一限位块51位于第二限位块52的顶侧。0043如图2所示,前述的各滚轮组60设置于各升降组件30的内壳体32与外壳体31之间,藉以减少各升降组件30的外壳体31与内壳体32间的摩擦,令各升降组件30的外壳体31可滑顺地相对内壳体32滑移;于本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3及图4所示,各滚轮组60包含有至少一第一滚轮61与至少一第二滚轮62,各滚轮组60的该至少一第一滚轮61枢设于各限位组50的第一限位块51上,各滚轮组60的该至少一第二滚轮62枢设。
25、于各限位组50的第二限位块52上,且各滚轮组60的该至少一第一滚轮61的轮面与相对应的升降组件30的外壳体31的内侧面相接,该各滚轮组60的该至少一第二滚轮62的轮面与相对应的升降组件30的内壳体32的外侧面相接。0044如图1与图2所示,前述的挡板70设置于桌面平台10的一侧,藉以保障使用者的隐私,挡板70包含有一本体71,本体71与各升降组件30的外壳体31相接;进一步而言,请一并参阅图5所示,挡板70包含有两连接架72及两螺件73,两连接架72分别设置于本体71的两侧,各连接架72与各升降组件30的外壳体31相接,且挡板70的各螺件73穿设于各连接架72上,并与相对应的升降组件30的外壳。
26、体31的紧缩部312相卡固。0045实际使用时,先将本发明的升降桌放置于一桌面上,而桌面平台10上可依需求放置工作时所需的物品,如电脑、文件、台灯、文书用品等,可依工作姿势调整桌面平台10与基座20间的相对距离;0046图1及图2所示为桌面平台10与基座20相贴靠的状态;请一并参阅图3及图7至图9所示,进行上升时,双手分别将二操控组件40的操控件41的操控端412朝桌面平台10的方向扳动,令各操控组件40的操控件41以其枢接部为支点枢转,操控件41的套设端411因而相对操控端412下降并依序连动牵引杆43及抵顶片42,让抵顶片42相对枢接座3132说明书CN104095393A5/5页8枢转并。
27、压住相对应的升降组件30的气压弹簧33的弹性开关333,令各升降组件30的气压弹簧33的弹性开关333处于开的位置,进而释放气压弹簧33的内部压力,使活塞杆332上升,由于各升降组件30的气压弹簧33透过外壳体31与桌面平台10相接,活塞杆332上升的同时,外壳体31会于内壳体32上移动并相对内壳体32上升,并带动桌面平台10相对基座20上升,藉此达到上升的功效;0047当桌面平台10相对基座20上升至一定高度时,令各操控组件40的操控件41、牵引杆43及抵顶片42回复到原本的位置,使抵顶片42停止下压,让各升降组件30的气压弹簧33的弹性开关333回复到原本的位置而处于关的状态,停止释放气压。
28、弹簧33的内部的压力,则桌面平台10停止上升且桌面平台10与基座20的间距固定;0048其中,藉由各限位组50的设置,当桌面平台10相对基座20上升至特定高度时,各限位组50的第一限位块51的侧缘与第二限位块52的侧缘相抵靠,使各升降组件30的外壳体31不与内壳体32相分离并限制外壳体31可相对内壳体32滑动的范围,进而限制桌面平台10上升的最大高度;0049当欲使桌面平台10与基座20之间距减少时,双手同时分别将二操控组件40的操控件41的操控端412朝桌面平台10的方向扳动,使各操控组件40的抵顶片42压住相对应的升降组件30的气压弹簧33的弹性开关333,令各升降组件30的气压弹簧33处。
29、于开的状态,于此同时,人体施一可使两升降组件30的气压弹簧33的活塞杆332下降的力量,让各升降组件30的气压弹簧33的活塞杆332及外壳体31下降,连带使得桌面平台10下降,而可减少其与基座20的间距;0050当桌面平台10下降到一定高度或与基座20贴靠时,令各操控组件40的操控件41、牵引杆43及抵顶片42回复到原本的位置,再让各升降组件30的气压弹簧33的弹性开关333回复到原本的位置而处于关的状态,并令人体停止对各升降组件30的气压弹簧33的活塞杆332施力,则桌面平台10与基座20的间距固定。0051由上述可知,桌面平台10可相对基座20上升或下降,藉此,工作时可依需求适时调整桌面平。
30、台10与基座20的间距,而可由坐姿改变为站姿,或者由站姿改变为坐姿,即可以适时调整姿势,且于改变姿势的同时亦可进行工作,则可解决维持长时间的坐姿或站姿对健康的危害,也可以维持工作产能,达到兼顾健康与工作产能的效果。0052进一步而言,当桌面平台10上升并采站姿工作时,挡板70可作为使用者与邻坐的间隔,进而提供使用者较为私密的工作环境。0053进一步而言,托盘15设置于桌面平台10的底面上,而可随桌面平台10进行升降,当调整姿势时,可较为方便使用或取用放置于托盘15上的物品,如键盘,使本发明于使用上更符合一般工作环境的需求而更加方便。0054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
31、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说明书CN104095393A1/8页9图1说明书附图CN104095393A2/8页10图2说明书附图CN104095393A103/8页11图3图4说明书附图CN104095393A114/8页12图5说明书附图CN104095393A125/8页13图6说明书附图CN104095393A136/8页14图7说明书附图CN104095393A147/8页15图8说明书附图CN104095393A158/8页16图9说明书附图CN104095393A16。